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5:5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齐齐哈尔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齐齐哈尔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齐齐哈尔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齐齐哈尔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齐齐哈尔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刘晓兰 张慧君 李大辉 姜波 肖国栋 郭祥峰 胡明刚 王丽艳 杨铁金 田志茗

田志茗 博士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入选黑龙江省“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
个人简历:
198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87年进入齐齐哈尔大学(原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工作至今;1999年晋为副教授,2005年晋为教授。
职务:化学专业带头人化学系主任
所属学科:无机化学学科教学(化学)
研究方向:纳米材料无机催化化学教学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黑龙江省教育厅、齐齐哈尔市科技局项目6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进步类)。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EI、CSCD等收录20余篇,其中论文“La-SO42-改性SBA-15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入选2014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编写教材三部,其中主编出版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获齐齐哈尔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
主要论文:

 

1.TIAN Zhi-ming,DENG Qi-gang, SUN Hu,ZHAO De-feng.Prepar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La-SO42-/SBA-15 in an Esterification of Acetic Acid with n-butanol. Chemical 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y. 2008,24(3):357-361
2.Zhiming Tian, Qigang Deng, Leyuan Li.Preparation ofulfated Zirconia-modified Mesoporous SBA-15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Synthesis of Methyl Palmitate.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233-235:1714-1717
3.TIAN Zhi-ming, DENG Qi-gang,ZHAO De-feng. Preparation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La-SO42-/SBA-15 for the Esterification of Acetic Acid with n-butanol.Nanocatalysis: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A Pre-conference of the 14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atalysis.July 9-12,2008 Dalian,China
4.田志茗,邓启刚,尹燕磊,赵德丰.La-SO42-/改性SBA-15分子筛的制备表征及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石油化工.2008,37(7):667-671.
5.田志茗,邓启刚,赵德丰.铈改性SBA-15介孔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性能.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8,21(1):46-50.
6.田志茗,邓启刚,赵德丰.Ce改性SBA-15分子筛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石油化工. 2007, 36(8): 763-767.
7.田志茗,高艳丽.水滑石类化合物-氧化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降解甲基橙的性能研究石油化工.2012,41(2):204-209
8.田志茗,赵银秋,邓启刚.非均相类芬顿催化剂Fe/SBA-15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石油化工, 2014.43(2):205-209.
9.田志茗,常宝琪,邓启刚.KF/锌铝水滑石的制备及催化大豆油的酯交换反应.石油化工,2016,45(1):47-51
10.田志茗,刘慧超.Co/SBA-15催化剂的制备及对亚甲基蓝的催化降解究,石油化工,2016,45(1):85-90
11.田志茗,袁昊,杜玺.MCM-41负载Fe类Fenton试剂催化降解甲基橙.印染助剂,2015,3(1):27-30
12.田志茗,邓启刚,李乐园.SBA-15改性固体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化学试剂,2011.33(5):441-444
13.田志茗,赵江山.KF/水滑石的合成及催化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石油化工, 2013.42(1):14-18
14.田志茗,赵江山.固体碱KF/Al2O3的制备及酯交换催化性能的研究.石油化工,2012,41(12): 1363-1367
15.田志茗,李乐园,隋朝氨.基功能化SBA-15的制备及对Cr3+吸附性能的研究.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48(10):1150-1153
16.田志茗,李凤,邓启刚.SO42-/Al2O3-ZrO2/SBA-15固体酸催化合成棕榈酸甲酯.化学试剂,2012,34(6):535-538
17.田志茗,邓启刚,李乐园.SBA-15改性固体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化学试剂.2011.33(5):441-444
18.田志茗,高艳丽,孙美玉.纳米CeO2的制备及其吸附苯酚性能研究.石油化工,2011,40(11): 1242-1246
19.田志茗,邓启刚,赵德丰,刘美华.催化剂Ce-SO42-/SBA-15的固相合成及其催化性能.合成化学.2010,18(6):686-690
20.田志茗,计远.甲基橙-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光谱实验室, 2011,28(1):161-164
杨铁金工学硕士
教 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简历:1984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
1995年6月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职务:现任环境工程系主任
所属学科: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环境监测、电分析化学
科研成果:
完成黑龙江省黑龙江省教育厅、市科技局科研项目5项。参与的项目《ABS树脂润滑剂的研制》获得黑龙江省高??蒲Ъ际踅苯崩な槿冉?;《新型药物分离介质的研制》获得黑龙江省高??蒲Ъ际踅苯崩な槎冉辈⒒竦煤诹∪嗣裾蒲Ъ际踅崩冉?。2000年以来在学术期刊、学术会议文集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12篇为核心期刊论。2003-2005及2007-2009年度,两次获齐齐哈尔大学教学优质奖2011-2013年度齐齐哈尔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标兵光荣称号;2013年度全市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2014.9黑龙江省高校2014年师德先进个人
著作成果:
主编《分析化学中的样品预处理与分离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
参编《色谱分析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年出版
参编《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0出版
主要论文:
1、气相色谱分析2,4—二氯硝基苯氟代产物.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 24(5) 590-593
2、 Determined the moisture content in thioalcohols by the Karl-Fischer coulometry P61-F62 BCEIA 2005
3卡尔·费休库仑法测定醛类样品中的水分 化学试剂2006 vol 28(3)169-171
4、乳化液膜分离模拟工业废水中的Cu(Ⅱ)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4),14-17
3、径向流动整体固定相结构完整性的评价分析化学2005,33(12) 1681-1684
4、Cd(II)在E2EHPA为载体的乳化液膜体系中的迁移行为 膜科学与技术2006,26(6)53-56
5、硫醇类样品中水分测定的研究2006年南京 第九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集B31
6、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分析 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50-52
7、大学化学类专业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 高师理科学刊2007,27(1),70-72
8、微萃取原子吸收法测定环境水样中微量铅 环境监测.2009,4(16):37-39
9、玉米淀粉基缓释膜的制备及表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11-70132
10、叶酸受体介导的CdS纳米颗粒的生物成像.化学试剂.2011,33(10):921-924
11、玉米淀粉基缓释膜生物降解性的测定.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2):52-54
12、消融期湿地水环境及其中铁和锰的变化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12):2571-2578
13、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Nafion修饰玻碳电极差分脉冲阳极伏安法测定痕量镉.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1,47(11):1343-1345
14、羧基化的MWNTs/Nafion/SiC修饰电极对痕量铅离子的测定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21-24
15、改性多壁碳纳米管对水中Cd2+的去除.环境工程学报,2012,6(5):1609-1612
石墨烯修饰电极测定槲皮素含量.广州化工,2013,41(6):116-118
16、铜纳米簇/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电流-时间法测定木犀草素.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49(11):1355-1359
17、石墨烯/Nafion膜修饰电极对痕量核黄素的测定.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3):47-49
18、TIEJIN YANG,DUJIANG Sensitive Electrode Determination of Luteolin in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using a copper nanocluster/graphene-modified electrode As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2013,25(15):8388-8392
19、石墨烯修饰电极测定烟酸含量.广州化工,2013,41(21):94-97
20、纳米金/石墨烯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对槲皮素的测定。化学试剂,2014,36(2):105-108
21、纳米铜/碳纳米管修饰电极测定双酚A.广州化工,2014,42(7):102-104
22、超声波协同H2O2处理养殖场污水环境工程学报2014,8(6):2381-2385
王丽艳 工学博士33.png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简历:
1997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2001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应用化学学科,获工学硕士;2008年毕业于日本新潟大学自然科学研究科,获工学博士。2001年进入齐齐哈尔大学工作至今;2003年北京大学医学部进修学习;2015年东北石油大学博士后。
职务:制药工程专业系主任
所属学科:有机化学
研究方向:表面活性剂、有机合成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7项;第一完成人获黑龙江高??蒲Ъ际醵冉?项、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7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
著作成果:
《双子表面活性剂》,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
主要论文:
1. Liyan Wang, Liming Bai, Masayoshi Ando, et al. Bioactive Triterpene Saponins from the Roots of Phytolacca Americana[J]. 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 2008,71 (1): 35-40.
2. Liyan Wang, Liming Bai, Masayoshi Ando, et al. Two new Taxoids from the needles and young stems of Taxus Cuspidata[J]. Heterocycles, 2008,75 (4):911-917.
3. Liyan Wang, Masayoshi Ando, et al. The polar neutral and basic taxoids isolated from needles and twigs of Taxus cuspidata and their biological Activity[J]. Journal of Wood Science, 2008, 54:390-401.
4. Liyan Wang, Jiao Bai, et al.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ly active taxoids by callus culture of Taxus cuspidate, chemical modification and biotransformation of the produc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as anticancer agents and anti-MDR cancer reversal agents[J]. Current Topics in Phytochemistry, 2008, 9.
5. Liyan Wang, qun xu, et al. A new hydroxybenzoic acid glycosides from the plant of trifolium lupinaster [J]. Chinese Chemical Letter,2010, 21:322-324.
6. Qun Xu, Liyan Wang*, Fenglan Xing,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dissymmetric gemini surfactants[J]. 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1, 14(1): 85-90.
7. Wang liyan,Ding limin, et al. Three new taxoids from the seed of Taxus cuspidate[J].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2013, 67:827-832.
8. Liyan Wang, Honglei Qin, Lei Wang,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1-(2-alkylamino)-2-oxoethyl pyridinium chloride syrfactants[J].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3, 4:205-207.
9. Liyan Wang, Lei Sun, Lei Wa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w N-alkyl-N, N-dimethyl [N-(pyridine-2-yl)carbamoylmethylammonium chlorides[J]. Journal of chemical research, 2013, 12:733- 735.
10. Liyan Wang, Honglei Qinqin, Limin Ding, et al. Preparation of a Novel Class of Cationic Gemini Imida zolium Surfactants Containing Amide Groups as the Spacer: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and Antimi crobial Activity[J]. 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4, 17: 1099-1106.
11. Liyan Wang, Jia Liu, Shichao Huo, et al. Synthesi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Novel Gemini Imidazoliu m Surfactants[J]. 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4, 17: 1107-1116.
12. Liyan Wang, Yue Zhang, Limin Ding, et al. Synthesis and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novel gemini surfactants with phenyl-1,4-bis (carbamoylmethyl) spacer[J]. RSC Advances, 2015, 5: 74764-74773.
13. Liyan Wang, Ying Tian, Limin Ding, et al. Benzimidazole derivative fluorescent probe for cascade recognition of phosphate ion and iron ion in aqueous medium and its logic gate behavior[J]. RSC Advances, 2017, 7: 16916-16923.
14. Liyan Wang, Ying Tian, et al. A new “on-off-on” fluorescent sensor for cascade recognition of Hg2+and S2–ion in aqueous medium[J]. Journal of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A: Chemistry, 2018, 358: 300-306.
胡明刚 工学博士
副 教 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简历: 1994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
2004年3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应用化学专业;
2010年9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职务:
所属学科:化工
研究方向:金属有机化学及配位催化;可降解材料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目前主持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黑龙江省教育厅1项、齐齐哈尔市科技局项目1项。2010年以来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有5篇论文被SCI、EI检索。
著作成果:
主要论文:
1.Preparation and structures of enantiomeric dinuclear zirconium and hafnium complexes containing two homochiral N atoms, and their catalytic property for polymerization of rac-lactide.Dalton Trans., 2010, 39:4440-4446(SCI)
2.Preparation and structure of an enantiomeric water-bridged dinuclear indium complex containing two homochiral N atoms and its application as initiator for polymerization of rac-lactide. Inorg. Chem. Commun., 2010, 13:968-971(SCI)
3.Assignment of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dinuclear zirconium complexes containing two homochiral N atoms using TDDFT calculations of ECD. Chem. Phys. Lett., 2011,502:266–270(SCI)
4. Polymerization of rac-lactide catalyzed by group 4 metal complexes containing chiral N atoms. Polym. Bull., 2012, 68: 1789 - 1799(SCI)
5. Synthesi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ew tetranuclear Zr complex supported by unsymmetric N2O2 ligand and its catalytic behaviors for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rac-lactide. Polyhedron, 2015, 102: 308–312(SCI)
6.席夫碱还原制备氮氧多齿配体的研究[J].《山东化工》2015, 44(22): 1-3
7.金属配合物催化制备有规立构聚丙交酯研究进展[J].《应用化工》(核心期刊) 2015, 44(9): 1723-1728
郭祥峰 工学博士
龙江学者 特聘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个人简历:
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学士;1991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精细化工专业,获工学硕士;200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博士。1988年进入齐齐哈尔大学(原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工作至今;2000年清华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职务: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
所属学科:物理化学
研究方向:超分子化学、表面活性剂、有机合成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教育部科技项目等11项;第一完成人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180篇,其中SCI检索论文46篇(单篇论文在SCI中被引用近500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5项。
著作成果: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主要论文:
1. Guo X, Qian X, Jia L.A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fluorescent chemosensor for Hg2+in neutral buffer aqueous solut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4, 126(8): 2272-2273.
2. Zhang Z, Guo X, Qian X, Lu Z, Liu F. Fluorescent imaging of acute mercuric chloride exposure on cultured human kidney tubular epithelial cells. Kidney International. 2004, 66(6): 2279-2282
3. Jia L, Zhang Y, Guo X, Qian X. A novel chromatism switcher with double receptors selectively for Ag+in neutral aqueous solution: 4,5-diaminoalkeneamino-N-alkyl-1,8-naphthalimides. Tetrahedron Letters. 2004, 45(20): 3969-3973.
4. Zhang Z, Wu D, Guo X, Qian X, Lu Z, Xu Q, Yang Y, Duan L, He Y, Feng Z. Visible study of mercuric ion and its conjugate in living cells of mammals and plants. Chemical Research in Toxicology. 2015, 18 (12): 1814-1820.
5. Guo X, Zhu B, Liu Y, Zhang Y, Jia L, Qian X.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N-butyl-4-(aza-15- crown-5)-1,8-naphthalimide as a fluorescent probe. 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06, 26(4): 504-507.
6. Zhang Y, Guo X, Si W, Jia L, Qian X. Ratiometric and water-soluble fluorescent zinc sensor of carboxamidoquinoline with an alkoxyethylamino chain as receptor. Organic Letters. 2008, 10(3): 473-476.
7 Yang R, Guo X, Wang W. Highly Selective and Sensitive Chemosensor for Hg2+Based on the Naphthalimide Fluorophore. Journal of Fluorescence. 2012, 22(4): 1065-1071.
8. Zhang Y, Guo X, Jia L, Qian X. Substituent-dependent fluorescent sensors for zinc ions based on carboxamidoquinoline. Dalton Transactions. 2012, 41(38): 11776-11782.
9. Jia L, Zhang S, Gu F, Ping Y, Guo X, Zhong Z, Su F. Highly selective gas-phase oxidation of benzyl alcohol to benzaldehyde over silver-containing hexagonal mesoporous silica.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012, 149(1): 158-165.
10. Fan F, Jia L, Guo X. Preparation of Novel 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Fatty Acid Monoester Biodiesel Using Calcined Sodium Silicate. Energy & Fuels. 2013, 27(9): 5215-5218.
11. Huang F, Guo X, Jia L. A novel method for cetylpyridinium bromide determina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based on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dye. Analytical Methods. 2014, 6(5): 1435-1441.
12. Chen J, Jia L, Guo X. Production of novel biodiesel from transesterification over KF-modified Ca-Al hydrotalcite catalyst. RSC Advances. 2014, 4(104): 60025-60033.
13. Guo X, Zhang Y, Jia 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N-Alkyl-N,N-Dimethyl-N-(o-Hydroxymethyl) Benzylammonium Chlorides. 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5, 18(5): 845-853.
14. Tong J, Guo X, Jia L, Zhang Y.A novel viologen-based visible and reversible paper sensor for oxygen.Materials Letters. 2015, 158, 255-257.
15. Zhang Y, Guo X, Tian X, Liu A, Jia L. Carboxamidoquinoline-coumarin derivative: A ratiometric fluorescent sensor for Cu(II) in a dual fluorophore hybrid.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015, 218: 37-41.
16. Tian X, Guo X, Jia L, Yang, R, Cao G, Liu. A fluorescent sensor based on bicarboxamidoquinoline for highly selective relay recognition of Zn2+and citrate with ratiometric response. 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 2015, 221: 923-929.
17. Fu W, Guo X, Jia L,Ding Y.A novel sensing membran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ferric ions in aqueous solutions.Analytical Methods. 2015, 7(7): 3089-3095.
18. Cao G, Guo X, Jia L, Tian X. Aggregation behaviours and bactericidal activities of novel cationic surfactants functionalized with amides and ether groups. RSC Advances. 2015, 5(34): 27197-27204.
19.Duan H, Jia L, Chen M, Ge S, Guo X.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based on colloidal Ag nanoparticles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Materials Express. 2016, 6(1): 77-82.
20. Lou S, Jia L, Guo X. Synthesis of ethylene glycol monomethyl ether monolaurate catalysed by KF/NaAlO2as a novel and efficient solid base. RSC Advances, 2016: 6(9): 6921-6931.
生于1968年1月,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汉族。现任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省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省级精品课负责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带头人。担任中国现代文学、鲁迅研究、中国现代派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和现当代名篇欣赏等课程。
  主要科研方向是鲁迅研究,发表论文24篇,出版专(编)著3部,主持1项省社科规划项目《鲁迅的译述活动与中外近现代思潮研究》,2项省教育厅项目《新世纪〈野草〉研究的现代转型以及多学科、多方法交叉结合考察的可能性》和《鲁迅小说的死亡叙事研究》。
  2000年获得黑龙江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2年获省高教学会优秀教研成果二等奖,2006年获校教学优秀奖,2009年获校教学优质奖,2010年获首届《名作欣赏》杯博士新锐奖,2011年获齐齐哈尔市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姜波,男,1966年2月6日出生,山东烟台人,1991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1至2001年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中文系任助教、讲师。曾在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助教进修班学习。2001年晋升副教授,2004年为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2006年9月晋升为教授。
  现任齐齐哈尔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文艺学学会理事。
  所属学科:文艺学
  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批评研究女性文学研究
  一、发表论文:
  1、《苦海中的一朵奇葩——试析〈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形象》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3.4
  2、《华夏悲剧的警醒——〈药〉中几个问题的探讨》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4.4
  3、《〈荷花淀〉与〈百合花〉艺术风格的异同》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5.4
  4、《困惑与挑战——论人文精神与当代作家的品位追求》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7.1
  5、《在女性天国驰骋——评〈时代女性论稿〉》大庆师专学报1997.1
  6、《四个从家庭中出走的妇女—中外作品妇女爱情观比较》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1998.5
  7、《当代先锋派吕小说新阐释》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1999.3
  8、《人格魅力的诗意追寻—对〈白鹿原〉中心人物的文化阐释》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9.5
  9、《生命真谛的求索与超越—毕淑敏、余华小说死亡命题比较》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1
  10、《传统文化的审视与现代文化的重构—评贾平凹文化小说的创作困境》理论观察2001.1
11、《艰难的探索痛苦的抉择—对现当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的内审与观照》克山师专学报2001.2
  12、《醒来的追梦人—论当代文学中女性的困惑与追求》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1.4
  13、《试论张洁小说中的女性意识》学术交流2004.5
  14、《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文化趋向分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4.5
  15、《自我精神人格的守护—评陈染的小说创作》北方论丛2004.5,此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第12期全文复印。
  16、《浅谈贾平凹创作中的神秘文化》学人论丛2005.1
  17、《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研究》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5.4
  18、《深邃的哲理思索普遍的人性追问—评阿来的〈尘埃落定〉》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1
  19、《评贾平凹创作的文化抉择与现实困境》学术交流2006.6
  20、《论现当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与精神抉择》绥化学院学报2006.3
  21、《大浴女》怨羡情结勘探和人性拷问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3
  22、《当代争鸣作品研究现状及理论批评意义》理论观察2009、8
  23、《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困境》理论观察2010、5
  24、《试论中国诗歌音韵的构成》理论观察2011、1
  二、科研项目:
  1、《文学阐释的实践理性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主要参加者1999.4
  2、《改革文学作品选课的教学培养扎实的解读赏析能力》齐齐哈尔大学项目主要参加者1999.9
  3、《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文本的多种范式建构》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主要参加者2000.10
  4、《培养扎实而富有创造性的文本解读能力》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主要参加者2001.5
  5、《当代争鸣作品的阐释与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项目负责人2003.10
  6、《21世纪上半叶中国女性文学的现代性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主要参加者2006.4
  7、《现代思潮下中国当代争鸣作品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比较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2008.1
  8、《东北女性文学与地域文化研究》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负责人2012.1
三、出版著作:
  1、与人合著主编《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1
  2、专著《当代争鸣作品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6
  四、获奖情况:
  1、1996年获齐师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成果贰等奖
  2、1999年11月获齐大教学质量优秀奖
  3、2000年9月获齐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4、2000年7月获齐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5、2000年12月获齐大优秀教学成果奖
  6、2001年获省教委优秀教学成果贰等奖
  7、2001年7月获齐大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8、2001年7月获齐市教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9、2003年11月获齐大第二届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
  10、2003年11月获齐大人文学院第一届课堂教学比赛优秀奖
  11、2003年11主编的《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获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莱蒂菲杯入围奖)
  12、2003年9月编著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在齐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中,荣获优秀科研成果贰等奖
  13、2005年12月荣获2003—2005年度齐齐哈尔大学教学优质奖。
  14、2005年9月论文《自我精神人格的守护—评陈染的小说创作》荣获齐齐哈尔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15、2006年8月荣获2006年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16、2006年5月论文《自我精神人格的守护—评陈染的小说创作》荣获黑龙江省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7、2006年12月论文《自我精神人格的守护——评陈染的小说创作》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第十二届优秀成果佳作奖
  18、2007年8月专著《当代争鸣作品研究》荣获齐齐哈尔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奖第十届成果三等奖
  19、2008年2月专著《当代争鸣作品研究》荣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2009年3月荣获2007-2008年度全市社会科学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姓名:  李大辉   性别:  男
  职称:  硕士生导师   电话:  N
 E-mail:  N
 学历学位:  博士
 硕士生导师:  是
 研究方向:  网络工程

  李大辉,男,1968年生。工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网络工程专业带头人。2012年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
  研究方向:网络异常检测与定位。发表EI检索论文12篇。
  科研项目:主持科研项目3项,其中黑龙江省教育厅(面上)科研(资助)项目2项,齐齐哈尔市科技局工业创新资助项目1项。
  教学工作:主持教研项目3项,其中黑龙江省十五、十一五规划办教研重点资助项目各1项,齐齐哈尔大学校级一般项目1项。主编教材6部,其中专著1部,全国十五规划教材1部;主讲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
张慧君:(硕士,副教授)
  联系电话:0452-2742735(办公室)15304628699
  电子邮件:zhanghuijun1997@163.com
  1969年08月出生,辽宁省锦州人,汉族。1992年7月毕业于齐齐哈尔轻工学院(现齐齐哈尔大学)化工机械与设备本科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获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晋升副教授,2012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保藏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本科生主要讲授:《食品技术原理》、《食品工厂机械与设备》,《粮油食品工艺学》、《果蔬制品与软饮料工艺学》等课程,另外在研究生课程中讲授《专业外语》。
  研究方向
  食品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技术
  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农产品加工与采后加工生理变化和贮藏
主持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1)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3项:
  《山野菜的护绿保鲜技术研究》,主持人
  《亚麻籽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技术研究》,第一参与人
  《高活性大豆生物活性物质的生产技术研究》,第一参与人。
  (2)齐齐哈尔市科技厅项目3项: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玉米纤维中甾醇的研究》,第一参与人
  《葵花籽油深加工技术研究》,第二参与人
  《壳聚糖-淀粉涂布抗菌包装纸的研究》,第一参与人
  (3)黑龙江省科技厅项目1项:《高活性大豆膳食纤维的生产技术研究》,第一参与人
  (4)黑龙江省自然基金1项:《水酶法提取玉米麸皮活性多糖的纯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第一参与人
  论文、专利、著作:
  目前在国内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0余篇;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专利2项,其中一项已经开始实质审查。
  主编出版专著一部,参编教材一部,包括:《蛋与蛋制品加工》(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副主编)、《制革废水处理及其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1,第二作者,负责废弃物的微生物处理和膜分离部分)。
  现任齐齐哈尔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齐齐哈尔市营养学会会员。2011年评为齐齐哈尔大学校2009~2011年度“三育人”先进个人。

刘晓兰(博士教授1962出生)
  联系方式:0452-2738341(O),0452-2717645(H)
  13604526388
  电子邮件:liuxiaolan001@126.com
  刘晓兰,女,1962年11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微生物遗传、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学科硕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高校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校A类学科带头人,齐齐哈尔市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齐齐哈尔大学首届教学名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生物工程专业带头人,省级精品课“生化工程”负责人,黑龙江省发酵与食品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2008年7月-12月,在日本新泻大学农学部土壤微生物学研究室研修。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分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发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学术方向:
  1.发酵工程:具有生理活性的酶的发酵机制和条件研究。
  2.酶的分离纯化:纤溶酶和生物活性肽的分离纯化研究。
  3.蛋白的酶法改性:玉米蛋白等植物蛋白的酶法改构修饰研究
主持及参加的科研课题:
  1.药食兼用大型真菌深层培养生产纤溶酶的机理、分离纯化和性质研究,2009年黑龙江省教育厅海外学人专列项目,主持人(1151hz021)。
  2.亚麻酶法脱胶中关键酶对纤维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作用机制,教育部重点项目,主持人(208038)。
  3.高变性豆粕生物加工联产药用真菌蛹虫草与溶栓酶关键技术,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主持人(GB08B401-04)。
  4.玉米蛋白的生物法水解及产物的性质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二参加人(B200919)。
  近期代表性论文:
  在《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生物工程学报》、《微生物学通报》、《食品与发酵工业》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4篇。
  1LiuXiao-lan,DuLian-xiang,LuFu-ping,ZhengXi-qun,XiaoJing.(2005)Purific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anovelfibrinolyticenzymefromRhizopuschinensis12.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67(2):209-214(2004年impactfactor2.358)
  2ZhengXi-qun,LiLi-te,LiuXiao-lan,WangXiao-jie,LinJie,LiDi.(2006)Productionofhydrolysatewithantioxidativeactivitybyenzymatichydrolysisofextrudedcorngluten.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73):763-770(2005年影响因子2.586)
  3JiangY(Jiang,Yan),DuLX(Du,Lianxiang),WuYH(Wu,Yunhong),LiuXL(Liu,Xiaolan),GangJ(Gang,Jie),LuFP(Lu,Fuping),(2006)Synthesisandpropertiesoffunctionala-CDusingasinhibitorofurease.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231:107-POLYMAR26
  4JiangY(Jiang,Yan),DongZS(Dong,Zhanshuang),LiuXL(Liu,Xiaolan),GangJ(Gang,Jie),WuYH(Wu,Yunhong),HeSM(He,Shimin).(2006)Synthesisandpropertiesofanovelfunctional(a)over-cap-CDcopolymermetalcomplex.THEAMERICANCHEMICALSOCIETY231:168-POLYMAR26
  5郑喜群,刘晓兰,李秀梅,庞铮,韩杨.(2009)纳豆杆菌浓醪发酵玉米黄粉饲料对鹌鹑
  饲喂效果的研究.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8:38-39
  6李巍巍,刘晓兰*,时晰,关玲.(2009)鸡腿菇产溶栓酶液体发酵条件优化.工业微生物,39(2):49-54
  7李秀梅,刘晓兰*,郑喜群,刘文丽,郑义.(2009)高效降解玉米黄粉中粗蛋白的菌种纳豆杆菌的选育.食品科技,9:21-24
  8郑威,刘晓兰*,王丽媛,刘井权,孙剑秋.(2009)藤黄微球菌的抗性标记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食品科技,8:14-18
  9刘晓兰,郑喜群,田英华,郑义.(2008)亚麻酶法脱胶研究的现状.农产品加工学刊,142(7):12-14,17
  10杜国军,刘晓兰*,郑喜群,田英华,崔永志,于海鹏.(2008)亚麻纤维在脱胶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纺织学报,29(12):12-16
出版著作:
  1.刘晓兰,生化工程,2010.07,清华大学出版社。
  2.姜彦,刘晓兰,生物工程专业英语,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
  获奖情况:
  1.抗癌药物紫杉醇产生菌的分离与工程菌株的构建,2003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第三参加者。
  2.根霉产生的血栓溶酶发酵机理、分离提取和结构研究,2005年黑龙江省高??蒲Ъ际跞冉?,主持人。
  3.玉米加工下脚料制备生物活性多肽制品的研究,2007年黑龙江省高??蒲Ъ际醵冉?,第二参加者。
  4.好食脉孢霉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的研究,2007年黑龙江省高??蒲Ъ际跞冉?,第二参加者。
  5.葵花籽综合加工技术,2009年黑龙江省高??蒲Ъ际跻坏冉?,第三参加人。
  6.玉米生物活性肽的制备研究,2009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第二参加人。
齐齐哈尔大学

添加齐齐哈尔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齐齐哈尔大学考研分数线、齐齐哈尔大学报录比、齐齐哈尔大学考研群、齐齐哈尔大学学姐微信、齐齐哈尔大学考研真题、齐齐哈尔大学专业目录、齐齐哈尔大学排名、齐齐哈尔大学保研、齐齐哈尔大学公众号、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齐齐哈尔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齐齐哈尔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