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4:4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浙江中医药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浙江中医药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应栩华 李飞泽 钱静华 陈霞波 骆学新 郭清 吕圭源 蒋学禄 尹华 宋振远



导师姓名 骆学新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年02月00日
工作单位 绍兴第二医院
所在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学士 最高学位 学士
带教类型 硕导(专业学位型)
带教专业 中医内科学
培养方向 中医肿瘤
通讯地址 浙江省绍兴市延安路123号 邮政编码 312000
联系电话 0575—88055006 Email Luoxuexin88@126.com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本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现中医药大学)伍年制本科中医专业,现任绍兴第二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 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门诊、病房)??璨⒅鞒稚苄硕骸爸幸街琢觥弊ǎ疲┘颐耪镏两?0余年,理论功底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本地区有较大影响。 目前担任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省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常委、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绍兴县中医学会副会长、农工党绍兴市委会副主委、 县主委、绍兴县政协副主席。
由本人主持的科研项目《“益肺煎剂”配合放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临床研究》获2001年度浙江省中医药科技成果三等奖,绍兴市、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 二等奖,目前由本人主持的绍兴市科研项目《培土生金法配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已通过鉴定。先后荣获“绍兴市首批名中医”、“浙江省首届基 层名中医”、“绍兴县名中医”、“绍兴县名医”称号。
2007年以来,已指导带教硕士研究生五名(协助指导临床工作)。


导师姓名 陈霞波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年04月18日
工作单位 宁波市中医院
所在学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学士 最高学位 学士
带教类型 硕导(专业学位型)
带教专业 中医内科学
培养方向 1.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2.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研究
通讯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丽园北路819号 邮政编码 315010
联系电话 057489085044 Email cxbzyy@163.com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198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现任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宁波 市名中医。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的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老 年病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宁波市中医药学会理事,宁波市海曙区第四届政协委员,主 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项,其中参与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浙江省中医药防治重大 疾病攻关计划项目1项,主持参与浙江省中医药科研基金项目4项、宁波市农发领域重大科研攻关择优委托项目1项、宁波市医学科研项目3项?;裾憬≈幸揭┛?技进步三等奖2次。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近5年主持国家级及省级继教项目5次。与其他导师共同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4名,目前作为导师带教硕士研究 生2名。


导师姓名 钱静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年02月23日
工作单位 嘉兴市中医医院
所在学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本科 最高学位 学士
带教类型 硕导(专业学位型)
带教专业 中医内科学
培养方向 养生保健、呼吸内科
通讯地址 嘉兴市中山东路1501号 邮政编码 314000
联系电话 13967307615 Email qianjinghua2006@163.com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198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主任中医师;嘉兴市名中医;浙江省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教授;嘉兴市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 保健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嘉兴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分会常务委员;嘉兴市预防医学会理事。曾任医院急诊科主任、院长助 理、现任副院长。从事呼吸科、中医预防保健科工作25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对重症哮喘,肺部大咯血,急、慢性呼吸衰竭,气胸的抢救具有丰 富的临床经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哮喘颇有心得。近三年来致力于亚健康、慢阻肺、哮喘的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能熟练进行中医体质辩识、健康指导和膏 方调理。主持二项科研、第二人参与科研二项,获嘉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浙江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导师姓名 李飞泽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年02月22日
工作单位 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
所在学院 第三临床医学院 技术职称 主任医师
最高学历 学士 最高学位 学士
带教类型 硕导(专业学位型)
带教专业 中医内科学
培养方向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医内科
通讯地址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新桥路355号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 邮政编码 316000
联系电话 13587055511 Email lfze5858@163.com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李飞泽,男,1964年出生,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心血管科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医学会内科分 会第四届委员,浙江省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委员,舟山市名中医,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副院长,舟山市名中医馆馆长,“浙江省中医临床技术骨 干”,“浙江省优秀医师”,舟山市第一、二届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袷∈屑犊翁獬晒绷?,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通络温窦颗粒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 研究》获浙江省中医科技创新三等奖(2003),获舟山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补心平律冲剂治疗早博的实验研究》获舟山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创 新三等奖(2004),获全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三等奖(2005)。现指导硕士研究生1名。


导师姓名 应栩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61年11月00日
工作单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所在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技术职称 副研究员
最高学历 学士 最高学位 学士
带教类型 硕导(专业学位型)
带教专业 中医内科学
培养方向 中医药对恶性肿瘤术后转移及复发的干预及放化疗的增效减毒研究
通讯地址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中医临床研究所 邮政编码 310007
联系电话 0571-88849085 Email yyingxh@163.com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1986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姑息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科分会委员, 浙江省151人才工程证书(第二层次)。一直从事中医肿瘤科研和临床工作,完成或参加省、部级以上10余项课题,获厅局级以上奖项10余项,其中“蚕砂提 取物研制中药二类新药生血宁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扶肺煎抗原发性肺癌转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河 车大造胶囊对肿瘤化疗药增效作用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优秀奖,“血障平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研究”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协助指导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1名。

郭清 ,1963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樟树市,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医学院院长、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智能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锌萍即笱Ъ嬷安┦可际?,美国哈佛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博士后、美国麻省医药学院名誉科学博士。

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

一、人物经历

1979年,就读于江西省赣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1989年,就读于同济医科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0年10月之前,曾任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处处长、广东省卫生管理干部培训中心办公室副主任、中山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学教研室副主任等。

2000年11月,经杭州市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任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2001年11月,担任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

2002年9月,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

2005年10月~2006年10月,赴美国哈佛大学进行高级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

2007年3月,担任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卫生政策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卫生管理学”负责人。

2015年8月,郭清任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免去其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职务。

二、学术兼职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副主编,《健康研究杂志》主编,《中国全科医学》、《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中国社会医学》、《中国医院院长》、《中国社区医学》、《中国初级卫生保健》、《中华预防医学》、《中华健康管理学》,《医学与社会》等杂志编委。

杭州市重点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和市重点实验室(学生身心?;稍ぱ芯浚└涸鹑?,杭州市医学会副会长。

浙江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卫生管理学),浙江省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咨询专家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委员会委员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宣讲专家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办公室“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技术专家

全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审组组长

中国医院协会社区卫生服务分会常委

中华预防医学会社会医学分会常委、副主委,中华预防医学会初级卫生保健分会委员、常委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常委、青年委员会负责人,

中国医疗保险学会理事

中国医学教育学会理事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常务理事

健康管理师国家鉴定专家委员会副主委

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技术咨询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组专家

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咨询专家

卫生部农民健康档案规范管理研究专家组组长

三、研究方向

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卫生政策与管理

四、教学方向

硕士学位点: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研究生:卫生管理学,卫生统计学,健康教育

五、科研项目

主持“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数字卫生关键技术示范区应用研究)、“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重大疾病社区预防与控制关键技术评价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小康社会健康素质指数【HQI】研究及应用,基于电子健康档案【EHR】的社区健康管理HOPE模式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下岗职工家庭健康状况及社区健康保障模式研究)、美国CMB、卫生部和省厅级科研课题等30余项,获省级成果奖2项、厅级成果奖10多项。

1、重大疾病社区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评价研究(2005.6-2006.12),“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主持

2、下岗职工家庭健康状况与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模式的研究(2002.12-2005.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

3、小康社会健康素质指数(HQI)的研究及应用(2004.12-200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项目,主持

4、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研究(2007.01-2007.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主持

5、中国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模式研究与评估(2004.10-2006.12),“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主持

6、中国城市创建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评价指标研究(2004.4-2004.11),卫生部科研项目,主持

7、2010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评价指标研究(2005.3-2007.03),卫生部科研项目,主持

8、小康社会健康素质指数的研究及浙江实证分析(2004.01-2005.12),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

9、浙江省下岗职工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的研究(2004.5-2005.4),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主持

10、浙江省社区护士岗位培养方案与实施的研究(2003.5-2005.4),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主持

11、浙江省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研究(2002.5-2004.4),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主持

六、人物成就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浙江省151人才第一层次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对象)

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杭州市先进科技工作者

杭州市131人才第一层次

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

七、获奖记录

科研奖项


20072006年度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创新二等奖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获奖)

20072006年度浙江省社科联首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应用(获奖)

20062005年度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论文三等奖论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获奖)

20052004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小康社会健康素质系列研究(获奖)

20052004年度浙江省高??蒲谐晒冉盨ARS防制策略与学校公共卫生状况调查研究(获奖)

20042003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获奖)

20042003年度浙江省高??蒲谐晒冉敝泄鞘猩缜郎衿兰巯盗醒芯浚ɑ窠保?

20032002年度浙江省高??蒲谐晒冉蹦溉槲寡缁嵝形蛩匮芯浚ɑ窠保?

八、个人作品

出版著作


1、《社区卫生服务理论与实践》,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

2、《社区护理导论》,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社会医学》,主编,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8月

4、《卫生管理学》,主编,科学出版社,2005年2月

5、《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概论》,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6、《健康和谐之路》,专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7、《管理学基础》,副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2月

8、《卫生管理学教程》,编委,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月

9、《社会医学》,编委,科学出版社,2003年5月

10、《社会医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

11、《医院管理学》,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3月

12、《社会医学》,编委,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13、《社区健康和谐之路:重大疾病社区预防与控制适宜技术评价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

14、《数字卫生示范应用》,科学出版社,2012年

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140余篇

1、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研究的方法与实践,《现代社区卫生》,2002,18(1):68-70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探索“宽口径大基础后分流”医学教育模式,《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3:19-20

3、2005年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目标评价方案的初步研究,《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2,16(8):4-5

4、现代化的概念及其在卫生管理中的应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2,22(3):7-10

5、卫生服务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与实现途径,《中国卫生经济》,2002,5:34-35

6、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2,5(10):802-803

7、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2,5(11):887-888

8、中国城市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与操作方法研究,2002,5(12):973-975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人民健康素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2003,(3):8

10、开展小康社会“健康素质指数”的研究及意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5):1-3

11、SARS防制策略实证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3-5

12、从预防医学到社会医学谈《社会医学》课程建设,《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1):36-38

13、开展小康社会“健康素质指数”的研究及意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5):1-3

14、SARS防制策略实证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3-5

15、学校SARS防制策略实证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6):5-7

16、社区卫生服务基本理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9)

17、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与意义,《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0)

18、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1)

19、全球卫生战略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2)

20、社会医学课程研究及在医学教育和学科建设中的作用,《浙江医学教育》,2004,3(1):1-3

21、医院吸收社会资本的可行性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4,23(3):60-62

22、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11):7-9

23、从社区医生到全科医生,《中国全科医学》,2004,7(5):291-292

24、社区卫生服务评价体系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中国全科医学》,2004,5(10):802-803

25、全科医生的培养问题和重视社区护士培养问题,《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773

26、国内外卫生服务的筹资方式,《中国全科医学》,2004,7(19):1373-1374

27、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卫生资源状况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12):15-16

28、二级医院最佳出路在社区,《中国医院院长》,2005,19:7

29、浙江省中小学校卫生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45-546

30、国外社区卫生服务现状与展望,《中国社区医师》,2005,21(6):3-5

3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及现状分析(一),《中国社区医师》,2005,21(3):5

32、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及现状分析(二),《中国社区医师》,2005,21(5):11

33、下岗职工家庭社区卫生服务健康保障模式的构建,《中国卫生经济》,2005,24(5):52-54

34、下岗职工家庭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状况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5,24(3):43-45

35、下岗职工家庭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中国卫生经济》,2005,24(1):47-50

36、下岗和在岗职工家庭健康公平的比较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05,24(4):12-14

37、论科学发展观对卫生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卫生经济研究》,2005,(8)

38、Lorenz曲线和Gini系数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中的应用,《中国卫生经济》,2006,25(1):50-53

39、初级卫生保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卫生公平底线,《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6,20(1):1-3

40、下岗职工家庭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6,9(15):1298-1300

41、社区卫生服务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5(1):8-10

42、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政策解读与评价,《中国卫生人才》,2006(4):12-16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宋振远,男,1970年6月出生,2000年7月毕业于美国阿肯色大学,营养生化专业博士,现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大学特聘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人类营养研究所主任、美国肝病研究学会会员、美国营养学会会员、美国酒精中毒症研究学会会员,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AmericanJournalofPathology,Endocrinology,JournalofNutrition等SCI索引期刊审稿专家;长期从事ALD病因学研究,主持美国NIH基金2项,参加美国NIH基金3项。发表SCI文章50篇,其中第1作者及通讯作者23篇(其中被国际肝脏病学著名期刊Hepatology收录3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8次,在ALD发病机制研究领域造诣突出,有优秀的理论和科研指导能力。
  宋振远副教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S-同型半胱氨酸增加TNF-α的肝毒性,该成果于2004年发表在国际肝脏病学著名期刊Hepatology[影响因子:11.560,被他人引用30次]。然后从组织学、信号转导等多个角度展开研究,相应成果陆续发表在JLipidResearch、AmericanJournalofPathology、BiochemicalPharmacology、ClinicalandExperimentalResearch、BiochimBiophysActa、MolecularCell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并在此基础上又有重要创新性发现,证明酒精通过改变脂肪组织功能,抑制adiponectin生成,引发酒精性肝病,系统地丰富了ALD的病理生成机制。该成果于2008年发表在国际肝脏病学著名期刊Hepatology[Hepatology47:867-879,2008.影响因子:11.560].宋振远副教授及其实验组现正从肝细胞和脂肪细胞相互作用、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代谢途径调节等方面对ALD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论文代表作:
[1].WangZ,DouX,LiS,ZhangX,SunX,ZhouZ,SongZ*.Nrf2activation-inducedhepaticVLDLRoverexpressioninresponsetooxidativestresscontributestoalcoholicliverdiseaseinmice.Hepatology.2013Oct29.doi:10.1002/hep.26912.[Epubaheadofprint](IF=12.00)
[2].ZhenyuanSong,ZhanxiangZhou,IonDeaciuc,TheresaChen,andCraigJ.McClain.Homocysteine-inducedInhibitoryEffectsonAdiponectinProductioninAlcoholicLiverDisease.Hepatology.2008,47:867-79.
[3].SongZ,ZhouZ,UriarteS,WangL,KangYJ,ChenT,BarveS,McClainCJ.S-adenosylhomocysteinesensitizestoTNF-alphahepatotoxicityinmiceandlivercells:apossibleetiologicalfactorinalcoholicliverdisease.Hepatology.2004,40:989-997.
[4].LiS,LiJ,ShenC,ZhangX,SunS,ChoM,SunC,SongZ*.tert-Butylhydroquinone(tBHQ)protectshepatocytesagainstlipotoxicityviainducingautophagyindependentlyofNrf2activation.BiochimBiophysActa.2014,1841(1):22-33.
[5].ZhangX,WangZ,LiJ,GuD,LiS,ShenC,SongZ*.Increased4-hydroxynonenalformationcontributestoobesity-relatedlipolyticactivationinadipocytes.PLoSOne.2013,8(8):e70663.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尹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省属高校重点实验室—中药标准化研究实验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分析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外用制剂产业与发展战略协作组常务理事,浙江省科技厅评审专家,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咨询与评审专家,国内访问学者指导老师,黑龙江、福建等省自然科学基金审评专家、霍英东教育基金评审专家、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现代中药制剂及其重点关键技术研究创新团队成员,国家中管局重点实验室“骨痹实验室”骨伤药物研发分方向负责人,校级精品课程《中药制剂分析》负责人。1986年7月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分析专业(本科/学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于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从事中药分析教学和科研工作,其中1992.09—1993.07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进修分析化学硕士生主干课程,2001.09—2003.06于浙江大学药学院药学硕士研修班结业。
长期从事中药分析与质量评价、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及中药新药开发的研究,擅长应用LC-MS、GC-MS、HPLC、GC、UV、IR等分析方法和技术于中药的现代研究。担任中药、药学等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的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分析)、药物分析、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现代色谱分析等课程的主讲工作,多次获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授课教师和本科生毕业论文优秀指导老师。近年来主持省科技厅、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4项,省中药现代化专项等厅局级课题7项,排名第二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主持的科研经费约80万元,中药标准化研究实验室建设经费244万元,获浙江省高??蒲谐晒冉?、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二等奖、三等奖等3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在ActaChromatographica及《中国中药杂志》、《药物分析》、《中华中医药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担任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仪器分析》、《中药分析学》、《仪器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学习指导与习题集》的主编和《分析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的副主编。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现指导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7名。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蒋学禄1986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教授、主任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主任,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中医院)妇科产主任。
曾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授课老师,连续5年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选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培养对象,2012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分别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妇科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妇科分会常委;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国际妇产科学术交流会,2012年被选派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妇产科学习深造。中西医并用,不断开展新业务和提高技术水平,完成科研课题11项,获科研成果(二、三等)奖6项,目前主持省级课题一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和国家级课题1项,出版著作1部,参编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在培养3名。
1986年开始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品行端正,积极向上。认真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开展新业务和提高教学技能,注重临床视频和实践教学,全心全意服务于病人和临床教学工作。
多年致力于妇科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和研究,尤其是近10年来,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如何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又是一个新课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患者因为子宫广泛切除导致阴道明显缩短而影响术后性生活质量,部分家庭因此而破裂,使患者在接受疾病折磨的同时又遭到生活上的打击,为此,引起我深思和关注。经过充分思考和论证后我在全国率先设计并完成了“子宫广泛切除后阴道成形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课题,获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论文刊登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得到同行权威专家的认可,使该项技术在全国推广?;昂驮擞弥幸郊际?,西医规范化治疗妇科癌肿的同时辅以有效的中药调理形成我院特色。及时把我们的临床研究成果融入临床带教,引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拓展他(她)们的学习思路。
1996年率先开展腹壁无切口的宫腔镜及腹壁“钥匙孔”大切口的腹腔镜妇科微创技术,至今已完成手术万余例,获多项临床应用科研成果奖。分别在上海市、新加坡、台湾省、荷兰、新西兰等地参加国际内窥镜学术交流会,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解决疑难病例1000余例。其中治疗了患有20个以上的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很多患者,实现了她们迫切要求保留子宫的愿望。该项技术被浙江“相约健康”电视节目及多家报刊介绍,均得到观众好评和同行赞同。丰富的临床手术视频资料恰当的应用于理论课堂教学,使学生身临手术现场,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盆底学”已经成为一门分支学科兴起和发展,盆腔器官脱垂的诊断和治疗出现了跨时代的里程碑。本人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和应用国际盆底修复新技术,自2005年6月至今,先后率先开展“P—IVS(阴道后穹窿骶棘韧带悬吊术)”、“IVT—O(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PROLIFT”(全盆底器官脱垂悬吊术)等新技术。术后辅以中医药康复治疗,使手术疗效大大提高。盆底医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简明扼要的补充到“子宫脱垂”(阴挺)章节,既缩短了教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距离,又没有离开教学大纲,使他(她)们学有所用。
2012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医学中心詹姆斯癌症中心妇科肿瘤专科”访问学习。该院的机器人手术中心在世界排名第二,让我感受到机器人手术时代已不再遥远,机器人手术技术的临床应用已作为课外教学。同时也学到了美国对实习医生的培养方法,提高我们的带教学水平。
开展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文字讲解、授课视频录像和手术录像进行整体结合,易学、易懂、易记。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
为了学生能得到妇科临床技术培训,特申请到浙江省财政厅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100多万,为妇科示教室添置了宫腔镜、腹腔镜、显微镜、分娩机转模拟人等设施,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既可以展示我们的医疗和教学成果,又可以学到他人的先进经验。我们分别于2004年、2005年、2006年、2010年、2011年、2012年举办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学习班6次,与会学员受益匪浅。
共同学习,不断提高,服务于病人。 个人简介(毕业学校、社会兼职、科研获奖与指导研究生情况等)
吕圭源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为药物研究所所长、中央组织部掌握联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历任中药系主任、药学系主任?;裾憬?51人才工程一层次重点培养人才、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主任、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现代中药药效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省重中之重中药学中药药理学科带头人、省中药治疗高血压及相关疾病药理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省中药药效毒理学重点实验室负责人。
1.社会兼职
中国药理学会常务理事(中药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补益药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分会副会长、中药药理分会副秘书长、中药给药系统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成药分会等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药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药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药理学会副理事长(中药药理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保健食品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中草药》杂志副主编、《中药药理与临床》副主编,《中国中药杂志》《中国现代应用药学》等6本杂志、常务编委、编委。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国家SFDA新药和保健食品审评专家、SFDA保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门委员会专家、教育部博硕士学位点评估专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审评专家;参加国家及省政府多部门项目咨询与审评。
2.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支撑计划、省重大攻关等课题30余项,立项经费3000万元。近年国家级项目:①首乌苷抗脂肪肝临床前研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335万元;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降尿酸颗粒临床前研究,339万元,2014-2016;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野菊花抗高血压组分配伍合理性及其机制研究,69万元,2012-2016;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铁皮石斛大宗中药材质量标准提高及其综合利用研究,110万;⑤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中药抗高血压复方药理学研究级药效学评价关键技术研究,750万元;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性味结合归经”温凉药性共同规律研究,280万元;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平肝潜阳方与高血压肝阳上亢证相应实验研究,35万元。
3.科研成果
主持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一等奖、省中医药一等奖、省高校一等奖等15项,主研获奖20项。完成20个中药新药和国家?;て分值囊┬?、毒理及质量控制研究,主持开发中药新产品16个,获国家新药证书1本、生产批文4个、药物临床批件3个、保健食品6个。申报国家专利19项(授权5项)。中药抗高血压药理研究及产品开发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①主持“当归提取物治疗高血压病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200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②主持“夏桑菊有效部位研究”,创立研制高效中药新药的新方法“部位-药效法”,国内首次提出“最佳有效部位”,完成多个中药新药有效部位的筛选及临床前的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一等奖、省高??蒲谐晒坏冉?。③主持“血灵抗高血压实验和临床研究”,属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浙江省中医药科技创新一等奖。④主持“蛇胆及制剂质控方法”研究,解决了全国缺乏可靠的蛇胆及制剂质控方法这一难题,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4.教学与研究生培养
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药理学》及《降压减脂中药》等7部、副主编《中药药理学》2部。主编全国首部大型专著《中药新产品开发学》,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优秀著作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出站博士后2名、毕业博士21名、硕士91名;在培博士生20名、硕士生19名。
5.对中药现代化研究有独特见解
认为中药有多个特色和优势,但需求突出的是本质特点和应用优势,其本质特点是中药多成分产生作用、多靶点发挥疗效,其应用优势是对某些疾病或疾病某个阶段有优于化药、生物药的显著疗效;中药研究必须具有应用价值,药效研究应做到可靠,即可重复、且证明强度有临床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尽力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深入系统的基础研究,进一步促进产品研发、应用,并走向国际。
浙江中医药大学

添加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中医药大学报录比、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群、浙江中医药大学学姐微信、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真题、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目录、浙江中医药大学排名、浙江中医药大学保研、浙江中医药大学公众号、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