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4: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申岩 杨明 徐永向 李卫星 李浩昱 王立国 孙立志 孙立山 张千帆 高强 李宏伟 王绍君 周威 胡庆立 谢礼立 王光远 刘永坦 逯仁贵 孙玉芹 贵献国 马惠萍 王雷 刘俭 林杰 黄向东 胡鹏程 柴凤 刘瑞叶 胡林献 孙铁成 李久胜 高 强 吴建强 齐超 武 健 叶雪荣 王可崇 李凤阁 丁 宝 赵 猛 胡建辉 赵志衡 刘 勇 李中伟 吴红星 齐 明 于 泳 任万滨 申 岩 白雪峰 王建赜 柳进 任洪林 郭钰锋 徐壮 刘思久 国海峰 刘汉奎 陈平 郑雪梅 张继红 吴辉 李霄燕 韩明武 杨旭强 刘洪臣 霍炬 陈安斌 魏力军 陈岩 石铁军 李钰 徐伟丽 张英春 宋微 井 晶 王路 崔艳华 易华西 韩 雪 卢卫红 崔 杰 徐德昌 王英 赵亚丁 戴鸿哲     周道成 肖会刚 黄智山 李家和 曹正罡 王震宇 邵永松 杨华 韩宝国 翟希梅 邹超英 郭兰慧 支旭东 李学英 张文元 乔国富 周智 高小建 张玉珍 贾明明 单宝华 辛大波 刘敏 金鹏 祝恩淳 武振宇 刘宛予 张素梅 沈世钊 孙晓刚 姜守达 孙金玮 袁峰 戴景民 彭喜元 唐文彦 谭久彬 刘荣强 黄文涛 闫继宏 路勇 吕广明 宗文俊 韩振宇 朱延河 兰朋 王武义 白清顺 董惠娟 郝双晖 刘明 古乐 刘延杰 姜洪洲 杨晓冬 于红英 闫永达 王波 金明河 高栋 李松晶 郭永丰 荣伟彬 杜志江 李建广 王洪祥 唐德威 李瑞峰 谢涛 焦映厚 白基成 侯珍秀 陈明君 赵清亮 狄士春 王广林 吴伟国 翟文杰 孙涛 姜洪源 陈照波 富宏亚 包钢 赵杰 任秉银 王振龙 曲建俊 张广玉 郝明晖 姜继海 陈维山 韩俊伟 钟诗胜 陆念力 王黎钦 孙立宁 邓宗全 刘宏 姚英学 赵学增 王树国 曾广商 蔡鹤皋 陈儒明 郭彩欣 顾宁 刘丕刚 高艳光 聂桓 郭喜明 刘川鹏 宋枭禹 孙艳 田维明 施树良 赫杰 宋金柱 杨谦 杨焕杰 田玉滨 邓宏卫 宋立伟 尚静 寇宝泉 刘晓胜 戴鸿哲 江滨浩 李志民 曲延滨 王立欣 杨贵杰 何林 姜洪斌 贲洪奇 胡琼 刘昌永 耿悦 郑萍 丁玉坤 孙晓颖 李立毅 杨英姿 王淑娟 咸贵军 杨春玲 王政 王铁成 王卫 关新春 杨世彦 周苏荃 王明彦 李勇 吕大刚 周广春 翟国富 王伟 崔淑梅 段忠东 佟为明 郭安薪 于继来 翟长海 孙力 吴斌 李铁才 冯勇 李惠 纪延超 欧进萍 郭志忠 汤爱平 王幼清 徐殿国 凌贤长 邹继斌 程树康 陶夏新 梁维燕 王凤来 郑文忠 陈清泉 刘正君 孙瑛 李君宝 丁明理 邹丽敏 崔继文 刘国栋 乔立岩 魏国 彭宇 叶东 李成伟 王玉银 朱春波 武岳 范峰 赵永平

  
      ?联系方式

  赵永平教授
  电话:0451-86415440
  E-mail:zhaoyp2590@sina.com
  邮编:150001

  ?工作经历
  1996.08—2005.07
  哈工大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电测教研室副教授
  2005.08—至今哈工大电气学院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教授
  2006.04—至今
  哈工大电气学院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1.09—1985.07哈工大电气工程系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本科生
  1985.09—1988.06哈工大电气工程系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硕士研究生
  1999.09—2004.12哈工大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电测教研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研究生

  ?主要任职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测试技术及仪表专委会会员
  东北高校检测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主要研究方向:
  信号检测理论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微弱信号的检测技术,利用近代电子学和信号处理方法从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
  汽车电子测控技术:对由防抱死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仪表盘、动力转向、安全系统、悬架系统等组成的分布式系统,通过网络和先进控制算法,进行各单元的控制和协调,满足整车的控制要求;汽车故障诊断理论与应用技术;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论文期刊
  [1] Zhao Yongping,Hou Zhenxiu. Establishment of down-hole electromagnetic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mathematic model.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nan,China,vol.3. (EI)
  [2] Zhao Yongping,Zhang Shiping. Detection of Two-Way Automa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Modulating Signal Based on Complex Wavelet.ISIST’2004.Xi’an,China.vol.1.(EI)
  [3] Zhao Yongping,Wei Guo. Tigging Mode and Realizing Method of Logic Analyzer.ICEMI’99.Harbin,China.vol.1.(ISTP)
  [4] Zhao Yongping,Ding Mingli,Sun Jinwei. Poynting Vector Based Transducer to Measure High Voltage and Current in Power Transmission.ICEMI’2003.Taiyuan,China.vol.1.(ISTP)
  [5] 赵永平,许鹏.用窗口卷积实现反卷积的算法研究.电子学报.2005.7(EI)
  [6] 赵永平,张世平.TWACS调制信号时频分析方法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6(EI)
  [7] 赵永平,张世平.基于Σ-Δ调制技术的TWACS通信信号特征提取.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7(EI)
  [8] 赵永平,孙金玮,丁明理.高压大电流坡印亭矢量原理功率变送器.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12(EI)
  [9] 赵永平,魏莹,赵万生.基于TWACS的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特性分析.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4.7(EI)
  [10] Zhao Yongping,Xu Peng.A New Vehicle Dynamic Weighing Based on TPMS. Proceedings of ICMEM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Mechanics. Nanjing, China (EI)
  [11] 赵永平,杨硕.利用改进时频分析算法检测TWACS调制信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6(EI)
  [12] Zhao Yongping,Xu Peng.Detection of Two-way Automatic Communication System Modulated Signal Based on Gradually Forgetting Distribution. ICEMI’2005.Beijing,China.vol.2. (ISTP)
  [13] Zhao Yongping,Wang Qisong.Application of Self-Adaptive Fuzzy PID Controller in the Micro-plasma Oxidation Power Supply.ICEMI’2005.Beijing,China.vol.2.(ISTP)
 

  
  ?个人简介
  姓名:范峰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大跨空间结构;轻型钢结构;巨型望远镜结构技术
  联系电话:86-451-862829080;86-451-86282080;
  Fax:86-451-86283098
  E-mail:fanf@hit.edu.cn

  ?教育经历
  1.1989.09-1993.07: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2.1993.09-1995.07: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力学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
  3.1996.09-1999.11:哈尔滨建筑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4.1999.11-2002.04: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土木、水利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工作经历
  1.1995.06-1997.07: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任助教;
  2.1997.08-2000.07: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系任讲师;
  3.2000.08-2005.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4.2004.05-2004.08:英国UniversityofSurrey空间结构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5.2004.01-2007.12: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及木结构学科组副主任
  6.2006.12-2007.12:澳大利亚UniversityofSydney土木系访问学者;
  7.2005.08-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任教授;
  8.2006.04-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
  9.2007.10-2009.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10.2003.01-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
  11.2009.07-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社会兼职
  1.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协会IASSWG8委员
  2.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
  3.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4.中国工程建设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委员
  5.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安全与防倒塌专业委员会委员
  6.中文核心期刊《建筑结构学报》编委
  7.中文核心期刊《世界地震工程》编委
  8.中文核心期刊《空间结构》编委
  9.国家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设计规范》修订组成员
  10.国家规范《钢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组成员
  11.国家标准《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编制组成员
  12.国际薄壳及空间结构协会IASS会员
  13.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ASCE会员

  ?科研项目
  一直从事大跨空间结构、轻型钢结构等领域的研究、教学和工程实践,主要针对大跨空间结构静动稳定性、抗震性能及强震失效机理、巨型望远镜FAST结构关键技术、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重大工程创造等开展系统前沿研究,近年来承担多项高水平研究课题,其中主要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三级专题“大跨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项目负责人,1998.01-2003.0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维地震作用下的网壳动力稳定性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01-2005.12;
  3.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子课题“FAST整体索网主动反射面结构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09-2004.05;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跨空间结构抗风抗震关键问题”二级课题,项目负责人,2004.01-2007.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科学部交叉重点项目“巨型射电天文望远镜(FAST)总体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二级课题,项目负责人,2005.01-2008.12;
  6.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子课题“FAST反射面背架结构关键技术与模型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2006.10-2007.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文联合基金)面上项目“巨型望远镜(FAST)主动反射面结构安全及其电性能优化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2007.1-2009.12;
  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大跨度开合结构的结构体系与关键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1-2009.12;
  9.“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一级课题“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1-2010.12;
  10.“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一级课题“空间结构高效施工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2007.1-2010.12;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型半刚性节点网壳结构体系及设计理论”,项目负责人,2008.1-2010.12;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大跨空间结构强震灾变行为精细化研究”,项目负责人,2008.1-2011.12;
  13.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大跨空间结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带头人,2008.7-2011.7;

  ?科研成果
 ?。ㄒ唬┩墙峁垢吡叶惹空鹣虑慷绕苹祷?br />   所开创的“网壳结构高烈度强震下强度破坏机理”研究领域,目前已成为网壳结构理论研究的前言热点问题,本研究成果作为重要内容,收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之二级课题“大跨空间结构新体系及关键理论研究”结题报告中。
 ?。ǘ〧AST主动索网反射面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计划建造的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科学部重点项目对之进行持续资助,作为“十一·五”国家大科学工程,现正开展工程设计,已于2008年12月26日奠基。研究成果为FAST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立项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究中所涉及的关键结构技术已成为结构工程界的重大挑战,研究成果已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ㄈ┩墙峁沟恼车?、粘滞阻尼器减振系统理论模型与分析方法
  所提出的适用于网壳结构的两种阻尼器减振系统减振模型与分析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在其他学者开展的同类研究中。作为重要内容,本研究成果收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之二级课题“大跨空间结构新体系及关键理论研究”结题报告中。
 ?。ㄋ模┩墙峁沟苄钥拐鸱治龇椒巴墙峁咕捕ξ榷ㄐ岳砺?br />   网壳结构抗震理论与分析方法和网壳结构弹塑性稳定性大跨空间结构领域极其重要的关键理论问题,一直是前沿研究热点,本研究所获得的系统研究成果基本上解决了大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所得成果可直接为实际工程服务。相应成果已全面应用在国家标准《空间网格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中。
 ?。ㄎ澹┮慌兄卮笥跋斓拇罂缈占浣峁构こ淌导晒?br />   主持设计的多项重大工程均是大跨空间结构重要工程创造,在国内外大跨空间结构工程界产生巨大影响。自主研发的设计软件ASSAP,具有核心竞争力,已应用在包括哈会展中心、顺义滑雪场、大连营口奥体中心、十冬会齐齐哈尔速滑馆、廊坊市体育场、哈工大体育场、龙凤发电厂等上百项大跨空间结构的设计中,取得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主要奖励
  1.2005.10,获“全国建筑结构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及中国建筑学会,该奖项为国家建筑结构设计最高荣誉奖;
  2.2006.02,获“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建设部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该奖项为国家土木工程综合技术最高荣誉奖;
  3.2005.12,获“中国空间结构优秀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
  4.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5.200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2009年,获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
  7.2009年,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8.2010年,获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9.2010年,获空间结构优秀青年奖。

  ?论文及著作
  作为主要作者合作出版《大跨空间结构》和《大跨度张弦桁架设计与施工》等专著及教材5本,字数达80万字,并独立编写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讲义《大跨空间结构》1部。近五年来在本领域国际著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in-wall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ace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hell and Spatial Structures》和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会议做特邀报告及宣读会议论文近40篇,论文被SCI/EI收录60余篇。

  
  ?个人简介
  姓名:武岳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 1991.9-1995.7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
  2. 1995.9-1998.7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专业 获工学硕士学位 导师 沈世钊教授
  3. 1998.9-2003.9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结构工程专业 获工学博士学位 导师 沈世钊教授
  4. 2004.3-2006.9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博士后

  ?工作经历
  1. 2000.9-2004.9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教研室
  2. 2004.9-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气边界层风洞与浪槽实验室
  3. 2006.5-2006.7 日本东京工艺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短期访问学者

  ?学术兼职
  1.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风工程与工业空气动力学专业委员会 委员
  2.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结构风工程委员会 委员
  3.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 委员
  4. 国际壳体与空间结构学会(IASS) 会员

  ?已完成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大型复杂结构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设计理论研究”中5.2专题“大跨柔性屋盖的风振反应及抗风设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薄膜结构风振分析的数值风洞方法”。

  ?现主持基金项目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跨空间结构抗风抗震关键理论问题”中的子课题“索膜结构的风振响应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预应力玻璃结构的新体系与关键理论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荷载与抗风设计理论研究”
 ?。?)哈工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论文与著作
  1武岳,向阳,沈世钊. 威海体育场挑篷索膜结构风洞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01,31(6): 66-68
  2 武岳,郭海山,陈新礼,沈世钊. 大跨度点支式幕墙支承结构风振性能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2,23(5): 49-55
  3 武岳,沈世钊. 膜结构风振分析的数值风洞方法. 空间结构. 2003, 9(2): 38-43
  4 武岳,胥传喜. 膜结构的形状确定与建筑功能要求. 工业建筑. 2004, 34(7): 73-77
  5 武岳,胥传喜. 膜结构的荷载态分析与结构设计. 工业建筑. 2004, 34(8): 73-77
  6 武岳,胥传喜. 膜结构的节点和相关结构设计. 工业建筑. 2004, 34(9): 87-92
  7 武岳, 陈波, 沈世钊. 大跨度屋盖结构等效静风荷载研究.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5,22(4): 27-31
  8 武岳,沈世钊. 索膜结构风振响应中的气弹耦合效应研究. 建筑钢结构进展. 2006, 8(2): 30-36
  9 武岳,段忠东,林志兴. 我国建筑风洞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工业建筑. 2007, 37(7): 73-77
  10 武岳,孙晓颖,沈世钊. 单向悬挂屋盖结构的风致气弹耦合效应数值模拟. 计算力学学报. 2007,24(5): 571-578   (EI 检索号: 074710936634)
  11 武岳,冯若强,沈世钊. 单层平面索网幕墙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及实用抗风设计方法. 计算力学学报. 2007,24(5): 633-637  (EI 检索号: 074710936644)
  12 Y. Wu, J.S. Zhang, B. Chen, S.Z. Shen. Identification of the Dominant Vibration Modes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Shells under Wind Action. Int. J. Space Structures. 2007, 22(2): 123-132  (EI 检索号: 074710930717)
  13 沈世钊,武岳. 大跨度张拉结构风致动力响应研究进展. 同济大学学报. 2002,30(5): 533-538   (EI 检索号: 02417130402)
  14 Chen Bo, Wu Yue, Shen Shizhao. Wind-induced Response Analysis of Conical Membrane Structure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Technology. 2005, 12(5): 481-487   (EI 检索号: 06029637150)
  15 Sun Xiaoying, Wu Yue, Shen Shizha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s around long-span flat roof.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 12(4): 370-375   (EI 检索号: 05419405507)
  16 冯若强, 武岳, 沈世钊. 考虑玻璃参与工作的单层平面索网幕墙结构静力性能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 2005,25(4): 99-106    (EI 检索号: 05389375518)
  17 张建胜,武岳,陈波,沈世钊. Ritz-POD法及其在大跨度屋盖结构风振分析中的应用.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5,21(6): 601-605    (EI 检索号: 06109747300)
  18 周华樟,武岳,沈世钊. 单层平面索网玻璃幕墙结构抗震设计反应谱研究. 建筑结构. 2005, 35(11): 82-84
  19 孙瑛,武岳,沈世钊. 体育场看台挑篷结构的风荷载特性及抗风设计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增刊,2005.12:151-155. (EI检索号06209881860)
  20 张建胜,武岳,沈世钊. Ritz向量叠加法在单层球面网壳风振分析中的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37(增刊):30-33   (EI检索号:06209881829)
  21 沈世钊,武岳. 膜结构风振响应中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进展.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6,23(1): 1-9
  22 冯若强,武岳,沈世钊. 单层平面索网幕墙结构的风激动力性能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2):153-156   (EI 检索号: 06219897104)
  23 冯若强,武岳,沈世钊. 单索幕墙体系中的玻璃与索协同工作机理研究[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6,38(5): 619-623    (EI 检索号: 064710258697)
  24 冯若强,武岳,沈世钊. 鞍形索网屋盖结构风振响应分析的Ritz-POD法[J]. 工程力学,2006,23(12):73-79  (EI 检索号: 070310372871)
  25 Ruoqiang Feng,Yue Wu,Shizhao Shen.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 of nonlinear frequency of cable net under mean wind load [J].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2006, 19(3):248~254
  26 陈波, 武岳, 沈世钊. 鞍形索网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 土木工程学报. 2006,39(6): 1-6           (EI 检索号: 064110165744)
  27 Chen Bo, Wu Yue and Shen Shizhao. A New Method for Wind-Induced Response Analysis of Long Span Roofs. Int. J. Space Structures. 2006, 21(2): 93-101  (EI 检索号: 064110163541)
  28 陈波, 武岳, 沈世钊. 张拉式膜结构抗风设计. 工程力学. 2006, 23(7): 65-71                       (EI 检索号: 063710111655)
  29 陈波, 武岳, 沈世钊. 大跨度屋盖结构等效静力风荷载背景分量的确定方法探讨. 工程力学. 2006, 23(11): 21-27   (EI 检索号: 070110339659)
  30 孙晓颖, 武岳, 沈世钊. 大跨屋盖风压分布的数值模拟及拟合方法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4):553-557  (EI 检索号: 06249938442)
  31 孙晓颖,武岳,沈世钊. 鞍形屋盖平均风压分布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工程力学. 2006, 23(10): 7-14   (EI 检索号: 064910289732)
  32 张建胜,武岳,沈世钊. 单层网壳结构的风振响应与抗风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6,28(7): 63-66   (EI 检索号: 063610101885)
  33 张建胜,武岳,沈世钊. 单层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模态耦合效应分析. 振动与冲击, 2006, 25(6): 39-42  (EI 检索号: 070610415539)
  34 张建胜,武岳,沈世钊. 单层网壳结构风振响应的主要贡献模态识别. 振动工程学报, 2006, 19(4): 452-458  (EI 检索号: 070910461245)
  35 Ruoqiang Feng,Yue Wu,Shizhao Shen. Working Mechanism of Single-layer Cable Net Supported Glass Curtain Wall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2007, 10(2): 183-195    SCI: 159UB   (EI 检索号: 074710938963)
  36 陈波, 武岳, 沈世钊.大跨度屋盖结构等效静力风荷载中共振分量的确定方法研究. 工程力学. 2007,24(1):51-55   (EI 检索号: 071310513471)
  37 孙瑛,武岳,林志兴,沈世钊. 大跨度平屋盖结构风压脉动的非高斯特性. 土木工程学报. 2007, 40(4):85-90  (EI 检索号: 072410652014)
  38 孙瑛,武岳,林志兴,沈世钊. 大跨度平屋盖表面的风压脉冲特性研究. 工程力学. 2007,24(4): 92-96 (EI 检索号: 072210627253)
  39 张建胜,武岳,沈世钊. 结构风振极值分析中的峰值因子取值探讨.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07,4(1): 28-32
  40 孙晓颖,武岳,沈世钊. 平屋盖风压分布的数值模拟. 计算力学学报. 2007,24(3): 294-300  (EI 检索号: 072810698010)
  41 陈波, 武岳, 沈世钊. Ritz-POD法的原理及应用. 计算力学学报. 2007,24(4): 499-504  (EI 检索号: 073910834661)
  42 孙瑛,武岳,沈世钊. 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楼屋顶膜结构风压数值模拟. 空间结构. 2007,13(3): 38-42
  43 孙瑛,武岳,林志兴,沈世钊. 大跨度平屋盖表面的特征湍流研究.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07,25(3): 319-324  (EI 检索号: 074410900101)
  44 Yue Wu and Shizhao Shen. Computation of wind-structure interaction on tension structures. Proceedings of the Six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Wind Engineering. Seoul, Korea, September12-14, 2005
  45 Yue Wu and Shizhao Shen. 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behaviors of wind-structure interaction for one-way type roofs.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Wind Engineering. Yokohama, Japan, July 16-19, 2006
  46 Yue Wu, Xiaoying Sun, Shizhao Shen. A combined procedure for study of wind-structure interaction of large-span flexible roofs. Proceedings of IASS-APCS Symposium, Beijing, China, October 16-19, 2006
  47 Yue Wu, Xiaoying Sun, Shizhao Shen. A novel approach for the study of aeroelastic effects of tension structures. The 2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ve Civil &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Harbin, China, 2006
  48 Yue Wu, Bo Chen, Jiansheng Zhang, Shizhao Shen. Classification of large-span roofs for wind-resistant design. Proceedings of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nd Engineering, Cairns, Australia, July 1-6, 2007
  49 Yue Wu, Bingbing San, Shizhao Shen. Shape optimization of membrane structures using genetic algorith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xtile Composites and Inflatable Structures. Barcelona, Spain, September 17-19, 2007
  50 Yue Wu,Bin Lin,Shizhao Shen. A POD-based modal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able-net structures under wind excitation.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al Condition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Improvement (SCAMI-2), 19-21 November, 2007, Changsha, China
  51 沈世钊、徐崇宝、赵臣、武岳. 悬索结构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基本信息

  朱春波,男,汉族,1964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学院副院长,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所长。
  先后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电动车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重大项目、欧盟先进电动汽车项目等。发表文章60余篇?;竦檬〔考?等奖1项,2等奖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联系方式
  朱春波教授
  电话:0451-86413621-820
  传真:0451-86412621-809
  Email:zhuchunbo@hit.edu.cn
  课题组:www.bms-hit.com;
  主页:www.wpt-hit.com
  通信地址:哈尔滨工业大学351信箱,邮编:150001

  ?工作经历
  1987.7-1992.6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助教
  1992.7-2000.6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讲师
  2003.3-2004.1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Galway 博士后研究
  2000.7-2006.6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副教授
  2006.7-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 教授
  2007.7-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3.9- 1987.7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学士学位
  1989.9-1992.3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  硕士学位
  1996.3-2001.10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科 博士学位

  ?主要任职
  黑龙江高纬度地区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能源学会  副理事长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电磁测量信息处理仪器分会 副理事长
  黑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 理事
  Senior Guest Researcher, PEI Research Center at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Galway
  Editorial Board Member, IET Electrical Systems in Transportation
  Member of Advisory Committee,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2010-2015

  ?研究领域
  1.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2.  自动化测试与控制
  主要研究方向:
  1. 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的综合测试与控制技术
  2.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

  ?论文专著
  1.  Yu Chunlai, Lu Rengui, Cui Shumei, Su Conghao. Research on Resonance Based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Device for Small Mobile Equipment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 (ICEMS2011), Beijing, China, Aug. 20-23, 2011
  2.  于春来,朱春波,毛银花,陈清泉. 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驱动源,电工技术学报,2011,26:177-181
  3.  于海芳,逯仁贵,朱春波,王铁成. 一种电动车辆用牵引型水性电解液超级电容器模型. 电工技术学报. 2010,25(10):81-86
  4.  于艳君,王本振,朱春波,程树康. 载波频率成分法估算IPMSM转子位置的误差分析. 电工技术学报. 2010,25(12):61-66
  5.  Rengui Lu, Tianyu Wang, Yinhua Mao, Chunbo Zhu.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 Wireless Closed-loop ICPT System Working at ZVS Mode. 2010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Lille, France. September 1-3,2010
  6.  Guoliang Wu, Rengui Lu, Chunbo Zhu, and C.C. Chan. An Improved Ampere-hour Method For Battery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Based on Temperature, Coulomb Efficiency Model and Capacity Loss Model. 2010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Lille, France. September 1-3,2010
  7.  Rengui Lu, Aochi Yang, Yufeng Xue, Lichao Xu, Chunbo Zhu. Analysis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energy efficiency of batteries in electric vehicle. The 25th World Battery, Hybrid and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 & Exhibition (EVS25), Shenzhen, China. Nov.5-9, 2010
  8.  Wu Guoliang, Zhu Chunbo, Chan, C. C. Apply an Improved Peukert's equation based on Temperature to the NiMH Battery available Capacity Estimation. PRZEGLAD ELEKTROTECHNICZNY(波兰语,英语为Electrical Review)    2010,86( 6): 292-295(10th International School on Nonsinusoidal Currents and Compensation)
  9.   Rengui Lu, Tiansi Wang, Fei Feng, Chunbo Zhu. SOC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Model of Ni-MH Battery Dynamic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 The 25th World Battery, Hybrid and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Symposium & Exhibition (EVS25), Shenzhen, China. Nov.5-9, 2010
  10.  Rengui Lu, Lei Pei, Rui Ma, Junlei Wei and Chunbo Zhu. EV Energy Storage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Distribution Data Acquisition. 2009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Conference, Dearborn, USA. September 3-5,2009
  11. Chunlai Yu, Rengui Lu, Yinhua Mao, Litao Ren, Chunbo Zhu. Research on the Model of Magnetic-Resonance Based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System. 2009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Dearborn, USA. September 3-5,2009
  12. Haifang Yu, Rengui Lu, Chunbo Zhu and Tiecheng Wang. Energetic Macroscopic Representation Based Modeling and Control for Battery/Ultracapacitor Hybrid Energy System for HEV. 2009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Conference, Dearborn, USA. September 3-5,2009
  13. Zhang Xiaochen, Li Weili, Cheng Shukang, Cao Junci, Zhu Chunbo. Thermal Analysis of Solid Rotor in PMSM Used for EV, 2009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Conference, Dearborn, USA. September 3-5,2009
  14.  Xiaofei Liu, Qianfan Zhang, Chunbo Zhu. Design of battery and ultracapacitor multiple energy storage 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2009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Conference, Dearborn, USA. September 3-5,2009
  15.  武国良,朱春波,陈清泉. 一个带衰减因子的电池分段数学模型研究. 电机与控制学报. 2009, 13(1+):188-192
  16.  武国良,朱春波,陈清泉. 应用等效电路模型估计电动车用电池剩余电量. 仪器仪表学报. 2009,30(6+):235-238
  17.  武国良,朱春波,陈清泉. 基于温度的Peukert方程在电池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仪器仪表学报. 2009,30(6+):730-734
  18.  Rengui Lu, Guoliang Wu, Rui Ma, Chunbo Zhu, Model Based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Method for Ultra-capacitor,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3-5 September 2008.
  19.  Chunbo Zhu, Kai Liu, Chunlai Yu, Rui Ma,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Wireless Energy Transfer Based on Magnetic Resonance,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3-5 September 2008.
  20.   Chunbo Zhu, Chunlai Yu, Kai Liu, Rui Ma, Research on the Topology of Wireless Energy Transmission Device,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3-5 September 2008.
  21.  Tiecheng Wang, Haifang Yu, Chunbo Zhu, Hybrid Energy Sources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Propulsion,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3-5 September 2008.
  22.  Rengui Lu, Likun Tian, Chunbo Zhu, A New Topology of Switched Capacitor Circuit for the Balancing System of Ultracapacitor Stacks,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3-5 September 2008.
  23.  Guoliang Wu, Chunbo Zhu, C.C. Chan, State of Charge Estimation for NiMH Battery Based on EMF Method, 2008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Harbin, China, 3-5 September 2008.
  24.  Rengui Lu, Chunbo Zhu, Liwei Song, Likun Tian, Qi Wang. Super-capacitor Stacks Management System with Dynamic Equalization Techniques.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2007,43(1): 254-258.
  25.  逯仁贵,朱春波,孔治国,石晓宁,王祁. 基于buck-boost变换器的超级电容组均衡管理系统. 高技术通讯. 2007,17(9):948~952.
  26.  逯仁贵,王铁成,朱春波,王祁. 基于飞渡电容的超级电容组动态均衡控制算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7.
  27.  Chun-bo ZHU, Ren-gui LU, Li-wei Song, Guo-liang WU, Qi Wang. An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for Tractive Super-Capacitor. 2007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2007), Arlington Texas, USA. 9-12 September 2007.
  28.  Chunbo Zhu, Rengui Lu, Likun Tian, Qi Wang,The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ic Bus with Super-Capacitors as Unique Energy Storage, IEEE Annual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06), 2006.9
  29.  Chunbo Zhu, Rengui Lu, Likun Tian, Qi Wang,An Electric Bus with Super-Capacitors as Unique Energy Storage, 13th IEEE Electromagnetic Launch Technology Symposium, 2006.5
  30.  Jinhui Tang, Chunbo Zhu, Qiang Ma, Gang Bao, A New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Pneumatic Rudder,ICEMI 2005, 2005.08
  31.  Jinsuo Hu, Chunbo Zhu, Zhiyuan Li, Research on Control Algorithm of Battery State for Hybrid-Driven Armored Vehicle, ICEMI 2005, 2005.08
  32.  Song Liwei, ZhengWei, Zhu Chunbo, LiuWeiliang, Cheng Shukang, The research of induction motor driving system for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06), 2006.09
  33.  Zhiguo Kong, Chunbo Zhu, Shiyan Yang , Shukang Cheng,Study of Bidirectional DC-DC Converter for Power Management in Electric Bus with Supercapacitors, IEEE Vehicle Power and Propulsion Conference (VPPC 06), 2006.09
  34.  Rengui Lu, Chunbo Zhu, Likun Tian, Qi Wang, Super-capacitor Stacks Management System with Dynamic Equalization Techniques, IEEE 13th Electromagnetic Launch Technology Symposium, 2006.05
  35.  Zhiguo Kong, Chunbo Zhu, Shukang Cheng,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Charge Equalization Technique for Series Connected Batteries, IEEE 37th Annual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PESC 06), 2006.06
  36.  Liu, Man-Lan; Zhu, Chun-Bo; Wang, Tie-Cheng,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Permanent-Magnetic DC Motors Based on Current Analysis and BP Neural Network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5.6
  37.  C.B. Zhu, M. Coleman, Ger. Hurley, State of Charge Determination in a Lead-Acid Battery: Combined EMF Estimation and Ah-balance Approach, IEEE 35th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Aachen, 2004
  38.  M. Coleman, C.B. Zhu, Ger.Hurley, Batter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38th International Universities Power Engineering Conference, Greece, vol. 2, 2003
  39.  M Coleman, CB Zhu, C K Lee, W G Hurley, “A Combined SOC Estimation Method Under Varied Ambient Temperature for a Lead-Acid Battery”, Proceedings of Applied Power Electronics Conference, APEC’05, Austin Texas, March, 2005
  40.  M. Coleman, C.B. Zhu, Ger.Hurley, Battery Monitoring and Control for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MIT-Industry Consortium on Advanced Automotive Electrical-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Systems, Oct. 2004
  41.  Chunbo Zhu, Teicheng Wang, W G Hurley, A new state of charge determination method for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c. 2004

 

  
  ?个人简介
  姓名:王玉银
  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钢管混凝土拱桥,新型组合构件,大型组合结构体系与施工关键技术

  ?教育经历
  1994.10-1998.07,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学士学位
  1998.09-2003.10,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博士学位
  2004.01-2006.08,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2006.11-2009.07,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

  ?工作经历
  2003.10-2006.07,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2006.08-2009.04,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7.12-2008.03,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CollegeLondon)访问学者
  2009.04-2010.06,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07-现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兼职
  中国钢结构协会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分会,秘书长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CECS28:2012),主编
  负责的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8146),2012.01-2015.12
  长期荷载作用下圆钢管再生混凝土柱静动力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0608023),2007.01-2009.12
  核心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桥静力性能影响,项目负责人
  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200801291),2008.12-2009.12
  基于延性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抗震性能理论与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1B02-02-02),2007.01-2010.12
  新型组合构件研究,二级子课题负责人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070420883),2007.12-2009.12
  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对钢管混凝土拱肋静力性能的影响,项目负责人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9.10-2012.10
  厦深铁路榕江特大桥主桥施工全过程静动力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7.06-2010.06
  1.5WM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安装方案分析,,项目负责人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8.04-2010.04
  102国道跨伊通河大桥施工全过程受力分析,项目负责人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5.10-2007.10
  韩江北桥静力性能与施工全过程研究,项目负责人
  北京三杰国际钢结构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2007.04-2010.04
  建筑用超大承载力铸钢支座试验研究,项目负责人
  沈阳建筑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007.12-2009.12
  钢管约束钢筋高强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项目负责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研究基金(HIT.2003.43),2006.05-2008.05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研究,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8029),2005.01-2007.12
  带竖缝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与设计,子课题负责人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JG0701),2007.12-2010.12
  新型高效组合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子课题负责人

  ?获奖和专利
  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
  五跨连续无风撑斜靠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综合施工技术,排序第4
  国家发明专利(200610151197.4)(已授权),2009年
  带钢筋加劲肋的方形、矩形或多边形钢管混凝土柱,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200610151199.3)(已授权),2009年
  带钢筋加劲肋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排序第2
  国家发明专利(201010213908.2)(已授权),2011年
  一种预制钢-混凝土组合梁,排序第1
  国家发明专利(20111052985.9)(已授权),2012年
  可循环使用的长期荷载作用下结构柱压弯滞回试验配套装置排序第1

  ?近期学术论文
  1. 王玉银, 惠中华. 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全过程与关键技术.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06
  2. Yuyin Wang, Chao Gong, Sumei Zhang, Haishan Guo.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Analysis on Heavy-Duty Cast Steel Universal Hinged Supports for Large Span Structure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eel Structures. 2010, 10(1):99-114.
  3. Yuyin Wang, Yue Geng, Gianluca Ranzi, Sumei Zhang. Time-dependent behaviour of expansive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2011, 67(3): 471-483.
  4. 王玉银,陈杰,纵斌,耿悦. 钢管再生混凝土与钢筋再生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对比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学报,2011,32(12):170-177
  5. 王玉银,耿悦, 张素梅. 钢管微膨胀混凝土轴压短柱长期变形试验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2011, 24(5):15-20
  6. 王玉银, 刘昌永, 张素梅. 铰接圆弧钢管混凝土拱平面内徐变稳定. 工程力学, 2011, 28 (3):198-204
  7. 王玉银张素梅. 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受剪承载力分析. 建筑结构学报, 2009, 30(2): 114-124
  8. Yuyin Wang, Yuanlong Yang, Sumei Zhang, Jiepeng Liu. Seismic Behaviors of Concrete-filled T-shaped Steel Tube Columns.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2009, 400-402: 677-683
  9. 张素梅, 王玉银. 圆钢管高强混凝土轴压短柱的破坏模式. 土木工程学报. 2004, 37(9): 1-9
  10. Yue Geng, Gianluca Ranzi,Yuyin Wang, Sumei Zhang. Time-dependent behaviour of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columns: analyt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Maga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2012,64(1):55-69

  
      ?联系方式

  李成伟教授
  电话:0451-86415178
  E-mail:chengweili@hit.edu.cn
  邮编:150001

  ?工作经历
  1990-1995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讲师
  1995-2007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教授
  2002-2007燕山大学教授
  2007-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2008-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1-1985;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85-1988;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学科获硕士学位
  1995-2000;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学科获博士学位
  1997-1998;德国汉堡大学计算机系进修
  2004-2006;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研究

  ?主要任职
  自动检测与过程控制系统研究所教授、博导、副所长
  测控技术与仪器实验中心主任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与控制分会理事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研究领域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1.过程检测与控制;2.生物医学工程。

  ?论文期刊
  1、Long Han,Chengwei Li. Feature extraction method of bearing AE signal based on improved FAST-ICA and wavelet packet energy.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已录用).
  SCI
  IF:2.46
  2、Chengwei Li and Peng Peng. Visibility measurement using multi-angle forward scattering by liquid droplets[J]. Meas. Sci. Technol.,2012,23(10): 105802
  SCI检索
  IF:1.495
  3、Li, Chengwei; Huang, Zhen ; Sun, Xiaogang. Infrasound detection by laser diode self-mixing interferometry,Chinese Optics Letters,volume 11, issue 2, pp: 021201, 2013
  SCI检索IF:0.967
  4、Zhen Huang   Chengwei Li   Xiaogang Sun . Piece-wise transition detection algorithm for a self-mixing displacement sensor, Chinese Optics Letters,volume 11, issue 9, pp: 091203,2013
  SCI检索IF:0.967
  5、Huang,Z Sun,XG  Li,CW . Self-Mixing Interference Signal Analysis Based on Fourier Transform Method for Vibration Measurement, OPTICAL ENGINEERING, volume 52, issue 5. pp:053601(1)- 053601(7),2013
  SCI检索
  IF:0.88
  6、Huang, Zhen ; Li, Cheng Wei ; Feng, Wu Chang ; Zhu, Mao Yuan . Low cost vibrometer utilizing laser diode self-mixing with sound card controlled by LabVIEW,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ume: 189-193,Page:906-910, 2011
  EI检索号:20111113749224
  7、Shoubin Wang; Chengwei Li; Xiaogang Sun , Search method for Wind turbine gearbox failures based on grey and fuzzy fault tree 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13(6):901-906,2013
  EI检索号:20132916521412
  8、Wang Shoubin,Sun Xiaogang,Li Chengwei. Wind Turbine Gearbox Fault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Riemannian Manifold[J].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4, pp:153656(1)- 153656(10).
  SCI收录IF=1.383.
  9、Wang Shoubin,Sun Xiaogang,Li Chengwei. Method of Modal Analysis for   Wind Turbines Based on Air-structure Coupling Vibration Mode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 Wang Shoubin. 2013.5
  EI收录号:20132716460474
  10、Wang Shoubin,Sun Xiaogang,Li Chengwei.Research on fuzzy fault tree analysis method for wind turbine gearbox system. Journal of Information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v 10, n 5, p 1295-1302, March 20, 2013.3
  EI收录号:20131616221322
  11、Chengwei Li and Peng Peng. Visibility Measurement Based on Optimization of Forward Scattering by Aerosol Particles.(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ner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ICAESEE 2015))(已录用)
  EI
    12、王首彬; 李成伟; 龚威 LabVIEW和Matlab混合编程的预测PID控制器研究,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0, 37 (1) : 85~88

  ?专利
  1、多角度前向散射式能见度测量仪
  201110301251.X
  李成伟、彭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09.30
  已授权
  2、一种单回路快速温度控制实验教学装置
  201210210267.4
  李成伟、胡瑞强、高彩霞、李德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6.26
  已授权
  3、一种新型胰岛素泵
  201210374862.1
  李成伟、胡瑞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10.08
  已授权
  4、一种风电机组振动故障检测方法及装置
  201310226532.2
  王首彬, 李成伟,孙晓刚, 杨森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6
  实审
  5、一种风电机组齿轮箱远程监测装置
  201410205836.5
  韩龙、李成伟、彭鹏、李晓莉、郑爽、刘凯威、王晶、王国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5.16
  实审
  6、一种透射式无创血糖检测装置
  201410205838.4
  李成伟、李晓莉、胡瑞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5.16
  实审
  7、一种智能激光针灸设备
  201410205837.X
  李成伟、黄贞、高彩霞、 韦晨晶、丛丹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5.16
  实审
 

   
  ?个人简介
  姓名:支旭东
  职称:副教授
  研究方向:大跨空间结构抗震;大跨空间结构抗爆;复杂结构施工关键技术

  ?担任职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及木结构学科组教师
  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副主任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防抗爆与防护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中国钢结构协会空间结构分会理事

  ?教育经历
  1.1995.09-1999.07: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
  2.1999.09-2003.04: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硕博连读);
  3.2003.04-2006.04: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03.01-2006.04: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及木结构学科组,助教;
  2.2006.04-2008.06: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及木结构学科组,讲师;
  3.2008.06-至今:土木工程学院钢结构及木结构学科组,副教授;
  4.2006.04-2008.04:哈尔滨工业大学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谢礼力研究员;
  5.2008.06-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

  ?教学经历
  1.2006.01-2006.12:大跨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创新体系(本科生);
  2.2007.01-2007.12:大跨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创新体系,结构有限元软件(本科生);
  3.2008.01-2008.12:大跨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创新体系(本科生);
  4.2009.01-2009.12:大跨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创新体系,结构有限元软件(本科生);

  ?承担项目
  一直从事大跨空间结构领域的理论研究、教学工作,主要针对大跨空间结构动力稳定性及强震失效机理、空间结构抗冲击爆炸荷载、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重大工程创造等开展前沿理论研究,近年来承担多项研究课题,其中主要科研项目有: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三级专题“大跨网壳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稳定性能”,项目参加人,1998.01-2003.05;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跨空间结构抗风抗震关键问题”二级课题,子课题负责人,2004.01-2007.12;
  3.“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一级课题“新型空间结构体系及设计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参加人,2007.1-2010.12;
  4.“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一级课题“空间结构高效施工关键技术”,项目负责人,2007.1-2010.12;
  5.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网壳结构强震失效机理及抗震设计理论研究”,项目负责人,2007.09—2009.09;
  6.地震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第三代结构体系的地震破坏与控制研究”,项目参加人,2008.1-2010.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大跨空间结构强震灾变行为精细化研究”,子课题负责人,2008.1-2011.12;
  8.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大跨空间结构科技创新团队“,团队骨干成员,2008.7-2011.7;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跨空间结构在爆炸荷载下的破坏机理及防御措施研究”,项目负责人,2010.1-2012.12;

  ?主要奖励
  1.2005.10,获“全国建筑结构优秀设计一等奖”,建设部及中国建筑学会;
  2.2006.02,获“中国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建设部及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3.2005.12,获“中国空间结构优秀工程金奖”,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

  ?论文及著作
  1. Zhi Xudong, Fan Feng, Shen Shizhao. Failure Mechanism of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s subjected to Earthquake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hell and Spatial Structures. 2007, 48(1): 29-44 (EI检索号: 072510659976)
  2.支旭东,范峰,沈世钊.强震下单层柱面网壳损伤及失效机理研究.土木工程学报.2007,40(8):29~34(EI检索号:074210875098)
  3.支旭东,范峰,沈世钊.材料损伤累积在网壳强震失效研究中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40(2):169~173(EI检索号:081311170908)
  4.支旭东,范峰,沈世钊.凯威特型单层球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研究[J].工程力学.2008,Vol.25(9):7-12.(EI检索号:20084111636261)
  5.支旭东,吴金妹,范峰等.考虑损伤累积单层柱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8,Vol.25(6):770-775.(EI检索号:20090311862572)
  6.支旭东,聂桂波,范峰等.大跨度单层球面网壳的损伤模型及强震失效.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8):6~11(EI检索号:20095312588732)
  7.支旭东,范峰,沈世钊.简谐荷载下单层球面网壳动力失效机理研究.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2005,25(4):76~84
  8.支旭东,范峰,沈世钊.单层球面网壳在地震下的响应特征及失效机理.世界地震工程.2007,23(4):88-94
  9.支旭东,范峰,周峰,沈世钊.阶跃荷载作用下单层球面网壳动力破坏研究.空间结构.2006,12(4):P18-21
  10.沈世钊,支旭东.球面网壳在强震下的失效机理.土木工程学报.2005,38(1):11~20
  11.王多智,支旭东,范峰,沈世钊.K8单层球面网壳在冲击荷载下的破坏模式研究.工程力学.2008,Vol.25.sup.II:144-149.(EI检索号:20090311862454)
  12.史义博,支旭东,范峰,沈世钊.单层球面网壳在强震作用下的损伤模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Vol.40(12):1874-1877.(EI检索号:20090711909897)
  13. WANG Duozhi(王多智), ZHI Xudong(支旭东), FAN Feng(范 峰), SHEN Shizhao(沈世钊). Failure Process and Energy Transmission for Single-Layer Reticulated Domes under Impact Loads.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Vol.14 Suppl. 2008. 551-557. (EI检索号:20084511687412)
  14.杨飏,支旭东,范峰,沈世钊.短程线单层球面网壳在强震作用下的动力强度破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Vol.40(12):1878-1882.(EI检索号:20090711909898)
  15.于志伟,支旭东,范峰,沈世钊.K8型单层球面网壳支座减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9,41(4):7~11(EI检索号:20092612154447)
  16.杨娜,支旭东.楔形H型钢构件参数分析及简化计算方法.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38(9):1613-1616(EI检索号:065110316987)
  17.杨飏,支旭东,范峰,沈世钊.施威德勒网壳结构的动力强度破坏.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1):125-128(EI检索号:071110487493)

  
      ?联系方式

  叶东教授
  电话:0451-86417581
  13009805830
  E-mail:yedong@hit.edu.cn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西大直街92号哈尔滨工业大学一校区机械楼1007房间,信箱:哈尔滨工业大学305信箱,150001

  ?教育经历
  1986.09—1990.07:哈尔滨科技大学精密仪器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2.09—1995.03: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获硕士学位
  1995.03—1999.08: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获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07—1992.08 机电部49所二室,助工
  1996.07—2000.09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讲师
  2000.10—2006.11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副教授,硕士导师
  2003.08—201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系副主任
  2006.12—目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光电信息技术与仪器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大空间多自由度坐标测量理论于技术
  包括:基于串/并联结构的坐标测量理论和技术研究;双目/单目视觉坐标测量理论和技术研究;运动目标空间姿态的视觉测量与跟踪
 ?。?) 计算机辅助质量工程(CAQ)
  在先进制造中质量工程分系统的软件集成技术研究;面向先进制造的分布式网络化测量技术研究;底层测量设备的网络化驱动技术研究。

  ?论著成果
  唐巍,叶东,袁峰,车仁生,五点交比不变性在质心提取中的应用,光电子激光,2011,(22)3:426-431,EI检索:20111613922684
  刘博,叶东,车仁生,火箭喷管运动视觉测试精度的校准与实验,光学精密工程,2010,19(11):2513~2520,EI检索:20105113512330
  刘博,叶东,陈刚,车仁生,火箭喷管运动测量校准装置及其误差分析,光学精密工程,2009,17(7):1553~1660,EI检索:20093412260532
  黄艳,徐巧玉,叶东(通讯作者),车仁生,Auto-focus method based on autocorrelation of derivative image,光学学报,2010,30(12):3435-3440,EI检索:20111213768115
  刘博,叶东,车仁生,Modeling and simulation research of a new calibration.platform for visual test system,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ies: Optical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Proceedings of SPIE,Vol.7283,2009,EI检索: 20093812313306
  栾广宇,叶东,车仁生,Projective reconstruction with missing data combining 2D reprojection error and subspace method,Proc. - Int. Conf. Inf. Eng. Comput. Sci., ICIECS,2009,5364877
  黄艳,叶东,车仁生,Novel auto-focusing method,5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dvanced Optical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Technologies: Optical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Proc SPIE Int Soc Opt Eng,2010,Vol. 7656,Part I,765674,EI检索:20105013487670
  曹万鹏,车仁生,叶东,An illumination-independent edge detection and fuzzy enhancement algorithm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for non-uniform weak illumination images,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 2008 29(3): 192-199,SCI检索
  曹万鹏,车仁生,叶东,Estimation of the center of rotation and 3D motion parameters from stereo sequence images and virtual validation using three-COMERO,PATTERN RECOGNITION LETTERS,2007,28 (13): 1593-1599,SCI检索
  叶东,陈丽艳,车仁生等,坐标测量机组合系统,宇航计测技术,1995年,15(2):21-26
  叶东,车仁生,仿人多关节坐标测量机的数学建模及其误差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9,31(2): 28-32
  Luo Xiaochuan, Ye Dong, Liu Dejun, Che Rensheng. A Multi-agent Architecture in CORBA Environment for Distributed Mesurement System. High Technology Letter. 2001, 7(3):55-59(EI收录)
  Ye Dong, Che Rensheng . Calibration for Kinematics Parameters of Articulated CMM, 2nd Internation Symposium On INSTRUMENT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 18-22, 2002, Jinan, China. Volume3: 145-149(ISTP收录)
  罗小川,叶东,车仁生等,基于CORBA测量系统通讯语义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03,(14)3: 227-231(EI收录)
 

  
      ?联系方式
  电话:0451-86413532-523
  传真:0451-86402953
  E-mail:pengyu@hit.edu.cn
  邮编:150080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匡街2号哈工大科学园3033#
  3033#,HITSciencePark,No.2,YikuangSt,NangangDistrict,Harbin,China,Zip:150080

  ?科研奖励
  2000.12 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0.12 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1.12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5.12 国防科学技术二等奖
  2008.12 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
  2008.12 获第四届“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奖”(全省共10人)
  2009.06 所负责的科研团队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
  2009.05 获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荣誉称号
  2009.07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4.07 荣获“第六届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教学奖励
  先后主讲三门课程:本科生《测控技术专业外语》(1998~2000)、本科生《数字信号处理》(2001~至今)、研究生《数字信号处理课程》(2007~至今)。目前,配合彭喜元教授开展博士研究生《现代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工作。
  2003.09 主讲本科《数字信号处理》入选哈尔滨工业大学首批双语建设课程
  2005.12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SMC奖教金一等奖
  2005.12 主讲本科生课程《数字信号处理》被评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课程
  2006.07 获2005年度哈工大电气学院首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奖一等奖
  2008.07 获2006-2007年度哈工大校级优秀教师
  2008.07 获2008年哈工大教学优秀奖一等奖(教务处连续跟踪评估两年)
  2008.06 获2008年度哈工大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2008.09 主讲3年的本科《数字信号处理》双语课程获教育部、财政部2008年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2008.01~2009.12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重点课题: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课题负责人
  2008年,发表双语教学教学研究论文2篇(哈工大学报社科版1篇,国际会议1篇)
  2009年 获哈尔滨工业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奖一等奖
  2010年,入选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
  2012年,入选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

  ?工作经历
  1997-2000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助教
  2000-2003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讲师
  2003-2007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副教授
  2007-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所;教授
  2011-2014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研究系,系主任
  2012.01-2012.12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电子工程及计算机学院,访问教授
  2014-至今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教育经历
  1992-1996,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学士学位
  1996-1998,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通信与电子系统专业;工学硕士学位
  1999-2004,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中国计算机协会,高级会员
  IEEE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Society,会员
  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测量与仪器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副主编
  仪器仪表学报,航空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审稿人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论文通讯评议专家

  ?研究领域
  信息采集:虚拟仪器、半实物仿真、无线传感器网络、机载试飞测试系统
  信息处理:数据挖掘、数据流分析、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预测、基于FPGA的可重构计算、统计信号处理、数据密集计算
  信息环境:Cyber Physical System for Aorespace(宇航信息物理系统)
  决策支持:System Health Management(系统健康管理)、故障诊断

  ?招生信息
  硕士招生
  校内推免研究生:1-2名;校外推免生名额不限;年度招生总名额为4-6名(参照当年系里统一政策);
  学术型、专业型,以及硕博连读均可。

  
      ?基本信息
  魏国,男,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智能测试及信息处理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获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获国家专利授权1项,参编学术专著1部。

  ?联系方式
  魏国教授
  电话:0451-86413621-813
  传真:
  E-mail:wg_weiguo@sina.com
  邮编:150001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哈尔滨工业大学351信箱

  ?工作经历
  1991.04-2003.12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助教、讲师
  2004.01-2008.06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副教授
  2008.07-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教授
  2009.04-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测试与控制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经历
  1984.09-1988.07:哈尔滨工业大学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8.09-1991.03:哈尔滨工业大学电磁测量技术与仪器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
  2000.10-2003.09:日本佐贺大学工学系研究科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任职
  现代电子技术编委
  研究领域
  现代敏感技术及信号处理
  智能测试理论及应用

  ?讲授课程
  信号与系统: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微弱信号检测及处理:硕士研究生学位课

  ?论文期刊
  1. Wei G, Shida K. Estimation of Concentrations of Ternary Solution with NaCl and Sucrose Based on Multifunctional Sensing Technique.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06, 55(2): 675-681. (SCI)
  2. Wang Xin, Wei Guo, Sun Jin-wei. B-Spline Approximation Using an EKF f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of Nonlinear Multifunctional Sens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2011, 60(6): 1952-1958. (SCI)
  3. Wang Xin, Wei Guo, Sun Jin-wei. Free knot recursive B-spline for compensation of nonlinear smart sensors, Measurement, 2011, 44(5): 888-894. (SCI)
  4. Liu Xin, Wei Guo, Sun Jin-wei, Liu Dan. Nonlinear multifunctional sensor signal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least 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and total least squares algorithm,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A, 2009, 10(4): 497-503. (SCI)
  5. Zhang B, Wei G, Sun JW. High-precision time domain reactive power measurement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harmonics.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C. 2011, 12(4): 330-337. (SCI)
  6. Wei Guo, Zhang Bei, Sun Jin-wei. Time domain reactive power measurement employing fast windowed discrete Hilbert transform and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Zhongguo Dianji Gongcheng Xuebao/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0, 30(31): 83-91. (EI)
  7. 魏国, 刘昕, 孙金玮, 孙圣和.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的三元溶液溶度重构算法研究. 电子学报, 2008, 36(4): 695-700. (EI)
  8. 魏国, 刘剑, 孙金玮, 孙圣和. 基于LS-SVM的非线性多功能传感器信号重构方法研究. 自动化学报, 2008, 34(8): 869-874. (EI)
  9. 魏国, 刘剑, 雷苗, 孙圣和. 基于B样条递推最小二乘的非线性MISO传感器系统建模方法. 仪器仪表学报, 2009, 30(7): 1404-1409.(EI)
  10. 王昕, 魏国, 孙金玮.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超声波渡越时间估计方法.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1, 41(3): 832-837. (EI)
 

哈尔滨工业大学

添加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哈尔滨工业大学报录比、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群、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姐微信、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目录、哈尔滨工业大学排名、哈尔滨工业大学保研、哈尔滨工业大学公众号、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