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药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药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药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药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正文

药学学科药理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100706:药理学 
一、 学科概况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探寻药物作用靶点、发现药物新用途以及指导临床用药的一门重要学科。本学科点主要利用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形态学等技术,开展神经药理学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注重研究中枢神经系统中突触传递与突触可塑性的发生机制,探索痛觉信息传导、学习与记忆过程的关键调控分子,以探寻潜在的药物镇痛靶点和治疗方案,为长期困扰人类健康的病理性疼痛以及认知障碍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二、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学风严谨、为人正派、掌握扎实的药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技能、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药理学研究、教学和医药领域相关工作、能为医药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高级专业人才。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论文撰写能力。
三、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 研究方向 
 
1.神经药理学
2.突触传递与可塑性
3.病理性疼痛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公共课计入总学分;
学科通开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门,计入总学分;
专业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门,计入总学分;
方向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专业外语计入总学分;
人文与科学素养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必修环节计入总学分;
补本课不计入总学分;

栏目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是否 
必修课
是否 
学位课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64112000  硕士政治理论  1.0  18.0  否  是  考试 
0651120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1)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20002  硕士第一外国语(2)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1  高级英语(托福)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2  高级英语(雅思)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3  英语口语  3.0  54.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4  学术论文写作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5  西方社会文化概览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6  英语演讲训练  2.0  36.0  否  是  考试 
073112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36.0  是  是  考试 
073112004  学术道德规范与形势政策  1.0  18.0  是  是  考试 
学科通开课  035212009  药学实验设计与统计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0  分子生物学与生化技术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1  药物研发概论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2  现代药物分析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3  实验动物学  3.0  54.0  否  是  考试 
专业基础课  035312017  神经生物学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312018  离子通道药理学  3.0  54.0  否  是  考试 
方向选修课  035502027  神经药理学  2.0  36.0  否  否  考试 
035502028  电生理学实验技术  2.0  36.0  否  否  考试 
专业外语  035402001  专业外语(药学)  1.0  18.0  是  否  考试 
必修环节  SS702001  SS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  2.0    是  否  考查 
SS702002  SS开题报告  1.0    是  否  考查 
SS702003  SS实践环节  2.0    是  否  考查 
 

六、 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  必修,最晚于第三学期末完成。
2、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   必修,每学年作报告1次,在学期间作报告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  18  次。
3、实践环节   必修,含科研实践、医疗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七、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神经生物学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17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中文)神经生物学
(英文)Neurobiolog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18
课堂讨论 18
自学交流 18
课 程
负责人
胡晓东 课程团队 胡晓东  索占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教    材 《神经生物学》寿天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ISBN:7040097577
参考书目 《神经生物学》丁斐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7年ISBN:9787030198662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在介绍神经解剖与组织学基础、神经生理学基础、神经化学与神经药理学基础、神经发育基础、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修复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讨论关于疼痛、癫痫、药物依赖性等神经系统常见病症的发病机制及其药物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让学生为进一步开展神经科学研究和从事相关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3 学时)
第一节:神经科学、神经生物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节:神经生物学研究的目、基本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热点(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章 神经元与突触传递(3 学时)
第一节: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节:突触结构、功能和分类(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递质的释放和调控、受体和信号的跨膜传导(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章 神经系统神经通讯的化学信使(3 学时)
第一节: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的概念(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节:转运体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离子通道受体、G 蛋白偶联受体(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四章  脊髓反射性行为及其控制(3 学时)
第一节:运动行为的分类、运动神经控制的基本模式(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节:牵张反射、张力反馈反射、II类纤维反射、屈肌反射的刺激形式、运动反应、神
经机制以及生理意义(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运动的多级控制(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五章  痛觉及其调制(6 学时)
第一节:痛觉的概念和特点(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二节:伤害性感受器的种类、分布和功能(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三节:伤害性感受器的传入纤维和伤害性初级传入末梢的主要递质(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四节:脊髓背角的主要痛结构(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五节:闸门控制学说;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的概念和组成(课堂讲授 1 学时)
第六节:镇痛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课堂讲授1 学时)
 
第六章 药物依赖与戒断综合症 (3 学时,专题讨论)
讨论:药物成瘾性的原因,阿片肽的分类、阿片肽的受体类型及特点;阿片肽的生理作用;药物成瘾的常见症状学术语。
 
第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再生和移植(3 学时,专题讨论)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概念  (1学时)
第二节:脊髓损伤后急性期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病理组织学改变(1学时)
第三节:不利于脊髓可塑性的因素,有利于脊髓可塑性的因素(1学时)
 
第八章 突触可塑性(6 学时,专题讨论)
第一节:突触可塑性生理意义  (2 学时)
第二节:突触可塑性表现形式及其分子机制(2 学时)
第三节:突触可塑性的病理意义( 2 学时)
 
第九章 中枢敏感化与慢性病理性疼痛(6 学时,专题讨论)
第一节:中枢敏感化分子机制  (3 学时)
第二节:中枢敏感化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3 学时)
 
第十章 NMDA及其受体(9 学时,自学交流)
第一节:NMDA的释放、特点(3 学时)
第二节:NMDA受体结构、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3 学时)
第三节:NMDA受体在慢性疼痛中的作用(3学时)
 
第十一章 受体的突触输送(9 学时,自学交流)
第一节:受体突触输送的生理意义 (3 学时)
第二节:受体突触输送的病理意义 (3 学时)
第三节:受体突触输送的分子调控机制 (3 学时)
 
四、参考文献
《神经生物学》寿天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 ISBN:7040097577
《神经生物学》丁斐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07年 ISBN:9787030198662
 
 
 
离子通道药理学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18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中文)离子通道药理学
(英文)ion channel pharmacolog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18
课堂讨论 18
自学交流 18
课 程
负责人
胡晓东 课程团队 胡晓东 索占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教    材 《离子通道药理学》杨宝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ISBN:7117066342
参考书目 《离子通道学》李泱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ISBN:7535238335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离子通道的概念、研究简史、生理功能与特性、结构与门控机制、研究方法以及通道的激动剂和阻滞剂等,并着重介绍典型离子通道的生理、病理及与疾病的关系,并讨论以离子通道为靶点的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使学生掌握较为深入的神经药理学基础知识,并开拓视野,为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离子通道概论(6学时,课堂讲授)
第一节 生物膜结构及离子通道(2学时)
第二节 离子通道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2学时)
第三节 离子通道的研究方法(2学时)
第二章 离子通道分离、特点(6学时,课堂讲授)
第一节 离子通道的分类和特点(2学时)
第二节 离子通道?。?学时)
第三节 离子通道与药理学(2学时)
第三章 钙离子通道及作用于钙通道的药物(6学时,课堂讲授)
第一节 钙通道研究简史
第二节 钙通道分类、生理功能与特性
第三节 钙通道分子结构、门控机制及其调节
第四节 钙通道激动剂、阻滞剂
第五节 钙通道的病理、生理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节 作用于钙通道的药物
第四章 钠离子通道及作用于钠通道的药物(6学时,自学交流)
第一节 钠通道研究简史
第二节 钠通道分类、生理功能与特性
第三节 钠通道分子结构、门控机制及其调节
第四节 钠通道激动剂、阻滞剂
第五节 钠通道的病理、生理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节 作用于钠通道的药物
第五章 钾离子通道及作用于钾通道的药物(6学时,自学交流)
第一节 瞬间外向钾通道及作用其药物
第二节 延迟外向整流外通道及作用其药物
第三节 内向整流钾通道及作用其药物
第四节 钙激活钾通道及作用其药物
第五节 ATP敏感钾通道及作用其药物
第六节 乙酰胆碱激活钾通道及作用其药物
第六章 氯离子通道及作用于氯通道的药物(6学时,自学交流)
第一节 氯通道研究简史
第二节 氯通道分类、生理功能与特性
第三节 氯通道分子结构、门控机制及其调节
第四节 氯通道激动剂、阻滞剂
第五节 氯通道的病理、生理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第六节 作用于氯通道的药物
 
第七章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1(6学时,课堂讨论)
第一节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概念和分类   (2学时)
第二节 离子型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结构、组装、转运(2学时)
第三节 离子型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特性(2学时)
第八章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2(6学时,课堂讨论)
第一节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的分子调节机制(2学时)
第二节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突触可塑性(2学时)
第三节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与学习记忆、疼痛(2学时)
第九章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 (6学时,课堂讨论)
第一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概念和分类   (2学时)
第二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的结构、特性、转运(2学时)
第三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与学习记忆、疼痛(2学时)
 
四、参考文献
《离子通道药理学》杨宝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ISBN:7117066342
《离子通道学》李泱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  ISBN:7535238335
 
 
 
 
神经药理学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502027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2
课程名称 (中文)神经药理学
(英文)Neuropharmacolog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 课堂讲课  
课堂讨论 18
自学交流 18
课 程
负责人
胡晓东 课程团队 胡晓东 索占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教    材 《基础神经药理学》张庆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ISBN:9787117115438
参考书目 《分子神经药理学》邵福源主编 上??蒲Ъ际醭霭嫔?nbsp;2005年ISBN:9787532377305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在学习中枢神经系统代表性神经递质以及受体的基础上,贯穿神经科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相关知识,重点了解各种递质及其受体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作用于神经系统的相关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从更深的角度把握神经系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神经科学研究和从事相关临床工作积累基础理论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乙酰胆碱与相关疾病及作用药物(6 学时)
第一节:胆碱能神经的分布与功能(1 学时)
第二节:乙酰胆碱的生物代谢及干预药物(2 学时)
第三节:乙酰胆碱受体特点、与疾病的关系以及作用药物(3 学时)
 
第二章 去甲肾上腺素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作用药物(6学时)
第一节:中枢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分布与功能(2 学时)
第二节: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合成与代谢、肾上腺素受体与细胞内信号转导(2学时)
第三节:血管运动中枢与抗高血压药物、中枢去甲肾上腺素与镇痛作用及药物成瘾(2学时)
 
第三章  多巴胺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作用药物(6学时)
第一节:多巴胺的生物合成与代谢(2学时)
第二节:多巴胺受体与细胞内信号转导(2学时)
第三节:中枢多巴胺与神经精神疾病以及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与抗精神病治疗(2学时)
 
第四章  组胺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作用药物(6学时)
第一节:组胺能神经的分布与功能(2 学时)
第二节:脑内组胺受体与细胞内信号转导(2 学时)
第三节:组胺能传递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药物(2学时)
 
第五章 谷氨酸与相关疾病及作用药物(6学时)
第一节:氨基酸递质概述、谷氨酸的生物合成与代谢  (2学时)
第二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分布与功能(2学时)
第三节:靶向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药物(2学时)
 
第六章 神经肽与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及作用药物(6 学时)
第一节:神经肽概述  (2 学时)
第二节:P物质、神经肽Y与疾病以及药物(2 学时)
第三节:胆囊收缩素、血管活性肠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疾病以及药物(2 学时)
 
 
四、参考文献
《基础神经药理学》张庆柱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年 ISBN:9787117115438
《分子神经药理学》邵福源主编 上??蒲Ъ际醭霭嫔?nbsp;2005年 ISBN:9787532377305
 
 
 
 
 
 
 
 
 
 
电生理学实验技术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502028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2
课程名称 (中文)电生理学实验技术
(英文)Electrophysiological recording techniques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 课堂讲课 14学时
课堂讨论 22学时
自学交流  
课 程
负责人
胡晓东 课程团队 胡晓东,索占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药学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教    材  
参考书目 1. 《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徐叔云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实用膜片钳技术》,刘振伟 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电生理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技术及其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离子通道与膜电位(3学时)
第一节:离子通道概论(课堂讲课,1学时)
第二节:静息电位(课堂讲课,1学时)
第三节:动作电位(课堂讲课,1学时)
第二章 突触、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3学时)
第一节:兴奋性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调控机制(课堂讲课,1学时)
第二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课堂讲课,1学时)
第三节:突触可塑性的病理、生理学意义(课堂讲课,1学时)
第三章 电生理学实验技术的历史与发展(专题讨论:3学时)
讨论:常用的电生理学技术的分类、特点及其应用范围。
第四章 电生理学记录系统概述(一):刺激系统(3学时)
第一节:电刺激参数的设置(专题讨论,1学时)
第二节:电刺激器介绍(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三节:刺激电极(专题讨论,1学时)
第五章 电生理学记录系统概述(二):记录系统(3学时)
第一节:生物电放大器(专题讨论,1学时)
第二节:生物电的采集和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三节:生物电信号的分析和处理(专题讨论,1学时)
第六章 电生理学记录系统概述(三):组织与细胞(3学时)
第一节:整体动物的电生理学记录技术(专题讨论,1学时)
第二节:离体组织的电生理学记录技术(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三节:培养细胞的电生理学记录技术(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七章 膜片钳电生理学实验技术(3学时)
第一节: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课堂讲课,1学时)
第二节:膜片钳记录系统(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三节:膜片钳记录技术的操作流程(专题讨论,1学时)
第八章 膜片钳记录技术的应用(一):钙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3学时)
第一节:钙离子通道特性(课堂讲课,1学时)
第二节:心肌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的膜片钳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三节:神经细胞钙离子通道电流的膜片钳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九章 膜片钳记录技术的应用(二):钠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3学时)
第一节:钠离子通道特性(课堂讲课,1学时)
第二节:钠离子通道电流的膜片钳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三节:动作电位的膜片钳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十章 膜片钳记录技术的应用(三):钾离子通道电流的记录(3学时)
第一节:钾离子通道特性(课堂讲课,1学时)
第二节:钾离子通道电流的膜片钳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三节:静息膜电位的膜片钳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十一章 膜片钳记录技术的应用(四):突触传递(3学时)
第一节:突触传递的离子基?。翁媒部?,1学时)
第二节:兴奋性谷氨酸能突触传递的膜片钳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三节:抑制性GABA能突触传递的膜片钳记录(专题讨论,1学时)
第十二章 膜片钳记录技术的应用(五):突触可塑性(3学时)
第一节: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记录(课堂讲课,1学时)
第二节:考查(2学时)
 
 
四、参考文献
1. 《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徐叔云 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实用膜片钳技术》,刘振伟 著,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八、 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学生毕业需完成《药学院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2012版)方可进行毕业学位论文的答辩。学位论文写作按照《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完成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兰州大学

添加兰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大学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群、兰州大学学姐微信、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专业目录、兰州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保研、兰州大学公众号、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兰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lan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6933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