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0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兰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正文

药学学科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一、 学科概况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是一门以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和微生物技术来研究、开发生物药物的新学科,为药学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生化制药:蛋白质药物的基因克隆与表达研究;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研究;生物药物的工程化、产业化研究等。肿瘤靶向基因给药系统:利用特殊材料制备非病毒基因载体的研究,以及基因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天然药物产物研究:天然产物化学及先导化合物研究,功效筛选基础上的结构改造、优化与新药的发现与开发?;镅В盒》肿由锘钚晕镏式峁沟难芯?、靶分子研究、靶分子互作研究及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或药物研究。药物筛选新技术:利用线虫等模式生物,进行新药药效及其毒性评价,并通过药物作用靶点研究其作用机理。
 
二、 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具有宽广的药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系统地掌握有机化学的专门知识、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从事科研的能力,有创性意识和应用意识;掌握一门外语和熟练运用计算机及现代信息工具。毕业后能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三、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四、 研究方向 
 
1.微生物与生化制药
2.肿瘤靶向基因给药系统
3.天然药物产物
4.化学生物学
5.药物筛选新技术
五、 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32.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门;
公共课计入总学分;
学科通开课总学分不低于6.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2门,计入总学分;
专业基础课总学分不低于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门,计入总学分;
方向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专业外语计入总学分;
人文与科学素养选修课计入总学分;
必修环节计入总学分;
补本课不计入总学分;

栏目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是否 
必修课
是否 
学位课
考核方式
公共课  064112000  硕士政治理论  1.0  18.0  否  是  考试 
0651120001  硕士第一外国语(1)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20002  硕士第一外国语(2)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1  高级英语(托福)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2  高级英语(雅思)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3  英语口语  3.0  54.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4  学术论文写作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5  西方社会文化概览  2.0  36.0  否  是  考试 
065113006  英语演讲训练  2.0  36.0  否  是  考试 
0731120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0  36.0  是  是  考试 
073112004  学术道德规范与形势政策  1.0  18.0  是  是  考试 
学科通开课  035212009  药学实验设计与统计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0  分子生物学与生化技术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1  药物研发概论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2  现代药物分析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212013  实验动物学  3.0  54.0  否  是  考试 
专业基础课  035312019  生物技术制药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312020  高级生化药学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312021  化学生物学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312022  基因工程  3.0  54.0  否  是  考试 
035312023  高级天然产物化学  3.0  54.0  否  是  考试 
方向选修课  035502029  手性药物合成  2.0  36.0  否  否  考试 
035502030  自由基与生物抗氧化剂  2.0  36.0  否  否  考试 
035502031  药学细胞生物学  2.0  36.0  否  否  考试 
专业外语  035402001  专业外语(药学)  1.0  18.0  是  否  考试 
必修环节  SS702001  SS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  2.0    是  否  考查 
SS702002  SS开题报告  1.0    是  否  考查 
SS702003  SS实践环节  2.0    是  否  考查 
 

六、 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  必修,最晚于第三学期末完成。
2、学术研讨和学术活动   必修,每学年作报告1次,在学期间作报告不少于2次,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 9 次。
3、实践环节   必修,含科研实践、医疗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七、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高级生化药学(课程名称)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20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中文)现代生化药学
(英文)Modern Pharmaceutical 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R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30
课堂讨论 24
自学交流  
课 程
负责人
李红玉 课程团队 李红玉 支德娟 郭玎玎 朱红梅
教学方式 R课堂讲授    R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R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等
教    材 吴梧桐主编,《现代生化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目 1 Karp G.. Cell and molecular biology: concepts and experiments. New York:Wiley; 2009.
2李俊发, 贺俊崎. 细胞信号转导研究技术.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3王军志 生物技术药物安全性评价.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 维弗 (Weaver,R.F.). 分子生物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酶分子与抑制剂、核酶与抗体酶、生物膜与疾病、受体分子药理学、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组学、反义核酸药物、生物合成技术、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研究技术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3学时
第二章:酶分子与抑制剂,3学时
讨论课,3学时
第三章:核酶与抗体酶,3学时
第四章:生物膜与疾病,3学时
讨论课,3学时
第五章:受体分子药理学,3学时
讨论课,3学时
第六章:细胞信号转导系统,3学时
讨论课,3学时
第七章: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与基因组学,3学时
讨论课,3学时
第八章:反义核酸药物,3学时
讨论课,3学时
第九章:生物合成技术,3学时
讨论课,3学时
第十章:生物技术药物临床前研究技术,3学时
讨论课,3学时
 

四、参考文献
具体讲课时布置作业。
 
谭仁祥主编,植物成分功能,科学出版社,2003.12
 
写明各章节主要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 (3学时)
    1. 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3学时)
    1. 限制性内切酶
    2. DNA聚合酶
    3. DNA连接酶
    4. 碱性磷酸酶
    5.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第三章 载体 (6学时)
    1. 质粒载体
    2. 噬菌体载体
    3. 其他载体
第四章 基因工程的主要技术及其原理 (12学时)
    1. 凝胶电泳技术
    2. 杂交技术
    3. PCR技术
    4. 生物芯片
    5. 基因文库的构建
    6. 酵母双杂交系统
    7. DNA测序
第五章 基因在大肠杆菌、酵母的高效表达 (6学时)
    1. 基因的表达系统与表达策略
    2.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3. 基因在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第六章 基因治疗 (12学时)
    1. 基因治疗的概念与发展
    2. 基因治疗载体
    3. 癌症的基因治疗
    4. 其他重要疾病的基因治疗
    5. 基因治疗的伦理学及有关法律条例
第七章 蛋白质工程 (6学时)
    1. 蛋白质工程的理论基础及发展
    2. 蛋白质工程的关键技术
    3. 蛋白质工程的应用及实例
第八章 基因工程的应用 (3学时)
    1. 基因工程与药品制造业
    2. 基因工程在农业及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九章 基因工程及其产品安全性管理  (3学时)
 
四、参考文献
 
 
 
生物技术制药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19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中文)生物技术制药
(英文)Biotechnology in pharmaceutics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30
课堂讨论 24
自学交流  
课 程
负责人
支德娟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先修课程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
教    材  
参考书目 《实用生物制药学》,吴梧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
               
 
二、课程内容简介
生物技术制药是生物学科的一门应用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全面掌握生物药物制备和生产的一般规律、基本方法、制造工艺及其控制原理。本课程将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药物生产密切联系起来,以现代生物技术在药物生产上的实际应用为重点。为今后从事生物技术药物研制、生产、开发等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一)绪论:介绍生物技术制药概念,生物药物的性质及分类;掌握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概况;使学生了解生物药物的性质、分类、新型生物药物研制的一般过程,了解生物技术制药的发展简史及其前景,培养学生对生物药物研究的兴趣。
(二)基因工程制药:了解基因工程制药中常用的工具酶和载体;掌握工程菌构建过程,基因工程菌发酵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方法和质量分析方法。熟悉不同表过体系的特点和基因工程菌生长代谢的特点;了解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流程与质量控制。
(三)动细胞工程制药:了解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技术和要求;掌握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生物反应器和主要参数的检测和控制系统。了解动物细胞产品的纯化和质量要求。
(四)抗体工程制药:掌握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特点与应用;掌握基因工程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人-鼠嵌合抗体、改型抗体、抗体库、双功能抗体、抗体融合蛋白。了解导向诊断药物和导向治疗药物,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类药物,抗癌药偶联的抗体类药物,毒素偶联的抗体类药物—免疫毒素。通过进行抗体药物实例选讲,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抗体药物的研究开发过程。了解预防类生物制品及其制备方法。
(五)课堂讨论:
微生物发酵制药一章要求学生了解微生物发酵制药的分类及其研究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制药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与保藏;了解发酵过程及其优化控制;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一章要求学生了解植物细胞特点,重点掌握植物细胞培养工艺和影响因素。
转基因动物制药一章要求学生了解转基因动物制药的发展概况;掌握转基因动物表达系统建立的一般流程,了解转基因动物表达系统存在的问题。
酶工程制药一章要求学生掌握固定化技术,酶的修饰。重点了解酶工程在制药工业的应用,了解酶反应器。
反义技术与反义药物一章要求学生了解第一代、重点掌握第二代反义技术,了解RNAi技术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反义技术在制备反义药物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一章要求学生了解基因治疗的发展概况;重点掌握基因治疗的原理及应用。
生物药物制剂技术一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生物制药制剂技术,重点理解针对生物药特点的制剂技术。
(六)考核:
    由教师命题,学生抽取题目后进行PPT形式汇报,教师点评,完成学生期末考核,学时安排:6。
2、学时分配
章  节 内      容 教学形式 学时数 授课时间
第一章 绪论 课堂讲授 3 第1周
第二章 基因工程制药 课堂讲授 12 第2~5周
第三章 动物细胞工程制药 课堂讲授 6 第6,7周
第四章 抗体制药 课堂讲授 9 第8~10周
第五章 微生物发酵制药 课堂讨论 3 第11周
第六章 植物细胞工程制药 课堂讨论 3 第12周
第七章 转基因动物制药 课堂讨论 3 第13周
第八章 酶工程制药 课堂讨论 3 第14周
第九章 反义技术与反义药物 课堂讨论 3 第15周
第十章 基因治疗 课堂讨论 3 第16周
第十一章 生物药物制剂技术 课堂讨论 3 第17周
  考核知识综合运用 课堂讨论 3 第18周
 

四、参考文献
《生物制药技术》,郭勇等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实用生物制药学》,吴梧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4月
 
 
四、参考文献
 
 
 
 
 
 自由基与生物抗氧化剂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502030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2
课程名称 自由基与生物抗氧化剂         (中文)
Free radicals and Biological antioxidants (英文)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学时 课堂讲课 26学时
课堂讨论 6学时
自学交流 4学时
课 程
负责人
郑丽芳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适用于药学、医学、生物及化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先修课程  
教    材  
参考书目 《自由基生物学》 
《 antioxidants: scientific basis, regulatory aspects, and industry perspectives》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由基生物学和生物抗氧化剂”研究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该课程涉及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3章)为自由基基础知识,介绍自由基确切定义、种类和特性、体内外的生成途径、检测方法;活性氧对生物大分子的损伤,氧化应激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量子化学在自由基研究领域的应用。第二部分(4、5章)介绍生物抗氧化剂的定义、分类,重点介绍人体内小分子抗氧化剂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以及各种天然的酚类抗氧化剂;抗氧化酶也是天然的抗氧化防御屏障,重点介绍活性氧依赖的酶、硫氧还蛋白氧化还原系统、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和修复酶。
三、课程教学内容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1. 自由基的基本概念 1.1自由基
1.2 自由基在体外的生成
1.3 自由基的化学反应
1.4 自由基的检测方法
1.5量子化学的自由基生物学中的应用
6学时
2. 活性氧 2.1 活性氧的种类
2.2 活性氧在细胞器中的产生
2.3 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
2.4 活性氧的性质
2.5 活性氧对生物分子的损伤
2.6 生物分子受损后产生多的活性氧
  6学时
3. 氧化应激 3.1 氧化应激
3.2 氧化应激与癌症
3.3 氧化应激与衰老
3.4 氧化应激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3.5 氧化应激与肥胖
4学时
5. 抗氧化剂和氧化还原辅助因子 5.1谷胱甘肽
5.1.1 生物功能
5.1.2 生物合成
5.1.3 其它巯基依赖的氧化还原缓冲体系
5.2 抗坏血酸
5.2.1 抗坏血酸的化学性质
5.2.2 抗坏血酸的生物合成
5.2.3 抗坏血酸的循环再生
5.2.4 抗坏血酸的体内运输
5.2.5 抗坏血酸与氧化应激
5.3其它抗氧化剂
5.3.1 脂溶性抗氧化剂
5.3.2 水溶性抗氧化剂
5.3.3 抗氧化剂与健康
6学时
6. 抗氧化酶 6.1 活性氧依赖的酶
6.1.1 过氧化氢酶
6.1.2 超氧化物歧化酶
6.1.3 过氧化物酶
6.1.4 烷基氢过氧化物还原酶
6.2 硫氧还蛋白系统
   6.2.1 硫氧还蛋白
   6.2.2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
6.3 谷胱甘肽系统
6.3.1 谷胱甘肽还原酶
6.3.2 谷氧还蛋白(巯基转移酶)
6.4 修复酶
6.4.1 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
6.4.2  DNA修复酶
6学时
 

四、参考文献
1. 郑荣梁,黄中洋;自由基生物学(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方允中;自由基生物学的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8.
3. Banerjee R; Redox Biochemistry; wiley interscience; 2008.
4. Singh KK; Oxidative stress, disease and cancer; imperial college press; 2006.
 
 
 
 
 
手性药物合成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502029 开课学期 X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2
课程名称 (中文)手性药物合成
(英文)Asymmetric drug synthesis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X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 课堂讲课 12
课堂讨论 16
自学交流 8
课 程
负责人
唐寿初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X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X考查
  适用于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方向硕士研究生
适用专业及层次  
先修课程 修完有机化学中立体化学课程
教    材 《手性合成》林国强、陈耀全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北京
参考书目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基本不对称有机反应为线索,分别讲解不对称合成单元反应的原理,方法和机制。结合最新文献中对相关反应的研究进展和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使硕士研究生对手性药物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有全面的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

各章节主要教学内容                           学时分配
1. 烷基化和催化烷基化加成反应a羰基化合物的反应      4
2. 醛醇缩合反应及在药物合成中应用                 4
3. 不对称氧化反应和手性药物                       4
4. 不对称Diels-Alder反应及其它成环反应              4
5. 不对称催化氢化及在药物合成中应用               4
6. 不对称反应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4
7. 其它不对称合成反应在手性药物合成中应用           4
8. 文献中手性药物合成应用                           4
 
9. 手性药物合成的最新进展                           4

                                           共: 36学时 
基本要求  
1. 要求研究生理解和掌握手性的意义,手性化合物的制备、对映体纯度的测定及其绝对构型的确定、最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并能灵活的运用不对称合成的方法学及手性合成的策略分析和解决有机化学或药物合成反应中立体化学问题。
2. 应掌握各种反应实例、各种新型配体等在不对称合成中及在手性药物中的应用。
四、参考文献
1. 林国强、陈耀金、陈新滋、李月明编,手性合成—不对称反应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2000年。
药学细胞生物学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502031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2
课程名称 (中文)药学细胞生物学
(英文)Pharmaceutical Cell Biolog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36 课堂讲课 24
课堂讨论 6
自学交流 6
课 程
负责人
朱红梅 课程团队 朱红梅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所有药学专业
适用专业及层次 硕士
先修课程
教    材 1. 《药学细胞生物学》 黄?;?nbsp;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参考书目 一、 《医学细胞生物学》杨抚华 科学出版社 
二、 《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 《分子细胞生物学》韩贻仁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在介绍细胞膜、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内膜系统、线粒体、核糖体、细胞骨架、细胞核等的基本结构功能及细胞基本生命活动现象的基础上,探讨细胞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在药学学科,尤其是在药物研发、药物筛选、药物靶点的设计,药物在细胞水平药理作用机制中研究中的应用。
三、课程教学内容
写明各章节主要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课堂讲授 3学时)
介绍细胞生物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及细胞生物学与诺贝尔奖。细胞生物学与现代药学的关系中掌握药学细胞生物学的含义,理解细胞生物学是现代药学的理论基础,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成果与技术在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第二章 细胞概述与细胞的药物作用靶标(课堂讲授 3学时)
 介绍细胞的基本概念、原核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细胞与药物作用靶标。掌握药物作用靶点的概念,理解细胞的药物作用靶点,了解靶点药物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课堂讨论3学时)
介绍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及细胞培养、细胞制药工程。
第四章 细胞质膜、物质的跨膜运输(自学交流 3学时)
介绍生物膜基本特征与功能,膜骨架,膜转运蛋白,物质的跨膜运输、离子泵、协同转运、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重点介绍细胞膜异常与疾病,以及细胞膜、物质的跨膜运输在药学研究中的研究和应用。
第五章 真核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在药学中的应用(课堂讲授 3学时)
介绍细胞内膜系统:内质网结构、功能、内质网与疾病、分支伴侣及其应用,高尔基体结构与功能、高尔基体与药学研究的相互促进,溶酶体的形成、结构、功能、溶酶体与疾病、及溶酶体的相关药学应用,微粒体与药物代谢。
第六章 线粒体 (课堂讲授 1.5学时)
简要介绍线粒体的结构、主要功能。重点介绍线粒体与医药学。了解病理过程中线粒体变化及线粒体病的诊断、线粒体与糖尿病,掌握药物与毒物对线粒体影响、线粒体靶点药物制剂技术,及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第七章 细胞骨架(课堂讨论1.5学时)
简要介绍细胞骨架微丝、微管、中间丝的结构与功能。重点介绍细胞骨架蛋白与疾病及新药。了解细胞骨架蛋白表达异常与疾病的关系,掌握微观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研发的研究与开发。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药物作用靶点 (课堂讲授 3学时)
介绍细胞信号转导概述,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药物作用靶点,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药物作用靶点,酶连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药物作用靶点,信号的整合与控制及药物作用靶点。
第九章 细胞核(课堂讨论1.5学时)
简要介绍细胞核的超微结构与功能,重点介绍细胞核异常相关疾病及治疗。
第十章 核糖体(课堂讲授 1.5学时)
介绍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异常情况下核糖体的变化,重点介绍 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课堂讲授 3学时)
简要介绍细胞周期概述、细胞分裂、酵母细胞周期调控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实例,重点介绍细胞周期的调控、基于细胞周期相关机制的新药开发。
第十二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课堂讲授 3学时)
简要介绍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衰老,重点介绍程序性细胞死亡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及抗衰老药物。
第十三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课堂讲授 3学时)
介绍细胞分化、癌细胞的概念,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重点介绍细胞分化及其相关技术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计划,36学时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数 授课方式 授课时间
第一章 绪论 3 课堂讲授 第四周
第二章 细胞概述与药物作用靶点 3 课堂讲授 第五周
第三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药学领域中的应用 3 课堂讨论 第六周
第四章 细胞质膜,物质的跨膜运输 3 自学交流  第七周
第五章 真核细胞内膜系统、其在药学中的应用 3 课堂讲授 第八周
第六章 线粒体 1.5 课堂讲授 第九周
第八章 细胞骨架 1.5 课堂讨论 第九周
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与药物作用靶点 3 课堂讲授 第十周
第九章 细胞核 1.5 课堂讨论 第十一周
第十章 核糖体 1.5 课堂讲授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3 课堂讲授 第十三周
第十二章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3 课堂讲授 第十四周
第十三章 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3 课堂讲授 第十五周
考察   3学时     第十六周

化学生物学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21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化学生物学
Chemical Biolog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45
课堂讨论 9
自学交流  
课 程
负责人
王少华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适用专业及层次 硕士
先修课程  
教    材 《化学生物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二、课程内容简介
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利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镅а芯恳话愣际谴佣陨锾宓纳砘虿±砉叹哂械骺刈饔玫男》肿由锘钚晕镏士?,研究其结构,发现其在生物体中的靶分子,研究这些物质与生物体靶分子的相互作用,进一步采用化学方法改造其结构,创制具有某种特异性质的新颖生物活性物质,探讨其结构与活性关系和作用机制,阐明生理或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与调控机制,揭示生命过程的秘密,并进一步从中发展出新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或药物。
本课程主要介绍化学生物学的含义及其在药学学科中的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其它学科(分子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化学、分子药理学、分子毒理学、分子病理学等)中的化学基础,全面反映化学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方向。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1学时)
简要介绍化学生物学的起源、科学内涵和研究任务,重点介绍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区别,以及化学生物学与其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 相互作用与分子识别(5学时)
重点介绍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化学物质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化学本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识别中的立体化学因素;简要介绍小分子化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受体-配体相互作用、酶-抑制剂相互作用等)的理论模型。
第三章 化合物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6学时)
重点介绍化合物质对蛋白质的沉淀作用形式,使蛋白质发生沉淀的各种化合物类型和机制;化学物质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和稳定作用原理,蛋白质稳定化的类型和使蛋白质稳定的化学物质;小分子化合物与血浆蛋白相互作用的形式与意义。简要介绍蛋白质共价化学修饰在研究蛋白质功能方面的作用。
第四章 化学糖生物学(3学时)
简要介绍糖生物学的发展及作用,重点介绍糖蛋白、糖脂、内毒素分子中糖链的结构与功能,解寡糖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糖基化作用在医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第五章 化合物质与酶的相互作用(9学时)
八、 介绍酶催化反应的动力学以及酶抑制作用的类型和动力学,IC50、Ki值的测试和计算方法,生物体内酶抑制的各种形式,以及酶抑制剂在研究酶的结构与功能、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九、 重点介绍酶对某些化学物质的催化作用,酶促有机合成反应类型、反应体系及其应用;简要介绍非水介质中酶催化反应的类型和应用;
十、 重点介绍化学物质对酶的激活作用原理,化合物的类型;简要介绍化学修饰对酶催化性质的改性作用。
十一、 在简要介绍外源小分子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对生命过程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前药设计的目的、类型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
第六章 化学物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6学时)
介绍基因突变的化学本质,小分子化合物与DNA、RNA相互作用的类型,以及小分子化合物与DNA、RNA相互作用在药物开发中的意义。
第七章 无机物质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6学时)
介绍金属离子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的类型,金属离子与有机化合物配位作用对生物大分子的影响,无机离子对酶、核酸的作用类型及其应用。
第八章 化学物质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3学时)
介绍化学物质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的原理、方法,以及小分子化合物对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对生物转运过程的影响。
第九章细胞信号转导的化学调控6学时)
重点介绍细胞信号的类型和信号转导通路的类型,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与受体蛋白的作用及药物开发作用,以及化学物质对信号转导过程中酶的抑制作用类型等。
四、参考文献
 
 
 
基因工程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22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中文)基因工程
(英文)Genetic Engineering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30
课堂讨论 24
自学交流  
课 程
负责人
郭玎玎 课程团队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先修课程 微生物学,生物化学
教    材  
参考书目 《基因工程原理》,科学出版社,吴乃虎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以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系统地介绍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操作技术,内容主要包括DNA重组技术、分子克隆技术、外源基因的稳定高效表达技术?;驹砩婕盎虻母咝П泶镌?、重组表达产物的活性回收原理、基因工程菌的稳定生产原理;单元操作包括DNA的切接反应、重组DNA分子的转化、转化子的筛选与重组子的鉴定;应用战略部分以大肠杆菌、酵母、高等动物及高等植物等基因工程受体系统为主线,结合具体的产业化案例,归纳出基因工程技术的实际应用战略,特别是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还有基因工程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等。
 
三、课程教学内容

高等天然产物化学(课程名称)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035312023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学分 3
课程名称 (中文)高等天然产物化学
(英文)Advance Natural Products Chemistry
课程类型 □公共课        □学科通开课        □√专业基础课              □方向选修课
课程学时分配 课程学时 学时分配
54 课堂讲课 54
课堂讨论 0
自学交流 0
课 程
负责人
费冬青 课程团队 张占欣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专题讨论 考核方式 □√考试      □考查
适用专业及层次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物化学、生药学等专业研究生
先修课程 有机化学课程、波谱分析课程
教    材 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4.6
参考书目 王锋鹏主编,现代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09.3
方启程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9
               
 
二、课程内容简介
高等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该门课程涉及各类天然产物的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通过化学反应及各种光谱分析方法对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知识。主要内容为天然产物的一般及特殊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的方法,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包括天然产物中常见的生物碱、碳水化合物(糖及其苷类)、苯丙素类(香豆素、木脂素)、蒽醌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单萜、倍半萜、二萜、三萜)及其苷类、甾体及其苷类等。此外还介绍有关天然药物及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的程序,以及海洋天然产物研究的现状,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化学、生物合成等方面的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写明各章节主要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一章  总论
主要内容:天然产物化学的定义,现今天然产物化学发展的趋势,我国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十二、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结构研究中常用的波谱技术
主要内容:天然产物的提取方法(传统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固相提取法), 天然产物的分离方法(经典分离方法、色谱分离方法)。
十三、 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常用的波谱技术
主要内容:核磁共振谱(包括1D-NMR、2D-NMR等技术)、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圆二色谱的原理以及在天然产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十四、 生物碱类化合物
主要内容:生物碱的性质与鉴别、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生物碱的分类,各种生物碱类型化合物(异喹啉类生物碱、喹啉类生物碱、喹唑类生物碱、吡咯烷类生物碱、吲哚生物碱、吡啶酮类生物碱)的结构特征与谱学特征以及代表性化合物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十五、 萜类化合物
主要内容: 单萜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单萜化合物的分类与分析方法、倍半萜的化学分类级结构分类、倍半萜的生理作用、倍半萜的一般性质与提取分离、倍半萜的立体化学、倍半萜的化学反应、倍半萜的光谱解析、倍半萜的结构研究实例、二萜的分类及典型化合物类型的结构和光谱特征、研究实例、三萜分类及典型化合物类型的结构和光谱特征、研究实例。
十六、 皂苷
主要内容:皂苷的提取与分离、皂苷结构的研究方法、皂苷的生物活性、三萜皂苷、甾体皂苷。
十七、 碳水化合物
主要内容: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天然存在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碳水化合物的化学合成。 
十八、 黄酮类化合物
主要内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鉴别与结构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及其制剂、现代生物技术在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十九、 葸醌类化合物
主要内容:葸醌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葸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葸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葸醌类化合物的波谱分析、葸醌类化合物的研究实例和生物活性。
二十、 木脂素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
主要内容:木脂素的结构类型及其性质、木脂素的生物活性、香豆素的结构类型、香豆素的理化性质、香豆素的提取分离、香豆素的波谱鉴定、香豆素的化学合成和生理活性。
二十一、 海洋天然产物
主要内容: 海洋萜类化合物、海洋甾体化合物、草苔虫抗癌活性成分、海绵活性天然产物、海参皂苷。
二十二、 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
主要内容: 抗疟药-青蒿素的结构修饰、抗肝炎药-联苯双酯的结构修饰、石抗老年痴呆证药-杉碱甲的结构修饰、抗肿瘤药-鬼臼毒素,喜树碱,长春新碱,紫杉醇等的结构修饰、甾体药物的结构修饰、计算机药物设计与结构修饰。
二十三、 天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合成
主要内容:生物碱的化学合成、萜类的化学合成、黄酮体的化学合成、木脂体的化学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合成、甾体和前列腺素的合成、环肽的合成、海洋细菌中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真核细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甲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硅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共生物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大型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褐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红藻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教学手段和方法
第一章 总论 1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二章 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 3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三章 天然产物结构研究中常用的波谱技术 3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四章 生物碱类化合物 6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五章 萜类化合物 6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六章 皂苷 5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七章 碳水化合物 6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八章 黄酮类化合物 6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九章 葸醌类化合物 3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十章 木脂素类和香豆素类化合物 6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十一章 海洋天然产物 3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十二章 天然产物的结构修饰 3 课堂讲授(多媒体)
第十三章 天然产物的化学和生物合成 3 课堂讲授(多媒体)

四、参考文献
徐任生主编,天然产物化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4.6
王锋鹏主编,现代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09.3
方启程主编,天然药物化学研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9
二十四、 毕业论文及学位论文 
 
     学生毕业需完成《药学院学术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2012版)方可进行毕业学位论文的答辩。学位论文写作按照《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要求完成方可进行论文答辩。
兰州大学

添加兰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大学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群、兰州大学学姐微信、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专业目录、兰州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保研、兰州大学公众号、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兰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lan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69330.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