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0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地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地质工程专业 攻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培养方案

代码: 081803 Geological Engineering

 

、培养目标

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学位获得者能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和技术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
 

、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二至三年、最长在校年限(含休学)四年。

、研究方向

1. 岩体工程 2.土体工程
3.岩土力学 4.矿产资源勘查
5.地质信息技术 6.环境地质与地质灾害
7.文物?;?br />  
 

、课程设置与学分安排

 

总学分:不低于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 8 门;

公共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 5 门,按照外语分级教学及国家政治课新方案执行;
学科通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 2 门,不低于 6 学分;
专业基础课:学位课,研究生选课不少于 1 门,不低于 3 学分;
必修环节:均为必修,计入总学分;

①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 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专题报告,每学年作报告不少于 1 次,在学期间不少于 2 次。研究生必

须要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报告及讲座,在学期间不少于 10
次。学术研讨和学术报告计 2 学分。
②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本学科范围内作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最晚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通过后正式进入学位论文阶段,计 1 学分。

③实践环节: 包括科研实践、医疗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自己的学科专业进行,并每学年提交 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合格后,计 2 学分。

补修课程:根据研究生学科背景由导师指定是否补修(可以是
本院或外院的本科、研究生课程,不少于 3 门),不计入总学分。
 
 
参见附录 1:“地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课程简介及教学大纲

课程的基本简介,课程的具体内容、安排,以及参考文献等详见附录 2:“课程简介及大纲”。

(一)学科通开课

1、课程名称与编码:现代工程数学(026212021)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土木工程

课程内容:通过分析数据,从大量数据中寻找其隐含的规

律,内容主要基于多元统计理论、模糊数学理论、神经网络和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层次分析等方法寻找数据隐含的规律,以达到预测的目的。
2、课程名称与编码:计算力学(026212022)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土木工程

课程内容:计算力学是根据力学理论,应用现代电子计算机和

各种数值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一门学科。现阶段流行的最主要数值方法有立兹法、伽辽金法、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和离散元法。该课程的重点内容:微分方程;泛函极值;变分原理;最小位能原理; 最小余能原理;精确解与近似解;近似计算。该课程的难点问题:泛函极值与变分原理。在学习计算力学程前,作为知识准备:需先行学习“数学分析(微积分)”。数学分析中与计算力学的学习直接相关的知识点包括:极限、导数、连续、全微分和收敛等概念,函数的泰勒幂级数展开,级数收敛的判定,求导和不定积分的运算,第二类曲线积分和第二类曲面积分,格林公式,高斯定理,斯托克斯定理,标量场的梯度,矢量场的散度和旋度,矢量场的分解(无散部分即存在矢量势的部分和无旋部分即存在标量势的部分)。
3、课程名称与编码:大型软件应用(026212023)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上机考试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地质工程

课程内容:介绍通用有限元软件 ABAQUS 在线性静力分析、接触分析、

弹塑性分析、热应力分析、多体分析、频率提取分析、瞬时模态动态分析、显式动态分析等领域的分析方法,以及复杂实体建模、分析计算和后处理的技巧。

(二)专业基础课
1、课程名称与编码:高等土力学(026312021)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 在本科阶段《土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土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土体的应力应变特征、二维

三维变形特征;不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水压力;渗透性与渗流问题;固结问题;土的抗剪强度问题;浅基础沉降分析等。
2、课程名称与编码:高等岩石力学(026312022)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

课程内容:在本科阶段《岩体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岩体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岩体的基本特征及其计算

分析方法的选择;连续介质岩体的综合分析方法(弹塑性耦合分析、岩体流变力学等)、连续介质岩体的综合分析方法(块体理论、DDA 等)、岩体损伤力学与断裂力学、岩体水力学、岩体动力学等。
3、课程名称与编码:工程地质数值法(026312023)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课程内容:工程地质数值方法是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铁道工程、公路工程、石油工程等诸多学

科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涵盖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边坡、基坑、硐

室、采矿等)的数值分析方法,如弹性有限元法,大变形有限元法, 有限差分法,非连续体离散元法,工程地质问题反分析法及其他数值方法。
4、课程名称与编码:应用地球物理(026312024)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在简要介绍勘探地球物理中的各种物理场的基础上,

系统介绍了重力法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地热勘探等勘探地球物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了解各种方法的使用范围,使用条件及优缺点、仪器以及计算和处理地球物理勘探资料的一般算法和思路。
5、课程名称与编码:地球科学前沿(026312025)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地球动力学、全球变化、成矿作用等地质科学前沿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领域各种现代技术方法的发展,包括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勘查评价、岩土钻掘和勘查地球物理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及其发展趋势和新的应用领域。
6、课程名称与编码:中国工程地质学(026312026)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 在本科阶段《工程地质学》和《工程地质分析》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中国工程地质研究进展。内容包括工程

地质条件(岩体工程地质性质、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区域地壳稳定性问题工程地质分析、动力条件下岩土体稳定性问题的工程地质分析;三大工程涉及的稳定性问题(斜坡、围岩、地基);专门工程地质问题(水利水电、矿山、铁路、城市与工民建、海港码头等);工程地质勘察基本问题(测绘、物探、勘探、测试、监测、反分析及预测)等。
 
7、课程名称与编码:岩土动力学(026312027)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 在本科阶段《土力学》和《岩石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岩土的动力特性,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学会解决

工程实际问题。内容有两个部分,共十章节。第一部分为土动力学。包括土的动强度、动变形与动孔隙水压力,饱和砂土的振动液化,土的动力本构模型,土体的动力反应分析和土体动力稳定性的分析。第二部分为岩石的动力学。包括岩石动态力学性质,岩石动态本构关系, 岩体中波的传播与岩石(体)破坏机理,岩石(体)动力反应分析, 岩石动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三)方向选修课
1、课程名称与编码:防灾减灾工程学(026502021)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

课程内容:灾害学总论、火灾灾害、地震灾害、风灾害、地质灾害和城市灾害学等的特点、成因与防灾减灾的对策。
2、课程名称与编码:地震工程学(026502022)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  课程内容:本书主要由工程地震和结构抗震两部分组成,共分

四篇十四章。第一篇是概论与基础。第一章概论是作者关于地震工程学范畴的个人见解。结构动力学是本书的主要基础知识,属地震工程专业研究生必修课,另有讲授,国内又已有不少较好书籍,故本书从略,而只介绍地震学基础和随机振动必备知识。第二篇是工程地震, 重点是第六章地震动;第四章关于地震烈度部分是结合我国具体需要写的。这一篇是主要目的是想说明,在结构抗震中,现在是从烈度过渡到直接采用地震动的时候了。第三篇是结构抗震理论,重点和基础是第七章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由于国内已有的抗震专著对此均有详细论述,故本书仅就必要的基础、重要的概念和最新的进展作详细介绍。本篇力图贯彻作者的一个基本信念,即地震工程学的基础是实际震害经验、强震观测资料和现场与室内试验结果,因此,本书将结构物实际地震反应和试验扩大为独立的第九、十两章。第四篇是地震工程理论的应用,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与区划和抗震设计。
3、课程名称与编码:文物?;だ砺塾胧导?26502023)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主要介绍文物建筑与遗址?;ぜ际?、文物?;び胄薷醇际?、文物的分析检测与科技考古。内容包括不可移动文物?;ぃü?/h4> 代木构建筑修缮技术;砖石结构古建筑的加固?;?;石质文物?;すこ糖捌诳辈榧际?;石窟寺、摩崖、岩画?;?;土遗址?;?;壁画?;ぃ?,可移动文物?;ぃń鹗粑奈锉;?;纸质文物?;?;纺织品文物?;?; 漆木竹器?;ぃ?,文物保存环境、文物?;げ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
现场?;?,文物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分析方法,文物年代测定技术等。4、课程名称与编码:地质灾害防控(026502024)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主要讲授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危险性与风险
性评价指标体系、因子筛选和评价模型,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预测。
5、课程名称与编码:现代矿床学(026502025)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在矿床学基础上,贯穿成矿作用-成矿动力学环境-矿床产出地质背景-矿床本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物质
来源-矿床成因这一矿床模式的思维链。重点讲授矿床学研究中的前

沿问题和当前矿床成因研究中的新动向,成矿构造的识别方法,矿床模式建立的准则,找矿思维与成功途径及理论找矿成功案例。
6、课程名称与编码:地质信息技术(026502026)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方式讲授地质信息科学与技术、地质信息系统工程、地质矿产勘查点源数据库的概念和设
计、地质矿产勘查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地质矿产信息的空间分析与空间查询、地质矿产信息可视化与地质图件机助编绘、地质成矿(藏) 过程数值模拟,遥感地质数据处理、解译与应用,以及地质矿产数据的网络传输、数据共享和地质矿产信息系统的集成等几个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7、课程名称与编码:固体废弃物处置(026502027)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考察(根据作业评定成绩) 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

课程内容:各类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特性,掌握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各种方法的实用性及局限性;城市垃圾卫生填

埋场选址、设计、填埋作业、环境监测;控制污染物迁移的屏障技术; 放射性废弃物地质处置等。
8、课程名称与编码:非饱和土力学(026502028)
学分/学时:3 学分/54 学时 考试方式:笔试、考核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及防护工程

课程内容: 在本科阶段《土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非饱和土的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内容包括相变、应力状态变量基本概念;流动定律以及稳态流;土的吸力、渗透性、孔隙压力参数、抗剪强度参数、体积变化指数相关理论与量测方法;塑性与极限平衡理论、体积变化理论;一维固结与膨胀、二维和三维的非稳态流以及非等温分析等。

 
(四)专业外语
1、课程名称与编码:专业英语(026402001) 学分/学时:1 学分/36 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试方式:笔试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课程内容:专业英语和科技英语的特点,地质工程专业英语的外文文献阅读;结合一些专业英语文章和文献进行分析、比较与学习,

熟悉与地质工程专业关联的科技论文的写作等。
 
课程具体内容及参考文献等详见附录 2:“课程简介及大纲”。
 
 
 

七、毕业及学位论文

1、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能够体现研究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2、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完成毕业论文准予毕业;

3、完成学位论文,达到学位论文要求并通过答辩,且达到《兰州大学各学科研究生在学期间完成可以成果的基本要求》,可以授予硕士学位。
兰州大学

添加兰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兰州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大学报录比、兰州大学考研群、兰州大学学姐微信、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兰州大学专业目录、兰州大学排名、兰州大学保研、兰州大学公众号、兰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兰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lan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6923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