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大学考研网

甘肃农业大学化学考研

甘肃农业大学化学考研

相关专业

甘肃农业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甘肃农业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甘肃农业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甘肃农业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甘肃农业大学化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甘肃农业大学化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甘肃农业大学化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甘肃农业大学化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甘肃农业大学化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甘肃农业大学 化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甘肃农业大学化学考研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化学生物学(02)有机化学(03)无机化学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6)物理化学
④(845)有机化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①分析化学,②无机化学同等学力加试:①化学综合,②仪器分析
一级学科化学硕士点介绍
 
 
一 、基本情况
按照学校“农业学科优势突出,理工经管文法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格局”发展目标,以化学学科与农业科学结合为特色,立足甘肃,面向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农业应用型化学学科。
甘肃农业大学化学硕士点依托本校优势学科,将化学学科的理论、方法与农业科学研究密切结合,形成了化学生物学和有机化学2个稳定的学科方向,以及生物毒素降解技术及其机理研究、微生物发酵技术、农产品无损检测与贮藏、食品蛋白质化学修饰及其构效机理、绿色农(兽)药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功能性应用研究等体现特色的交叉研究方向。
二、培养目标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具有农业背景知识的高层次化学人才。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分离手段和方法,具备熟练操作常规分析仪器的技能,学会天然产物分离分析、生物毒素降解分析、蛋白质分析等基本技能,了解功能性农产品开发原理和技术,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它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同时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创新精神。掌握一门外语,能用该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文献,并具有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1. 有机化学
依托学校农业科学优势,通过培养使学生掌握中草药等植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分离相关理论,熟悉分离方法,熟练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掌握蛋白质相关理论,熟悉蛋白质结构及性质分析方法,熟练掌握蛋白质分析相关仪器操作;掌握绿色农药加工理论,熟悉农药加工基本技术,熟练掌握农药绿色合成方法;了解生物学、植物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统计软件,将统计软件用于试验数据整理、统计和分析;了解天然功能性农产品开发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中草药活性成分分析、蛋白质及多肽结构修饰、绿色农药合成等。
2 化学生物学
依托学校农业科学优势,通过培养使学生掌握毒素分离相关理论,熟悉分离方法,熟练掌握大分子有机化合物结构分析技术;掌握生物毒素提取理论,熟悉生物毒素鉴定技术,熟练掌握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掌握微生物学原理,熟悉微生物发酵技术;了解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相关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生物毒素的提取、分离和鉴定,生物毒素的降解,农产品无损检测,食品微生物发酵等。
四、就业前景
在化学及生物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甘肃农业大学化学专业硕士围绕地方经济及行业发展,将有机化学与生物、食品、农业等学科相结合,培养具备良好的化学背景、系统掌握化学相关理论、具备科研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良好,毕业生可在与化学相关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科研、工程技术、设计、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杀脊谕饣Х较虿┦垦芯可?。

    科目代码:338科目名称:《生物化学》
    考查目标1.系统准确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比较全面了解生物化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应用生物化学原理和知识分析生物学基本问题,并了解相关领域重大研究进展。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选择和填空题、简答与计算题、综合分析论述题等。
    参考书目[1]《基础生物化学》(第一版),王金胜、吕淑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
    [2]《基础生物化学》(第二版),郭蔼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一、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2、氨基酸的分类、两性解离和等电点、光学性质、化学反应
    3、肽和肽键、肽的重要性质、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构象和维持构象的作用力、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
    和结构域、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5、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
    考查7、蛋白质的分类
    二、核酸化学
    内容1、核酸的基本化学组组成、种类、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2、核苷酸的结构—组成、碱基分子式、稀有碱基等
    3、RNA的分子结构:RNA的降解、RNA一级结构、高级结构,如tRNA的二、三级结构、
    范围真核生物mRNA结构特点,rRNA的结构等
    4、RNA的分类及各类RNA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新的小RNA的功能)
    5、DNA的分子结构:DNA的一、二、三级结构的概念和特点,核酸的早期研究和双螺旋结构模型等
    6、DNA测序方法及其过程
    7、核酸及核苷酸的性质:溶解度、紫外吸收、核酸及其组分的两性性质
    8、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与分离纯化
    9、核酸研究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凝胶电泳、分子印迹与杂交、PCR技术等
    三、酶学
    1、酶和生物催化剂的概念及其发展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的命名和分类
    4、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
    5、酶的分子组成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酶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酶的高级结构与活性的关系,酶原的激活与调节等
    6、酶促反应动力学
    米氏方程及其推导、米氏常数、双倒数作图,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酶的抑制作用,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等
    7、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酶的活性中心及其作用原理(酶的专一性、酶的活性中心、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等),酶活性的调节控制与调节酶()
    8、酶的活力测定和酶分离纯化技术
    9、核酶、抗体酶、寡聚酶、同工酶及诱导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四、维生素与辅酶
    1、维生素的分类及性质
    维生素的概念、与辅酶的关系,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
    2、维生素的活性形式与生物学功能
    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和缺乏病
    3、辅酶的金属离子
    五、生物氧化与生物能学
    1、生物氧化的特点、方式和酶类
    2、线粒体氧化体系
    呼吸链的概念、组成成分及组分排列顺序,呼吸链的抑制剂等
    3、生物氧化中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ATP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电子传递过程与ATP生成方式,高能磷酸键生成机制,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及其抑制作用
    4、ATP的生物学功能六、糖类代谢与合成
    1、糖的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有关的酶
    2、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3、磷酸戊糖途径、限速酶调控部位及其生理意义
    4、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场所、原料、主要途径及生理意义
    5、糖原合成作用的概念、反应步骤和限速酶
    6、淀粉和蔗糖的合成过程
    7、乙醛酸循环
    8、能量的生成和消耗七、脂类代谢与合成
    1、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
    2、甘油代谢
    3、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及其能量计算
    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5、脂肪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6、磷脂的合成与分解
    八、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酶促降解的主要酶类
    2、氨基酸的脱氨基、脱羧基作用
    3、尿素循环及α-酮酸的代谢
    4、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分族合成)及其调节九、核酸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1、核酸酶促降解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3、碱基的分解
    4、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补救合成途径,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及dTMP的合成
    5、常见辅酶核苷酸的结构和作用十、DNA的生物合成
    1、DNA复制的一般规律—半保留复制
    2、参与DNA复制的酶类与蛋白质因子的种类和作用(重点以原核生物为例)
    3、DNA复制的基本过程
    4、真核与原核生物DNA复制的比较
    5、DNA损伤与修复的机理十一、RNA的生物合成
    1、转录的概念,参与转录的酶及有关因子
    2、启动子与转录起始:启动子基本结构、启动子识别、酶与启动子结合、—10区和—35区等
    3、RNA聚合酶作用机理
    4、原核、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重点以原核生物为例)
    5、转录的终止
    6、逆转录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7、RNA转录与DNA复制的比较十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转运1、蛋白质合成体系
    2、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原理和密码子的概念、特点
    3、tRNA、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和原理
    4、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分子的种类和功能
    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氨基酸活化、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等
    6、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区别
    7、蛋白质运转机制
    翻译-运转同步机制,翻译后的运转机制,核定位蛋白的运转机制,蛋白质的降解等十三、细胞代谢调节和基因表达调控
    1、糖、脂类、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联系
    2、代谢调控的类型
    3、激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机制
    4、细胞水平的反馈调节机制
    5、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操纵子学说)
    6、酶的诱导与阻遏调节机制
    7、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甘肃农业大学 2021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726                                    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考查目标 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物理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作为我校选拨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及证明推导题。
参考书目 [1] 《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奚正楷,李大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考查
内容
范围
考试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各部分的要求如下:
1.化学热力学
(1) 热力学基础
掌握理想气体概念及其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了解范德华方程、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环境、功、热、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广度性质、强度性质、可逆过程。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掌握热力学能、焓、熵、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燃烧焓, 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掌握在物质的 PVT 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改变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时, 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气压等)进行简单计算。
会应用盖斯定律和基?;舴蚨山邢喙丶扑?。
掌握熵增原理、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掌握热力学各公式的适用条件。
了解卡诺循环、焦耳实验和节流膨胀实验。
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理解推导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 (2)溶液和相平衡
掌握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掌握化学势在相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掌握克拉佩龙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的适用条件及其相关计算。
  掌握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和稀溶液依数性的计算及其应用。
理解理想体系(理想液态混合物及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及真实系统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了解相、相数和自由度等相平衡中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律的推导和意义,熟练掌握相律在相图中的应用。
掌握单组分系统、二组分气-液平衡系统和二组分凝聚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 (3)化学平衡
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的推导及用等温方程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了解转化率和产率的概念,掌握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平衡组成、转化率及产率。掌握应用范特霍夫方程进行相关计算。
掌握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 2.化学动力学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了解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
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 理解对行反应、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掌握近似处理方法推导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理解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的物理意义。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果。
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征。了解催化反应的特征。 3.电化学
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掌握离子迁移数和法拉第定律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理解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
熟悉离子独立运动规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掌握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计算。掌握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和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
掌握电池的设计。
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及电动势测定法的一些应用。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
4.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
理解表面功、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理解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概念、拉普拉斯公式和毛细管的上升(或下降)。理解开尔文公式及其对亚稳状态的解释。
了解铺展和铺展系数。了解润湿与接触角的关系和杨氏方程。
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掌握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其计算。
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掌握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运用吸附等温式进行相关计算。
5.胶体分散体系
了解分散系统的分类和溶胶的基本性质。了解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掌握溶胶的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掌握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掌握胶团结构的写法,会判断电解质对溶胶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了解乳状液的种类及乳化剂的作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了解大分子的渗透压及粘度,了解唐南平衡。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2)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3)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
招生人数: 4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6)动物生理学
④(832)基础生物化学
备  注: 1.专业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我校2021年招生计划为准,分专业招生人数可能发生增减。2.报考条件、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及其他要求见我校主页或研究生院主页《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 本方向特色和优势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方向主要是从分子的角度来探讨生命的本质,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学科。本学科方向以西北特色动物、植物、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干旱、高寒气候区农业产业为目标,在揭示马铃薯块茎休眠分子机制,马铃薯抗性、品质等关键功能基因克隆、功能验证和分子遗传改良;高寒地区特色动物的环境适应性分子机制;微生物酶工程与开发利用方面形成了显著的特色和研究优势。近五年, 本研究方向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 项,省部级课题等20 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其中国际 SCI 源刊 12 篇,授权国家专利 22 项,获得甘
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1 项,甘肃省高??萍冀浇倍冉?1 项。

2.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

学术带头人:司怀军,男,汉族,1971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马铃薯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农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甘肃省粮棉油高产创建指导专家,甘肃省农学会理事,甘肃省作物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遗传学会理事, 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甘肃农业大学“伏羲杰出人才培育计划” 人选?!吨泄砹迨怼?、《甘肃农业大学学报》编委。主讲本科生和研究生《植物基因工程》、《分子遗传学》和《作物分子调控理论与方法》等课程。目前主要从事马铃薯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等 20 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
奖项 5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实用新型专利 20 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
表学术论文 80 多篇,其中被 SCI 收录 20 篇,主、参编教材和专著 8 部。荣获“甘肃省杰出青年基金”、“第六届甘肃青年科技奖”、“甘肃省高校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成才奖”、“第八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等荣誉称号。
学术骨干:刘霞,女,汉族,1975 年生,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系副主任。主讲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的《高级食品生物化学》、《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动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 10 余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3 篇,参编教材 3 部。
杨学山,男,汉族,1977 年生,副教授,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主任。主讲本科生的《动物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动物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及生物制品开发与利用等相关方面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 2 项,
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5 项,获甘肃省农牧渔丰收奖二等奖 1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录 1 篇。
王丽,女,汉族,1981 年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等课程。目前主要从事马铃薯生物技术及栽培生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 10 余项,参与审定马铃薯新品种 2 个,制定地方标准 2 项,授权国家发明专
利 1 项,获厅级奖 2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其中被 SCI 收
录 1 篇,参编教材 1 部。
周香艳,女,汉族,1983 年生,博士,讲师。主要讲授《基础生物化学》等课程。主要从事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作物遗传育种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盛彤笙科技创新基金 1 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发表论文 10 余
篇,其中 SCI 论文 3 篇,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
    科目代码:726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考查目标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考查考生对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物理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可以作为我校选拨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及证明推导题。
    参考书目[1]《物理化学》(第六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3]《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奚正楷,李大珍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考查
    内容
    范围考试内容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各部分的要求如下:
    1.化学热力学
    (1)热力学基础
    掌握理想气体概念及其状态方程,分压定律、分体积定律。了解范德华方程、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性质。
    理解下列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环境、功、热、平衡状态、状态函数、广度性质、强度性质、可逆过程。
    理解热力学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的叙述及数学表达式。掌握热力学能、焓、熵、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等热力学函数以及标准燃烧焓,标准生成焓,标准摩尔熵和标准生成吉布斯函数等概念。
    掌握在物质的PVT变化、相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中计算热、功和各种状态函数改变值的原理和方法。在将热力学一般关系式应用于特定系统时,会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物性数据(热容、相变热、蒸气压等)进行简单计算。
    会应用盖斯定律和基?;舴蚨山邢喙丶扑?。
    掌握熵增原理、亥姆霍兹函数判据和吉布斯函数判据。掌握热力学各公式的适用条件。
    了解卡诺循环、焦耳实验和节流膨胀实验。
    掌握热力学基本方程和麦克斯韦关系式,理解推导热力学公式的演绎方法。(2)溶液和相平衡
    掌握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掌握化学势在相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掌握克拉佩龙和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的适用条件及其相关计算。
    掌握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和稀溶液依数性的计算及其应用。
    理解理想体系(理想液态混合物及理想稀溶液)中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了解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
    了解逸度和活度的概念及真实系统各组分化学势的表达式。
    了解相、相数和自由度等相平衡中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律的推导和意义,熟练掌握相律在相图中的应用。
    掌握单组分系统、二组分气-液平衡系统和二组分凝聚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和应用。(3)化学平衡
    掌握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掌握化学反应等温方程的推导及用等温方程来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了解转化率和产率的概念,掌握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平衡常数、平衡组成、转化率及产率。掌握应用范特霍夫方程进行相关计算。
    掌握温度、压力和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平衡组成的影响。2.化学动力学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常数、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反应分子数及反应级数的概念。了解通过实验建立速率方程的方法。
    掌握零级、一级和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其应用。理解对行反应、连串反应和平行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掌握近似处理方法推导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掌握阿仑尼乌斯方程及其应用。理解活化能及指前因子的物理意义。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的基本思想和结果。
    了解光化学反应的特征。了解催化反应的特征。3.电化学
    了解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掌握离子迁移数和法拉第定律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掌握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极限摩尔电导率的概念及相关计算。
    理解电解质活度和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概念。
    熟悉离子独立运动规律及电导测定的应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掌握原电池电动势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掌握能斯特方程及其计算。掌握各种类型电极的特征和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
    掌握电池的设计。
    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及电动势测定法的一些应用。了解分解电压的意义,了解产生极化作用的原因,了解超电势在电解中的作用。
    4.界面现象和胶体化学
    理解表面功、表面张力和表面吉布斯函数的概念。了解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理解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概念、拉普拉斯公式和毛细管的上升(或下降)。理解开尔文公式及其对亚稳状态的解释。
    了解铺展和铺展系数。了解润湿与接触角的关系和杨氏方程。
    了解溶液界面的吸附及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掌握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及其计算。
    了解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含义和区别。掌握朗缪尔单分子层吸附模型和运用吸附等温式进行相关计算。
    5.胶体分散体系
    了解分散系统的分类和溶胶的基本性质。了解胶体的制备和净化。
    掌握溶胶的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掌握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的影响,掌握胶团结构的写法,会判断电解质对溶胶聚沉能力的大小顺序,了解乳状液的种类及乳化剂的作用,了解大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异同点,了解大分子的渗透压及粘度,了解唐南平衡。
化学硕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恪守学术道德、践行学术诚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所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刊,能撰写外文论文摘要, 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的见解;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生产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身心健康,情趣高雅。二、学制与培养年限
学制为 3 年,实行学分制,培养年限不少于 2 年,延迟毕业的最长不超过 5 年(不含保留学籍期间)。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坚持课程学习与论文研究工作并重的原则。
(二)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第一负责人。实行导师负责制与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负责指导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等方式,经过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等必修环节进行培养。导师要教书育人,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与进步;指导小组由导师提名邀请 2-3 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的校内外副高以上职称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专家组成。

 

四、课程设置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 30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 28 学分,培养
环节 2 学分。
课程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大??樯柚?,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学科学位课;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学科选修课与其他选修课??纬萄凹性诘谝谎晖瓿?。学位课 70 分合格,
选修课 60 分合格。

(一)公共学位课(7 学分)

1. 我国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
(1) 政治理论课:按《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 号)文件要求,开设必修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学时,2 学分)。
(2) 外语课:150 学时,5 学分,包括基础外语(120 学时,4 学分),口语实践(30 学时,
1 学分)。
入学考试为英语语种的研究生,外语课开设英语;以非英语语种考试录取入学资格的研究生,其基础外语按入学考试语种开设,如我校无相关语种开设课程,经学校同意,可到我校承认学分的高校参加该语种的课程学习,并取得合格证明。
2. 外国来华留学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
(1) 中国概况与中国文化(36 学时,2 学分)
(2) 对外汉语交流 (150 学时,5 学分)

(二)学科学位课(13 学分)

按一级学科设置的一级学科通开课不少于 3 门,要求反映学科基础理论的历史发展、学科核心理论与知识、学科研究前沿及学科学术研究的科学方法等。

(三)选修课(至少选修 8 学分)

1. 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18 学时,1 学分)和《马格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8 学时,1 学分),必须任选一门。
2. 学科选修课
按二级学科设置,既要体现本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也要满足方向培养的需要。各学科按
5-6 门设置。

 
3. 其他选修课
学生可在学校公布的课程目录中选修。

(四)补修课程

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入学的研究生必须补修本学科本阶段主干课程 2-3 门,不计学分。在中期考核前完成。

五、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设置培养环节的目的在于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创业、精神的培养,所有培养环节必须完成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一)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含学习计划(包括课程学习计划、读书计划、学术活动安排等)和论文研究计划(学位论文研究与工作机会),在新生入学后的;两个月内完成。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或指导小组指导下根据本学期培养方案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并在入学后三周内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书。
培养计划的调整须征得导师同意,报研究生处培养科备案。

(二)文献综述与开展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并撰写至少 10 篇阅读报告。读书报告由导师批阅,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备查。研究生在进行开题论证前至少应阅读 60 篇研究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10 篇,并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 交所在学院备查。
论文选题必须与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一致。一般应于第三学期初由学科点或导师组组织硕士研究生开题论证会,由本学科三人以上专家组成的论证委员会对研究生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评审未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未通过者则终止培养。

(三)学术活动

研究生应主动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主要形式有听学术报告(讲座)、参加学术研讨会等。原则上要求学生必须参加校内外人文讲坛、科学论坛科学论坛以及各类学术会议 3-5 次;各学科可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学术活动考核实行签到和填写记录表格等方式,学术记录表经导师签字后,汇总后,交所在学位点审核。达到规定要求,经考核(一般在第五学期)合格后,记 1 学分。

(四)学科 seminar1 学分)


 
由导师组定期(每周)组织研究生讨论、汇报,每位研究生每学期至少汇报 2 次,参加
不少于 10 次。

(五)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结束课程学习、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后进行(一般在第三学期末),主要就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业务素质、论文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小结和考核,是进一步强化培养过程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具体要求按《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规定》执行。

(六)论文中期检查

硕士研究生进入论文研究过程 1 年后(一般在第五学期),由导师组织对研究生论文研究的态度、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全方位考察,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论文工作;问题较多或不符合要求,提出整改意见。

(七)论文预审与答辩

硕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前,必须向学位点提交论文答辩申请,导师对研究生提交的论文形式进行审查、论文水平初步评估以及实验数据的真实性核验并签字后,提交学员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对研究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形式审查,对符合要求者的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检测合格后报学院分管院长审核批准。研究生秘书持学院审核意见到研究生处班里论文送审,评审合格后办理答辩审批手续。
答辩由学位点审批安排,研究生必须提前 3 天将论文正稿送到学位点秘书,学位点秘书统筹相关答辩事宜。

六、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要求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要求按照《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规定》的相关要求执行,各学科可根据培养情况提高论文发表要求。研究生必须遵守学术行为规范。严格对待论文署名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所发表的论文必须在投稿前经导师审查和签字同意。

七、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规范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内容,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是提高研究生培养手段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时间不少于 1 年。

 

(一)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应体现创新性、系统性、科学性?;±砺垩芯柯畚囊蠊鄣忝魅?,论据可靠, 学术观点明确,实验设计合理,实验记录规范、数据真实,图标符合相关学科规范,推理严谨,符合逻辑,语言简明流畅,格式符合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

(二)质量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应在某一研究领域内有创新或对该领域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八、学籍管理、学位论文答辩、毕业与学位授予
(一) 学籍管理按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
(二) 通过论文答辩者,可准予毕业,学位授予按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执
行。
 
九、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它在自然科学中位居基础核心地位,是包括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科学等在内的其它科学分支的重要科学基础和生长点。
本学科以化学、农业科学、生物、监测科学、分离科学、信息学、现代物理技术等为主要理论指导,紧紧依托甘肃农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和甘肃化学学科研究的优良资源,将化学学科的理论、方法与农业科学研究密切结合,形成了化学生物学等多个特色学科方向,在生物毒素降解技术及其机理研究、食品蛋白质化学修饰及其构效机理、生物农药合成及其活性研究、中药材中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功能性应用研究等研究方向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形成了化学学科与农业科学有机结合、特色鲜明的学科。
该学科点专任教师 22 人,其中教授 6 人、副教授 10 人,获得博士学位的 12 人。近 5 年
获得国家自然基金 7 项,省部级科研项目 23 项,累计到位资金 669.5599 万元,发表论文 18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26 篇,获省部级科研奖 4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5 项,获得发明专利 15
项,软件著作权 9 项,省精品资源课 1 门,省精品课程 3 门,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奖 1 部。
甘肃省“园丁奖”获得者 1 人。毕业研究生主要从事与化学、生命科学相关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与推广工作。

(二)学科范围


 
序号 学科范围 研究方向
 
 
1
 
 
化学生物学
1. 生物毒素研究
2. 农产品无损检测与贮藏
3. 食品微生物与发酵
 
 
2
 
 
有机化学
1. 绿色农药研究
2. 天然产物化学
4. 蛋白质及多肽化学
 
(三)主要研究内容
 
1. 化学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作为二十一世纪发展最为迅速的新兴交叉学科之一,是利用化学手段特别是小分子调节的手段研究生命过程中大分子功能的科学。本学科有 3 个研究方向:
(1) 生物毒素研究:以易感生物毒素的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科学的理论与技术手段,研究农产品中生物毒素的提取、分离及鉴定;利用采后病理学、生理生化、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的方法技术,研究感病组织中毒素积累、脱毒及诱导抗病机理。
(2) 农产品无损检测与贮藏:研究农产品运输贮藏损伤后电磁特性和生化指标变化规律,建立农产品无损检测的方法和损伤评价模型。
(3) 食品微生物与发酵:利用微生物学原理、生物学理论和生物化学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食品微生物、优化发酵工艺等。
2. 有机化学
 
以有机合成、有机分析、分离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建设要求和农牧产品安全需求,研究农用化学品的绿色合成方法。依托农业大学的优势学科,研究以中草药为主的天然产物化学。本学科有 3 个研究方向:
(1) 绿色农药研究:研究以天然活性物质作为母体,进行结构改造或模拟合成易降解、低残留、高活性的生物/仿生农药,筛选对非靶标生物影响小和环境友好的新农药。
(2) 蛋白质及多肽化学:采用蛋白组学理论与技术,系统研究蛋白质及多肽结构、理 化及功能性质;对蛋白质或多肽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其构效关系;开发功能性蛋白产品。

 
(3) 天然产物化学:以西北道地中草药为研究对象,研究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 离纯化与鉴定;通过对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修饰,合成具有高效、速效、长效和低毒等优点的新药物;研究中草药的培植、采集、加工、使用、保存等环节对中草药有效成分质量影响规律,建立培植中草药的质量保障机制。

(四)必读书目

 
序号 书目名称 作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 天然产物活性成分分离 徐仁生,科学出版社,2012
2 食品接触材料及化学迁移 (英)A.B.巴恩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3 高分子合成化学(上,下册). 冯新德编著. 科学出版社,2010
4 高聚物结构、性能与测试. 焦剑,雷渭媛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5 高分子科学前沿与展望. 董建华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9
6 天然产物化学. 徐任生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4
7 高等有机化学:结构和机理. Carey F. 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9
8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 赵常志等主编. 科学出版社,2012
9 环境分析化学. 但德忠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0 现代分析测试方法. 王斌,陈集,饶小桐编. 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11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 徐如人,庞文琴等著. 科学出版社,2004
12 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马德柱等编. 科学出版社,2003
13 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与研究方法. 陈厚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4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普学. 宁永成编著. 科学出版社,2001
15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张立德,牟季美著. 科学出版社,2001
16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潘瑞炽,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7 电化学原理与方法. 祖训,汪尔康.科学出版社,2000
18 淀粉化学与技术 (美)J.N. 贝米勒,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

 
19 食品安全导论 谢明勇,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50 农产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与分析 张一兵,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适当拓宽必读书目的范围,补充交叉学科书目,并提出必读书目检查考核制度。原则上要求研究生每学期必须有 1~2 篇读书笔记。

(五)课程设置

 
1. 化学生物学学科学术型硕士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程
 
课程名称
课内
学时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考核方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马院 E  
7 学分
公共外语 120 4 1-2 人文学院 A
口语实践 30 1 1 人文学院 E
 
 
 
 
学科学位课
高等有机化学 36 2 1 理学院 A  
 
13
学分
高级生物化学 36 2 1 生科院 A
现代色谱分析 36 2 1 理学院 A
分离科学 36 2 2 理学院 A
化学学科专题 36 2 2 理学院 C
专业外语 36 2 2 理学院 A
学术规范与科技写作 18 1 2 理学院 A
 
 
 
 
 
 
 
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马院 E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8 1 1 马院 E
 
 
 
 
学科选修课
分子生物学 36 2 2 生科院 A
现代生物技术 18 1 2 生科院 A
现代提取与分离技术 18 1 2 理学院 A
生物有机化学 36 2 2 理学院 A
化学生物学进展 18 1 2 理学院 C
毒素研究进展 18 1 1 理学院 C
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18 1 2 理学院 A
现代化学进展 18 1 2 理学院 C
其他
选修课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根据需要,从全校公共选修课和其他学科研究生课程设置中
选修。
 
培养环节
内 容 时间安排 学分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第 1 学期(入学后 2 个月内) /
2.中期考核 第 3 学期 /
3.文献综述与开题 第 3 学期 /

 
  4.学术活动 第 1—6 学期 1
5.学科 seminar 第 1—6 学期 1
6.论文中期检查 第 5 学期 /
7.答辩 第 6 学期 /
同等学历或跨学科补修
课程
有机化学
生物化学

    科目代码:832科目名称:《基础生物化学》
    考查目标1.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以真实反映考生对基础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
    2.考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可以作为我校选拨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试题类型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缩写符号的中文全称、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综合分析论述题。
    参考书目[1]《基础生物化学》,王金胜、吕淑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
    [2]《生物化学》上、下册(第四版),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3]《生物化学》(第三版),杨志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考查内容范围一、核酸
    1.核酸的种类、分布与功能
    (1)核酸的种类与分布
    (2)核酸的生物学功能。2.核酸的化学组成
    (1)碱基
    (2)戊糖
    (3)核苷
    (4)核苷酸。3.核酸的分子结构
    (1)DNA的分子结构
    (2)RNA的分子结构。
    4.核酸的理化性质
    (1)核酸的一般物理性质
    (2)两性解离和电泳
    (3)紫外吸收
    (4)DNA的变性与复性5.核蛋白
    (1)核糖体
    (2)病毒
    (3)染色体。二、蛋白质
    1.氨基酸
    (1)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2)氨基酸的分类
    (3)氨基酸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
    (4)氨基酸的光学性质
    (5)氨基酸的化学反应2.肽
    (1)肽和肽键
    (2)肽的重要性质
    (3)天然存在的活性肽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2)蛋白质构象和维持构象的作用力
    (3)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4)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5)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6)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蛋白质构象与功能的关系
    5.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1)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3)蛋白质的沉淀
    (4)蛋白质的变性
    (5)蛋白质的呈色反应6.蛋白质的分类
    (1)根据蛋白质化学组成和溶解度分类
    (2)根据蛋白质功能分类7.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三、酶
    1.酶的催化性质
    (1)酶的化学本质
    (2)酶的催化特点
    2.酶的命名和分类
    (1)酶的命名
    (2)酶的分类与酶的标码3.酶的专一性
    (1)相对专一性
    (2)绝对专一性
    (3)立体异构专一性
    4.酶的作用机理
    (1)酶活性中心
    (2)酶的作用机理
    (3)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理5.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1)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活力单位
    (2)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3)酶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
    (4)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5)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6)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7)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6.调节酶类
    (1)变构酶
    (2)同工酶
    (3)共价修饰酶
    (4)酶原激活7.酶工程简介
    8.辅酶与辅基
    (1)NAD和NADP维生素
    (2)FMN和FAD
    (3)焦磷酸硫胺素
    (4)磷酸吡哆醛
    (5)辅酶A
    (6)生物素
    (7)四氢叶酸
    (8)维生素B12钻氨素
    (9)维生素C
    (10)硫辛酸
    四、糖类与糖类代谢1.生物体内的糖类
    (1)单糖
    (2)寡糖
    (3)多糖
    2.双糖和多糖的酶促降解
    (1)蔗糖的水解
    (2)淀粉的降解
    (3)纤维素的降解3.糖酵解
    (1)糖酵解的过程
    (2)糖酵解中所产生的能量
    (3)糖酵解的调控
    (4)丙酮酸的去路4.三羧酸循环
    (1)由丙酮酸形成乙酰辅酶A
    (2)三羧酸循环的过程
    (3)三羧酸循环的化学计量
    (4)三羧酸循环的回补反应
    (5)三羧酸循环的调控5.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径的酶类
    (2)磷酸戊糖途径
    (3)磷酸戊糖途径糖的意义6.单糖的生物合成
    7.蔗糖和多糖的生物合成
    (1)糖核苷酸的作用与形成
    (2)蔗糖的生物合成
    (3)淀粉的生物合成
    (4)纤维素的生物合成
    五、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1.生物氧化概述
    (1)生物氧化的特点
    (2)生化反应与自由能变化
    (3)高能化合物2.电子传递链
    (1)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
    (2)呼吸链的电子传递顺序
    (3)呼吸链组分再线粒体内膜上的分布
    (4)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抑制剂3.氧化磷酸化
    (1)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与P/O比
    (2)氧化磷酸化的机理
    (3)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和抑制剂
    (4)线粒体穿梭系统
    (5)能荷
    六、脂类与脂类代谢1.生物体内的脂类
    (1)单纯脂类
    (2)复合脂类
    (3)非皂化脂类2.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酶促降解
    (2)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
    (3)脂肪酸的氧化分解
    (4)乙醛酸循环3.脂肪的生物合成
    (1)甘油的生物合成
    (2)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3)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4)甘油磷脂的降解与生物合成七、蛋白质酶促降解与氨基酸代谢1.蛋白质酶促
    (1)肽酶
    (2)蛋白质酶
    2.氨基酸的降解和转化
    (1)脱氨基作用
    (2)脱羧基作用
    (3)羟化作用3.氮素同化作用
    (1)自然界的氮素循环
    (2)生物固氮的生物化学
    (3)硝酸还原作用
    (4)氨的同化
    4.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1)转氨基作用
    (2)各种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八、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1.核酸的降解
    (1)核酸外切酶
    (2)核酸内切酶2.核苷酸生物降解
    (1)核苷酸的降解
    (2)嘌呤的降解
    (3)嘧啶的降解3.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1)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2)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3)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九、核酸的生物合成
    1.DNA的生物合成
    (1)半保留复制
    (2)与DNA复制有关的酶和蛋白质
    (3)DNA的复制过程
    (4)逆转录
    (5)基因突变和DNA的损伤修复
    2.RNA的生物合成
    (1)RNA聚合酶
    (2)RNA转录过程
    (3)转录后的加工
    (4)RNA的复制
    十、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合成体系的重要组分
    (1)mRNA与遗传密码
    (2)tRNA
    (3)rRNA及核糖体2.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1)氨基酸的活化
    (2)大肠杆菌肽链合成的起始
    (3)肽链的延伸
    (4)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5)真核细胞蛋白质生物合成
    (6)肽链合成加工和折叠3.蛋白质合成后的运送
    (1)蛋白质的分选信号
    (2)蛋白质的运送类型
    (3)蛋白质的运输方式
    (4)蛋白质的运输过程十一、代谢调节
    1.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1)代谢网络
    (2)代谢的单向性和多酶系统
    (3)代谢与能量2.酶量的调节
    (1)酶合成的调节
    (2)酶的共价修饰和级联系统
    科目代码:825科目名称:《动物生物化学》
    考查目标通过该门课程的考试,真实反映考生对动物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
    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以作为我校选拨硕士研究生的重要依据。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论述题。
    参考书目
    [1]《动物生物化学》,李庆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2]《动物生物化学》(第五版),邹思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
    考查
    内容
    范围考试内容将涉及动物生物化学的如下内容:(1)生命有机体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2)生物分子特别是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与分析方法;(3)生物膜的物质组成、结构与功能;(4)动物细胞内物质代谢的规律与能量转换,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调节;(5)生物遗传物质的传递与基因表达,基因表达调节的规律以及常用核酸技术;(6)水和无机盐代谢及酸碱平衡,血液各组分在动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肌肉、神经、肝脏等组织的代谢特点。并考查学生运用上述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生物化学的的主要任务与发展史
    1.生物化学的涵义与主要任务
    2.生物化学发展中的重大成果及其贡献学者
    (二)动物有机体的化学
    1.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功能
    2.生物有机体的分子组成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特征
    4.生物体体系中的非共价作用力
    (三)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蛋白质的分类
    2.蛋白质的化学组成
    (1)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种类、结构与性质
    3.蛋白质的初级结构
    (1)蛋白质级级结构的概念
    (2)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与连接方式
    (3)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的方法与步骤
    (3)天然活性肽
    4.蛋白质的高级结构
    (1)蛋白质高级结构的概念
    (2)蛋白质构名胜形成的原理
    (3)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概念与维持二级结构的作用力
    (4)α-螺旋、β-折叠和β-转角的结构特征
    (5)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的概念
    (6)三级结构的概念,维持三级结构的作用力,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特点。
    (7)四级结构的概念,血红蛋白四级结构特点。
    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初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同源蛋白质的种属特异性与分子进化,一级结构变异与分子病,蛋白质前体与前体激活。
    (2)蛋白质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血红蛋白变构作用与运输氧的功能,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
    6.蛋白质理化性质
    (1)蛋白质的酸碱性和等电点及其应用
    (2)电泳的概念与基本原理
    (3)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与测定方法
    (4)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及其应用
    (5)蛋白质的沉淀性质及其应用
    (6)蛋白质的紫外吸收作用及其应用
    (7)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变性的表现与变性机理,变性的利用与预防。
    (四)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核酸的分类与化学组成
    (1)核酸的分类
    (2)核酸的元素组成
    (3)核酸的化学组成:DNA和RNA组成上的异同,核苷的结构特点与种类,核苷酸的结构特点与种类,核苷酸的功能。
    2.核酸的初级结构
    (1)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与表示方法
    (2)DNA的一级结构概念及碱基组成特点
    (3)RNA的一级结构概念及碱基组成特点,mRNA、tRNA和r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3.核酸的高级结构
    (1)DNA的高级结构:DNA的二级结构(B-DNA、A-DNA、Z-DNA和H-DNA),DNA的三级结构(超螺旋DNA和核小体)
    (2)RNA的高级结构:mRNA的高级结构,tRNA的高级结构,rRNA的高级结构。
    (3)其他类型RNA:病毒RNA,非编码RNA。4.核酸的生物学意义
    (1)DNA的生物学意义
    (2)RNA的生物学意义
    5.核酸重要理化性质
    (1)DNA的变性与复性:变性的概念,变性因素,变性的表现,Tm值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增(减)色效应,复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核酸杂交的概念及其应用。
    (2)核酸紫外光吸收作用与应用
    (五)酶的结构与功能
    1.酶的一般概念
    (1)酶的概念与化学本质
    (2)酶的催化特性
    (3)酶的分类与命名:酶的命名原则,酶的分类与各类酶催化反应的性质。
    2.酶的结构
    (1)单纯蛋白酶类和结合酶类的概念,酶蛋白、辅酶(辅基)及金属离子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
    (2)各种B维生素参与形成的辅酶,各种辅酶在酶促反应中的作用,各种脂溶性维生素和VC性质、功能与缺乏病。
    3.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酶活性中心和必需基团的概念,活性中心的组成及作用。
    (2)酶原与酶原的激活及其意义
    (3)单体酶、寡聚酶、多功能酶和多酶复合体的概念
    4.酶的作用机理
    (1)酶的催化作用与活化能的关系
    (2)中间产物学说与诱导契合学说
    (3)酶作用高效率的五种效应
    5.酶促反应动力学
    (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原因,米氏方程式,Km的意义及求法
    (2)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原因,最适温度的概念。
    (4)pH值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pH值与酶促反应速度的关系,原因,最适pH值的概念。
    (5)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抑制剂和抑制作用的概念,抑制作用的分类,各类抑制作用的特点,有机磷化合物和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6)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与激活作用的概念,激活剂的分类及各类激活剂加快酶促反应速度的机理。
    (7)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酶活性与初速度的概念,酶活力表示方法,比活力的概念及其意义,酶活性测定方法。
    6.几种重要酶
    (1)变构酶:变构酶、变构调节、变构剂的概念,变构酶动力学,变构调节的特点。
    (2)共价调节酶:共价调节酶、共价调节的概念,共价调节的方式与特点。
    (3)同工酶
    (4)抗体酶
    (6)固定化酶
    (六)生物膜结构与功能
    1.生物膜的生物学意义与化学组成
    (1)生物膜的生物学意义
    (2)膜脂的种类、结构特点、性质及其在膜结构中的作用
    (3)膜蛋白在膜结构中的位置、作用方式及功能
    (4)膜糖在膜结构中的位置与功能
    2.生物膜的结构
    (1)生物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的概念,膜脂的运动方式,和膜蛋白的运动方式,膜流动性的生物学意义。
    (2)膜蛋白与膜脂质的相互作用
    (3)生物膜的不对称性
    (4)生物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
    3.物质的过膜转运
    (1)物质跨膜转运的意义,单向转运和协同转运的概念。
    (2)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的方式及特点,Na+-K+ATP的作用机理。
    (3)内吞和外排作用的概念
    4.生物膜与信号转导
    (1)信号分子
    (2)受体的类型及G蛋白的结构与作用特点
    (3)细胞信号转导途径: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蛋白激酶A途径及其调节,磷脂酶途径及其调节),酪氨酸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七)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的概念与特点
    2.参与生物氧化的酶
    2.呼吸链
    (1)呼吸链的概念与组成
    (2)NADH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
    (3)FADH2呼吸链的电子传递过程
    (4)呼吸链的抑制作用
    3.生物氧化过程中ATP的生成
    (1)高能化合物的概念与类型
    (2)生物体内ATP的转换、储存与利用
    (3)底物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2)磷氧比的概念和意义
    (3)ATP生成的部位
    (4)化学渗透学说要点
    (5)氧化磷酸化抑制作用的概念及各类抑制剂的抑制部位,解偶联作用的概念与解偶联剂。
    4.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
    (1)穿梭的概念
    (2)苹果酸穿梭、α-磷酸甘油穿梭的过程
    (八)糖代谢
    1.动物体内糖的来源与功能
    2.血糖
    (1)血糖的概念
    (2)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3)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
    3.糖原的分解与合成代谢
    (1)糖原分解的过程及关键酶
    (2)糖原合成的过程及关键酶
    4.葡萄糖的分解供能
    (1)糖无氧酵解的反应过程、关键酶、生物学意义
    (2)丙酮酸脱氢酶的组成和催化的反应
    (3)柠檬酸循环的反应过程、关键酶,葡萄糖有氧氧化生成的ATP,葡萄糖有氧氧化的生物学意义
    5.糖异生作用
    (1)糖异生作用的反应过程、关键酶、生物学意义
    (2)Cori循环
    6.磷酸戊糖途径
    (1)磷酸戊糖途经的反应过程、特点及关键酶
    (2)磷酸戊糖途经的生物意义
    7.糖代谢各途径的联系与调节
    (1)糖代谢各途径之间的联系
    (2)糖代谢各途径的调节:细胞能量水平对糖分解代谢的调节,细胞还原力水平对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糖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影响,激素对糖代谢的调节。
    (九)脂类代谢
    1.脂质的生物学意义与代谢概况
    2.脂肪的分解代谢
    (1)脂肪的动员反应与酶活性的调节
    (2)甘油的代谢特点
    (3)脂肪酸的分解:β-氧化的概念,脂肪酸活化与运入线粒体的过程及限速酶活性的调节,β-氧化反应的过程,脂肪酸β-氧化生成的ATP;脂肪酸的其它氧化方式。
    (4)酮体代谢:酮体的概念,酮体生成与利用的过程及关键酶,酮体生成与利用的生理意义,酮病的生化机制
    (5)丙酸的代谢过程及意义
    3.脂肪的合成代谢
    (1)脂肪酸合成中乙酰CoA的来源与转运过程
    (2)丙二酸单酰CoA的生成与酶活性调节
    (3)棕榈酸合成的反应过程
    (4)合成甘油三酯的原料及其来源,甘油三酯合成的两条途径
    4.脂肪代谢的调节
    (1)甘油三酯/脂肪酸循环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
    (2)葡萄糖/脂肪酸循环对脂肪代谢的调节作用
    (3)肝脏中脂肪代谢的三个分支点及肝脏的调节作用
    5.磷脂的代谢
    (1)甘油磷脂的合成:甘油磷酯合成的原料与过程。
    (2)甘油磷脂的分解:各种磷脂酶的作用位点及其产物。
    6.胆固醇的代谢
    (1)胆固醇合成的原料、主要反应过程、关键酶及活性调节
    (2)胆固醇在动物体内的转变
    7.脂类在体内的运转概况
    (1)血脂的概念、种类及其运转形式
    (2)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与分类
    (3)各类血浆脂蛋白的主要功能
    (十)蛋白质分解与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的生物学意义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氮平衡的概念与意义
    (3)蛋白质最低需要量、蛋白质生理价值、必需氨基酸的概念及其三者之间的系,饲料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
    2.蛋白质的降解
    (1)蛋白质的消化
    (2)氨基酸的吸收
    (3)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3.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1)氨基酸的一般代谢:氨基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及作用酶,转氨基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及辅酶,联合脱氨基作用的概念、反应过程及意义,酰胺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脱羧基作用的概念及反应过程。
    (2)氨的代谢:家畜体内氨的来源与去路,动物体内氨的转运方式,尿素生成的机制
    —尿素循环的反应过程。
    (3)α-酮酸的代谢:α-酮酸的去路,生糖氨基酸、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的概念与种类。
    (4)个别氨基酸的代谢:提供一碳单位的氨基酸,一碳单位的种类及其运载方式,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中生成的重要物质及代谢障碍引起的疾病,色氨酸代谢中生成的重要物质,甲硫氨酸的活性形式与甲硫氨酸循环,谷胱甘肽的合成与转变,肌酸的生成与转变过程。
    3.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
    (1)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酰胺、天冬酰胺的合成途径的主要特点
    (2)丝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合成途径的主要特点
    (3)脯氨酸的合成途径的主要特点
    (4)酪氨酸的合成途径的主要特点
    (十一)核酸分解与核苷酸代谢
    1.核酸的分解及核苷酸的生物学意义
    2.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1)嘌呤碱的分解过程与主要产物
    (2)嘧啶碱的分解过程与主要产物
    3.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1)嘌呤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2)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主要过程
    (3)嘧啶环上各原子的来源
    (4)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的主要过程
    (5)核糖核苷酸还原酶系的组成与脱氧核苷酸的生成过程
    (6)胸腺核苷酸的生成过程
    (十二)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1.动物体内物质代谢的基本目的与基本特征
    2.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1)糖代谢与脂代谢之间的联系
    (2)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之间的联系
    (3)脂代谢与氨基酸代谢之间的联系
    (4)核苷酸代谢与其他物质之间的联系
    (5)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影响
    3.物质代谢的调节
    (1)细胞水平调节:酶的区室化,酶活性调节的机制,酶活性调节的方式,酶含量调节的基本方式。
    (2)激素水平调节(组织器官水平的调节):激素的类型,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
    (3)整体水平调节的概念与机制
    (十三)DNA的生物合成
    1.中心法则
    2.DNA的复制
    (1)半保留复制的概念、生物学意义及证明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2)参与DNA复制的主要酶类和蛋白因子:DNA的复制体系,原核生物的拓扑异构酶、解螺旋酶、单链结合蛋白、引物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真核生物的主要酶和蛋白因子。
    (3)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
    (4)DNA复制的起点与方向
    (5)复制子的概念,单向复制与双向复制概念,对称复制与不对称复制的概念。
    (3)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复制的起始过程,DNA链的延伸过程,半不连续性复制的概念,复制的终止过程。
    (4)DNA复制准确性的保证
    (5)DNA复制的其它方式:滚环复制的概念,取代环复制的概念。
    (6)原核生物DNA复制的特点
    3.逆转录
    (1)逆转录的概念,逆转录酶的概念及活性特点
    (2)逆转录的过程
    (3)端粒的概念与作用,端粒酶的作用与作用方式,端粒的复制过程
    4.DNA的损伤与修复
    (1)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及光复活过程
    (2)切除修复的过程
    (3)重组修复的过程
    (4)应急反应(SOS)的作用
    (十四)RNA的生物合成
    1.转录的基本概念
    (1)转录单位、模板链和编码链、结构基因、单顺反子和多顺反子的概念
    (2)转录与复制的异同
    2.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与加工
    (1)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结构与作用特点
    (2)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原核生物终止子的结构与作用特点,终止因子
    (4)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转录泡的概念
    (5)原核生物rRNA和t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3.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与加工
    (1)真核生物三类RNA聚合酶的作用
    (2)真核生物启动子的特点
    (3)真核生物RNA的转录过程
    (4)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特点及m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5)真核生物rRNA和tRNA转录后的加工过程
    4.RNA复制
    (1)双链RNA病毒的RNA复制特点
    (2)正链RNA病毒的RNA复制特点
    (3)负链RNA病毒的RNA复制特点
    (十五)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翻译系统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
    (1)翻译系统的主要成份
    (2)密码子的概念与基本特性
    (3)tRNA的功能
    (4)原核和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多核糖体的概念及意义
    2.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1)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包括氨基酸的活化过程、fMet—tRNAfMet的形成、SD序列与起始密码子的正确选读、起始复合物的形成
    (2)多肽链的延长过程
    (3)蛋白质合成的终止过程
    3.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特点
    4.多肽链翻译后的加工
    (1)分子伴侣的概念与作用
    (2)蛋白质合成后的修饰方式
    5.蛋白质合成后的转运
    (1)蛋白质分子的共翻译定向转运
    (2)蛋白质分子的翻译后合成后定向转运
    (十六)基因表达的调节
    1.基因表达及其调节的概念
    2.基因表达调节的共同特点及其调节模式
    2.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1)调节子的概念
    (2)操纵子的概念,操纵子模型及其调控的基本方式
    (3)乳糖操纵子的结构与作用特点
    (4)色氨酸操纵子的的结构特点与转录衰减机制
    (4)反义RNA的概念与调节作用
    3.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节
    (1)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特点
    (2)转录前水平调节的主要方式
    (3)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的概念及类型
    (4)转录后水平调节的主要方式
    (5)翻译水平调节的主要内容
    (十七)核酸技术
    1.核酸的分离制备
    (1)DNA的分离纯化
    (2)RNA的分离纯化
    (3)质粒DNA的提取与纯化
    2.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
    (1)核酸杂交的主要技术与用途
    (2)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基本原理与用途
    1.DNA重组技术
    (1)DNA重组技术的概念
    (2)基因重组技术的主要工具酶及其用途
    (3)载体的分类及常用载体的特征
    (4)对宿主细胞的主要要求及常用宿主细胞
    (5)基因重组的基本步骤
    (6)克隆基因的表达
    (十八)水、无机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1.体液
    (1)体液各分区的含量
    (2)体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两种表示方法(mmol/L,mOsm/L)
    (3)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组成特点
    (4)血浆和组织间液之间交流的特点
    (5)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交流的特点
    2.水的代谢
    (1)水的生理功能
    (2)水的摄入与排出途径
    3.钠、钾、氯的代谢
    (1)钠的生理功能与分布特点
    (2)钠的摄入与排出途径
    (3)钾的生理功能与分布特点
    (4)钾的摄入与排出途径
    (5)氯的生理功能与分布特点
    (6)氯的摄入与排出途径
    (7)抗利尿激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钠素对水和钠、钾、氯代谢的调节作用
    (8)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与发生的原因
    (9)钾代谢紊乱发生的原因及其与酸中毒的关系
    4.体液酸碱平衡
    (1)动物体液的酸碱度
    (2)血液缓冲体系及其作用原理,碱储的概念
    (3)肺呼吸对血浆中碳酸浓度的调节
    (4)肾脏对血浆中碳酸氢钠浓度的调节
    (5)肾小管的泌氨作用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6)酸碱平衡紊乱,包括概念及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特征、代偿机制、主要原因和发生机制
    5.钙和无机磷代谢
    (1)钙、磷在体内的分布及其生理作用
    (2)钙、磷的吸收与排泄途径,影响钙磷吸收的主要因素
    (3)血钙与血磷的概念、正常范围与存在形式
    (4)骨盐的存在形式,骨盐沉积的条件
    (5)骨盐动员的条件
    (6)甲状旁腺素、降钙素及V.D对钙磷代谢的调节作用
    (十九)血液化学
    1.血液的化学成份
    (1)血液的化学成份
    (2)全血、血浆和血清样品的制备方法
    2.血浆蛋白
    (1)血浆蛋白种类
    (2)纤维蛋白原的结构特点及其转变为纤维蛋白的过程
    (3)清蛋白和球蛋白的生理功能
    (4)清/球蛋白比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科目代码:711科目名称:《化学》“有机化学”部分
    考查目标《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甘肃农业大学农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有机化学是生物学、农学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介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各类官能团的特性,各种类型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和应用范围;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基本概念,简单的有机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等。要求考生了解各种基本概念,理解、掌握各种基本理论和应用,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试题类型选择题或判断题,命名与写结构,完成反应题,鉴别题,推导结构题,有机合成题
    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李铁汉、梁慧光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9年
    [2]《有机化学》,侯世聪,徐雅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有机化学》(第三版),夏百根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
    考查内容范围(一)绪论
    考试内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特性;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有机分子的立体构型;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共价键的属性;酸碱理论:布朗斯特酸碱理论和路易斯酸碱理论;分子间力对一些物理性质的影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二)烷烃
    考试内容:烷烃的命名;烷烃的结构;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的历程(化学反应中共价键断裂方式和反应历程类型);氧化反应。
    (三)脂环烃
    考试内容: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环烷烃的物理性质;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加氢、加溴、加卤化氢);取代反应;燃烧和燃烧热?;吠樘姆肿咏峁梗赫帕ρ?,环已烷的构象(椅式和船式构象、平伏键和直立键);一元及二元取代环已烷的构象。取代环烷烃的异构、构型。
    (四)烯烃
    考试内容:烯烃的结构;π键的形成及其特点,烯烃的异构现象(构造异构、顺反异构);
    烯烃的命名;烯烃的物理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氧化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
    聚合反应;亲电加成反应历程;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诱导效应,马氏规则的解释,正碳离子的稳定性。
    (五)炔烃和二烯烃
    考试内容:炔烃的结构(碳原子的sp杂化)及命名;炔烃的物理性质;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和亲核加成;氧化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二烯烃: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丁-1.3-二烯的结构,共轭π键和共轭结构。共轭效应:π-π共轭效应,p-π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1.2-加成和1.4-加成;Diels-Alder反应。
    (六)芳香烃
    考试内容: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苯的结构,闭合共轭体系。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的解释。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磺化及傅-克烃基化和傅-克?;从Γ?;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氢、加卤)。芳烃侧链的反应(氧化和α-氢的卤代)。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苯环上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解释。休克尔(Huckel)规则,非苯芳香烃;萘的化学性质;萜类化合物的概念,异戊二烯规律。甾体化合物。甾体化合物的基本结构。
    (七)卤代烃
    考试内容: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卤代烃的化学性质:亲核取代反应及历程(SN1和SN2);消除反应及历程(E1和E2),查依采夫规律。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相互竞争;乙烯基型及烯丙基型卤代烃;不同卤代烃化学活性的比较;卤代芳烃。
    (八)醇、酚、醚
    考试内容:醇的分类和命名;醇的物理、化学性质:醇似水性,酯化反应,亲核取代、消除及氧化反应;酚的分类和命名;酚的分子结构。酚的物理、化学性质;醚的分类和命名;醚的物理、化学性质;几种硫化合物
    (九)醛、酮、醌
    考试内容:羰基的结构(碳氧双键的结构特点,碳氧双键的极性)。醛酮的分类和命名。醛酮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亲核加成反应,氧化和还原反应,α-H的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歧化反应,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醌的结构和命名;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十)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考试内容: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命名和俗名)。羧酸的物理,化学性质:酸性,衍生物的生成,脱酸反应,羧酸的还原,α-H的卤代反应;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分类和命名、羧酸衍生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酯化和酯水解的反应历程,重要的羧酸衍生物。
    (十一)取代酸
    考试内容:羟基酸的酸性,α-羟基酸的氧化,α、β、γ-羟基酸的加热脱水反应、分解脱羧反应。羰基酸的分类和命名。羰基酸的性质,脱羧、还原和氧化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互变异构现象。
    (十二)旋光异构
    考试内容:旋光异构的基本概念;有机物的旋光性和旋光异构现象。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内消旋体。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相对构型和D、L表示法;绝对构型和R、S表示法。
    (十三)含氮有机化合物
    考试内容: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硝基化合物的性质;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胺的化学性质;酰胺的结构;酰胺的性质。其它含氮化合物。
    (十四)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考试内容:杂环化合物的分类与命名。杂环化合物的结构与芳香性;杂环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生物碱的概念。生物碱的特性及定性检验。
    (十五)脂类化合物
    考试内容:油脂的组成。
    (十六)碳水化合物
    考试内容:单糖的分类和命名;单糖的结构;单糖的化学性质;二糖的组成和结构,二糖的水解反应?;乖远牵郝笱刻?、纤维二糖、乳糖。非还原性二糖:蔗糖。
    (十七)蛋白质与核酸
    考试内容:氨基酸的分类、命名和构型。氨基酸的性质:两性性质和等电点等;多肽的组成与结构;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蛋白质的分类。核酸的组成:戊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磷酸;含氮碱(嘌呤碱和嘧啶碱);核苷和核苷酸。
化学 [0703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理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3]化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化学生物学(02)有机化学
(03)无机化学
招生人数: 7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6)物理化学
④(845)有机化学
备  注: 1.专业招生计划数仅供参考,最终招生人数以上级主管部门下达我校2021年招生计划为准,分专业招生人数可能发生增减。2.报考条件、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及其他要求见我校主页或研究生院主页《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和《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科目代码:845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考查目标该《有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化学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本门课程主要考察内容包括:有机物的命名原则、物理性质变化规律、结构特点、典型的化学性质及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需要熟练掌握各类反应机理、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场效应、杂化轨道理论等,重点考核考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以此作为我校选拨硕士研究
    生的重要依据。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命名与写出结构式、完成反应、定性鉴定题、合成题、推断结构及写出反应机理题。
    参考书目[1]《有机化学》(第2版),徐寿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2]《有机化学》(第6版),李景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考查内容范围
    考试内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命名、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基本规律、有机化学
    基本理论知识、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立体化学知识。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如下:
    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含义和特点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共价键属性,路易斯酸碱理论
    2.烷烃
    掌握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习惯命名法。
    熟悉烷烃的结构及烷烃分子的优势构象
    掌握烷烃的游离基取代反应规律及历程,不同自由基的稳定性次序
    3.烯烃
    熟悉烯烃的结构及顺反异构现象
    掌握烯烃的系统命名法,顺反异构体的命名(Z/E标记法、顺/反标记法)、次序规则掌握烯烃的亲电加成规律-马氏规则、氧化反应特点、α-氢的卤代
    掌握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⑴顺式、反式加成
    ⑵马尔可夫尼可夫规则及其解释
    ⑶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4.炔烃和二烯烃
    熟悉炔烃的结构及命名
    ⑴碳原子的sp杂化
    ⑵炔烃及烯炔的命名
    掌握炔烃的与硝酸银氨溶液及氯化亚铜的特征反应、氧化规律及还原反应掌握二烯烃的命名
    掌握共轭二烯烃的结构
    ⑴1.3-丁二烯的结构
    ⑵共轭π键和共轭结构
    ⑶共轭效应
    掌握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D-A反应
    5.脂环烃
    掌握脂环烃的命名
    ⑴环烷烃
    ⑵螺环烃、桥环烃
    熟悉环烷烃的开环加成、自由基取代掌握环已烷及其衍生物的优势构象
    6.芳香烃
    熟悉单环芳烃结构和命名
    掌握单环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历程,定位规律,侧链氧化,完成芳香烃衍生物的简单合成。
    7.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掌握萘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
    熟悉萘的亲电取代反应及氧化规律掌握非苯芳烃
    ⑴休克尔规则
    ⑵常见非苯芳烃化合物
    8.立体化学
    熟悉对映异构的基本概念,包括偏振光、旋光度、比旋光度、手性分子、对称因素,
    手性碳原子
    掌握含手性碳有机物的旋光异构现象
    ⑴对映异构体
    ⑵外消旋体
    ⑶内消旋体
    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
    ⑴透视式
    ⑵Fischer投影式
    掌握旋光异构体构型的标记法
    ⑴相对构型和D、L表示法
    ⑵绝对构型和R、S表示法
    9.卤代烃
    熟悉卤代烃的命名
    掌握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掌握饱和碳原子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SN1和SN2)及影响亲核取代反应历程的因素
    掌握消除反应历程(E1和E2)、查依采夫规律和影响消除反应历程的因素。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相互竞争
    掌握卤代烯烃和芳烃
    ⑴双键位置对卤素活泼性的影响(乙烯基型及烯丙基型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不同卤代烃化学活性的比较)
    ⑵烯丙基重排
    ⑶氯化苄、氯苯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10.醇和醚
    掌握醇的命名
    掌握氢键对醇的物理性质的影响
    掌握醇的酸性比较、亲核取代、消除反应规律-扎依采夫规则掌握醚的命名和醚键断裂的规律
    熟悉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性质:与格氏试剂作用
    11.酚和醌
    掌握酚的结构和命名
    掌握酚的酸性,显色反应,酚醚的制备熟悉醌的结构
    12.醛、酮与核磁共振谱
    了解羰基的结构
    ⑴碳氧双键的结构特点
    ⑵碳氧双键的极性掌握醛酮的命名
    熟悉醛酮的物理性质
    掌握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羟醛缩合反应历程、醛酮的氧化还原及相关合成
    13.羧酸和羧酸衍生物
    掌握握羧酸的结构和命名
    熟悉羧酸的物理性质
    掌握羧酸的酸性、羧酸衍生物的制备、还原及脱酸反应熟悉羟基酸的命名和制法
    掌握羟基酸的化学性质
    掌握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命名掌握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掌握克莱森酯缩合反应历程
    掌握酰胺的水解,脱水,霍夫曼降解反应
    14.β-二羰基化合物
    熟悉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
    掌握丙二酸二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掌握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5.硝基化合物和胺
    熟悉硝基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熟悉硝基化合物的还原掌握胺的结构和命名
    掌握胺的碱性、烷基化、?;?、磺?;?、与亚硝酸的反应及不同胺的鉴别
    16.重氮和偶氮化合物
    掌握重氮化合物的制备——重氮化反应
    掌握重氮盐的放氮反应和偶合反应
    17.杂环化合物
    掌握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掌握杂环化合物结构与芳香性
    掌握杂环化合物化学性质(五元、六元杂环)
    科目代码:711科目名称:《化学》“无机化学”部分
    考查目标《无机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甘肃农业大学农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本课程是农业学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主要介绍化学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有: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动力学和反应速率、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反应方向、化学平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态农业,掌握与农业和环境科学相关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以
    及分析和解决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试题类型主要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计算题。济
    参考书目[1]《普通化学》第二版,虎玉森、田超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2]《无机化学》第六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孟长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考查内容范围(一)物质的状态、溶液和胶体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水的蒸气压、水的沸点和水的凝固点概念
    3.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及浓度之间的换算
    4.稀溶液依数性的有关概念、公式、计算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5.胶体的基本概念、胶团结构和胶体溶液的性质
    6.高分子溶液的一般特性
    (二)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反应级数的基本概念
    3.质量作用定律以及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
    4.反应速率理论,并能应用速率理论说明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活化能概念以及阿仑尼乌斯公式
    6.催化剂的特点、类型以及作用原理
    (三)化学热力学基础
    1.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环境、状态函数、过程、途径、热、功、热力学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热力学第二定律
    3.化学反应热以及热化学方程式
    4.状态函数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以及物理意义
    5.盖斯定律以及标准摩尔生成焓计算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方法
    6.吉布斯--亥姆霍兹方程的应用
    (1)计算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自由能变,判断反应的自发性及反应方向
    (2)判断温度对反应自发性的影响
    (3)化学反应转变温度的计算
    (四)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特征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表示式
    2.多重平衡
    3.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及应用
    4.浓度、压力、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五)酸碱平衡
    1.酸碱质子理论概念、共轭酸碱概念、酸碱反应的概念及共轭酸碱Ka和Kb的关系
    2.水的质子自递反应及溶液的pH值
    3.溶液酸度的计算
    (1)一元弱酸弱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2)多元弱酸弱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3)两性物质酸度的计算
    4.酸碱平衡的移动
    (1)稀释效应
    (2)同离子效应
    (3)盐效应
    (4)pH值对酸碱溶液中各种型体分布的影响
    5.缓冲溶液
    (1)缓冲作用原理、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
    (2)缓冲溶液有关计算及应用
    (2)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六)沉淀溶解平衡
    1.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及溶度积规则
    2.沉淀的生成
    3.沉淀的溶解方法
    4.沉淀的转化及有关计算
    5.分步沉淀
    (七)配位化合物
    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组成、类型、命名
    2.螯合物的概念和螯合效应
    3.配位平衡常数
    4.配位平衡与其它化学平衡体系的相关计算。
    5.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八)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基础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氧化剂、还原剂
    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3.原电池的组成、表示、工作原理以及原电池电动势
    4.电极电势的概念以及电极电势的应用
    5.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6.能斯特方程的应用及计算
    7.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九)原子结构
    1.氢原子光谱和Bohr氢原子结构理论
    2.微观粒子运动特征
    3.四个量子数物理意义及取值
    4.波函数、原子轨道、电子云的概念
    5.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电子云角度分布图以及原子轨道径向分布图
    6.屏蔽效应、钻穿效应、能级交错的基本概念
    7.近似能级图以及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考查目标 1.系统准确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比较全面了解生物化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3.应用生物化学原理和知识分析生物学基本问题,并了解相关领域重大研究进展。
试题类型 名词解释、选择和填空题、简答与计算题、综合分析论述题等。
参考书目 [1]《基础生物化学》(第一版),王金胜、吕淑霞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年
[2]  《基础生物化学》(第二版),郭蔼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3]  《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一、蛋白质化学
  1、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2、氨基酸的分类、两性解离和等电点、光学性质、化学反应
  3、肽和肽键、肽的重要性质、天然存在的活性肽
  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构象和维持构象的作用力、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
  和结构域、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
  5、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6、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
考查 7、蛋白质的分类
  二、核酸化学
内容 1、核酸的基本化学组组成、种类、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2、核苷酸的结构—组成、碱基分子式、稀有碱基等
  3、RNA 的分子结构:RNA 的降解、RNA 一级结构、高级结构,如 tRNA 的二、三级结构、
范围 真核生物 mRNA 结构特点,rRNA 的结构等
  4、RNA 的分类及各类 RNA 的生物学功能(包括新的小 RNA 的功能)
  5、DNA 的分子结构:DNA 的一、二、三级结构的概念和特点,核酸的早期研究和双螺旋结构模型等
  6、DNA 测序方法及其过程
  7、核酸及核苷酸的性质:溶解度、紫外吸收、核酸及其组分的两性性质
  8、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与分离纯化
  9、核酸研究的常用技术和方法:凝胶电泳、分子印迹与杂交、PCR 技术等
  三、酶学
1、酶和生物催化剂的概念及其发展
2、酶的作用特点
3、酶的命名和分类
4、酶的化学本质及组成
5、酶的分子组成与其生物活性的关系
酶的必需基团、活性中心,酶的高级结构与活性的关系,酶原的激活与调节等
6、酶促反应动力学
米氏方程及其推导、米氏常数、双倒数作图,底物浓度及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酶的抑制作用,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等
7、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
酶的活性中心及其作用原理(酶的专一性、酶的活性中心、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等),酶活性的调节控制与调节酶()
8、酶的活力测定和酶分离纯化技术
9、核酶、抗体酶、寡聚酶、同工酶及诱导酶和固定化酶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四、维生素与辅酶
1、维生素的分类及性质
维生素的概念、与辅酶的关系,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
2、维生素的活性形式与生物学功能
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的结构特点、生物学功能和缺乏病
3、辅酶的金属离子
五、生物氧化与生物能学
1、生物氧化的特点、方式和酶类
2、线粒体氧化体系
呼吸链的概念、组成成分及组分排列顺序,呼吸链的抑制剂等
3、生物氧化中能量的转移和利用
ATP 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概念、电子传递过程与 ATP 生成方式,高能磷酸键生成机制,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及其抑制作用
4、ATP  的生物学功能六、糖类代谢与合成
1、糖的代谢途径,包括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和有关的酶
2、糖的无氧分解、有氧氧化的概念、部位和过程
3、磷酸戊糖途径、限速酶调控部位及其生理意义
4、糖异生作用的概念、场所、原料、主要途径及生理意义
  5、糖原合成作用的概念、反应步骤和限速酶
6、淀粉和蔗糖的合成过程
7、乙醛酸循环
8、能量的生成和消耗七、脂类代谢与合成
1、脂肪的消化吸收、脂肪动员的概念、限速酶
2、甘油代谢
3、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及其能量计算
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
5、脂肪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6、磷脂的合成与分解
八、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1、蛋白质酶促降解的主要酶类
2、氨基酸的脱氨基、脱羧基作用
3、尿素循环及α-酮酸的代谢
4、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分族合成)及其调节九、核酸降解与核苷酸代谢
1、核酸酶促降解及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途径
3、碱基的分解
4、核苷酸的生物合成
嘌呤、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补救合成途径,脱氧核苷酸的合成及 dTMP 的合成
5、常见辅酶核苷酸的结构和作用十、DNA 的生物合成
1、DNA 复制的一般规律—半保留复制
2、参与 DNA 复制的酶类与蛋白质因子的种类和作用(重点以原核生物为例)
3、DNA 复制的基本过程
4、真核与原核生物 DNA 复制的比较
5、DNA 损伤与修复的机理十一、RNA 的生物合成
1、转录的概念,参与转录的酶及有关因子
2、启动子与转录起始:启动子基本结构、启动子识别、酶与启动子结合、—10 区和—35 区等
  3、RNA 聚合酶作用机理
4、原核、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重点以原核生物为例)
5、转录的终止
6、逆转录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7、RNA 转录与 DNA 复制的比较十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转运 1、蛋白质合成体系
2、mRNA 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原理和密码子的概念、特点
3、tRNA、核糖体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和原理
4、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分子的种类和功能
5、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氨基酸活化、肽链的起始、延伸和终止等
6、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区别
7、蛋白质运转机制
翻译-运转同步机制,翻译后的运转机制,核定位蛋白的运转机制,蛋白质的降解等十三、细胞代谢调节和基因表达调控
1、糖、脂类、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联系
2、代谢调控的类型
3、激素对物质代谢的作用机制
4、细胞水平的反馈调节机制
5、基因表达的调节控制(操纵子学说)
6、酶的诱导与阻遏调节机制
7、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07101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甘肃农业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7]理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10]生物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动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2)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3)植物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5)植物生理学
④(832)基础生物化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16)动物生理学
④(832)基础生物化学
备  注: 复试笔试科目:植物学或动物学同等学力加试:①遗传学,②细胞生物学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化学     专业代码:0703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化学

专业介绍

北京化工大学为例
理学院化学一级学科下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二级学科,于2006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成为北京市化学一级重点学科。在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科学评估中,我?;б患堆Э莆痪忧傲?。2018年3月份,化学学科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
本学科经长期发展已形成一支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勇于创新的教学科研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1人、中组部“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13人。现有教授44人、副教授4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3人,45岁以下教师已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主体。
本学科依托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代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系、无机化学系、有机化学系、分析化学系、化学生物系及分析测试中心进行建设。在注重基础和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形成了“基于国际学术前沿和国家实际需求凝炼科学问题-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化及产业化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色发展模式。经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超分子插层组装化学、纳米结构与限域催化化学、资源与环境分析化学及安全分析、清洁能源材料与电化学、功能有机化学、纳微尺度的计算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纳米化学与功能器件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70余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10294万元,与企业合作项目横向科研经费到款4421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248余篇,其中SCI收录972篇,EI收录15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75件,授权专利224件。
  在为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科研环境的同时,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法国、英国等多所著名大学建立了实质性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了研究骨干定期互访、联合承??蒲邢钅考傲吓嘌徊┦垦芯可?。

专业点分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北京化工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天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大学 沈阳化工大学 延边大学 长春理工大学 吉林化工学院 黑龙江省科学院 东北石油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江苏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温州大学 绍兴文理学院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 华侨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 烟台大学 济南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 鲁东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师范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三峡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理工学院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深圳大学 海南师范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理工学院 贵州大学 青海民族大学 喀什大学 新疆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703 化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69 所,本次参评66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15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4 10055 南开大学 A
5 10183 吉林大学 A
6 10246 复旦大学 A
7 10384 厦门大学 A
8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9 10284 南京大学 A-
10 10335 浙江大学 A-
11 10386 福州大学 A-
12 10486 武汉大学 A-
13 10532 湖南大学 A-
14 10558 中山大学 A-
15 10610 四川大学 A-
16 10010 北京化工大学 B+
17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B+
18 10200 东北师范大学 B+
19 10247 同济大学 B+
20 10251 华东理工大学 B+
21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22 10285 苏州大学 B+
23 10422 山东大学 B+
24 10459 郑州大学 B+
2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26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B+
27 10635 西南大学 B+
28 10697 西北大学 B+
29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30 10730 兰州大学 B+
31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32 10108 山西大学 B
33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B
34 10145 东北大学 B
35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36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B
37 10426 青岛科技大学 B
38 10445 山东师范大学 B
39 10476 河南师范大学 B
40 10533 中南大学 B
4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42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43 10574 华南师范大学 B
44 10673 云南大学 B
45 11117 扬州大学 B
46 10075 河北大学 B-
47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B-
48 10126 内蒙古大学 B-
49 10212 黑龙江大学 B-
50 10255 东华大学 B-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B-
52 10357 安徽大学 B-
53 10403 南昌大学 B-
54 10414 江西师范大学 B-
55 10475 河南大学 B-
56 10530 湘潭大学 B-
57 10602 广西师范大学 B-
58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59 10736 西北师范大学 B-
60 10755 新疆大学 B-
6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B-
62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C+
63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C+
64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C+
65 10140 辽宁大学 C+
66 10165 辽宁师范大学 C+
67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C+
68 10280 上海大学 C+
69 10345 浙江师范大学 C+
70 10346 杭州师范大学 C+
71 10351 温州大学 C+
72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C+
73 10524 中南民族大学 C+
74 10559 暨南大学 C+
75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76 11658 海南师范大学 C+
77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78 10094 河北师范大学 C
79 10184 延边大学 C
80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C
81 10291 南京工业大学 C
82 10299 江苏大学 C
83 10338 浙江理工大学 C
84 10373 淮北师范大学 C
85 10423 中国海洋大学 C
86 10427 济南大学 C
87 10446 曲阜师范大学 C
88 10491 中国地质大学 C
89 10512 湖北大学 C
90 10534 湖南科技大学 C
91 10560 汕头大学 C
92 10611 重庆大学 C
93 10186 长春理工大学 C-
94 10203 吉林师范大学 C-
95 10231 哈尔滨师范大学 C-
96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C-
97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C-
98 10320 江苏师范大学 C-
99 10385 华侨大学 C-
100 10490 武汉工程大学 C-
101 10513 湖北师范大学 C-
102 10657 贵州大学 C-
103 10691 云南民族大学 C-
104 11258 大连大学 C-
105 11646 宁波大学 C-

应用化学专业考研科目:
院、系所 专业代码及名称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2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021-64253230)(商老师) 081704应用化学   01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54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2物理化学或803有机化学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国家重点学科;△?。ㄇ?、市)或部委重点学科 研究方向(01)限考803有机化学 
02有机、无机功能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03光催化和应用光化学
 

应用化学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人数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备注
024 化学化工学院(电话:83686232)  145      
081704应用化学         
01 化学混合物的精细分离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③302 数学二④807 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2401 化学实验理论;2402 化学实验技术操作;2405 英语听力 《化工原理》姚玉英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复试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及《大学化学实验》南京大学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无机、有机化学实验书。 全院学术型研究生招生规模共计105名。不接受单独考试。录取方法:严格执行差额复试;按照1:1.2比例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复试名单;复试后,按复试成绩加初试的两门专业课成绩在应用化学专业考生范围内重新排序,最后确定录取名单(复试不及格者不参加录取排序)。 应用化学专业录取人数由学院当年制定的硕士生招生政策确定。
02 化学废气废水的资源化
03 绿色反应与分离过程一体化
04 膜分离与绿色吸收过程
05 绿色催化反应过程

应用化学研究生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由于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备用所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基本技能,就业前景美好。 化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化学参考书目
01-04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胡宏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05方向:
《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曹锡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化学》(上、下册)傅献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仪器分析》南京大学方惠群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余学海、陆云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分子化学》(第二版)潘祖仁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1方向:
《普通物理》(第一、二、三册)程守洙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上、下册)(第五版)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孙德坤、沈文霞、姚天扬、侯文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化学习题集》侯文华、淳远、姚天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9月;
《结构化学》江元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研究方向
以复旦大学为例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学习方式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22 化学系   57   本系拟招收学术学位推免生40人。实际招生数视生源情况调整。
070301 无机化学(学术学位)   1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7人。
01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丰产元素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配位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金属有机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5生物无机化学与蛋白质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6有机光电功能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2 分析化学(学术学位)   6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5人。
01色谱方法和高效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化学生物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72细胞生物学
03现代电分析化学及传感技术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天然药物分离分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3 有机化学(学术学位)   13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9人。
01物理有机化学
02有机合成化学
03超分子材料化学
04药物合成化学
05有机大分子化学
06天然产物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04 物理化学(学术学位)   21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16人。
01表面化学与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2复相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3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5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全日制   0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0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0量子力学;④836普通物理
06结构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9固态材料化学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0工业催化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11新型化学电源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703Z1 ★化学生物学(学术学位)   4   本专业拟招收推免生3人。
01功能生物分子的化学基础
02生物分子的分离和鉴定
03药物和医用材料的分子设计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27生物化学(理);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85216 化学工程(专业学位)   2   本专业拟招收全日制2人,学制2年。本专业不招收推免生。
01精细有机化学
02分析仪器技术与仪器分析
03功能材料
全日制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959基础化学

化学就业前景
化学专业的就业形势良好。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化学专业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加。
化学专业就业前景怎么样

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

社会消费能力的增长将带动相关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等行业的发展,以上行业都是化学专业毕业生可进入的行业。

化学专业就业方向

化学专业的就业范围还是比较广的?;档谋弦瞪饕诨Ъ捌湎喙亓煊?,如化工、生物、医药、材料、环境、农业、食品、检验检疫、环境、国防、能源、信息等行业从事生产与科研工作,从事教师职业、报考政府机关公务员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有一些毕业生立志当科学家、搞研究,他们就选择在国内外深造,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甘肃农业大学化学考研 推荐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甘肃农业大学化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购买指南 发货信息 关于我们 - 研究生兼职库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