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6:2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湖北师范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湖北师范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湖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湖北师范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湖北师范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张春泉 张开焱 李社教 李兴阳 常 婕 陈燕和 邓光君 李 涛 聂亚珍 胡安义


姓名:
李兴阳
性别:
出生年月:
1962年6月
院系名称: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小说理论批评、影视艺术 科研项目(只开列省级和省级以上项目) 1、国家社科项目(“十一五”社科项目) (1)、项目名称:新世纪乡土小说转型研究 (2)、项目编号:06BZW059 (3)、本人职位:项目组成员 2、国家社科项目(“十五”社科项目) (1)、项目名称: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 (2)、项目编号:02BZW044 (3)、本人职位:项目组成员 (4)、完成情况:已结题 (5)、获奖情况:被评为国家“十五”优秀社科项目 教育部优秀成果三等奖 江苏省优秀成果一等奖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7) (1)、项目名称: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小说理论批评史论 (2)、项目编号:20060360949 (3)、本人职位:项目主持人 4、江苏省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06~2007) (1)、项目名称: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小说理论批评史论 (2)、项目编号:0502029C (3)、本人职位:项目主持人 5、省厅项目(2004~2006) 项目名称: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研究 本人职位:项目主持人 完成情况:已结题 6、省厅项目(2001~2003) 项目名称:跨文化写作中心理潜势的定性与量化 本人职位:项目组成员 完成情况:已结题 7、省厅项目(1998~2000) 项目名称:师范写作学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本人职位:项目主持人 完成情况:已结题 获奖情况:获湖北师院2001年度优秀教研成果二等奖
成果名称:

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著作类 1、《中国西部当代小说史论》(独著)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 2、《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合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3、《中国乡土小说史》(合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4、《新编大学语文》(合编,教育部指定教材)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初版,每年再版。 论文类 (共发表专业论文90余篇,此处仅提供部分重要论文目录) 1、从文化想象到重新发现 《文学评论》 2006.5 2、西部生命的多情歌者 《文艺报》 2005.2.15 3、从《色情文化》到《都市风景线》 《文学评论丛刊》 2004.2 4、精神内质的转换与小说形态的嬗变 《江汉论坛》 2004.2 5、论孙犁与“荷花淀派”的乡土抒写 《江汉论坛》 2007.2 6、精神浮荡下的心灵镜像 《江苏社会科学》 2004.3 7、晚清小说理论中的小说本体观念 《江苏社会科学》 2007.1 8、西部民俗风情与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 《福建论坛》 2004.1 9、走出超验世界的边地先锋 《福建论坛》 2006.4 10、“流亡”文学群体的民族意识与生命意识 《求是学刊》 2007.2 11、浮荡在现代转折点上的历史微澜 《天府新论》 2007.2 12、西部自然人文景观与乡土小说的文体特征 《河北学刊》 2004.1 13、论“七月派”的乡土小说 《河南社会科学》 2007.2 14、20世纪90年代西部乡土小说的现代性反思 《宁夏社会科学》 2005.1 15、自处边缘者的小说理论新创 《理论月刊》 2004.3 16、苏青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理论月刊》 2001.10 17、现代性焦虑中的守望与逃离 《唐都学刊》 2004.2 18、多重视野中的西部历史书写 《唐都学刊》 2005.1 19、哑默的生灵 《唐都学刊》 2003.4 20、现代性转换中的西部都市书写 《晋阳学刊》 2004.6 21、历史的旧痕与心灵的还幻象 《作品与争鸣》 2006.6 22、生命真意与人间真情 《作品与争鸣》 2005.11 23、历史的心灵镜像 《广西社会科学》 2004.9 24、人道主义与中国近30年小说思潮研究 《广西社会科学》 2006.1 25、鲁迅的启蒙主义小说观念论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7.2 26、与生命同行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4.6 27、自我的虚化与世界的简化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6.5 28、茅盾前期小说理论批评综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7.2 29、晚清小说类型理论的流变与意义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6.3 30、从“孤独的神”到“历史的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5.4 31、走进晚清小说理论视野里的叙述者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1 32、美言美语缀篇章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1.2 33、篇章纽带刍议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0.1 34、郭文斌短篇小说精选《大年》讨论会上的发言 《黄河文学》 2005.5 35、缩略时代的精神还乡 《黄河文学》 2005.1 36、回望遥远的草原 走出被限定的自己 《黄河文学》 2005.1 37、迷醉的边地先锋 《飞天》 2005.6 38、轻柔之手指向存在的深渊 《飞天》 2007.1
获奖情况:

教研科研获奖情况 2001年,获湖北师范学院青年教师教学艺术比赛一等奖。 2001年,获湖北师范学院优秀教研成果二等奖。 2004年,《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获国家社科优秀结项项目。 2005年,《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获教育部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奖。 2006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邮政编码:435002 联系电话:0714—6586676 电子邮箱:lxyang3@163.com


姓名:
李社教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年2月
院系名称: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文艺学 主要研究方向:文艺美学、东方美学、器物美学 科研项目: 1997年湖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 明清小说鉴赏理论研究 1998年教育部项目 高师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的研究 2001年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媒介信息市场整合模式与实践研究 2003年湖北省教育厅项目 “以物观物”研究 2006年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楚文化器物审美研究 2006年湖北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 楚文化之审美符号研究 2007年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楚文化出土文物的审美研究 2007年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 张扬之美――三星堆文化的审美特征 2007年教育部项目 三星堆文化的审美特征研究
成果名称:

主 要 科 研 成 果 目 录 著作类 审美欣赏学 独著 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年 黄石文学丛书 ? 文学评论卷 副主编 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中国古代文论教程(蒋凡、郁源) 参编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4年                          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 生命的光环 (曹顺庆) 参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6年 东方艺术与美学 (邱紫华) 参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论文类代表成果 以文会友,共雕“龙学”新境界 《当代文坛》1991.1 文本意义的还原与创造 ——论张惠言解词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5 《陌上?!方舛?——作者意图?叙事结构?读者接受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5.5 诗意的呼喊――百年回眸看巴金 《四川日报》理论版 1998.5.24 论文学欣赏活动的创造性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4 高师学生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实验分析报告 教育部鉴定 2001.4.16. 《看麦娘》细读批评------数字统计与分析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2.3 《看麦娘》细读之二------文本结构分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3 “愤”作为一个审美范畴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2.3 人的自由活动与实践美学的意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2.4 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2.10期全文转载 尼采和李贽美学思想比较 《外国文学研究.》2002.4 “以物观物”流变勾勒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6 金圣叹欣赏理论的心理学分析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8 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实践美学 《汕头大学学报》 2003.5 文学人类学的哲学思考 《天津社会科学》 2004.2 从康德的“理性批判”到卡西尔的“文化寻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4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4年11期全文转载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独撰 《东方丛刊》2004.4 -评邱子华的《东方美学史》 蒋孔阳美学思想的本土性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生命的自适与对他者的关爱        《作品与争鸣》2005.11 历史的多样性与自我的深度         《作品与争鸣》2006.6 论三星堆文化造型艺术中的人鸟组合图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6.6 三星堆文化与美学研究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1 太阳崇拜与三星堆文化的造型艺术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7.2
获奖情况:

科研获奖情况 1985年获全国首届青年电影评论征文鼓励奖 2001年获湖北师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1年获中华美学学会、中华美学研究会首届全国美育科学研究成果奖 2004年获黄石市社科优秀成果(2002-2003 年)三等奖 2006年获黄石市第五届社科优秀成果(2004-2005年)三等奖 2007年获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联系方式:

工作单位: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邮政编码:435002 联系电话:13907234765 电子邮箱:lishejiao@sina.com


姓名:
张开焱
性别:
出生年月:
1955年9月
院系名称: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专业职称:
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学科专业是文艺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基本理论、叙事文化学、神话叙事学 科研项目(只开列省级和省级以上项目) 1996.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叙事文化论研究 1998.国家教育部项目 高师学生审美教育能力研究(排名第二) 2001.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文学政治阐释问题新探 2003.湖北省教育厅项目 文学理论教材若干重大问题探讨 2004.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潜理论 2005.湖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楚辞》释读与夏人神话原型重构 (除第二项外,其余皆为本人独立承担)
成果名称:

主要科研成果综合 介绍 出版有关叙事文化学研究的学术论著《神话叙事学》、《文化与叙事》、《开放人格——巴赫金》三部,另有《中国古代小说理论与潜理论》、《中国古代神话研 究》二书即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报》、《文艺理论与批评》、《文艺争鸣》、《社会科学战线》、《学术研究》、《学术月 刊》、《东方丛刊》、《明清小说研究》、《民族文学研究》等二十余种专业核心刊物以及其它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其中,发表在CSSCI刊 物、全国性重要专业报刊、全国性专业学会论文集与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的论文超过50篇;所发表的论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一篇、《人民日报》、《光明 日报》、《高校文科学报文摘》等摘载4篇(次)、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全文转载6篇、《中国文学年鉴》转载2篇;《文艺理论研究》摘载一篇,《中 国文学年鉴》年度成果综述性论文介绍和一些专业论文介绍近10篇;另“文化研究网站”、“中国文学网”、“人民网”等一些重要专业网站全文转载10余篇; 研究成果先后获湖北师范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6项、黄石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共3项、湖北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1项、湖北省委宣传部优秀论文二等奖1 项、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时期20年文学理论优秀论文奖”一项。 科研成果集中于叙事文化学、中国文化与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政治论诗学三个互相关联的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成果均获得学术界注意和一定程度好评。 80年代中期开始,从文化论角度切入叙事问题研究,是国内进入叙事文化学领域最早的少数学者之一,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最早提出建构叙事文化学的设想,先 后出版了学术专著《文化与叙事》、《神话叙事学》等,钱中文、刘魁立等著名学者认为张开焱教授叙事文化学成果拓展了叙事研究的新领域、新天地,提出了许多 新问题和新见解,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渡窕靶鹗卵А方⒘松窕靶鹗卵芯康奈⒐巯低?,《文化与叙事》建立了叙事文化学的宏观构架,在理论上确证了从文化论 角度对叙事问题进行研究的可能,有较高理论价值;(分别见钱中文《走向叙事研究新天地》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5?4、钟科《探求自己的叙事理论 ——中国社科院文论室邀请在京专家召开张开焱叙事文化学专著座谈会综述》《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5? 4)有学者在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叙事理论研究史综述的论文中,认为:“张开焱的《神话叙事学》(1994)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叙事学方法(同时综合了 人类学、文化学、语言学和比较神话学的方法)对远古神话的叙事结构进行系统描述和分析的专著,标志着我国民间故事叙事性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 《神话叙事学》从角色的创生、神格的构成、动力系统、行动者范畴与模式、功能基本范畴、功能组合的逻辑可能与文化选择等六个层面建构了神话的叙事模式,第 一次在宏观体裁的意义上证实了民间文学的叙事性研究的可行性和特殊价值,因而具有开拓性的贡献?!?(毛洪文、孙正国:《近20年中国民间故事叙事性研究的探索与缺失》一文对《神话叙事学》的评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还可看参之农 《20世纪民间故事叙事性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民间文学论坛》),以及《中国文学年鉴》1994年卷对《神话叙事学》的类似评价),在若干篇关于中国 20世纪或近30年神话学和叙事学研究成果的综述性论文中,《文化与叙事》与《神话叙事学》都被作为重要成果介绍。 在叙事文化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延伸研究视阈,从文化论角度切入中国古代重要的叙事文类小说的批评与理论研究领域,提出中国古代小说概念长期是在社会的文 化格局中定位一个文化论概念,到宋以后,才在这一前提下,延伸到文艺学领域,兼具文体论概念的内涵,由于这一文化论定位,导致中国古代小说有着和西方 novel大不一样的文化特征和文学特征,也导致中国古代小说批评家对小说独具民族特色的认识。分别发表于多种专业核心刊物的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小说理论 研究的近20篇系列论文,有若干篇被《中国文学年鉴》、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摘要,其中发表在《东方丛刊》(2000.04)头版的《中国文化的元编码 及其历史基础》一文被该刊“卷首语”荐评为“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 政治论诗学研究的20余篇系列论文在国内学术界获得较为广泛关注和好评,该系列论文用“召唤-应答论”取代权威的“从属论”和“平行论”来解释文学与历 史、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四种生产论”和“种群文艺“研究的视角和课题,对其基本领域和理论意义进行了描述与探讨,为建国以来中国文 学界一系列重大理论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见解。迄今为止,这一主题的主要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中国文学年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文艺理论研究》、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台湾现代主义文丛”、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选读论文”等重要刊物以及海内外多种文集、论丛递相转载、摘载,并在互联网一些理论和学术栏目被反复转载和介绍。在“文艺争鸣优秀论文 评奖”评委评鉴单中,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王富仁等先生鉴评张开焱教授提出的“召唤-应答论”“显示了相当的理论高度和魄力,……某些方面具有理论上的 原创性”。该系列论文中的四篇分获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时期20年文学理论优秀论文奖”、湖北省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湖北省委宣传部优秀论文奖、黄石 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奖。 与国内本专业一批著名学者保持着密切学术联系。 主 要 科 研 成 果 目 录 著 作 类 1、《神话叙事学》(24万字)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4年版 2、《文化与叙事》(26万字)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4年版 3、《开放人格——巴赫金》(20万字)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0年出版 论 文 类 (共发表专业论文近90篇,120余万字,此处仅提供发表在专业核心刊物、国际学术会议或全国性专业学会会议论文集、教育部确认名刊名栏、转载类权威学术 刊物、或获得省级以上奖励的论文目录) 1.柏拉图“迷狂说”的理性内核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88?1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分册1988?5期全文转载) 2.屈原大悲剧——屈原精神形象结构分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0?3 (《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6期摘载) 4. .舜与二妃神话故事的真相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3?5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分册1994?4期全文转载,《中国文学年鉴》1994卷“神话研究”部分评介) 5.神桃五题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 6夸父追日的深层叙事原型 《云梦学刊》1994?4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分册1995?4期全文转载,《中国文学年鉴》1994卷“神话研究”部分评介) 7.理论个性独特的美学史著 《文学评论》 1995?5 8.理论的彻底性与涵容性的统一 《学术月刊》1995?10 9.中国小说概念历史流变与定位再思考 《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97?3 (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分册1998第3期全文复?。?10.返还中国小说本体 《社会科学战线》1997?1 (中国文学网全文转载) 11. 召唤-应答:文学与政治关系的理论表述 《文艺报》1999?12?9 (本文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分册2000年第2期全文转载,2003年获湖北省政府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奖三等奖,并 被收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论文选”、台湾《现代主义丛书》等) 12.召唤与应答——文艺与政治关系新论 《文艺争鸣》2000、2 (本文主要内容被《文艺理论研究》“学术信息研究”专栏、《人民日报》研究室《理论动态信息参阅》重点摘载,并于2001年获得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中国中外 文艺理论“新时期文学理论优秀论文奖”) 13.文学面对的政治 《文艺争鸣》,2000、6 (主要观点被《光明日报》、《山西文学》等摘载,黄石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14.中国文化元编码及其历史基础 《东方丛刊》2000、4 (《东方丛刊》当期“卷首语”重点推荐) 15.泥土的神圣与卑污 《外国文学研究》,2001、3 (“国家学子网”全文转载) 16.叙事语法的历史前提 《社会科学辑刊》 2002、2 (国家学子网全文转载) 17.文化二元对立格局中定位的中国古代小说概念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2 (《中国文学年鉴?文学理论研究》2003年卷转载) 18.二元对立格局中中国古代小说文化品格的指认 《东方丛刊》2002、3 19文学的政治性:.洞见与问题 《马克思主义美学》2002年刊 20.文学理论的开放与封闭 ——巴赫金的学术启示录 《文艺报》2003.1.28 21.政治中的学术与学术中的政治——以巴赫金为例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2 ( “文化研究”2004年“文论专栏”第三期全文转载) 22.“史统”、“道统”与中国小说的兴起 《社会科学战线》2003.3 23.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是否还有信心 《文艺报》2003.6. 24.种群文艺视角的可能空间 《学术研究》2003.9 (《中国文学年鉴?文学理论研究》2004年卷转载) 25.原创与深刻的缺乏 《文艺报》2004.8.5 (《中国作家网》全文转载) 27.文化立?。鹤叱黾卸衔笄?《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1 (获省委宣传部优秀论文二等奖) 28.生活的地狱与思想学术的天堂——巴赫金启示录 《创作评谭》2005.6 (“文化研究”“学术研究泛论”专栏全文转载) 29.西方文论话题移植的得失 《文艺报》2005.8.26 30.表层叙事结构:对史传英雄模式的讽刺性模仿 ——《阿Q正传》叙事文化学分析之一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教育部确认名栏刊物) 2006.1 3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虚胖与瘦身 《学术界》 2006.4 (《光明日报》、人民网等摘载) 32.后现代文学性真在疯狂扩张吗?——与陶东风教授商榷 《文艺争鸣》 2006.3 (“中国文学网”全文转载) 33.开放的学术对话与未完成的学术思想 《社会科学战线》,2006.4 34.文学终结话题的意义 《文艺报》2007.3 (被“域外汉文论坛”转载) 35.中国小说批评的哲性因子 《汕头大学学报》 2007.2 36.“入于文心”与“谐于里耳” ——冯梦龙小说思想研究之二 《东方丛刊》,2007.2 37. “史统散而小说兴” ——冯梦龙小说思想研究之三 《明清小说研究》,2007.3 38. “雷霆不能息我之笑声” ——冯梦龙小说思想研究之四 《江淮论坛》 ,2007.2 39. 《鲧禹创世神话原型再探》, 《民族文学研究》,2007.3 《“中国民族文学网”转载》 40.《魏晋六朝小说观念与潜观念》 《暨南大学大学学报》,2007.05 41. 狂欢节加冕-脱冕仪式和小丑角色原型 ——《阿Q正传》叙事文化学分析之二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08.2 42.《鲧的原初性别及其转换》 《东方丛刊》2008.01 43.《颛顼双性同体的特征及其文化意义》 《江淮论丛》,2008.01 44.角色结构:二元还是三元?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成立大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论文 收入钱中文主编《文学理论:面向新世纪》,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45.《文心雕龙》潜含的小说观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1998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论文, 《文心雕龙研究》第四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7.文学理论的空间化及其双重效应 “百年中国文学与文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论文, 收入黄曼君主编《百年中国文学与文学理论》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 48.政治论诗学的历史视域与可能空间 中国中外文论学会1999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言论文 收入童庆炳主编《文学理论五十年》,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49.生产论文艺学的理论基?。毫街稚故撬闹稚?? 全国马列文论学会2004年会发言论文, 收入徐放鸣主编《马列文论研究》(14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50.双性同体的叙述者与叙事话语的双声性 全国首届叙事学研讨会发言论文 收入祖国颂主编 《叙事学研究的中国之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51.《文心雕龙》的历史叙事理论 中国叙事学会成立大会发言论文 收入乔国强主编《叙事学研究》,武汉出版社,2006; 52.西马四学者关于文学形式政治论思想述评 “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收入《文学批评与文化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注:上述论文中,1994年以前基本以笔名“星舟”发表,1994年以后以本名发表) 对本人成果的有关评介资料: 1.《中国文学年鉴?神话研究概述》(1994年卷)对《舜与二妃故事的真相》的评介 2.《中国文学年鉴?神话研究概述》(1994年卷)对《夸父追日故事的深层叙事原型》的评介 3.《中国文学年鉴?神话研究概述》(1995年卷)对《神话叙事学》的评介 4.《中国文学年鉴?中国文学研究报告》(1999年卷)对“召唤-应答论”的评介 6.探求自己的叙事理论 钟科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5? 4 ——中国社科院文论室邀请在京专家召开张开焱叙事文化学专著座谈会综述 7.走向叙事研究新天地 钱中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5?4 ——在张开焱叙事文化学成果座谈会上的发言 8.“叙事?;庇牒笙执幕Ь?毛崇杰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5?6 ——在张开焱叙事文化学成果座谈会上的发言 9、叙事文化研究的困难与逻辑可能 钱 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1996?1 ——在张开焱叙事文化学成果座谈会上的发言 10.《东方丛刊》2000年第4期“卷首语”对《中国文化的元编码及其历史基础》的评介 11.孙绍振、王富仁等在《文艺争鸣》优秀论文评奖活动中对论文《召唤与应答》的评鉴 12. 马自力:《近年来文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值得注意的动向》(《湖北大学学报》,2001.04)中对“召唤-应答论”的介绍 13.之农:《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叙事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对《神话叙事学》的评介,《民间文学论坛》,网络版 14. 毛洪文、孙正国:《近20年中国民间故事叙事性研究的探索与缺失》一文对《神话叙事学》的评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获奖情况:

科 研 获 奖 情 况(共获各种科研奖励10余项,提供地级以上奖励目录) 1996年《神话叙事学》获黄石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001年论文《召唤-应答:文艺与政治关系的理论表述》获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时期20年文学理论优秀论文奖” (该奖不分等级,共40篇)。 2003年论文《召唤与应答——文学与政治关系新论》获湖北省政府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2003年系列论文“政治论诗学新探”获黄石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 2004论文《史统.道统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兴起》获黄石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2005年论文《文化立?。鹤叱黾卸系奈笄坊窈笔∥坑判懵畚亩冉?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邮政编码:435002 联系电话:0714-6512330 电子邮箱:kaiyanzhang2000@yahoo.com.cn


姓名:
张春泉
性别:
出生年月:
1974年12月
院系名称: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专业职称:
副教授
导师类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从事研究的学科专业领域及主要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研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学理论、汉语修辞学。
成果名称:

近三年已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目录: (一)论文 1.《接受心理与语调调节的函变关系》,《语文学刊》,2005年第1期 2.《修辞价值的审美实现》,《学术论坛》,2005年第2期 3.《第一人称代词的虚指及其心理动因》,《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4.《语词线性组合的非线性特征》,《渤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并收第十二届中国修辞学会年会会议论文集)(冯广艺,张春泉) 5.《法典理解与语用逻辑》,《光明日报》2005年1月18日学术版 6.《“大众狂欢”:一种必要而无奈的文化形态》,《理论与创作》,2005年第2期(与刘起林等合作,张春泉第三) 7.《语用逻辑刍议》,《浙江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逻辑》(人大复印资料)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 8.《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二》,《修辞学习》2005年第3期 9.《聚合关系中语词替换的心理理据》,《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0.《基于受话心理的修辞研究史略》,《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1.《话语接受心理存在的辩证性》,《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2.《百年来汉语修辞学发展纵横谈》,《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与段曹林等合作,张春泉第二) 13.《空:作为对象语言与元语言》,《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冯广艺,张春泉) 14.《语体研究的新拓展——评介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修辞学习》2006第1期(冯广艺, 张春泉) 15.《和谐社会与和谐语言的建构》,《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冯广艺,张春泉) 16.《“民”:作为一种后缀》,《新疆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张春泉,刘雪芹) 17.《基于语义场的科学术语理解》,《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8.《〈论语〉复现式话语衔接》,《北方论丛》2006年第4期 19.《人际和谐与交往理性》,《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8期 20.《陈望道在因明学上的建树》,《陈望道纪念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21.《修辞:人与人的一种广义对话》,《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6年第6期第184页学术卡片摘编) 22.《基于受话心理的“有标”元语言》,《语文学刊》2006年第10期(张春泉,马芝兰) 23.《表达语境:话语接受效果的一种制约因素——基于对照试验的一项实证研究》,《修辞学习》2006年第6期 24.《教育的超功利性》,《学术论坛》2006年第11期 25.《模糊语义学研究方法新探索》,《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张春泉,马芝兰) 26.《交往理性的“伤逝”——〈伤逝〉的主体交互性解读》,《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7.《〈孟子〉排比问的修辞效用》,《修辞学习》2007年第3期 28.《〈论语〉中复现式组合的句法结构形式及使用动因》,《语文研究》2007年第3期 29.《胡适的“完全教育”思想》,《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30.《修辞心理过程个案考察之三——以中国宪法〈序言〉部分文本的起草与修改为例》,《渤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31.《语言和谐:交往理性的基本要义》,《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32.《“读博士后”:老百姓的一个仿拟表达》,《语文建设》2007年第11期 33.《〈论语〉和〈孟子〉排比问的语用比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4.《认知语境与修辞话语的互动》,《汉语学习》2007年第6期 (二)专著 1.《论接受心理与修辞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修辞史?语音修辞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二作者,与陈光磊教授合作)
获奖情况: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 邮政编码:435002 联系电话:13797780924 Email:chunquanzhang@126.com

胡安义

姓??? 名

胡安义

工作单位(院系)

体育学院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2.3

学历学位

硕士研究生

职??? 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

华中师范大学

指导专业

学科体育专业硕士

研究方向

(100字内)

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对篮球运动教学与训练、篮球运动员选材、学校体育以及篮球运动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主要代表性成果

(300字内)

1、2010.6《高校篮球技战术教学与实战训练 》.人民体育出版社.主编

2、2015.5.《多维视角下高校休闲体育内容构建研究》.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主编

3、2007.2.青少年篮球运动员选材模型的构建与应用.武汉体育学院学报.(CSSCI)第一完成人

4、2013 .9.德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启示.体育文化导刊.(CSSCI)第一完成人

5、2012.4. 管窥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全球发展战略.人民论坛. (中文核心)第一完成人

6、2014.2.中学生体育学习心理挫折原因及对策.教学与管理. (中文核心) 第一完成人

联系方式

(电话或邮箱)

邮箱: hayhbhs@163.com

电话:13034409228

姓 名 聂亚珍 工作单位(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6.12
学历学位 研究生/硕士 职 称 教授
毕业院校 武汉大学 指导专业 经济统计、管理统计、企业社会工作
研究方向
(100字内)
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城市经济、“三农”问题等领域的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教育厅重点人文社科基地“湖北师范大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中部发展论坛组委会成员,中国生态经济会会员,湖北省社科联委员,湖北省区域经济学会理事,湖北省政协理论研讨会理事,黄石市审计学会副会长,黄石市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黄石市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湖北省政府专家津贴,农工党中央优秀专家后备人选。
主要代表性成果
(300字内)
先后在《光明日报》、《江西社会科学》、《江汉论坛》、《开放时代》等CSSCI期刊及其它期刊公开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承担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调研项目《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农民市民化探析》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论黄石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获得湖北省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从工业城市走向生态城市——建设秀美黄石的战略思考》、《低碳经济引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获湖北省政府发展奖三等奖。
联系方式
(电话或邮箱)
 

姓 名 李涛 工作单位(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208
学历学位 硕士 职 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 武汉理工大学 指导专业 经济统计、管理统计、企业社会工作
研究方向
(100字内)
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政府管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数理模型分析等研究。
主要社会兼职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湖北师范学院创业导师负责人,同时兼任湖北师范学院管理咨询与培训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长期为黄石地方政府、企业做各类咨询与培训,同时兼任多家企业管理顾问,是黄石市电视台特邀评论专家,黄石市新农村建设系列栏目访谈专家。
主要代表性成果
(300字内)
1.我国农村地方病型贫困的思考,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5/12
2.解析顾客让渡价值,《集团经济研究》,2007/06
3.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04
4.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还有多远?,人大复印资料《环球工商》,2007/8
5.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识别条件的修正,《统计与决策》,2007/01
6.中商平价黄石店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集团经济研究》,2007/02
7.关于计量经济学学习的几点思考,《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06/06
8.顾客满意度测量的指标等级模型,《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版),2007/04
9.从经济学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教育科学文摘》,2009/01
10.顾客满意度的动态测评,《科技经济市场》,2007/06
11.关于顾客满意度模型研究存在的问题,《当代经济》,2007/07
12.资源枯竭型城市投资环境研究,新华出版社,2015/05
联系方式
(电话或邮箱)
 

姓 名 邓光君 工作单位(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4.06
学历学位 博士研究生/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指导专业 经济统计、管理统计、企业社会工作
研究方向
(100字内)
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企业管理、经济管理、产业经济、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讲授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课程。
主要社会兼职 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代表性成果
(300字内)
专著:
1、《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4
1、 《中国资源再生产业发展---理论、政策及实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4
论文:
1、 基于产业链分析的资源再生产业发展模式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2.5
2、 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我国资源产业的政策选择,资源与产业,2009.8
3、 矿产资源安全的经济学思考,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9.1
4、 从动态比较优势看我国矿产资源产业政策选择,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7
5、 “煤变油”技术产业化的可行性与对策分析,资源与产业,2004.3
主持项目:
1、2011年,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
2、2012年,湖北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青年项目,市场化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以黄石为例
3、2015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研究
4、2011年,黄石社科联项目,市场化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5、2012年,黄石社科联项目,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6、2012年,湖北师范学院人才引进项目,基于经济学角度的国家矿产资源安全研究
7、黄石社科联项目,黄石市居民住房状况及未来需求趋势研究,2012
8、大冶市灵乡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2010和2015
9、湖北下陆长乐山工业园“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2011
联系方式
(电话或邮箱)
 
 

姓 名 陈燕和 工作单位(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性 别 出生年月 1971.06
学历学位 研究生/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毕业院校 武汉大学 指导专业 经济统计、管理统计、企业社会工作
研究方向
(100字内)
1、 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市场经济内生“二因素”,市场经济划分为市场经济资本主义阶段、社会主义阶段、市场经济两阶段转化机制;
2、 高新技术产业:3D打印产业化与市场化;
3、 资本运营: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
主要社会兼职 经济学系系主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会员
主要代表性成果
(300字内)
专著:
1、 《资源枯竭型城市老龄事业基础设施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 《中国经济学家与西方经济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论文:
1、 《人为市场化与自发市场化》,《红旗文稿》,2008(5),CSSCI
2、 《人为市场化、自发市场化及其应用》,《学术研究》,2007(11);《人大复印资料》,2008(2)全文转载,CSSCI
3、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经济理论分析》,《求索》,2006(5);《人大复印资料》,2006(9)全文转载,CSSCI
4、 《市场化进程测度理论研究》,《生产力研究》,2007(6),CSSCI
5、 《于光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论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7(12),CSSCI
项目:
6、 湖北老龄事业基础设施调查研究(2013163),湖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3。
联系方式
(电话或邮箱)
 
 

姓 名 常 婕 工作单位(院系) 经济与管理学院
性 别 出生年月 19661009
学历学位 硕士 职 称 教授
毕业院校 陕西师范大学 指导专业 产业经济学
研究方向
(100字内)
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主要社会兼职 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
主要代表性成果
(300字内)

1.    专著:资源枯竭型城市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以黄石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5
2. 专著: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旅游业发展研究-以湖北省黄石市为例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4
3. 项目:黄石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战略规划(2015-2020)    黄石市农商行阳新县农商行 16万2014.10   。
4. 项目:黄石市西塞山区(城区)疑似残疾人基本情况调查 黄石市残联 15万    2016.4

5.    项目:黄石市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 黄石市残联 7.4万 2016.9

6.    项目:阳新县开展“助盲脱贫、助盲奔小康”入户调查 黄石市残联 17.8万 2017.1
7. 项目:资源枯竭城市的新型城镇化研究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5万 2014.4
8. 专利:经济学教学用资料查询装置 专利号:ZL201720161758.2   2017.10
9.论文: ARIMA模型在湖北省GDP中的应用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联系方式
(电话或邮箱)
 

湖北师范大学

添加湖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湖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湖北师范大学报录比、湖北师范大学考研群、湖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湖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湖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湖北师范大学排名、湖北师范大学保研、湖北师范大学公众号、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湖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湖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