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5:5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南京邮电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南京邮电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南京邮电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南京邮电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南京邮电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张新稳 张磊 李咏华 张宏梅 唐超 杨涛 傅妮娜 刘兴奋 钱妍 沈清明 马延文 陈淑芬 陈润锋 周馨慧 张广维 叶尚辉 宋娟 梅群波 鲍碧清 仪明东 王石 石乃恩 刘淑娟 姜鸿基 黄艳琴 冯晓苗 高志强 范曲立 焦泉 袁周敏 柏云彩 赵建红 杨军 王玉括 李炯英 徐雷 张雪蓉 孙孝科 熊玉文 朱奎泽 黄瑞英 金燕 李朝祥 汪业周 熊大辉 许和隆 叶美兰 刘宇 霍智勇 范建华 黄婷婷 杨振和 卢锋 王平 吴伟敏 单美贤 李峻 唐湘宁 王亚南 余武 秦军 朱卫未 巩永华 张立凡 翟丹妮 邢光军 骆公志 洪小娟 张相斌 姚国章 卢子芳 杨小军 张耀珍 张爽 岳中刚 魏江茹 刘宁 何卫红 储成祥 陈伟民 陈立梅 周文成 赵波 殷群 魏莉 彭英 刘立 刘胜利 田友伟 严刚 秦卫平 巩龙龑 唐加山 郭国安 张化朋 闫庆伦 张爱华 赵礼峰 刘颖范 李雷 王锁萍 沈苏彬 孙力娟 孙知信 许建真 季一木 陈云芳 王晓军 张载龙 董晓臣 解令海 魏昂 戴尔晗 刘瑞兰 高翔 戎舟 王勇 陈小惠 王强 徐国政 江兵 蒋国平 朱松豪 杨敏 宋玉蓉 罗杰 荆晓远 周岩 杨艳 马海啸 周西峰 张腾飞 谢俊 顾亦然 郭前岗 梁志伟 周颖 万佑红 樊春霞 程艳云 曹科才 林金星 沙超 王少辉 金仙力 顾磊 陈可佳 徐佳 祁正华 倪晓军 刘林峰 邹志强 周宁宁 徐小龙 肖甫 吴家皋 刘茜萍 李云 茅苏 成卫青 韩京宇 陈志 程春玲 陈燕俐 陈伟 曹晓梅 王海艳 章韵 张卫丰 张少白 张代远 姚放吾 王汝传 李玲娟 洪龙 梁忠诚 范红 徐恩明 郑加金 邓玲玲 赵瑞 喻春雨 陆云清 万静 杜建新 张融 涂兴华 施伟华 李培丽 徐宁 张胜 胡芳仁 王瑾 黄勇林 陈如山 陈将伟 周井泉 钱国明 徐荣青 郭宇峰 程崇虎 蔡祥宝 薄亚明 颜晓红 于舒娟 王正斌 王伟 王利霞 王海云 方玉明 成建兵 刘芫健 李卫 杨恒新 张学军 张瑛 陈德媛 单剑锋 侯韶华 徐立勤 徐跃 黄丽亚 程勇 方承志 任山令 汤一铭 杨浩 张长春 陈琳 陈董 夏晓娟 陶志阔 黄晓东 傅友华 张明 张旭翔 张业荣 许锋 刘陈 成谢锋 于映 刘蕾蕾 孙雁飞 宁卓 王堃 管有庆 暴建民 张琳 王志伟 张迎周 张伟 岳文静 王磊 盛宇波 刘天亮 李燕萍 季薇 韩光 陈建新 陈昌红 王诚 田峰 孙宁 邵曦 潘沛生 梅中辉 解培中 侯晓赟 朱卫平 周健 赵生妹 杨震 吴蒙 宋建新 邱晓晖 卢官明 刘峰 李晓飞 李海波 李飞 陈健 刘南杰 潘甦 钱学荣 宋荣方 王文鼐 王永进 杨龙祥 姚建国 朱洪波 朱琦 胡海峰 黄学军 江凌云 刘胜美 陆音 吕文俊 孟庆民 孟旭东 沈建华 王斌 王珺 王玉峰 徐名海 叶玲 曾桂根 张晖 张理云 赵夙 朱晓荣 曹自平 刘旭 齐丽娜 孙君 董育宁 赵君喜 胡碧媛 成际镇 巩龙延 马千里 原立峰 张海涛 曹开田 戴建新 苗立志 王得玉 陈丹伟 孙国梓 鲁蔚锋 任勋益 胡栋 马明栋 王保云 王俊 王友国 张登银 张玲华


个人简介
张玲华:1987年6月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取得学士学位,并免试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4月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 专业取得硕士学位;1996年--1997年在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做国内访问学者;2005年7月于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语 音信号处理及现代通信技术。曾获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先后获得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青蓝工程”中 青年学术带头人等荣誉称号,所在科研究团队于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作为负责人或主要骨干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项目、国家863高科技发展项目(含重点项目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扒嗬豆こ獭敝星嗄暄醮啡丝翁饧?合作项目等。近年内在IEE Electronics Letters、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通信学报》、《电子信息学报》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 项,主编出版研究生教材1部。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研究方向:
1、《语音处理与现代语音通信》研究语音和音频信号的高质量低码率压缩技术;语音和说话人的识别和转换技术;复杂环境中的语音处理技术;语音信息的隐藏、截获、攻击、加密技术,以及无线环境中信息接入的语音认证和多模认证技术。
2、《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研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与信号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基于信号处理的网络参数预测、拓扑分析、流量控制;认知无线电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环境中的分布式协同信号处理、异构信息融合和处理技术等。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8951896110
单位电话:025-83492442
Email:zhanglh@njup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张登银,男,江苏靖江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后勤产业党总支书记,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物联网研究院秘书长,江苏南邮物联网科技园总经理,计算机应用专业学术带头人。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专家组成员(网络信息系统专业组), 江苏省微型电脑应用协会理事,江苏省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高?!扒嗬豆こ獭迸嘌韵?,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 “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无线网络与信息安全)培养对象。电子学报、中国邮电高校学报 (英文版)、电子与信息学报、计算机工程等学术期刊特约审稿人。已完成(鉴定或验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信产部重点科技发展计划、省高技 术研究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其中获得授权1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余 篇),出版编著2部,获江苏省科技进步2等奖、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3等奖、江苏省优秀软件1等奖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
1986年7月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电信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2月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信号、电路与系统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4年 12月毕业于南京邮电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 获工学博士学位;受江苏省政府出国留学奖学金资助,2008年8月瑞典于默奥大学(UMEA)数字媒体实验室博士后出站。
近20年来,一直从事网络通信、信号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教学和技术推广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1人。在通信网络领域,在卫星组网、流量控 制、宽带接入、OFDM、网格平台等网络信号处理方面,作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骨干,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自基金、国防863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特 别是在各种通信网络计费系统设计及其信息处理方面,得到了信息产业部(原邮电部)有关程控交换机、本地通信网、移动通信网等系列重点科技发展计划资助和江 苏省教育厅产业化项目、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工业)项目资助,以及原宜兴邮电局、无锡邮电局、拉萨邮电局、胥浦邮电局、中兴、华为等应用单位和研发企 业的项目委托(总经费超过1000万),完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应用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在信号与信息处理 领域,主要是在信息融合(数字水?。┮约靶畔踩ㄍ缍钥梗┑韧缧畔⒋矸矫?,得到了国防863计划有关课题的系列资助以及国防预研、江苏省高科技、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项目资助,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
目前承担瑞典国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瑞典-亚洲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江苏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等科研课 题,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无线通信与智能信号处理、基于IP的下一代通信网络、信息安全,研究内容涉及三网融合、多载波调制、协作 通信、网络编码、移动计算、智能代理、网格安全、信息融合等。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本人可以在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信息网络 (081021) 两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同时在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物流工程(085240)两个硕士点专业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 生,考试科目详见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欢迎对下述专业方向感兴趣的考生报考!

一、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专业方向:
1、无线通信与智能信号处理
本研究方向以现代信号处理为基础,研究提高通信与信息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各种智能处理技术及其在移动通信、多媒体通信、宽带接入和IP网中的应用。目前 侧重于研究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各种先进的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如通信信号盲分离、信道盲辨识与均衡、多载波调制、多用户检测、空时联合处理)以及网络环境 下的各种自适应技术等。

二、信息网络 (081021) 专业方向:
1、现代通信网络与信息处理技术
本研究方向是以现代信息理论和现代信号处理为基础,面向三网融合,研究提高通信与信息系统有效性、可靠性和智能化水平的通信组网与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在宽 带无线接入、多媒体通信和IP网络中的应用。目前侧重于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如传感器网络,认知无线电网络,异构泛在网络)中各种先进的组网与信号处理技 术(如协作通信、频谱感知网络编码等)以及网络环境下的各种自适应技术。
2.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是以现代密码学理论和信息伪装技术为基础,研究面向三网融合的下一代网络(NGN)中信息安全的原理、技术和应用,包括信息在各种信号中的 携带形式,信息的隐藏、检测、截获、攻击、加密等技术,无线环境下信息接入的认证技术,无线移动网络中的信息安全技术,以及网络数字版权管理(DRM)系统。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8951896076
单位电话:02583492039
住宅电话:02586205628
Email: zhangdy@njup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1968年4月生,江苏淮安人,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1989年7月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7 月浙江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研究生; 2006年6月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8月到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工作至今。现为江苏省工科数 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江苏省计算数学学会理事;南京数学会理事;江苏省非数学类专 业研究生数学教材编委;南京邮电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邮电大学应用数学学术带头人。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09年 论文“广义高斯噪声下非线性统计量改善信号检测”获南京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2011年论文“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分获 江苏省第十届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和江苏省高校教学管理研究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 省教科系统“工人先锋号”1次、江苏省精品课程2门、江苏省特色专业1个、江苏省数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
1、信息处理中的随机共振理论及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179027),2012.1-2015.12,负责人;
2、统计信号(信息)处理中的随机谐振(SR)现象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TJ208008),2009.1-2010.12,负责人;
3、信息和信号处理中的随机谐振现象研究,江苏省青蓝工程项目(TJ207010),2006.12-2009.12,负责人;
4、信息与信号处理中随机谐振现象的研究,学校攀登计划(NY206015),2006.04-2008.06,负责人;
5、创新型数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中国电子教育学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ZDJ11113),2012.1-2013.12,负责人;
6、学校创新型公共数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JG00709JX46),2009.7-2011.7,负责人。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研究方向:
1、研究现代信号处理方法,包含统计信号检测、统计信号估计等;研究信息理论、编码理论与方法,包含信源熵理论、信道容量计算、率失真函数计算、信源编码、信道编码以及信源信道联合编码等;
2、研究非线性分析、数值逼近与优化理论及其在信号与信息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随机共振理论,利用噪声改善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主要成果:
研究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统计信号检测与估计的理论与方法;基于噪声特性研究随机共振现象、理论与应用;研究(广义)有界变差函数性质及应用、函数逼近论; 研究大学数学教学与管理等。近几年,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 Fluctuation and Noise Letters (FNL)、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AA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gnal Processing (IJSP)、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CJE)、电子学报、应用科学学报、Lecture Note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信号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中国邮电高校学报(英文版)、东南大学学报(英文版)、浙江大学学报、the College Mathematics Journal (CMJ)(美国数学会刊物)、数学理论与应用、数学教育学报、大学数学、高等数学研究等国内外著名或核心刊物上发表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等方面的学 术论文近40余篇,其中6篇论文被SCI收录,16篇被EI收录。

联系方式
单位电话:025-85866611
Email: wyg@njup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王俊,1973年4月出生,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副院长。2006年度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中 国生物医学物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处理专委会委员。2011年被Frontiers in Fractal Physiology聘为期刊编委。Europhysics Letters、Physica A、Chinese Physics B、物理学报、数据采集与处理、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
2003年6月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声学专业生物医学电子学方向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11月在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满出 站。2011年10月-2012年3月在波士顿大学做访问学者。2010年4月在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满出站。 1996.7-1999.8在东南大学物理系工作。1996年6月天津大学应用物理系量子光学专业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93年6月南京师范大学物 理系毕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11月到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工作。2008年9月起在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工作。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从事心电图、脑电图、医学图像的分析研究。2003年至今共发表国际国内论文40余篇(其中17篇SCI论文),署名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的SCI期刊论文 为10篇(其中1篇在SCI二区/IF2.352的Physical Review E上发表、4篇在SCI三区/IF1.521的Physica A上发表、3篇在SCI四区/IF1.630的Chinese Physics B上发表、1篇在在SCI四区/IF1.259的物理学报上发表);28篇国内核心(署名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核心期刊论文为16篇,其中2篇在国内权威 刊物《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上发表)。参加或负责完成5项国家级、省级研究项目。现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 金,参加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SCI论文被引用88次,其中署名第一作者的SCI论文被引用53次。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3905165393
单位电话:18951896170
Email: wangj@njup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别:
位: 工学博士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称: 教授
务: 院长
所在单位: 自动化学院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招生学科: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个人简介
199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取得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同年进入南京邮电大学工作,分别于1999年、2004年破格晋升副教授、教授职称, 2008年获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1999年至2000年在韩国浦项工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2000年至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 2004年至2005年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访问研究。现为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及模式识别与智能学科教授。

主持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
担任IEEE南京分会信号处理学会副主席,江苏省计量测试学会副理事长等。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IEEE Trans. Vehicular Technology, IEEE Trans. Circuits and Systems I and II,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ICASSP, IEEE ISCAS等?;袷谌ㄗɡ幌?。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香农信息论,无线通信中的博弈与协作,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技术,视频信息的分析与理解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8951896152
单位电话:025-85866508
Email: bywang@njupt.edu.cn

备注
欢迎具有良好数学基础熟练编程技能的同学报考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马明栋,1964年1月生,江苏新沂人,博士,教授。现任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1984年 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获测量专业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获矿山测量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测绘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主持完成了大比例尺地图 扫描矢量化系统、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系统、地籍信息管理系统、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等省厅级与地方项目。编著出版了“地理信息系统 原理及应用”、“Visual C++控制测量程序设计”等著作4本,发表专业技术论文20余篇。曾获得辽宁省普通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誉称号,辽宁省科技进步3等奖1项,徐州市第十 三届人大代表。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研究方向: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设计与开发;专题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遥感图象处理系统设计与开发;大地测量(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设计与开发;“3S”集成技术等。
主要成果:
1、大比例尺地图扫描矢量化系统;
2、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
3、房地产信息管理系统;
4、大地测量数据处理系统;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5952038856
单位电话:025-83492440
住宅电话:025-85872789
Email:mmdbs@126.com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别:
位: 博士
最高学历: 博士研究生
称: 教授
务: 院长
所在单位: 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招生学科: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个人简介
1983年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于复旦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电子学专业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07 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1996年1月-1999年5月赴德国汉诺威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2010年10 月-2011年1月赴美国德州大学任访问教授。曾任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系主任、副院长,现任南京邮电大学地理与生物信息学院院长, 政协南京市鼓楼区第十届委员,中国图象与图形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电子学会电子信息专委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 会评议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福建省科技成果评审专家,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江苏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南京邮电大学图象处理与图象通信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从事图象与视频信息处理、多媒体通信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 参加完成国家、省部级、重要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10多项,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以及其他核心学术刊物和国际国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 和参加编写著作5部,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原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苏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二等 奖、江苏省精品教材奖、江苏省精品课程奖等各一项,获得邮电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青年教师、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1995年获国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主要研究领域为图象与视频处理与传输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和系统开发。包括:图象处理,图象识别与理解,医学图象处理,图象与视频编码,码率控制与差错掩盖 技术,压缩视频的超分辨重建技术,网络视频传输,无线移动视频编码传输系统,多摄象机环境的协同分析,立体视频生成和编码技术,近年来还开始进行生物信 息、空间信息处理方面的理论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
1、“彩色数字会议电视系统”,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排名第三
2、“彩色数字会议电视系统”,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年,排名第三
3、“多模式无线视频传输系统”,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年,排名第一
4、“ 一种实时多模式无线视频监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时间:2008年8月,授权号:ZL200510094729.0(第一发明人)
5、《静止图象编码基本方法与国际标准》,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3年,独著
6、《数字图像处理与图像通信》,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2年,合著,3/3
7、《图象通信技术及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合著,1/2
8、《数字图象通信》,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年,合著,2/2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8951896169
单位电话:025 85866631
Email: hud@njup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任勋益,男,博士。199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此后4年在山东莱钢从事计算机控制工作,是中型H型钢二级计算机过程控制主要技术 负责人之一;2002-2008年期间,在南邮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点,南邮信息安全博士点攻读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此后留校任教至今。在 ETRI、JCIT、AISS、电子学报英文版、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邮电高校学报以及IEEE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多篇,其中SCI、EI检索 20多篇,任国际期刊JDCTA、JCIT、JNIT等期刊编委;2010年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承担国家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2011年获得 江苏省首届博士聚集计划人才资助1项;作为副组长或主要成员参与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发改委项目、国家工信部项目、江苏 省高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江苏省经信委、江苏省自然基金、以及企业横向项目近20项;获得2009年、2011年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排名第 2)、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排名第2)、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3)、2011年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排 名第2),2001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6),2007年、2010年获得南京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2次,获得发明专利申请29项,授权14 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0多项。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1、入侵检测技术
主要研究基于行为的、启发式的异常检测模型、高效的检测算法、及检测产品。
2、虚拟化与云端技术
主要研究基于虚拟技术的服务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技术及虚拟化管理平台、以及服务交付协议、云端产品关键技术。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3611586255
单位电话:025-83492095
Email: renxy@njupt.edu.cn

备注
欢迎做人踏实、做事认真、喜欢钻研、有一颗积极上进心的同学报考!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鲁蔚锋:男,1979年生,博士,副教授。2007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起开始在东南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
先 后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基金、华为中兴公司合作等科研项目。目前负责并参与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中继传输系统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61071113)、国家973项目“物联网混杂信息融合与决策研究” (2011CB30290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非合作博弈的网络编码容错和安全性的研究”(10KJA510035)、教育部博士 点基金“面向协作中继的物理层网络编码的优化设计与性能分析”(20100092110010)、南京邮电大学科研项目“基于无线中继的下一代移动蜂窝网 络性能定量分析与优化研究”(NY211114)等,在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等期刊以及IEEE等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被SCI、EI收 录20多篇。多年来,一直从事无线网络性能分析与优化、信息安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这些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及开发能力。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1、无线通信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面向无线网络理论和技术,研究Ad hoc自组织网络、无线局域网802.11、无线城域网802.16、移动蜂窝网3G/4G、mesh网络及多网融合等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中的通信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4G和B4G通信网络中的异构HetNet技术,涉及基站与中继(Relay)、皮蜂窝(Pico cell)、家庭基站(Femto cell)等异构网元的多用户与多点协作通信以及干扰管理、协调等关键技术。

2、信息安全技术
本研究方向主要面向无线网络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无线网络的加解密技术,分布式接入认证、密钥管理、入侵检测技术、协作激励机制等信息安全技术。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3675138571
单位电话:025-85866427
Email: luwf@njup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孙国梓,1972年7月出生于安徽省天长县,博士,教授,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信息安全系副主任。中国计算机 学会、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数字内容安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计算机与通信专业委员会、嵌入式系统 及设备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微型电脑应用协会嵌入式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计算机继续教育研究会江苏委员会理事。
2002年6月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入清华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4月博士后出站后回南京邮电大学工作至今。
多年来一直从事数字取证、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云计算、嵌入式系统、企业信息化工程与电子政务工程的总体规划等相关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该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及实践能力。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研究方向:
1) 计算机取证技术:主要研究计算机电子数据取证过程中所涉及的电子证据的可采用性问题、电子证据获取、保全、分析以及鉴定,电子证据的有效性证明、取证与反取证、计算机取证的工作标准和规范、计算机取证工具、计算机取证学、计算机取证涉及的法律问题等。
2) 计算机通信网与安全:主要研究计算机通信网及其安全理论与技术,包括云安全、物联网安全、虚拟化技术及安全、隐私?;?、电子商务系统与安全、无线网络安全等。

主要成果:
1) 负责并主持过1项江苏省某部门科研项目、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1项校攀登计划项目、1项校引进人才项目、1项校教改项目、2项院教改项目,以及近20项与企业合作的科研项目。
2)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先后参加过1项国家“973”计划、2项国家“863”计划、1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
3) 曾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科技论文60余篇,已合作编写2部数字取证方向的专著。

联系方式
移动电话:18951896572
单位电话:025-85866426
Email: sun@njupt.edu.cn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联系方式>>

南京邮电大学

添加南京邮电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京邮电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邮电大学报录比、南京邮电大学考研群、南京邮电大学学姐微信、南京邮电大学考研真题、南京邮电大学专业目录、南京邮电大学排名、南京邮电大学保研、南京邮电大学公众号、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邮电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邮电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