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4:3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重庆医科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重庆医科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重庆医科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重庆医科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重庆医科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周宏灏 徐晨 邢若曦 涂小林 罗子国 蒋电明

蒋电明 ,男,1957年10月26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九三”学社社员。

一、历程

1983.03~1982.01在重庆医学院医学一系读书;1982年毕业后分配到重庆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工作;1982.02~1984.05在医院外科系统(普外、泌尿、胸外、麻醉等)轮转学习;1984.05~1985.05在上?;揭皆菏滞饪蒲?;1985.05至今,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工作;1988年进主治医师、讲师;1995年3月晋升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00年10月获主任医师、教授;1997年获硕士导师、2002年获博士导师资格;2006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导师。

目前主要从事手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工作,在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治疗及脊柱创伤、肿瘤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在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

二、作品

现任:重庆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教研室主任,重庆市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学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常委,中华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重庆市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裔骨科学会理事,《中华医学研究杂志》、《中华实用医药杂志》、《中华医药杂志》、《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罕少疾病杂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西部医学》、《创伤外科杂志》、《重庆医学》、《中国微创外科和骨科杂志》、《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实用医院临床杂志》、《中华中西医结合杂志》等编委。已发表科研论文32篇,参加10余次国际会议。参与11部临床专著的编写??萍汲晒?项,并成功申报国家“863”科研课题一项(获120万元资助)、重庆市科委功关课题两项(获29万元资助),申请国家专利两项(专利号:200420033887.6;200420033888.0)。已招收硕士研究生18人,博士研究生3人。现任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硕士。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医学实验技术专业教研室主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重庆市分测试学会副秘书长;重庆市电子显微镜学会秘书长?!都煅橐窖в肓俅病吩又颈辔?。

主要研究方向: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

主要研究领域:主要从事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发生机理的研究以及前列腺癌逆向调控的研究。近年来主持省部级重点公关课题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2项。主持校级教改课题一项,并获教改成果二等奖。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5余篇表,其中SCI和CSCD收录的相关论著30余篇。 男,1967年生,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兼职教授,重庆市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014年全职从美国引进回国。在国外期间长期从事细胞信号传导与干细胞骨软骨发育相关研究。在骨发育Wnt和Notch信号通路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发表SCI骨科研究论文17篇,总IF>170分,他引1800多次,单篇最高517次。提出骨细胞是靶向细胞、介导激素和机械力刺激控制成骨/破骨细胞分化假说。研究成果入选美国骨科年会杰出研究报告。研究课题涉及骨细胞Wnt-Notch信号调控骨形成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及促骨生产新药基础研究。工作目标:了解成骨细胞发育分化机理和开发骨的合成代谢药物。解决骨质疏松和老年骨折不愈合,以及为衰老、遗传性骨病和运动减少等造成的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和活性降低提供直接的改善方法、增加或修复骨量和骨结构;也适用于航天飞行中?;び詈皆?;以及为骨异常代谢提供临 床诊断学的分子基础,并促进其发展。长期目标:攻克骨再生医学难题。即,了解成骨细胞发育特点,诱导成骨细胞的体外定向发育分化,向病患者提供成骨细胞, 改善、恢复骨健康。 重庆医科大学特聘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992,1994年分别获得萨斯克彻温大学(U of Saskatchewan, Canada)生理专业本科荣誉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 分子生物学/癌症生物学的博士学位;1998-2002年,在世界著名的肿瘤研究和治疗中心 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 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2005年任该中心分子药理学研究部的助理研究员;2003年获得美国医学科学研究院(NIH)RO1基金的资助,开始独立主持和开展癌症领域的研究;2006年被美国芝加哥大学任命为病理系终生教授轨道助理教授,建立实验室,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手段主持癌症基础,应用和临床转化的研究。2012年被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院聘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2年6月全职到重庆医科大学就职。

邢若曦教授在实体瘤发病-发展-扩散机理、 癌细胞信号传导 、建立与临床相关的原发肿瘤及转移动物模型、活体实时监控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以及研发靶基因药物等方面等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建树。邢教授研发的,用于胰腺癌治疗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KSR (KSR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获得美国专利(专利号:7528116)。邢教授作为负责人(PI)或主要参与者承担了 多项NIH 课题,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多项不同癌症基金会资助的课题,总研究经费超过 USD $2,000,000 。邢若曦教授担任美国国防部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会乳腺癌研究项目的专家评审组成员。到重庆医科大学任职后已取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在包括《Nature Medicin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ancer Research》、《Moel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PLoS ONE》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30篇高水平论文和综述。邢若曦教授还作为多个SCI杂志的审稿专家。 邢若曦教授在实体瘤发病-发展机理、癌细胞信号传导 、以靶基因药物研发等方面等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功底和建树.邢若曦教授首次发现并证实KSR是介导 Ras信息通路、促进实体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一个必需因子,研发了两种不同类型的KSR抑制剂 提出沉默KSR将有针对性强地阻碍Oncogenic Ras信息传导。邢若曦教授建立和优化了多种荧光标记、可供活体实时观察肿瘤行为的裸鼠肿瘤模型;首次实时记录了低剂量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通过逆转肿瘤血管的高渗透性而改进化疗药物传递这一机制;首次实时记录了自然扩散的人前列腺癌细胞在裸鼠受累的肝和肺部血管里滞留,存活和增生,提出转移的癌细胞在受累器官血管内的存活,增生是转移增殖和存活的一个新的模式;首次建立了与临床相关的寡灶型和多灶型转移的裸鼠模型,并用此模型证实了microRNA对寡/多灶型转移的调控作用。邢若曦教授实验室近年建立了一整套有别于此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模式,鉴别、分离、克隆和研究了能够以对称分裂(SD)和非对称分裂(ASD)方式自我更新,具有正常干细胞特性的两种癌细胞,为干细胞样癌细胞的存在提供了更直接的实验证据。邢若曦实验室与著名转化生物信息专家Yves Lussier教授的实验室合作, 将肿瘤细胞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与信息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的分析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突破了以单个基因为中心的直线性研究思路的片面和局限,形成了一套以临床观察为切入点,客观、全面、深入地研究肿瘤行为机制、适于基础和临床成果相互转化的新研究手段。他们首次发现和验证了一个新的肿瘤扩散抑制microRNA, miR-204及作用机制;解译了乳腺癌缺乏基因重叠的不同基因标记 (gene signature)能够提供相似肿瘤诊断和预后的分子机制;建立了稳定寡灶型转移的 microRNA特征图谱,提出分子生物学性状的差异可以用于优选适合寡灶型转移针对性治疗的方法。
联系方式:邮箱:rosiexing@163.com

男。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玛莉-居里大学)神经科学博士,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重庆医科大学缙云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全国高等医学教育管理研究会理事,重庆市侨界青年总会常务理事,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1987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于重庆医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2002年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皮埃尔-玛莉-居里大学)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优秀自费留学人员奖学金,2005年获得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后回校任教。先后任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常务副院长、院长;缙云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等职务。2009年起任重庆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
长期从事泌尿生殖反射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留学人员回国科研启动项目、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庆市首批优秀人才资助计划、重庆医科大学校办课题等项目。在SCI、CSCD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从事医学教育管理工作十余年,积极组织推进本校医学教学改革,先后承担了重庆市教学改革重大项目、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改革重大项目等课题,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9年获得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管理者。先后发表教学论文10余篇。

李希(1976~),女,重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98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南京大学生理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7年赴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生化系做访问学者, 现任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现主要研究脂肪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转录调控以及代谢相关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以及跟踪计划,上海市卫生局新优青培养计划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48篇,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PNAS、MCB、JBC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19篇。

2016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二完成人)。2013年上海市科委“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A类)”跟踪计划。2011年上海市卫生局“新一轮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08年上海市科委“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A类)”计划 。

主要研究脂肪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转录调控、表观调控以及代谢相关疾病的分子机理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以及跟踪计划,上海市卫生局新优青培养计划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1篇,其中SCI论文40篇。作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J. Hepatol.、PNAS、MCB、JBC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22篇,最高影响因子11.33?;共斡氡嘈唇滩?部《分子医学导论》和《生物化学》(复旦大学出版社),获得教育部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第2完成人),获得专利授权1项“一种多肽gapM1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200510025128.4,第3申请人)。

(1)Liu-Ling Xiao, Xu-Guang Yang, Yu-Li Lin, Shu-Fen Li, Jin-Hui Jiang, Shu-Wen Qian, Qi-Qun Tang, Rui He* and Xi Li*,(2016)Large adipocytes function as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toactivate CD4+ Q1 T cells via upregulating MHCII in obesi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 2016 Jan;40(1):112-20
(2)Zhi-Chun Zhang, Yan Liu, Liu-Ling Xiao, Shu-Fen Li, Jing-Hui Jiang, Yue Zhao, Shu-Wen Qian, Qi-Qun Tang, Xi Li* (2015) Up-regulation of miR-125b by estrogen protects agains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in female mice.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5;63(6): 1466-1475
(3)Zhi-Chun Zhang, Yuan Liu, Shu-Fen Li, Liang Guo, Yue Zhao, Shu-Wen Qian, Bo Wen, Qi-Qun Tang,Xi Li*.(2014) Suv39h1 mediates AP-2α-dependent inhibition of C/EBPα expression during adipogenesis.Mol Cell Biol. 34(12):2330-8 (selected as a Spotlight by editor )
(4)Yue Zhao, Ya-Dong Zhang, You-You Zhang, Shu-Wen Qian, Zhi-Chun Zhang, Shu-Fen Li, Liang Guo, Yuan Liu, Bo Wen, Qun-Ying Lei Qi-Qun Tang, Xi Li*, (2014) p300-Dependent Acetylation of ATF5 Enhances C/EBPβ Transactivation of C/EBPα During 3T3-L1 Differentiation. Mol Cell Biol. 34(3):315-324
(5)Shu-fen Li, Liang Guo, Shu-wen Qian, Yuan Liu, You-You Zhang, Zhi-Chun Zhang, Yue Zhao, Jian-Yong Shou, Qi-Qun Tang,Xi Li*,(2013) G9a is transactivated by C/EBPβ to facilitate mitotic clonal expansion during 3T3-L1 pre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Am JPhysiol Endocrinol Metab,304(9):E990-E998
(6)Yuan Liu, Zhi-Chun Zhang,Shu-wen Qian, You-you Zhang,Hai-yan Huang, Yan Tang,Liang Guo, Xi Li*, and Qi-qun Tang*, (2013) MicroRNA-140 promotesadipocyte lineage commitment of C3H10T1/2 pluripotent stem cell via targeting Osteopetrosis-associat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 J. Biol. Chem., 288(12):8222-30
(7)Yuan-Yuan Zhang, Shu-Fen Li, Shu-Wen Qian, You-You Zhang, Yuan Liu, Qi-Qun Tang, Xi Li*, (2012) Phosphorylation prevents C/EBPb from the calpain-dependent degradation.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419 (3) : 550-555
(8)You-You Zhang, Xi Li*, Shu-Wen Qian, Liang Guo, Hai-Yan Huang, Qun He, Yuan Liu, Chun-Gu Ma, and Qi-Qun Tang*, (2011)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of histone H4 by C/EBPb during the mitotic clonal expansion of 3T3-L1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22: 2165-74
(9)Xi Li, Henrik Molina, Haiyan Huang, You-you Zhang, Mei Liu, Shu-wen Qian, Chad Slawson, Wagner B. Dias, Akhilesh Pandey, Gerald W. Hart, M. Daniel Lane, Qi-Qun Tang (2009) O-linked N-acetylglucosamine modification on 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b role during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J. Biol. Chem., 284: 19248-19254
(10)Xi Li, Jae-Woo Kim, Mads Gronborg, M Daniel Lane, Qi-Qun Tang, (2007) Role of cdk2 in the sequential phosphorylation/activation of C/EBPb during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04: 11597-602  研究方向:

药物基因组学、遗传药理学、临床药理学

个人简介:

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和遗传药理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检验所所长、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药理学首席教授、卫生部临床药理国家培训中心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临床研究培训中心主任。1962年从武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后在空军医院当内科医生;1978年调任湖南医科大学任药理和临床药理学教师;1983年赴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随后赴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临床药理室担任高级研究员;1991年回国在湖南医科大学创建遗传药理学研究所,这是我国第一家这一新兴学科的研究单位。他是国际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学会创始人之一,并创建了中国药理学会药物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并任首任主任委员;担任《Pharmacogenet Genomics》等6家国外著名杂志编委,美国Merck国际临床药理奖学金评委。经30多年的系统研究,积累、沉淀、凝练了大量科研成果,在国际SCI刊物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了220多篇英文论文,出版了《遗传药理学》中、英文专著和研究生教材4部、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和八年制《药理学》中、英文教材6部,培养了200多名硕博士或博士后。他的研究成果被美国大学教科书引为经典。他建立了具有我国国家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遗传药理学理论体系。2011年底召开的全国第一届药物基因组学大会上由与会院士作的大会闭幕词中评价他“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奠定了我国药物基因组学的基础,开创了我国个体化医学的时代,同时也引领了我国药物基因组学和转化医学的发展”;2012年中国工程院提出的 “我国转化医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评价他和他的团队“是中国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先驱”,并且“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他在国际上是同行广泛认可的遗传药理学领头人,国际遗传药理学先驱Kalow在《新英格兰杂志》发专文称“周宏灏等的研究给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挑战,WHO应为此提出指导原则”;《新英格兰杂志》专栏主编Wood教授认为“周宏灏关于药物反应种族差异的研究是遗传药理学领域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在国内首先提出并倡导基因导向个体化用药,还身先士卒创建了我国首家个体化用药咨询中心,开发了首张个体化药物治疗基因芯片。周宏灏院士还在国家政策制定、重大科研项目设置、个体化医学的全国推广作出巨大努力,提出并承担了6项国家创新药物重大专项和863重大项目的研究。如今,周院士的团队已经建立了一个多类疾病药物治疗的数据决策体系,可以有效的指导相关药物的合理、科学和个体化用药,实现量体裁衣式的“一人一药一量”的新型医学模式。 研究生导师介绍
姓名:罗忠礼性 别:男?院 系:基础医学院
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称: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从事专业1: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从事专业2:从事专业3:
最后学历:博士毕业 最后学位:任硕导年月:2011年12月
任博导年月:是否院士:否是否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否
毕业院校:四川大学毕业专业:07101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毕业时间:
办公电话:E-mail:Zhongliluo@163.com是否停招:否
◇ 个人简历:
罗忠礼,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男,1976年出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中国细胞生物学会会员。2010年5月回国进入重庆医科大学工作,有生物、化学、物理、医学等学习、研究及教学经历,知识结构体系合理,开拓创新、尊重学术、崇尚科学。师承著名科学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奥地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S. Zhang 教授(MIT, U.S.A)和著名科学家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Bengt Nordén教授。学术关注领域主要包括:纳米生物医学,特种医学,组织工程,膜蛋白稳定及晶体解析和创伤修复。构建了手性自组装短肽系统,发现D型自组装短肽具有快速止血功能,设计了新型纳米短肽细胞三维长程培养体系和表面活性剂稳定膜蛋白体系。在国际国内较高水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十几篇,包括Biomaterials,Chem Soc Rev,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s (PLoS)系列,Soft Matter,Macromolecular Bioscience,中国高等化学学报等。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发表的代表性5篇英文文章的总影响因子暂为52.5,其中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8.76 (Review)、这几篇文章的平均影响因子约10.5;H指数现为5.0;参编英文专著1部;申请专利2份,其中一份在2010年9月获得专利授权,另一份处于公示期;是 PLoS系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Cairo University)杂志评委。做为项目负责人,2011年分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各1项,共3项(信息统至2012年12月)?;队哂星诜?、踏实、创新、爱心等优秀品质的青年朋友报考或者调剂。
◇ 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
纳米生物医学,创伤修复,组织工程,特种医学,膜蛋白稳定及晶体解析.
◇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刊物国家收录情况卷期排名
Structural dynamic behaviors of a self-assembling peptide EAK16 made of D-amino acidsPLoS One国外 SCI2008,3:e2364 1
Self-Organization of a Chiral D-EAK16 Designer Peptide into a 3D Nanofiber ScaffoldMacromole. Biosci.国外 SCI2008;8:785-911
Structures of self-assembled lipid-like peptide-heterodimers: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pH, temperature and ionic strengthSoft Matter国外 SCI2010;6:2260-701
Fabrication of self-assembling D-form peptide nanofiber scaffold d-EAK16 for rapid hemostasisBiomaterials国外 SCI2011;32:2013-201
Direct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trace porcine insulin on carbon paste electrode with modified graphite powderAsian J Chem国外 SCI 2012;24:3665-703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and analytical detection of insulin on pretreated nanocarbon black electrode surfaceAnal. Meth. 国外 SCI2012;4:1377-823
Designer nanomaterials using chiral self-assembling peptide systems and their emerging benefit for society Chem Soc Rev国外 SCI 2012;21:4736-541
Designer D-form self-assembling peptide nanofiber scaffolds for 3-dimensional cell culturesBiomaterials国外 SCI2013;34:4902-131
◇ :出版专著教材情况(注:在书名后注明教材或专著)
名称类别出版单位日期排名
Amyloid Fibrils and Prefibrillar Aggregates: 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专著Wiley-VCH Verlag, Weinheim2013-01-011
◇ : 成果获奖情况
成果名称颁奖部门等级完成日期证书号排名
◇ :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情况
项目名称任务来源完成形式完成日期鉴定验收单位主要结论排名
运用新型自组装短肽系统探索细胞的三维培养 学校自选项目论文重医基础医学院完成1
◇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项目名称及下达编号项目类别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科研经费(万元)本人承担任务
运用新型自组装短肽系统探索细胞的三维培养2010-124.50主持
新型智能化自组装短肽系统的调控对细胞三维培养机制的基础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2/01-2014/1222.00主持
手性自组装短肽对创伤中快速止血的机制探索与模型建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01-2014/12 4.00主持
新型智能化自组装短肽系统的调控对细胞三维培养机制的基础性研究?。ㄗ灾吻?、直辖市)项目2012/01-2014/12 5.00主持
重庆医科大学

添加重庆医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分数线、重庆医科大学报录比、重庆医科大学考研群、重庆医科大学学姐微信、重庆医科大学考研真题、重庆医科大学专业目录、重庆医科大学排名、重庆医科大学保研、重庆医科大学公众号、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重庆医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重庆医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