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更新时间:2022-07-30 10:34:2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
Add 北京体育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北京体育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北京体育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北京体育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北京体育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你的考研报考有用。

以下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查看联系方式>>。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导师名单:(可用 Ctrl+F 进行搜索)

段全伟 郭璐 王英春 王莉 李杰 张禹 迟立忠 姜媛 蔡文菊 刘玫瑾 李屹松 张春萍 赵钢 李圣鑫 易剑东 吴光远 杨晓梅 胡海涛 尹红蕾 岳庆利 郑焱焱 邹新娴 何世权 刘晔 石丽君 曲峰 闫旭峰 李庚全 王艳 白震民 李春雷 梁晓杰 刘桂华 曾凡星 张缨 张爱芳 曹建民 王正珍


  个人简介
  王正珍,教授,女,1956年生,汉族,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原山东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1995年10月至1997年元月公派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接受高级医学训练。1998 调入运动医学教研室工作,2001年7月起担任教研室书记。现主要从事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运动保健学、运动营养学及中老年健身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损伤的病理学基础、中老年健身等。

  科研工作
  1.参与《中国老年人健身咨询信息系统》、《运动健身科学指导系统》等课题的工作。
  2.1999年至今参与《中老年健身》、《运动营养学》、《运动医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技能统编教材》等教材的编写工作。

  发表的论文及教材
  a)软骨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抑制效应《陕西肿瘤》2001,9卷2期,78页
  b)教材《肿瘤.免疫.贫血.遗传》 主编 西安地图出版社 2001年8月出版
  c)全民健身系列丛书《中年人健身与健康》 编者之一,共12万字,本人完成约5万字。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个人简介
  曹建民,副教授,男,1961年7月出生。
  1979年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生化专业(学制五年),1984年毕业分配进入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师至今。1993年考入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提前一年于1995年毕业,论文荣获本年度硕士研究生优秀毕业论文;2000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7年被中国足球协会聘为训练和身体机能监测督察
  1998年任中国国家女子手球队科研教练,负责训练负荷监控、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测和运动营养安排
  2000年被广西体育局聘为第九届全运会科研顾问
  2000年3月起任张健横渡海峡专职营养师,负责张健训练中运动负荷监控、身体机能监测和营养补充安排、以及张健横渡时的营养补充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张健成功横渡渤海海峡、英吉利海峡和长白山天池,其训练期营养安排和横渡时营养供应方案都是由曹建民副教授制定,为此国家体育总局为曹建民计大功一次。曹建民对张健横渡海峡的训练期和横渡过程的训练负荷、代谢规律、身体机能以及运动时营养补充进行了系统研究,在这方面填补国内外研究的空白,为我国更好地从事超长时间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2000年任中国铁人三项协会医务委员会主任,负责全国铁人三项训练、比赛的医务救护指导监督和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测工作。

  教学工作
  担任教师以来本人承担了不同层次的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承??纬逃校翰┦垦芯可母呒对硕锘Э?、博士生的专题课、硕士研究生的运动生物化学专业课、研究生学位班的运动生物化学课、运动生物化学硕士研究生和研究生学位班的专业课;人体运动科学专业生的生物化学课、运动生物化学(Ⅱ)、运动生物化学(Ⅲ);运动系、武术系和体育系学生的运动生物化学课;各专业学生的控体重的生化基础、运动营养补剂与运动能力、体育中的违禁药物等选修课;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和运动训练本科函授运动生物化学课的教学工作。在业务上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承担的每一门课都作到认真备课、参阅大量文献,并结合自己多年跟队的实际经验,在授课中由浅入深、作到与运动实践有机的结合,精益求精地上好课,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并连续数年被学校评为优质课,受到了学校的表彰,在数届北京体育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

  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中医药对运动员物质代谢机能及免疫能力的影响、运动营养的补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超长时间运动时代谢规律和营养补充的研究、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运动性贫血机制和不同运动项目运动性贫血标准的研究。
  当前研究内容:运动性贫血的机制与运动性贫血的防治、超长时间运动中营养补充规律以及代谢特点的研究、超长时间运动时训练规律的研究、运动与氧化应激等、运动营养补充与运动能力。

  成就与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荣获1998年北京体育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物质代谢和免疫能力的影响荣获1999年北京体育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因在张健成功横渡渤海海峡活动中在训练保障、营养安排方面作出了卓越的工作,国家体育总局计大功一次;“运动生物化学原理”荣获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二等奖。

  科研成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运动时无损伤肌氧测定在运动中的应用(参与)

  国家体育总局课题
  1.国家女子手球队奥运攻关课题 (主持)
  2.不同强度运动肌氧变化规律及应用研究(主要作者)
  3.1.6-二磷酸果糖营养液对人体抗疲劳的影响(参与)
  4.运动对大鼠骨骼肌雄性激素受体结合容量的影响(主要作者)
  5.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建立――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与评价(参与)
  6.超长时间运动训练负荷和营养供应的研究(主持)
  7.运动员运动性贫血评价标准的研究(主持)
  8.全民体质的调查(参与)

  北京体育大学校重点课题四项
  1.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物质代谢的影响(主持)
  2.L-精氨酸对运动能力的影响(主要作者)
  3.L-精氨酸对举重运动能力的影响(主要作者)
  4.麦胚油抗疲劳促恢复的研究(参与)

  论文
  1.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物质代谢的影响 第一作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5,NO 1
  2.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免疫机能的影响 第一作者 中国体育科学 1996,NO 2
  3.运动时肌氧无损伤测定与血乳酸关系 第一作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NO 1
  4.97中国甲A足球队春训生化指标的观察 第一作者 北体大学报 1999,NO 1
  5.反义技术与基因治疗 第一作者 山西体育科技 1997,NO 4
  6.rIL-2对长期训练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二作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6,NO 3
  7.儿童游泳运动员不同距离自由泳训练方式血乳酸水平的研究 第三作者 中国体育科技 1998,NO 6
  8.耐力运动对大鼠肾脏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第三作者 中国体育科学 1998,NO 1
  9.力竭运动导致大鼠肾小管损伤机制的研究 第二作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9,NO 2
  10.中药对运动能力的生化和免疫影响 第二作者 北体大学报英文版 1996, NO 2
  11.L-精氨酸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第二作者 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1997
  12.优秀耐力运动员心脏泵血功能与心室局部壁运动的研究 第三作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6,NO 2
  13.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蛋白质、核酸含量的影响 第三作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NO 2
  14.雪山红景天对改善足球运动员心脏泵血功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影响 第四作者 第五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1997
  15.合成类固醇与运动员 第二作者 中国群众体育 1995,NO 5
  16.1.6-二磷酸果糖对疲劳性游泳大鼠肾自由基和血乳酸、血肌酐代谢的影响 第四作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NO 2
  17.运动造成的低血睾酮和肾阳虚模型大鼠骨骼肌酶活性和а-actin基因的比较研究 第三作者 泛太平洋国际运动医学会议 1998
  18.1.6-二磷酸果糖营养液对人体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第八作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6,NO 3
  19.运动导致低血睾和肾阳虚模型大鼠骨骼肌酶活性和α-actin基困表达的研究 泛太平洋运动医学会议 第三作者 1998年
  20.张健超长时间运动时生化指标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一作者 2001年第四期
  21.耐力运动对大鼠肾赃组织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学 第二作者 1998年第1期
  22.运动强度对老年人红细胞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中国体育科技 第二作者 1999年第11期
  23.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蛋白质、核酸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三作者 1999年第2期
  24.体育锻炼对人体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 99中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第二作者
  25.国家女子手球运动员不同强度训练阶段骨代谢状况的研究 99年全国运动医学学会 第三作者
  26.力竭运动导致大鼠急性肾小管损伤机制的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第二作者 1999年第2期
  27.运动性血清酶升高与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变化相关性分析 中国体育科技 第二作者 2000年第3期
  28.中药对增强运动能力及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第一作者 军体研究 2001年第一期
  29.英、德、日社会体育俱乐部基本状况和存在问题 六科大2000年11 第二作者
  30.全国散手运动员体能测试指标的生理生化监测 六科大2000年11 第三作者
  31.力竭运动导致大鼠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的机制 六科大2000年11 第二作者
  32.运动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低下模型建立及中药效果观察 六科大2000年11第四作者
  33.中国花样游泳队悉尼奥运参赛选手的身体成分和体形特征 六科大2000年11 第四作者
  34.运动与营养物质 军体研究 2000年4期 第一作者
  35.糖一运动员最重要的营养 学校体育 2001年3期
  36.在大学武术教学中采用配乐式教法的可行性研究 大科会 第二作者
  37.对足球比赛中后场30米个人防守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 大科会 第二作者
  38.肌氧的测试与运动能力评价 大科会 第四作者
  39.长期运动对人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 大科会 第二作者
  40.递增负荷运动疲劳对血清睾酮和皮质醇变化的研究 大科会 第三作者
  41.大学乒乓球合作意识的培养 大科会 第四作者
  42.足球运动员补充碳水化合物/或肌酸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 第四期 第二作者
  43.过度运动对肾脏细胞外基质金属蛋臼酶及其抑制因于影响的研究 奥科会2000年 第二作者
  44.L-精氨酸对大鼠运动能力的研究 ---对一次力竭性运动能力的影响 体育科学 第二作者 2001.VOL.21 NO.5
  45.中国女子手球比赛时生化指标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一作者 2000年第三期
  46.张健训练期训练负荷、营养方案和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第一作者 2000年第四期
  47.足球运动员补充营养物质时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六科大 2000年11月 第一作者
  48.超长时间游泳运动营养安排和血液指标变化研究 21届大科会 第一作者
  49.极限运动 中国学校体育 2002年 1期
  50.攀岩运动 中国学校体育 2002年 2期
  51.滑水运动 横渡海峡 中国学校体育 2002年 3期
  52.Cao Jianmin,Guo Lin et al.A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Serumenzyme Increase in Rats After Exhausting Exercise.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2001.
  53.Li Jianjun,Cao Jianmin et al.Analyse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Individual Defending Skills Within 30 Meters in the Backfield.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2001.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个人简
  张爱芳,女,副教授,1955年3月出生
  1978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1980~1983年曾先后在北京体育大学基础理论系、北京大学化学系、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1992年在北京体育大学攻读运动生化研究生,1995年获硕士学位。

  教学工作
  承担的课程:研究生及研究生课程班:运动生物化学课。自由基代谢与运动、肥胖与运动、糖尿病与运动、高血脂与运动、运动与抗衰老等专题课;本科生:运动人体科学系普通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体液生化等;运动系、体育系、武术系运动生物化学;函授生:包括香港再内的研究生和本科生运动生物化学函授教学;培训班:全国田径高级教练员培训班运动生物化学。

  编写教材:
  正式出版教材:《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获北京体育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运动生物化学》;《科学训练基础知识手册》。校内用讲义:《有机化学实验讲义》;《体液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运动生物化学实验讲义》;《运动生物化学实验理论与技术》。

  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运动性疲劳与机能恢复。重点研究中医药食在抗运动性疲劳及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中的作用。
  承??翁猓汗易匀豢蒲Щ鹨幌睿ú斡耄褐幸┰诳乖硕云@椭械淖饔?;国家体育总局课题(五项):应用尿蛋白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主要作者)、国家女子手球队攻关课题(参与)、超长时间运动负荷和营养供应的研究(主要作者)、运动员运动性贫血评价标准的研究(主要作者)、全民体质的调查(参与);校重点课题(四项):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物质代谢的影响(主持)、麦胚油抗疲劳促恢复的研究(主持)、运动性酮体的研究(主持)、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物质代谢的影响(主要作者)。

  主要论文:(1995年以后)
  1.运动员唾液与血液中乳酸、尿素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北体大学报 1995,18(2) 第一作者
  2.优秀少年艺术体操选手体能训练有效手段的实验研究
  -北体大学报 1995,18(2) 第三作者
  3.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理生化和营养学学术会议 1955年10月;
  北体大学报 1996 ,19(4) 第一作者
  4.摔跤运动员模拟比赛疲劳与机能恢复的研究
  -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理生化和营养学学术会议 1955年10月;
  北体大学报 1996 ,19(2) 第四作者
  5.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蛋白质、核酸含量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1996年10月 第一作者
  6.中药对运动能力影响的生化和免疫学研究
  -北体大学报英文版 1996,2(1) 第三作者
  7.女子摔跤运动员身体机能及其评定方法的探讨
  -中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 1996年10月 第三作者
  8.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物质代谢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五科大 1997年10月 第三作者
  9.1,6-二磷酸果糖营养液对人体抗疲劳能力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6,15(3) 第7作者
  10.扶正理气中药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小鼠糖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8 ,17(3) 第二作者
  11.大强度耐力训练对大鼠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影响
  -第十三届亚科会(泰国曼谷)1998年11月 第二作者
  12.力竭运动导致大鼠急性肾小管损伤机制的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9,18(2) 第三作者
  13.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蛋白质、核酸含量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9,22(2) 第一作者
  14.国家女子手球队比赛时生理生化及运动负荷指标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23(3) 第二作者
  15.麦胚油对足球运动员无氧阈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23(1) 第一作者
  16.1,6-二磷酸果糖(FDP)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98 ,17(2) 第七作者
  17.正中药对运动训练大鼠糖、氨基酸代谢有关指标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19(1) 第一作者
  18.运动性疲劳对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六科大 2000年12月 第三作者
  19.麦胚油对足球运动员血脂的影响
  -六科大 2000年12月 第二作者
  20.训练前后大鼠肝细胞SOD、MDA、线粒体膜电位变化与细胞凋亡
  -六科大 2000年12月 第四作者
  21.麦胚油胶丸对足球运动员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六科大 2000年12月 第二作者
  22.一次递增负荷运动对足球运动员红细胞抗氧化及Na,K-ATP酶活性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19(4) 第一作者
  23.张健训练期营养方案生化指标的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 ,23(4) 第二作者
  24.超长时间游泳运动时营养安排和血液指标变化的研究
  -21届大科会 2001年8月 第五作者
  25.运动员疲劳时血清睾酮、皮质醇变化的研究
  -21届大科会 2001年8月 第一作者

  成就与获奖情况
  获奖情况:
  1.应用尿蛋白评定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
  -获1992年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 三等奖 第三作者
  2.理气活血中药对运动训练小鼠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
  -获1996年北体大体育科技成果奖 三等奖 第一作者
  3.补脾活血中药对小鼠物质代谢和免疫能力的影响
  -获1998年北京体育大学科技进步 三等奖 第三作者
  4.1,6-二磷酸果糖(FDP)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获1999年体育总局科技进步 三等奖 第7作者
  5.精力沛"麦胚油对运动员自由基及血脂影响的研究
  -获2001年北京体育大学科技进步 三等奖 第一作者
  6.《运动生物化学习题集》
  -获1995年北京体育大学优秀教材 二等奖

  研究生培养:199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2002年已毕业三届,共6名。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个人简介
  张缨,女,1961年4月出生
  1980-1984北京体育大学基础理论系本科。
  1986-1989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生。
  1998-2001北京体育大学在职博士。
  1999.10-2001.10通过国家教委公派留学生考试被选派到德国科隆体育
  大学运动医学室学习,从师于著名教授Alois Mader。
  现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化教研室副教授。

  教学工作
  已培养硕士生5名(其中作为第二导师培养4名)。目前是北京体育大学人体运动科学方向5名在读硕士生的指导教师。

  科研工作
  长期从事人体运动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已开展优秀运动员营养补充与机能监控、中老年人健身和运动抗衰老的监控以及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脑调节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部委级科研项目或课题多项,其中研究成果作为主要作者获国家体委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先后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现正在完成的课题有: 运动对糖代谢紊乱干预及其机理的探讨(教委课题); 运动和营养因素对糖尿病代谢调控作用的机制(教委课题);新编八段锦及其健身机理的研究(体育总局课题); 苹果酸营养液抗疲劳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体育总局课题);

  成就与获奖情况
  98年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
  1.张缨,冯美云,吴昊,刘刚,邱俊强.有氧运动训练对大鼠下丘脑食欲调节肽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第21卷第1期 19-22
  2.张缨,冯美云,吴昊.有氧运动训练对糖尿病大鼠Leptin-下丘脑NPY轴的影响.《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第21卷第3期
  3.张缨,周帆扬.瘦素(Leptin)与运动.《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2年第21卷第4期
  4.张缨,文茹 运动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和监测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年第24卷第3期
  5.Zhang Ying, Feng Meiyun, Wen Ru, et al.The effect of one traditional Chinese practice on blood lipid and antioxidant ability of the old people.the 6th Annual Congress of the European College of Sport Science 24-28 July 2001
  6.Ying Zhang,Meiyun Feng, Ru Wen et al.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Traditional Chinese Practices on the Bone Metabolism of the Old Peopl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ai Chi Chuan in Hong Kong 2001.12.1-3
  7.张缨,冯美云,胡滨,王莹.动脉化耳垂血与静脉血总睾酮、游离睾酮、皮质醇的对比初探.《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1年第20卷第3期
  8.张爱芳,张缨,曹建民,刘丽萍.运动员递增负荷疲劳时血清睾酮、皮质醇变化的研究.北京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2001年8月
  9.张爱芳,张缨等.精力沛麦胚油对足球运动员无氧阈及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第23卷第1期
  10.李磊,冯美云,张缨等.抗疲劳中药和跑台训练对大鼠红细胞抗氧化酶和Na+,K+-ATP酶活性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第23卷第3期
  11.曹建民,张爱芳,徐晓阳,冯美云,张缨.国家女子手球队比赛时生理、生化指标及运动负荷指标的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第23卷第3期
  12.左群,冯美云,张缨,吕志华,王耀庭.国家女子手球运动员不同强度训练阶段骨代谢状况的研究 1999.11广州全国运动医学会
  13.文茹,冯美云,张缨,冯连世.红细胞参数和高铁血红蛋白应用于训练监测初步探讨.1999.11广州全国运动医学会
  14.张缨,冯美云,刘刚.疲劳性游泳对大鼠肾皮质功能的影响.第13界亚科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 98年11月
  15.邱俊强,李磊,冯美云,张缨,冯炜权.跑台运动对大鼠红细胞代谢及红细胞内外抗氧化作用的影响。第13界亚科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
  16.矫玮,佟启良,王耐勤,张缨,王安利,高颀.激烈运动对淋巴细胞转化、Th/Ts细胞比例及细胞毒活性的影响.第13界亚科会科学大会论文摘要
  17.刘刚,张缨,冯美云等.1,6-二磷酸果糖对疲劳性游泳大鼠肾自由基、血尿酸及血肌酐代谢关系的影响.《北京体育大学学报》98年21卷2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个人简介
  姓名:曾凡星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6年12月24日
  出生地:中国武汉
  职称:运动生理学副教授1993.9至今)
  1978.3-1982.12 同济医科大学 大学生 专业:医疗 学位:医学学士
  1987.9-1990.7 上海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学位:教育学硕士
  1995.9-1998.7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生理学博士生 学位:教育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3-1985 江汉油田职工医院 医师
  1985-1987 荆州师范专科学校 生理学教师
  1987-1990 上海体育学院 运动生理学研究生
  1990-1995 荆州师范专科学校 讲师、副教授
  1995-1998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生理学博士生
  1998-至今 北京体育大学 运动生理学副教授

  教学工作
  讲授课程:
  人体生理学(人体运动科学专业)
  运动生理学I(运动系、体育系、助教进修班、函授)
  运动生理学II(人体运动科学专业)
  运动生理学III(人体运动科学专业)
  人体生理学实验(人体运动科学专业)
  人体运动科学概论(新闻专业)
  疲劳、恢复与营养(全校选修)
  专题讲座(教练员岗位培训、研究生、学位班、教师进修班)
  指导研究生5名。指导96级本科生3名,97级本科生4名,指导98级本科生3名;指导96级本科生胡亮的学士论文获北京体育大学本科生论文三等奖;

  科研工作
  课题:
  1.主持国家体育总局1998人才培养课题《优秀运动员GH-IGF轴的研究》29800元
  2.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体委重点项目课题《生长激素的检测方法研究》(已结题)1996-2000
  3.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国家体委管课题《青少年篮球、田径运动员运动能力发展规律的研究》 (已结题)1995-1999
  4.参加国家计委课题《检测EPO方法的研究》 (已结题) 1995-1996

  成就与获奖情况
  获奖
  1.《间接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指标的可行性研究》 获2000年北京体育大学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2.《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检测方法研究》 获2000年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三等奖 (第三完成人)
  著书
  1.《间接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指标的可行性研究》(12万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专著
  2.《运动生理学进展-质疑和思考》的主要作者(4万字) 内容为:运动中生长激素和睾酮的研究进展、对经典糖原负荷法的质疑、对服用某些营养补剂的质疑、对血液激素反应运动员机能水平的质疑、单独使用生长激素能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的质疑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
  3.编委及编写《对兴奋剂说“不”!》 第一章(1万字)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4.《运动生理学原理及应用》的主要作者(3万字) 第四章:运动训练对内分泌的影响、第五章:运动训练对排泄系统的影响 中国文化大学出版 台湾 1997

  已发表文章 第一作者
  1.间接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指标的可行性研究IV:口服肌酸、蛋白粉营养等补剂对少年男篮运动员血清hGH和IGF-I,IGF-II及结合蛋白-3等指标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24-26,2001
  2.Research developments in detection of exogenous growth hormone abuse.Hong Kong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Sports Science.10:55-59,2000
  3.检测生长激素方法的研究进展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5(3):16-18,2000
  4.间接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指标的可行性研究III:1次训练课及1周训练对血清Gh和IGF-I浓度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2):153-155,2000
  5.间接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指标的可行性研究II:优秀运动员安静时血清GH,IGF-I水平的分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9(1):56-59,2000
  6.间接判定运动员滥用人生长激素的指标的可行性研究I:力竭运动对血清GH,IGF-I,IGF-II,结合蛋白-3的影响 体育科学19(5):55-59,1999
  7.Study on possibility of using indirect markers in detecing GH abuse in athletes:Effects of short term exhausting exercise on the serum levels of hGH,IGH-I,IGF-II,I-3.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3(1):102-107,1999
  8.Human growth hormo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axis and exercise.荆州师院学报 22(5):99-104,1999
  9.间接判定人重组生长激素滥用的研究方法 体育科学 18(1):79-82,1998
  10.运动与生长激素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关系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7(4):355-358,1998
  11.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的研究进展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1(3):42-45,1998
  12.生长激素与生长激素受体和生长激素结合蛋白的关系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2):9-14,
  13.有氧运动预防、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研究现状 内蒙古体育科技 10(1):1-4,1997
  14.氧自由基、动脉粥样硬化与有氧运动 荆州师院学报 19(2):90-93,1996
  15.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荆州师院学报 17(5):73-76,1994
  16.士论文《定量负荷时睾酮对血清氨基酸及尿素氮的影响》 编入全国体院10年优秀论文集 国家体委科教司 72-78,1992
  17.荷时睾酮对血清氨基酸的影响 体育科学11(2):49-52,1991
  18.定量负荷时血清氨基酸及尿素氮变化的研究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10(1):8-11,1991
  19.运动对睾酮与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0(2):96-99,1991
  20.逐级递增负荷时睾酮对血清尿素氮的影响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5(3):42-45,1991
  21.定量负荷时血清氨基酸和支/芳比变化的研究 中国生理学会第二届应用生理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 65,1990
  22.运动与睾酮和皮质醇 荆州师专学报 15(2):69-72,1992
  23.运动与蛋白质分解代谢 荆州师专学报 14(5):68-71,1991
  24.高水平竞赛的心理准备 湖北高校体育 1:64-65,1986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个人简介
  姓名:刘桂华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2年12月
  职称:副教授
  1974年10月至1977年12月 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学生
  1978年 1 月至1984年10月 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教师
  1984年10月至现在 北京体育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教师
  1972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小组长,支部委员,书记,副书记。
  1994年9月至1995年7月在职攻读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硕士课程
  1995年7月取得运动生理学硕士结业证书

  教学工作
  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化学 细胞生物学 人体解剖学 运动解剖学

  科研工作
  1989年至1992年参加亚运会,冬奥会科技攻关与服务,受到国家体委的表彰。1990年作为第一作者与黑龙江佳木斯肉联厂合作开发研制“健力美降体重均衡营养蛋白食品”,通过国家体委的鉴定,并获黑龙江农垦总局科技进步二等获.1991年与天津药业公司合作研制“副油箱”运动饮料,通过国家体委和国家轻工业部的联合鉴定。1996年与清华大学电机系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教研室合作,研制“红外线皮脂厚度检测仪”,并获得国家专利。1999年与清华大学再次合作,研制“红外线肌肉氧含量无损检测仪”,此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体委课题基金资助.2000年与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合作研究“愈心梗液防止急性心梗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此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成就与获奖情况
  实验中心组织化学实验室工作
  1985年创建北京体育大学组织化学实验室,1987年开始至今,承担我系本科生组织化学教学,我校教师,硕士生,博士生科研课题多项,与航天医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电机系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专业,北京经络研究中心,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合作或协作完成部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委科技攀登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
  解剖教研室显微照相和显微图象处理室工作
  1995年底,先后共花费3万元人民币购置了显微镜,摄像头,自清华大学购置了显微照相自动暴光装置,图象处理卡及计算机,初步建立了显微摄影和显微图象分析系统。(由于软硬件配制所限,现已不能满足科研的需要。)

  参与全民健身工作
  自1996年与北京经络所开展科研课题合作,在深入社区,乡镇推广祝总镶教授创编的“三一二经络锻炼法”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和完善这一健身方法,并作为执笔人编写了20万字的“祝总镶三一二经络锻炼法”,该书已于2001年1月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得到社会上的一致好评。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个人简况
  段全伟,男,1970年12月生,199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中国共产党党员,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术七段,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武术国家级裁判,舞龙舞狮国际级裁判。主要从事民族民间体育的教学与训练。现任中国龙狮运动协会理事、中国龙狮运动协会裁判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龙狮协会顾问、广东黄飞鸿武术龙狮培训基地名誉顾问、晋中市柔力球文化研究委员会专家、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理事。

  任职情况
  任教至今,先后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日本、沙特等国家进行武术教学和交流,特别是2002~2005年10月间连续四次赴日本无限太极拳协会进行武术教学,受到高度评价。
  连续五年获得“北京体育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北京体育大学科技新人”、“北京体育大学优秀党员”及海淀区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在担任校龙狮代表队的训练工作中,踏实、勤分、努力、创新,2002年至今先后在全国锦标赛等重大赛事上取得全国冠军多次。作为武术国家级裁判员和龙狮国际级裁判员,多次参加全国武术锦标赛、舞龙舞狮锦标赛、第三届体育大会等重大赛事,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裁判员。
  2002年至今先后组织编排了多场大型龙狮和武术表演活动,如参加总局运动会开幕式、世界无烟日、北体大五十周年校庆、北体大赴革命老区——山西忻州慰问演出等活动的精彩表演,受到总局和校领导高度评价。

  科研成果
  任现职以来,在从事传统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同时,积极从事学术研究,一直挖掘和整理我国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先后在国家核心刊物、一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多篇论文,独著和参编教材多部。其中,主编和副主编教材9部,国内核心和一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篇,完成国家和部级课题6项,科研获奖6项,为我国高校民族民间体育课程的建设、开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独著《舞狮运动教程》以及参编的《舞龙运动》、《习武练功500问》、《跆拳道》、《简化陈式太极拳》、《跆拳道规则》、《民族民间项目介绍》等教材。特别是独著和参编的《舞狮运动教程》和《舞龙运动》两部教材,填补了龙狮运动学科理论研究的国内空白。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梁晓杰
  社会体育系户外运动中心主任
  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
  体育设施与管理主讲教师

  实践经历:
  2006.7-2008.10借调至北京奥组委体育部工作

  教学成果:
  主持和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共11项
  编写9门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专业本科教学大纲
  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期刊及入选论文共计18篇
  主编及参编各种出版物共计15本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李春雷,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体能教研室主任。
  自199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科研第一线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科研课题多次获奖。在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科研攻关服务工作中,本人主持、负责的奥运会科研攻关课题两项:《国家蹦床队体能训练》、《国家艺术体操队体能训练》。前头并主持北京体育大学自主科研课题三项。
  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家羽毛球队体能教练,2008-2012年期间担任国家羽毛球队专家组专家,负责每年国际大赛的体能训练,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任国家羽毛球队、蹦床队、艺术体操队专家组专家,兼任国家羽毛球队体能总教练。先后执教过国家男女青年篮球队、国家艺术体操队、国家蹦床队、国家羽毛球队体能训练,指导过网球、拳击、摔跤、柔道、自行车、田径、游泳、高尔夫等项目高水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现为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培养对象、国家体育总局教练员学院体能训练专家讲师、教育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师资力量培训专家讲师、中国足球裁判体能培训师、CUBA篮球教练员体能训练培训师、康比特科学训练顾问与专家讲师。

  学习主要经历如下:
  1988-1989年,上海体育学院,田径系(本科);
  1989-1994年,国家公派俄罗斯体育大学(原莫斯科国立体育学院)获硕士学位;
  1998-2001年,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获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学位;
  2002-2003年,国家公派俄罗斯莫斯科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访问学者;
  2003-2005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悉尼科技大学,获体育经济管理硕士学位;
  1996-2008年,获国际田联培训颁发田径项目(短跳、全能等)教练员资质证书;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委派赴美国职业体能训练中心(Athletes Performance)学习,获取AP一级体能教练员证书;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委派赴美国体能协会(NSCA)学习,并获取体能教练证书;
  2010年,美国人体运动学院(IHP)培训,并获高级功能训练师证书;
  2010年,中国足球管理中心委派赴FIFA培训,获国际足联认证足球裁判体能培训师;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指派赴美国职业体能训练中心(Athletes Performance)获AP二级体能教练员证书;
  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指派美国体能协会(NSCA)学习;
  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指派赴美国职业体能训练中心(Athletes Performance)学习,获AP三级体能教练员证书;
  2013年,北京体育大学公派赴美国春田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主修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
  2013年,美国FMS认证高级功能训练培训师。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白震民,男,1973年6月出生,运动康复教研室副教授,硕导,医学博士,体育学博士后(运动康复方向),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康复医学治疗技师和高校教师资格。1997年本科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曾历任中国女子举重队的专职队医,黑龙江体育医院主治医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三甲教学临床医院,国家局重点专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硕士点,黑龙江省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副主任医师和康复中心副主任,其间曾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进修。2008-2009秋季学期以来在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教研室从事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2011年博士后出站正式留校工作至今。

  主要承担的课程及其他教学工作:承担的教学任务包括:本科生的理论课及实践课教学—运动康复系、社会体育系、武术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竞体学院等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教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养生康复学》、《针灸学》、《伤科推拿》、《运动按摩》、《运动创伤学》、《神经病损与康复》等课程;参与研究生《运动康复原理与应用》的部分教学;参与指导运动康复系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为继续教育学院教授《针灸按摩学》、《中医基础理论》、《运动损伤与急救》;国际教育学院接待美国普度、德克萨斯州立、北阿拉巴马等大学来访,英语讲授中医针灸技术与相关临床研究,以及参与运动康复系本科生在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毕业实习带教等。另外,在我校2012本科生新教学培养方案中编纂了运动康复系《中医养生康复技术》、武术学院《中医学基础》、社会体育系《运动按摩》和教务处选修课《中医养生学》的教学大纲。

  科研及教研项目和成果:指导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两项:激痛点与中医经穴治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对比研究(2013)和中国传统运动康复疗法双语视频教程(2012);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基金科研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省青年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立项课题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级项目等研究课题;参与北京体育大学优秀运动员备战2016年奥运会损伤预防与康复的科技保障(2013)、网球基本技术规范与身体素质诊断的研究(2012)等北京体育大学校级项目。

  发表国内核心期刊通讯作者论文和第一作者论文10篇,非第一作者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著作4部。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运动体能康复结合中医康复技术的相关研究。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北京体育大学

添加北京体育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体育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体育大学报录比、北京体育大学考研群、北京体育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体育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体育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体育大学排名、北京体育大学保研、北京体育大学公众号、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体育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体育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