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考研真题资料优惠价原价选择
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真题资料全套 ¥418 ¥550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信息,是考研之前需要获取相应的考研信息,比如考试大纲、招考专业、招考目录等等基本信息,这些内容是进行考研前期工作的必要准备??忌梢源痈髟盒5难姓型胁檠?,每年的9月左右就会公布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忌Φ弊邢冈亩料喙匚募囊蠛托畔?,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考生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考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招生信息汇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信息内总结了各大院校的历年招生信息,方便考生查询和选择。最后,考研派的小编预祝各位考研的同学都可以考取理想的学校。

Add 南京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想要成功保研,了解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是必不可少的,保研细则包括很多内容,比如保研的条件,保研所提供的材料,保研的形式等等,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是每位想保研的学生必须了解的,比如夏令营的保研细则,到后面正式推免的保研细则,虽说每年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不止一个内容,7-8月的夏令营,9月份的预推免以及10月份的正式推免都有自己的保研细则,想要通过院校的保研项目,必须了解每一次的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这些内容是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了解的。同学们可以从各院校的研究生信息网或公众号中进行查询,大致每年的4月-9月就会公布本年的招生计划。同学们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文件的要求和信息,部分专业的名称相近,内容也比较繁杂,容易混淆或遗漏,同学们要仔细区分。另外各大保研网站的相应版块也会有历年的保研招生信息汇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可能会刷掉一些想要保研的同学,但是也不要灰心,自己仍有选择的余地。最后,小编预祝各位想要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被目标院校录取。

了解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是每位想要保研的同学必须要做的事,为了方便各位同学,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信息网会提供各种有关保研的资讯和内容,比如历年的保研推免招生计划、保研政策、保研渠道、保研真题、保研经验等等内容,想要稳上岸,就不要放过每一次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一定要熟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提醒各位同学要时刻关注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公布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考生在准备过程中遇到问题或疑惑时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最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信息网的小编预祝各位保研的同学都可以成功上岸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保研细则
不设特定参考书目,请参照近年来出版的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译著,并关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热点。方法部分参见人文、社会科 学研究方法相关教材??刹握?4年参考书目。

不设特定参考书目,请参照近年来出版的新闻学、传播学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译著,并关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热点。方法部分参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关教材。
应用传播学系前身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于2008年正式更名。南京大学广告学专业创办于1993年,2001年开始正式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现已培养广告、公关、营销等领域的高端人才近500人。目前在校学生150余人,拥有广告综合实验室、广告摄影实验室、广告效果测评实验室、模拟广告公司、纽约广告奖媒体中心等较为完善的广告人才培养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在专业教学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方向依托南京大学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本着“宽专业、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的培养思路,侧重突出具有较强创造力、适应力和竞争力,能够向更为宽广的“大广告”传播领域拓展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本专业以新闻学、传播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为基础,以广告策划和创意为核心,以广告管理与研究为特色,充分迎合市场需求与时代发展。
根据应用传播学系现有师资力量、学科背景、已有积累以及未来可能取得的成果与突破,我院广告学在整合学院其他相关师资及社会力量的基础上,力争未来在以下几个方向上进行重点投入,努力形成一批方向明确、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科研成果,突出我们的学科在某些领域的研究优势。具体方向包括:广告理论与广告发展史、应用传播实务研究、广告效果测评、广告经营与管理、新媒体广告、城市文明营销与政府公关、生活形态研究、市场调查与分析等。
本专业突出广告策划、广告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媒体经营、市场研究与广告效果评估的综合型、管理型、研究型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本专业面向现代广告业及文化传播产业,主动适应当前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广告学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且符合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力争所培养的人才拥有比较扎实和宽广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基本知识,掌握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力争让学生牢固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广告理论与实践的最新发展;具有独立解决本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国家、企业、广告公司、信息服务等部门培养从事广告策划、管理、公共关系、市场营销、调查分析的动脑型高级人才。
段京肃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侧重于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关系研究,媒体研究.在传播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与实践领域也有一定的研究

  1955年8月生,山西襄汾人。1982年1月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留校任教。1983年7月调入该校新闻与传播学系,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96年起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其间,曾于1983£­1984学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闻理论助教进修班学习。1992年起任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副主任,2000年起任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甘肃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中国新闻教育韬奋园丁奖等奖励。2001年12月调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任教授,现任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有:1998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2年起任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会常务理事,2006年起任副会长;2006年起任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传播学分会常务理事。 代表性著述有:论文《新闻学与传播学学术期刊影响力研究报告(2000-2004)——基于CSSCI的分析》、《定位•重组:媒体应对WTO》、《社会发展中的阶层分化与媒介的控制权和使用权》,著作《传播学基础理论》等。 胡翼青 性别:男 
  职称:副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理论与传播思想史

  祖籍广西博白,1975年7月3日生于江苏无锡。1993年毕业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中,同年考入南京大学新闻系广告大专。1995年直升入94级新闻学本科学习,1996年9月起担任新闻系学生会主席。1998年本科毕业,获得当年“韬奋新苗奖”一等奖,直升研究生并留系任教。2002年6月提前获得硕士学位并获准攻读社会学博士,2006年12月获得社会学博士学位,博士生导师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晓虹教授。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自2008年9月起,获准在职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师从黄旦教授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究。目前教学与研究的重点为传播理论.传播思想史,也曾有过业界工作(曾在香港文汇报工作过一年,并在《中华工商时报》等多家媒体实习,发表过近20万字的各种新闻报道)和新闻业务课教学研究的经历。

   教学成果
  A.曾担任课程:
  1.专业主干课: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广告学基?。パЦ怕郏愀娲匆猓愀嫖陌感醋?br />   2.专业基础课:基础写作.外国文学.社会心理学
  3.全校公选课:西方传播学思潮
  4.选修课:消费行为学.传播学名著选读
  B.主要教学奖项:
  作为第四完成人的教改项目“抓好实践教学环节,培养高素质新闻人才”获得了南京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及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作为第四完成人建设的课题“新闻写作”获得江苏省二类优秀课程。
  自2003年以来,连续三次获得南京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入围奖。
  曾获得1998年南京大学奖教金三等奖。
   科研成果:

  A.1999年以来撰写的专著及教材:
  1.《再度发言:论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独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豆市挛沤纭罚兜贝ァ返仍又痉⒈砹送踱煅芯吭保夥山淌诘妊д叩氖槠?,有较好的社会反响。该书获得南京大学优秀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
  2.《受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第二作者,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该书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3.《传播学:学科?;敕妒礁锩?,独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该书出版后,《中国图书评论》.《学?!罚嗣裢谢酵榷嗉颐教宸⒈砹顺铝Φそ淌诘妊д叩氖槠?,对该书以较高的评价。
  4.《深度报道原理》,第二作者,新华出版社,2001。该书获得2003年南京大学优秀社会成果二等奖。
  5.《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二作者,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通讯写作》,第二作者,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7.《民生新闻概论》,参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8.《全球中产阶级报告》,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9.《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参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10.《新闻写作教程》,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加入WTO与中国新闻传播业》,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该书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教育部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12.《人文社会科学基?。ㄐ薅┌妫?,参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该书曾获得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13.《网络新闻事业管理》,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4.《新闻采访与写作》,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该书曾获得江苏省优秀教材奖。
  15.《广告文案写作教程》,参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6.《网络传播概论》,参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17.《网络记者》,参编,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
  18.《中国实用文秘大全》,参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B.工作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未作说明的文章均为独署):
  1.“双重学术标准的形成:对批判学派‘夭折’的反思”, 《国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8年第7期。
  2.“流言背后的结构性因素”,《新闻与传播研究》(来源期刊.一流),2008年第3期。
  3.“交流抑或控制:对传播内涵的再思考”,《现代传播》(来源期刊,核心),2008年第1期。
  4.“人本主义范式的兴起:论传播学的科学革命”,《淮海工学院学报》,2008年第3-4期。
  5.“互联网上的使用与满足——一项关于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实证研究”(第一作者),《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6.“无影无形的统治——读《技术垄断》”,《博览群书》2008年第4期。
  7.“论传播研究范式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兼论中国传播学30年来的得失”,《新闻与传播研究》(来源期刊.一流),2007年第4期。
  8.“在希望的田野上:新闻传播前沿课题”学术研讨会综述”,《新闻大学》(来源期刊,核心),2007年第4期。
  9.“论民生类法制节目的传播形态”,第一作者,《新闻记者》(来源期刊.核心),2007年第9期。
  10.“大众传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念的传播效果分析”,《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7年第5期。
  11.“从芝加哥学派到结构功能主义:论拉斯韦尔的思想转型——兼论美国早期传播思想发展的历史动因”,《中国传媒报告》,2007年第4期。
  12.“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神话的背后”,《国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7年第4期。
  13.“传播技术与文明变迁:传播学的永恒母题——基于传播学科的思考”,《新闻与传播研究》(来源期刊.一流),2007年第1期。
  14.“媒介素养与传播效果研究——基于大众传播理论创新的思考”,《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6年第6期
  15.“试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与传播学技术主义范式的建构”,《国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6年第8期。
  16.“网络交往行为:一项基于不同阶层的比较研究”,《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二届网络传播学年会提交论文。
  17.“我国传媒与建设小康社会——基于发展传播学的思考”,《扬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8.“媒介学习型组织:现状与对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9.“对数码沟研究的质疑”,第二作者,《广播电视大学报》,2004第2期。
  20.“论网际空间的‘使用—满足’理论”,《江苏社会科学》(来源期刊.核心),2003年第6期
  21.“新闻工作者的视角:WTO与中国大陆媒体”,第一作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3年第5期。
  22.“受众观念变化对传媒发展的挑战”,第一作者,《新闻界》(来源期刊.核心),2003年第3期。
  23.“对当前平民化报道的反思”,《新闻知识》,2003年第4期。
  24.“对报纸广告的再认识”,《新闻知识》,2002年第4期。
  25.“深度报道的文体说与旨趣说”,第二作者,《新闻知识》,2001年第12期。
  26.“论深度报道的整合”,《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27.“试论21世纪受众在传播中的地位”,《新闻与传播研究》(来源期刊.一流),2000年第4期。
  28.“传播学学科地位的再认识”,《南京大学学报》(来源期刊.核心),2000年第5期。
  29.“新闻写作研究的新尝试”,《江苏社会科学》(来源期刊.核心),2000年第3期。
  30.“网络的传播学思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新闻与传播》(来源期刊.核心)2000年第4期全文转载。
  31.“论传播的经济功能”,《江苏社会科学》(来源期刊.核心),1999年第2期。

   主持或参与课题
  1.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加入WTO对我国传媒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参与国家级课题“全国建设小康社会:我国新闻传媒的角色.功能与使命”;
  3.参与省级课题“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研究”;
  4.参与省级课题“传统媒体面对互联网的挑战研究”
  5.参与横向课题“杭州日报读者调查”;
  6.主持省级课题“新形势下网络媒体先进典型宣传的效果研究”
  7.主持校内课题“传播学前沿课题研究”;
  8.主持校内课题“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研究”
  9.主持横向课题“盐阜大众报改版策略研究”;
  10.主持学院预研基金课题“传播效果:从传统媒介到网络”;
  11.主持横向课题“农业新闻传播及其效果研究”。 南京大学新闻传学院的考研情况一直是无数考研学生所关注的一块。2016年学院的复试情况还未公布,考研复试的时间安排、面试地点在哪里是众多考生所关心的。下面介绍2015年的情况供考生提前参考准备。

南京大学新闻传学院2015年硕士研究生复试细则
复试时间2015年3月19日(星期四),地点:南京大学鼓楼校区费彝民楼A座5楼,上午8:00到费彝民楼A座518缴纳复试费用,每人80元,然后至费彝民楼A座503进行资格审查、信息核对等事宜。(资格审查所需材料需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
3、专业硕士上午9:00面试,地点:费彝民楼A座507,下午2:00笔试,地点:费彝民楼A座403,时间3个小时;学术硕士上午9:00笔试,地点:费彝民楼A座403,时间3个小时,下午2:30面试,地点在费彝民楼A座507。
4、体检请根据学校医院体检安排(具体见学校复试录取工作意见)结合自己时间自行前往。
5、如有其它疑问,请拨打025-83686366咨询。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2015年3月12日 杜骏飞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中国中产阶级的传播行为研究 ;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传播研究方法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CMCRC)主任、网络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中国网络传播学会(CNMCA)会长,国家教育部2006-2010年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精品课程”《网络传播》主持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IAS)、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网络传播学年会创始人,《中国网络传播研究》(学术集刊)主编,《中国网情研究》(学术通讯)主编, Chinese Media Studies(中美合作)编委,《传播与社会研究》(香港)学术顾问,多家学术期刊审稿人,多家传媒机构、民意调查机构传播、管理顾问。中国传播学会(CAC)会员。

  主要研究领域:
  1.传播与社会;
  2.新媒体;
  3.广告学;
  4.新闻理论;
  5.传播研究方法。

  重要在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网络社会的传播控制研究”。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新媒体与我国沿海发达城市市民的媒介选择”。
  当前承??纬蹋?br />   1.网络传播(本科专业基础课)
  2.深度报道原理(本科专业基础课)
  3.新闻采访专题(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4.传播研究方法(研究生专业基础课)
  5.媒介案例研究(新生研讨课)

  专著及编著:
  1.杜骏飞著:《深度报道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2.杜骏飞著:《网络新闻学》,新华出版社,2001。
  3.杜骏飞、胡翼青著:《深度报道原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杜骏飞著:《弥漫的传播》,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5.杜骏飞主编:《网络传播概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6.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新闻事业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巢乃鹏、杜骏飞主编:《网络广告:理论与实务》,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8.蒋旭峰、杜骏飞主编:《广告策划与创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9.杜骏飞、万新华著:《艺术中的传播》,吉林美术出版社,2006
  10.陈友华、杜骏飞等著:《中国名村调查报告》,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11.杜骏飞等著:《中国网络广告考察报告》,社科文献出版社,2007。
  12.段京肃、杜骏飞等著:《媒介素养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13.杜骏飞、黄煜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一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4.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二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15.杜骏飞、袁光锋著:《选秀:庄严的嬉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16.杜骏飞等著:《公开时刻:汶川地震的传播学遗产》,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7.杜骏飞主编:《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第三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主编、编辑丛书:
  1.编辑:新闻传播学前沿丛书,新华出版社,2001-2003
  2.主编:“思想的境界”学术文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004
  3.主编:“指南针”传媒实务丛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2007
  4.编辑:媒介实务进阶教程文库,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009

  网页信息: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CNMCA)主页:http://cnmca.org.cn/
  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页:http://www.cmcrc.com.cn/
  个人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dujunfei/
  课程主页:http://www.nclass.org/book-show/flex/book.html?courseNumber=798503/
  一、学科概况
传播学是新闻传播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简言之,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传播学又称传学、传意学等。

二、专业培养目标
传播学培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和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系统掌握传播学理论体系和专业知识;具备独立从事传播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可在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也可以作为骨干从事与新闻、信息产业有关的研究、管理或实际业务工作。

三、就业前景:
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适应信息时代,加强对传播学的高层次研究,对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扩大和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每年报考人数较多,而学生毕业后一般将工作定位于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新闻出版单位,导致此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竞争比较大,再加上研究生对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就业难度增大。

四、就业去向:
可在新闻媒体机构、出版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广告公司、教育部门、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编导、记者、主持、制作、广告与文化经济活动策划、计算机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等工作。

五、相关证书: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报纸编辑记者证等。

六、相关职位
文案策划,营销策划,产品策划,商业文案,市场经理助理,微博编辑,活动策划,专业写手,品牌专员,影视文案,微博运营主管,影视广告文案策划,公关专员,新闻宣传,新闻采编,媒介助理,文案编辑\策划,活动策划,媒介购买,市场策划推广,视频编剧
姓名:郑欣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社会学.政治传播学.乡村传播.应用传播研究

  郑欣,男,1973年10月出生,汉族,江苏江都人,2003年6月毕业于南京大学社会学系,获社会学博士学位。2003年7月留校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与传播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个人专著《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入选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并获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电视节目策划》.《消费者行为学》.《广告效果测评》.《传播社会学》.《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等。
  研究生课程:《传播与社会研究》.《政治传播学》
  科研成果:

 ?。ㄒ唬┲鳎?br />   《对农传播:基于受众的实证分析与对策探讨》(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平民偶像崇拜:电视选秀节目的传播社会学研究》(第一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乡村政治中的博弈生存——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ǘ┲鞅啵?br />   《谁说服了我们的口腔:食品.药品.保健品广告效果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空间的分割:新媒体广告效果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ㄈ┭趼畚模?br />   1.“对农传播中的农民权益问题:基于受众本位论的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11年第4期。
  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传播学思考”,《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3.“生活圈媒体及其广告效果探讨——基于五种户外视频新媒体的实证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
  4.“村民上访:国家与社会关系的互动与重构——一个博弈论的分析视角”,《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文化增殖与符号消费:保健品送礼广告的意义建构及其效果研究”(第一作者),《新闻大学》,2011年第1期。
  6.“政府传播影响力研究:一种社会动员的视角”,《学?!?,2011年第1期。
  7.“变迁中的电视受众心理及其社会属性分析”,《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第6期。
  8.“政府官员:一个特殊群体的媒介认知及其应对行为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年第3期。
  9.“电视节目评估:从量化分析走向质的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8年第4期。
  10.“电视选秀节目研究综述”,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1.“从节目策划到产业运作:创意经济引领荧屏活力”,《新闻界》,2007年第2期。
  12.“媒体消费语境中的‘中产阶级’幻想——以《Mangazine 名牌》杂志叙述下的男性精英形象为例”,《南京师大学报》,2007年第4期。
  13.“‘有请当事人’:青少年眼中的选秀节目及其实证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7期。
  14.“当平民遭遇‘偶像’:‘粉丝’及其偶像崇拜行为研究——以后选秀时代的‘玉米’粉丝为例”,《青年研究》,2007年第3期。
  15.“媒介使用动机与文化消费:以江苏省三地城乡居民为对象的考察”,《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16.“存在与荒谬:一项有关社会新闻负面化倾向的实证调查”,《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1期。
  17.“运动中的乡村道德与权力”,《中国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1期。
  18.“田野调查与现场进入:当代中国研究实证方法探讨”,《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9.“乡村政治及其研究路径”,《重庆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0.“村民上访问题的理论阐释与构建”,《学术论坛》,2003年第3期。
  21.“农村群体性事件:团堡个案研究”,《社会学》,2003年第3期。
  22.“理智与迷狂:青年球迷及其行为研究”,《青年研究》,2000年第9期。
  23.“集机群行为:要素分析及其形成机制”,《青年研究》,2000年第12期。
  24.“球迷骚乱:多重视野下的理论解释”,《社会学》,2000年第3期。
  25.“流行语:双重视野下的语言现象研究”,《青年研究》,1999年第10期。
  26.“现代广告与青年消费文化”,《青年研究》,1999年第1期。
  27.“城市青年流行语”,《大过渡时代的中国青年》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科研项目:

 ?。ㄒ唬└鋈酥鞒?br />   1.2010年起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大众传媒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研究”(10BXW024);
  2.2009年起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面向“三农”的传播服务研究 ”(09YJC860016);
  3.2008年起主持江苏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电视节目低俗化及其对策研究”(08TQB009)。
  4.2006年6月起主持共青团江苏省委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研究重点课题“青少年与‘平民偶像崇拜’:以电视选秀节目的风靡为例”;
  5.2005年4月起主持香港城市大学大陆青年传播学者资助基金项目“政治传播中的网络动员研究”;
  6.2005年10月起主持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社科预研基金项目“多维视野下的电视社会学研究”;
  7.2004年9月起主持南京大学人才引进资金项目“传播与社会动员:重大社会事件中的传媒角色及其功能研究”;
  8.2002年3月-8月于河北省南皮县进行“华北农村村民上访研究”博士论文田野调查。

 ?。ǘ┲饕斡?br />   1.2006年起至今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农民政治参与”课题研究;
  2.2004年起至今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闻传媒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题研究。
  获奖情况:
  2005年第五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南京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发端于1936年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专修科”,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广播教育单位,也是中国影音传播高等教育的起源。学科创办者孙明经先生(1911-1992)是杰出的新闻传播教育家,中国电影教育的奠基人,中国电视事业的先驱,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委员。1958年,南京大学设立新闻专修科,后因遇国家暂时困难而停办。1986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南京大学新闻专业。1992年10月正式建系,2003年10月10日成立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目前教职工总数49人,其中专任教师44人,博士生导师6人,在职正教授19人,副教授13人。在校学生总数1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00余人、在读博士研究生19人。学院教师先后发表论文2000余篇,主持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18项,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数十项,在新闻史论、传播理论、新媒体传播、传媒经营管理、电视与影像传播研究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
2013年,江苏省委宣传部与南京大学签订了共建新闻传播学院的协议,以建设一流新闻传播学院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拓展视野,加强国际交流,提升新闻传播学科的综合创新能力和服务国家需求能力,培养优秀的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人才,力争成为国内领先、富有国际影响的新闻传播学院。
年份 总分 第1门 第2门 第3门 第4门
2017 340 55 55 90 90
2016 370 60 60 90 90
2015 350 55 55 90 90

年份 专业名称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其中推免人数 报录比
2016 传播学 165 22 15 7.50
2015 传播学 203 20 10 10.15
2014 传播学 338 25 16 13.52 

为促进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增强青年学生对新闻传播学科的了解和兴趣,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拟于2016年7月4日至7日,在南京举办“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夏令营内容包括:知名学者讲座、业界精英讲坛、导师互动沙龙、影视基地考察等。同时还将安排2017级研究生推荐免试考核工作。

一、招生对象
1.招生人数:40人(含校外及校内)
2.选拔条件:
1)国内985高校、211高校的三年级本科生(2017年应届毕业生),不限专业,欢迎跨专业同学参加;
   2)学习成绩优秀,本科前三年(或前五学期)总评成绩排名在本校同年级本专业前30%之内,并具备所在学校的保送研究生资格;
   3)对新闻传播学有浓厚兴趣,有志于从事新闻传播研究或实践工作。

二、报名材料
1.“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一份;
2.本科阶段成绩单一份(截至申请之日所能提供的成绩单,由学校教务部门盖章);
3.前五学期总评成绩排名证明一份(由所在学院出具证明);
4.语言成绩证明,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TOEFL成绩,IELTS成绩,GRE/GMAT成绩等能体现外语水平的证明;
5.其他证明材料,包括能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等复印件、原创性工作成果等,其他获奖证书复印件(如社会活动等)。
注:申请人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应保证其真实性与准确性,责任自负;申请材料不全将不予受理;所提交材料不退还。

三、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即日起,截止到2016年6月15日;
2.请申请人在通知附件中下载并填写“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6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申请表”,连同本科成绩单、外语成绩及其他证明材料(均可为扫描件),合并成一个PDF文档,以“学校-专业-姓名.pdf”命名,于2016年6月15日22:00前发送到公共邮箱jcnjucamp16@163.com。
3.资格审定与名单公布
·夏令营组委会将组织专家于6月22日前完成资料审核,确定入选人员。
·入选名单将在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网站上公布并电话通知本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四、夏令营活动日程安排
日期 活动内容
7月3日(周日) 营员入住、报到
7月4日(周一) 开营仪式、知名学者讲座
7月5日(周二)上午 参观江苏广电
7月5日(周二)下午 业界精英讲坛
7月6日(周三)上午 知名学者讲座
7月6日(周三)下午 导师互动沙龙
7月6日(周三)晚上 影视基地考察(与在校研究生代表交流等)
7月7日(周四)上午 影视基地考察(结营仪式、优秀营员评?。?/td>
7月7日(周四)下午 离营
备注:
·报到地点: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费彝民楼A座。
·该日程安排为初拟计划,如有调整,请以最新公布日程为准。

五、其他事宜
1.学院将为正式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在南京及影视基地的食宿,并为遵守相关承诺的正式营员提供旅费资助(火车硬卧、高铁动车二等座或长途汽车票,凭票据报销)。
2.主办单位将为合格营员颁发夏令营结业证书。
3.联系方式:
李艳明老师:025-83686366,18951991053
姜  文老师:025-83686365,15380986495 学校介绍
南京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1994年,南京大学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大学;1999年,南京大学进入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行列;2006年,教育部和江苏省再次签订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协议;2011年,教育部和江苏省签署协议(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继续重点共建南京大学;2016年,南京大学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2017年,南京大学入选A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15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专业介绍
本专业突出广告策划、广告管理、整合营销传播、广告媒体经营、市场研究与广告效果评估的综合型、管理型、研究型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本专业面向现代广告业及文化传播产业,主动适应当前文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广告学专业综合素质能力和创新精神,且符合南京大学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与特色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或内容 初试参考书目或教材
01(全日制)传播史论
02(全日制)影视传播
03(全日制)网络与新媒体
04(全日制)传播社会学
05(全日制)广告学
06(全日制)媒介管理
07(全日制)南海舆情管理
(全日制)计算传播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3 日语③620 传播史论④959 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
 
 
复试科目:
1103 传播学综合及研究设计
不设特定参考书目,请参阅近年来出版的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译著,并关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热点。方法部分参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关教材。。
  
 
参考书目
不设特定参考书目,请参阅近年来出版的传播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教材译著,并关注新闻传播学术研究热点。方法部分参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相关教材。
分数线
年份 分数线
2020 360
2019 350
 
学费
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学费为每年8000元。从2014年秋季开始,公费研究生取消,取而代之实行自费研究生,规定硕士研究生每年不超过8000元,具体情况视学校专业而定。针对部分研究生家庭困难的情况,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且高校一般都会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对学子进行补助,确保研究生能够正常顺利的完成学业。
 
主要导师
朱丽丽,1973年出生,籍贯安徽,武汉大学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南京大学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学会理事,高校影视学会媒介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理事。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社科基金课题。出版有《数字青年》等专著(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与教材,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传播社会学刊》、《文学评论》、《现代传播》、《江苏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等CSSCI刊物和TSSCI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兴趣集中在媒介文化研究、影视研究、青年研究等领域,先后赴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研究进修。
 
赵曙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传播学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全国高校质量监测研究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北京)副院长,南加州大学安娜堡传播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媒介经济与社会治理、计算传播与数据挖掘,曾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第四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1年度科技创新奖
 
巢乃鹏,1972年出生,2002年3月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任教,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网络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大学计算传播学实验中心主任。曾入选南京大学青年骨干教师(2008),南京大学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011);香港城市大学、加(来自:考研派之家公众号)拿大西蒙菲沙大学访问学者。担任中国新闻史学会计算传播学研究委员会首任当值主席(2018,9-2020,9),《中国网络传播研究》(CSSCI来源集刊)主编。研究领域:网络传播与新媒体研究、计算传播研究

南京大学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50302 传播学
01 (全日制)传播史论
02 (全日制)影视传播
03 (全日制)网络与新媒体
04 (全日制)传播社会学
05 (全日制)广告学
06 (全日制)媒介管理
07 (全日制)南海舆情管理
08 (全日制)计算传播学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3 日语③620 传播史论④959
研究方法与传播业务
复试科目:1103 传播学综合及研究
设计
 

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中国人民大学 A+
2 中国传媒大学 A+
3 复旦大学 A
4 华中科技大学 A
5 清华大学 A-
6 上海交通大学 A-
7 武汉大学 A-
8 暨南大学 A-
9 北京大学 B+
10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上海大学 B+
12 南京大学 B+
13 南京师范大学 B+
14 浙江大学 B+
15 厦门大学 B+
16 四川大学 B+
17 河北大学 B
18 安徽大学 B
19 郑州大学 B
20 湖南大学 B
21 湖南师范大学 B
22 中山大学 B
23 深圳大学 B
24 陕西师范大学 B
25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26 苏州大学 B-
27 南昌大学 B-
28 山东大学 B-
29 河南大学 B-
30 华南理工大学 B-
31 兰州大学 B-
32 南京政治学院 B-
33 北京印刷学院 C+
34 北京师范大学 C+
35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36 天津师范大学 C+
37 辽宁大学 C+
38 重庆大学 C+
39 西南政法大学 C+
40 西北大学 C+
41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中国政法大学 C
43 吉林大学 C
44 同济大学 C
45 上海理工大学 C
46 汕头大学 C
47 广西大学 C
48 西安交通大学 C
49 北京工商大学 C-
50 南开大学 C-
51 上海师范大学 C-
52 安徽师范大学 C-
53 华中师范大学 C-
54 西南大学 C-
55 云南大学 C-
56 新疆大学 C-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第9版),埃德温-埃默里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大众传播学——媒介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段京肃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陆晔、赵民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网络传播概论》(第4版),杜骏飞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
《广告策划与创意》(第2版),蒋旭峰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传媒经济与管理学导论》,阿兰.B.阿尔瓦兰 主编 崔保国 杭敏 徐佳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南京大学作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同建立的一所高校,在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上都处在我国前列,而在南大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受到各个企业的热捧,就业情景也不错,那么对于考研的学子来说如何考进南京大学传播学的专业呢。下面是考南大的传播学一些学长学姐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祝你考研成功!

考研学长学姐经验谈:
 
今年的初试成绩是2月22日下来的,一个蛮有意思的日子。大概下午五点多的时候我上网查了分数,输入准考号什么的之后,很是忐忑的点击了“查询”。当查询页面跳出来时我看到分数时,我瞬间被一种巨大的喜悦淹没,爸爸当时在我身边也很紧张,我忍不住给了爸爸一个大大的拥抱,说实话,当时着实很兴奋。尤其是后来通过老师问了一下,得知自己是前几名,感觉之前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具体分数就不透露了,两门公共课都上了75,业务上了130,史论没出乎我意料的有点低,但又出乎我意料低的有点不厚道,好在能远远过线,对总分也没太大影响。
22号那天是正月13,查到分后我立马在网上买了复试书,在家里过了元宵节后,我便返校了,大概3月1日,我正式开始准备复试。
一、复试备考及用书
复试有两本书,李良荣的《当代西方新闻媒体》以及史蒂文森的《认识媒介文化》。我首先看的是李良荣的那本,指定版已经绝版了,买的是复印版。这本书不难把握,不少东西之前在外新史中都有提到,倒是关于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客观性原则、新闻专业主义等方面介绍的不错,看的时候再结合一些时下现实问题。后期我整理了份笔记,就抱着笔记看了,感觉不难把握。史蒂文森的那本,估计是翻译的原因,感觉相当晦涩难懂,这本《认识媒介文化》我足足看了一周,看完后感觉脑袋昏昏涨涨,留下来的东西反而不多。所幸之前学长送我份笔记,我以那笔记为原本,对照着书,把笔记又重新梳理了一遍,对我理解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后来我也是看着笔记理解背诵的。
除了书本,我去图书馆下载了一些当前最新学术期刊上的文章,整理了一些时下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同时南大几个老师的文章我也都下载整理了出来,算是对他们学术思想的一个了解,假如复试中提到某些问题,不至于与他们产生思想上的冲突。这些资料打印出来足足有十多厘米后,看完后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英文方面我也蛮认真的进行了准备,自己准备了自我介绍和其他的一些常见问题,找了专业老师给我修改,再一边背诵一边修改掉不顺口或不合适的地方,又请了同学来听,差不多定稿后和外教朋友约了时间,进行口语对练,他也给我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
3月27日中午启程去的南京,和师兄见了面,聊了很多。第二天上午体检,在这里给各位提个醒,南大的体检通知上注明“体检当天需饮食清淡”,大家一定不要受误导吃早饭,我那天早上吃了点东西,结果测血压时一直测不准,着实麻烦了一会。中午和师兄吃了饭,聊了很多共同话题,感觉很不错,心情也比较愉悦。下午回到宾馆又复习了一下复试的两本书,把《认识媒介文化》的笔记又背了一遍,《当代西方新闻媒体》的笔记细细看了看,同时熟悉了一下口语和自我介绍。
二、复试流程
29号早上去参加笔试,八点缴费,然后被安排到一个大教室候考,大概近九点的样子,一个美女师姐和一个老师进来了,给大家发了卷子,大致分配了座位,考试就开始了。
(一)笔试
同样的,今年的笔试卷也是大变,相比较去年可谓是学术味十足,试卷刚发下来的时候考场嘘声一片,看来大家对这卷子都有点意外。题量相比较去年也大了,题目大致是:
论述题(60%)
1.试述冷战和二战对传播学科发展的影响。
这题出自胡翼青老师的那本《传播学的奠定》,只要认真看了这本书,这道题的回答不算困难,我写的大概有两页纸,还是很多的。
2.简要概述英国文化研究发展的脉络。
这题应该出自《认识媒介文化》这本书,里面介绍了不少,比如雷蒙德·威廉斯、约翰·菲斯克、斯图亚特·霍尔以及格拉斯哥大学媒介组关于媒介文化研究的思想等等,正好霍尔在伯明翰大学文化研究中心搞的就是文化研究这块,我也就索性把这些都写了上去。
3.试通过贝尼格的信息革命理论分析信息革命与传播学科发展的关系。
贝尼格是谁我完全不知道,他的信息革命理论也不清楚。不过信息革命倒是知道一些,传播学科的发展历程胡老师的那本书叙述的较详细,于是我把信息革命的过程和传播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叙述,倒也写出了些东西。
学术评论(40%)
20世纪20年代杜威和李普曼的争论对后世传播学科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争论的实质是什么?请就杜威和李普曼的争论与传播学科发展的关系写一篇800字的学术评论。
这题同样是出自胡翼青老师的《传播学的奠定》,这书初试时没考,复试倒成为重点考察对象。好在我之前看这本书时很认真,理解型阅读,所以对这些知识点都不算陌生,杜威与李普曼的争论之前我也思考过,所以这道题回答的还蛮轻松。
总的来说,今年的复试笔试题还是比较难的,要是对《奠定》看的一知半解或是不认真,那么想要答的出彩就不那么容易了。复试的两本参考书在这里考察的并不多,姑且当做是一种知识积累吧。
(二)综合面试
下午是面试。去年的面试是新闻学在前,传播学在后,今年本来也是按这个顺序贴出的名单,新闻学的考生已经在排队等着面试,我们传播学的正在一边侃大山,突然就从里面传出消息说今年传播学放前,新闻学在后,气氛立马就紧张了起来。
面试是按名次进场的,所以很快就叫到了我的名字,定了定神,我就进去了。
面试是在一个大大的会议室中进行的,进去后老师会叫你坐下,今年依然是段京肃老师作为主考官,他坐在你的正对面,会议桌的两侧分坐了不少老师,我没具体数,但应该至少有七八位。我进去后,段老师看着我的资料说“嗯,英语专业,那直接问几个英语问题考察下口语吧!”可怜我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连露一露的机会都没有,接下来的英语问答可谓是惊心动魄,个中滋味,难以形容啊,所幸自己扛了过来。之后又有几个中文问题,分别是“对‘英语文化将主导接下来全球的文化走向’这句话怎么看”、“有人认为在二战后英语文化得到了巨大发展,你怎么看”、“英语专业对你以后研究生学习的帮助”“最喜欢哪位社会科学家,为什么“。感觉今年面试还是挺难的,老师问问题也比较主动,问题内容和困难设置也很有专业水准。其实面试更多的是看一个人的人品和精神面貌,专业知识掌握倒是其次。
(三)面试总结
首先,要阳光,自信而不自负,不卑不亢,回答问题口齿清楚,声音洪亮,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其次,不会的问题直接说自己不懂即可,不要撒谎,在大师面前玩小伎俩是相当玩火的一件事,比如要是你平时不怎么看书你却说自己喜欢看书,那老师随便问几个问题你就露出马脚了;
再次,话不要说死,条理要清晰,要给老师一种你这个学生思维很有条理,说话看问题也不绝对,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印象;
最后,不要紧张,低头说不出话或者是卡壳场面陷入尴尬都是大忌,同时要主动对老师进行议程设置,像我之前就是在自我介绍中留了些坑,都是我擅长且容易吸引老师注意力的东西,这样一来,至少我不会陷入被动,虽然最后没用着,但这种设置在后来的对话中也有用到。
我的面试时间算比较长的,其他的一般也就5~7分钟左右,和其他的复试同学交流中也发现,今年的面试总体上是比较困难的,考察和注重的东西也有所侧重,今年传播学进复试的最后四位都被录了,刷的反而是两位排名并不十分低的同学,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郑欣老师和杜骏飞老师后来都在微博上分享了面试技巧,诸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下。
三、拟录取
复试结束后自我感觉问题就不大,4月7日看到了拟录取名单,心情还是挺愉悦的。备战时我曾无数次的想象自己得知考上后会是怎么样的反应,是跑出去大喊大叫,还是在草地上遍地打滚,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时,自己却是异常的平静。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过程做好,水到渠成“,通过考研,不仅让我最终实现梦想,更是使我的心态成熟了许多,这些收获,我想会是我终生的财富。
该说的也都说的差不多了,我总是想尽可能详细和全面的向各位介绍本人考研期间的各种经历和体悟,以期诸位有所帮助。不知不觉间写了两万多字,我可从来没写过这么长的文章,这也算是完成了我考前的那个承诺和心愿吧。
本文所述内容,仅供诸位参考,充其量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希望诸位能以独立辩证的思想阅读思考,得到某些启发。要相信,考研这段日子中,你承受的所有负担,都将变成未来的礼物,你经历的所有辛苦,都将照亮未来的道路。预祝各位2014考研顺利,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加油! 王雄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研究方向:传播学理论、国际传播 。

  1963年生,江苏海安人。现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助理,新闻系教授,文学博士。

  自1990年始,先后在国家一流期刊《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评论》和核心期刊《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现代传播》.《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个人专著.主编.合著有《新闻舆论研究》.《报业旗舰的航程》.《西方形式美学》.《新闻舆论引导论》.《中国新闻理论体系》等。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的整体转型》,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及若干校级科研项目.横向项目等。

  先后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学院求学或施教,具有跨学科学习和教育背景。

  担任江苏广电总台顾问委员会委员和南京日报报业集团顾问委员会委员。与江苏及其他部分省市媒体界有长期而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参与高层媒体策划和整体改版活动。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开元集团.中石油江苏公司等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开设?;芾碛朊教骞亟沧?,培训新闻发言人,并担任媒体顾问。曾受邀担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主讲教授。

  校内主讲课程
  《新闻舆论研究》.《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国际传播》.《西方文化史》.《西方传播学流派》。

  发表论文(部分)
  1.《艺术“意识形态”论与艺术“生产活动”论的对峙与对话》,载于《文学研究》1992年第一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卢卡奇审美反映论的再认识》,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
  3.《“批判的美学”与美学的批判》,载于《文艺理论与批评》1993年第1期。
  4.《马尔库塞美学思想中的“形式”概念》,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1994年第7期)
  5.《试论皮埃尔·马谢雷的“文学生产理论”》,载于《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卷1994年第9期;1995年获“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首届优秀青年论文奖”)
  6.《论瓦尔特·本杰明的“艺术生产理论”》,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7.《卢卡奇与形式美学》,载于《文学评论》1996年第2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美学》卷    1996年第6期)
  8.《倾斜的新闻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此文获南京大学1997年“中流”文教基金奖资助)
  9.《召唤伟大的叙事时代》,载于《文学评论》1997年第1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卷1997年第7期)
  10.《面临着双重压力的大众传播媒介》,载于《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11.《屈原:一个历史原型的艺术变迁》,载于《戏剧艺术》1998年第1期。
  12.《新闻写作与报道的新维度》,载于《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此文全文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新闻学》卷1998年第4期;1999年获第2 届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奖二等奖;收入《1990-2001江苏社会科学优秀论文精选》)
  13.《新闻媒介与舆论引导的原则和艺术》,载于《晚报研究》1999年第1期。
  14.《论“新新闻学”与“新闻文学”》,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15.《全球化语境与我国文化传播策略》,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6.《新闻舆论引导活动中的媒体定位》,载于《新闻知识》2001年第10期。
  17.《我国媒体业进入资本市场的障碍和应对策略》,载于《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
  18.《我国传媒业在“入世”后面临的五大挑战》,载于《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9.《新闻立法工作必须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载于《新闻传播论坛》 第7辑(2002年8月)
  20.《情感电视时代的来临》,载于《视听界》2004年第10期。
  21.《以人为本:开启媒体“新思维”》,载于《视听界》2006年第1期。
  22.《电视“民生新闻”的幻像和转型》,载于《现代传播》,2006年第2期。
  23.《整体创新:“绝对唱响”开辟电视选秀节目转型之路》,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年第12期。
  24.《持续创新:媒体的战略理念和生存法则》,载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年第5期。
  25.《树情感之大旗 立创新之标杆》,载于《视听界》2007年第9期。
  26.《作为“人”的记者:灾难情境中的新闻伦理学》,载于《视听界》2008年第4期。
  27.《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新语境中的自我转型》,载于《视听界》2009年第8期
  28.《七年之痒:电视民生新闻的转型之路》,载于《新闻记者》2009年底11期

  研究项目
  主持国家“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电视民生新闻研究》
  主持江苏省“十五”社科规划项目《江苏地方党报可持续发展研究》。
  主持南京广电集团《移动电视的理论研究和市场分析》项目。
  承担国家“十五”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加入WTO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承担江苏省“九五”规划重点项目《新闻舆论引导研究》。
  承担教育部“九五”社科规划项目《中国新闻理论体系》。
  2016南京大学传播学专业招生考试科目
"05媒介经济与管理
06南海舆情管理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或20日语
622新闻传播史论
959传播业务"
简况
新闻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人。在学术研究方面,新闻学系在新闻基本理论和新闻实践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新闻实务、新闻文化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多部有一定影响的学术著作;并主办过“第二届两岸传播媒体迈向21世纪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专业方向
新闻学系下设新闻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主要为新闻媒体培养合格的新闻专门人才。另外,该专业还设有新闻学硕士点,学制二年半,主要为高校、媒体培养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高级新闻人才。
课程设置(本科、硕士)
新闻学本科学位核心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摄影等专业课程等。
新闻学硕士学位核心课程包括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广播电视新闻等。
学生奖项
2001届本科学生李锋,其新闻摄影作品《北京处处见申奥》刊于《北京青年报》,被北京奥申委作为申奥材料送至国际奥委会。2002年,其实习期间的新闻摄影作品获“凤凰光学摄影教育人才奖”,全国数万名新闻学子中仅4人获此荣誉。
2001级学生孔祥武2005年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2003级学生李赫然、黄淑贞2005年获全国挑战杯竞赛一等奖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传播学     专业代码:050302     门类/类别:文学     学科/类别:新闻传播学

专业介绍

西南政法大学为例
传播学——传播学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获重庆市“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新闻传播学科并列全国第十,位列西部第三,重庆市第一。教学内容包括传播理论和传播业务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全方位培养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广泛就业于省部级以上各类媒体,政府机关,企业单位,保持着高就业率。

专业点分布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大学 山西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黑龙江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 复旦大学 同济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河海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厦门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大学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湘潭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四川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云南大学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新疆财经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503 新闻传播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7 所,本次参评1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A+
2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A+
3 10246 复旦大学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A
5 10003 清华大学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A-
7 10486 武汉大学 A-
8 10559 暨南大学 A-
9 10001 北京大学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B+
11 10280 上海大学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B+
13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B+
14 10335 浙江大学 B+
15 10384 厦门大学 B+
16 10610 四川大学 B+
17 10075 河北大学 B
18 10357 安徽大学 B
19 10459 郑州大学 B
20 10532 湖南大学 B
2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B
22 10558 中山大学 B
23 10590 深圳大学 B
24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B
25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B-
26 10285 苏州大学 B-
27 10403 南昌大学 B-
28 10422 山东大学 B-
29 10475 河南大学 B-
3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B-
32 90021 南京政治学院 B-
33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C+
34 10140 辽宁大学 C+
35 10611 重庆大学 C+
36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C+
37 10697 西北大学 C+
38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C+
3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C+
40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C+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C
44 10247 同济大学 C
45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C
46 10560 汕头大学 C
47 10593 广西大学 C
48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C
4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C-
50 10055 南开大学 C-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C-
52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C-
53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C-
54 10635 西南大学 C-
55 10673 云南大学 C-
56 10755 新疆大学 C-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2017年)0503 新闻传播学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17 所,本次参评17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1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想要获取更多新传考研干货(各大院校择校分析,历年真题,专业书PDF和延伸阅读论文包),都可以关注“新传考研荔枝姐”,或者添加学姐微信:kaoyan6683,领取你想要的资源!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 A+
2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A+
3 10246 复旦大学 推荐阅读:(参考书目)(专业分析 A
4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推荐阅读:(新闻传播史参考书目 A
5 10003 清华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研究生专业分析 A-
6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试科目)(传播学参考书目 A-
7 10486 武汉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A-
8 10559 暨南大学 推荐阅读:(口语系传播介绍)(传播学专业分析 A-
9 10001 北京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10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11 10280 上海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招生简章 B+
12 10284 南京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专业分析 B+
13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心得 B+
14 10335 浙江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传播学专业目录 B+
15 10384 厦门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16 10610 四川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i经验 B+
17 10075 河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考研经验 B
18 10357 安徽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 B
19 10459 郑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专业分析 B
20 10532 湖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招生简章)(传播学专业目录 B
21 10542 湖南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考试大纲 B
22 10558 中山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B
23 10590 深圳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4 10718 陕西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参考书目 B
25 10271 上海外国语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研究生考试大纲 B-
26 10285 苏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7 10403 南昌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考研经验 B-
28 10422 山东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分析 B-
29 10475 河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培养方案 B-
30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介绍)(传播学考研经验 B-
31 10730 兰州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B-
32 90021 南京政治学院 B-
33 10065 天津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 C+
34 10140 辽宁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专业目录 C+
35 10611 重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择校分析 C+
36 10652 西南政法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研究生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介绍 C+
37 10697 西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新传参考书目 C+
38 10015 北京印刷学院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新传择校分析 C+
39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C+
40 10030 北京外国语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录取分数线)(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1 10052 中央民族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2 10053 中国政法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目录)(传播学高分攻略 C
44 10247 同济大学 推荐阅读:(新传专业目录)(新传参考书目 C
45 10252 上海理工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考试大纲)(传播学参考书目 C
46 10560 汕头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7 10593 广西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8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49 10011 北京工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0 10055 南开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1 10270 上海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排名 C-
52 10370 安徽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专业目录 C-
53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录取分数线 C-
54 10635 西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参考书目)(传播学考研经验 C-
55 10673 云南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复试经验 C-
56 10755 新疆大学 推荐阅读:(传播学专业分析)(传播学专业目录 C-
数据来源: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2007年传播学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排名 学校名称 等级
1 复旦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11 天津师范大学 A
2 武汉大学 A+ 7 厦门大学 A 12 上海大学 A
3 中国人民大学 A+ 8 华中科技大学 A 13 四川大学 A
4 中国传媒大学 A 9 浙江大学 A 14 南开大学 A
5 清华大学 A 10 南京师范大学 A      
 
B+等(22个):南京大学、郑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印刷学院、深圳大学、辽宁大学、湖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南大学、河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大学、河海大学、安徽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
 
 
B等(21个):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广西大学、湘潭大学、湖北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C等(15个):名单略

2015-2016年传播学专业排名
排 名
学校名称
星 级
开此专业学校数
1 中国传媒大学 5★ 94
2 中国人民大学 5★ 94
3 复旦大学 5★ 94
4 北京大学 5★ 94
5 武汉大学 5★ 94
6 浙江大学 4★ 94
7 上海大学 4★ 94
8 华中科技大学 4★ 94
9 清华大学 4★ 94
10 四川大学 4★ 94
11 华东师范大学 4★ 94
12 山东大学 4★ 94
13 厦门大学 4★ 94
14 上海交通大学 4★ 94
15 河北大学 4★ 94
16 湖南大学 4★ 94
17 南京师范大学 4★ 94
18 暨南大学 4★ 94
19 南京大学 4★ 94
20 北京师范大学 3★ 94
 
传播学考研容易的学校】【传播学考研好考吗
传播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传播学考研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5)传播学综合知识
(848)大众传播
 
传播学考研参考书:
050302 传播学
1、研究方向:
01传播理论研究
02编辑出版研究
03广告研究
04影视传播研究
05网络传播研究
06符号学与传播学
 
2、初试科目: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③ 636 新闻传播史论
④ 916 新闻传播业务
 
3、初试书目:
636新闻传播史论:
(1)《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大众传播学通论》,李苓等,四川大学出版社
(3)《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16新闻传播业务:
(2)《新闻采写教程》(上、下),操慧,四川大学出版社
(2)《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闻传播技术基础》,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4)《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三版),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5)《媒体产业运营方略》,李宜篷,四川大学出版社
(6)《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复试科目:
新闻传播专题
5、复试书目:
(1)《新闻采访论》,邱沛篁,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2)《新闻评论学》,张玉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3)《应用广告学》,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针对传播学考生
(4)《网络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针对新闻学考生
(5)《传播学理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针对传播学考生
(6)《有效的公共关系》(第8版),明安香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针对传播学考生
 
传播学专业研究生就业:
新媒体策划
我们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主要是指网络媒体、移动媒体及广告公司。相比传统媒体,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在信息时代是最具潜力的朝阳行业之一,这也是刚毕业的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最热衷进入的行业。作为朝阳产业,新媒体行业更需要市场高手来策划有效消费,因此媒介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尤其紧缺。由于没有传统路径制约,网络媒体更倾向于"企业化运作"。目前,网络媒体产业的发展遵循"创意产业"的规律,广告经营人才也很适合投身网络媒体。
网络媒体不像报纸期刊业"求精求专"的用人需求,其对个人的经营意识与创新精神方面要求更高。因此,我们在读研期间,可多读媒介经营管理、传媒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关注产业新闻,了解国内外传媒市场的运作规律。学习一些网站制作技巧以及相关的技术软件也非常必要。此外,在学习与实践期间,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与市场嗅觉很重要。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用人标准明显不同,其需求的专业方向也相对广泛。
另外,像广告公司、新闻发言人、媒介研究公司、时尚杂志编辑等也是新媒体行业中较受毕业学生欢迎的行业。但这类公司可能对同学们在个人特长方面有更深的要求。以媒介研究公司公司为例,它需要我们在读研期间,有跟随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受众分析等领域的导师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并能掌握各种定性、定量的媒介研究方法。总的来说,这几类公司,必须要求学生有前期实习的经历。
行业编辑
相比传统媒体具有较高素养的编辑、记者,有些人群虽然从事的是新闻事业编辑职业,也许并不需要很专业的新闻调查研究能,如网络编辑、影视节目制作公司高级编导、线下刊物编辑、企业刊物编辑、记者等,但他们同样需要具备简单新闻传播知识,上述行业也为新闻传播专业硕士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拒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的网络编辑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而传统新闻从业人员只有75万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已经从规模和数量上超过传统媒体。虽然人数众多,但随着互联网的更深入发展,网络编辑也成为市场上抢手的人才,尤其是跨专业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做一名网络编辑,首先要有扎实的文字功底;其次要熟知新闻的相关知识,对网络上出现的新闻、信息、趋势要有足够的敏感度;还要能熟练使用DreamWaver、Flash等网页制作软件和一些编辑发布软件等。
其次是影视制作编辑和企业内刊编辑。随着电影、娱乐业等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些公司对影视节目的编、播、采人才都有广泛的需求。如果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新闻写作能力,熟悉电视节目制作流程和电视表现手法,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这类新闻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前景非常广泛。
综上三类,正在致力于备考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考生,应该不会再担心未来的就业前景,希望大家在2014备考路上,专心致志学习,切莫受外界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