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2-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数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数学教育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数学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了解数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数学学科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与法规,掌握数学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掌握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科教育教学中具备引领、示范、指导的能力。
6.能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数学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具体为1+0.5+0.5形式完成,其中课程学习1年,教育实习实践不少于1学期,毕业学位论文不少于1学期。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原则,分为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五个???。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英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含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4.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2学分)
5.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6.数学文化与数学史(2学分)
7.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2学分)
8.数学解题研究(1学分)
9.代数教育研究(2学分)
10.几何教育研究(1学分)
11.统计教育研究(2学分)
12.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研究(1学分)
13.中外数学教育简史(1学分)
14.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2学分)
15.算法研究(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0.5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四、教学方式
1.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紧密衔接,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在现场或学习单位完成。
2.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一学年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第二学年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论文指导等多个环节指导工作。
五、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学期末启动,考核主要从思想政治品德表现、课程学习、学科实习等几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考查合格者,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凡有一项不合格,中期考核不予通过,但允许重修重考。
六、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3万字。
2.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3.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七、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初等数学研究、数学教育学、数学教育技术),不计学分。
八、课程学分及教学安排表(见附表)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课程
性质
考核
方式
备注  
 




0451101 英语 1、2 72 2 必修 考试 12

 
0451102 政治理论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3 教育学原理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4 课程与教学论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5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6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201SX 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1 36 2 必修 考试 10

 
0451202SX 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 54 3 必修 考试  
0451203SX 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204SX 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2 54 3 必修 考试  





 
045130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36 2 选修 考查 6

 
04513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3 教育政策与法规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4 SX 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5SX 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6SX 数学文化与数学史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7 SX 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8 SX 数学解题研究 2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9 SX 代数教育研究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10 SX 几何教育研究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11 SX 统计教育研究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12 SX 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13SX 中外数学教育简史 2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14 SX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15 SX 算法研究 1 36 2 选修 考查  
教育实践 实践教学 教育见习与微格教学 3 18 1 选修 考查 8学分(≥0.5年)  
中小学数学课例分析 3 18 1 选修 考查  
教育实习与教育调查
(第三学期>=一学期)
3 18 6 选修 考查  
学位
论文
1、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完成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 ≥0.5年)  
2、论文撰写、审核、答辩 在双导师指导下于3-4学期完成  
非师范生
补修
课程
初等数学
研 究
数学非师范专业补修 1、2 54   不计学分      
数学教育学 数学非师范专业补修 1、2 54   不计学分      
                     

九、参考书目
1.English, L.D.,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2002.
2.Erickson.J., Principles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1998.
3.Schoenfeld,A.H.,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1985.
4.Silver, E.A.,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hematical problem solving: multiple research perspectives.1985.
5.马云鹏.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6.田万海.数学教学测量与评估.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7.李玉琪.数学方法与解题方法论.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1994.
8.黄泰安,曹一鸣.数学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9.何小亚.数学学与教的心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10.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4.
11.张奠宙.数学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2.张君达.数学教育实验设计.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3.
13.张奠宙.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14.章建跃.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15.陈传理.竞赛数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6.曹一鸣.数学课程教学实证系列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9.
17.曹才翰.数学教育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18.喻 平.数学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19.袁小明.数学思想史导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20.王尚志.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十、重要期刊:
1.American Mathematics,月刊,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of America.
2.Learning and Instruction,季刊,ELSEVIER.
3.Journal for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季刊,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4.Journal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at Teachers College,季刊,Springer
5.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季刊,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6.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ehavior,季刊,ELSEVIER.
7.《比较教育研究》.月刊,北京师范大学.
8.《课程教材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
9.《教育研究》.月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10.《现代中小学教育》.月刊,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11.《心理发展与教育》.月刊,北京师范大学.
12.《学科教育》.月刊,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
1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半月刊,陕西师范大学.
14.《中国教育学刊》.月刊,中国人民大学.
15.《数学教育学报》.双月刊,天津师范大学.
16.《数学通报》.月刊,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17.《数学教学通讯》.月刊,重庆数学会,西南师范大学.
十一、课程介绍
(一)学位基础课
1 
英文名称English
开设学期:1、2 学时:72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通过系统讲解和练习语言文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翻译、写作等各项能力,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能基本正确地翻译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上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听说交际能力训练。
教 材:
毛大威.英语(学生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教材:
[1]毛大威.英语(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余静娴.研究生英语核心教材(上)(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英文名称:Study of Political Theories with I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许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陶德麟,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宋 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4]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学原理
英文名称: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学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对教育现象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探讨,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生、教师、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当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自觉的反思,把握其规律,为教育的合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课程教学致力于教育硕士教育意识进一步养成、反思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形成、教育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质量,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材:
石中英.公共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金一鸣.教育学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逃蒲С霭嫔?,2008.
4.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名称:Curriculum and Methodol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集中表现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理念、知识技能、实践方式和创新意识的教育类课程;是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纬桃匝罢弑疚?、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工具性、研究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课程的多元理解、课程的基础、课程研究的历史与趋势、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实施取向与模式,教学研究的历史与趋势、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趋势、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综合素质测量与评价研究,学习理论的新进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十三个专题进行讲授,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以及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课程与教学组织与评价能力。
 材:
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教材:
[1]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Methods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重点介绍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有效掌握并合理实施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课程内容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方法的介绍和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悉理论、遵循规律、掌握方法,具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开展一般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意识和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态度、积极开展交流与推广个人实际教学探索、体验、成果的实践应用能力。
 材: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1]陈桂生.到中小学与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叶 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英文名称:Youngster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规律及其如何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一门学位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师范生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家庭与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教育等,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增进师范生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成长的理解,形成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师范生懂得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师范生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材:
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英)惠特莫尔,姜飞月(译).心理综合咨询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梅 子.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父母必知的儿童心理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二)专业必修课
1.数学课程与教材分析
英文名称: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Analysi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数学课程的目标、内容、体系、数学教材的编写、数学教学内容与特点分析等,课程内容包括数学课程的演变、制约数学课程的主要因素、数学课程的类型和编制原则、数学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结构体系、数学教材的特点实施中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以及结合数学课程改革,对有关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具体教材内容分析研究。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数学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提高对中学数学课程的宏观认识。
 材:
杨光伟.数学课程标准研修与教材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1]罗增儒.数学解题学引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张奠宙,张广祥.中学代数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张奠宙,沈文?。醒Ъ负窝芯浚叩冉逃霭嫔?,2006年.
[4]孙权森,刘安君.中学数学研究与教材分析(1).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
[5]孙权森,刘安君.中学数学研究与教材分析(2).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2.
2.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文名称:Mathematic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ase Studies
开设学期:学时:54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讲授、研讨、报告等形式,使学生了解数学教学的要素、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设计的各种模型;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各种模型的利与弊。另外本课程强调结合特定的数学教学案例,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能力。
 材:
方均斌.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龚运勤.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法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黄荣金,李业平.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3]曹一鸣.数学课堂教学实证系列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9.
[4]王尚志.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Mathematics Pedag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数学教师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初步掌握基本的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的数学教育评价观念,为从事数学教育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科教学论(数学)专业的研究生,所以教学内容将体现重在基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了解基础知识和教育评价观念的培养,并结合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需要,探讨数学教育评价的发展问题。
 材:
马云鹏.数学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茆诗松,周纪芗,陈颖.试验设计.中国统计,2010.
[2]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析与SPSS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中国统计,2007.
4数学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英文名称:Discussions on the Newly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Principle
开设学期:学时:54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数学学科领域各个主要分支的研究状况、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让学生学会从高观点下看学校数学(中等数学),了解作为科学的数学如何转变为学校数学;学会将学校数学与所谓的日常数学结合起来,感受数学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以及其他领域对数学发展的推动。同时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转换的意义。
 材:
张奠宙,李士琦.《数学教育研究前沿》(第一、二、三辑),华东师范学出版社.2003.
参考教材:
[1]胡永建.现代数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沈文选,杨清桃.数学思想领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曾建国.数学解题策略选讲.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5] F·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全3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三)专业选修课
1现代教育技术及网络技术应用
英文名称: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 Network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硕士各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应用范围及在课程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既要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更要掌握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应用,重点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熟练应用教学中各类信息化教学元素;具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设计并撰写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学科课程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强化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志和能力。
 材:
徐福荫,袁钥锷.现代教育技术基?。嗣窠逃霭嫔?,2005.
参考教材:
[1]雷体男,王峰.现代教育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陈久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林出版社,2009.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名称:Healthy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Psychol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特点、原则、意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健康心理维护,心理与行为问题干预开展;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以及途径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设计心理咨询及辅导活动,做好中小学生班级及个体的心理辅导。
 材:
郑日昌,刘视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林崇德,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12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周广曾,?;坪樱嗌倌晷睦斫】涤胄睦碜裳喜?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编写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初中分册).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2.
[4]卫异,左振英.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教育政策与法规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Laws and Rules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和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教育法律法规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促进学习者对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了解,提高执行教育政策与法律的水平,并增进学习者在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修养;培养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为依章执教、遵循规律办学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材:
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维平.平衡与制约——20世纪的教育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孙俊三.教育政策与法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
[4]张维平.教育政策与法规.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
英文名称:Modern Mathematics and Secondary School Mathematic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现代数学思想为指导,用集合论的观点、方法与数学符号语言,沟通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各部分的联系,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初等数学中去,二是用具体材料来说明高等数学对初等数学的指导意义,三是指出初等数学某些难以处理的问题的高等数学背景。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用现代数学知识解决中学数学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材:
胡炳生.现代数学观点下的中学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教材:
[1] F·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全3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唐复苏,鲍建生.中学数学现代基?。嗣窠逃霭嫔?,2002.
[3]高 夯.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分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奠宙,邹一心.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王仁发.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数学学习理论与方法
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Its Method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通过数学的认识、数学学习理论、数学思想方法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数学化归思想、类比、归纳、猜想、数形结合、构造法等数学发现的基本方法以及它们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理论在数学教学的意义、作用,领悟数学思想。
 材:
叶立军.数学方法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谢 祥,周北川,赵刊.数学方法论在数学教学教育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出版社,2009.
[2]徐利治.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分析学的思想、方法与技巧.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叶立军.中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王亚辉.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数学文化与数学史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Culture and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数学教育研究生在数学文化素养方面的基本需要以及目前中学数学课程中所渗透的数学文化教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现实来源和背景,主要内容有:从历史角度看数学文化;数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数学与现代社会;数学与人类文明等。
 材:
张知学.数学与文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教材
[1]张景中.数学与哲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2]朱梧槚.数学与无穷观的逻辑基?。罅砉ご笱С霭嫔?,2008.
[3]斯图尔特·夏皮罗.数学哲学对数学的思考.复旦大学,2009.
[4]外尔(著),齐民友(译).数学与自然科学之哲学.上??萍冀逃霭嫔?,2007.
7数学教育的国际比较
英文名称: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Mathematics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在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过程和趋势,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在教学实践和国家政策两个层面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的背景下,展望国际数学教育比较研究的未来,在重视文化背景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方面了解不同国家在数学教育方面的政策与现状,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高学生比较研究的能力。
 材:
吴晓红.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教材:
[1]斯图尔特·夏皮罗.数学哲学对数学的思考.复旦大学,2009.
[2]外尔(著),齐民友(译).数学与自然科学之哲学.上??萍冀逃霭嫔?,2007.
[3]M·克莱因著,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张顺燕.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8数学解题研究
英文名称:The Study of Mathematical Problem – solving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学数学解题理论的概念,解题研究的现状分析,解题资料的初步整理,解题基本功的要素分析,各种解题著作的解题观点,解题程序,解题过程的思维分析、结构分析和长度分析,解题系统论,解题坐标系,解题方法,解题策略,数学习题分类,数学题解检验,解题错误分析,数学习题的科学性要求与编拟方法。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能力。
 材:
张景中.数学解题策略.科学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谢 祥,周北川,赵刊.数学方法论在数学教学教育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出版社,2009.
[2]徐利治.数学分析的方法及例题选讲—分析学的思想、方法与技巧.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叶立军.中学数学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4]王亚辉.数学方法论—问题解决的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代数教育研究
英文名称:The Study ofAlgebraic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研究关于中学代数内容及其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概述,包括数与数系,式、代数式与不等式,方程,函数,数列,算法以及中学代数问题精选等内容??纬潭灾醒Т谌萦媒细叩氖Ч鄣憬辛朔治?,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并精选一些典型的例题。使学生思想上力求在注意形式化的同时,加强代数知识的直观理解。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学代数课程的认识。
 材:
迈克尔·J·布拉德利博士(美)数学先锋-现代数学(1900-1950年).上??蒲南壮霭嫔?,2011.
参考教材:
[1] F·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全3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唐复苏,鲍建生.中学数学现代基?。嗣窠逃霭嫔?,2002.
[3]高 夯.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分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张奠宙,邹一心.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王仁发.高观点下的中学数学—代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0几何教育研究
英文名称:The Study ofGeometry Education
开设学期:1 学时:18 学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中学几何内容及其教学理论与实践,主要包括度量几何学、欧氏几何的公理化体系、平面几何证题方法、平面几何名题欣赏、中学几何教学的综述、立体几何研究与解题、解析几何研究与解题、球面几何学初步以及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等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学代数课程的认识。
 材:
张奠宙.中学几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教材:
[1]张奠宙,邹一心.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2]周永正.现代数学方法.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3] F·克莱因.高观点下的初等数学(全3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4]陆启韶.现代数学基?。本┖娇蘸教齑笱С霭嫔?,2005.
11统计教育研究
英文名称:Statistical Education Research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探讨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统计教育的影响因素,研究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现状对统计教育的发展机遇,进而根据目前统计教育的现状,构建统计教学培养模式,搭建统计教学培养目标,对优化统计教学课程设计和教学环境提出建设性意见,改革统计教育的目的。运用现代数学的观点、思想和方法对概率统计进行了深入研究,紧密配合国家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从高观点培养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进行教学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服务。
 材:
史宁中.中学概率与微积分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参考教材:
[1]M·克莱因著,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陆启韶.现代数学基?。本┖娇蘸教齑笱С霭嫔?,2005.
[3]胡永建.现代数学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周永正.现代数学方法.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
12.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of BasicMathematicsEducation Reform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国内外数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数学课程标准研修,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数学课程改革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中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主要问题的认识水平。
 材:
叶立军.数学与科学进步.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1]George J·Posner课程分析(Analyzing the Curriculu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
[2]梁玉麟.劳傅燕华,江巧妍.课堂学习研究实践与数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11.
[3]耿 申.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綦春霞.数学课程论与数学课程教材改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夏志芳.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13中外数学教育简史
英文名称:An International View ofMathematicsEducation: A Brief History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对我国数学教育发展影响较大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的思想;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前苏联、日本和阿拉伯国家作为重要的教育理论,并讨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数学教育发展概况,接着就介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教育理论,突出对我国数学教育发展产生过直接影响的内容。通过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外数学教育现状的认识和研究兴趣。
 材:
谢兰荣.中外教育简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教材:
[1]M·克莱因著,张祖贵译.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张景中.数学与哲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李 迪.中华传统数学文献精选导读.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斯图尔特.夏皮罗.数学哲学对数学的思考.复旦大学,2009.
14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
英文名称: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Mathematics Experiment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培养数学教育研究生数学的思考方法,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数学手段。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目的是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材:
Mark M·Meerschaert.数学建模方法与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刘仁云.数学建模方法与数学实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
[2]宣 明.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3]赵 静.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严喜祖.数学建模及其实验.科学出版社,2009.
[5]汪晓银,邹庭荣,周保平.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科学出版社,2010.
15、算法研究
英文名称:Algorithmic Research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旨在讲解算法设计中的设计技巧、策略、常用的方法和基本的算法分析技术,能阅读、理解与算法相关的文章和书籍,学习突出者可以解决其可能面对的复杂算法问题。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能力。
 材:
Sanjoy Dasgupta (美国)著,王沛,唐扬斌译.算法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 Sara Base.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导论(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李晓梅,吴建平.数值并行算法与软件.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晓东.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4]吴哲辉.算法设计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英语)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师和学科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英语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强的学科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英语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英语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性的开展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4.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与法规,掌握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5.掌握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英语学科教育教学中具备引领、示范、指导的能力。
6.能熟练阅读本专业英语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4个???。总学分一般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汉语语言文学基?。?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英语学科教育测试与评价(2学分)
4.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专题(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含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4.高级英语(2学分)
5.英语学科发展前沿专题(1学分)
6.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研究(1学分)
7.外语教学心理学(2学分)
8.中外外语教育简史(1学分)
9.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10.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指导(2学分)
11.英语课程标准与英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1学分)
12.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2学分)
1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2学分)
14.英文名篇鉴赏(1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或者顶岗实习的时间不少于半年。
五、教学方式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以稳定的中小学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做好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由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实行双导师制。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学期末启动,主要从思想政治品德表现、课程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己撕细裾?,进入硕士论文开题及撰写阶段;凡有一项不合格,中期考核不予通过,但允许重修重考。
、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英语学科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位论文选题与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二)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1.2万英语单词)。
(三)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四)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其他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3门教师教育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缱ㄒ当弦瞪胙Ш?,至少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不计学分。
九、课程学分及教学安排表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课程属性 考核
方式
备注  
 




0451101 汉语语言文学基础 2 36 2 必修 考试 12

 
0451102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3 教育学原理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4 课程与教学论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5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6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201YY 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 1 36 2 必修 考试 10

 
0451202YY 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 54 3 必修 考试  
0451203YY 英语教学测试与评价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204YY 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专题 1 54 3 必修 考试  




0451301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含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 2 36 2 选修 考查 6

 
045130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3 教育政策与法规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4YY 高级英语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5 YY 英语学科发展前沿专题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6 YY 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2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7YY 外语教学心理学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8YY 中外外语教育简史 2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9YY 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10YY 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指导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11YY 英语课程标准与英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12YY 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13YY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14YY 英文名篇鉴赏 2 18 1 选修 考查  
教育实践 实践教学 教育见习 3 9 0.5 必修 考查 8学分(≥1年)  
微格教学实践 3 9 0.5 必修 考查  
中小学英语课例分析 3 18 1 必修 考查  
教育实习与教育调查
(≥半年)
4 18 6 必修 考查  
学位论文 1.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完成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  
2.论文撰写、指导、审核、答辩、评定 在双导师指导下于第3-4学期完成  
非师范生
补修
课程
教育学 1、2 54 / 选修 考查 不计学分    
心理学 1、2 54 / 选修 考查    
学科教学论 1、2 54 / 选修 考查    
跨专
业生
补修
课程
语言基础 1、2 54 / 选修 考查 不计学分    
语言技能训练 1、2 54 / 选修 考查    
                         
 

十、主要参考书目
[1] Adamson, B.Chinese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 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3] Benson, P.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5.
[4] 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5] Brown, 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6] 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3rd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7]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
[8] Freeman, D., Richards, J.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9] Gardner, D., Miller, L.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10] Hatch E., Brown C.V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1]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12] Richards, J.C., Rodges 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3] Ledford, B.R., Sleeman P.J.Instructional Design: A Primer.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1.
[14] McDonough, J., McDonough, S.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15] McDonough, J., Shaw, 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A: A Teacher’s Guide.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16] Moron, P.R.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17] 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18] 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3.
[19] Radford, A.et al.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0] Skehan, P.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1] Yalden, J.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2] Young, P.A.Instructional Design Frameworks and Intercultural Models.Idea Group Inc, 2009.
[23]常耀信.英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24]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5]陈俊森,樊葳葳,钟华编.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6]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7]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8]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9]戴炜栋,任庆梅.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0]戴炜栋,束定芳等编.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1]德尔涅伊.动机研究与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2]弗里曼.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3]郭晓英.西部欠发达地区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34]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5]赫 奇.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6]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7]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8]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9]李传松,许宝发.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0]李传松.新中国外语教育史.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41]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2]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4]鲁子问.英语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5]秦明利.英美现当代经典小说赏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6]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47]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8]王 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9]王 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0]伍 德.测试与评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1]魏 ?。⒚牢难Ъ偷级粒憬笱С霭嫔?,2008.
[52]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53]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4]亚 瑟.外语教师测试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5]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56]张效民,禹明.中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7] 朱 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8]庄智象,戴炜栋.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9.
[59]邹 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60]邹为诚等.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十一、重要期刊
1.Applied Linguistics.季刊.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ELT Journal.季刊.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Journal of Pragmatics.月刊.Elsevier.
4.Language Testing.季刊.Sage Publications, UK.
5.外语教学与研究.双月刊.北京外国语大学.
6.现代外语.季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7.外国语.双月刊.上海外国语大学.
8.外语界.双月刊.上海外国语大学.
9.外语教学.双月刊.西安外国语大学.
10.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双月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11.外语与外语教学.月刊.大连外国语学院.
12.外语学刊.双月刊.黑龙江大学.
13.电化教育研究.双月刊.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学.
14.中国电化教育.月刊.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化教育馆.
15.中国英语教学.双月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6.课程·教材·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17.中国翻译.双月刊.中国翻译协会.
18.外国文学研究.双月刊.华中师范大学.
19.外国文学评论.季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20.国外外语教学.季刊.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主办季刊.
十二、课程介绍
(一)学位基础课
1.汉语语言文学基础
英文名称:Basic Knowled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英语专业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外语专业学生熟悉和了解汉语语言与文学基础知识。语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汉语语音、文字、词汇、语法等专业基础知识,从总体上把握汉语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表达方式,能够较好地进行汉语交际;文学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主要思想、文学流派以及代表性作家和作品,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鉴赏与文学批评能力。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立足外国语言基础,通过比较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使专业硕士学生在跨文化的交流与对照中,开阔视野、掌握方法,为中西文化和语言文学的交流奠定扎实基础,进而提升人文素养,成为能够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实用性人才。
教材:
[1]南 帆.文学理论基?。本┐笱С霭嫔?,2008.
[2]邢福义.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胡吉成.现代汉语基?。本┐笱С霭嫔?,2012.
[3]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王先霈.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王一川.文学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7]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大学名师讲课实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英文名称StudyofPolitical Theories with I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宋 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3]陶德麟,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5]许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3.教育学原理
英文名称: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学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对教育现象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探讨,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生、教师、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当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自觉的反思,把握其规律,为教育的合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课程教学致力于教育硕士教育意识进一步养成、反思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形成、教育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质量,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石中英.公共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金一鸣.教育学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逃蒲С霭嫔?,2008.
[4]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名称:Curriculum and Methodol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集中表现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理念、知识技能、实践方式和创新意识的教育类课程;是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纬桃匝罢弑疚?、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工具性、研究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课程的多元理解、课程的基础、课程研究的历史与趋势、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实施取向与模式,教学研究的历史与趋势、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趋势、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综合素质测量与评价研究,学习理论的新进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十三个专题进行讲授,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以及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课程与教学组织与评价能力。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教材:
[1]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2]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3]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4]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Methods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重点介绍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有效掌握并合理实施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课程内容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方法的介绍和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悉理论、遵循规律、掌握方法,具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开展一般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意识和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态度、积极开展交流与推广个人实际教学探索、体验、成果的实践应用能力。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1]陈桂生.到中小学与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叶 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英文名称:Youngster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规律及其如何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一门学位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师范生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家庭与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教育等,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增进师范生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成长的理解,形成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师范生懂得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师范生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 [英]惠特莫尔,姜飞月(译).心理综合咨询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梅 子.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父母必知的儿童心理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二)专业必修课
1.英语课程与教材分析
英文名称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xtbook Analysi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主要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分析与对比,将英语课程基础教与学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目前国内外英语课程概况和发展趋势,从而明确我国今后英语学科发展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英语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以及教材编写和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此基础上掌握以英语课程基本理论进行教材评价的基本理论、开发课程资源的知识和技术措施以及经营管理教材的能力,并且能够结合教学实习,培养学生教材使用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教材开发技能以及进行校本教材开发的能力。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修订版).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11.
参考教材
[1] Cunningsworth, A.Choosing Your Coursebook.Oxford: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1995.
[2] McDonough, J., Shaw, C.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A: A Teacher’s Guide.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3] Richards, J.C.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5]王 蔷.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2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文名称:Design for English Teaching and Case Studies
开设学期:学时:54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教学设计能力,使其能够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应用于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建构以及教学情境的构想、教学行为的规划等方面,能够发现并描述教学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最终提出较完整的具体教学实施方案,并在试行的基础上优化方案。
 
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参考教材:
[1] Brown, J.D.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Ledford, B.R., Sleeman P.J.Instructional Design: A Primer.Information Age Publishing, 2001.
[3] Nunan, 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People’s Education Press, 2003.
[4] Young, P.A.Instructional Design Frameworks and Intercultural Models.Idea Group Inc, 2009.
[5]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方法与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英语教学测试与评价
英文名称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English Teaching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教育教学的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掌握英语语言测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相关理论以及语言测试的发展史和各种语言测试和评估方法。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掌握命题、施考、试卷分析、考试结果反馈等与具体课程教学相联系的操作技能和研究能力,进而系统掌握语言测试的原理、方法和实践。
 
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2002.
参考教材:
[1] Bachman, L F.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2]Wood, R.Assessment and Testing: A Survey of Research.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3]舒运祥.外语测试的理论与方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
[4]亚 瑟.外语教师测试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邹 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4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专题
英文名称Research Topics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开设学期:学时:54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包括英语语言学和英美文学两方面的内容。英语语言学研究专题的教学旨在结合学生需求,通过对英语语言学的主要内容,如语音、词汇、句法、意义、语言、文化与社会、语言的使用、语言与文学、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学等进行专题讲授,使学生较为系统、完整地认识和把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能够将相关理论和知识应用于英语教学与研究。
文学研究专题的教学旨在通过文学简史的介绍使学生系统完整地了解英美两国文学发展的各个主要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文学现象、各文学流派的特点及代表作品和作家艺术创作特点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并向学生介绍二十世纪西方主要的文艺批评理论流派及其特征,使学生在掌握这些理论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去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特色,实现对文学作品循序渐进的认识和赏析。
 
胡壮麟主编.语言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参考教材:
[1] Abrams, M.H.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New York: Norton, 2000.
[2]Baym, N.The 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New York: Norton, 1999.
[3] Eagleton, T.Literary Theory: An Introduction(2nd editon).London: Blackwell /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4] Hatch E., Brown, C.Vocabulary, Semantics and Language Educa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5] [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编,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商务印刷馆, 2004.
[6]戴炜栋,束定芳等编.现代英语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8]常耀信.英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9]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第三版).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
[10]马新国.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1] 朱 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12]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专业选修课
1现代教育技术(含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
英文名称: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 Network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硕士各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应用范围及在课程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既要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更要掌握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应用,重点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熟练应用教学中各类信息化教学元素;具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设计并撰写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学科课程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强化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志和能力。
 材:
徐福荫,袁钥锷.现代教育技术基?。嗣窠逃霭嫔? 2005.
参考教材:
[1]陈久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林出版社, 2009.
[2]雷体男,王峰.现代教育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
[3]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名称:Healthy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Psychol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特点、原则、意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健康心理维护,心理与行为问题干预开展;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以及途径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设计心理咨询及辅导活动,做好中小学生班级及个体的心理辅导。
 材:
郑日昌,刘视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林崇德,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12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编写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初中分册).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2.
[3]周广曾,?;坪樱嗌倌晷睦斫】涤胄睦碜裳喜?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4]卫 异,左振英.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教育政策与法规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Laws and Rules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和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教育法律法规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促进学习者对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了解,提高执行教育政策与法律的水平,并增进学习者在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修养;培养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为依章执教、遵循规律办学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材:
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孙俊三.教育政策与法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
[2]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张维平.平衡与制约——20世纪的教育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张维平.教育政策与法规.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高级英语
英文名称AdvancedEnglish
开设学期:1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重点选择优秀英语文学作品和学术性作品,旨在通过讲授不同领域、题材、体裁的英语作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其语法知识,扩充其词汇量,培养学生进行语篇分析和鉴赏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熊海虹.高等学校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综合教程(上)(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参考教材
[1]李 ?。叩妊Q芯可⒂锵盗薪滩?科技英语阅读与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2]李金云.英美经典短篇小说赏析.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8.
[3]李萌涛,周炳兰.高等学校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听说教程(上)(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4]赵景绥.研究生英语阅读教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5.英语学科发展前沿专题
英文名称Discussions on Newly Development of English Principles
开设学期:1 学时:18 学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英语学科研究与发展的最新状况,对语言与生态、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教学等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方向做系统介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能运用新的理论和方法科学开展英语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学生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检索与阅读本学科的相关学术论著与期刊论文,了解本学科的研究前沿,特别是其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动态,吸收新的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的新观点,借鉴和运用新的语料收集与分析的方法与手段,进行选题新颖的英语语言与教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
教师自编
参考教材:
[1] Diane Larsen-Freeman, Lynne Cameron.Complex Systems and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2] Dick Allwright, Judith Hanks.The Developing Language Learner: An Introduction to Exploratory Practice.Palgrave Macmillan, 2009.
[3] Peter Robinson, Nick C.Ellis.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Routledge, 2008.
[4] Robert DeKeyser.Practice in a Second LanguagePerspectives from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Cognitive Psycholog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7.
[5] Scott Jarvis, Aneta Pavlenko.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Routledge, 2008.
6.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of Basic English Education Reform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国社会改革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着力分析英语课程改革的时代条件、理论基础和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内容;研究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动态、英语课程标准诞生的理论背景和基本理念的突破及创新、英语教案创新的基本内涵和对课堂教学价值转型的影响;研究如何更新英语课堂的本质,使之走向对话教学,分析学生角色的更新、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英语教师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变以及英语教研员角色的转型等??纬痰哪勘曛荚谑寡私饣〗逃母锏奶跫屠砺刍?,理解基础教育的课堂性质和师生定位,把握基础教育课程的方向并指导教学实践。
 材:
卜玉华.外语教学改革指导纲要(英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参考教材: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基础教育英语教学评价研究与探索.北京教育出版社, 2001.
[2]叶 澜.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7.外语教学心理学
英文名称:Edu-Psychology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开设学期:1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结合外语教学实践,通过讲授心理学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学习理论、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的心理分析、学习者的个别差异等知识内容,使学生了解外语教学心理学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发展前景及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掌握外语的感知、理解、表达,特别是外语词汇、阅读、听说等语言技能的心理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最终能够将外语教学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掌握更多外语教学策略,增强外语教学能力,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张庆宗.外语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1.
参考教材
[1] Carroll, D.W.Psychology of Language(3rd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Hedge, T.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 [美]阿妮塔·伍德沃克著.陈红兵,张春莉译.教育心理学(第八版).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
[4]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0.
[6]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第三版).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7.
[7] [美]罗伯特·斯莱文著,姚梅林等译.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8]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9]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10]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8.中外外语教育简史
英文名称An International View of 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 Brief History
开设学期:2 学时:18 学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外语教育教学的发展历史及每一历史时期的主要外语教育政策、外语教学流派以及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外语教育发展史及发展现状,国内外主要外语教学流派及西方外语教学流派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影响、中外外语教育对比及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中外外语教学的发展脉络、各个历史阶段外语教学的主要思想和教学法流派,帮助学生梳理和凝练有益的教学思想与方法,积极开展现代外语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李传松,许宝发.中国近现代外语教育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 Adamson, B.Chinese English: A History of English in Chinese Educatio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付 克.中国英语教育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6.
[3]李传松.新中国外语教育史.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9.
[4]庄智象,戴炜栋.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9.
9.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
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Its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开设学期:1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介绍国内外语言学习与认知科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探究语言学习方法和学习者发展方面的有关问题,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外语学习理论与方法;全面系统地了解语言学习过程;在观察和分析前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发现的基础上,通过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发现外语学习规律,并最终能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探讨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各种语言学习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参考教材:
[1] Nunan, 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 Gardner, D., Miller, L.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Brown, 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i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4]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5] Skehan, P.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9.
[6]本 森.自主性研究与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7]德尔涅伊.动机研究与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8]弗里曼.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概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9]赫 奇.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10.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指导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Dissertation Writing
开设学期:2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重点介绍外语教学及其研究过程中理论与方法方面的内容。通过讲座与探讨、个案分析与研究、实践操作与交流、问题分析与解决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的英语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研究方法,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掌握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规律,开展教学方法的探讨与验证等实践,培养学生掌握文献综述、材料收集、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的方法,积极开展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转化。
 
McDonough, J., McDonough, S.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参考教材
[1] [美]查尔斯.教育研究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3]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4]王 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5]文秋芳.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11.英语课程标准与英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英文名称:Reading about Standards of English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Profession
开设学期:1 学时:18 学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对《英语课程标准》和《英语教师专业标准》进行解读,在解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如何准确定位课程、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和学习等核心概念;如何科学处理和建构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标准两者间的关系;如何及时捕捉英语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动态,并能自觉主动地在专业基础与专业实践领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和发展,最终成为英语学科教育教学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课题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英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初中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必修.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12.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
英文名称Training of English Teachers’Practical Skills
开设学期:2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以教育学与教学论、特别是以-微格教学理论为指导,把英语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分成单项的微技能,采用多种方式方法逐项训练,然后根据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课型和教学环节的需求进行分层组合,综合训练,最后达到全面提升教师职业技能的目的。教学基本内容包括:英文书写及教学技能训练、英语歌曲教唱技能训练、英语游戏组织技能训练、简笔画辅助教学技能训练、常规教具制作与电教仪器使用技能训练、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技能训练、备课技能训练、课堂教学等微技能训练、语言知识与语音的教学技能训练、作业批改与学习辅导技能训练、课外活动组织技能训练、测试技能训练以及教研与自修技能训练等。
 
邹为诚等.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 Freeman, D., Richards, J.C.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 Griffiths G.,Keohane K.Personalizing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 Lindstromberg S.Activities for the language classroo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戴炜栋,任庆梅.外语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5]郭晓英.西部欠发达地区外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
13.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
英文名称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nglish Teaching
开设学期:1 学时:36 学分:2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旨在通过介绍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比较中西文化在思维、行为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对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的影响等,教会学生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介绍文化、讲授文化。
 
陈俊森,樊葳葳,钟华.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参考教材
[1]Cowlings A.E.Cultural Conflict and Negotiation: A ReaderSage Publications, 1998.
[2] Jandt F.E., Taberski D.J.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 Introduction.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5.
[3] Moron, P.R.Teaching Culture: Perspectives in Practice.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4]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14.英文名篇鉴赏
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Well-known English Works
开设学期:2 学时:18 学分:1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通过文学原理和鉴赏方法介绍,结合文本分析,旨在使学生掌握名篇鉴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纬讨氐憬樯芨骼辔难ё髌返募头椒?,结合有代表性的英语名篇,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深入理解和赏析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领悟作品艺术形象的本质意义和作家的写作意图,最终有效攫取作品的价值核心。
 
魏 ?。⒚牢难Ъ偷级粒憬笱С霭嫔? 2008.
参考教材
[1]波伏娃.第二性.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
[2]柏拉图,朱光潜译.理想国.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
[3]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商务印书馆, 1996.
[4]胡亚敏.叙事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5]胡壮麟.理论文体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秦明利.英美现当代经典小说赏析.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7]亚里士多德,罗念生译.诗学.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9.
[8]赵毅衡.苦恼的叙述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2.

宁夏师范学院

添加宁夏师范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宁夏师范学院考研分数线、宁夏师范学院报录比、宁夏师范学院考研群、宁夏师范学院学姐微信、宁夏师范学院考研真题、宁夏师范学院专业目录、宁夏师范学院排名、宁夏师范学院保研、宁夏师范学院公众号、宁夏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夏师范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宁夏师范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nxsfxy/zypm_17348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