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18-12-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物理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学物理教师或教育管理人员。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了解物理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物理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物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与法规,掌握物理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掌握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科教育教学中具备引领、示范、指导的能力。
(六)能熟练运用英语阅读物理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一)学位基础课(12学分)
1.英语(2学分)
2.政治理论(2学分,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教育学原理(2学分)
4.课程与教学论(2学分)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2学分)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2学分)
(二)专业必修课(10学分)
1.物理课程与教材分析(2学分)
2.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3学分)
3.教育测量与评价(2学分)
4.物理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3学分)
(三)专业选修课(至少选修6学分)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学分,含网络信息技术与应用)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学分)
3.教育政策与法规(1学分)
4.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2学分)
5.物理学习理论与方法(2学分)
6.物理文化与物理学史(2学分)
7.物理解题研究(2学分)
8.物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1学分)
9.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1学分)
10.物理教育研究方法(1学分)
11.物理教育心理学(2学分)
12.教育统计原理和方法(2学分)
(四)实践教学(8学分)
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实践教学包括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等实践形式,其中到中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创造条件,尽可能采取顶岗实习的方式)。
五、教学方式
1.课程学习与实践课程紧密衔接,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实践在现场或学习单位完成。
2.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在中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第一学年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第二学年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与论文指导等多个环节指导工作。
六、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工作一般在第二学期末启动,考核主要从思想政治品德表现、课程学习、学科实习等几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疾楹细裾?,进入硕士论文撰写阶段。凡有一项不合格,中期考核不予通过,但允许重修重考。
七、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1.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2.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3.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其它
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至少补修2门教师教育课程(如基础物理专题研究、物理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不计学分。
九、课程学分及教学安排表(见附表)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 学时 学分 课程
性质
考核
方式
备注  
 




0451101 英语 1、2 72 2 必修 考试 12

 
0451102 政治理论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3 教育学原理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4 课程与教学论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5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106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36 2 必修 考试  




0451201WL 物理课程与教材分析 1 36 2 必修 考试 10

 
0451202WL 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2 54 3 必修 考试  
0451203WL 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1 36 2 必修 考试  
0451204WL 物理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2 54 3 必修 考试  





 
0451301WL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2 36 2 选修 考查 6

 
0451302WL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3WL 教育政策与法规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4WL 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5WL 物理学习理论与方法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6WL 物理文化与物理学史 1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7WL 物理解题研究 2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08WL 物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09WL 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10WL 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2 36 2 选修 考查  
0451311WL 物理教育心理学 1 18 1 选修 考查  
0451312WL 教育统计原理和方法 1 36 2 选修 考查  
教育实践 实践教学 教育见习与微格教学 1 18 1 选修 考查 8学分(≥1年)  
中学物理课例分析 2 18 1 选修 考查  
教育实习与教育调查
(≥半年)
3 18 6 选修 考查  
学位
论文
1、开题报告及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 完成审核签字手续,向学院提交培养计划、选题报告  
2、论文撰写、审核、答辩 在双导师指导下于4学期完成  
非师范生
补修
课程
基础物理专题研究 物理非师范专业补修 1、2 54   不计学分      
物理教育学 物理非师范专业补修 1、2 54   不计学分      

十、参考书目
1.阎金铎.物理实验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阎金铎.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乔际平.物理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5.赵峥.物理学与人类文明十六讲.高等教育出版.2008.
6.霍金.时间简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7.王较过.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9.赵凯华.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赵凯华.新概念物理学教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宋玉什等译.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集·物理学(第1、2卷).科学出版社,1985.
13.薛凤家.诺贝尔物理奖百年回顾.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1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学教师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15.王力邦、封小超.高等师范理科写作.科学出版社,2008.
16.R.P.费曼.费曼物理学讲义(第1、2、3卷).上??蒲Ъ际醭霭嫔?,1989.
17.蔡枢、吴铭磊,《大学物理(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高等教育出版,1999.
18.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9.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2.[美]阿特·霍布森.物理学:基本概念及其与方方面面的联系上??蒲Ъ际醭霭嫔?,2001.
23.A·爱因斯坦.物理学的进化.上??蒲Ъ际醭霭嫔?,1962.
24.G.Holton著,张大卫译.物理科学的概念和理论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25.朱鋐雄.物理学思想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6.郭奕玲等.物理学史(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7.解世雄.物理文化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8.倪光炯等.物理与文化(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十一、重要期刊:
1.《物理教师》.月刊,中国教育学会、苏州大学.
2.《物理教学》.月刊,中国教育学会、华东师范大学.
3.《物理通报》.月刊,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
4.《大学物理》.月刊,中国物理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5.《新课程研究》.月刊,华中师范大学.
6.《中学物理教与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人民大学.
7.《比较教育研究》.月刊,北京师范大学.
8.《课程教材教法》.月刊,人民教育出版社.
9.《教育研究》.月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10.《现代中小学教育》.月刊,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
11.《心理发展与教育》.月刊,北京师范大学.
12.《学科教育》.月刊,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
13.《物理教学探讨》.月刊,西南大学.
14.《中学物理教学参考》.月刊,陕西大学.
15.《宁夏教育》.月刊,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16.《大学物理(物理教育专刊)》.半年刊,中国物理学会.
十二、课程介绍
(一)学位基础课
1 
英文名称English
开设学期:1、2 学时:72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通过系统讲解和练习语言文化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翻译、写作等各项能力,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能基本正确地翻译与本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在培养学生掌握以上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听说交际能力训练。
教 材:
毛大威.英语(学生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教材:
[1]毛大威.英语(教师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余静娴.研究生英语核心教材(上)(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英文名称:Study of Political Theories with I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道德素养,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许胜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
[2]陶德麟,石云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宋 涛.政治经济学教程.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4]田克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出版社.2012.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教育学原理
英文名称: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学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是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本课程对教育现象特别是学校教育的形成、发展进行探讨,对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生、教师、课程与教学、学校德育、当代教育新理念和教育改革等教育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自觉的反思,把握其规律,为教育的合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课程教学致力于教育硕士教育意识进一步养成、反思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形成、教育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为教师提升自身专业发展的质量,迅速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材:
石中英.公共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黄 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金一鸣.教育学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逃蒲С霭嫔?,2008.
4.课程与教学论
英文名称:Curriculum and Methodol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集中表现教师教育课程与教学理念、知识技能、实践方式和创新意识的教育类课程;是教育硕士各专业的学位基础课??纬桃匝罢弑疚?、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为基本理念,突出基础性、工具性、研究性和实践性,通过对课程的多元理解、课程的基础、课程研究的历史与趋势、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实施取向与模式,教学研究的历史与趋势、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趋势、有效教学行为研究、学生综合素质测量与评价研究,学习理论的新进展,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十三个专题进行讲授,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以及较强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教学能力以及自我专业发展的能力、课程与教学组织与评价能力。
 材:
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参考教材:
[1]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变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陈晓端.有效教学理念与实践.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鲍里奇,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Methods of Pedagogical Research of Basic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重点介绍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如何有效掌握并合理实施教育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课程内容既有理论的讲解又有方法的介绍和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熟悉理论、遵循规律、掌握方法,具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开展一般性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意识和从事基础性研究的态度、积极开展交流与推广个人实际教学探索、体验、成果的实践应用能力。
 材:
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参考教材:
[1]陈桂生.到中小学与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叶 澜.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英文名称:Youngster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规律及其如何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有效教育教学的一门学位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师范生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特点、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青少年自我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家庭与学校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及其教育等,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增进师范生对于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成长的理解,形成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师范生懂得教育就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为师范生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材:
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英)惠特莫尔,姜飞月(译).心理综合咨询实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梅 子.智养: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父母必知的儿童心理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二)专业必修课
1.物理课程与教材分析
英文名称:Physics Teaching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物理课程的目标、内容、体系、物理教材的编写、物理教学内容与特点分析等,课程内容包括物理课程的演变、制约物理课程的主要因素、物理课程的类型和编制原则、物理课程的内容选择和结构体系、物理教材的特点实施中应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以及结合物理课程改革,对有关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具体教材内容分析研究。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明确物理课程与教材的关系,提高对中学物理课程的宏观认识。
 材:
杨薇.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李新乡.物理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9年.
[2]孟昭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卢巧.物理教学论.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
[4]封小超,王立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出版社,2005.
[5]王较过,李贵安.21世纪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教材:物理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物理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英文名称:Phyics Curriculum Design and Case Studies
开设学期:学时:54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讲授、研讨、报告等形式,使学生了解物理教学的要素、物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教学设计的各种模型;并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各种模型的利与弊。另外本课程强调结合特定的物理教学案例,训练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能力。
 材:
陈刚.物理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参考教材:
[1]叶建柱,蔡志凌,胡来林,彭小明.物理教学中的逻辑.科学出版社,2013年.
[2]张启德,李新乡,陶洪,王崇光.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3年.
[3]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冯杰.高中物理探究实验及案例教学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
英文名称: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hysics Pedag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物理教师教育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学习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初步掌握基本的物理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形成科学的物理教育评价观念,为从事物理教育工作奠定基本的理论基础。由于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学科教学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所以教学内容将体现重在基本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侧重了解基础知识和教育评价观念的培养,并结合当前中小学物理教育的实际需要,探讨物理教育评价的发展问题。
 材:
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金娣,王钢,袁振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杨向东,黄小瑞.教育改革时代的学业测量与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物理学科基础与前沿专题
英文名称:Discussions on the Newly Development of Mathematical Principle
开设学期:学时:54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课程旨在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科领域各个主要分支的研究状况、前沿问题和发展趋势;同时让学生学会从高观点下看学校物理(中等物理),了解作为科学的物理如何转变为学校物理;学会将学校物理与所谓的日常物理结合起来,感受物理对其他领域的影响以及其他领域对物理发展的推动。同时让学生认识物理的学术形态与教育形态转换的意义。
 材:
王顺金.物理学前沿——问题与基?。蒲С霭嫔纾?013.
参考教材:
[1]黄祖洽.现代物理学前沿选讲.科学出版社,2013.
[2]蔡枢,吴铭磊.大学物理:当代物理前沿专题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童国平,当今物理前沿问题选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王顺金.物理学前沿问题.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三)专业选修课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英文名称: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 of Modern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为教育硕士各专业方向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教育技术的学科特点、应用范围及在课程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既要掌握教育技术的理论更要掌握教育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应用,重点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熟练应用教学中各类信息化教学元素;具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利用互联网教育资源开展教学、设计并撰写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的学科课程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强化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志和能力。
 材:
徐福荫,袁钥锷.现代教育技术基?。嗣窠逃霭嫔?,2005.
参考教材:
[1]雷体男,王峰.现代教育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陈久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学林出版社,2009.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英文名称:Healthy Education of Youngsters Psychology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特点、原则、意义、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健康心理维护,心理与行为问题干预开展;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管理以及途径和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扎实掌握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效设计心理咨询及辅导活动,做好中小学生班级及个体的心理辅导。
 材:
郑日昌,刘视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参考书目:
[1]林崇德,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解读(2012年修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周广曾,?;坪樱嗌倌晷睦斫】涤胄睦碜裳喜?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用书》编写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小学分册)(初中分册).山东画报出版社, 2012.
[4]卫异,左振英.青少年人格塑造.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3.教育政策与法规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Laws and Rules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获得教育政策和法规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理解现行教育政策、法规及基本理论知识,能够运用教育法律法规解决教育活动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促进学习者对国家有关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了解,提高执行教育政策与法律的水平,并增进学习者在这两个领域的理论知识修养;培养有较高理论水平和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提高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为依章执教、遵循规律办学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材:
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维平.平衡与制约——20世纪的教育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3]孙俊三.教育政策与法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9.
[4]张维平.教育政策与法规.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
英文名称:Modern physics and Secondary Schoolphysic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现代物理思想为指导,论述了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教学的关系和意义,对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做了深入剖析,简要介绍了物理学前沿概况,对于师范生和教师从宏观上把握物理学知识和物理教育具有指导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现代物理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初等物理中去,二是用具体材料来说明高等物理对初等物理的指导意义,三是指出初等物理某些难以处理的问题的高等物理背景。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学习,提高学生用现代物理知识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关问题的能力。
 材:
罗莹,杨锡震.现代物理与中学物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荆永君,李昕.现代教育技术与高中物理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王顺金.物理学前言—问题与基?。蒲С霭嫔?,2013.
[3]黄祖洽.现代物理学前言选讲.科学出版社,2013.
5物理学习理论与方法
英文名称:Theories and Its Methods ofphysicsLearning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通过物理的认识、物理学习理论、物理思想方法三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物理化归思想、类比、归纳、猜想、数形结合、构造法等物理发现的基本方法以及它们在物理解题中的应用。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习理论在物理教学的意义、作用,领悟物理思想。
 材:
朱鋐雄.物理学方法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参考教材:
[1]谢 祥,周北川,赵刊.物理方法论在物理教学教育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出版社,2009.
[2]殷传宗.基础物理学专题选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朱鋐雄.物理学思想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王瑞旦,宋善炎.物理方法论.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6.物理文化与物理学史
英文名称:physical Culture and the History of physic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物理教育研究生在物理文化素养方面的基本需要以及目前中学物理课程中所渗透的物理文化教育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物理的现实来源和背景,主要内容有:从历史角度看物理文化;物理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物理与现代社会;物理与人类文明等。
 材:
厚宇德.物理文化与物理史.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参考教材
[1]倪光炯,王炎森.物理与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海森堡.物理学与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
[3]海森堡.物理学与哲学.商务印书馆,1999.
7物理解题研究
英文名称:The Study ofphysicalProblem – solving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介绍物理解题理论的概念,解题研究的现状分析,解题资料的初步整理,解题基本功的要素分析,各种解题著作的解题观点,解题程序,解题过程的思维分析、结构分析和长度分析,解题系统论,解题坐标系,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物理习题分类,物理题解检验,解题错误分析,物理习题的科学性要求与编拟方法。通过课程学习提高学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能力。
 材:
徐辉.高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
参考教材:
[1]李武钢.普通物理专题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王怀玉.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13.
[3]廖伯琴.物理教学研究与案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物理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英文名称:Development of BasicMathematicsEducation Reform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国内外物理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物理课程标准研修,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物理课程改革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中小学物理教学改革主要问题的认识水平。
 材:
叶立军.物理与科学进步.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 George J·Posner.课程分析(Analyzing the Curriculu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5.
[3]廖伯琴.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物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耿 申.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5]孟昭辉.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夏志芳.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案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
9.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研究
英文名称: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eaching of Physics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国内外物理课程改革发展趋势,物理课程标准研修,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物理课程改革的问题。提高学生对中小学物理教学改革主要问题的认识水平。
 材:
冯杰.高中物理探究实验及案例教学设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参考教材:
[1]张军朋,李德安,全汉炎.高中物理课程实验设计.广东教育出版,2005.
[2]陈友道.中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唐挈.高中物理实验有效教学设计及案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王平杰.高中物理思想方法提炼与拓展.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10.物理教育研究方法
英文名称:Research methods ofPhysics Education
开设学期:学时:18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主要学习:对我国物理教育发展影响较大并具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的思想;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前苏联、日本和阿拉伯国家作为重要的教育理论,并讨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物理教育发展概况,接着就介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教育理论,突出对我国物理教育发展产生过直接影响的内容。通过课程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对中外物理教育现状的认识和研究兴趣。
 材:
冯杰.物理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万勇,王春华.物理教育研究方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阎金铎.中学教师物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张宪魁.物理科学方法教育.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0.
11.物理教育心理学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hysics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以培养物理教育研究生物理的思考方法,运用物理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强有力的物理手段。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物理结构的过程。通过本课程学习,目的是提高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材:
乔际平.物理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参考教材:
[1]廖伯琴.物理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孟昭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朱龙祥.物理教学思维方式.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2.教育统计原理和方法
英文名称:Education statistics principle and method
开设学期:学时:36 学分: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说明:本课程是为教育硕士开设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科学,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是数理统计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其主要内容包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教育统计的基本原理及在教育实践研究的应用,使学生具备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同时要预先修完教育学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计算机操作技能。
 材:
张磊,姜孟瑞.教育统计分析方法.科学出版社,2007.
参考教材:
[1]雷体男,王峰.现代教育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孙杰远.教育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王孝玲.教育统计学(第4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宁夏师范学院

添加宁夏师范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宁夏师范学院考研分数线、宁夏师范学院报录比、宁夏师范学院考研群、宁夏师范学院学姐微信、宁夏师范学院考研真题、宁夏师范学院专业目录、宁夏师范学院排名、宁夏师范学院保研、宁夏师范学院公众号、宁夏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夏师范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宁夏师范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nxsfxy/zypm_17348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