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考研网

江苏大学力学考研

江苏大学力学考研

相关专业

江苏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江苏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江苏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江苏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江苏大学力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江苏大学力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江苏大学力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江苏大学力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江苏大学力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江苏大学 力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江苏大学力学考研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855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Ⅰ、Ⅱ》,龙驭球、包世华、袁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8月第4版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929 普通物理综合(力学、电磁学) 《力学》(第三版),漆安慎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电磁学》(第三版),梁灿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801 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Ⅰ、Ⅱ),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七版
 
力学 [08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江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力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工业流体力学(02)工程中的多相流与复杂流动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5)流体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6)工程热力学
备  注: 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身份考生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930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第三版),罗惕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力学 [08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江苏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力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力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及跨尺度力学(02)动力学与控制(03)工程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招生人数: 1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备  注:
力学 [08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江苏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力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工业流体力学(02)工程中的多相流与复杂流动
招生人数: 2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5)流体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26)工程热力学
备  注: 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身份考生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825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第三版),罗惕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826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华自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802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第五版),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为让更多考生了解我院研究生教育特色、学科优势、培养条件和招生政策,搭建大学生学术交流的互动平台,吸引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我院各学科方向的研究生,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实际情况,我院拟举办2021年大学生线上暑期夏令营活动,现将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申请对象
就读于“双一流”高校、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前100强高校的本科三年级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理工科专业在校生(2022届应届本科毕业生)。
拟招收正式营员60人。
二、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诚实守信,学风端正,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2)大一至大三的专业综合排名处于所在学校的前50%,综合素质优秀,学习成绩优异,英语水平良好(可获得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或计划参加全国研究生统考的学生优先)。
(3)综合素质较高,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培养潜力。对力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相关领域研究兴趣浓厚,热爱探索研究,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遵守学术道德,有志于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4)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等级考试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或具有相当水平证明。
(5)本科阶段曾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创新竞赛奖励或提供其他能够实质性证明个人科研能力证明材料的优先。
(6)原“985”、“211”工程高校和力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学生优先。
三、申请流程
1、申请人于2021年7月5日前将报名表及相关附件发送至pinyu@ujs.edu.cn,进行夏令营报名申请。
2、我院将组织专家对申请人材料进行综合评估,全面考量申请人的毕业院校、毕业专业、成绩排名、英语水平、科创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择优确定入选名单。入选夏令营营员名单将于7月6日前于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网站公布。未进入营员名单的申请人皆为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3、入选营员准备以下申请材料,扫描或生成PDF文档后打包,发送至邮箱:pinyu@ujs.edu.cn。
(1)夏令营申请表;
(2)身份证和学生证扫描件;
(3)在校期间学习成绩单(可采用系统截图等形式,但须保证真实性);
(4)英语水平证明材料;
(5)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获奖(资格)证书、科研创新能力证明材料(如课题、论文、专利)等。
四、活动安排
时间 报告题目 报告人 参与方式
7.8上午
9:00-11:30
力学超材料浅析与展望 刘金兴
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导
腾讯会议
ID
519303788
会议密码:
0708
微纳米力学与核心技术 唐淳
江苏省特聘教授、博导
周期性桩式复合地基动力特性研究 陆建飞
教授、博导
我培养研究生的一些经历   朱建国
教授、博导
7.8下午
14:30-17:00
现代结构健康监测方法及成像技术   王自平
副教授、博导
腾讯会议
ID
500379979
会议密码:
0708
智慧建造与创新复合型工程人才培养 韩豫
副教授、博导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进展 殷杰
副教授、博导
防灾减灾工程研究概况与展望 于国军、操礼林、苏波
副教授、硕导
7.9上午
9:00-11:30
橡胶混合土力学特性研究进展 周恩全
副教授、硕导
腾讯会议
ID
744430080
会议密码:
0709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基础设施领域应用   张富宾
副教授、硕导
FLNG研究现状及在深远海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王佳栋
副教授、硕导
纳米混凝土材料特性研究   陈妤
副教授、硕导
工程力学在磁流变液研究中的基石与引领作用 孙虎
副教授、硕导
7.9下午
14:30-17:00
机制砂混凝土特性及研究进展 延永东
副教授、硕导
腾讯会议
ID
841959723
会议密码:
0709
城市系统韧性与安全研究前沿 王鹏
副教授、硕导
材料强度理论的研究现状及挑战 陈雷
博士、硕导
非线性结构中振动能量的引导与控制 刘帽
博士、硕导
金属增材制造中的烧结模拟 马维馨
博士
7.10上午
9:00-11:30
在线考核   腾讯会议
ID
715969226
会议密码:
0710
以上安排以最终公布的《营员手册》为准。
五、相关政策
我院将根据营员的申请材料、在营期间活动表现及综合考核情况,选拨优秀营员。优秀营员在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统一招生入学考试过程中享受以下基本政策:
对于取得所在学校2022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考生:夏令营取得合格等级以上可直接接收为我院2022年推免生,并可以申请我院相关学科直博生。
六、其他事项
 ?。?)申请人在网上报名时提交的资料必须保证信息真实、准确有效。
 ?。?)在资源充足的前提下,非营员的本院学生亦可直接参与上述活动。
(3)未尽事宜将及时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ujs.edu.cn)对外发布。
(4)联系方式:邮箱:pinyu@ujs.edu.cn;电话:0511-88797036
(5)本次活动期间涉及到后续的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如有与江苏大学相关政策相冲突的地方,以学校政策为准。
(6)本通知由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负责解释。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2021年6月18日
江苏大学固体力学学科是(原)镇江农机学院建校初期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 1979年,获固体力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固体力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力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06年,固体力学获批省“十一五”重点学学科;2012年,获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力学学科获批省“十二五”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16年,获批省“十三五”一级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学科拥有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机械及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与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力学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振动与噪声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国家和省部级实验平台,以及MTS809材料试验机、LMS结构动态分析仪、Focus LT32-32超声相控阵探伤仪、高应变动力测试仪、智能数字化全波形声发射仪、电液伺服系统、扫描探针显微镜、超井深显微镜、数字图像相干测试仪(DIC)、云纹干涉仪、SPM原子显微镜、纳米压痕、压印系统、Agilent DSO7054A示波器等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设备。 
  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5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0名,教授31名,副教授20名;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占60%以上,40岁以下年轻科研人员和博士生群体31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2人、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及优秀青年学术骨干4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5人、江苏省首届创新争先奖状1人、省创新创优人才1人。学科现有中国力学学会理事1名、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2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结构健康监测与预警分会常务理事2人,华东地区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副理事长1人。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级课题40余项(包括2项重点课题:“大型结构损伤检测的非接触快捷精确成像理论与方法”,No.11520101001,主持人:骆英;“多尺度耦合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复杂行为及其机理研究”,No.11632008,主持人:毕勤胜)、省部级课题近30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4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获奖9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省精品课程3门。近三年来,培养了博士研究生近20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荣获省优秀硕士论文1 篇,校优秀硕士论文2篇;在“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江苏省力学创新创意竞赛力学微文竞赛”以及“荣威新能源”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实践比赛中,荣获全国优秀奖2项、江苏省一等奖2项;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
  本学科集力学、物理学、化学、数学、材料学及土木工程等技术领域于一体,经过多年建设,已形成特色明显、相对稳定的4个学科方向,并各具特色,在国内力学领域中有相当的影响。
 
  学科方向一:智能材料结构中力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及结构损伤/断裂理论
  学科方向带头人:骆英 教授/博导
  团队成员:
 
 
 陈玳珩 许伯强 王钟羡 刘金兴 朱建国 
赵国旗 顾建祖 韩同伟 郝文峰 冯侃 刘红光 
王成原 唐淳 张健 杨平 姜世平 王自平 
Rahim Gorgin 邵静宜         
 
  本方向长期致力于热、电、磁、光以及化学等复杂环境下各非均匀固体介质内部及介质之间力与各物理、化学场的耦合规律、外部表象和功能失效问题研究,研究内容涉及多场耦合理论及相关技术研究、新型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激光超声波及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等。近年来该研究方向主持与参与国家“863计划” 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18项,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22项(已授权4项)。本方向长期坚持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在地方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影响。
 
  学科方向二:动力学与控制
  学科方向带头人:毕勤胜 教授/博导
  团队成员:
 
张正娣 孙保苍 陈章耀 尹必峰 张晓芳 韩修静 
宋敉淘 马新东       
 
 
  本方向致力于实际工程系统中的动力学与控制问题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局部分岔和全局分岔研究、机电系统中的复杂动力学行为、不同尺度耦合系统和非光滑系统的复杂动力学行为研究等。近年来,本方向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15项,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各种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获SCI收录150余篇,出版教材/专著3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学科方向三:工程材料的力学分析与结构设计
  学科方向带头人:刘金兴 教授/博导
  团队成员:
 
陆建飞 刘荣桂 谈梅兰 陆春华 张会杰 吴卫国 
王佳栋 孙虎 张朝霞     
 
 
  本方向致力于对土木工程中与力学相关的一些挑战性课题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工程结构复杂应力分析、损伤力学行为及耐久性研究、土力学的计算方法和理论模型研究、工程结构抗震防灾中的动力特性研究等。近年来该方向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其它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1项,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完成鉴定3项,出版著作1部。
 
  学科方向四:工程中的多相流与复杂流动
 ?。ü铱磕茉从攵こ萄г海?/div>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928 工程热力学 《工程热力学》(第三版),华自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初  试  科  目 复试科目 备注
015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0511-88797036)
46      
080100力学 20     学术学位
1.智能材料结构中力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及结构损伤/断裂理论 
2.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及其应用 
3.微/纳米力学、多尺度力学基础及测试技术 
4.工程结构中的力学问题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802材料力学、806弹性力学选一
970工程力学、971大学物理 同等学力加试:968线性代数,另一门在801理论力学、802材料力学中选,但不得与初试选考科目相同
081402结构工程 8     学术学位
1.混凝土结构(RC/PC)耐久性及优化 
2.组合结构抗震及加固研究 
3.钢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评估设计 
4.高性能CFRP索结构及锚固体系 
5.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 
6.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5结构力学、856土力学选一
972混凝土结构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 973建筑施工、975房屋建筑学
081405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2     学术学位
1.工程结构抗震抗风与减振控制 
2.工程结构的灾害防御 
3.土木工程安全监控与灾害评估 
4.理论和应用土力学研究 
5.土动力学和工程抗震 
6.环境岩土工程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55结构力学、857工程结构设计原理选一
974工程结构抗震与防灾 同等学力加试:972混凝土结构设计、973建筑施工
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 16     专业学位
1.混凝土结构(RC/PC)耐久性及优化 
2.组合结构抗震及加固研究 
3.现代钢结构体系研究 
4.智能材料与结构 
5.结构-地基基础共同作用 
6.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7.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 
8.建筑材料、施工与运行绿色化技术 
9.基于BIM系统的绿色建筑设计与建造平台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数学二 ④855结构力学、856土力学选一
972混凝土结构设计 同等学力加试:973建筑施工、975房屋建筑学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856 土力学 《土力学》,李广信、张丙印、于玉贞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组建于2011年5月。学院学科涵盖土木工程、力学2个一级学科,设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力学3个本科专业,并面向国外招收各层次留学生。学院现有力学一级博士学科点(江苏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硕士学科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点以及力学博士后流动站。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939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61人,外国留学生153人。学院拥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高端装备关键结构健康管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部级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机械结构损伤检测评估技术实验室、江苏省力学实验示范中心、江苏省机械及工程结构损伤诊断与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振动与噪声工程实验室以及江苏省土木工程实验示范中心培育点;设立有校级专职科研机构——结构健康管理研究院、服务社会的土木工程测试技术研究院,以及研究和解决重大工程问题的院级科研研究所6个。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4名,教授、副教授5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6人,具有海外研学经历的教师28人,聘有10多位国内外院士及著名专家作为学院兼职教授。涌现出了全国及省优秀教师、教育部跨世纪、省“六大人才高峰”、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省“双创人才”、省“特聘教授”、省“博士计划”、省高??萍既嗽贝葱麓从畔冉鋈?、机械工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等一批优秀人才及团队。
  学院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邓迪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挪威卑尔根大学等近20所国外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与其中的部分高校建立了博、硕、本学生交换留学机制。
  学院坚持以力学前沿理论研究为基础,推进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近五年来,主持及承担“863”、国防重大预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大国际合作1项、国家重点1项、国家科技支撑重点1项)等国家级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40多项,横向协作项目年均达60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8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25件。在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如“蛟龙号”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通过对国内首座碳纤维斜拉桥、高铁青弋江大桥、南京青奥工程、镇江市体育馆工程的施工监测,形成相关专利、工法等。
  学院注重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2016年5月,土木工程专业在学校率先通过住建部的工程专业认证,毕业生专业教学满意度测评列全校理工类学院第一。近5年来,学院有1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3门省优秀课程、省精品课程;出版教材及高水平外文专著10多部;获国家级和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0余项;培养本科生近700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结构创新大赛、工程管理创新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国家奖及江苏省特等奖、一等奖;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50多名,获省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2篇,获省优秀学生干部、省三好生10余名,获校优秀毕业生近30名。
  学院与南京建工集团(特级企业)、常熟金土木建筑集团、建华建材集团公司、江苏合创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多个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为锻炼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拓宽创业就业渠道搭建了平台。近5年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毕业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及实干的工作精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秉承“追求卓越、人和致远”院训,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党建创新,新时代实现新跨越!
 ?。ㄊ莞轮?020年4月)
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参考书
970 工程力学 《工程力学基础》,孙保苍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

力学 [08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江苏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力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力与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及跨尺度力学(02)动力学与控制
(03)工程结构中的关键力学问题
招生人数: 20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1)理论力学
或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
备  注: 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身份考生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力学     专业代码:0772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力学

专业点分布

太原科技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3 所,本次参评5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5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6 10056 天津大学 A-
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8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0 10247 同济大学 B+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12 10280 上海大学 B+
13 10335 浙江大学 B+
1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1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6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1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9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0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1 10294 河海大学 B
2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3 10730 兰州大学 B
2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5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7 10286 东南大学 B-
2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29 10532 湖南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610 四川大学 B-
32 10611 重庆大学 B-
3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34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35 10246 复旦大学 C+
36 10486 武汉大学 C+
37 10530 湘潭大学 C+
38 10559 暨南大学 C+
39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C+
4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4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
42 10145 东北大学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C
44 10299 江苏大学 C
45 10422 山东大学 C
46 10459 郑州大学 C
47 10533 中南大学 C
48 11646 宁波大学 C
49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50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51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52 10216 燕山大学 C-
53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54 10384 厦门大学 C-
55 10403 南昌大学 C-
56 10710 长安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力学     专业代码:0801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力学

专业介绍

燕山大学为例
本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包括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四个二级学科。1986年获得固体力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工程力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力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3年获批河北省工程力学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建设河北省重型装备与大型结构力学可靠性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批河北省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振动理论及应用、机械结构振动及控制、电磁固体力学理论及应用、力学问题的分子动力学微观方法、材料疲劳损伤与断裂机理、材料宏细观破坏、结构振动控制与抗震加固、智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固体力学能量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数值模拟、复杂系统机械振动及寿命评估、机电耦联系统动力学、压电与铁电材料本构关系、流固耦合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   本学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具有宽广的研究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在机械、交通、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方向与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结构工程等学科紧密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   本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8名, 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还有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内外特聘讲座教授多人。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工程应用,具有从事力学理论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中力学问题的能力。   欢迎毕业于力学专业及机械、结构、车辆、交通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报考。

专业点分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1 力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3 所,本次参评5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5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6 10056 天津大学 A-
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8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0 10247 同济大学 B+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12 10280 上海大学 B+
13 10335 浙江大学 B+
1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1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6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1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9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0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1 10294 河海大学 B
2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3 10730 兰州大学 B
2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5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7 10286 东南大学 B-
2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29 10532 湖南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610 四川大学 B-
32 10611 重庆大学 B-
3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34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35 10246 复旦大学 C+
36 10486 武汉大学 C+
37 10530 湘潭大学 C+
38 10559 暨南大学 C+
39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C+
4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4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
42 10145 东北大学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C
44 10299 江苏大学 C
45 10422 山东大学 C
46 10459 郑州大学 C
47 10533 中南大学 C
48 11646 宁波大学 C
49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50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51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52 10216 燕山大学 C-
53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54 10384 厦门大学 C-
55 10403 南昌大学 C-
56 10710 长安大学 C-
 
华南理工大学力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网
据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080100力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招生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招生
人数
招生
导师
考试科目
备注005土木与交通学院
 
080100力学
01损伤、疲劳与断裂力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材料力学
复试笔试科目:918力学概论(以材料力学为主)02微纳米与复合材料力学
同上03航空航天与动力学
同上04工程测试技术与实验力学
同上05工程结构与路桥力学
同上06工程流体力学理论与应用
同上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江苏大学考研分数线、江苏大学报录比、江苏大学考研群、江苏大学学姐微信、江苏大学考研真题、江苏大学专业目录、江苏大学排名、江苏大学保研、江苏大学公众号、江苏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江苏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江苏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江苏大学力学考研 推荐

江苏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江苏大学考研网由江苏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江苏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江苏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江苏大学力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