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考研网

宁波大学力学考研

宁波大学力学考研

相关专业

宁波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Add 宁波大学微信
研究生为你答疑,送资源

因为宁波大学力学专业研究生数量有限,愿意做考研辅导的数量不确定,请加我们顾问的微信进行咨询和确认,抢先预订研究生,以免错失研究生辅导机会。

宁波大学是一个不错的学校,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请各位准备报考宁波大学力学考研的同学注意: 宁波大学力学研究生录取分数线(或称考研分数线)的数据。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人报考宁波大学力学考研,竞争激烈,所以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宁波大学力学研究生的考研人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 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另外考研派也会为大家宁波大学力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等联系方式。希望你考取宁波大学 力学专业研究生,考研是个孤独的事情,需要耐得住寂寞,祝愿各位考研的学生好好复习备考,来年上个985/211,实现自己的名校研究生梦想。

宁波大学力学考研
学院地址: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风华路818号宁波大学绣山工程楼
咨询电话:0574-87600302 传真:87608358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933理论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物体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任意力系的平衡及力的求解,点的复合运动及刚体的平面运动,达朗贝尔原理,力学普遍定理及其综合运用。
    (四)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
    2.简答题
    3.计算题
    二、考查目标
    主要考察对理论力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了解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力系的作用下保持平衡的条件,了解运动学:从几何观点研究物体的运动;掌握动力学:研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物体机械运动的普遍规律,综合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静力学基础
    静力学公理约束静力学公理约束、约束性质与种类、约束反力、物体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平面基本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平面力对点之矩、平面力偶理论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
    第四章空间力系
    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平衡、空间力偶、空间任意力系的简化、平衡方程
    第五章运动学基础
    运动学基础、刚体的平移与定轴转动
    第六章点的合成运动
    点的合成运动、点的复合运动
    第七章刚体的平面运动
    刚体平面运动分解、平面图形上各点速度、加速度
    第八章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质点的基本定理、质点运动微分方程
    第九章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刚体绕定轴转动微分方程、转动惯量
    第十章达朗贝尔原理
    达朗贝尔原理、动静法、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动静法的应用、刚体绕定轴转动时的动平衡问题
    第十一章动能定理
    动能、动能定理
    第十二章动量和动量矩定理
    动量定理、质心运动定理、动量矩定理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工程力学: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王虎,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872量子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计算题
    二、考试科目简介
    量子力学是物理学中应用最广泛、发展最迅速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作为物理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对于量子力学的概念及原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入学考试的重点放在熟练掌握波函数的物理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基本性质,一些重要的精确求解、近似求解方法上。要求理解这些解的物理意义,并熟悉其实际的应用。要求掌握量子力学中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包括力学量的算符表示、对易关系、测不准关系、态和力学量的表象、电子的自旋、粒子的全同性、泡利原理、量子跃迁和光的发射与吸收的半经典处理以及量子散射的基本处理方法等,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
    (注:考试内容涉及的具体章节以参考书1--《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曾谨言著)为准)
    第1章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 (重点掌握)
    1.1波函数的统计诠释
    1.1.1实物粒子的波动性;1.1.2波粒二象性的分析 ;1.1.3概率波,多粒子体系的波函数 ;
    1.1.4动量分布概率;1.1.5不确定性原理与不确定度关系 ;1.1.6力学量的平均值与算符的引进 ;1.1.7统计诠释对波函数提出的要求
    1.2Schrodinger方程
    1.2.1Schrodinger方程的引进;1.2.2Schrodinger方程的讨论;1.2.3能量本征方程 ;
    1.2.4定态与非定态 ;1.2.5多粒子体系的Schrodinger方程
    1.3量子态叠加原理
    1.3.1量子态及其表象 ;1.3.2量子态叠加原理,测量与波函数坍缩
    第2章一维势场中的粒子  (重点掌握)
    2.1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
    2.2方势
    2.2.1无限深方势阱,离散谱 ;2.2.2有限深对称方势阱 ;2.2.3束缚态与离散谱 ;
    2.2.4方势垒的反射与透射 ;2.2.5方势阱的反射、透射与共振
    2.3势
    2.3.1势的穿透 ;2.3.2势阱中的束缚态 ;2.3.3势与方势的关系,波函数微商的跃变条件
    2.4一维谐振子
    第3章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重点掌握)
    3.1算符的运算规则
    3.2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
    3.3共同本征函数
    3.3.1不确定度关系的严格证明;3.3.2()的共同本征态,球谐函数;
    3.3.3对易力学量完全集(CSCO);3.3.4量子力学中力学量用厄米算符表示
    3.4连续谱本征函数的“归一化”
    3.4.1连续谱本征函数是不能归一化的 ;3.4.2函数 ;3.4.3箱归一化
    第4章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  (掌握)
    4.1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
    4.1.1守恒量;4.1.2能级简并与守恒量的关系
    4.2波包的运动,Ehrenfest定理
    4.3Schrodinger图像与Heisenberg图像
    4.4守恒量与对称性的关系;
    4.5全同粒子体系与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
    4.5.1全同粒子体系的交换对称性 ;4.5.2两个全同粒子组成的体系;
    4.5.3个全同Fermi子组成的体系;4.5.4个全同Bose子组成的体系
    第5章中心力场  (重点掌握)
    5.1中心力场中粒子运动的一般性质
    5.1.1角动量守恒与径向方程;5.1.2径向波函数在邻域的渐近行为 ;
    5.1.3两体问题化为单体问题
    5.2无限深球方势阱
    5.3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
    5.4氢原子
    第6章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  (掌握)
    6.1电磁场中荷电粒子的运动,两类动量
    6.2正常Zeeman效应
    6.3Landau能级
    第7章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  (重点掌握)
    7.1量子态的不同表象,幺正变换
    7.2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
    7.3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
    7.3.1Schrodinger方程;7.3.2平均值 ;7.3.3本征方程
    7.4Dirac符号
    7.4.1右矢(ket)与左矢(bra);7.4.2标积 ;7.4.3态矢在具体表象中的表示;
    7.4.4算符在具体表象中的表示 ;7.4.5Schrodinger方程;7.4.6表象变换 ;
    7.4.7坐标表象与动量表象
    第八章自旋  (重点掌握)
    8.1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
    8.1.1电子自旋态的描述;8.1.2电子自旋算符,Pauli矩阵
    8.2总角动量的本征态
    8.3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Zeeman效应
    8.3.1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8.3.2反常Zeeman效应
    8.4多电子体系的自旋态,纠缠态
    8.4.12电子的自旋单态与三重态 ;8.4.2Bell基 ;8.4.3GHZ态
    8.5纠缠与不确定性原理
    8.5.1纠缠的确切含义 ;8.5.2纠缠与不确定性原理的关系;8.5.3纯态的一个纠缠判据 ;
    8.5.4几个示例
    第9章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  (掌握)
    9.1谐振子的Schrodinger因式分解法
    9.2角动量的本征值与本征态
    9.3两个角动量的耦合,Clebsch—Gordan系数
    第10章微扰论  (掌握)
    10.1束缚态微扰论
    10.1.1非简并态微扰论;10.1.2简并态微扰论
    10.2散射态微扰论
    10.2.1散射态的描述;10.2.2Lippman—Schwinger方程 ;10.2.3Born近似 ;
    10.2.4全同粒子的散射
    第11章量子跃迁  (了解)
    11.1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
    11.1.1Hamilton量不含时的体系;11.1.2Hamilton量含时体系的量子跃迁的微扰论;
    11.1.3量子跃迁理论与定态微扰论的关系
    11.2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
    11.2.1突发微扰 ;11.2.2量子绝热近似及其成立的条件
    11.3周期微扰,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
    11.4能量一时间不确定度关系
    11.5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曾谨言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
    2.《量子力学习题与解答》,陈鄂生著,科学出版社,2011年。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结构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问答题、2.计算题等(包括作图)
    具体试卷中的题型为上述题型中的几种。
    二、考查目标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和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杆系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①几何构造分析的概念、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平面杆件体系的计算自由度;②静定结构一般性质及受力分析;③结构位移计算(含图乘法和温度作用时的位移计算);④力法、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⑤渐近法的概念与计算方法;⑥影响线的概念与求做影响线的方法、利用影响线求移动荷载下结构的最大内力;⑦矩阵位移法的原理与结构分析的方法;⑧结构动力分析基?。ㄗ哉衿德视胫髡裥图扑悖?。
    四、参考书目
    《结构力学》阳日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普通物理(力学、热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题型结构
    计算题
    二、考试科目简介
    普通物理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不仅是物理学各个领域的共同基础理论,而且是理、工、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作为物理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对于普通物理学(力学、热学)的概念及原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入学考试的重点放在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刚体力学。熟练掌握平衡状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能量均分定理、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掌握简单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
    (一)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
    运动学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抛体运动,自然坐标-切向和法向,极坐标-径向和横向,相对运动。
    (二)熟练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其中包括:
    能应用牛顿定律解题,冲量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三)熟练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
    功,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问题。
    (四)掌握角动量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
    质点与质点系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对称性。
    (五)熟练掌握刚体力学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计算,转动中的功和能,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六)熟练掌握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
    平衡状态,温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压强,温度的微观解释,能量均分定理,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七)熟练掌握热力学的物理基础,其中包括:
    热力学过程,功,热量,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容量,气体的内能,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循环过程,卡诺循环,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逆性,熵,熵增加原理。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力学》漆安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热学》李椿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931工程热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热力学能、功和热;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可用性、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的性质;水蒸气和湿空气;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
    (四)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
    2.简答题
    3.计算题
    二、考查目标
    课程考试的目的在于测试考生对于工程热力学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热力学基本原理和定律分析计算各种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并解决实际工程热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如系统、外界、开口系统、闭口系统、绝热系统、孤立系统、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可逆过程、循环、功和热等。
    第二部分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总能、热力学能、焓、膨胀功、技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解析式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其应用。
    第三部分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和热力学能、焓、熵的定义、计算;
    理想气体混合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混合物、理想气体的各种成分表示法、理想气体的分压力定律、分体积定律、折合气体常数和折合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混合气体的熵。
    第四部分理想气体基本的热力过程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定温过程、定压过程、定容过程、可逆绝热(定熵)过程和多变过程的过程方程、参数变化和过程中功及热量的计算及过程的p-v图和T-s图。
    第五部分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熵流和熵产、熵方程、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
    第六部分水蒸气
    饱和状态、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湿蒸汽、干度、三相点、水蒸气状态的确定、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及其在p-v图和T-s上的表示、水蒸气定压过程的热量、水蒸气绝热过程的功。
    第七部分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促使流动速度变化的力学条件和几何条件、临界压力、背压、绝热滞止、绝热温度和绝热压力、绝热节流。
    第八部分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活塞式压气机理论耗功、余隙容积、余隙容积比、容积效率、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理论耗功的影响、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各级压力比选择、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压气机耗功及热量。
    第九部分气体动力循环
    循环分析的一般方法、循环抽象与简化、标准空气假设、活塞式内燃机循环抽象与简化、活塞式内燃机的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和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分析、活塞式内燃机的特性参数:压缩比、定容增压比、定压预胀比及它们对热效率及循环净功的影响、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燃气轮机装置的抽象与简化、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循环增压比和增温比、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分析、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热力学措施。
    第十部分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朗肯循环、蒸汽初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再热循环分析。
    第十一部分制冷循环
    逆向循环的经济性指标及循环进行的条件;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及循环压力比的关系、回热式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分析、制冷工质性质表及lgp-h图、制冷剂的性质。
    第十二部分湿空气
    未饱和湿空气和饱和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转变为饱和湿空气的途径、露点、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及与露点的关系、湿空气的焓及h-d图;湿空气的烘干过程和空调过程。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工程热力学》(第5版),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由创建于建校之初的机械工程系和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组建而成,主要开展机械工程与力学及其交叉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坚持学术立院和人才强院战略,学科特色鲜明,综合实力雄厚。学院师资力量较强。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2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3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9人,全国优秀力学教师3人。聘包玉刚讲座教授3位,聘荣华学者讲座教授2位。80%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
    学院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力学、工业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贸班)、机械工程(留学生班)等本科专业,专业建设密切结合长三角制造业行业需要。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教育部特色专业、省优势专业、省重点专业;工程力学是省重点专业;工业工程是省优势专业;车辆工程是结合长三角和国家汽车工业战略需求的快速发展专业。学院注重学生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有浙江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电工程训练中心,有机械工程实验室、工程力学与材料实验室、工业工程实验室、车辆工程实验中心,教学实验室面积3000多平米,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700多名、留学生100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全国机械设计创新竞赛、大学生挑战杯竞赛、浙江省力学竞赛等学科竞赛中成绩优异,尤其是连续获得2011年、2013年、2014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多次获得全国机械创新竞赛二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基础宽厚,专业扎实,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Dsc_0558.jpg
DSC_0543.jpg 
   
    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学院拥有宁波大学首批博士点之一—工程力学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在校博士研究生50多名、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工程力学学科是全校首批浙江省重点学科,2008年获批近海冲击与安全工程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2年机械工程学科获浙江省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有省部共建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宁波市压电器件技术重点实验室,宁波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同时根据教师研究方向设立了多个科研实验室。学院拥有两个省科技创新团队,两个宁波市创新团队。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四年共承担30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括重大和重点项目各一项,承担5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学院各级科研项目总经费达4000余万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各种专利300余项。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实现了宁波大学和宁波市该奖项的突破。 学院对外交流广泛。学院与美国Purdue大学、英国Aston大学、加拿大Manitoba大学、澳大利亚Sydney大学、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挪威科技大学、台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汽中心天津汽车研究院等多所知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多个领域开展了人才联合培养与学术合作研究工作。学院多次举办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年均教师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数十人次,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
0802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2017年获批成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原有 “机械电子工程”(2003年获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2006年获批)两个二级学术硕士学位点和“机械工程”工程硕士学位点(2009年获批)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其中“机械电子工程”二级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A类(2005年)、“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连续两次获批宁波市重点学科(2007年,2012年)、“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是“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2012年)?;倒こ萄Э埔劳姓憬×慵瞥尚渭际跹芯恐氐闶笛槭?、浙江省机电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宁波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回转零件高精度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创新团队,近五年获国家级项目26项、省部级项目36项;发表SCI/EI论文14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71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 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学科以机械工程为核心,紧密结合高速发展的机械制造业需求,研究零件楔横轧/斜轧/环轧/旋压近净成形与成性新工艺与新技术、工具/模具再制造、压电定位平台、压电微夹钳等智能器件的新构型、结构疲劳强度、概念设计方法、表界面摩擦磨损、机械对称性理论、增材制造产品的设计理论等,面向敏捷制造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汽车多功能材料与智能结构等广泛技术领域展开研究。
机械工程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45人,其中教育部教指委委员1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杰青基金获得者2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9人(其中第二层次2人)、宁波市甬江学者2人、Elsevier高被引学者2人(2014-2016连续3年)。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包括博士生导师4人、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7人。
学位点现设有5个研究方向:(1)塑性成形工程(方向负责人:束学道教授);(2)机械电子工程(方向负责人:崔玉国教授);(3)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负责人:李淑欣教授);(4)制造系统工程(方向负责人:战洪飞教授);(5)车辆工程(方向负责人:杜建科教授)。
学位点负责人:束学道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杰青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零件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大学机械工程学位点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其中EI和SCI收录80多篇。著有《异型截面环形件轧制技术及应用》《楔横轧理论与成形技术》《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理论与应用》《大型轴类件楔横轧成形理论及实践》等专著6部。他是国际边界元学术委员会委员,白俄罗斯楔横轧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应用科技》期刊副主编。
    本学位点5个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色:
(1)塑性成形工程:本方向研究领域涉及精密制造技术、特种轧制与加工、工程力学、工程材料、摩擦及性能测试。以回转类零件轧制成形为特色,研究零件楔横轧/斜轧/环扎/旋压近净成形与成性新工艺与新技术、工具/模具再制造等技术,实现零件的高效化、节材化、节能化近净成形。
(2)机械电子工程:本方向研究领域涉及机电系统控制、机电系统动力学、传感与测量、信号与图像处理。以精密驱动与精密测量为特色,研究压电定位平台、压电微夹钳等智能器件的新构型、驱动机理、控制方法以及表面微观形貌测量、红外光学检测等精密测量系统的构成原理与检测理论,促进精密机械与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3)机械设计及理论:本方向研究领域涉及机械设计方法、产品性能仿真、多学科设计与优化、机械结构强度与可靠性。以挖掘最新设计方法、提高机械结构强度及产品性能的设计和优化为特色,研究结构疲劳强度、概念设计方法、机械对称性理论、增材制造产品的设计理论,实现机械产品及装备的设计创新和技术进步。
(4)制造系统工程:本方向研究领域涉及制造系统、智能制造。以敏捷制造系统与企业大数据为特色,从整个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的视角,面向中小企业及其群体,对敏捷化制造系统的建模与分析、制造业信息化的理论与技术、分散网络化制造的运行原理、面向敏捷制造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等开展研究,实现制造系统信息化、智能化。
(5)车辆工程:本方向主要研究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强度、振动和安全性,汽车电子器件和智能化技术。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891理论力学(甲)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内容结构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只有一种题型,即计算题。通过这一种题型便可全面考察学生的理论力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考查目标
    考察考生对理论力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以及用理论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静力学
    (1)力的合成与分解
    (2)平面任意力系的合成
    (3)平面任意力系平衡问题
    (4)平面桁架的内力计算
    (5)空间任意力系的平衡问题
    (6)重心与质心的计算
    (7)摩擦问题,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第二部分:运动学
    (1)点的运动学,矢量法,直角坐标法
    (2)点的合成运动,相对运动,牵连运动,绝对运动
    (3)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4)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5)刚体的定轴转动
    (6)刚体的平面运动
    第三部分:动力学
    (1)质点的运动微分方程
    (2)动量定理
    (3)动量矩定理
    (4)动能定理
    (5)达朗贝尔原理
    (6)虚位移原理
    (7)分析力学基础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理论力学I》(第6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0801力学
力学2010年获批成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在原有 “工程力学”(1998年获批)和“固体力学”(2006年获批)两个二级硕士学位点发展和壮大起来的。从1986年建???,在朱兆祥教授和王礼立教授的带领下重点发展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科曾经是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近年来又大力发展了电磁固体力学与声波器件力学以及近海工程结构力学的跨学科研究,是中国力学学会电子电磁器件力学工作组的创建组长单位。学科依托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和教育部冲击与安全工程重点实验室,经过30余年研究积累,部分科研成果曾荣获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力学学科于2013年获得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2016年获得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2018年获批力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至此,力学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力学学科主要面向防护工程、电子器件、工程材料、近海工程、机械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等交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应用问题,系统开展应用基础理论和关键工程技术研究。学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经过长期不懈努力,学科在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和压电声波器件研究方面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力学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学校“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1人,教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8人。
学位点覆盖力学学科的4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1)工程力学(方向负责人:董新龙教授);(2)固体力学(方向负责人:杜建科教授);(3)动力学与控制(方向负责人:王骥教授);(4)流体力学(方向负责人:陈建康教授)。
学位点负责人:董新龙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材料和结构冲击动力学和爆炸力学方面的研究,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宁波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冲击动力学组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理事,宁波市材料学会理事。
本学位点4个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色:
(1)工程力学:本方向致力于材料与结构的动态响应及非线性计算结构力学研究,在材料和结构在爆炸、冲击载荷下的动态力学响应、弹塑性应力波传播特性、材料动态破坏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
(2)固体力学:本方向致力于新型材料和结构的多场耦合力学行为研究,在磁电弹性力学、复杂介质波传播、多场耦合作用下材料力学、导电聚合物力学行为等方面形成特色。
(3)动力学与控制:本方向以振动和波传播基础理论研究为先导,振动分析方法和抑制技术研究为重点,面向电子器件、机械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
(4)流体力学:本方向面向航海、机械、水利、化工、航空、航天等方面的流体力学问题,并在当前普遍重视的能源、环境、材料以及高技术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085201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2009年获教育部批准,是“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学科依托浙江省零件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机电工程训练示范中心、宁波市数字化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宁波市回转零件高精度轧制成形技术研究”重点创新团队开展工作。
学位点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保证他们同时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深入的工程应用研究经历。通过完成本学位点的培养计划,毕业生将熟练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拥有解决机械工程领域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技术专业或管理工作中独立开展创新活动的能力。
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81人,其中教授28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8人。教师中包括浙江省“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学校“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
学科立足于机械工程领域,紧密结合学科优势和行业需求学习专业知识和能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学位点现设有8个研究方向:(1)零件轧制成形技术(方向负责人:束学道教授);(2)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负责人:李淑欣教授);(3)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方向负责人:崔玉国教授);(4)制造系统工程(方向负责人:战洪飞教授);(5)车辆工程(方向负责人:杜建科教授);(6)压电声波器件(方向负责人:王骥教授);(7)工程结构材料性能(方向负责人:董新龙教授);(8)工程防护结构与测试(方向负责人:周风华教授)。
学位点负责人:束学道教授,博士生导师,宁波市“甬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杰青获得者,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市领军与拔尖人才第二层次。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机械工程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零件轧制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大学机械工程学位点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机械工业局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秦皇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宁波市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项,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其中EI和SCI收录80多篇。著有《异型截面环形件轧制技术及应用》《楔横轧理论与成形技术》《楔横轧多楔同步轧制理论与应用》《大型轴类件楔横轧成形理论及实践》等专著6部。他是国际边界元学术委员会委员,白俄罗斯楔横轧学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应用科技》期刊副主编。
本学位点8个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色:
(1)零件轧制成形技术:主要研究轧制成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及其装备,以轧代锻,实现零件生产的高效化、节材化、节能化和近净成形。
(2)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机电产品概念设计、注塑成型分析与优化关键技术,提升设计效率及注塑制品的成型质量。
(3)精密加工与测试技术:主要研究精密加工的新方法、新技术和精密测试技术,将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密切结合,提高复杂曲面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的一体化水平。
(4)制造系统工程:主要研究知识的资源配置、生产信息化管理以及面向中小企业及其合作群体的生产过程优化,促进制造系统提升快速响应能力和整体竞争能力。
(5)车辆工程:主要研究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强度、振动和安全性,汽车电子器件和智能化技术。
(6)压电声波器件:主要研究压电声波器件在传感器、作动器、滤波器等方面的应用,实现检测、频率控制和精确定位等方面的功能,强化智能器件和电路所需的基础元件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升器件基本技术和水平。
(7)工程结构材料性能:主要研究常见工程结构材料在不同的服役环境如高温、冲击、腐蚀下材料性能的演化,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学习材料测试的实验手段和方法。
(8)工程防护结构与测试:针对大型的工程装备和结构,结合检测技术和数据传输处理技术,设计和建设监测系统和网络,采用目前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为结构的安全运行和监测提供手段和依据。
力学 [080100]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宁波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8]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力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3工程力学
01固体力学
04动力学与控制
02流体力学
招生人数: 18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91理论力学(甲)
备  注: 复试科目:材料力学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流体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计算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是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流体力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与方程及其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中运用的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流体力学独特的思维特点和分析推理方法,掌握流体力学基本概念,理解并熟练推导流体力学基本定理及公式,对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有较为系统的认识和理解;能初步运用流体力学基本理论知识解决一些相关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对流体力学的学习热情,并对某些相关问题产生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
    第二节 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
    第三节 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 流体的界面现象与性质
    第五节作用在流体上的质量力与表面力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第一节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及其应用
    第二节静止流体对任意曲面的作用力及力矩
    第三节物体在液体中的稳定性
    第三章 流体运动学
    第一节流体图像的观察
    第二节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
    第三节描述流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四节连续方程
    第五节流体微团的运动分析
    第六节有旋运动的一般性质
    第七节无旋运动的势函数
    第八节流函数
    第四章流体动力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输运公式
    第二节欧拉运动微分方程
    第三节伯努利积分
    第四节动量方程、动量矩方程及其应用
    第五节旋涡运动基本定理
    第五章势流理论
    第一节复势问题的基本方程与边界条件
    第二节复势
    第三节平面势流的基本解
    第四节平面势流的基本解的叠加
    第五节平面势流的保角变换法
    第六节奇点映射法
    第七节平面定常绕流物体的受力
    第八节空间势流问题的解
    第九节物体的非定常绕流
    第十节势流的动能
    第十一节广义附加质量
    第六章水波理论
    第一节水波问题的基本方程和定解条件
    第二节平面驻波
    第三节平面进行波
    第四节波群与群速度
    第五节开尔文波系-船波
    第六节波能的转移及兴波阻力
    第七节不规则波的概念
    第七章粘性流体动力学
    第一节应力及广义牛顿内摩擦定律
    第二节粘性流体运动方程:NS方程
    第三节不可压缩粘性流动的准确解
    第四节湍流及其运动特征
    第五节雷诺湍流方程
    第六节Prandtl混合长度理论
    第七节圆管内的湍流
    第八节管路的计算
    第八章相似理论
    第一节流动相似及相似准数
    第二节因次分析法
    第三节相似理论及因次分析法的应用
    第九章边界层理论
    第一节边界层的概念
    第二节边界层微分方程
    第三节平板层流边界层的卜拉休斯解
    第四节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式
    第五节边界层流动的分离及控制
    第六节圆柱与圆球绕流阻力
    第七节机翼及其空气动力学特性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张亮、李云波,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根据《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学〔2019〕6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19〕2号)、《宁波大学推荐接收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宁大政〔2019〕107号)和《宁波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办法》文件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择优录取”的原则,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接收政策
面向全国高校接收具有2020年推免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复试安排
(一)复试时间
10月9日-11日
日期 时间 内容、地点 备注
10月9日(星期三) 下午
13:30-16:00
考生报到
1、交验材料
2、发复试日程安排
地点:绣山工程楼一楼大厅
联系人:任老师
0574-87609961
 
10月10日(星期四) 上午
8:30—11:00
专业课笔试
地点:报到时通知
力学专业复试科目为材料力学
机械专业复试科目为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下午
13:00 开始
专业与综合面试、外语听力及口试、思想政治面试
地点:报到时通知
 
10月11日(星期五) 上午
7:30—10:00
体检
地点:报到时通知
 
(二)复试内容
包括思想政治考核、专业课笔试、专业面试、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
成绩类别 满分 备注
1 专业课笔试 100 将复试成绩折算成百分制,复试成绩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2 专业面试 100
3 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 100
4 思想政治面试 合格 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 体检 合格 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注:
1.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成绩)/3
2.复试成绩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三)资格审查交验材料
1、《宁波大学接收推免生政审表》,需考生所在单位盖章并密封;
2、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公章的本科在校全部课程成绩单1份;
3、大学英语六级(或四级)考试证书(小语种的相应水平证书)复印件1份;
4、大学学习期间获得的各类奖励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
5、在校期间取得的学术科研成果(如公开发表论文、出版物等)、发明专利等相关证明材料复印件各1份;
注:考生参加复试时,须向报考学院提交以上材料,并带上原件以备审验。附件下载详见http://eng.nbu.edu.cn/info/1130/7782.htm
三、录取方法
最终按复试成绩根据名额从高到低确定拟录取名单。体检、思想政治面试成绩中有一项不合格者不予录??;复试成绩低于60分(满分为100分)者不予录取。
四、咨询及申诉渠道
咨询电话: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研招办0574-87609961
申诉渠道: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纪委办0574-87600353
五、复试名单(根据实际报名及审核情况持续更新)
专业 方向 复试名单
(080200)机械工程 车辆工程 赵天真
(080200)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应贺烈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925流体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2.判断、3.填空、4.简答、5.计算题等(包括作图)
    具体试卷中的题型为上述题型中的几种。
    二、考查目标
    主要考查学生对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利用其解决常见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熟悉流体力学中的思维特点并具有对简单流动问题进行熟练分析和计算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1.流体静力学
    连续介质模型;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流体的两种作用力;流体静压强的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重力作用下流体静压强的分布;平面和曲面上的流体静压力计算。
    2.流体运动学
    流体运动的描述方法;欧拉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流线、迹线的概念;有旋流与无旋流的基本特征;欧拉运动微分方程的积分。
    3.流体动力学基本定理及其应用
    总流分析法;恒定不可压缩总流的连续性方程;恒定总流伯努利方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恒定总流动量方程及其应用。
    4.流体阻力及能量损失
    流动阻力和水头损失;雷诺实验及流体的流态;层流运动与湍流运动的特征;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的产生机理及计算方法;圆管层流运动与湍流运动。
    5.孔口出流与管嘴出流
    孔口恒定出流的水力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管嘴恒定出流的水力计算原理与计算方法。
    6.有压管道流动
    等径短管的水力计算;长管简单管路的水力计算;长管串联管路与并联管路的水力计算。
    7.明渠流动
    明渠的分类;明渠均匀流的特征与发生条件;明渠水力最优断面的概念及允许流速;梯形(矩形)断面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及断面设计。
    8.渗流
    渗流基本定律;恒定渐变渗流的水力计算;集水廊道的渗流计算。
    四、参考书目
    《应用流体力学》毛根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环境与水力学综合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判断、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或计算题。
    具体试卷中的题型为上述题型中的几种。
    二、考试内容、范围
    (一)水力学(70%分值)
    1.水动力学
    恒定流的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动量方程的综合运用;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迹线与流线;恒定流与非恒定流;均匀流与非均匀流;渐变流和急变流;总水头线、测压管水头线;动能及动量修正系数;过水断面、流管、元流、总流、流量、断面平均流速。
    2.水头损失
    水头损失及其分类;层流和紊流及其判别;沿程水头损失计算、均匀流基本方程的应用、层流运动的基本结论;紊流的运动特征;紊流切应力;紊动使流速分布均匀化;谢齐公式、曼宁公式、谢齐系数与沿程阻力系数的关系;水头损失系数的试验研究、局部水头损失;雷诺数。
    3.有压管道流动
    有压管流的特点及其分类;简单管道恒定流的水力计算;复杂管道恒定流的水力计算;有压管中的非恒定流;水击的判别、直接水击的计算。
    4.恒定明渠水流
    明渠水流的特点和分类;明渠均匀流的特性及其产生条件;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明渠水流的流态及其判别;断面比能、临界水深和临界底坡;明渠非均匀急变流现象及水力计算;棱柱体明渠恒定非均匀渐变流的水面曲线分析;弗劳德数、水跌、水跃、水面曲线的定性分析。
    5.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量纲和谐性;π定理的应用;牛顿相似定律、相似准则(重力相似准则、阻力相似准则)。
    (二)环境学概论(30%分值)
    1.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与功能;
    2.水体环境:水体的概念及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与水体自净作用;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与过程;污染物在水体中的扩散与运动特征。
    3.水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的危害、水体污染的基本控制技术。
    三、参考书目
    1.吴持恭著,水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出版;
    2.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人,其中专任教师79人,正高职称24人,副高职称26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63人,“钱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浙东学者”特聘教授1人,“甬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19人,全国优秀力学教师3人。聘包玉刚讲座教授3位。80%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27日)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材料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分析计算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材料力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1、绪论
    (1)材料力学任务;
    (2)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3)内力、截面法、应力
    (4)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2、拉伸与压缩
    (1)轴向直杆的内力、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2)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
    (3)轴向拉伸、压缩直杆的变形计算及抗拉、压刚度;
    (4)简单桁架的节点位移计算;拉伸、压缩静不定问题,装配应力及温度应力;
    (5)应力应变曲线,材料的强度指标及塑性指标
    3、剪切
    (1)联接件剪切、挤压使用强度计算;
    (2)切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律。
    4、扭转
    (1)扭转外力偶矩的计算,扭矩与扭矩图;
    (2)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强度条件,圆轴扭转时的变形和刚度条件;
    (3)简单扭转静不定问题。
    5、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1)简单图形及组合图形的静矩、形心位置的计算;
    (2)极惯性矩、惯性矩和惯性积的定义及其计算;
    (3)平行移轴公式及应用。
    6、弯曲内力
    (1)弯曲内力计算及剪力图、弯矩图;
    (2)分布载荷集度、剪力、弯矩间的微分关系。
    7、弯曲强度
    (1)平面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2)弯曲切应力计算及强度条件;
    (3)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8、弯曲变形
    (1)梁的绕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2)积分法求弯曲变形,刚度条件;
    (3)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9、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
    (1)应力状态概念,主应力,主平面及主单元体;
    (2)二向应力状态分析的解析法,图解法——应力圆;
    (3)三向应力状态的应力圆;
    (4)广义虎克定律及其应用;
    (5)强度理论概念,常用的四个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10、组合变形
    (1)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2)圆轴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11、压杆稳定
    (1)细长压杆临界载荷的计算
    (2)细长压杆、中柔度杆的判定方法及计算
    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材料力学》上、下册,刘鸿文主编,高教出版社
    2021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代码、名称:923材料力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值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2.判断、3.填空、4.问答、5.计算题等(包括作图)
    具体试卷中的题型为上述题型中的几种。
    二、考查目标
    材料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要技术和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面杆系结构分析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结构分析与计算等方面的能力。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①构件基本变形、内力、应力及位移计算,包括轴向拉伸和压缩、扭转、弯曲,截面几何性质的计算;②静定、超静定结构的计算;③剪切与连接件的实用计算;④应力应变分析、应力状态、强度理论的相关内容;⑤组合变形的分析;⑥压杆稳定理论;⑦能量方法及其应用(但余能、卡氏定理、虚位移原理、单位力法不作为考试内容);⑧动荷载、交变应力及其应用⑨材料力学实验的相关理论内容,包括材料弹性模量实验;低碳钢拉伸实验;脆性材料压缩破坏实验;弯曲正应力实验;扭转实验;组合变形实验等。
    四、参考书目
    《材料力学》孙训方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车辆工程
已浏览:1904次  更新日期:2017年05月09日
专业背景: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浙江整车年产能已达到120万辆,形成多个汽车集团和整车生产基地。上海大众年产30万辆乘用车的项目已经落户宁波。宁波市“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指出要把握我国乘用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机遇,发展符合国家环保节能要求的经济型轿车。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迫切需求。高水平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对促进浙江省和宁波市汽车产业的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等自主创新,具有重要作用。预计“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汽车及配件企业人才需求约6万名,汽车后服务人才需求约12万名。其中,宁波市汽车及配件企业人才需求约1.5万名,汽车后服务人才需求约3万名。
 
专业情况介绍:
该专业开设汽车车身与造型设计、汽车电子、汽车结构与冲击安全等三个各具特色的方向???,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现已建设汽车拆装实验室、汽车发动机性能实验室、汽车电子与控制实验室、汽车CAD/CAE中心等教学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设备已投入约300万元,累计教学实验设备投入将达到600~1000万元规模,拥有开展汽车工程实验教学的全部教学设备,并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汽车模型设计加工、赛车设计制作等创新科研活动。我院拥有的省部共建冲击安全工程实验室、压电器件技术实验室等科研实验室为进一步开展汽车碰撞安全性、汽车人体损伤力学、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复合材料与轻量化设计等研究提供了很好条件。我院也聘请了多位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授或导师,与宁波、杭州等地的多家汽车整车和零配件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目标:
针对全球经济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车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从事公路运输车辆领域设计、制造、检测、管理、科研及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
1 在汽车结构优化设计与冲击安全技术方面形成鲜明特色;
2采用“平台+???rdquo;的课程体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
3瞄准汽车技术发展的前沿,如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开设有关拓展课程。
 
专业方向:
共设置三个专业??榉较颍?  1汽车造型与车身设计???/div>
                           2汽车电子???/div>
                           3汽车结构与冲击安全???/div>
 
核心课程:
工程图学基础、工程设计概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控制工程基础、汽车理论、汽车构造、汽车设计、汽车结构拆装实验、汽车电子技术等。
 
就业前景:
本专业第一届毕业生25人,其中8人已经被湖南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另外的毕业生中,95%的同学已经签约吉利汽车、敏实集团及拓普集团等车辆整车及零部件企业。
 
师资力量:
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
10多位教师具有国外留学或访问学习的经历。
已聘请企业高级研发人员担任兼职教授或教师。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力学     专业代码:077200     门类/类别:理学     学科/类别:力学

专业点分布

太原科技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3 所,本次参评5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5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6 10056 天津大学 A-
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8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0 10247 同济大学 B+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12 10280 上海大学 B+
13 10335 浙江大学 B+
1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1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6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1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9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0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1 10294 河海大学 B
2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3 10730 兰州大学 B
2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5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7 10286 东南大学 B-
2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29 10532 湖南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610 四川大学 B-
32 10611 重庆大学 B-
3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34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35 10246 复旦大学 C+
36 10486 武汉大学 C+
37 10530 湘潭大学 C+
38 10559 暨南大学 C+
39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C+
4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4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
42 10145 东北大学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C
44 10299 江苏大学 C
45 10422 山东大学 C
46 10459 郑州大学 C
47 10533 中南大学 C
48 11646 宁波大学 C
49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50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51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52 10216 燕山大学 C-
53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54 10384 厦门大学 C-
55 10403 南昌大学 C-
56 10710 长安大学 C-

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力学     专业代码:080100     门类/类别:工学     学科/类别:力学

专业介绍

燕山大学为例
本学科按一级学科招生,包括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工程力学和流体力学四个二级学科。1986年获得固体力学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工程力学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力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力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3年获批河北省工程力学重点学科,2011年获批建设河北省重型装备与大型结构力学可靠性重点实验室,2006年获批河北省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振动理论及应用、机械结构振动及控制、电磁固体力学理论及应用、力学问题的分子动力学微观方法、材料疲劳损伤与断裂机理、材料宏细观破坏、结构振动控制与抗震加固、智能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固体力学能量原理及应用、工程结构数值模拟、复杂系统机械振动及寿命评估、机电耦联系统动力学、压电与铁电材料本构关系、流固耦合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   本学科属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并重的学科,具有宽广的研究领域和良好的科研基础,在机械、交通、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方向与机械工程、材料科学和结构工程等学科紧密结合,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五年承担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   本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8人,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8名, 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还有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国内外特聘讲座教授多人。   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工程应用,具有从事力学理论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中力学问题的能力。   欢迎毕业于力学专业及机械、结构、车辆、交通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报考。

专业点分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清华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燕山大学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中北大学 太原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 大连交通大学 哈尔滨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北石油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江苏大学 安徽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河南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湘潭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专业院校排名

0801 力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53 所,本次参评52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80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评选结果
1 10001 北京大学 A+
2 10003 清华大学 A+
3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4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A
5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6 10056 天津大学 A-
7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A-
8 1028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A-
9 10007 北京理工大学 B+
10 10247 同济大学 B+
1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B+
12 10280 上海大学 B+
13 10335 浙江大学 B+
14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B+
15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B+
16 10699 西北工业大学 B+
17 10004 北京交通大学 B
18 10217 哈尔滨工程大学 B
19 10288 南京理工大学 B
20 10290 中国矿业大学 B
21 10294 河海大学 B
22 10613 西南交通大学 B
23 10730 兰州大学 B
24 90002 国防科技大学 B
25 10005 北京工业大学 B-
26 10008 北京科技大学 B-
27 10286 东南大学 B-
28 10497 武汉理工大学 B-
29 10532 湖南大学 B-
30 10558 中山大学 B-
31 10610 四川大学 B-
32 10611 重庆大学 B-
33 10112 太原理工大学 C+
34 10147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
35 10246 复旦大学 C+
36 10486 武汉大学 C+
37 10530 湘潭大学 C+
38 10559 暨南大学 C+
39 10561 华南理工大学 C+
40 10674 昆明理工大学 C+
41 11414 中国石油大学 C+
42 10145 东北大学 C
43 10183 吉林大学 C
44 10299 江苏大学 C
45 10422 山东大学 C
46 10459 郑州大学 C
47 10533 中南大学 C
48 11646 宁波大学 C
49 10107 石家庄铁道大学 C-
50 10128 内蒙古工业大学 C-
51 10150 大连交通大学 C-
52 10216 燕山大学 C-
53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C-
54 10384 厦门大学 C-
55 10403 南昌大学 C-
56 10710 长安大学 C-
 
华南理工大学力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_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网
据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消息,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080100力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已发布,详情如下:
招生学院、专业、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
招生
人数
招生
导师
考试科目
备注005土木与交通学院
 
080100力学
01损伤、疲劳与断裂力学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材料力学
复试笔试科目:918力学概论(以材料力学为主)02微纳米与复合材料力学
同上03航空航天与动力学
同上04工程测试技术与实验力学
同上05工程结构与路桥力学
同上06工程流体力学理论与应用
同上

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宁波大学考研分数线、宁波大学报录比、宁波大学考研群、宁波大学学姐微信、宁波大学考研真题、宁波大学专业目录、宁波大学排名、宁波大学保研、宁波大学公众号、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宁波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宁波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宁波大学力学考研 推荐

宁波大学研究生学姐微信


加学姐微信,获免费答疑,进考研群
宁波大学考研网由宁波大学研究生维护,发布最新的宁波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还提供宁波大学研究生1对1辅导和考研真题等服务,有问题请加微信沟通。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宁波大学力学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