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2-18 10:49:3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长春工业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长春工业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长春工业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长春工业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长春工业大学官网来自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长春工业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长春工业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官网: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简介:
 化学工程学院始建于1960年,吉林省历史上第一个设置的化学工程专业,多年秉承“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师队伍建设为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办学理念,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学院现已成为吉林省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的带头单位,中国化工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是吉林省化工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吉林省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及新型材料支柱产业的重要技术开发基地。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国家特色专业、吉林省品牌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有在校生1600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270人。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学缘和专业结构优化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81人,其中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17人、副教授25人;教师队伍中92%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吉林省省管专家2人,吉林省中青年突贡专家4人,长白山学者2人,吉林省学科领军教授4人,有其它省级以上称号的40人次; 教师队伍中具有国外留学经历和博士后工作经历的占37% ,拥有“化工原理”、 “化工工艺”和“高分子专业教学团队”3个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优良的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硬件条件和研究平台。目前仪器设备总值15500万元;拥有国家-地方联合高分子化工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合成树脂与特种纤维工程研究中心和省部共建先进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平台;拥有吉林省高分子合成中试中心、教育部、财政部共建化学工程特色专业实验室等11个省级教学与研究平台;有化工原理、高分子专业实验2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与省内外50余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和科研合作基地。
 学院坚持以育人工作为中心,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为途径,以学科竞赛、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工作、综合设计性实验、系列校外科技活动等为载体,强化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5%,一次考研率超过30%。所培养的毕业生具有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勤奋务实的品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已累计培养毕业生近万人,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国家教育、科技、工业实践及管理领域的栋梁。
 学院坚持学科建设工作的引领作用,建设和共建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和化学3个吉林省优势特色一级重点学科;形成了以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为主,辐射工业催化、石油加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制药工程、环境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工程等多个专业方向的学科体系。学院科研实力雄厚,近五年承担国家、省部级重大、重点及企业横向项目175项,科研经费41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6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420篇;出版国家级精品教材及学术专著4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8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院将继续秉承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任,强化教学与科研的协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融合新工科理念,使学院成为省内一流、国内先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也将为把长春工业大学建设成国内一流的教学研究性地方工业大学做出贡献,更为吉林省石油化工、农产品深加工和新材料支柱产业的人才培养及技术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85716462

长春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发展历程:
当历史的时针指向2000年的时候,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已走过了她40年的奋斗历程?40年,化学工程系伴随着工学院的成长,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克服了前进中的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我国,特别是吉林省的化工?轻工等行业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为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化学工程系的历史,是一部从无到有的创业史,是一部从小到大?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发展史,是伴随着我国教育战线的兴衰荣辱,伴随着吉林工学院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是吉林工学院创建?发展的一个缩影,她的历史是高等院校发展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历史,是激励每一个化工人为之奋斗的历史?
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其前身是长春轻工业专科学校的化工系,设有"硅酸盐"和"塑料"两个专业.彭承麟同志任系副主任(主持工作),章松友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全系教职工50人,当年化工系共招生6个班,其中4个有机班,2个无机班,学生近300人?
1962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调整教育事业和精减学校教职工的报告》?按照中央精神,吉林省对部分地方高等院校做了进一步调整,吉林化工专科学校大专班三个班并入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化工系专业设置改为基本有机合成(增加塑料工艺内容)和无机物工学专业?到1963年初化工系已基本完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化学实验室建设,达到了教学实验的要求?
从1961年秋到1962年8月,恰逢全国高等学校进行调整和大幅度裁并,也是纠正教育革命所发生的偏差时期?根据吉林省政府决定从62年8月起吉林理工学院和吉林矿冶学院合并成立吉林工学院?
次年4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高等学校专业调整会议?会议确定:“在今后二?三年内一般不再增加新专业?并结合专业调整,全国再裁减9所学校……”?根据教育部此次会议精神,4月11日吉林省工业厅决定:“吉林工学院和吉林轻工业学院在当年暑期合并”?学校的名字仍为吉林工学院?可以说自1960年建系至1964年 化工系有了长足的发展,教师队伍基本实现了老?中?青三结合的良好梯队,学生人数达到500多人?
1964年开始,全国掀起了“四清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突出政治”和政治工作压倒一切的局面?政治运动的频繁冲击,办学受到很大影响?6月6日校党委召开了全院科级以上干部会议,将化纤系合并到化工系,停办了无机化学专业?
1965年,各地方企事业单位大力学习和贯彻军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使“左”的思想和作法占据了学校正常教育的主阵地?6月14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通知:根据中央的调整方针,吉林工学院停办制浆造纸?化学纤维?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化工系正式“下马”?
化工系“下马”后,彭承麟教授调到吉林省地方工业研究所(现名为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总支书记张松有调任机械系任总支书记,“文革”开始后,到工厂改造?专业教师部分转入工厂,少数教师带领学生到农村搞“社会主义教育”(四清),69年后到农村插队落户?
自1965年化工系停办至1970年12月吉林工学院与吉林工业大学合并之前,化工系基础化学教师及实验设备等均由机械二系代管?1966年2月,时任副院长的王雒文教授调吉林省轻工业厅任总工程师?
1970年6月10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吉林工学院,吉林工业大学合并的通知》?7日吉林工学院迁入吉林工业大学校址,两校正式合并?化工系除基础化学教师并入吉林工业大学化学教研室任教外,大部分教师到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和“贫下中农再教育”?受“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和影响,化工系62?63?64级学生同时毕业,奔赴祖国各地,一场浩劫无人幸免?化学工程系也和吉林工学院一起完成了她们阶段性的历史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画下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叹号!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教育战线又迎来了她的第二个春天,万物复苏,百废待兴?高等教育又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新气象?
1978年10月12日,根据教育部《关于恢复和增设高等学校的通知》精神,吉林省委正式下发文件恢复了吉林工学院?化工系由彭承麟教授任主任,马永范同志任书记,赵云波任副书记?开始了艰苦的二次创业?这期间,他们到全国各地寻找原化工系的教职员工,并招收有化工专业特长的人才,组建教师队伍?他们白手起家,在无资金?无设备的情况下,自己动手,在主教学楼三楼东侧建起了四个基础化学实验室,为79年顺利招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教学?实验的正常进行?
1979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系的化学工程和高分子两个专业开始招生?79级共招两个班(化工7908,高分子7909),共80名本科生?化工系终于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在彭承麟教授的带领下,化工系人又积极地投身于科学研究之中?彭主任带领中青年教师与1980—1981年率先完成了我院第一个科研项目《合成氨铁触媒回收再生利用》的研究工作?
1982年,化工系开设纺织工程专业,并拟建造纸和制糖专业,改名为轻化工程系,进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和实力,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也不断提高?
1983年,化工系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及吉化公司建立了教学和实习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满足教学与社会实际需求的接轨?促进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走出了一条高等院校与企业单位和研究院所相联合的新路子?
1984年彭承麟主任退休,孟宪明同志任系主任,李国安?王国栋同志任副主任?马永范调任校党委组织部长,赵云波同志调校统战部任部长,薛玉山同志任党总支书记,陈义堂同志任副书记?
自1984年开始,化工系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现任化工系副主任张龙同志就是第一批研究生,由应化所授予硕士学位.)
1986年,薛玉山同志调任校学生工作处处长,陈义堂同志主持总支工作?1988年陈义堂同志外调,李国安同志任系副主任?
从1982年—1988年,轻化工程系在逐步地发展壮大?1984年,轻化工程系已成为全院第一大系,各项工作均走在了全院的前列,在吉林工学院的历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
1989年,由于学校发展的需要,轻化工程系分成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专业和高分子化工专业)和轻纺工程系(纺织工程专业?化纤专业),由李国安同志任化工系主任,袁惠真任副主任,孟宪明任党总支书记,于占江任党总支副书记?自此,化学工程系又开始了新的长征?化工系人有决心有信心,不辜负学校党委的期望,踏实工作,锐意进取,再铸辉煌?
1990年,国家正式批准吉林工学院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是吉林省唯一化学工程专业硕士授予权单位,结束了吉林工学院没有硕士授予权的历史?
1989年,化学工程系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化学院建立校际合作关系?双方协议互派访问学者,互派留学生?1989-1992年以哈国科学院院士茹班诺夫为首的代表团两次来我系访问并进行讲学活动?化工系的华萱,李国安教授等也曾两次访哈讲学,并互派了留学生?硕士研究生,开创了吉林工学院国际交流工作的先例?这大大地提高了我系的办学水平和实力,增强了国际影响?
1989年化学工程系开设了石油加工专业?1992年随着专业的调整停止招生?
从1990年—2000年正是吉林工学院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飞速发展的十年?这十年,让每一个工学院人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化学工程系也同样在这个政通人和的大环境中发展壮大起来?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一批高素质的教学科研人才,以留英博士张会轩为首的年轻科技工作者相继回到化学工程系(90年4月),为化工系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化学工程系成为全院教学科研的最强系,目前,年科研经费占全院科研经费的一半以上?
1991年,由刘金廷教授和袁惠真副教授主持的“电玉粉新工艺”项目,为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使企业扭亏为盈年创利润154万元,1994年被评为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年,化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建设学科.?1994年8月,化工系成立了化工研究所,李国安任所长?1996年李国安退职由乔迁任所长?1994年,吉林工学院第五次党代会后,孟宪明同志升任校纪委书记?化工系党总支工作由于占江主持,李仲德任副书记.袁惠真退休, 杨志范和张会轩任系副主任?
1994年,化工系的张会轩?张龙?王承学被评为吉林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1996年,李国安退职,张会轩任系主任,张龙?乔迁任副主任,孙继民任党总支书记,化工系进一步加大教学科研的力度,紧紧围绕两个中心开展工作?
1997年1月份,化工原理实验室通过国家双基实验室评估验收;1997年4月,国家正式批准应用化学硕士点,同年9月开始招生;1997年5月,因化学系教学管理工作突出,被学校评为教学管理先进系.学校在化工系召开了教学管理工作现场会,学校的主要领导以及各系的教学主任到会,给予了化工系的教学管理工作很高的评价,化工系被评为教学先进系, 做为试点单位向全院推广经验 ?
1997年7月,化工系与天津大学联合举办化学工程专业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班.企业管理专业招收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班,共招生210人.
1998年4月,张会轩升任吉林工学院副院长,乔迁任主任,张龙?贺岩峰任副主任,孙继民调任校总务处处长,张文华同志任系党总支书记.
1998年化工系又有八名青年骨干教师被评为吉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选,他们是:张会轩?张龙?王承学?乔迁?贺岩峰?尹静波?戴英?崔冬梅,化工系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在逐渐增强.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高?
1998年12月,化学工程学科被评为吉林省重点学科?
1999年李志岩教授指导于苗同学的《轿车内装饰材料粘合剂》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
2000年1月,化学工程系与吉化公司研究院签定产?学?研合作协议,同时聘请吉化公司研究院院长鲁建春博士?副院长蔡晓平博士为化工系的硕士研究生导师,这一切标致着化学工程系走上了新的办学之路,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努力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服务,为吉林省的经济建设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2000年9月,国家批准工业催化专业硕士点,自此化工系已有三个硕士点?
在这十年中,化学工程系始终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作为自己发展的宗旨,不仅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很多成绩,而且在各项管理工作中形成了自身一整套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完整的管理体系?在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走在全校的前列?如:1997年,获学院教学管理先进系称号;1995年至1999年连续五年被评为学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标兵单位;1996年?1999年两年度被评为学院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在此期间,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了化工系各方面稳步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辉煌的历史,凝固的乐章,四十年的奋斗历程,伴随着化工人四十年的梦想,为振兴吉林省的化工事业努力,为祖国化工事业的明天争光.
四十年的历史,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化学工程系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化工人不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加大科研力度,不断提高办学的层次?
建系初期,系里只有几十个学历不高的教师,简陋的实验室,单一的培养模式?而历史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专职教师46人, 其中青年教师39人,有博士学位或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就有16人,硕士12人.全系有教授9名?副教授17名?已形成了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具有雄厚的教学和科研实力?目前化学工程系已成为全国化工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单位?形成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施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指导思想.形成了以本科培养为主,逐步扩大研究生培养?抓好在职申请硕士学位研究生班?同时培养少量具有特色的专科生,四个层次的办学模式?
从1983年起化工系具有了学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起在化学工程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1990年国家批准了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点?2000年9月,国家又批准了工业催化硕士点?到目前已有了三个硕士点,在校硕士生近30人?化工系始终坚持抓好学科建设?1993年,化学工程学科被评为省重点建设学科?化工及高分子材料专业主干课均为省?校级优秀课,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承担及完成了化工部教育研究项目一项;省院级教学研究课题二十余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共八项?这些都反映出化工系的教学水平和实力?今天,化工系完全有能力有实力完成历史所赋予她的责任?
在科研上,化工系的科研水平始终走到了全院的前列?自从1978年吉林工学院建院后,化工系在老主任彭承鳞教授的领导下,在1980年-1981年间带领中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率先完成了我院的第一个科研项目,“合成氨铁触媒回收利用”的研究工作?
1980年由刘金廷教授主持的“碳纤维长丝用聚丙烯腈原丝中试”项目获化学工业部国防化工科技成果嘉奖证书?
1982年12月由杨志范?王淑芝教授共同承担的“饮料瓶盖低发泡塑料垫片”项目通过省级鉴定?该项目于198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让11个省市二十多个企业,创年产值1600多万元,年利润400多万元?该项目虽然只有1000元研究经费,但它创造了吉林工学院历史上的“三个第一”:第一个通过省级鉴定;第一个获奖;第一个取得最高经济效益?
1985年,王淑芝?杨志范教授的“无毒PVC上水管”?“GS-1型硅塑瓦”,同获省技术发明奖?
1986年,杨志范?王淑芝教授的“耐温105℃?耐压20kvPVC电缆料”获省发明三等奖?
1988年10月,王淑芝?杨志范教授二人承担的“塑性石英瓦”的研制项目,获得首次在我国召开的“国际发明展览会”的铜牌奖?杨志范教授作为我省的唯一代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自接见?
1992年10月我系杨志范?王淑芝?刘子祥?郭余年四位教授由于贡献突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彭承麟教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3年12月杨志范?王淑芝?刘子祥?郭余年四位教授获得吉林省政府授予的英才奖章?
化工系的科研水平和实力在明显增强, 1993年由彭承麟?张龙主持的我校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化学闭路循环水分解制氢”获得省教委科技三等奖?
1996年1月我系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是杨志范?王淑芝教授负责的“苯氧基萘并萘醌类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一项是张会轩教授负责的“核壳增韧剂增韧机理研究”?
1996年,由刘金廷教授研究的“电玉粉生产新工艺”,获得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由华萱?李国安教授研究的“丁炔二醇加氢制丁二醇”及“糠醛液相加氢新型催化剂”被省科委定为重点推广项目,“无毒饮料瓶垫片”?“汽车抗石击涂料”?“汽车内装饰粘合剂”?“糠醛加氢制糠醇催化剂”等一批研究项目得到实际推广应用,创造经济效益390万元?
1996年6月4日,吉林省委?省政府聘请杨志范教授为吉林省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兼工业组副组长?
1997年7月,由张会轩教授主持的工学院最大的项目“汽车仪表板皮专用ABS树脂改性国产化研究”被列为国家科委?省科委和省计委的重点攻关项目,科研经费总额98万元;“高品质的ABS树脂合成新工艺”被列为省科委招标课题(1999年—2001年)经费120万元?几年来,张会轩教授的科研经费达250万元?自此化工系真正成了学院的科研大系?科研实力明显增强,为化工系的发展?提高?壮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书写了化工系科研发展历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1998年1月19日,我系杨志范教授当选为吉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9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聘请杨志范?王淑芝两位教授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1999年10月1日杨志范教授被中共长春市委?市政府授予为振兴长春?发展长春做出突出贡献,获科技贡献奖?
多年来,化学工程系在抓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把教育对象分为科学研究型?管理型?工程技术型等加以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以充分发挥,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校生中有三十多人次获得省?国家级各种奖励,其中有两人获全国百优大学生称号(贾晓鸥?徐新峰),二十人次荣获原化工部颁发的科技兴化奖学金,于苗同学的科研论文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荣获二等奖,为吉林工学院跻身发起单位并获优秀组织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参加工作以后,我系毕业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较大贡献?我系64届毕业生董志华勤奋好学?踏实肯干?一步一个台阶,现担任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理;66届毕业生王守海毕业后分配到武汉工作,进入政府机关工作以后,勤政爱民?廉洁奉公, 以自己的辉煌业绩一步一步走上重要的领导岗位,他先后担任武汉市副市长?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现任武汉市市长?深受武汉市民的拥护和爱戴?八三届毕业生刘忠范,在校期间生活朴素?学习刻苦努力,在校四年科科成绩九十分以上,毕业时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并考取了华东石油学院,赴日攻读硕士学位,后又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成以后,他带着一腔报国之志和沉甸甸的学识成就?大量的科研资料及设备毅然回国,到北京大学化学院工作?现是北京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任北京大学化学部现代物理化学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智能材料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是我国年轻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也是全国为数不多跨世纪首席青年科学家之一?1999年8月被聘为我校名誉教授?他所从事的纳米技术研究成果在国际纳米技术研究领域中有重要的影响?一大批毕业生在吉化公司?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长春应化所等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以他们务实肯干?锐意创新的精神一步步走上重要的工作岗位,并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为国家做出了较大贡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自1979年复系以来,全系上下共同努力,为人才培养勤奋工作?系里通过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学术活动?组织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组织考研等一系列措施,使化工系系风正?学风浓,连续多年考研比例达到10%~20%,很多同学被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春应化所?成都有机所等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录取为研究生?我系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80%继续深造,分别考取了美国阿肯色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华东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外高等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充分展示了我系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综合实力,在社会上反响非常强烈?几年来,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把素质教育纳入工作日程,通过开辟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各种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良好兴趣?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使人才培养工作向更加完善方面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毕业生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显示出自身素质的强大优势,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加辉煌的成就?
化工系的历史是一部发展史?成长史,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化工系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化工系人的那种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离不开他们对祖国的化工事业的挚恋,心中想着为祖国培养人才的目标和责任,离不开一批批讲团结能战斗的领导集体,离不开一代代不畏劳苦?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离不开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历年来,化工系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管历史的风云如何变幻,他们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到一起,始终不忘的就是振兴祖国的化工事业,为吉林省培养更多的化工人才?他们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使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上台阶?
四十年来,化工系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教师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且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化工系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化工系的全体师生空前团结,党政班子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现在的化工系上下团结一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为实现化工系的跨世纪腾飞共同努力奋斗?



添加长春工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长春工业大学考研分数线、长春工业大学报录比、长春工业大学考研群、长春工业大学学姐微信、长春工业大学考研真题、长春工业大学专业目录、长春工业大学排名、长春工业大学保研、长春工业大学公众号、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长春工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长春工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