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13 11:45:4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南京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南京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南京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南京大学官网来自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南京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南京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官网: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是我国现代气象教育的发祥地。1920年,竺可桢应郭秉文校长之邀受聘于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建为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地学系,竺可桢任系主任并开始讲授近代气象学课程;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设立地质、气象、地理三个组,其中气象组成为我国最早的气象学专业;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地学系内改设为地质矿物门、地理气象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南京北极阁成立,竺可桢兼任所长;1930年,地学系分为地质学系、地理学系,胡焕庸任地理学系主任,地理学系分设地理、气象两个组;1944年,气象组从地理学系分出,成立国立中央大学气象系,是我国第一个气象学系,黄厦千任首任系主任。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涂长望任气象学系主任。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浙江大学和齐鲁大学的气象专业师生并入南京大学气象学系;除气象学专业外,首次在国内高校设立气候学专业。1958年成立了国内首个大气物理专业。1978年招收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1983年天气动力学、气候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建立天气动力学、气候学两个博士点。1986年气象学系更名为大气科学系,并设立大气环境专业;1988年气象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1996年设立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1999年建立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00年建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设立本科应用气象学专业,本科大气科学专业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2007年大气物理学和大气环境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8年本科大气科学专业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特色专业;2008年成立大气科学学院,下设气象学系和大气物理学系;2009年成立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2010年建成现代化的南京大学气象台;2012年建成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试验基地(SORPES);2013年联合7所高校和4个科研院所组建江苏省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获批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016年建有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天气雷达及资料应用联合开放实验室。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邮编:210023
电子邮件:njuas@nju.edu.cn
电话:86-25-89682575
传真:86-25-89683084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发展历程:
1920年竺可桢应郭秉文校长之邀受聘于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建为国立东南大学,成立地学系,竺可桢任系主任,开始讲授近代气象学课程。
1924年国立东南大学地学系设立地质、气象、地理三个组,其中气象组成为我国最早的气象学专业。
1928年国立中央大学成立,地学系内改设为地质矿物门、地理气象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在南京北极阁成立,竺可桢任所长。
1930年地学系分为地质学系、地理学系,胡焕庸任地理学系主任,地理学系分设地理、气象两个组。
1944年气象组从地理学系分出,成立国立中央大学气象系,是我国第一个气象学系,黄厦千任首任系主任。气象学系成立之前共培养出气象学生44人。
1945年王鹏飞成为气象学系第一届毕业生。
1947年朱炳海出版我国第一本“普通气象学”教材(商务出版社)。
1948年气象学系成立以来,共培养学生45名。先后有黄厦千、涂长望、朱炳海等任气象学系专任教授,赵九章、吕炯任兼职教授。
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涂长望被任命为气象系主任,同年12月涂长望调任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气象局局长,朱炳海接任系主任。
1950年招收解放后第一届本科生,30人,相当于解放前招收气象类学生总数的40%。
1952年国立南京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院系调整,下设13个系,气象学系是其中之一,朱炳海任系主任。浙江大学么枕生教授、石廷汉教授,齐鲁大学吴伯雄教授等气象方面的教师和学生并入南京大学气象系。除气象学专业外,设立我国最早的气候学专业。气象学专业由徐尔灏教授为主任、黄士松教授为副主任,气候学专业由么枕生教授主持。为满足国家大规模人才需求,开始招收气象专科生(至1956年共招生五届)。
1955年气象学系首次招收越南留学生,是南京大学招收的首批留学生,至1966年共培养越南留学生64人,还培养了3名朝鲜留学生。
1958年徐尔灏任气象学系主任,黄士松任副系主任。成立我国第一个大气物理学专业,先后建立云雾物理、大气湍流、雷达气象、大气探测等学科组。
1959年第一次在黄山实施人工降水试验成功。
1960年为适应我国空间科学及火箭卫星事业的发展,经高教部同意气象学系成立高层大气物理专业(1964年并回大气物理专业)。中央气象局决定成立气象学院,经高教部同意委托南京大学气象系协助选址建校,并以南京大学气象学院的名义招收和培养了三届(60、61、62级)学生。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72年招收首届工农兵学生,至1976年共招生五届。
1975年为弥补文化大革命造成的高等教育断层,开始为国家气象局、总参气象局开办“雷达气象”、“热带天气”、“气候统计”、“气候学”、“卫星气象”等培训班。
1977年黄士松任气象学系主任。
1978年招收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本科生(117名)和硕士研究生(7名)。
1979年恢复向国外派遣访问学者。
1980年恢复向国外公派留学生。
1983年陆渝蓉教授任气象学系主任。天气动力学、气候学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热带天气研究室。建立天气动力学、气候学两个博士点。
1984年陆渝蓉调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伍荣生接任气象学系主任。
1985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博士生,为西部边远省份招收天气动力专业专科生
1986年气象系更名为大气科学系。建立大气环境专业(本科)。建立天气动力学、气候学、大气物理学三个硕士点。
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南京大学灾害性天气气候研究所。
1988年大气物理学专业和大气环境专业合并为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
1989年经国家科委和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国家专业实验室。
1990年成立南京大学自然灾害研究中心,陆渝蓉任中心主任。
1993年倪允琪任大气科学系主任。招收现代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应用大专生和成人教育大专生。
1994年隆重举行“庆祝建系五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
1996年建立大气科学博士后流动站。建立校级大气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成立南京大学全球变化研究中心。
1997年倪允琪调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蒋维楣副主任主持系行政工作。
1998年谈哲敏接任大气科学系主任。
1999年大气科学成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根据教育部要求本科气象学、气候学和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合并为大气科学专业。伍荣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际凳?ldquo;985工程”一期项目“我国重大天气气候灾害的形成和预测理论研究”建设。与江苏省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校外产学研基地(南京)。
2000年建立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上海市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产学研基地(上海)。
2001年首次招收“信息与计算科学”成人教育本科生。
2002年重新申报国家重点学科,“气象学”继续为国家重点学科并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第一。伍荣生当选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长。中国气象局与南京大学签署局校合作协议??斐扇私逃?ldquo;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专升本脱产班。
2003年新增自主设置“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二级学科博士点。
2004年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接受教育部评估,取得优异成绩。隆重举行“庆祝大气科学系建系六十周年”大型纪念活动??际凳?ldquo;985工程”二期项目“地球圈层与环境”建设。与湖北省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产学研基地(武汉)??熳匝Э际?ldquo;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脱产班。
2006年杨修群任大气科学系主任。新建“应用气象学”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与安徽省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产学研基地(合肥)。
2007年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气象学”再次位居全国同类学科第一。新一轮国家重点学科申报,“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本科“大气科学”专业成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南京大学陈骏校长访问中国气象局,深化局校合作。
2008年成立大气科学学院,下设气象学系、大气物理学系。杨修群任大气科学学院首任院长。本科“大气科学”专业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育基地、教育部特色专业。配合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并取得优秀成绩。实施“211”三期项目“我国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的成因和可预报性”建设。大气科学学院成为中国-挪威联合建立的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的中方合作伙伴。
2009年教育部全国高校一级学科评估,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科排名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第一。中国科学院符淙斌院士来校工作。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访问南京大学。隆重举行“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成立大会暨大气科学前沿国际论坛”。成立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交叉科学研究院),符淙斌院士担任首任院长,设立“气候与全球变化钟山论坛”。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教育部新一轮评估。以杨修群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带的气候效应及对策研究”获得科技部立项。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成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大气科学实验教学中心成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10年制定完成大气科学学科中长期改革与发展规划。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项目“大气科学学科能力建设”和“交叉科学研究院建设”。大气科学一级学科成为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启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以郭维栋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全球变化重大计划项目“大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的研究”获得科技部立项。“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学科点作为交叉学科方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准的南京大学气象台。
2011年主办首届全国大气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举办南京大学-中央大学灾害性天气和全球变化联合学术研讨会、南京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联合研讨会。
2012年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通过了国际评估。973项目“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演变机理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获得科技部立项。联合校内多学科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在仙林校区共建的“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基地”一期建设完成。牵头并联合国内七所高校和四个国家级科研院所成立“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与厦门市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产学研基地。
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新一轮一级学科评估,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科保持全国高校同类学科名列前茅。“现代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牵头的“气候变化协同创新中心”作为科学前沿型获江苏省认证。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视察“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基地”。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达成全面合作协议。与贵州省气象局合作建立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产学研基地。赵坤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
2014年大气科学教学科研大楼在仙林新校区落成,大气科学学院从鼓楼校区搬迁至仙林新校区。启动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大气科学)建设工程二期项目。“车载式C波段多普勒双偏振天气雷达”研制成功。成功举办第四次iLEAPS国际计划科学大会。隆重举行大气科学前沿论坛“天气、气候与环境变化的挑战”暨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科创立90周年和建系70周年纪念活动。符淙斌院士当选为芬兰科学与文学院外籍院士,丁爱军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5年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成立“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并成功通过教育部立项建设,成为南京大学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深化局校合作,与重庆市气象局、福建省气象局签署局校合作协议,与中国气象局共建天气雷达及资料应用联合开放实验室。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与咨询委员会联合主任MarkkuKulmala院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汪名怀教授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
2016年杨修群教授牵头的团队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成功举行项目启动会;由丁爱军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申请的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专项”项目“我国东部沿海大气复合污染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技术”项目成功获批并正式启动,成为我院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方向主持的首个国家级重大项目。继续深化局校合作,建立中国气象局-南京大学气候预测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张彦旭博士成功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
2017年我院入选“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成功启动双一流学科建设。成功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气复合污染重大研究计划专题研讨会,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出席会议并视察学院SORPES站等观测平台;芬兰环境部常务副部长HannelePokka女士一行访问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并参观SORPES基地。丁爱军教授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学术与咨询委员会联合主任MarkkuKulmala院士获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奖。周晨博士成功入选国家青年人才计划。
2018年顺利完成学院行政换届工作,丁爱军接任学院院长,任雪娟、赵坤、郭维栋任副院长。授予麻省理工著名气象气象学家KerryEmanuel博士名誉教授,授予以色列希伯来大学DanielRosenfeld博士兼职教授,承办第十五届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国际讲习班。与德州农工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芬兰环境能源与住建部部长KimmoTiilikainen访问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并参观SORPES观测基地;MarkkuKulmala院士获中国人民政府友谊奖。成功举办“大气科学学院成立十周年庆?;疃咛炱?、气候与大气环境钟山论坛”。杨修群教授和王元教授主持的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功立项。谈哲敏教授和郭维栋教授课题组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两篇文章。
2019年吕建校长率团成功访问赫尔辛基大学,大气与地球系统科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赫尔辛基大学校监查尔斯·哈梅里等率团出席验收会并访问我校。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参观我院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及SORPES观测基地。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一行访问南京大学推动落实局校合作。符淙斌院士牵头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关于‘建设地球系统过程观测试验国家平台’战略意义和可行性研究”正式启动。成功举办赫尔辛基国际科考,成功举办世界天气研究计划项目联合研讨会。地球系统区域过程综合观测试验基地入选教育部野外科学试验站。汪名怀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雷荔傈和黄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张洋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汪名怀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Science》1篇,黄昕作为共同一作发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1篇,相关成果建议获国家领导人批示。马库·库马拉院士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合作奖,谈哲敏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02 (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发展
04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 一 或 264 二外德语③311 教育 学专业基础综合
备  注: 教育学两个专业为学术型专 业,按教育学类招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学术型专业, 按管理学类招生。045100 教育 为全日制专业学位。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02 (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04 (全日制)院校发展与评估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64 二外德语 或 265 二外法语3625 教育学综合
复试科目:1202 笔试:高等教育理论 与实践;1206 综合素质考察(含面 试)
备  注:
040106 高等教育学 8    
01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02 (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04 (全日制)院校发展与评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64 二外德语 或 265 二外法语③625 教育学综合
 
复试科目:1202 笔试: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1206 综合素质考察(含面试)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1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02 (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04 (全日制)院校发展与评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64
二外德语 或 265 二外法语③625
教育学综合
复试科目:1202 笔试:高等教育理论
与实践;1206 综合素质考察(含面
试)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高等教育学新论》 胡建华、周川、陈列、龚放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复试指定书
《高等教育学》 潘懋元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复试指定书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3 东北师范大学 A
4 南京师范大学 A
5 华中师范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7 首都师范大学 A-
8 浙江大学 A-
9 华南师范大学 A-
10 西南大学 A-
11 清华大学 B+
12 上海师范大学 B+
13 浙江师范大学 B+
14 厦门大学 B+
15 山东师范大学 B+
16 河南大学 B+
17 华中科技大学 B+
18 湖南师范大学 B+
19 陕西师范大学 B+
20 西北师范大学 B+
21 北京理工大学 B
22 天津大学 B
23 天津师范大学 B
24 辽宁师范大学 B
25 沈阳师范大学 B
26 哈尔滨师范大学 B
27 江苏师范大学 B
28 江西师范大学 B
29 广西师范大学 B
30 四川师范大学 B
31 河北大学 B-
32 苏州大学 B-
33 杭州师范大学 B-
34 安徽师范大学 B-
35 福建师范大学 B-
36 曲阜师范大学 B-
37 河南师范大学 B-
38 重庆师范大学 B-
39 云南师范大学 B-
40 新疆师范大学 B-
41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河北师范大学 C+
43 山西大学 C+
44 山西师范大学 C+
4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46 同济大学 C+
47 江南大学 C+
48 温州大学 C+
49 广州大学 C+
50 宁波大学 C+
51 北京工业大学 C
52 渤海大学 C
53 吉林师范大学 C
54 浙江工业大学 C
55 赣南师范大学 C
56 湖北大学 C
57 中南民族大学 C
58 贵州师范大学 C
59 云南大学 C
60 扬州大学 C
6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62 长春师范大学 C-
63 江苏大学 C-
64 淮北师范大学 C-
65 鲁东大学 C-
66 湖北师范大学 C-
67 深圳大学 C-
68 广西师范学院 C-
69 石河子大学 C-
70 海南师范大学 C-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