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官网

更新时间:2022-01-12 17:12: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Add 南京大学学姐
为你免费答疑

关于《南京大学考研》我们搜集了部分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和复试资源,免费赠送;并提供有偿的南京大学初试/复试/调剂辅导(收费合理,内部资源,效果有保障),如果需要领资源或了解研究生辅导的,请加网页上的学姐微信。南京大学官网来自南京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及历年考研分数线数据的汇总(学校网站一般不稳定,或存留的分数线年限较少)。以下即是南京大学历年考研分数线,希望对南京大学考研报考有用。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官网: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是我国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重要基地之一,源于上世纪50年代国内首批创设的“无线电物理”和“半导体物理”专业,特色鲜明,1984年成立“信息物理学系”、1994年更名“电子科学与工程系”,2009年“电子科学与技术”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重组,成立“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南京大学实施“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学科载体,是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我院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参加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第四轮学科评估,取得全国第六。“无线电物理”和“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在上一轮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第一和第二。先后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科研创新群体。
学院拥有国家发改委半导体节能器件与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光电材料与芯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传感与成像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作为第二单位获得了首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作为首席单位获得了首批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依托这些科研平台,学院坚持以科学技术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地方和大型高科技企业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研经费也有较大增长,近5年来竞争性经费年均到帐1.2亿元?;竦霉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学院加强政产学研结合,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组建了南京南大光电工程研究院、南京大学—扬州光电研究院、江苏省伟志电子(常州)有限公司郑有炓院士工作站等一批重要合作基地,使自身的科研成果得到系统、持续的转化,也为企业提高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提供了可靠保障。
学院采取问题导向的“新工科”教学模式,培养“面向未来、顶天立地”电子信息领域的领军人物与创新人才,依托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三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京大学—江苏长电科技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700余人,其中本科生800余人,研究生900余人。学院本科实施电子信息类大类招生,之后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集成电路设计和系统集成四个专业进行专业分流。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30余项,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教改论文50余篇,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本科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等多次获得全国一等奖,共获8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三十多年来,老一辈教师用自己的无私奉献,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师攻坚克难的精神,以“学研联合、强化特色、推进交叉、抢占高点”为发展思路,抓住协同创新的发展机遇,强化忧患意识,不断开拓创新,遵循新型工程学科办学的基本范式,营造浓郁工程学科院系的文化氛围,坚持内涵发展与外部拓展相结合,走高水平、特色型的发展之路,积极融入国家和地方创新体系,为建设成为一流的工程类学院而努力,为南京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的腾飞,谱写好另一段三十年的华丽新篇章。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办公室电话:025-8968 0678
研究生办公室电话:025-89684711
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电子楼(潘忠来楼) 210046
 
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设置:
电子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是南京大学遵循‘理工结合’的理念所创办的新型工科系,是学校在电子信息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从事科学研究与培养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 
历史渊源 
电子工程系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南京大学在理科一级学科‘物理学’之下创设了二级学科 ‘无线电物理学’,1981年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为了适应电子与信息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和学校自身学科发展的需要,南京大学又在工科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之下创设了二级学科‘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并获准为博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以无线电物理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学科为基础,组建了电子工程系。
在五十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培养了大批从事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高级人才, 承担了大量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现状 
现有无线电物理学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二级学科,其中无线电物理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全系学科设置横跨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两个一级学科,是名副其实的“理工”多学科综合型院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培养模式上,一贯注重基础教学,强调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同时具备高起点的教学实验室。在世界银行贷款、“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项目大力支持下,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教学实验中心,为学生提供了一流的基础实验训练环境。培养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科学研究方面,以电子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电子器件和系统,并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目前,全系有超导电子学研究所和微波技术研究室等主要科研机构。超导电子学研究所主要致力超导电子器件在太赫兹波段或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应用,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微波技术研究室既从事新型人工电磁材料的理论分析、设计和应用等前沿研究,也开展实用电磁波吸波材料的全方位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目标 
将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的指导方针,加强优势,发挥特色,提高内涵,努力开拓新的学科生长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使之成为有更高国际影响的高水平电子与信息科学技术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是我国最重要的信息光电高技术研究基地之一,以“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针对国际前沿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与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着半导体及相关材料、器件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同时结合微纳电子技术与新一代光电子技术的发展,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质量的微电子学与光电子学领域人才,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及高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前身是我国最早(1956年)设立的半导体专业之一,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点,94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98年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99年设立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岗,2001年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在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评审中名列前茅,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比中名列第二。2003年建立江苏省光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1首批被列入江苏省固态照明与节能电子学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成立半导体节能器件及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015年组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19年设立光电材料与芯片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研究方向包括:
1)宽禁带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
2)低维半导体结构与微纳电子学
3)微结构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4)自旋电子与超快光电子能谱
5)集成电路设计
6) 光电子应用和产业化技术
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目前承担着大量光电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领域的前沿课题,包括国家“973”计划、“863”计划、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等各类项目课题,以及江苏省“双创计划”、高技术研究计划、产学研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基金和基础研究计划等,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若干低维半导体表界面调控及器件基础研究”获得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先进日盲紫外探测与应用技术”获得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和器件物理研究”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有序可控硅基量子结构的构筑原理和光电子特性”获得2003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半导体纳米结构调控、集成及器件应用基础”等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14项。近几年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并在Nature Nanotechnology、Nature Electronic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同时,还与国际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知名大学、研究所建立了长期交流合作关系,互派研究生和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承担国际合作交流课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致力于培养和造就综合型、智能型、创造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既适宜于在科研院所继续攻读微电子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目前约占毕业生的三分之一),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人才梯队;也适宜于到高新技术企业、芯片设计与制造公司等从事技术开发、应用性研究以及管理工作。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以及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京大学—江苏长电科技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微电子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主持省级以上教改项目30余项,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教改论文39篇,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本科生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集成电路设计大赛等,已获84项省部级以上奖励。
目前,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拥有全国一流的对学生开放的实验室,其中包括微制造与集成工艺中心超净实验室2000多平方米,拥有完整的半导体芯片工艺线、MOCVD 、MBE等材料生长设备以及材料和器件测试设备200余台套,并拥有集成电路设计所需的完备的软/硬件环境,包括多台高性能服务器,Synopsys、Mentor EDA工具全套大学计划,可进行芯片设计、逻辑综合、版图设计、器件模拟等工作。在“985”和“211”以及“双一流”工程建设中,政府及学校在本学科和相关实验室共投入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经费超过1亿元, 建设了一大批专用和共用设备,加强了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技术的研究条件。此外,参与共建的“南京大学微加工中心”等,拥有国内一流的实验条件。
作为我国重要的光电信息高技术研究基地,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一直重视通过成果转化发挥对国家,特别是江苏省内相关产业科技进步与升级改造的带动作用。近年来,积极与地方合作建立了南京南大光电工程研究院、南京大学扬州光电研究院以及多家南京市新型研发机构,一批技术成果成功实现落地转化。 
南京大学微电子学院作为教育部在全国17所高校重点筹备建设的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之一,在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现有学科的基础上,发挥南京大学半导体物理、材料与器件、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优势,面向集成电路产业需求,联合相关专业,探索多方协同的创新办学模式。微电子学院按照“提升设计、扩展制造、打造封测”的思路,与中电集团多家研究所、台积电南京、海力士、江阴长电等企业协同,形成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互相支撑,以期培养具有高专业水准和国际化视野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力求将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产业技术、高质量科研工作、高效益成果转化等核心要素融合互动、汇聚合力,为全面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展望未来,微电子与光电子学系将坚持“学研联合、强化特色、推动交叉、抢占高点”的发展思路,与合作单位联合共建,产教融合、互利共赢、共享优势资源、实现跨越发展。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系源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是南京大学发展应用性学科、建设新工科的重大战略举措,得到“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支持。 
通信工程系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设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博士,通信工程本科、硕士培养体系,建有雷达信号处理、多媒体通信、信号处理系统与集成电路、宽带网与智能交通、空间信息网络、无线通信与网络、光量子信息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实验室。该系结合南京大学理科优势,借鉴国际一流工科院校的应用学科办学模式,“理工融合”,逐步形成自己的学科建设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通信工程系现拥有教授5人、副教授17人,专职科研8人,教师队伍来自于通信、信号处理、计算机、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以及工程应用的第一线。教学内容特色鲜明,《现代数据通信教程》获国家十一五规划高校精品教材,《立体视频处理与通信》入选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全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
通信工程系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部省级项目,并多次获奖,产生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雷达信号处理 
研究方向包括合成孔径雷达成像、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超宽带相控阵信号处理、目标识别、MIMO雷达信号融合、雷达接收机自动测试、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设计和信息能量同传方法等。用任意群延时补偿方法实现聚焦处理、取代距离对准和相位补偿,经外场数据验证,极大地改善了雷达目标成像的质量。超宽带无源相控阵技术解决了超宽带相控阵的色散问题。采用特征质量评估、特征空间变换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雷达目标识别率。研究低信噪比情况下空间谱估计方法、复杂环境中的目标检测与参数估计方法,提高小目标的检测概率。研发的雷达接收机自动测试系统已经推广应用于雷达系统的研制、生产过程和维护保障工作。研究无线网络中基于机器学习的资源分配及优化方案;研究新体制的雷达通信一体化系统和网络,包括一体化波形设计,一体化的发射接收机设计及网络协议设计。研究无线能量传输和信息能量同传方法及系统设计,研究成果已经转化应用。
多媒体通信 
主要研究多媒体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方向涵盖多媒体采集、压缩、传输和呈现等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数学及人眼视觉感知交叉领域。具体包括:多(混)相机采集管理与规划、编码技术标准化、媒体传输网络调度和优化、内容主观体验质量建模与应用等。
信号处理系统与集成电路 
主要研究面向通信、存储系统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在通信技术方面,研究现代纠错码设计与实现、高速有线和无线通信系统、后量子加密与区块链算法加速、高速(400G+)光通信电路与系统设计等。在智能信息处理方面,研究方向涵盖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及加速器设计、自主指令集处理器设计、机器人视觉、导航与控制芯片等,同时还涉及其它算法加速与系统安全芯片设计。在模拟信号处理方面,研究内容包括高速、高精度ADC/DAC设计、高灵敏度传感器设计、神经拟态模拟芯片与器件及非易失性存储设计等。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和有关部委资助的多个科研项目,并且与国际型大企业在高速通信系统设计与硬件实现方面开展了持续的合作,签署合作项目多项;在深度学习的硬件实现与优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术性突破,同期成果在国际同行中处于前列。
宽带网与智能交通 
除了宽带专网与物联网基础外,着重于网络视频图像处理算法及其在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的应用研究,其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目标检测识别跟踪、路况交通参数检测、环境气象参数检测、路网状况预测、综合信息挖掘、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物联网、智能交通系统标准编制等。承担江苏省“省域智能交通运输信息云服务平台”、“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的智慧高速公路应急指挥应用”等多项示范工程项目。其中,合作完成的“智慧沪宁高速信息化系统”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设计了我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高速公路——“通启高速”,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单元DMDU专网设备,奠定了我国高速公路专网架构。
空间信息网络 
该方向主要面向北斗、低轨通信星座、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需求,开展深空、近地网络智能网络协议设计与性能优化,星地可靠高速激光组网,空间信息网络半实物仿真评估,空间网络拓扑规划,空间软件定义网络等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空间网络技术标准化。近年来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民用航天十三五技术预先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厅未来网络前瞻性研究项目及横向课题等十余项。参与制定CCSDS国际标准、国内航天行业标准各一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网络半实物仿真系统已服务于多项航天型号任务研制。
无线通信与网络 
主要研究无线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理论和技术,研究方向涵盖电信运筹和优化、机器学习等通信、计算机和应用数学交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移动网络资源管理、认知通信和战术通信、电信流量分析和预测等。
光量子信息技术 
研究方向包括集成光子器件、光量子芯片技术和光量子信息网络构建等。目前已经实现首个有源光量子集成芯片,以及基于无人机平台的移动光量子通信。发展集成化的量子光源、光量子信息处理、通信和探测技术,可以提高光子器件的性能,缩小系统体积,实现光量子通信、传感、成像技术的实用化,便于移动平台搭载,并为量子力学基本原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智能信息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信息处理的智能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它不仅与信号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计算机软硬件、传感与测控、网络通信等学科密切相关,还与数学、非线性科学、分形几何学、复杂性科学、脑科学及各种应用学科交叉融合。近年,在国家重视和校院支持下,应用驱动,一方面面向未来开展着理论算法方面的基础研究,同时,着力于先进智能器件和应用系统的研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大学
招生年份:2021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02 (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发展
04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 一 或 264 二外德语③311 教育 学专业基础综合
备  注: 教育学两个专业为学术型专 业,按教育学类招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为学术型专业, 按管理学类招生。045100 教育 为全日制专业学位。
高等教育学 [040106] 学术学位

专业信息

所属院校:南京大学
招生年份:2020年
招生类别:全日制研究生
所属学院:教育研究院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04]教育学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1]教育学

专业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02 (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04 (全日制)院校发展与评估
招生人数: 8
考试科目: 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64 二外德语 或 265 二外法语3625 教育学综合
复试科目:1202 笔试:高等教育理论 与实践;1206 综合素质考察(含面 试)
备  注:
040106 高等教育学 8    
01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02 (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04 (全日制)院校发展与评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64 二外德语 或 265 二外法语③625 教育学综合
 
复试科目:1202 笔试: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1206 综合素质考察(含面试)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研究生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考试科目 备注
040106 高等教育学
01 (全日制)高等教育原理
02 (全日制)高等教育管理
03 (全日制)高等教育与社会
04 (全日制)院校发展与评估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 或 264
二外德语 或 265 二外法语③625
教育学综合
复试科目:1202 笔试:高等教育理论
与实践;1206 综合素质考察(含面
试)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参考书目

《高等教育学新论》 胡建华、周川、陈列、龚放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复试指定书
《高等教育学》 潘懋元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复试指定书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学考研专业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评估结果
1 北京师范大学 A+
2 华东师范大学 A+
3 东北师范大学 A
4 南京师范大学 A
5 华中师范大学 A
6 北京大学 A-
7 首都师范大学 A-
8 浙江大学 A-
9 华南师范大学 A-
10 西南大学 A-
11 清华大学 B+
12 上海师范大学 B+
13 浙江师范大学 B+
14 厦门大学 B+
15 山东师范大学 B+
16 河南大学 B+
17 华中科技大学 B+
18 湖南师范大学 B+
19 陕西师范大学 B+
20 西北师范大学 B+
21 北京理工大学 B
22 天津大学 B
23 天津师范大学 B
24 辽宁师范大学 B
25 沈阳师范大学 B
26 哈尔滨师范大学 B
27 江苏师范大学 B
28 江西师范大学 B
29 广西师范大学 B
30 四川师范大学 B
31 河北大学 B-
32 苏州大学 B-
33 杭州师范大学 B-
34 安徽师范大学 B-
35 福建师范大学 B-
36 曲阜师范大学 B-
37 河南师范大学 B-
38 重庆师范大学 B-
39 云南师范大学 B-
40 新疆师范大学 B-
41 中央民族大学 C+
42 河北师范大学 C+
43 山西大学 C+
44 山西师范大学 C+
45 内蒙古师范大学 C+
46 同济大学 C+
47 江南大学 C+
48 温州大学 C+
49 广州大学 C+
50 宁波大学 C+
51 北京工业大学 C
52 渤海大学 C
53 吉林师范大学 C
54 浙江工业大学 C
55 赣南师范大学 C
56 湖北大学 C
57 中南民族大学 C
58 贵州师范大学 C
59 云南大学 C
60 扬州大学 C
6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C-
62 长春师范大学 C-
63 江苏大学 C-
64 淮北师范大学 C-
65 鲁东大学 C-
66 湖北师范大学 C-
67 深圳大学 C-
68 广西师范学院 C-
69 石河子大学 C-
70 海南师范大学 C-


添加南京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京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大学报录比、南京大学考研群、南京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大学排名、南京大学保研、南京大学公众号、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