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王逢贤

发布时间:2021-11-2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王逢贤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王逢贤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王逢贤 正文

姓  名: 王逢贤 性别:

出生年月: 1928-7-0 工作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

所在院系: 教育科学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40101教育学原理

研究领域: 教育基本理论、德育原理、教育哲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综述】   王逢贤,辽宁大连人,现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其一直专注于教育基本理论、德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在海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声望。   【学习工作简历】   1949年—1951年,东北大学三部地理系学习   1951年—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研究生班学习   1953年至今,历任东北师范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学术兼职】??????   现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学术顾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大道德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教育研究》杂志编委,香港田家炳教育基金会德育研讨会顾问评委。   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德育学科组组长、成员,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术委员,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吉林省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吉林省社联常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教学工作】   讲授课程:   《当代世界重大教育理论前沿问题研究》(博士生)   《教育过程论》(博士生)   《德育原理》(博士生)   指导研究生情况:   1987年以来,共指导博士生33名,已毕业博士生24名。

获得奖项

获“五个一工程”奖一项、国家社科基金奖一项,获省部级奖20多项。

著作及论文

《学校德育过程特点初探》,《教育研究》,1979年第3期。   《继续解放思想,探索教育规律》,《教育研究》,1981年第3期?!?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研究》,1981年第7期。   《少年期的本质特征与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1983年第9期。   《贯彻“三个面向”中的几个德育问题》,《教育研究》,1985年第1期。   《试论德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研究》,1986年第1期。   《现代教育先行论再探》,《东北师大学报》(教育版),1986年第3期。   《深化教育改革与教育理论研究的突破》,《教育研究》1987年第11期。   《教育如何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学刊》,1989年第1期。   《学校德育的主导作用与社会环境的优化问题》,《教育研究》,1989年第8期。   《德育的独立实体性不容否定》,《中国教育学刊》,1990年第1期。   《加强德育工作,发挥德育优势》,《求是》,1990年第18期。   《学校教育整体改革与教育过程优化》,《教育研究》,1993年第1期。   《中国教育的现代化与跨文化交流结合点的探索》,《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6期全文转载。   《顺境与道德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1993年第11期。   《价值取向多元化与学校德育对策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4年第6期。   《师德建设的理论思考》,《中国教育学刊》,1997年第4期。   《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再认识》,《中国教育学刊》,1998年第1期。   《价值教育及其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为创造以人为本的未来世界培养一代代创造型新人》,载汪永铨主编:《我的教育观》,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一种反思教育、表达教育的可贵尝试》,《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学校管理与教育理念的选择》,《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5期。   《中国“教育产业化”热点问题的冷思考》,《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教育文摘周报》,2005-02-16、23转载。   《中小学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引论》,(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   《德育新论》,(主编之一,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2000年新世纪增修版)   《学与教的原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优教与忧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东北师范大学报录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群、东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东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东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东北师范大学排名、东北师范大学保研、东北师范大学公众号、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东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东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东北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dongbeishifan/daoshi_55070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