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介绍

发布时间:2020-04-1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介绍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介绍 正文

一、招生学科专业
招生专业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专业代码:0552
研究方向:01 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 02 舆情智能分析与管理
 
二、学院及招生学科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直属教学单位,下设行政管理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并负责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的建设。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两个本科专业立足于学校自身的信息技术特色与优势,紧紧围绕国家、首都新媒体产业的发展需求,以新闻传播学、影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培养具有全面人文素养和较强创新能力,系统掌握现代传播理论和媒介技术创意艺术,具备优良中外文表达和多媒体综合应用能力,熟练掌握数字媒体理论和网络传播应用技能,熟悉网络与新媒体运作机制,通晓信息与传播领域相关法规与政策,能够在传媒和文化创意等相关领域,从事网络信息采编与新闻传播、媒体策划与媒介经营管理、企业形象传播与品牌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于2018年获批,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1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人;现有行业教师10人,并与北京新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凯谱视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宇际星海传媒集团等10家新闻传媒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建立了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近五年,相关教师在研和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6项、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3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3项、北京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4项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多项,科研经费累计300余万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
学校拥有“网络文化和数字传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闻与传播专业实验室和案例教学教室,以及非编系统、工作站与服务器、教学软件系统(如数据分析与挖掘系统、舆情监控与分析系统)等,学院为专业摄影棚、演播室、录音棚、影视后期剪辑机房等累计投入资金达600余万元。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已建成“大数据时代文化遗产的新媒体活化”、“大数据时代京津冀重大事件网络舆情监测与预警”两大科研平台及“中华文化数字传播”学科平台,投入资金达100多万元。学校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109万余册,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共计274万余册,中外文纸质现刊1343种,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共计65个。学院资料室近年购买了多种中英文新闻与传播相关书籍5000余册,专业书籍达10000余本。为培养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提供较好的业务实践、科研平台和教学环境。
本专业学位培养过程密切联系国内外传媒和文化创意产业实际,紧贴社会需求和市场走向。严格实施双导师制,聘请高级别业界专家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强调文化与技术并重,突出“中华文化数字传播板块课程”,重视“大数据舆情分析板块课程”。强调学生本位,突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年均参与校内外科研或实践项目1项以上。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从事数字化新闻传播和新媒体舆情管理的创新与实践能力,能在党政机关、新闻传播与出版、文化事业与产业、网络与新媒体、高等院??蒲性核刃幸?,胜任中华文化传播的数字内容制作、媒体运营、策划创意,或新媒体舆情的分析与管理等实际工作。
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
我校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点依托学校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学科优势,以数字媒体背景下中华文化的数字传播和新媒体舆情分析管理为特色,立足北京、面向京津冀,服务首都数字化文化中心建设,培养熟悉新闻传播规律、掌握数字传播技术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本学位点现设有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舆情智能分析与管理两个研究方向。
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 该方向培养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胜任中华文化数字化传播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涵盖文化传播实践中的数字化保存、数字影像技术应用、数字影像艺术传播等领域。以数字影像为中华文化传播载体,突出技术、艺术与文化融合是该方向的特色与优势,即以中华优秀文化为资源库,通过三维扫描与建模、高清影像来采集整合数字化信息,以数字视频、数字动画、网络游戏、VR展示等数字影像艺术手法,进行文化形象、文化内涵的网络化、新媒体传播。
舆情智能分析与管理: 该方向培养网络新媒体环境下胜任舆情智能分析与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涵盖舆情分析、话题发现、追踪、倾向性引导、趋势预测及应对策略等领域。以舆论学、传播学理论和网络新媒体技术为基础,通过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科学等交叉融合,在智能监测的基础上,重点进行舆情分析及舆情管理的研究与应用?;诒拘T品衿教ㄉ系挠咔榧嗖?、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等领先技术,在舆情传播规律、舆情趋势预测、智能舆情应对及?;氐确较蛐纬裳芯刻厣胗τ糜攀?。
主要研究成果:近五年来,本学科在《现代传播》、《新闻界》、《编辑之友》、《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电影评介》等刊物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了《数字文化传播》、《计算广告学:智能媒体时代的广告研究新思维》、《计算传播学:智能媒体时代的传播学研究新范式》、《共享经济:缘起+动力+未来》、《智能红利:即将到来的后工作时代》、《新中国农民画的传播》、《银幕内外的男性气质建构(1979-1989)》等20多部学术著作;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智能算法时代的计算广告学理论构建和应用创新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主体想象与表达:1949—1966年工农兵写作的历史考察》、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VR电影手法的北京“长城文化带”展示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北京皮影戏保存与?;ぱ芯俊?、《基于大学生群体的京津冀电影文化消费空间研究》、《新媒体时代超大城市公众风险认知与传媒抚慰研究》、《新媒体舆论的演化模型及其?;庖叨圆哐芯俊?、《“互联网+”时代的政府数据开放政策与应用创新研究》以及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项目《基于VR电影手法的首都红色文化遗产活化研究》、《突发?;录腥禾逵ば形ビ朊教逍睦砀垦芯俊返雀骷陡骼嗫蒲锌翁?0余项。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添加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报录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姐微信、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真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专业目录、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排名、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保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公众号、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beijingxinxikejidaxue/yjsy_25168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