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4-1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全日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全日制北京林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025200 全日制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培养目标
为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业、咨询和研究机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掌握坚实的统计基础理论和宽广的统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统计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统计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统计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统计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并熟练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具备从事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和应用的基本技能。
3、能够独立从事实际领域的应用统计工作。
4、掌握一门外语的实际运用。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培养方式
1.定位统计职业导向,课程与实务并重,讲授与操作结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突出统计实践能力培养。
2.课程教学内容符合时代要求,课堂讲授、模拟训练、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改善教学效果。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3. 阅读文献、听取专家讲座,参加实践和实习,提交相应报告,注重科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由我校具有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来自相关单位生产实践部门的业务水平高、管理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由我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五、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
1、课程设置
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课程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34学分。分公共学位课(5学分)、专业学位课(不低于15学分)、选修课(不低于7学分)、案例实务课(3学分)和专业实践(4学分)五部分,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3]  中级宏观经济学 32 2 秋季 考试  
[4]  经济计量方法研究 32 2 春季 考试  
[5]  多元统计分析 48 3 秋季
春季
考试  
[6]  时间序列分析 32 2 秋季 考查  
[7]  抽样技术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8]  统计实验设计 32 2 秋季 考查  
[9]  统计软件 32 2 春季 考查  
选修课 [10]  环境统计模型 32 2 春季 考试  
[11]  金融与投资统计 32 2 秋季 考查  
[12]  寿险精算 32 2 春季 考查  
[13]  风险管理与分析 32 2 秋季 考查  
[14]  统计预测 32 2 春季 考查  
[15]  经济统计研究 32 2 春季 考查  
[16]  林业经济统计专题 32 2 秋季 考试  
[17]  投资经济学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案例
实务课
[18]  统计模拟实习 48 3 春季 考核  
 
2.专业实践(4学分)
在专家指导下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提交专业实践报告,考核通过取得4学分。
3.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专业实践报告等。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内容应与实际问题、实际数据和实际案例紧密结合,论文形式可以是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相关的调研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应用统计方法的实证研究等。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授予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25400 全日制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复杂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通晓现代商务基础理论,具备完善的国际商务知识体系,熟练掌握现代国际商务实践技能,有较强的英语(和/或其它外语)交流能力和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胜任在涉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从事国际商务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职业型的高级商务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热爱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及积极进取精神,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意识,身心健康。
2、掌握商品与服务的进口与出口、跨国直接投资等国际商务活动的知识、理论与实务技能,具有对复杂变化的国际商务环境的学习能力、分析技能和战略意识,具有组织协调国际商务工作的领导潜质。
3、有适应全球复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与语言、政策与法规环境的能力,有较强的国际商务分析与决策能力,具有组织协调国际商务工作的领导潜质。熟练地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外语,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
4、适合国家开放和发展的需要,有开拓新市场渠道、从事外包业务和垂直生产分工、管理海外投资企业和谈判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年限一般为2年。根据相关规定可适当延长,但不能超过1年。
四、培养方式
1、全日制脱产学习。实行学分制,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与政府机关、经济产业部门等单位联合培养,属研究生学历和学位教育。
2、采用启发式和研讨式教学方法。授课内容少而精,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把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团队学习、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基本技能、丰富并夯实研究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强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聘请实际部门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讲课或开设讲座。
3、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实习基地。采取计算机模拟实习与实践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着重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模拟实习包括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习和企业竞争模拟训练。注重吸纳和使用社会资源,合作建立联合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
4、成立导师组,建立“双师制”。形成一支既有较高学术含量,又有显著职业背景、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导师队伍,包括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具有相当学历的商务官员、实际商务工作专家等,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8学分和国际商务实践6学分,课程学习中要求学位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8学分??纬萄耙笤?学年之内完成。
(一)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10学分)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2]  商务英语 48 3 秋季    
[3]  国际商务的经济学基础 48 3 秋季    
[4]  国际商务导论 32 2 秋季    
专业必修课
(10学分)
[5]  国际贸易实务 32 2 秋季    
[6]  国际投资专题 32 2 春季    
[7]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 32 2 秋季    
[8]  国际商务谈判(双语) 32 2 春季    
[9]  国际商法 32 2 秋季    
专业选修课(至少修8学分) [10]  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 32 2 春季   国际贸易实务类课程
[11]  国际运输与物流 32 2 春季  
[12]  国际结算实务(双语) 16 1 春季  
[13]  海关实务 16 1 秋季  
[14]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营 32 2 春季   跨国经营管理类课程
[15]  国际市场营销策划 16 1 春季  
[16]  网络营销方法与技巧 16 1 春季  
[17]  期货贸易实务 16 1 春季  
[18]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32 2 春季  
[19]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前沿 32 2 春季   自由选修课
[20]  贸易与环境专题 32 2 秋季  
[21]  林产品市场与贸易专题 32 2 春季  
[22]  其他相关课程        
国际商务实践
(6学分)
[23]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习 16 1 秋季    
[24]  企业竞争模拟训练 16 1 春季    
[25]  专业实践   4 3    
 
课程设置说明:
(1)研究生以前阶段未修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统计学》课程的,需要补修,补修课程随本科生学习,并通过考核,提交成绩证明,不计学分。
(2)选修课分为自由选修课和方向选修课,其中单个方向至少修6个学分,全部共修满8个学分。
(3)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考核以考试方式为主。
(二)国际商务实践(6学分)
1、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习(1学分)。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习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国际贸易各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
2、企业竞争模拟训练(1学分)。企业竞争模拟(Business Simulation)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使学生学习在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里,面对多个竞争对手,正确制定企业的决策,达到企业的战略目标。它要求学生能全面、灵活地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包括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知识和预测、优化、对策、决策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应变能力,并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3、专业实践(4学分)。研究生在专家指导下参加国际商务实践、实习,作为必修培养环节,提交实践报告。应届本科生实习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三)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末通过《国际商务综合考试》。
六、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结合必修的国际商务实践培养环节,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重在反映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论文形式可以是理论与政策研究、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市场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多种形式。评价论文水平主要考核其综合运用所学国际商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内容是否有创新,是否有实用价值。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1-2名实际业务部门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完成专业实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授予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55108 全日制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设计技能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1)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促进艺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艺术设计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
(3)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领域进行对外交流。
二、研究方向
环境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景观与动画设计等。
三、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习年限与学习方式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五、培养方式
培养过程应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采用课堂讲授、技能技巧的个别课与集体训练及艺术实践等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丛煲帐跏导跫?,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实行导师负责制,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艺术硕士艺术设计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总学分应不少于50学分,包括学位课(含公共学位课,即公共课;专业学位课,即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其中实践类课程应占60%以上。具体学分设置如下:
1、必修课17学分(其中公共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8学分)。
2、选修课不少于21学分。
3、专业实践10学分。
4、必修环节2学分。
具体课程安排为: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32 2 秋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3]  艺术原理 32 2 秋季 考查  
[4]  设计概论(专业学位) 32 2 秋季 考查
专业学位课 [5]  美学 32 2 秋季 考查
[6]  中西文化史 32 2 春季 考查
[7]  摄影理论与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选修课 [8]  综合材料(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限(艺)★
[9]  中西室内设计比较(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10]  线造型(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11]  装饰画设计(实践) 48 3 春季 考查
[12]  环境与景观设计(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13]  中文字体设计与实践 48 3 春季 考查 限(艺)
[14]  装潢艺术设计专题(实践) 48 3 秋季 考查 限(艺)★
[15]  装饰艺术设计专题(实践) 48 3 秋季 考查 限(艺)★
[16]  环境艺术设计专题(实践) 48 3 秋季 考查 限(艺)★
[17]  造型与专业技法表现Ⅰ、Ⅱ(专业学位) 64 4 春季 考察 限(艺)★
[18]  工业设计专题(实践) 64 4 秋季 考查 限(工)★
[19]  产品设计方法论(实践) 64 4 秋季 考查
[20]  产品开发设计(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限(工)★
[21]  交通工具设计与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限(工)
[22]  系统设计与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限(工)
[23]  市场调查 64 4 春季 考查  
[24]  景观与动画技术专题(实践) 64 4 秋季 考查 限(动)★
[25]  景观动画渲染技术(实践) 64 4 秋季 考查 限(动)★
[26]  虚拟现实理论与算法(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限(动)★
[27]  景观动画建模技术(实践) 64 4 秋季 考查 限(动)
[28]  动画后期处理技术(实践) 64 4 春季 考查 限(动)
必修环节 [29]  开题报告   2      
 
说明:
1、选修课是按照不同专业方向(艺术设计、景观动画、工业设计)的特点而设置,不同方向的同学应在导师指导下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对应的课程;除所列课程之外,研究生还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蛐M庋芯可纬讨醒⌒?,均承认学分。
2、由于专业的特殊性要求,许多课程需要一定的绘画造型基础。因此,本专业所开课程不适合外专业学生选修。
3、带★的课程为学术型硕士和艺术硕士共修的课程,不同之处是艺术硕士生在上完课堂讲授部分的内容后,还需按照老师要求完成实践(实习)部分内容后,方可获得学分。
七、专业实践(10学分)
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2个月的专业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设计)研究工作。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分方向由专家组负责考核,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八、补修及作品展示要求
1、凡在本领域上欠缺本科层次业务基础的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2-3门。补修课程不计入学位要求学分。
2、学生在学期间,应在规定时间内举办不少于两次不同内容的作品展示。
九、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
1.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强调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作品是学生们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应在毕业前举办毕业作品展览,组织专家组3-5人,进行评分,成绩按百分制记分。作品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作品数量由各专业方向导师协商确定。
2.学位论文应是对毕业作品设计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思考的全面阐释。字数要求不低于5000字。论文选题报告、印刷格式及体例要求按学校的规定执行。
十、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达到毕业作品规定要求、通过论文答辩者,经院(校)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授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
十一、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55201 全日制翻译硕士英语笔译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是与翻译相关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我校英语笔译领域翻译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新闻出版、外事商务、科技文化、影视译制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符合提升国际竞争力需要及满足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笔译人才。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学生须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的学分方能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申请翻译硕士专业学位。
2、采用研讨式、模拟式教学方式。部分课程采用项目翻译的方式授课,即承接各类文本的翻译任务,学生课后翻译,教师课堂讲评,加强翻译技能的训练。
3、重视实践环节。侧重翻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翻译案例的分析,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要求学生至少有10-15万字的笔译实践。
4、成立导师组,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导师组以具有指导硕士研究生资格的正、副教授为主,并吸收外事与企事业部门具有高级翻译技术职务和翻译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教师与有实际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的资深翻译工作者或编审共同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
1. 课程设置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纬谭止惭豢?、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考试  
[2]  中国语言文化与翻译 32 2 春季    
专业学位课 [3]  翻译概论 32 2 秋季    
[4]  英汉对比与翻译 32 2 春季    
[5]  高级英汉笔译 32 2 秋季    
[6]  文学翻译 32 2 秋季    
[7]  英语口译 32 2 秋季    
[8]  高级汉英笔译 32 2 春季    
选修课 [9]  第二外国语日语 48 3 秋季    
[10]  影视译制 32 2 秋季    
[11]  商务笔译 32 2 秋季    
[12]  语言学与翻译 32 2 秋季    
[13]  新闻翻译 32 2 春季    
[14]  科技笔译 32 2 春季    
[15]  外事笔译 32 2 春季    
[16]  中国典籍英译 32 2 春季    
[17]  《世界文明史》读译 32 2 春季    
[18]  农林英语翻译 32 2 春季    
[19]  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 32 2 春季    
[20]  翻译理论与翻译批评 32 2 春季    
[21]  同声传译 32 2 春季    
 
    除所列课程之外,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 实习(专业实践)(6学分)
全日制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英语笔译领域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笔译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3. 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可以采用以下形式(学生任选一种,字数均以汉字计算):
1. 项目。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中外文本进行翻译,字数不少于10000字,并根据译文就翻译问题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报告。
2. 实验报告。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就笔译的某个环节展开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写出不少于10000字的实验报告。
3. 研究论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翻译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0字。
学位论文采用匿名评审,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阅,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一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由3-5名专家组成,委员中必须至少有一位具有丰富的笔译实践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授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85201 全日制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机械工程领域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机械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着眼于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侧重于工程实际应用,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项目实施和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并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培养方式
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纬萄笆敌醒Х种?,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由我校具有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来自相关单位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由我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
1、课程设置
全日制工程硕士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应修满32学分(含专业实践10学分)??纬探萄谌萏逑挚砉阈?、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纬谭止惭豢?、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部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10学分、专业学位课程6学分、选修课程6学分。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3]  数值分析 32 2 秋季 考试  
[4]  机械电子技术与设计 32 2 秋季 考试  
[5]  创新设计与方法 16 1 秋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6]  数控加工工艺与技术 32 2 秋季 考试  
[7]  工业机器人及控制技术 32 2 春季 考试  
[8]  控制器技术 32 2 秋季 考试  
选修课 [9]  林业机械专论 32 2 秋季 考查  
[10]  汽车结构CAE技术 32 2 春季 考查  
[11]  工程测试技术 32 2 春季 考查  
[12]  计算机辅助设计 32 2 春季 考查  
[13]  人机工程专论 32 2 春季 考查  
[14]  现代生产与运营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除所列课程之外,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专业实践10学分)
全日制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机械工程类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由专家组负责考核,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3、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来源于机械工程领域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技术研究、软件开发、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和工作量,应注重在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实际问题上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2、学位论文形式可以有多种,可采用研究类(应用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实验研究)、设计类(规划设计、产品设计、工程设计、工艺设计、工业设计)、技术类(产品开发、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软件类(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类(设备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形式。
3、评审与答辩
论文评审侧重于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包括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采用的工艺、技术和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所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可授予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85211 全日制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计算机技术是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设计、制造和软件开发并使其应用于各工程领域,主要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基础、进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研究、设计、开发、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维护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计算机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能在IT行业或企事业单位具有独立从事有关计算机软件、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可熟练地阅读本领域工程应用中所需的外文资料。
、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培养方式
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纬萄笆敌醒Х种?,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由我校具有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来自相关单位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由我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
1、课程设置
工程硕士计算机技术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纬谭止惭豢?、专业学位课和选修及其他课程三部分,总学分要求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选修及其他课程7学分,工程实践研究6学分。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3]  多元统计分析 48 3 秋季
春季
考试 基础理论类课程
[4]  高级数据库技术 48 3 春季 考试
[5]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32 2 秋季 考试
[6]  数字图像及视频分析 32 2 春季 考试 专业技术类课程
[7]  真实感图形学 32 2 秋季 考查
选修及其他课程 [8]  景观动画渲染技术 32 2 秋季 考查  
[9]  虚拟现实理论与算法 32 2 春季 考查  
[10]  模式识别 32 2 春季 考查  
[11]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32 2 秋季 考试  
[12]  高级软件工程 48 3 春季 考试  
[13]  高级软件测试 32 2 春季 考查  
 
除所列课程之外,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工程实践研究(专业实践)(6学分)
全日制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工程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3、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IT信息技术或企事业信息化管理领域,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信息技术领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推广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调研报告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信息技术在行业中的技术应用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信息技术企业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可授予计算机技术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85212 全日制工程硕士软件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系统地掌握软件工程专业知识、能够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研究、具有良好软件设计与实现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沟通与组织协作能力、具备较强行业竞争能力的创新型高级软件工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软件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具体要求为:
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积极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服务。
2.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质,掌握坚实的软件理论和系统深入的软件工程知识,掌握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现代技术手段和先进技术方法,具备承担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和高级程序员,以及面向大型IT企业所需要的工程师、技术人员、业务骨干。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和翻译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专业实践是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鼓励工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习,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专业实践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3.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嵌入式系统、软件测试、计算机网络。
、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
1、课程设置
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纬萄白苎Х植簧儆?4学分,其中学位课18学分,选修及其他课程不少于6学分??纬探萄谌萏逑挚砉阈?、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专业实践。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纬谭盅豢魏脱⌒藜捌渌纬塘酱蟛糠?,学位课包含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包括基础理论类课程和专业技术类课程两部分,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专业
学位课
[3] 多元统计分析 48 3 秋季
春季
考试 基础理论类课程
[4] 高级数据库技术 48 3 春季 考试
[5] 计算机算法设计与分析 32 2 秋季 考试
[6] 高级软件工程 48 3 春季 考试 专业技术类课程
[7] 软件体系结构 32 2 春季 考试
选修及其他课程 [8]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32 2 秋季 考试  
[9] 高级软件测试 32 2 春季 考查  
[10] 移动互联网技术 32 2 春季 考查  
[11] 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 32 2 秋季 考查  
[12] 基于移动技术的系统开发 24 1.5 春季 考查  
 
除所列课程之外,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由专家组负责考核,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3、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或来源于实际工程需求,同时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工作量,可以是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项目技术报告、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等。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
(3)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4)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工程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论文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导师可以参加答辩会议,但是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85228 全日制工程硕士林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本工程领域主要培养我国林业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林业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林业工程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和翻译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课程设置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3、要求在企业的实践教学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
4、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修满25学分。
5、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与企业选派的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导师联合指导。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林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1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5学分和专业实践6学分,课程学习分学位课和选修课,其中学位课9学分,其余学分由选修课程取得。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3]  高等木材学 32 2 春季 考试 二选一
[4]  高等木材化学 32 2 春季 考试
选修课 [5]  木材加工新技术 32 2 春季 考查  
[6]  木质复合材料与胶粘剂 32 2 秋季 考查  
[7]  木材功能性改良 32 2 春季 考查  
[8]  工程木制材料 16 1 春季 考查  
[9]  木材干燥理论 16 1 秋季 考查  
[10]  传热传质 16 1 秋季 考查  
[11]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 32 2 秋季 考查  
[12]  木材机械加工技术 32 2 秋季 考查  
[13]  高等有机化学 32 2 秋季 考查  
[14]  林产化学加工专题 32 2 秋季 考查  
[15]  高等有机合成 32 2 春季    
[16]  高等制浆与造纸分析方法 32 2 秋季    
[17]  功能高分子材料 32 2 春季    
[18]  化工分离工程与新技术 32 2 秋季    
[19]  植物提取物及生物质能源进展 32 2 春季    
[20]  林产化工生物技术 32 2 春季    
[21]  现代制浆造纸技术 32 2 秋季    
[22]  仪器分析Ⅰ(光谱) 56 3.5 秋季    
[23]  仪器分析Ⅱ(色谱、质谱和波谱) 64 4 春季    
必修环节 [24]  开题报告     秋季    
[25]  学位讨论(Seminar)     春季    
[26]  专业实践   6      
 
五、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设计)是综合衡量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
(一)开题报告
要查阅一定数量的中外文献资料,写出反映所选研究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书面报告??獗ǜ嬗υ诘谌谀┗虻谒难诔跬瓿?,组织形式可见有关规定??獗ǜ婊竦猛ü难芯可娇山锌翁庋芯浚ㄉ杓疲?。
(二)学位论文(设计)要求
1.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实践或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
2.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
3.能表明工程硕士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进展,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5.文句简练、通顺,数据可靠、图表清晰,严格准确地表达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
6.为检查工程硕士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取得导师及单位集体指导,在论文(设计)工作过程中安排至少一次专题报告,汇报论文(设计)中期工作。
六、论文评审与答辩
(一)论文评审应审核:论文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
(二)攻读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获得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三)论文除经导师写出详细的评阅意见外,还应有2位本领域或相近领域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组成。
七、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85229 全日制工程硕士环境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环境工程领域较好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环境工程学科的发展与动向,熟悉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和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的基本技能与研究方法,掌握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较好掌握环境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水、气、声、固体废物及物理性污染物等污染防治环境影响及风险评价、环境规划和资源?;さ确矫娴淖ㄒ抵?,能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研究与开发、工程设计与组织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设施运营和管理,制定环境规划和进行环境管理与决策等能力。能够胜任实际环保工程、设备或装置的分析计算、开发设计和使用维护等工作。
(3)掌握一门外语,并能进行阅读和撰写专业论文。
二、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学制一般为2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0.75年,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
2.采用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并重的培养方式,即同时强调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注重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凡修满28学分,且提交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则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3.实行双导师制,鼓励聘请校外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并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作为副导师。每位工程硕士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确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与学生共同商定论文选题,并负责指导学生完成其学位论文。
三、课程学习与培养环节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学位课(包含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3部分,总学分不少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习不低于22学分和必修环节6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要求不低于11学分。学分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专业
学位课
[3] 废水处理模型与模拟 32 2 春季 考试  
[4]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2 2 秋季 考试  
[5] 环境样品检测技术 32 2 春季 考试  
选修课 [6] 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数学模型 32 2 春季 考查  
[7] 现代环境生物技术 32 2 秋季 考查  
[8] 高等环境化学 32 2 春季 考查  
[9] 高级氧化技术 16 1 春季 考查  
[10] 膜分离过程模型与模拟 16 1 秋季 考查  
[11]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 16 1 秋季 考查  
[12]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16 1 秋季 考查  
[13]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工程 16 1 秋季 考查  
[14] 土壤污染控制工程 16 1 秋季 考查  
[15] 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 16 1 春季 考查  
[16] 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16 1 秋季 考查  
必修环节 [17] 开题报告   1 秋季    
[18] 专业实践   4 秋季    
[19] 学位与学术论文撰写   1 春季    
 
四、学位论文工作
学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论文的工作程序应包括开题报告、预答辩、答辩等环节。各环节均须导师参与并签署书面意见。
1.论文选题
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论文选题应来自于环境工程领域实践,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能够解决一定的实际环境问题。导师应组织专家听取学生的开题报告,并经讨论后最终确定论文选题。
2.论文质量
(1)论文自开题报告后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应少于一年。其间,学?;菇橹医兄衅诳己艘约觳檠畚墓ぷ鞯慕骨榭?。
(2)学位论文应能体现论文作者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有一定的分析结果,而且特别注重其研究结果在工程上的实用性和技术先进性。
(3)鼓励学位论文结合企业实际需要,运用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新工艺、新产品、新方法、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要求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3.论文评阅与发表论文
(1)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必须通过论文预答辩。
(2)通过预答辩的工程硕士学位论文才能正式进行评阅。论文应由2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1位是校外工程技术专家。
(3)关于工程硕士研究生毕业发表论文的要求:工程硕士在参加正式答辩之前,应至少发表1篇正式出版的与其研究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含已收录论文,需提供录用证明)。
4.论文答辩
(1)在收到至少2名论文评阅人同意进行论文答辩的评阅意见之后,方可组织对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正式答辩。
(2)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名环境工程领域的专家组成。
五、学位授予
按要求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符合授予学位条件者,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095106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草业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草业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与草原牧区、农区草业、城镇草坪与绿地、运动?。ê叨蚯虺。┎萜旱确矫嫒沃白矢裣嗔档淖ㄒ笛?。主要为草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牧区发展、草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一)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草业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草业领域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本领域相应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相关的生产环节与管理、市场动态、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草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本领域高层次的专业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
三、学习方式和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纬萄笆敌醒Х种?,采用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培养单位应建立草业领域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
(二)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鼓励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根据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草业领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领域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领域主干课中应有1门运用本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技术解决农业推广实践问题的案例研究课程;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实践训练。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含专业实践6学分和必修环节2学分)。
同等学历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草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草业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3]  技术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秋季 考试  
[4]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32 2 秋季 考试  
[5]  现代传播学 32 2 秋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6]  草业科学导论 32 2 秋季 考查  
[7]  草业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秋季 考查  
[8]  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9]  生态绿地建植与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选修课 [10]  草坪土壤与营养 32 2 秋季 考查  
[11]  高尔夫球场规划设计 32 2 秋季 考查  
[12]  草坪有害生物综合治理 32 2 秋季 考查  
必修
环节
[13]  开题报告   2      
 
(四)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由专家组负责考核,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五)必修环节
应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六、学位论文
(一)论文选题应服务于草业事业发展、草业科技推广、牧场经营管理、草业与生态环境建设等,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草业行业或与草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等。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草业行业或与草业相关领域应用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攻读草业领域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毕业生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的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095110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相关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我校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三)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培养方式
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纬萄笆敌醒Х种?,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专业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由我校具有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来自相关单位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由我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本学科总学分要求为33学分,包括课程学习27学分和专业实践6学分,课程学习中学位课要求为21学分,课程学习要求在1学年之内完成。
1、课程设置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农业经济学等),成绩不计入总学分??纬谭止惭豢危?1学分)、专业学位课(10学分)和选修课(6学分)三部分,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3]  技术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秋季 考试  
[4]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32 2 秋季 考试 张大红
[5]  现代传播学 32 2 秋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6]  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32 2 秋季 考查 金彦平
[7]  农村公共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陈  凯
[8]  区域经济学 32 2 秋季 考查 张  颖
[9]  农村社会学 32 2 秋季 考查 方少勇
[10]  科学研究方法 16 1 春季 考查 李  悦
[11]  案例研讨 16 1 春季 考查 王忠平
选修课 [12]  农业政策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王忠平
[13]  公共经济学 32 2 春季 考查 宋洪峰
[14]  土地经济学 32 2 秋季 考查 周建华
[15]  项目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夏自谦
[16]  林业技术经济学 32 2 春季 考查 张大红
[17]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32 2 春季 考查 温亚利
[18]  发展经济学专题 32 2 秋季 考查 王立群
 
除所列课程之外,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专业实践(6学分)
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由专家组织考核,考核通过者取得相应学分。
3、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设计、调研报告、战略规划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可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95112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农业推广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林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农业,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积极为我国农、林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纬萄笆敌醒Х种?,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建立适合不同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农业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专业实践,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外导师必须由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由我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五、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11学分,专业学位课(即领域主干课)不低于8学分,选修课不低于5学分,专业实践6学分。学分具体设置如下:
1、课程设置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应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应具备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加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在领域主干课中应有1门运用本领域的主要理论和技术解决农业推广实践问题的案例研究课程;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6个月的专业实践。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3]  技术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秋季 考试  
[4]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32 2 秋季 考试  
[5]  现代传播学 32 2 秋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6]  地理信息系统 32 2 秋季 考查  
[7]  信息化专题 32 2 秋季 考查  
[8]  信息科学原理 40 2.5 春季 考查  
[9]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32 2 春季 考查  
[10]  农林信息化案例研究 32 2 秋季 考查  
选修课 [11]  农业信息获取与处理 32 2 春季 考查  
[12]  数据库技术 32 2 秋季 考查  
[13]  基于移动技术的系统开发 24 1.5 春季 考查  
[14]  高级信息系统 48 3 秋季 考查  
 
除所列课程之外,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专业实践(6学分)
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由专家组负责考核,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3、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六、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和生态环境建设,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等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论文、项目(产品)设计、调研报告、战略规划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查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95113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农业相关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我校食品加工与安全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以发展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为宗旨,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从事生产、开发、质量安全控制、分析检验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1.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艰苦奋斗,求实创新;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2.应掌握本领域的基本理论、系统、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本领域的研究、开发、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3.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培养方式
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纬萄笆敌醒Х种?,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由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由我校具有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来自相关单位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由我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
根据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领域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应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2~3门,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1.课程分学位课(包括公共学位课和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11学分)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3] 技术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春季 考试  
[4]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32 2 秋季 考试  
[5] 现代传播学 32 2 春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11学分) [6]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 32 2 春季 考查  
[7] 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进展 48 3 秋季 考查  
[8] 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 32 2 春季 考查  
[9] 食品生物技术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10] 食品安全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选修课(4学分) [11] 食品物性学 32 2 秋季 考查  
[12]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32 2 春季 考查  
[13] 食品微生物学进展 32 2 秋季 考查  
[14] 企业经营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15] 人文营养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16] 生物资源学 32 2 秋季 考查  
 
2.专业实践(6学分)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农业推广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由专家组负责考核,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3.必修环节
必修环节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学位论文工作
1.论文选题能密切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食品工业、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和监督方面的实际,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为目的。
2.论文形式可以采用调查研究报告、项目策划书、研究论文、科技发明成果报告、新产品或样机研制报告、工程设计、项目(产品)设计等。
3.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林)业信息化领域有关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应至少有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应有来自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成员。
、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且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可授予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95300 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是与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将以培养掌握风景园林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等领域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承担风景园林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创新性、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风景园林专门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爱国敬业,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风景园林相关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具备承担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三)具备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主要为风景园林、园林、城市规划、建筑学、艺术设计、观赏园艺等相关专业,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脱产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一)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设计)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二)采取案例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实习实践时间原则上累积不少于12个月。
(三)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指导教师聘任(认定)依据《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ㄆ溉危┌旆ā方?。
(四)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管理工作,可参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进行。
五、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划分两个研究方向进行培养,方向一为风景园林,方向二为风景园林植物应用。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对于课程设置做不同的要求。
根据全国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精神,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分学位课(必修课)、选修课和必修环节三部分。具体设置如下:
方向一:风景园林

类别 序号 课程门类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1]  政治理论
(2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春季 考查  
[2]  外国语
(3学分)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3]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2学分)
外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 16 1 春季 考查  
[4]  中国传统园林的继承与发展 16 1 春季 考查  
[5]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7学分)
风景园林设计studio1 32 2 秋季 考查  
[6]  风景园林设计studio2 48 3 春季 考查
[7]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讨I 16 1 秋季 考查
[8]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讨II 16 1 春季 考查
[9]  植物应用与技术
(2-3学分)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 32 2 春秋
均开
考查  
[10]  生态学专题
(2学分)
生态与设计 16 1 秋季 考查  
[11]  自然与生态 16 1 春季 考查  
[12]  实习
(1学分)
实习 1次 1 春秋
均开
   
选修课
(不少于4类课程、7学分)
[13]  园林植物应用类课程 园艺理疗 16 1 春季 考查  
[14]  室内绿化美化设计 24 1.5 秋季 考查  
[15]  会展花卉花艺设计 24 1.5 春季 考查  
[16]  建筑绿化 16 1 秋季 考查  
[17]  园林文化与艺术类课程 插花艺术与理论 24 1.5 春季 考查  
[18]  风景美术写生实习 32 2 春秋均开 考查  
[19]  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类课程 风景园林工程技术 16 1 秋季 考查  
[20]  风景园林工程管理 16 1 秋季 考查  
[21]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类课程 城市规划方法与实践 16 1 秋季 考查  
[22]  城市生态与规划理论 16 1 秋季 考查  
[23]  中国建筑史 16 1 秋季 考查  
[24]  建筑形式引论 16 1 秋季 考查  
[25]  景观建筑赏析 16 1 秋季 考查  
[26]  建筑设计 16 1 秋季 考查  
[27]  风景资源管理类课程 资源环境?;び肜?/span> 16 1 春季 考查  
[28]  世界遗产概论 16 1 春季 考查  
[29]  观赏植物资源 48 3 春季 考查  
[30]  旅游类课程 户外游憩规划与管理 48 3 春季 考查  
[31]  旅游规划 48 3 春季 考查  
[32]  生态旅游管理 32 2 春季 考查  
[33]  旅游研究讲座 24 1.5 春季 考查  
[34]  野地娱乐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35]  遗产旅游 32 2 秋季 考查  
必修环节 [36]  风景园林
专业实践
    4      
[37]  开题报告     2      
 
方向二:风景园林植物应用
类别 序号 课程门类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16学分) 公共学位课 [1]  政治理论
(2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春季 考查  
[2]  外国语
(3学分)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3]  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
(2学分)
外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 16 1 春季 考查  
[4]  中国传统园林的继续与发展 16 1 春季 考查  
[5]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4-7学分) 园林植物规划与种植设计 64 4 春秋
均开
考查  
[6]  植物应用与技术
(2-3学分)
园林植物品种分类 32 2 春季 考查  
[7]  生态学专题(2学分) 生态与设计 16 1 秋季 考查  
[8]  自然与生态 16 1 春季 考查  
[9]  实习
(1学分)
实习 1次 1 春秋
均开
   
选修课
(不少于4类课程、7学分)
[10]  园林植物应用类课程 园艺理疗 16 1 春季 考查  
[11]  室内绿化美化设计 24 1.5 秋季 考查  
[12]  会展花卉花艺设计 24 1.5 春季 考查  
[13]  建筑绿化 16 1 秋季 考查  
[14]  园林文化与艺术类课程 插花艺术与理论 24 1.5 春季 考查  
[15]  风景美术写生实习 32 2 春秋
均开
考查  
[16]  风景园林工程技术类课程 风景园林工程技术 16 1 秋季 考查  
[17]  风景园林工程管理 16 1 秋季 考查  
[18]  风景资源管理类课程 资源环境?;び肜?/span> 16 1 春季 考查  
[19]  世界遗产概论 16 1 春季 考查  
[20]  观赏植物资源 32 2 春季 考查  
[21]  旅游类课程 户外游憩规划与管理 48 3 春季 考查  
[22]  旅游规划 48 3 春季 考查  
[23]  生态旅游管理 32 2 春季 考查  
[24]  旅游研究讲座 24 1.5 春季 考查  
[25]  野地娱乐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26]  遗产旅游 32 2 秋季 考查  
[27]  园林植物生产管理类课程 园林植物繁殖与生产技术 24 1.5 秋季 考查  
[28]  园林植物景观营造与养护管理 24 1 春季 考查  
[29]  园林植物新材料评价与开发 16 1 春季 考查  
必修环节 [30]  风景园林
专业实践
    4      
[31]  开题报告     2      
六、学位论文(设计)
(一)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设计)选题应当是风景园林建设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或者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要求的规划设计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学位论文(设计)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有先进性和一定的难度及工作量。
(三)风景园林方向必须完成设计,风景园林植物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学位论文或设计。
(四)风景园林硕士专业设计采用公开展览,全体校内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和部分校外指导教师组成评审专家组对设计进行分开评阅;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有不少于2位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1位专家为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答辩委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成绩合格,修满30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者,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可授予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095400 全日制林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系统的林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运用现代林业技术,适应林业及生态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林业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奉献林业及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精神。
2、掌握现代林业基础理论,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林业技术应用、管理和研发的能力。
3、具备林业行业和生态建设领域的基本执业能力。
4、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文献。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含专业实践6学分)。
(一) 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春季 考试  
[2]  林业硕士专业外语 48 3 秋季 考试  
[3]  森林生态系统理论与应用 32 2 秋季    
[4]  森林资源与林业可持续发展 32 2 秋季    
[5]  科技创新方法 16 1 秋季    
专业学位课 [6]  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32 2 秋季   选择2-3门
[7]  森林灾害防控技术及应用 32 2 春季  
[8]  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 32 2 秋季  
[9]  林木遗传改良与良种工程 32 2 秋季  
[10]  现代林业信息技术 32 2 秋季  
[11]  现代林业经营理论与技术 32 2 秋季  
选修课 经济政策与项目管理类 [12]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32 2 春季    
[13]  水土保持法律法规 32 2 春季    
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类 [1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32 2 秋季    
[15]  工程绿化学 32 2 秋季    
[16]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32 2 春季    
[17]  水土保持工程学 32 2 春季    
资源监测与评价类 [18]  森林资源监测与评价 32 2 春季    
[19]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32 2 春季    
[20]  森林生物识别与鉴赏 32 2 春季    
资源?;?、开发与利用类 [21]  现代城市林业进展专题 32 2 春季    
[22]  林火控制 32 2 秋季    
[23]  经济林生物技术与应用 32 2 秋季    
[24]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管理 32 2 春季    
[25]  现代林木良种繁育技术 32 2 秋季    
[26]  植物分类学专题 32 2 春季    
[27]  生物资源学 32 2 秋季    
[28]  植物形态及系统学 32 2 秋季    
[29]  森林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32 2 春季    
林业装备与
信息技术类
[30]  3S技术原理与应用 32 2 秋季    
[31]  遥感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 32 2 秋季    
技术推广与传播类 [32]  技术推广理论与实践 32 2 秋季    
[33]  现代传播学 32 2 秋季    
 
 
说明:对于选修课,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目标、研究生的工作需要和学校办学特色从以上几类课程中选择。其中全日制研究生不低于8学分,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低于12学分。
(二)专业实践(6学分)
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林业生产实践,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专业实践结束后需撰写实践报告,考核通过者取得学分。
五、学位论文
(一)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林业和生态建设,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研究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林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论文形式可以是技术研发论文、管理策划、项目规划与设计等。
(三)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考察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林业和生态建设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查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学位论文应至少由2名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论文答辩形式可多种多样,答辩成员中须有林业实践领域具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林业硕士专业学位。
 
 

125100 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旨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条件,具有职业道德、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在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工商管理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令,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为人民服务,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
2、掌握比较宽广的现代管理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和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开拓创新、应变、判断、决策、组织指挥与协调能力;
3、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一般为2年。要求最低学分为45学分,其中课程39学分,毕业论文6学分。
三、培养方式
研究生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核心课、必修课和选修课,考试通过,且修满39学分,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论文撰写与答辩过程;论文答辩通过可按学位申请程序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四、课程学习及培养环节
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纬萄笆敌醒Х种?,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一)课程学习
1、MBA课程分为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两类,其中核心课程国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核心课程,是MBA学生必须掌握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技能。选修课程则突出不同管理领域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通过选修课的学习,MBA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主修方向,在广泛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对特定的管理领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具备从事相应专业管理的特长。
2、MBA设立专业主修方向,学生在学院设立的任一专业方向选满4-5门课(至少10个学分)以上,便可将该方向作为自己的主修方向。如果学生不愿选择具体的主修方向,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修不同专业方向的课程,修满学分。
3、MBA教学特别强调课堂讨论、案例教学和课外资料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将组成各类学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文献阅读和学习交流。
(二)实践与实习
1、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安排适当学时有学生参与实验和案例讨论,并安排适当的实习和参观活动。
2、MBA全日制班学生将在第一学年暑假参加为期3周的专业(工作)实习。在学完课程以后参加3周的综合实习。学院MBA就业服务办公室将协助安排学生前往企业进行工作实习。同时,学院还将不定期地举办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联谊活动,并邀请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举办讲座。
3、学员的学业成绩以考试(包括口试)、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专题报告、文献阅读等内容综合评定。在学期间,适当聘请国内外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商管理专家讲课或开设讲座。
五、课程设置
(一)课程说明
1、核心课程(必修课)
MBA的核心课程具备以下两点基本要求:(1)内容大体涵盖MBA需要掌握的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技能;(2)每一课程的内容较全面,以保证MBA学生在不选修该领域其他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对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仍有相对全面的了解。
2、公共选修课
MBA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提高MBA学生的素质,面向全体MBA学生。
3、专业方向必修课(选择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
专业方向必修课体现了较强的专业方向(领域)特点,以使MBA学生在全面了解管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对自己喜好的专业领域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够从事相对较为专业的管理工作(如市场营销、财务与金融、财务报告与内部控制等等)。因此,专业方向必修课主要按照专业方向(领域)开设,并在相关专业方向讲授较为深入的内容,并要求MBA学生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作为自己的主修方向。
4、其他选修课程
学生可以选修经济管理学院为硕士生开设的各种经济学、管理学和其它相关学科课程,经学院同意,学生也可以根据北京林业大学跨系选修课程的规定选修其他院系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二)课程名称与设置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专业学位课(核心课) [3]  现代管理专题 32 2 春季      
[4]  会计学 48 3 秋季      
[5]  数据、模型与决策 32 2 秋季      
[6]  管理经济学 48 3 春季      
[7]  财务管理 32 2 秋季      
[8]  战略管理 32 2 春季      
[9]  市场营销 32 2 秋季      
[10]  现代生产与运营管理 32 2 秋季      
[11]  管理信息系统 32 2 秋季      
[12]  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32 2 春季      
[13]  企业管理研究方法 32 2 秋季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4]  创业管理 32 2 春季      
[15]  企业伦理与社会责任 32 2 春季      
[16]  组织行为理论专题 32 2 春季      
[17]  管理沟通 32 2 秋季      
[18]  绩效管理专题 32 2 秋季      
[19]  中级微观经济学 32 2 春季      
[20]  ERP与企业战略沙盘模拟 32 2 秋季      
[21]  人员素质测评 32 2 秋季      
[22]  电子商务 32 2 春季      
实习 [23]  专业实习 3周          
[24]  综合实习 6个月          
 
(三)其他必修环节
(1)开题报告??獗ǜ媸亲ㄒ邓妒垦芯可诳贡弦德畚闹氨匦胍瓿傻闹匾方?,学院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题目和编写完整的研究计划。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六、毕业论文与学位授予
(一)导师
研究生完成论文过程中,同时实行单导师和双导师负责制,可由校内导师单独担任导师,也可由校内、校外导师联合指导。校内导师由我校具有研究生指导经历、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来自相关单位生产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由我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二)毕业论文
MBA学员在校期间应在导师指导完成一篇毕业论文(6学分),论文的形式可以是案例或案例分析等形式。
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我国改革与建设、工商企业管理或原单位的实际需要。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也可以是高质量的调查研究报告、企业诊断报告以及编写高质量的案例等。但无论什么形式,评估论文水平主要是考核学员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看其内容是否有新见解或实用价值。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应有不少于2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在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一名是实际工作部门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方可按学位申请程序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的研究生,由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面向会计核算与管理领域,培养具有从事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疽蟀ǎ?br />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具有高尚的社会伦理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主动的进取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的和积极的创新意识,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
2.掌握现代会计理论与实务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具有对多变的商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国际视野和战略意识,具有较强的会计业务工作能力和管理者潜质。
3.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非会计类专业背景的考生在入学后、开课前需参加会计学综合知识考试(包括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考核合格后可以按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学习,考核不合格者则需补修相关专业课程(包括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后继续学习。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四、培养方式
1、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俚诙翁?,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2、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3、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含专业实践6学分)。
4、成立导师组或实行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并适当吸收企业与政府部门中相关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5、加强实践环节。
6、重视和加强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五、课程学习及实践培养环节
1.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的课程包括学位课和选修课(含方向课和任选课)2类。学位课为8门,全部为必修课,22学分;选修课要求12个学分。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
学位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秋季
春季
考试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专业学位课 [3]  管理经济学 48 3 春季 考查  
[4]  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48 3 春季 考试  
[5]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48 3 春季 考试  
[6]  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48 3 春季 考试  
[7]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48 3 秋季 考试  
[8]  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 32 2 秋季 考查  
方向课(6学分)和任选课(6学分) [9]  企业会计准则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10]  绩效管理专题 32 2 秋季 考查  
[11]  会计师事务所管理* 32 2 春季 考查  
[12]  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 32 2 春季 考查  
[13]  中国税制* 32 2 春季 考查  
[14]  经济计量方法研究 32 2 秋季 考试  
[15]  国际金融 32 2 秋季 考查  
[16]  风险管理与分析 32 2 秋季 考查  
[17]  投资经济学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18]  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 32 2 春季 考查  
[19]  资本运作与风险投资 32 2 秋季 考查  
[20]  高级信息系统 48 3 春季 考试  
[21]  跨国公司与国际经营 32 2 春季 考查  
[22]  林业财务与会计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23]  资产评估理论与方法 32 2 秋季 考查  
[24]  战略管理 32 2 秋季 考试  
 
说明:①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成绩按测验考试(包括口试)、平时作业、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程报告、文献阅读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评定。②除上述所列课程之外,研究生可以在导师指导下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修。
2.专业实践(6学分)
研究生赴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的实践是必修的培养环节,实践的组织形式应结合学生实践经验积累的和就业的需要,以及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需要,采取集中或分散方式,累计时间不少于6个月。研究生应提交实践计划,撰写实践总结报告,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以此作为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3.必修环节
应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开题报告、实践报告等。
4.对已录取的非会计类专业背景的考生(指非会计、财务、审计专业),在入学后、开课前需参加会计学综合知识考试(包括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考核合格后可以按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学习,考核不合格者则需在入学后至少需补修会计学本科专业4门专业骨干课程。
、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服务于各行各业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工作的需要,论文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财会问题的能力。
2.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用价值。
3.论文形式上可以是研究报告(论文)、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财会管理规划等。
4.学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后,论文必须由3名本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评阅,其中一位必须是校外专家或学者。评阅合格者,学生方可提请论文答辩委员会组织论文答辩。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包括校外专家的成员组成。
、学位授予
完成后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授予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证书,同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专业学位课课程替代说明

序号 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可替代的课程 学术型课程学时调整
1 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 财务会计理论研究  
2 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企业理财理论研究 由40学时调为48学时
3 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 现代管理会计 由32学时调为48学时
4 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方法专题 由40学时调为48学时
 
注:“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可替代的课程”均为针对学术性会计学硕士生开始的课程。
选修课课程替代说明

序号 指导性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 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可替代的课程 课程来源
1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与分析 金融学
2 投资学 投资经济学专题 金融学
3 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 国际金融 金融学
4 企业并购 资本运作与风险投资 管理科学与工程
5 管理信息系统 高级信息系统 管理科学与工程
6 国际商务与国际结算 国际贸易惯例与规则 国际贸易学
7 数量分析方法 经济计量方法研究 统计学
8 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 绩效管理 行政管理
 
注:“经济管理学院现有可替代的课程”均为针对学术型其他专业硕士生开设的课程。


125400 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是与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北京林业大学全日制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以旅游专业实践与应用为导向,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旅游职业素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全球经营意识,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能够胜任现代旅游业实际工作的复合型、创新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爱国敬业,遵纪守法,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掌握旅游管理、规划及相关旅游接待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具备承担旅游规划、开发咨询和项目管理的能力;具备运营、管理旅游企业能力及目的地营销、旅游市场研究等方面的能力。
(三)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全球化的经营服务意识,具有较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并具有3年或以上实践工作经历人员。
三、学习方式及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
四、培养方式
(一)全日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学位论文三个主要环节组成。
(二)采用开放式、多元化的师资配备。在坚持本土化教学师资的前提下,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与管理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及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的领军人物、资深高管人员、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为研究生授课。
(三)采用启发式与研讨式教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实际应用,重视培养研究生的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中国旅游业发展实际中的案例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课堂讨论引导研究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其中实习实践时间原则上累积不少于12个月。
(四)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由校内、校外指导教师联合指导。校内指导教师由本单位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并推荐实践部门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
(五)研究生在学期间的管理工作,可参照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工作进行。
五、课程设置与必修环节
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主要培养方向包括旅游规划、生态旅游、旅游景区与遗产管理、旅游企业管理、度假区开发与旅游地产、会展与节事策划、旅游电子商务7个方向。
全日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分核心专业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环节三部分。具体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门类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一)学位课(必修课程,要求达到19分) [1]  公共
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春季 考查  
[2]  专业学位第一外国语 48 3 春季 考试  
[3]  专业
学位课
旅游产业经济分析 16 1 秋季 考查 旅游经济及管理
[4]  旅游投资与财务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5]  旅游规划 48 3 春季 考查 旅游规划及开发
[6]  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32 2 春季 考查
户外游憩规划与管理 48 3 春季 考查
[7]  旅游营销 32 2 秋季 考察 旅游营销及服务
[8]  服务管理 16 1 秋季 考察
(二)选修课(不少于2个方向、8学分)。 [9]  旅游规划
方向
旅游规划案例分析 32 1 秋季 考查  
[10]  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 40 2.5 春季 考查  
[11]  旅游景区规划 40 2.5 秋季 考查  
[12]  生态旅游
方向
生态旅游管理 32 2 春季 考查  
[13]  野地娱乐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14]  旅游景区与遗产管理方向 旅游景区管理 32 2 春季 考查  
[15]  遗产旅游 32 2 秋季 考查  
治疗游憩项目开发与管理 24 1.5 秋季 考查  
[16]  旅游企业管理方向 组织行为理论专题 32 2 春季 考查  
[17]  旅游企业管理专题 24 1 春季 考查  
[18]  度假区开发与旅游地产方向 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19]  旅游地产认识与实践 24 1.5 春季 考查  
[20]  旅游电子商务方向 旅游网络营销 48 3 春季 考查  
[21]  会展与节事策划方向 会展策划与管理 32 2 秋季 考查  
[22]  大型活动策划与管理 24 1.5 春季 考查  
 
 
(三)实践环节
1、旅游企业管理或旅游规划专业实践(必修,5学分,其中须完成专业实践认知Seminar)
2、实地考察综合专业实习(选修)
(1)国内实习线路(任选一条)
①张家界、凤凰综合实习
②成都、九寨沟综合实习
③香港、澳门、深圳综合实习
(2)海外实习线路(任选一条)
①东南亚度假区旅游接待业综合实习
②日韩旅游综合实习
③欧洲城市及文化遗产综合实习
(四)必修环节(1学分)
开题报告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必须完成的环节,在第3学期末进行,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由教师组成的评委进行评分和开题评议。
六、学位论文
(一)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论文选题应当探索、研究、解决在旅游规划、旅游管理及运营、生态旅游、旅游营销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问题。
(二)学位论文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应当具有实际研究意义及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及达到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论文的工作量。
(三)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应有不少于2位专家评阅,其中至少有1位专家为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应由3~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其他学科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担任答辩委员,导师可参加答辩会议,但不得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必修环节,成绩合格,修满33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北京林业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合格者,可授予旅游管理专业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八、本方案解释权归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添加北京林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北京林业大学报录比、北京林业大学考研群、北京林业大学学姐微信、北京林业大学考研真题、北京林业大学专业目录、北京林业大学排名、北京林业大学保研、北京林业大学公众号、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北京林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北京林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beijinglinyedaxue/yanjiushengyuan_25219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