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育硕士(非全日制)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4-1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育硕士(非全日制)培养方案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育硕士(非全日制)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育硕士(非全日制)培养方案 正文

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类别(领域)简介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专业学位方向1999年设置,2000年开始招生,迄今已为我国基础教育输送毕业教育硕士研究生300余人。本专业学位方向现有校内外导师15人,其中教授2人、中学特级教师1人、副教授和中学高级教师12人,常设教育实践基地3个。本专业学位方向主要研究基础教育物理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借鉴国外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成功经验,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物理教师以适应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物理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够从事基础教育领域教学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品德素质:熟悉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方针与政策,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师职业道德。
2.知识结构:具有宽厚的文化基础与物理专业基础,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学科专业的外文资料;在物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基本能力: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独立从事学科教学和撰写教学论文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采用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寒暑假集中学习及在职研修相结合)。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主要在第1学年完成;实践教学时间不少1年,可结合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进行,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活动须确保半年以上,一般安排在第2学年;学位论文时间不少于1年,应在第1学年末进行论文开题,第2学年进行论文的研究与撰写,第3学年进行论文定稿、送审和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教学安排在第1学年??纬躺柚锰逑掷砺塾胧导嘟岷系脑?,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不少于3门,不少于6学分;教育实践研究6学分,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学位基础课程教学由学校研究生学院统一组织开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参照教育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并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开设??纬躺柚糜虢萄О才畔昙?ldquo;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计划(学科教学专业物理方向)”。
五、必修环节及学分(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等)
教育实践研究包括实践案例研究、教育观察反思和教学专题研究三部分。教育实践研究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阶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在教育实践研究结束后,应提交案例研究报告、完成至少10个详细的教育观察报告(附相应的完整观察视频)和针对物理学科教学岗位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5000字的研究报告,经教育实践研究指导、考核小组考核通过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育实践研究指导、考核小组由所在学院与实践单位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及指导教师)共同组成。
六、学位论文(论文选题、开题,论文形式,评审与答辩
非全日制学科教学专业物理方向教育硕士入学后,最迟在第1学年末要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并通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通过开题论证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成立导师组负责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原则上,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论文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论文正文部分字数不少于2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经过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1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七、毕业及学位授予
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的学分,在省级基础教育类期刊上公开发表1篇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的学术论文、或提交1篇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研究报告并经学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按照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获得教育硕士学位,颁发硕士学位证书。
八、培养流程时间安排
入学报到:2017年9月(与2017级研究生新生同一时间报到入学)
公共课教学:2018年寒假由研究生学院统一安排集中授课。
专业课教学:2018、2019年寒暑假由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安排集中授课。
论文开题:按“双向选择”原则2018年寒假确定指导教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准备工作;2018年暑假授课结束后集中举行开题报告会。
实习与实践: 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分段或集中进行,累计不少于一年。
中期考核:2019年7月,考核研究生实践教学总结报告和基础教育研究调查报告,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论文答辩:2020年5月,统一组织学位论文答辩。
安徽师范大学

添加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安徽师范大学报录比、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群、安徽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安徽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安徽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安徽师范大学排名、安徽师范大学保研、安徽师范大学公众号、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安徽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安徽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ahsfdx/yjsy_24980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