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导师:刘立新

发布时间:2021-10-0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导师:刘立新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导师:刘立新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导师:刘立新 正文


   姓名:刘立新  性别:男  职称:教授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最后学历:数学系博士后
   主要研究方向:从事Teichmuller理论及其相关学科
 

工作经历:

  1994年3月至1996年4月, 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数学系,博士后。1996年5月至今, 中山大学数学系。
  曾访问 Ric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MSRI),Universite Louis Pasteur(法国), CIMAT(墨西哥GUANAJUATO),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University of Bonn (HIM), École Polytechnique Fédérale de Lausanne(EPFL), Mathematisches Forschungsinstitut Oberwalfach, 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
  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山大学高等学术中心基金等。

教育背景:

  1984年9月至1988年7月, 复旦大学数学系, 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8年9月至1994年2月, 复旦大学数学所, 获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Teichmuller理论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 主要涉及Teichmuller空间、黎曼面、拟共形映射、复动力系统、几何拓扑、双曲几何、极小曲面、调和映射、低维拓扑等。
 

  Teichmuller理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O. Teichmuller的杰出工作,但是由于其工作的超前性和深奥性,当时这些工作并没有很大的影响。十多年后,Ahlfors(菲尔兹奖获得者)和Bers重新认识并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在Ahlfors和Bers的带领下,Teichmuller理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融入到现代数学发展的主流中。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Thurston (菲尔兹奖获得者)把Teichmuller理论用于低维拓扑和双曲流形的研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Sullivan等把Teichmuller理论用于复动力系统的研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Teichmuller理论在理论物理(特别是弦理论和超弦理论)中得到广泛应用; Teichmuller理论与微分几何(特别是调和映射、极小曲面等)的相互结合;以及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量子Teichmuller理论等。这些都大大地促进了Teichmuller空间理论的向前发展,也使得Teichmuller理论继续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目前Teichmuller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例如: C. J. Earle (Cornell University) 、B. Farb(University of Chicago) 、 S. Kerckhoff (Stanford University) 、H. Masur (University of Chicago) 、C. McMullen(菲尔兹奖获得者) (Harvard University)、Y. N. Minsky (Yale University) 、J. Milnor(菲尔兹奖获得者) (Stony Brook) 、D. Sullivan (Stony Brook)、 W. Thurston(菲尔兹奖获得者)(Cornell University )、 M. Wolf (Rice University) 、S. Wolpert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 Yoccoz(菲尔兹奖获得者)(法国)等,都是正在很活跃地从事Teichmuller理论及相关领域研究的数学家。
 

代表性成果:

  本人在Teichmuller空间的长度谱度量和Thurston拟度量;Teichmuller的不变度量与Bers纤维空间;Teichmuller空间的几何性质;Teichmuller空间与调和映射;拟共形映射与映射类群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可参见网页:, http://www.ams.org/mathscinet/search/publications.html?pg1=IID&s1=337701.
 

研究生招生:

  作为教师,本人主要遵循两点: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本人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非?;队允в行巳さ难?。大家一起学习数学、讨论数学、研究数学,这是非??炖值氖虑?。本人每学期会开讨论班,一般每周一个上午或两个上午,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参加。一些关于非数学的和数学的:

中山大学

添加中山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山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山大学报录比、中山大学考研群、中山大学学姐微信、中山大学考研真题、中山大学专业目录、中山大学排名、中山大学保研、中山大学公众号、中山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山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山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zhongshandaxue/daoshi_47475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