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2020-06-1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简介 正文

化学工程与技术”简介
 
本学科前身是有机化工,依托于1953年建校之初设置的石油炼制工学专业,1954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3年成立有机化工博士点,1988年被国家教委审定为国家重点学科。1998年学科调整后,我?;?ldquo;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包括化学工艺、工业催化、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和生物化工等五个二级学科,其中化学工艺于2001年和2007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应用化学和工业催化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973”首席科学家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高校名师4人。形成了一支多学科结构配套、有能力从事前沿性研究及承担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的学术团队。学术队伍中,教授45人,副教授41人,讲师46人,博士导师35人。
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油气加工新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国石油催化重点实验室等,本学科以石油和天然气两大战略资源的高效加工和清洁利用为背景,通过“211”和“优势学科平台”重点建设,已拓展到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并以“面向重大需求,立足科学前沿、凝练学科方向,形成关键技术”为指导思想,以有效衔接化学工程科学前沿进展和油气高效转化与利用等重大关键技术创新为使命,以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重大技术开发,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和重要基地为目标,形成了五个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主要研究方向:油气加工与新能源、化学工程及装备、催化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与新材料、生物与环境工程。
本学科五个主要研究方向面向油气资源、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积极吸引国外知名学者进行合作培养,同时加强与石油石化企业的联合,探索出了一条立足学科前沿、针对重大需求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为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已成为我国石油、石化等行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参加的《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项目获2009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十一五”期间,本学科累计培养本科生2046人;硕士研究生1630人;博士研究生252人。通过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2篇,获侯祥麟石油加工科学技术奖16篇,先后有15人次在首都高校“挑战杯”获奖。目前硕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达到284人,博士研究生年招生规模达到48人,本科生招生规模达到373人。
本学科在五个主要研究方向上,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全面深入研究了油气资源高效转化与洁净利用过程的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催化科学与技术、生物与环境工程、生物质新能源等前沿性基础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学术影响,引领了石油、石化学科领域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紧密围绕国家能源重大需求,以油气资源高效加工和洁净利用为研究中心,通过工艺、催化剂、工程与装备、过程集成的融合,开发出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油气加工创新技术,为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3年来,共承??蒲邢钅?90项,其中作为主持单位负责973计划项目3 项,参加973项目课题3项,863项目课题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项,面上项目31项;国际合作项目5项;累计到位科研经费18957万元,年均到位科研经费6325万元以上;累计发表SCI论文4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1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能源工业的科技进步,为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
本学科一直把国内外优势科技资源作为推动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连续6次举/协办国际重油学术研讨会,成立了中国石油大学—加拿大Calgary大学“重油联合技术中心”,成功申请教育部“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并获得二期滚动支持。与MIT、牛津大学、曼切斯特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联合成立了“生物工程与技术中心”,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密切联系,形成了集基地建设-合作研究-联合培养-交流访问于一体的全方位、实质性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通过勇挑大型国际合作研究重担,打造了本领域国际合作研究的核心基地,构筑了国际学术交流的主要平台,产生了积极的国际影响。同时,积极与国内高新科技力量合作,特别是北京地区的新能源开发力量合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生物能源工程技术开发,增强看学科发展特色。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在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承担重大关键技术开发、多学科交叉形成新增长点、石油石化领域高层次研究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添加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分数线、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报录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姐微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真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专业目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排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保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公众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zhongguoshiyouda/yanjiushengyuan_334826.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