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史彤彪

发布时间:2021-10-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史彤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史彤彪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史彤彪 正文

 

?个人简介
史彤彪
男,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理教研室任教


?教育背景
1981年——1988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接受本科和研究生教育。1988年留校任教,从那以后始终与人大的命运相连。掐指算下来,自己也算是个老人大人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师从吕世伦和谷春德两位教授,研习西方法律思想史。十几年后,又拜曾宪义教授为师,获得法律史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
法理学、现代西方法哲学、西方法律思想史、比较法律文化


?社会兼职
全国西方法律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


?荣誉奖励
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1988-1989年,参加北京讲师团,在顺义县木林中学担任初中一年级(4个班)的英语教学,每周24节课;
2005—2006年,积极支持中组部的“西部对口支援计划”去援疆,挂职于新疆财经学院法学系。


?代表性成果
1、论文
广告中的“性别角色定型”让人忧,法学家茶座第33辑(2011年8月)
法律的比喻赏析和研究,政治与法律2011年第8期
西方对国王的两次大审判——英国查理一世案与法国路易十六案的比较,比较法研究2011年第2期
正当程序中的自然法因素,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鼓励见义勇为不如尝试国家补偿,法制日报2010年6月9日
自然法思想对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平等的根据,法学家茶座第30辑(2009年6月)
自然法视域中的奴隶制度,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3期
惩罚原来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法学家茶座第28辑(2009年10月)
两个不受法律?;さ乃枷爰?,法学家茶座第26辑(2009年5月)
法庭语言的力量,法学家茶座第22辑(2008年4月)
21个关于美国律师的笑话,法学家茶座第20辑(2008年2月)
贫富之间的司法平等,法学家茶座第19辑(2008年1月)
幸福的德国猪,法学家茶座第16辑(2007年4月)
自然法思想对民法和国际法的贡献,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交强险费率浮动合理 具体操作待改善,法制日报2007年6月24日。
从理性和制度角度审视“农民工陪审员”,法制日报2007年5月27日。
美国宪法中外国人的智慧,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6期。
在宣誓中培养对法律的感情,法制日报2005年12月1日。
法国大革命前期的权力分立,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为北京“禁放”鼓与呼,人民法院报2005年2月21日、28日。
鱼儿自由是因为生活在法律之下,人民法院报2005年1月13日。
孟德斯鸠错了?人民法院报2005年4月4日。
用规则看守的世界叫天堂,人民法院报2005年1月17日。
口香糖禁又何妨,人民法院报2005年1月31日。
法律向垃圾邮件宣战,人民法院报2005年1月10日。
当今女性权益喜忧交加,人民法院报2005年3月28日。
严厉的爱,人民法院报2005年4月11日。
“衣冠不整者”不得入内?人民法院报2004年12月8日。
美国防治陪审员“良心缺失症”的招数,人民法院报2004年11月3日。
批判与超越——大革命时期法国人对英美宪政的认识,成人高教学刊2004年第2期。
试析法国大革命时期宪政建设的教训,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2期。
将可预期利益纳入国家赔偿范围的法理分析,2004年人民司法第5期。
卢梭的法律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学家2004年第2期。
关于法律和制度名称的片想,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3期。
欧洲思想家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中西方思想家立法观念的比较思考,法学家2002年第6期。
公民陪审义务法定化探析,法制日报2002年8月18日。
孟德斯鸠对中国法律文化的认识,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法律对“不仁”真的无可奈何?——道德刑法化的思考,人民司法2002年第9期。
意味深长的判决,人民法院报2002年4月1日。
营造正义的氛围,人民法院报2002年4月8日。
大法官之死,人民法院报2002年5月6日。
美国:隐瞒外快构成欺骗政府罪,人民法院报2002年5月13日。
电影院里的法律,人民法院报2002年5月20日。
西塞罗之死,人民法院报2002年6月3日。
美国移民宣誓,人民法院报2002年6月10日。
法律的另一种效应,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8日。
美国的反歧视法律,人民法院报2002年7月29日。
法律的比喻,人民法院报2002年9月2日。
法律的明确性与“宽大”原则,人民法院报2002年11月11日。
大洋彼岸律师笑话的联想,人民法院报2002年12月30日。
试论斯蒂格.乔根森的“多元论法学”,中国法学1993年第3期。
中西方法律思想家法律价值观的比较思考——兼议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比较法研究1991年第1期。
“天赋人权”论简析,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
马基雅弗利与韩非术治思想比较研究,法律学习与研究(法学家前身)1988年第2期
宪法监督的防范性(法学漫谈之一,与任志宽合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
2、著作
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影响,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政理论与实践,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法律文化对西方的影响,独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威严与尊严——中西法律文化宏观比较,独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反社会心理,独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


?代表性项目
“人类法律文明史——思想、制度、事件(案件)的考察”,人民大学科研基金(明德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2010年
“自然法思想对西方法律文明的影响”,人民大学科研基金,2003年12月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人民大学报录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群、中国人民大学学姐微信、中国人民大学考研真题、中国人民大学专业目录、中国人民大学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保研、中国人民大学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zhongguorenmindaxue/daoshi_47737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