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导师:徐飞

发布时间:2021-10-0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导师:徐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导师:徐飞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导师:徐飞 正文


  姓名:徐飞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12月生
  职称:教授
  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刘仲林,1948年12月生,河北乐亭人,研究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交叉科学研究联合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窆裨禾厥饨蛱?。自1981年以来,一直从事文理交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对“跨学科学”和“跨学科教育”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在国内首先发表“跨学科学”论文、出版专著(1985、1990年),出版《跨学科教育论》专著(1991年),创办《交叉科学》杂志(1986年),创办交叉科学研究所(1993年),出版《现代交叉科学》专著(1998年)等。另外出版创造学专著《美与创造》(1989年)等学术著作。“跨学科学”是国际7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学科,主要研究不同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规律和方法,这一新学科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教育综合协调发展的需要,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他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设在英国的国际《交叉科学评论》杂志曾两次发表专文评价他在跨学科研究方面的开拓性工作,认为“以充满创造性的新观点代表了中国跨学科研究最新成就,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标志着中国跨学科学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近年,他在张岱年先生指导下从事中国哲学与文化综合创新研究,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传统文化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已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多卷本专著《古道今梦》已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论文专著  
  1.“交叉学科”学科门类设置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06 - 200806   
  2.第三种文化、中国文化和创造文化-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06 - 200803   
  3.发展中国交叉科学的战略思考- 中国软科学- 200706 - 200706   
  4.自然科学部类交叉学科发生状况的计量分析-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811 - 200811
  5.走向现代之路- 求索- 200301 - 200301   
  6.跨学科研究:科学原创性成果的动力之源-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506 - 200506   
  7.综合创新论与“马魂、中体、西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712 - 200706   
  8.院士思维计量分析与思考-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05 - 200605

  原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刘仲林,曾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分别在公安、检察、法院就职,办理过一批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贪污、贿赂、渎职和其他刑事犯罪案件。九十年代初潜心向学,致力于检察教育和科研事业,在《检察学》、《刑法学》、《刑事侦察学》、《环保法学》等方面学有所得,先后主编和撰写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罪名释义》等多部专著和30多篇论文,有的文章还获得省级科研一等奖。在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过省检察学校校长、副检察长等职,系二级高级检察官,资深法学专家,副教授[1]。现于四川华晨律师事务所从事律师工作。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分数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报录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姐微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真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专业目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保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众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zhongguokexue/daoshi_478277.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