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方火浪

发布时间:2021-10-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方火浪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方火浪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导师:方火浪 正文


  姓名:方火浪
  性别:男
  所在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职称职务:研究员

  个人简介
  方火浪,男,1962年3月出生,工学博士,研究员。
  1983年本科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
  1986年获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学位;
  1995年获日本国立熊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91年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材料结构研究所任土木工程研究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港工结构的研究工作;
  1995年至2008年在日本九州电力株式会社所属西日本工程咨询公司(类似于国内的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土木工程部任土木工程主任工程师,主要从事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常规水电站、火电站等电力土木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以及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研究工作。

  学习经历
  1979年9月-1983年7月,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专业,工学学士
  1983年9月-1986年7月,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
  1992年4月-1995年3月,日本国立熊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工学博士

  工作经历
  1986年8月-1991年12月,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材料结构研究所工作,土木工程研究工程师
  1995年4月-2008年12月,西日本工程咨询公司土木工程部工作,土木工程主任工程师(课长代理)
  2009年1月-现在,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防灾工程研究所工作,研究员

  主要技术服务和研究领域
  核电站、高坝及其它重大工程建筑物的抗震技术;暴雨?洪水?高潮灾害的预测和减灾;岩土工程建筑物、边坡、地基的稳定和工程措施;地下水渗流分析及渗流控制技术;工程建筑物的安全监测、健康诊断和加固;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

  代表性科研项目
  1.交通部重点科技基金项目,深海筑港技术中结构振动与抗震问题研究,1987-1989。
  2.交通部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大型高桩式码头的筑港关键技术研究,1989-1990。
  3.日本国土交通省科研项目,强震作用下土石坝的抗震性能研究,2003-2005。
  4.日本国土交通省科研项目,三保土石坝抗震性能研究,2004-2005。
  5.日本国土交通省科研项目,土石坝的地震累积损伤永久变形分析技术研究, 2005-2006。
  6.日本国土交通省科研项目,大淀川水系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2006。
  7.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土木研究所科研项目,堆石料动态变形与强度特性及土石坝地震累积损伤永久变形研究,2006-2007。
  8.日本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技术研究,2002-2008。
  9.日本独立行政法人水资源机构科研项目,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抗震性能研究,2007-2008。
  10.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新大分火电站取水口基坑开挖设计及原位监测,1995。
  11.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玄海核电站和川内核电站的抗震性能研究,1996-2008。
  12.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小丸川沥青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分析及抗震设计,1996-1997。
  13.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岭北火电站粉煤灰地基加固方法研究,1997。
  14.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小丸川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大型洞室群开挖设计及原位监测,1997-1999。
  15.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小丸川抽水蓄能电站上部水库周围山坡地下水渗流调查及分析,1998-1999。
  16.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川内核电站扩建工程岩体现场调查及试验,2006-2007。
  17.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强震作用下一濑拱坝和上椎叶拱坝的抗震性能研究,2007-2008。
  18.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土坝、土石坝、混凝土坝的健康性能调查及分析,2007-2008。
  19.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暴雨和洪水引起的耳川流域地质灾害调查及工程措施,2007-2008。
  20.九州電力株式会社科研项目,LNG火电站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2008。

  代表性论文
  1.Akiyoshi, T., Fuchida, K., Matsumoto, T., Hyodo, T.& Fang, H.L.,Liquefaction analyses of sandy ground improved by sand compaction piles, Int.J.Soil Dynamics &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12, pp.299-307, 1993.
  2.Akiyoshi, T., Matsumoto, T., Fuchida, K.& Fang, H.L., Cyclic mobility behavior of sand by three-dimensional strain space multi-mechanism model, Int.J.Numer.Anal.Methods Geomech., Vol.18, pp.397-415, 1994.
  3.Akiyoshi, T., Fuchida, K.& Fang, H.L., Absorbing boundary conditions for dynamic analysis of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Int.J.Soil Dynamics & Earthquake Engineering, Vol.13, pp.387-397, 1994.
  4.Akiyoshi, T., Fang, H.L., Fuchida, K.& Matsumoto, T., A 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method for saturated soil-structure system with absorbing boundary, Int.J.Numer.Anal.Methods Geomech., Vol.20, pp.307-329, 1996.
  5.Fang Huo-Lang, 3D multi-mechanism model for cyclic mobility of sands, 岩土工程学报, Vol.24, No.3, pp.376-381, 2002.
  6.Fang H.L., A state-dependent multi-mechanism model for sands, Geotechnique, Vol.53, No.4, pp.407-420, 2003.
  7.Fang Huo-Lang, Tashiro Yukihide, Oouchi Makoto and Mori Jiro, Aseismic design of reservoir faced wholly with asphalt concrete,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Vol.25, No.8, 2006.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浙江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大学报录比、浙江大学考研群、浙江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大学排名、浙江大学保研、浙江大学公众号、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浙江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zhejiangdaxue/daoshi_480949.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