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理学部导师:陈树林

发布时间:2021-10-07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浙江大学理学部导师:陈树林

浙江大学理学部导师:陈树林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浙江大学理学部导师:陈树林 正文


  姓名:陈树林
  性别:男
  所在学院:理学部
 
  教育经历:
  1990.9- 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 大学
  1996.9-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 社会心理学硕士
  2002.9-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精神医学医学博士
  2007.2- 香港中文大学 访问学者
  2007.5- 美国University of Rochester 精神病学博士后
  2008.9- 浙江大学心理学系 心理学博士后

  荣誉:
  2007.7- 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层次,杭州市131人才第二层次
  2009.12- 香港中文大学精神病学系 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2009.12-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USA Adjunct Senior Instructor

  自我专业工作的描述:
  1. 临床和研究工作上,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医学工作,对精神医学临床有理论与实践;
  2. 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开始探索心理学在精神医学临床与科研实践中的应用;
  3. 硕士毕业后是杭州市心理卫生工作办公室的主要筹备者和开创工作成员之一,致力于把心理卫生工作与杭州市社区居民紧密结合,维护和促进民众的心理健康;
  4. 2001年开始把社区心理卫生与临床更加紧密地结合,任医院心理疾病早期干预中心主任,从事心理疾病早期干预工作;
  5. 2002年开始探索从神经生物学(脑功能)角度去探讨心理疾病的机制和处理技术,攻读博士学位;
  6. 2005年开始把心理卫生的临床、社区、心理咨询/治疗、?;稍さ裙ぷ魅嫒嗪?,组建医学心理科,从事系统的临床心理学研究与临床工作;
  7. 2007年开始,在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精神科从事社区心理卫生研究工作,探讨合作性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
  8. 2007年开始进行学科团队建设,成为学科带头人,建设杭州市卫生局一级重点学科-医学心理科,和浙江省卫生厅省市共建重点学科-行为医学。两个重点学科都顺利完成三年建设目标,成为医院发展的重要平台。
  9. 2011年开始进入浙江大学心理学系,重点发展心理学的社会化服务—美国国立卫生院支持的项目:老年抑郁症的社区管理模式;浙江省科技厅公益类技术项目—网络化的抑郁症自我诊断体系;同时还注重基础研究,探讨变态心理学的神经功能机制:强迫症和抑郁症的神经影像学、失眠症的脑功能变化及其神经测量学。

  获奖情况:
  1. 2004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
  2. 2007年,湖南省2006年度优秀博士论文
  3. 2007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4. 2007年,中华精神科杂志优秀论文二等奖
  5. 2009年,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6. 2009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 2009年,中华精神科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
  8. 2010年,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

  已经发表的文章:
  1.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结构形态学研究.中华精神科杂志,2006. 39:23-25.
  2.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的磁共振波普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40:594-595.
  3. Gray matter density reduction in the insular in fire survivor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A voxel-based morphometric study. Psychiatry Research: Neuroimaging.2006.146:65-72.
  4. MRI and MRS Study of Deficits in Hippocampal Structure in Fire Victims with Recent-onse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anada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06. 51: 71-77.
  5. 公安系统恐怖袭击应激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45-148.
  6. 前扣带回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关系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08, 34:158-162.
  7.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陈述性记忆损害与岛叶关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8. 41:212-214.
  8. 杭州市中学生自杀态度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2009. 24: 198-201.
  9. Shulin Chen, Yeates Conwell, Baihua Xu, Helen Chiu, Xin Tu, Yan Ma. Depression care management for late-life depression in China primary care: Protocol fo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rials 2011, 12: 121.
  10. Shulin Chen, Helen Chiu, Baihua Xu, Yan Ma, Tao Jin, Yeates Conwell. Validation of the PHQ-9 for screening 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Chinese patients in primary ca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010, 25:1127-1133
  11. Shulin Chen, Baihua Xu, Yi Cheng, Yan Ma, Tao Jin, Manhua Wu. General Physicians’ Attitudes and Clinical Practice toward Depression in Primary Care.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0, 26:114-116
  12. Shulin Chen, Lingjiang Li, Baihua Xu, Jun Liu. Insular cortex involvement in declarative memory deficits in patients with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BMC Psychiatry.2009. 9:39
  13. Shulin Chen, Guoqiu Zhao, Lingjiang Li, Yiqiang Wang, Helen Chiu, Eric Cain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elf Reporting Questionnaire 20 (SRQ-20. in Community Setting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 2009. 55: 538-547.
  14. Shulin Chen, Yeates Conwell, Naiji Lu, Yu Fang, Hainan Fan, Helen Chiu (in Press..Prevalence and natural course of late-life depression in China primary care: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 from an urban community.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课题:
  1. 1996年,国家教育科学九五重点规划项目 “中学生心理应激过程研究”
  2. 2001年,杭州市科委资助项目“社会竞争心理的相关因素研究”
  3. 2003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课题 “精神创伤性记忆的脑功能机制”。
  4. 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脑结构功能机制”
  5.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脑结构功能机制”
  6. 2005年,香港中文大学合作课题“神经衰弱在华人群体的心理测量学特征研究”
  7. 2006年,浙江省卫生厅创新科技课题和杭州市科技局重点专病专科课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因学机制”
  8. 2007年,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9. 2008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产前集体认知行为治疗预防产后抑郁的效果”。
  10. 2008年,教育部博士后基金“老年抑郁症的风险预测模型”。
  11. 2010年,美国国立卫生所(NIH.基金“Collaborative Care for Depressed Elders in China”
  12. 2011年,浙江省科技厅公益类技术转化项目“建立网络化的抑郁症自我诊断系统”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浙江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浙江大学考研分数线、浙江大学报录比、浙江大学考研群、浙江大学学姐微信、浙江大学考研真题、浙江大学专业目录、浙江大学排名、浙江大学保研、浙江大学公众号、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浙江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浙江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浙江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zhejiangdaxue/daoshi_48087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