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云南师范大学文博综合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0-11-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云南师范大学文博综合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云南师范大学文博综合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云南师范大学文博综合专业研究生考试大纲 正文

    348-《文博综合》考试大纲
    (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查目标
    本科目要求考生对文物博物馆和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把握,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基础以及专业技能。例如,有关文物、博物馆和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历代著名文物收藏家、考古学家,法律法规,重要文物遗存及其?;?,博物馆的现状,不同时期考古学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国外文博、考古的状况,有关的理论方法等等。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文物学概论90分
    博物馆学概论90分
    中国考古学12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1、选择题(30分)共15小题,每题2分。
    2、判断题(60分)共12小题,每题5分。
    3、简答题(60分)共4小题,每题15分。
    4、问答题(60分)共2小题,每题30分。
    5、论述题(90分)共2小题,每题45分。
    三、考查范围
    文物学概论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
    (二)考查内容
    1、文物学概述
    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
    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
    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
    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
    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1)研究文物的价值
    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2)研究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
    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证史作用
    正史作用
    补史作用
    史料作用
    文物的教育作用主要探讨以下内容:
    文物教育的特点
    文物教育的场所
    文物教育的形式
    文物的教育功能
    3)研究文物的分类
    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文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
    4)研究器物与遗迹
    5)研究文物鉴定
    6)研究文物?;?/div>
    7)研究文物管理
    8)研究队伍建设
    9)研究文物收藏
    10)研究文物旅游等内容。
    文物分类有利于文物保管,有利于文物的宣传,有利于文物的研究。
    3、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文物学研究的理论
    辩证唯物论
    历史唯物论
    文化进化论
    定位论和系统论
    2)文物学研究的方法
    一般社会科学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4、文物学的发展简史
    1)文物学的萌芽
    2)文物学的产生
    3)文物学的发展
    5、文物的性质
    1)文物的定义
    2)文物的内涵
    3)文物的时限
    6、文物的定名
    1)文物的定名原则与方法
    文物定名的原则
    文物定名的方法
    7、文物管理与?;?/div>
    1)文物管理的内容
    2)文物?;す芾泶胧?/div>
    3)文物管理机构的设置
    4)文物的管理
    文物管理原则与方式
    文物的法制管理
    馆藏文物的管理
    文物?;さノ坏墓芾?/div>
    文物调查与管理
    考古发掘的管理
    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
    文物出境的管理
    文物市场的管理
    8、文物?;ぜ际?/div>
    1)传统文物?;ぜ际?/div>
    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の奈?/div>
    3)文物?;ぶ械淖偶际?/div>
    9、历史文化名城的?;び牍芾?/div>
    1)制定?;す婊?/div>
    2)加强?;す芾?/div>
    10、文物工作人员的管理
    11、文物?;さ目蒲杏胛奈锉;た萍嫉挠τ?/div>
    12、文物?;し秸?/div>
    (三)主要参考书目:
    1、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
    2、《文物学概论》编写组:《文物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博物馆学概论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
    2、了解博物馆学的主要任务、博物馆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过程、原则和方法。
    3、能运用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博物馆理念来分析和解决博物馆的现实问题。
    (二)考查内容
    1、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3)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2、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
    1)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
    2)博物馆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目录学、管理学等等。
    3)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历史研究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具体研究方法。
    3、博物馆学简史
    了解外国博物馆学简史和中国博物馆学简史
    4、博物馆功能与类型
    1)博物馆的概念:文化部发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博物馆,是指收藏、?;?、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
    2)博物馆的特征包括:第一,实物性,没有实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第二,直观性,这是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博物馆特有的传播方式;第三,广博性,万事万物都成为博物馆收藏对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博。
    3)博物馆的功能有收藏、研究、教育。
    4)博物馆的类型可分为五大类:历史类;艺术类;科学类;综合类;其他类型
    5、博物馆发展史
    了解外国博物馆发展史和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6、当代博物馆
    了解当代中国博物馆和当代世界博物馆
    7、博物馆藏品的搜集和鉴定
    1)所谓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2)博物馆藏品的搜集是博物馆根据其性质、特点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不断补充文物或标本的基本业务工作。
    3)博物馆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还应包括定名和定级。其目的在于保证藏品的科学性,为国家?;ふ媸档目蒲幕聘?。同时,也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公开展出、研究利用,把好真伪这第一道“关口”,并提供藏品的价值、名称、时代、级别等鉴定成果。
    7、博物馆藏品管理
    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げ仄返陌踩?,防止丢失、损坏;二是方便研究和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要求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8、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
    了解其概念、原理和意义。了解其工作步骤与方法
    9、博物馆陈列与展览
    1)概念:“博物馆陈列(Display),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观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2)陈列和展览的区别:我国博物馆学主张,陈列也叫基本陈列,系指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的,有自己的独有展品和陈列体系的,内容比较固定并常年对外开放的陈列。而展览也叫专题展览,系指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可以经常更换的展览。
    3)陈列的基本原则:
    A.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突出馆藏品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
    B.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C.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
    D.展厅内具有符合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展出设施;
    E.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F.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及时、准确,形式新颖。
    4)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
    A.总体研究与设计;
    B.内容研究与设计;
    C.艺术形式研究与设计;
    D.辅助展品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
    E.陈列的现场安装与布置;
    F.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
    G.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10、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的每一项工作(陈列、讲座等),因主题、内容、艺术形式、活动方式、举办时间和所适合文化程度的局限,总是会对广泛观众中某一部分观众最合适,这一特定群体就是举办这项活动所面对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国际博物馆学界称之为陈列展览或某项活动的“目标观众群”。
    观众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所谓直接调查包括口头调查、直接观察、座谈会等形式;所谓间接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表、设观众留言簿等方式。
    所谓博物馆之友,是为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共事业的公众性团体。
    11、博物馆的科学研究
    主要包括藏品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以及博物馆学研究
    12、博物馆经营管理
    了解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
    了解博物馆人事管理和博物馆经费管理
    13、数字博物馆
    了解其概念、功能、意义、要素、分类和特点。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博物馆学概论》编写组:《博物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蒂莫西·阿姆布罗斯(TimothyAmbrose)、克里斯平·佩恩(CrispinPaine)著,郭卉译:《博物馆基础》,2016年。
    中国考古学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
    2、了解考古学的主要任务、田野工作的原则和方法。
    3、了解史前期和历史时期中国考古学文化的主要特征。
    4、能运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田野发掘与实验室分析。
    (二)考查内容
    1、考古学概述
    1)考古学的对象和任务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地下出土的物质遗存,需要从对这些物质文化的解读来了解古代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以重建和补充中国古代的历史。
    2)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
    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了解古物学、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北欧三期论的诞生,从进化考古学向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发展,当代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
    2、考古学基本概念
    考古学分支与种类
    对象时代分支如史前考古、历史考古等,方法分支如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水下考古、航空考古、分子考古、实验考古等,专题分支如环境考古、人类体质考古、动植物考古、聚落考古、城市考古、农业考古、工业考古、陶瓷考古、建筑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公众考古等。
    3、考古的年代学
    了解考古学各种断代方法,三期论、地层学、类型学、动物化石、树木年轮和纹泥等相对断代方法,以及碳14、钾氩法、古地磁、铀系法等绝对断代方法的基本原理
    4、考古发掘
    了解考古发掘的规范与操作,水平和垂直发掘,探方和层位的控制,以及出土文物的采集、保存和记录。
    5、遗址的类型
    了解考古发掘的遗址类型,旧石器时代的旷野遗址、洞穴遗址、石器制造场、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墓地、窖穴、灰坑、青铜时代的居址、庙宇、宫殿、贵族墓葬、村落和平民墓地,历史时期的城址和墓葬。
    6、考古材料的整理
    了解考古材料的野外处理,分类,类型学方法、考古学文化的定义,
    7、考古学的阐释
    文化历史年表,文化关系,传播迁移,文化生态,文化动力
    8、旧石器时代
    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文化,各时期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早、中晚期代表性文化。
    9、新石器时代
    了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掌握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范围、地理分布,主要的文化特征如陶器、石器、玉器、经济形态、聚落分布和葬俗等。
    10、青铜时代
    夏商周三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及其时空框架,主要文化的特点如陶器、铜器、玉器,主要城址和墓葬。
    11、铁器时代
    了解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城址和重要墓葬特点,玉器、铁器、金银器,陶瓷考古,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等。
    12、石器技术与种类
    打制石器的技术和主要类型,旧石器技术的发展。磨制石器的发展和主要类型及功能,了解两种石器技术原料、加工、和分析研究的特点。
    13、陶器技术及种类
    了解陶器加工的特点,技术的变迁,原料处理、形制特征、加工技术与用途的关系,手工、慢轮和快轮的区别与意义。
    14、金属技术及种类
    铜器和铁器的生产、种类、用途。
    15、重建史前生计
    从环境、动物、植物、器物、人类骨?。ㄊ称追治觯┖凸ぞ呃刺崃度说毓叵档男畔?,了解人类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的转变。
    16、重建史前的社会
    从聚落形态来了解社会复杂化,人口规模、经济形态、聚落规模和等级、墓葬规模和等级、庙宇、城址和纪念性建筑的特点和发展。
    17、探索古代人类的思想
    了解墓葬的安置、纪念性建筑、玉器、青铜器奢侈品的象征意义,随葬品和墓室壁画如何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宇宙观和生死观。
    18、发掘、?;び肜?/div>
    了解考古发掘是一种破坏,地下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人类活动和盗墓成为地下文化遗产?;ぱ暇奶粽?,建立当代文化遗产?;さ睦砟?,开展公众考古教育活动。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张之恒主编:《中国考古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考古学概论》编写组:《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3、张宏彦:《中国考古学十八讲》,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4、李昆声主编:《云南考古学通论》,云南大学出版社,2019年。
云南师范大学

添加云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云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云南师范大学报录比、云南师范大学考研群、云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云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云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云南师范大学排名、云南师范大学保研、云南师范大学公众号、云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云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云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yunnanshifandaxue/cankaoshumu_369582.html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云南师范大学95132资源利用与植物?;た佳械骷帘ǜ?/div>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95131农艺与种业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125400旅游管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120203旅游管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304物理化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303有机化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302分析化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301无机化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85400电子信息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402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401天体物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208无线电物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207光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205凝聚态物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0201理论物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71400统计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125200公共管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120400公共管理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135108艺术设计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135107美术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130500设计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130400美术学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
  • 云南师范大学55105日语笔译考研调剂报告
    日期: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