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云南大学632社会学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20-12-1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2021云南大学632社会学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

2021云南大学632社会学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2021云南大学632社会学基础研究生考试大纲 正文

备注:本考试科目为0303所有考生考核使用,也就是改为所有社会学一级学科下的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二级学科必考科目。
 
 
632-社会学基础科目考试大纲
(研究生招生考试属于择优选拔性考试,考试大纲及书目仅供参考,考试内容及题型可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上范围,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社会学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社会学科目考试内容包括社会学一级学科目录下的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人口学、民俗学等专业方向,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概念和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社会学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社会学基础    15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简答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 30分,共90分
 
三、考查范围
 
社会学基础
 
(一)考查目标
1.掌握社会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社会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2.激发对于社会学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社会学打下基??;
3.学会运用社会学的观点、社会学的概念和理论分析、认识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
4.通过学习社会学,增强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考查内容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
1.什么是社会学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2.社会事实
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指可以度量或其因果可以度量的社会总体现象。超越于个人和个人行为;并以外在的形式“强制”和作用于个人行为,即对个人有约束作用;普遍地或广泛地贯穿于一个社会中,即社会事实是共有的,不是唯一的个别特征。社会事实是“事物”,它不能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作因果解释。
3.社会学奠基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孔德确立了实证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学的目标就是发现社会“不可更改的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秩序。
斯宾塞认为,社会就像一个有机体,由简单向复杂进化,各部分具有各自的功能。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冲突而形成的,现代社会是资本剥削无产者剩余价值产生的,其病症在于资本主义造成严重的阶级分化,应通过阶级斗争达成人的解放,直至自由人的联合。
涂尔干认为,社会是由宗教集体情感形成的,现代社会是有机团结的社会分工形成的,其病症在于社会分工紊乱、强制社会分工泛滥导致社会失范,应通过职业伦理教育和法律加以规范。
马克斯·韦伯认为,现代社会是新教徒资本主义精神推动资本积累、社会理性化形成的,病症在于形式理性压倒了实质理性,到处是没有心肝的专家,出路在于每个人恪守职业伦理。
 
二、社会学三种常见理论视角
1.功能主义视角
这一视角中包含了三个要点:
第一,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一个动物由细胞、组织和器官构成;与其类似,一个社会由群体、阶级和社会设置构成。
第二,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例如,一个社会必须要有能力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食物和自然资源,并且将它们分配给社会成员。
第三,与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似,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也需要协调地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良性运行。信奉者都坚持任何系统都会自然地趋向均衡或稳定的观点,同时,社会中的各部分对社会的稳定都发挥了一定的功能。因此,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社会是由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当代功能主义把社会看作是一个由道德价值观上的共识来规范的一种特殊的有机体。功能主义还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创建者们所持的主要理论视角。在美国,功能主义被发展为社会学分析中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一个社会只有满足了四个基本需求,才能发挥其功能,也就是说才能维持其秩序和稳定。其改进理论强调,从分析社会结构中的一个特定单位入手,社会系统中并非所有组成部分都发挥着正功能,当社会结构中的某一单位阻止了整个社会或其组成部分的需求满足时,它则是反功能的。
功能主义在许多问题上受到了批评,批评家指责功能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社会的不满和社会冲突。
2.冲突论视角
在古典社会学家,特别是马克思等人有关冲突的思想的基础上,批评和修正结构功能主义的片面性,认为冲突是一种社会结合形式,冲突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具有保证社会连续性、减少对立两极产生的可能性、防止社会系统的僵化、增强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促进社会的整合等正功能。
冲突论有三个重要分支:
①辩证冲突论,以达伦多夫为代表,认为社会内部权力分配不均是产生冲突的根源,冲突是社会生活中自发的、普遍的、基本上不能消除的因素,它应得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并使其制度化。
②积极功能冲突论,以科塞为代表,认为冲突对社会的组合、 保持群体团结、巩固人际关系、控制社会变迁等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具有促进相互理解的功能。
③一般冲突论,以博丁为代表,认为冲突是由财富的匮乏和道德的沦丧引起的,主张克服和限制冲突,并把克服冲突的希望主要寄托于对抗各方的理智、道德和相互谅解上。
3. 互动论视角
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强调其动态性。
互动理论认为,社会并不是外在于人的某种客观存在的模式或制度体系。社会不过是人们的互动行为模式化了的互动。“模式化”的内容扎根于人头脑中,表现为人们的“角色互动”行动中。个人与他人结成有多少种互动关系,对个人来说,就有多少种“社会”。因此,在互动理论看来,社会是具体的、微观的。社会变迁,是人们的“需求”、“动机”、“价值观念”以及人们的社会行为发生变化,导致原有的“互动模式”的内容发生变化。
 
三、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概述
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2.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具有思维能力、人具有语言能力、人具有学习能力、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3.社会化的社会机构
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龄群体、大众传播媒介和社区等。
4.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社会化过程的划分、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四、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涵义与类别
2.社会互动的理论
符号互动论、社会交换论、拟剧论、人际互动理论
3.集合行为
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集合行为的理论、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集合行为与社会运动的区别
 
五、初级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概述
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社会群体的类型(共同利益社会、种族、族群、民族等)
2.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内部关系、群体领导与决策
3.初级社会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发展、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六、家庭
1.家庭概述
家庭的概念、家庭的起源与发展、家庭形成的基础——婚姻
2.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
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与类型
3.家庭的功能
持续、专一地满足性生活、生育子女,教育子女以及赡养老人、组织家庭成员的生产与消费、提供家庭成员休息和娱乐的特殊场所,满足家庭成员感情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4.转型社会中的家庭
转型社会中家庭的变化趋势、转型社会中的家庭问题
5.家庭的未来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非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
 
七、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概述
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社会组织的涵义与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分类、社会组织的运行过程
2. 社会组织的目标
组织目标的涵义与分类、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与评估
3.社会组织的结构
组织结构的涵义、组织的正式结构、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组织结构
4.社会组织的管理
组织管理的涵义、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组织管理的方式、官僚主义问题
 
八、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社会分层概述
社会地位及其差别、社会分化及其类型、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2.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3.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状态
对我国社会结构进行分层研究的必要性、我国现阶段的平等原则及其实施过程
4.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分层的方法和标准、层内关系和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在社会转型中调整社会分层结构
5.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的涵义、社会流动的类型、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因素、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
 
九、社会制度
1.什么是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的涵义、社会制度的构成、社会制度的特征、社会制度的类型
2.社会制度的功能分析
社会制度的功能、考察社会制度功能的角度
3.社会制度与社会转型
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政治制度与社会转型、教育制度与社会转型、宗教制度与宗教政策
 
十、社区
1.社区概述
社区概念的涵义、社区的类型、社区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2.社区与社会的差别
3.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地域环境与社区发展、社区发展中人的因素、文化与社区发展
4.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的差异、城乡协调发展的理论、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5.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
费孝通分析传统中国社会结构的概念,指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中的,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十一、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的涵义、类型、影响因素、根源与机制、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宗教与社会变迁、文化与社会变迁、全球移民、移民与族际互动、全球化与社会运动
2.社会现代化
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3.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现代化过程的一般特征、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新趋势、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
4.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中国现代化的目标、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
5.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是以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学概念和研究方法,挖掘后现代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社会学观念,并直接运用到现实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等社会学领域,对传统的社会学理论进行改造的理论。该理论虽不是一个统一的体系,但其依然具有大致共同的内容和主要特征,表现为消解传统社会学对于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社会组织的理解方式,对“客观的、可观察的、可触知的、可控制的空间”提出诘难。在对社会的微观分析中,强调差异、多元、片段、异质分裂;注重分析现代权力运作和制度的复杂性;对社会系统、社会概念加以拒斥,对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资本、国家、阶级、制度等社会因素进行重新理解。
 
十二、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概述
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
2.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
社会病理学、标签论、价值冲突论、社会解组论、建构论
3.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存在的普遍性、两大类型的社会问题、正确认识转型社会中的社会问题
 
十三、社会控制
1.社会控制概述
什么是社会控制、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社会控制的功能、社会转型与社会控制
2.社会权威的类型
传统型权威、克里斯玛型权威、法理型权威
3.社会控制体系
社会控制手段、社会控制的基本过程、社会控制的维度、政府与现代民族—国家、国家的概念、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
4.越轨行为与社会控制
越轨行为的涵义及其类型、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越轨行为的控制
 
十四、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1.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工作的基本涵义、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
2.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社会性工作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3.社会保障概述
社会保障的涵义、社会保障的构成、社保障的历史沿革、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方向
 
参考书目:
1.《社会学概论》编写组:《社会学概论》,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五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彼得·伯格:《与社会学同游》,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齐格蒙特·鲍曼、蒂姆·梅:《社会学之思》(第3版),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年版。
 
云南大学

添加云南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云南大学考研分数线、云南大学报录比、云南大学考研群、云南大学学姐微信、云南大学考研真题、云南大学专业目录、云南大学排名、云南大学保研、云南大学公众号、云南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云南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云南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yunnandaxue/cankaoshumu_39271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