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虚拟地理环境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6-24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虚拟地理环境培养方案

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虚拟地理环境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南林业大学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虚拟地理环境培养方案 正文

西南林业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虚拟地理环境(0705Z1)

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一)学科简介

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VGE)是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发展的最后集成系统,它以虚拟现实理念/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基于地理信息、遥感信息、以及网络信息与移动  空间信息,研究现实地理环境和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现象与规律,是地理环境在计算机空间   的映射。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地球表层系统的地理  环境、地理/遥感信息技术与科学、赛博空间与虚拟社区等,并且与虚拟现实、虚拟、虚/实关系、  心理学、符号学、美学、信息论等社会、心理与哲学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VGE      系统正被应用到传统 GIS 的诸多应用领域之中,如城市设计和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地表建模、旅游等方面,为分析和解决这些领域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又拓展了新  的应用,如数字黄河、虚拟旅游、虚拟校园、教学培训、虚拟企业等领域。作为新一代地理信息技  术手段,VGE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学科的研究生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培养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方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指导教学环节,为美丽中国  建设和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实干精神的专业人才。在符合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  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同时应达到:1.      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较扎实的科学可视化、虚拟现实、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虚拟地理环境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2.      有对本人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前沿阵地进行探索的潜在能力;3.     培养适应与胜任城市、规划、环境、土地和林业等相关的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管理与科技开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以导师负责为主,以导师组、学科团队、行业专家联合指导为辅。

(四)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 3 年基本学习年限的弹性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
限最长年限为 5 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研究生最长年限为 6 年。学习年限期满,未毕业者按自动退学处理。

(五)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一:虚拟地理环境系统
该方向研究虚拟现实用于地理景观模拟,地学数据分析,地学模型计算与模拟等的理论和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三维数据模型,实时三维图形显示和实时交互,地学模型计算算法与可视表达  的融合,面向大众和面向地学专家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虚拟环境空间认知,群体决策等。
研究方向二:地学可视化系统
该方向结合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图形/图象/地图表达和图形思维用于地学知识发现的理论和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地学可视化与地学图解,地学计算,(集聚) 知识表达,数据挖掘方法,多样化图形表达,面向地学问题求解的人机交互界面,多感知投入式问题求解方法,分布式群体合作研究方法,地图视觉认知,地理空间认知等。

(六)学分要求与课程、必修环节设置

本学科总学分最低要求为 28 学分,包括课程学习 23 学分和必修环节 5 学分。

1. 课程设置

本学科课程学习的学分最低要求为 23 学,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为 17 学分,课程学习原则上要
求在第 1 学年之内完成。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学位课
 
公共课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2 考试  
[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考试  
[3] 硕士生第一外国语 144 6 1
2
考试  
 
 
专业课
[4] 地理学研究方法 32 2 1 考试  
[5] 空间统计学 32 2 1 考试  
[6] 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 32 2 2 考试 精品
[7] 复杂系统建模与分析 32 2 1 考试  
 
 
 
 
 
 
 
 
 
选修课
 
 
 
方向选修课
[8] 人工智能 32 2 2 考查  
[9] 数字图像处理 32 2 2 考查  
[10] 系统科学导论 32 2 2 考查  
[11] 物联网关键技术 32 2 1 考查 双语
[12] 机器学习实用技术 32 2 1 考查  
[13] 智能计算前沿技术 32 2 1 考查 英语
 
 
 
 
公共选课
[14]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48 3 2 考查  
[15] 地理信息科学 32 2 1 考查  
[16] 地理学前沿 32 2 2 考查  
[17] 生物大数据挖掘 32 2 2 考查  
[18] 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 32 2 1 考查  
[19] 科技论文写作 16 1 2 考查  
 
必修环节
[20] 开题报告   1 3    
[21] 实践训练   2      
[22] 学术交流与讨论   2      

 
 
 
 
 
要求及说明:
(1) 课程学习的目的在于加深和扩展学生在相应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宽度,使学生掌握本门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同时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发展潜力。各学科设置的课程  体系要有足够的纵深度和宽广度,并具有前沿性和前瞻性。
(2) 研究生课程学习分为学位课和选修课两部分。
①政治课和外语课由研究生院统一设课。其中政治理论课 2 门,硕士生第一外国语门,具体设课方式、授课内容及考核方式参照教育部相关文件执行;
②硕士研究生学位课中专业课要求设置合理,以使学生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  统的专门知识。
③选修课是为拓宽硕士研究生的知识领域,增加研究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和发展潜力设置的,  给研究生在选课上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并以此促进学科的交叉和研究生的个性发展。选修课只   需列出本学科开设的、或者推荐学生选修的其他课程。
(3) 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考查主要指课程论文、竞赛及各类设计等其他形式的考核。学位课的考核要求以考试方式为主。无论考试与考查,均可结合  平时考勤、课堂小测试等综合评定给出成绩。
(4) 对于同等学力和跨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自学补修 2~3 门本科核心课程, 补修的本科课程不计成绩不计学分。

2. 培养环节

(1) 培养计划(在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研究生培养计划,各学院、学科可提出具体  要求)
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组)应根据学科专业培养的要求,结合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和个  人情况,指导研究生做好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由学科负责审定,经学院负责人批准后执行,并  分别在学院和研究生院备案。
(2) 学术交流与讨论(2 学分)
学术交流与讨论应结合硕士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工作,由导师、学科与相关领域专家、  研究生共同参加,以专人报告、集中讨论或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每个学科点每学期举办研讨活  动的次数不少于  5  次,研究生必须按要求在研讨活动上作专题报告;此外,研究生必须参加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报告及讲座,各学科专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对研究生在参加学术研讨过程中  应作专题报告次数以及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报告和讲座的次数、考核评价办法等提出具体规定。该  环节考核通过后,记 2 学分。
(3) 开题报告(1 学分)
硕士生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查阅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入学后第三学期结束前  完成??獗ǜ媸橛κ紫然竦际θ峡赏ü?,并在举行开题报告会的前一周送交考核小组成员审阅后  方可参加开题??獗ǜ嬗τ煽己诵∽榻新壑?,论证通过者记 1 学分??獗ǜ嫱ü?,以书面

 
 
 
 
 
形式交至所在学院审批后备案。在此基础上,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拟定论文的具体工作计  划,并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开题报告的规定(修订)》执行??? 题报告未通过者,在一定时间内(两次开题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 3 个月)重新开题,2 次不能通过者,则学籍自动顺延一年;顺延期满仍未重新开题或 3 次开题未通过者,按退学处理。
(4) 中期考核
硕士生的中期考核要求入学后第四学期内,由所在学院统一安排,各相关负责人组织和实施。  审查小组应对其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和科研能力三方面进行全面考查,并根据考核结果进行预警和   分流,最后由研究生院审核、备案。具体要求按《西南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中期考核的规定
(修订)》执行。
(5) 实践训练(2 学分)
包括科研实践、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等形式,要求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和硕士生  培养要求进行。每学年实践结束,研究生须提交一份书面的科研进展报告或实践报告,经导师考核  认定合格后,计 2 学分。
(6) 形势与政策教育
研究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除将其相关内容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之中外,主要采  取专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与贯穿培养过程的前沿讲座相结合。一年级研究生每学期参加专题讲座不  少于 4 次,上交作业不少于 2 次。该课程每学期考核成绩由听课考勤和作业成绩构成并纳入研究生必修环节,总成绩为各学期考核平均成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负责统计并录入成  绩。成绩合格者,视为通过该环节。

(七)学位论文或毕业论文

学位论文应如实反映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工作;论文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  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  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发表学术论文要求按照《西南  林业大学关于学术型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硕士生应按照《西南林业大  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撰写学位论文、接受同行专家评审及申请论文答  辩。

(八)其他要求

(九)学位类型
学位论文按照西南林业大学有关规定组织送审和答辩,经答辩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经学校学位评  定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可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西南林业大学

添加西南林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南林业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南林业大学报录比、西南林业大学考研群、西南林业大学学姐微信、西南林业大学考研真题、西南林业大学专业目录、西南林业大学排名、西南林业大学保研、西南林业大学公众号、西南林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南林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南林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xinanlinyedaxue/yanjiushengyuan_34093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