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6-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及专业代码:0809)
一、学科概况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对象是电子运动规律、电磁场与波、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电子线路及其系统。关注的核心内容是微粒子(微电子、自旋、光子、量子)的运动规律及其传播载体(即器件集成与线路构造)和方式(即电磁场与电磁波),以及包括信息领域在内的各种应用问题。由于电子学家从微观视角研究微粒子运动及其产生的场和波,为海量信息的表达、计算、传播、存储提供了电子化手段,为电子能量传播提供新途径,使得人类进入了电子信息时代,也使得电子科学与技术成为了现代各类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
自欧姆定律(1827年)和克希荷夫定律(1845 年)的提出奠定了电路分析与计算理论的重要基础,麦克斯韦(1864年)在安培、法拉第实验基础上创立了电磁场理论体系以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一直沿着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路”线和以电磁场为代表的“波”线发展。它的研究方向可以概括为:以量子、光子、光电子、微电子运动规律为基础,探索电磁场与波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以新型电子材料和集成器件为依托,构建电子系统,实现电子能量与信息存储和传播。
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有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发端于物理系无线电教研室。1980年,我院在电子技术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与兰州交通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数名,后因学位点授予权问题中断数年。1992年,开始招收电子技术大专学生,1995年,开始正式招收国家计划内应用电子技术本科班学生。近20年学科建设取得了快速发展,2004年,获得“电路与系统”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获得“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获得了“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
该学科建设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有教授4人(其中博导2人),副教授11人;博士10人,在职博士生4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杰出青年1人、明德教师奖获得者1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部分梯队成员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现有“电子科学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硕士授权点。近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等收录39篇;出版著作5部,获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专利75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8件;承??蒲邢钅?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可支配科研经费508.9万元,纵向科研项目经费超过400万元。在汉藏双语语音信息处理、服务机器人、工业测控、智慧农业、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
近年来培养了1200余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本科生、超过250名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的学术型、专业型和中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生就业率接近100%;获教学成果类奖项5项;在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全国性的专业竞赛中,本科生和研究生获得30余项国家级奖项、15项省部级奖项;研究生作为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发表A2类以上论文30余篇。
在科学研究方面,开展跨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形成了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测控技术与应用和物理电子学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在社会服务方面,与甘肃省特色农业企业、兰州军区、甘肃省高新企业相合作,为甘肃省的农业和经济发展及军队的后勤保障提供技术服务和产品支持。
本学科精心凝练研究方向,在智能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测控技术与应用、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向开展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要热爱祖国、学风良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体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本专业现代技术方法和手段,了解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创新开发能力,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的能力;了解相关的边缘学科;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具备通过阅读文献及时了解本学科前沿技术的能力;并具有能够独立从事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
本专业硕士生的培养主要由导师或指导小组负责,对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进行指导??纬萄坝Σ扇〗淌κ诳魏托∽樘致鄣姆绞浇?,并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对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考试采用书面考试或提交与该课程有关的小型论文。非学位课考核一般为面试、读书笔记或课程论文等。对技能课程的教学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与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参与对设计题目的选择、方案制定、实施、实验结果的分析等,考核需要提交设计报告,一般以答辩方式进行成绩评定??蒲泄ぷ饔υ诘际Φ闹傅枷陆岷涎宦畚慕?。
四、本学科所需其它相关(近)学科知识
数学、物理学。
五、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3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最长学习年限5年。
六、研究方向
1. 电路与系统(080902)
电路理论及应用
智能传感与控制系统
语音处理与应用
图像处理与应用
无线通信
人工智能
2.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计算电磁学
光器件与光传感技术
遥感技术与应用
七、学分要求
获本学科硕士学位要求所修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3学分(公共必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14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4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选修课9学分),其他培养环节2学分。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具体见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九、学位论文要求
1.选题和文献综述能力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参加较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应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或应用价值,并具有-定的创新性。
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硕士学位论文要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要以对国民经济建设有实用价值的应用课题和工程设计为主。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分量与难易程度。
学位论文工作可以使硕士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较全面的基本训练,要注重文献阅读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逻辑推理与写作等方面的培养,以达到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技术工作的要求。
2.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学位论文撰写须严格按照《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文件要求以及《西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学位论文模板》执行。论文必须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论据可靠,论证充分,推理严谨,逻辑性强,文字通顺。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已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学位论文要求文句简练、印刷工整、图表清晰、层次分明、学风严谨、计算无误、数据可靠、结论正确。提倡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交流,在中外文核心期刊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并作为评选优秀硕士生的必要条件。
硕士论文应包括文献综述、选题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与结论等内容。学位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及印制应符合《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及印制规格的规定》的要求。学位论文应引用不少于40篇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资料至少应在10篇以上,硕士学位论文不多于5篇,近5年论文不少于1/3。
3.成果创新性要求
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和科技写作能力,能独立撰写反映本学科成果,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实际,体现学科技术进步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要求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对所研究的课题具有自己的新见解、有一定的创新。论文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中,都应当体现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的一些主要成果应能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位论文应如实反映硕士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或者合作完成的研究工作;论文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
硕士学位论文学术不断行为检测“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不超过20%者可直接送审;“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20%且≤30%须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后申请复检,达到要求的可直接送审,复检仍不能达到送审标准者,取消本次学位申请资格;“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30%的取消本次学位申请资格,申请人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认真修改,半年后可申请进行复检。学位申请人员提交不同于送审评阅论文版本的电子版进行检测,属于学术不端行为,一经查出,取消本次学位申请资格,并按我校学籍管理及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果对检测结果及初步认定结果存在异议,允许当事人向学院分委会提出申诉。由于自身原因未提交学位论文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申请人,一律不能组织论文评阅和答辩。
研究生独立撰写完成学位论文后,须聘请本专业有影响的专家学者进行评审,评审专家一般应具有硕导资格或高级职称。硕士学位学位论文评阅一式两份,要求至少双盲评审一份,其中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如果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一致的B类或B类以上学术论文1篇,学院随机抽取10%的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如果发表与学位论文研究内容一致的学术论文达不到B类标准,学位论文进行双盲评审。评阅专家对硕士论文审阅后,根据《论文评阅意见书》撰写评阅意见,并就是否同意申请人参加答辩提出明确意见。评阅结论为:同意答辩,同意修改后答辩,修改半年后答辩,不同意答辩四种。两位专家评审意见为“修改半年后答辩”者,在导师指导下修改半年后重新送审评阅。两位专家评阅意见均为“不同意答辩”者,本次学位申请程序中止。评阅专家中有一位的评阅结论为“修改半年后答辩”或“不同意答辩”者,可另送一位专家复审。盲审论文复审须按照盲审要求进行。复审结论为“同意答辩”或“同意修改后答辩”视为评审通过;复审结论为“修改半年后答辩”或“不同意答辩”,则在导师指导下修改至少半年后重新送审。学位毕业论文评审通过后,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答辩通过后方能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附件: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附件: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开课
学期

学时
总学
时数

任课
教师
考核
方式


公共
必修
M0051001 中国特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理)
2 36 2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M0050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 马克思主义学院 考试
M0101222 第一外国语 一、二 2 72 2 外国语学院 考试
专业
基础
M0172201 随机过程 4 72 3 祁云平 考试
M0172202 算法与程序设计 1+1 36 2 甘振业 考试
M0172203 现代电路理论与技术 4 72 3 甘振业 考试
M0172204 现代信号处理 4 72 3 火元莲 考试
M0172205 智能传感系统 4 72 3 宋海声 考试
专业方向课 电路与系统 M0173201 嵌入式系统设计 2 36 2 梁西银 考试
M0173202 非线性电路与系统 2 36 2 甘振业 考试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M0173203 电磁场理论及应用 2 36 2 祁云平 考试
M0173204 光电子学 2 36 2 宋海声 考试
选修
专业
选修
M0174201 FPGA设计与应用 2 36 2 张维昭 考查
M0174202 DSP技术及其应用 2 36 2 严春满 考查
M0174203 现代通信系统 2 36 2 宋海声 考查
M0174204 计算机测控系统 2 36 2 马永杰 考查
M0174205 数字图像处理 2 36 2 马冬梅 考查
M0174206 语音信号处理 2 36 2 甘振业 考查
M0174207 机器学习 2 36 2 杨鸿武 考查
M0174208 人工智能原理及应用 2 36 2 邓翔宇 考查
M0174209 无线通信网络 2 36 2 杨鸿武 考查
M0175210 测量仪器与仪表 1+1 36 2 严春满 考查
M0174211 专业外语 2 36 2 摆玉龙等 考查
M0174212 电路设计与制作 1+1 36 2 裴东 考查
M0174213 前沿技术讲座 1 18 1 马永杰等 考查
注:专业选修课也可以跨方向选修“专业方向课”中的课程。
公共
选修
M0007000 语言能力提升课程 2 36 1 外国语学院、文学院 考查
M0006001 科学知识概论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M0006002 艺术知识概论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M0006003 中国文化概论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M0006004 西方文化概论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M0006005 社会科学知识概论 一、二 2 18 1 研究生院 考查
注:1.语言能力提升课程包括:法语、德语、日语、俄语等小语种课程以及古代汉语课程;2.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必须从科学知识概论、艺术知识概论、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社会科学知识概论等荣誉课程中选修1门修读,计入1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 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1次、给本科生至少做一次学术报告(1学分)
教学实践(1学分)
总学分 不低于35学分
 
西北师范大学

添加西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师范大学报录比、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群、西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师范大学排名、西北师范大学保研、西北师范大学公众号、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xibei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33251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