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13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生态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正文

生态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院 环境与生态学院 培养类别   博士、硕士
一级学科名称 生态学 学科代码   0713
适用年级  2019级开始适用 修订时间    2019 年 8  月
覆盖二级学科 生态学(0713) (目前国家尚未确定生态学二级学科)
学制 硕士: 3 年; 博士(含硕博连读博士阶段): 4 年;本直博 5
学分 硕士:总学分≥ 24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21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3 学分
1.普通博士:总学分≥ 12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9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3 学分
2.硕博连读/本直博:总学分≥ 28 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24 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4 学分
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拥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和担当意识,具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诚实诚信;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止于至善的优秀品质。
2.学术能力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有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备应用外语开展学术交流的能力。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有关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学术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绩;具备较宽的国际学术视野和较强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3.学术诚信要求
恪守学术道德、崇尚学术诚信,热爱科学研究,具有严谨的科研工作作风和勇攀科学高峰的钻研精神。
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一、基本素质要求:
1.学术素质: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掌握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或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环境?;?、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的同时,具有一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和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2.学术道德: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杜绝任何剽窃他人成果、捏造和歪曲数据资料等不当学术行为。
二、基本能力要求:
1.知识获取与学术鉴别能力:有能力获得在生态科学、生态工程、生态管理领域开展研究所需要的生物学、系统科学、生态学、生态设计、生态规划、自然?;び牍芾淼确矫娴谋尘爸?,能够有效地使用数据库检索、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获得生态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熟悉某一特定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文献,掌握该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能够判断研究领域现有学术争论,并根据已有研究基础进行选题论证,并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取得新的成果。
2、科学研究与学术创新能力:应该在生态科学、生态工程技术或生态管理的某一专门领域获得较强的专业理论研究、工程应用能力。能够提出有关的科学、应用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和实施所需要进行的实验室研究和野外调查工作,并对所获得的结果进行客观评价。具体包括掌握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调查方法和实验技术,了解相关技术的原理、研究中使用的必要仪器设备的构造原理、研究中应注意的事项;对调查、观测和实验方法中的质量控制有良好的理解,在研究方案中设置有效的对照与重复,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统计处理;并对所获调查、观测和实验结果及其意义进行合理分析与适当评价。博士生应开展具有原始创新意义的探索性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能够发表在SCI/EI/SSCI收录的本专业领域国际期刊上;硕士生的主要研究成果应该具有创新性并能够发表在国内有影响的中文核心期刊上。
3.学术交流和教学能力:硕士生应具备学术交流的基本能力,包括清晰地演讲、写作、符合逻辑的辩论等;博士生还应具备熟练地应用英语发表国际论文、和学术报告和进行学术交流与研讨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为培养这些能力,应在研究计划的准备阶段定期进行文献报告、研究进展汇报、参加文献讨论会和学术报告会,并进行与论文相关的研究方向的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作口头发言或以墙报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此外,应具备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还应当参与对本科生的教育过程(作为助教、指导教师或实验课教师),扩大自己在研究论文内容之外的广泛兴趣,培养指导他人从事科学探索的能力。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
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开课
学期
 硕士 博士 硕博连读/本直博 备注
公共课程:
硕士5学分
博士2学分
硕博连读/本直博5学分
000010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必选 必选 研究生院统一
240010003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1       研究生院统一
000010201 第一外国语 2 秋/春 必选   必选 研究生院统一
000010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秋/春 必选     研究生院统一
000010104 自然辩证法 1 必选   必选 研究生院统一
必修课程:
硕士≥ 12学分
博士≥ 6 学分
硕博连读/本直博≥ 12学分
 
10002 专业外语与论文写作 3 秋、春 必选 必选 必选 学院通修课程
12001 生态学进展 3 任选 必选 必选 核心课程
12002 高级生态学 3 必选 任选 任选 核心课程
12003 生态学研究方法 3 必选 任选 任选 核心课程
12004 滨海湿地生态学 3 2选1 任选 2选1 一级学科课程
12005 生态工程原理与方法 3 任选 一级学科课程
选修课程 32001 污染生态学专题 2 任选 任选 任选 研究方向性课程
32002 群落与生态系统 2 任选 任选 任选 研究方向性课程
32003 分子生态学专题 2 任选 任选 任选 研究方向性课程
32004 高级海洋生态学 2 任选 任选 任选 研究方向性课程
32005 生态设计与规划 2 任选 任选 任选 研究方向性课程
10002 数据统计分析与处理 2 任选 任选 任选 院内统一
10003 环境与生态信息系统 2 任选 任选 任选 院内统一
10004 环境与生态组学技术 2 任选 任选 任选 院内统一
10005 海洋环境生态学 2 任选 任选 任选 院内统一
10006 仪器分析及其实验技术 3 任选 任选 任选 院内统一
其他要求 1.课程成绩≥60分方能获得相应课程的学分。
2.本校外院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短学期认定的研究生课程经导师和学院同意后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学分。
3.博士阶段是否补休硕士阶段未休的必修课由导师确认(主要针对从外校录取的博士生)。
4.国际学生必修汉语(2-4学分)和中国概况(2学分)课程,具体要求详见选课通知。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其他培养环节 是否必修 学分 内容或要求 考核时间及方式
学术讲座 硕博必修 1 在学期间应至少要参加20次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或学术论坛。 按要求登录研究生系统选修“学术讲座”;论文答辩申请前提交学术报告登记卡审核。
中期考核 博士必修 1 对博士生采用笔试(撰写非学位论文选题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和面试(模拟基金申请答辩)形式,重点考察是否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确定其是否具备开展本领域方向科研的能力,提出博士生分流的具体意见进入论文阶段。 按要求登录研究生系统选修“中期考核”;第二学年春季学期(直博生为第三学年春季学期)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通过后可获得学分。
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   1 重点考察研究生文献综述与科研报告的写作能力。 由导师或导师组考核。
开题报告 硕博必修 1 1、研究生在了解国内外研究动态及预实验的基础上,向导师组提出开题报告申请,填写《厦门大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审核表》,内容包括:① 开题论文题目;② 选题依据;③ 研究目标与内容;④ 研究计划。
2、导师组听取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对该生的选题尤其是研究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研究生根据论文选题报告会的意见,进行修改研究方案,提出完整的研究计划(包括进度及预期成果等)。
按要求登录研究生系统选修“开题报告”;第二学年春季学期(直博生为第三学年春季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审核表》应提交研究生秘书进行审核。导师召集导师组成员召开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会。
社会实践   1 在学期间,至少参与一项导师的科研课题或学校、学院其相关团体或机构组织的社会调查。 按要求登录研究生系统选修“教学实践(含社会实践)”;按规定完成教学或社会实践,《研究生实践活动报告表》应提交研究生秘书进行审核。
教学实践 硕士必修 1 在学期间,作为助教、实习指导教师或实验课助理至少参与一门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或实习的教学指导工作。
校外学习、交流经历   1 鼓励研究生国(境)内外其他高校、研究所的生态学及相近专业进行学习和交流。但无硬性规定。  
学位论文 硕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①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理论意义或实际价值;②论文内容应能反映作者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③表明作者已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④应有新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① 基本论点、结论和建议应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② 论文内容应能反映博士生已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③ 应能反映博士生已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④ 有创造性的见解,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作者 考核方式   备注(选读/必读)
1 红树林生态系 林鹏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必读
2 动物生态学原理 孙懦泳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必读
3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Mitsch WJ & Jørgensen SE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选读
4 Ecology 专业期刊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必读
5 Advances in Ecological Research 专业期刊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必读
6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and Systematics 专业期刊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必读
7 Current Advances i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专业期刊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选读
8 Ecological Engineering 专业期刊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选读
9 Nature 综合期刊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选读
10 Science 综合期刊 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选读
 
文献阅读考核方式:1.课程考核:将此文献作为课程考核的考试范围;
                2.结合开题报告或学科综合考试进行;
                3.撰写读书报告。
审核意见
学院(或系所)意见 同意上报。
院长(签名):                                           
年    月     日
一级学科指导委员会意见 同意上报。
一级学科指导委员会主席(签名):                  
                                                          年    月    日
说明:
1. 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总学分至少应修满28学分,其中包括公共必修课5学分,其它培养环节至少4学分。公共必修课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和外语课程(2学分),硕士阶段已修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不计入5学分当中。
2. 硕博连读生在硕士阶段修读的课程学分和成绩对照培养方案可认定为博士阶段的课程学分和成绩。
3. 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因中期考核未通过,由学院议定或学生本人申请转为硕士培养的,经学校批准后,学生应按照培养方案要求继续完成硕士阶段学习。学生转硕之前修读的课程学分和成绩应对照培养方案认定为硕士阶段的课程学分和成绩。

 

厦门大学

添加厦门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厦门大学报录比、厦门大学考研群、厦门大学学姐微信、厦门大学考研真题、厦门大学专业目录、厦门大学排名、厦门大学保研、厦门大学公众号、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厦门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厦门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xiamendaxue/yanjiushengyuan_28376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