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导师:杨晨晖

发布时间:2021-10-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导师:杨晨晖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导师:杨晨晖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导师:杨晨晖 正文

     姓名:杨晨晖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7年11月 
  职称:教授 
  所获学位:博士
  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方向:图形图像.数据挖掘.体系结构.行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学科专长:图形图像.数据挖掘.体系结构.行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联系电话: 0592-2580083.
  电子邮件: chyang@xmu.edu.cn. 
  通信地址: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邮编:361005
  
  个人中文简介
  一.简介
  学历:国防科技大学(本科/硕士),浙江大学(博士)
  工作: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阿贡国家实验室访问学者
  科研:计算机应用技术(图形图像.体系结构.网络安全;行业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
 ?。蒲腥嗽钡娜松壑担鹤非笳媸涤行У拇葱拢?br />   教学:发现或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其乐无穷。
  产业:科技国人的使命---推动振兴民族科技产业
  管理:管理理论与实践(个人自我管理.科研机构管理.科技企业管理.---)
  
  二.主要事迹
  具有跨学科的专业背景,即国防科技大学自动控制系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本科)及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专业(硕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机械制造专业(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1995年博士毕业后在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长期讲授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计算机体系结构等本科生及研究生课程。1999~2000期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阿尔贡国家实验室进修,研习网格计算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也明确了回国后的奋斗目标。
  回国以后,积极探索有效的科技创新,勤勤恳恳,不计名分,以图像图形为核心研究领域,积极拓展与其它学科的交叉合作,推动跨学科的知识创新;同时面向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研发相关产业核心技术,积极展开产学研合作,取得较为丰富的技术成果;尽责履行所长职责,引进人才,发展学科建设。
  1.区间几何及应用
  传统几何学中点没有大?。呙挥锌矶龋婷挥泻穸?。在计算机图形学与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领域,这些传统几何学概念会带来许多不便??砑负位蚯浼负窝Ц拍畹囊?,有望克服传统几何学概念在图形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杨晨晖教授与数学学科的林群教授,联合成立了“区间几何及应用”跨学科研究小组,对这个构思进行深入研究,先后两次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取得了若干研究成果。
   2.智能交通系统
   2000年刚回国的时候,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还处在刚起步的阶段,无论是学术界或是产业界,大都还处在概念讨论阶段。厦门大学“交通控制”课题组,在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方面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沉淀;杨晨晖教授回国以后,进一步增强了科研团队和资源投入,改名“智能交通系统”科研小组,全面深入地研究这个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1)在城市交通流感知与交通信号控制方面,充分吸收国际主流的交通信号控制理论及技术的可取之处,针对我国城市混合交通流的具体特色,提出了基于方向流的交通信号控制模型,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和省级青年创新基金项目,研制出新一代的城市交通流感知诱导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2)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成功研制了系列化的道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俗称交通卡口)和交通违法自动监测记录系统(俗称电子警察)。(3)在车辆检测与识别方面,成功研制出地感线圈车辆检测器.基于视频的车辆检测器.车流量检测器.车牌识别仪等产品原型。(4)协助创办留学生创业科技企业,成为进驻厦门软件园的首批企业之一,通过产学研合作,推进研究成果转化,把相关产品推广应用到深圳.昆明.威海.中山.佛山.厦门.福州.泉州.郑州.青岛等城市,提高了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产生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5)担任国家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标准的评审专家,参与多项相关标准的起草与评审工作,推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标准化建设。
  3.生物成像识别
  生物成像及生物图像分析,是图形图像的重要应用领域。杨晨晖教授与生命学院的高亚辉教授密切合作,在海洋浮游植物的显微成像.形态分析.种类鉴别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建设成了“中国海洋常见浮游植物图像数据库”,共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海洋浮游植物显微图像识别系统”,研制了新一代的“海洋浮游植物显微图像形态分析与在线鉴定系统”,有望成为我国相关科研与生产部门的重要在线参考工具。
  4.三维智能网络电视
  电视机是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也是图像图形的重要设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似乎正面临着一场技术革命。3D化.网络化.智能化将是下一代电视的最主要亮点。为了顺应这个发展潮流,成立了“3D智能网络电视”的跨学科科研小组,对新一代电视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多视点视频编解码.2D图像 3D模拟.裸眼3D电视.IPTV等,与冠捷等电视机制造企业合作,研制出网络电视软件平台iPlayer,并将在3D电视方面进行后续合作。
     5.智能视频监控
  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视频监控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此成立了“智能视频监控”研发小组,研究新一代的网络智能视频监控体系结构及关键平台系列,成功研制智能视频处理核心平台,并针对机场安防需求,开发了相应的机场智能事件检测???,成功应用于福州机场,并将推广应用到其它机场。
  6.机器视觉及应用
  成立“机器视觉及应用”研究小组,根据工业生产领域的需求,研究相应的机器视觉解决方案及核心处理算法,成功研制了应用于生产线上的视觉监控设备.应用于注塑生产过程的模具视觉?;て鞯认盗胁?,通过产学研合作,销售到国内工业生产领域中。
  7.协助科技创业
  “振兴民族科技产业”,是在杨晨晖教授在美国留学期间的最大感触。中美之间的经济实力差距,最关键的就是高科技产业差距?;毓?,正值国内各级政府大力鼓励留学生回国创业,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杨晨晖博士积极筹措,联络了一批留学生回国,成立了一家留学生创业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厦门市首批入驻软件园和留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该企业先后推出一系列的智能交通系统专用设备,远销全国各地。
  8.尽职担任所长
  杨晨晖教授在担任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期间,尽职尽责,积极引进人才,近几年来已经有8位年轻有为的优秀新人加盟,有力推进了研究所的发展速度,每年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和发表的高水平论文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图形图像.数据挖掘.先进网络等方面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整个研究所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兆头。
  
  个人英文简介
   Abstract
   Education: 1985-1992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ce Technology, Bachelor and Master
   Automatic Control department
   1992-1995 Zhejiang University, Ph.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D/CG
   1999-2000 Chicago University/Argonne National Lab.
   Division of mathmatics and computing Science
   Occupation: 1995-now,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Xiamen University
   2006-now, Director, Institute of Applied comput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mputer Graphics, Computer Vision, Computer Architecture,network security,
   Information system, Intelligent system, Automation system for typical industries
   Teaching:
   Seeking and Training the excellent students: undergradute and graduate
   Computer Graphics, Computer Vision, Computer Architecture, Pattern Recognition
   Industry:
   Core innovations for graphics/imaage related industr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technology economics
   Management:
   Key to success~(project management, team leader, CTO, CEO, director of institute~)
   Major events
   Prof. Yang has a strong background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bachelor degree from automatic control department, master degree from the same department with special focus on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ntelligent control,and Ph.D fro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where he began to know the interesting algorithns about the computer graphics and CAD system, collaborated with advisors from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AD/CG in Zhejiang university. Dr. Yang joined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of Xiamen University in 1995 and has stayed here for more than 16 years, employed as assitant professor, associate professor and full professor in different periods. He has teached, for many years, the courses of computer graphics, computer vision, computer architecture, pattern recognition for graduate and undergraduate. During the 1999 to 2000, he was offered a position of visiting scientist in MCS division of Arogone National Laboratory / Chicago University, studying the Grid and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supervised by professor Rick Stevens.
   After coming back to China, he began to focus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computer vision, from theory to application. ( to be continued )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厦门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厦门大学考研分数线、厦门大学报录比、厦门大学考研群、厦门大学学姐微信、厦门大学考研真题、厦门大学专业目录、厦门大学排名、厦门大学保研、厦门大学公众号、厦门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厦门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厦门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厦门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xiamendaxue/daoshi_49584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