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

发布时间:2020-06-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规模,教授数量,博士比例达到博士一级要求,有二三级教授各2名,全国模范教师一人,陕西省教学名师2人。全院共有57人,其中专任教师54人,教授8名,副教授18名,博士26名。
何小勇,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价值论与伦理学、社会风险与公共?;芾?。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副秘书长,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理事,陕西省哲学学会理事,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研究员、社会政策与社会舆情评价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风险与?;芾硌芯恐行难芯吭?。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及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6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裆挛魇〉谑淮握苎缁峥蒲в判愠晒?、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西安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汇优秀论文奖、西北政法大学2006—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奖、陕西省哲学学会优秀论文奖、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优秀论文奖等奖项。代表作有:《风险、现代性与当代社会发展》(著作);《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中国新现代性的构建》(论文);《从当代发展观的嬗变看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论文);《马克思哲学视阈中的当代生态风险问题》(论文)等。
 
何为,副教授,硕士。历任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秘书长、常务理事,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中外哲学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历史哲学、当代西方思潮、全球化问题。多年来,一直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现当代西方哲学、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等十余门课程。多次受到省、校嘉奖。曾荣获陕西省教工委组织的陕西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课程观摩教学优异奖、陕西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研究会观摩教学优秀奖第一名、并受陕西省教工委委托给全省思政课教师做示范教学、先后两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在《学术研究》《法律科学》《人文杂志》等刊物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参与其他课题多项。代表作有:《传道与塑魂》(著作,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图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读》(著作);《全球化概念的语意阐释》(论文,陕西省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备课原则及授课艺术》(论文);《过程思维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论文)等。
杨志斌,副教授,学士,陕西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与原著、西方古代哲学。代表作有:《实践唯物主义解析》;《邓小平发展观的几个特性》;《论假象的特点和作用》。
 
段志平,副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哲学、政治哲学、价值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近年来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法学视域下的马歇尔·??滤枷搿?,发表于《兰州学刊》2012年第四期;《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起点—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发表于《河北学刊》2012年第四期;《关于马歇尔·??路ㄑ枷氲母攀觥?,发表于《理论界》2012年第七期;《马克思现代性批判之生存论解读》,发表于《长江大学学报》2012年第八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发表于《理论探索》2012年第三期;专著一部:《中国公司诉讼制度研究》;合著一部:《大学生法律问题研究》。

李云,教授、博士;西北政法大学学科带头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与实践。共发表专著1部、论文40余篇,其中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共计6项;获“2013年度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西北政法大学2006—2010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延安医学院1998年度科技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代表作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政党认同心理的新变动》、《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初步探索》等。
 
陈春会,教授,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民革陕西省委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兼任陕西省孔子学会理事、陕西省生态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中国思想史等。独立完成学术专著1部,参与完成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参与国家级课题多项?;竦媒逃?ldquo;高等学??蒲а芯坑判愠晒?rdquo;二等奖(集体)、陕西省“陕西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二等奖、中国政治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中国高校经济理论与思政教改研究会优秀论文二奖等。代表作有:《新时代文化自信理论的形成和意义》、《论“中国梦”的世界价值》、《前诸子时代的思想学说》、《墨子“天鬼”学说的工具理性本质辨析》等。
 
张红波,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法学硕士;西北政法大学本科教学督导组副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表相关专著、教材计3部、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共计5项;获校级师德先进个人称号及505奖励基金二等奖、校教学评比一等奖、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代表作有:《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科学对待资本主义思想探析》;《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验 建立创新发展观》等。
 
赵继强,副教授、硕士;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法哲学;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和著作5部,参与编写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出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学术出版项目《陕西蓝皮书——陕西社会发展报告(2015);参与省部级项目4项,并参编的《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属于陕西省社科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论文《对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之比较分析》获“1999年陕西省外国经济学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参编的《构建和谐西安——公众主观社会指标调查研究》一书获“2009年度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刘进田,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导师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首席专家,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院长。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西北政法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第十一届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社会科学届联合会原副主席,陕西省社科联常委,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副会长,西安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陕西省辩证唯物主义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西安市雁塔区政协常委,《西北人文科学评论》主编,《陕西九三》主编,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特邀研究员,福建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人文学研究所特邀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兼职教授。陕西省委讲师团特聘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价值哲学。代表作有:《文化哲学导论》;《人本价值与公共秩序》;《心灵的寻索》;《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堂录》;《法律文化导论》;《法律文化与法制现代化》;《谭嗣同箴言录》。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80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获省部级科研奖6项。

马京平,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与法治文化研究。代表作有:《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初探》。
 
方立峰,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会理事,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文化、马思主义文化与价值学、文化创意产业。出版专著2部在《西北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人文杂志》、《山东社会科学》、《河北学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等纵向项目8项,主持及参与完成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15项。成果获得陕西省哲学学会一等奖,西安市政府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徐子棉,女,法学博士,副教授,陕西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治理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研项目7项,成果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界第十二届学术年汇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工委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征文优秀奖等。代表作有:《当代中国现代化从中断到全面启动的社会动因研究》;《论现代法治禀赋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特征》;《基于慕课的学校间课程共享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宋觉,研究员,硕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师组组长,现任西北政法校党委书记,校党建研究会会长,“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廉洁文化与廉政建设”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主持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党内法规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代表作有:《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社会转型期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的路径探析》;《我国大学自治的理性诉求》等。
 
王有信,副教授,学士,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导师组副组长,校思想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研究”科研课题主持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伦理学与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代表作有:《新编伦理学教程》;《品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共享”理念的价值论解读》等。
 
石建峰,副教授,学士,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多项省级科研课题主要参与人。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代表作有:《道德制度化探析》;《校园网络文化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创新》;《从传统德治到社会主义德法兼治》。
 
高静,副教授,博士,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新媒体时代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研究”主持人。主要研究领域为执政党建设、领导人才研究。代表作有《领导形象的建构与塑造》(专著);《领导魅力探微——对个性化执政现象的理性透视》;《论信息时代党的舆论影响能力》;《新媒体传播视阈下实现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时代逻辑与策略转型》。
 
李贵,副教授,双学士,思想品德教研室主任,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2013年国家社科研究课题“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形成与道德养成的影响研究”主持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公民教育和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代表作有:《校园文化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大众文化对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影响与对策》;《公民教育视阈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鲁洋,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博士。兼任陕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陕西高校德育中心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文化与价值哲学研究院研究员、西北政法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研究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廉政理论与制度建设。2012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及其时代价值研究”主持人,2016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政治生态与廉价政府的互动影响机制研究”主持人,参与国家、教育部、省级科研课题多项。近年来出版个人专著1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党的十七大以来陕西省廉政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各项奖励7项。代表作有:《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及其时代价值》(专著);《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廉价政府理论的历史实践》;《廉价政府理论内涵再思考》等。
 
孟鸿,副教授,博士,省教育厅课题“大学生廉洁品质教育研究”主持人,多项省级科研课题主要参与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大学生廉洁教育。代表作有:《新时期大学生廉洁品德教育研究》(专著);《传统廉政文化对执政能力的启示价值》;《大学生廉洁观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安部分高校为例》;《我国廉政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探讨》(《学习与实践》2010年第1期)。
西北政法大学

添加西北政法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西北政法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政法大学报录比、西北政法大学考研群、西北政法大学学姐微信、西北政法大学考研真题、西北政法大学专业目录、西北政法大学排名、西北政法大学保研、西北政法大学公众号、西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政法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北政法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xbzfdx/yjsy_33282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