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简介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简介 正文

中国语言文学
050101文艺学
1.学科点概述
文艺学学科系浙江省“十二五”重点学科(A类),目前所在的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是浙江省“十三五”A类一流学科。著名学者马大康、叶世祥、颜翔林等教授先后领军开拓,硕士点负责人现为傅守祥教授。
2.研究方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作为“中国语言文学”和整个文学研究领域的基础性学科,文艺学硕士点目前设有四个研究方向:(1)文艺美学;(2)审美文化与跨媒介批评;(3)文学批评学;(4)西方文艺思潮。各方向均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并多次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文艺学硕士点以审美文化为核心,拓展出媒介诗学、比较诗学、语言诗学、神话美学、跨文化传播等特色方向。
3.学科科研平台
文艺学硕士点2003年获批,是中文一级学科最早一批硕士点之一,专设研究机构“温州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4.师资队伍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授3人、副教授(博士)3人、讲师(博士)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近5年,在《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TOP学刊刊文10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其中重点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5项、省部级一般项目15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单项奖1项、省部级奖一等奖3项、省部级奖二等奖5项、省部级奖三等奖6项。
5.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自2004年招生,已经连续15届,共招收学术型研究生近200名,他们曾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当代文坛》《湖南社会科学》《中国文艺评论》《当代电视》等刊文近百篇、应邀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数十场、获得过校级至国家级奖学金数十人,还有30多名考取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国内顶级名校博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取得相当不俗的成绩。
 
050102中国古代文学
 
1.学科点概述
本学科2007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导师梯队无论职称还是年龄,结构合理,是一支具有一定开拓性和创新性且研究方向集中、特色突出的学术梯队。其中教授7人(其中博导4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
本硕士点导师总计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文献》《社会科学战线》《世界宗教研究》等权威、一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加上他如《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研究》等学术论文共计4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并获奖;出版著作多达48部。
 
2.研究方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本硕士点分为三个研究方向:(一)先秦汉魏六朝文学、域外、音乐文学研究;(二)明清戏曲与小说研究;(三)唐宋文学。
 
3.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本硕士点自2007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高质量人才,多人攻读博士研究生,其中浙大、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共4位,浙大、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师大共3位,浙师大1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开大学共2位,中国艺术研究院、安徽师大共2位,上海大学1位,南开大学1位。相对于同类高校,我们的特色亮点,是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且考取名校人数且坚持从事古代代文学研究的比例也较高。
总体上看,本硕士点导师梯队专业基础扎实,有深厚的文献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学术思想史,具有多位名师名导;研究上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是一支具备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且具有认真负责、教书育人,能团结协作的良性发展团队。
 
050103中国现当代文学
 
 
1. 学科点概述
本学科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拥有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有一定开拓性和创新活力的队伍,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硕士点负责人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彭小燕教授,曾获教育部“高等学??蒲а芯坑判愠晒?rdquo;二等奖。学科点主持国家、教育部、省社科基金等1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读书》《鲁迅研究月刊》《上海鲁迅研究》《新文学史料》《文艺争鸣》,以及韩国匿名评审刊物《中国现代文学》(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举办)、“东亚现代中文文学国际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及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论点摘编。 
 
2. 研究方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本学科分为两个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
 
3. 学科科研平台建设
建有校级研究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该所系温州市政协智库;系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浙南瓯越文化研究的重要力量。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致力于以有实力、有特色的文学、文化研究,努力置身至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大舞台,直至,努力对接21世纪的世界“文学—学术—文化”水准,持续提升自身的“文学—文化”研究视野、学术水准。同时,以自身扎实的文化积累而为一方“社会—文化”发展之智库。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浙南瓯越文化研究所,则在前者的知识基础上,更直接、更集中地致力于服务一方,以对浙南瓯越一地的“文学—学术—文化”的自觉研究,形成近年来鲜明的研究特色,对现当代温籍作家的研究形成一定的规模性效应。
 
 
4. 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已毕业硕士人数76人,其中优秀毕业生5人,优秀毕业论文34人次,2人荣获国家奖学金,8人攻读博士研究生。
相对于同类高校,我们的特色亮点,是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研究生的比例相对较高,从事作家作品研究和史料梳理、考订的比例较高。未来数年,从事鲁迅研究、世界华文文学、温籍作家作品研究的硕士研究生会有所增加。
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的8位同学,多数攻读的是当代文学研究方向。其中上海大学1位,硕士导师为已故的叶世祥教授(曾为温州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1位,硕士导师为彭小燕教授;复旦大学1位、浙江大学1位、华东师范大学2位、山东师范大学1位,这5位同学的硕士导师皆为孙良好教授;安徽师范大学1位,硕士导师金文兵教授。
 
050104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一个相对新兴的专业。除了语言学本体理论研究之外,更关注语言的应用研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研究语言在各个领域中实际应用的语言学分支。它着重解决现实当中的实际问题。
本学科为温州市重点学科,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力雄厚,分布合理,研究涵盖了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设有三个研究方向: 
1、语用研究 
 语用学是语言学各分支中,以语言意义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语言。学术带头人盛爱萍教授一方面致力于语用学的核心问题——语境的探讨,另一方面紧扣温州方言,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温州地名和瓯语语汇,在研究中运用田野调查和比较等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方言与地域文化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2、语言接触研究   
语言接触是语言学研究的现象,发生在不同的语言系统相互互动或影响之时。此种研究又称接触语言学。语言接触分两类:一类是同系语言接触,如方言与方言之间的接触与影响。另一类是非同系语言接触,如英汉语言的接触与影响。语言接触涉及面很广,需要从语言与语言竞争力、语言本质及语言选择、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教育、语言与民族发展、语言与国家政治等多重角度去认识。温州大学的语言接触研究方向的最大特色及优势是汉藏语言的比较研究。汉藏语言比较是以历史比较法为基础,研究语言的亲属关系,是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向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性和系统性,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学术带头人金理新教授充分运用藏缅语、苗傜语与汉语进行比较,丰富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
3、历史语言学研究  
历史语言学,亦称越时语言学(diachroniclinguistics),是一门研究语言变化的学科。历史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涉及汉语语法、词汇、音韵、方言、语言接触及文字等领域。尤其重视词汇、语法演变的过程、机制、动因、规律等的探究,注重将语法与词汇结合起来。学术带头人叶建军教授在注重文献考证的同时,更加关注与近代汉语的比较研究。该方向的研究具有开拓性,理论具有极强的解释性和系统性,在国内外影响很大,这是本学科最大的特色及优势。
本学科自2007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已经连续招收12年,所有学生均在三年内通过论文盲审、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学生具有坚实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能胜任语言规划、语言研究、高校教学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文化工作等。已毕业的学生中在高校从事教学、教辅、行政的占一定的比例,部分学生考取双一流高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部分学生在中学任教,还有部分学生在机关事业单位担任行政管理或文秘工作,他们均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本学科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050105汉语言文字学
 
1.学科点概述
温州的语言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自南宋文字学家戴侗至晚清名儒孙诒让,再到现代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潘悟云等,历代人才辈出,成果丰硕。
汉语言文字学学科为温州市重点学科,为温州大学2003年获得硕士授予权的首批六个硕士点之一,设有词汇与训诂学、历史比较语言学、近代汉语、方言四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拥有一支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富有开拓性和创新活力的师资队伍,其中博士7人,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他们勤奋治学,成果丰硕,研究方向直指当前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的热点及薄弱环节,使得本学科在省内甚至国内,均占有重要地位。学科组成员已完成或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语言科学》、《方言》、《民族语文》、《语言文字应用》等语言类权威及重点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10几部。
 
2.研究方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本学科主要有四个研究方向:
(1)词汇与训诂学:主要研究中近古汉语词汇,考察词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探讨词语的构成方式,训释疑难字词,进行训诂理论的探讨。
(2)历史比较语言学:主要进行汉藏语系的比较,对相关语言进行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
(3)近代汉语:近代汉语一般指晚唐五代至清代的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近代汉语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语法与词汇、语法化与词汇化,探究词汇与语法演变的过程、机制、动因、规律等,尤其注重将语法与词汇结合起来,将近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结合起来,将传统语言学理论与西方语言学理论结合起来,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多元化。
(4)方言:吴语是仅次于官话的第二大方言,在汉语方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温州地区的吴语史称为瓯语,瓯语地处吴语的最南端,是南部吴语的代表,在吴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我们的方言研究主要针对本地方言,关注地理和分区、历史层次、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同时还关注历史文献中的方言字词。
 
3.学科科研平台
温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是省一流学科A类,而汉语言文字学是本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汉语言文字学还是温州市重点学科。
 
4.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汉语言文字学自2004年开始招生,目前已经培养毕业生105人,所有学生均在三年内通过论文盲审、答辩,并获得硕士学位。有多人分别考入清华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博士,其中封传兵、梁吉平、陈平、陈丽等已经毕业并进入高校工作,成为教学与科研的骨干力量。
 
 
050106中国古典文献学
1.学科点概述
    综合运用版本、???、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古典文献从物质形态来看可分为纸质、金石、简牍、缣帛等,它的范围包括文书、档案、总集、别集、类书、政书、表谱、图录、丛书、方志等十多类。本学科在域外汉籍、音乐文献整理、上古文明研究、古籍版本学、古籍??毖?、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辑佚学、经学研究等方面有比较深厚的积淀。
2.研究方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1,古典文献新领域研究
    域外汉籍、音乐文献整理、上古文明研究、先秦两汉文献整理、敦煌研究。
2,集部文献研究
    唐宋元明清集部文学文献研究。
3,经史子三部文献研究
经部子部(尤其是理学)学术研究
3.学科科研平台
东亚文化研究所。
 
4.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专业基础扎实,有深厚的文献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学术思想史,熟悉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化,能文史兼修;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备良好的学术研究能力,能独立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或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或者文化工作;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胜任在学术、文化、教育、出版、宣传等领域的工作。
 
050107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1.学科点概述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学、研究、编辑、出版、外事及文化事业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本专业的研究生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学文化视野,丰富的中外文学文化知识和较好的理论基础,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世界文学做总体性的把握,或掌握比较的方法,开展国别文学文化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具有较高的水平的外语阅读、听、说和写作能力,尤其能够顺利阅读文学作品和评论著作的外文原文。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写出符合学术规范并具有一定水平的论文。
 
2.研究方向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比较文学领域的研究,包括文学原理、中西比较诗学、中西宗教与文学关系研究;
世界文学领域的研究,包括英语文学文化与翻译及英德等各国文学文化研究与翻译研究以及欧美文学批评研究。
 
3.学科科研平台
本专业依托于我校省重点学科文艺学的雄厚实力,形成了既有学科基础研究又有当今文化前沿探索的新局面。
 
4.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亮点
通过专题讲授和自学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扎实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本专业采用课堂教授、讨论、专题发言与课后自学、写读书笔记;社会调研与教学实习;参与科研与学术活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指导学生阅读国内外新近的专业文献,举办学术讲座,帮助学生及时地掌握学术动态,开拓学术思路;举办研究生读书会,活跃学术气氛,创立良好学风。专业学习、学位论文写作、教学实践三方面有机结合,专业教学实习纳入培养过程。
 
温州大学

添加温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温州大学考研分数线、温州大学报录比、温州大学考研群、温州大学学姐微信、温州大学考研真题、温州大学专业目录、温州大学排名、温州大学保研、温州大学公众号、温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温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温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wen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30242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