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20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简介 正文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12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素养的,掌握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等多领域知识,以及具有把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研究前沿动态、提出研究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和持续创新的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科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该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相关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能够在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2.掌握预测、决策、优化、评价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3.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
4.能正确地运用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具有开拓创新能力和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的能力;
6.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二、质量标准
1.基本知识。掌握本学科更深入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向的专门理论和深入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应用相关工具进行实际问题分析;掌握实验系统设计及数据分析方法,完成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
2.学术素养。热爱所从事的科学与技术研究工作,具有探索真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探索管理科学与工程发展规律、科学总结等学术素养;具有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
3.学术道德。遵守国家、学校等部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遵从社会公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禁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4.获取知识能力。通过阅读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研究所需知识的自学能力、掌握正确研究方法的能力;能够从工程实践、研究论文、学术报告、实验探索中挖掘和发现新问题和研究课题。
5.科学研究能力。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悉本领域技术和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应用科学理论方法、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
6.实践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开展专门技术工作的研发;能够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够独立承担具体科研任务;具有与他人良好合作,实施工程项目的能力。
7.学术交流能力。硕士生学习期间应积极参加学术论坛、学术报告会、学术专题讲座、学术会议等学术活动;熟练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能够准确、精炼地表达自己学术观点和研究结果。
8.其他能力。具有较高的人文和道德素养。具有一定的学术成果。
 
三、学科方向
1.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该方向研究包含将服务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相结合的服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协调、供应链网络、供应链优化、供应链设施选址决策等;
2.行为运营管理(Behavioral Operations Management)。该方向研究是将人的行为研究与传统的运筹学与运营管理(OR/OM)相结合,针对由人参与并制定决策的运营系统开展研究工作,是行为科学与管理科学的交叉研究领域,能够更有效地揭示实践情境中运营决策的行为和规律。
 
四、学制与总学分
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9学分(16学时/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1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五、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程 公
程 M0000B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2 2 1 全校硕士生必修
M0000B002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16 1 2 任选其一修读
M0000B00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6 1 2
M0000B004 第一外国语 64 4 1、2 全校硕士生必修
一级
学科
基础
课程 M1201B101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48 3 1 一级学科内所有硕士生必修
M1201B102 运筹学 48 3 2
M1201B103 管理研究方法 32 2 1
学科方向专业必修
课程 M1201B201 工业工程 32 2 3 一级学科内所有硕士生必修
M1201B202 运营管理 32 2 3
M1201B203 管理理论前沿 32 2 1
程 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 M1201X001 启发式优化理论与方法 32 2 3  
 
M1201X002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32 2 4
M1201X003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 32 2 3
M1201X004 创新管理 32 2 4
M1201X005 服务管理 32 2 3
M1201X006 战略管理 32 2 3
M1201X007 艺术与审美 32 2 1--4
跨学科选修课程 选修1 32 2
选修2 32 2
说明:1.选修课程包括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跨学科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其中: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修读3门以上,不少于6学分);跨学科选修课(修读2门以上,不少于4学分)。要求学科方向专业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4门,除满足本学科方向硕士研究生选修要求之外,原则上均可供全校硕士研究生选修。
2.研究生院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可作为跨专业选修,体育类课程每人只得选1门计算学分。
 
六、创新实践环节
创新实践环节包括系列学术讲座和其他实践形式。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校、院组织的12?。ù危┭踅沧?,计1学分。其中,学风与科学道德建设系列讲座由研究生院、研工部统一开设并组织,要求所有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讲座占30%,学院的学术讲座占70%,采用讲座卡进行登记统计。
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计1学分,需要撰写不少于1500字的调查报告。其他实践环节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生产实践)、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需提供邀请函,并会后进行分享讨论)、参加学科(专业竞赛)、“三助一辅”等任选一项,计1学分。
研究生参加创新实践环节活动的情况须记入《天津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由导师进行考核,实践环节考核合格后方可参加毕业论文的答辩。
 
七、科学研究
1.每人原则上必须完成做2次公开学术报告。
2. 在校学习期间,以天津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公开独立发表与本学科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若与他人合作撰写论文,研究生本人必须为第一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研究生可以为第二作者);论文须正式发表,接受函等无效。
3.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纵向和横向课题研究工作。
 
八、中期考核
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建立淘汰分流机制,对没有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研究生予以淘汰。
1.中期考核的对象和时间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第四学期初进行中期考核。
2.中期考核的内容
(1)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考核: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态度进行考核。
(2)文献阅读综述报告、课程学习情况、科研能力等考核。每学期导师组织读书会、撰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中期应该修完全部课程的60%;学生参加导师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的考核。
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反映研究生学术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认真完成开题报告、论文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预审)、论文送审和论文答辩等环节,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1.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学位论文选题。从本学科出发,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实用价值或学术意义的课题;课题要具有先进性,能在撰写论文中提出新见解??翁夤ぷ髁亢湍岩壮潭纫〉?,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结果。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说明已有实验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作进度安排与完成日期等。一般应为0.5-1.0万字。
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时间为第三学期的12月份,通过有关专家(3-5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或博士)的充分评议,使论文工作计划有一个切实可靠的基础。每个研究生应认真填写科研专题调查及开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有关专家审查签字后报学院批准后执行。
2、中期考核
为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行中期考核制度,建立淘汰分流机制,对没有达到培养方案要求的研究生予以淘汰。
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位论文开题前,进行一次中期考核。中期考核内容应包括每学期导师组织读书会、撰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3、学位论文评审
学位论文规范性要求:
1)论文应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有自己的新见解;
2)论文写作要文句简练通顺,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概念清晰,分析严谨;方法、步骤清楚,理论推导正确,数据真实有效可靠;图表清晰,研究结果表达准确,提出结论实事求是。
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1)能对选题的科学依据、目的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可行性等做出论证;
2)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见解,在原理方法、研究方案等方面有所创新,具有一定的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完整的学位论文经导师审查同意后送学院进行预审查。由研究生学院组织或者委托学院组织论文预审,申请者本人及导师不得参与,论文评阅人名单应对学位申请人保密。评阅意见及评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学秘书通知导师并转交申请人。
预审通过后正式向研究生学院提交论文答辩申请。
4、学位论文答辩
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并通过学位论文预审者进行答辩申请并参与答辩。答辩委员会的组成由学院负责聘请。正式答辩前半个月由答辩秘书将论文送交答辩委员。
论文答辩未通过的,经答辩委员会同意,可延期答辩。
十、培养方式
1.成立学科领导小组,密切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合作,发挥两个学科各自的优势,全面提高培养质量。
2.研究生的论文以教师科研项目为研究选题依据,提高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3.在管理研究方法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教育。完善以科学研究与实践创新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既要发挥对研究生的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学术规范教导作用,也要发挥对研究生思想品德和科学伦理的教育作用。导师应为在学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承担相应责任。
4.全面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的研究型教学方式,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启发式、研讨式、参与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时数分配要在每门课程的《课程简明教学大纲》中清晰化。
5.积极搭建研究生培养国际交流平台,努力推动联合培养、学分互认、海外实习、短期交流等研究生培养国际化进程,鼓励并创造条件资助博士生赴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访学、研修。
十一、必读文献
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单位 备注(必读或选读)
1 管理科学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必读
2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必读
3 系统工程学报 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必读
4 管理工程学报 浙江大学 必读
5 现代控制理论 刘豹、唐万生 必读
6 博弈与信息 艾里克·拉斯穆森 必读
7 供应链管理 马士华 必读
8 供应链设计与管理:概念、战略与案例研究 大卫·辛奇-利维 必读
9 管理学 斯蒂芬·P·罗宾斯 必读
10 运营管理 F.罗伯特·雅各布斯,理查德 B.蔡斯(任建标 (注译)) 必读
11 运筹学 清华大学 必读
12 Management Science Informs 必读
13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Informs 必读
14 Operations Research Informs 必读
15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 POMS 必读
16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Elsevier 必读
17 Decision Sciences Wiley 必读
18 OMEGA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lsevier 必读
1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Elsevier 必读
20 Supply Chain Games: Operations Management and Risk Valuatio Konstantin Kogan
Charles S. Tapiero 必读
21 控制与决策 东北大学 选读
22 工业工程与管理 上海交通大学 选读
23 南开管理评论 南开大学商学院 选读
24 运筹与管理 中国运筹学会 选读
25 管理学报 华中科技大学 选读
26 预测 合肥工业大学预测与发展研究所 选读
27 中国管理科学 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 选读
28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 Elsevier 选读
29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选读
30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Academy of Management, Ada, Ohio 选读
31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选读
32 IIE Transactions Taylor & Francis 选读
33 管理世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选读
34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EEE 选读
3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Taylor & Francis 选读
36 Annals of Operations Research Springer 选读
37 Journal of the Operational Research Society Springer 选读
38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Wiley 选读
39 The Handbook of Behavioral Operations Management E Bendoly, V WouterWezel, DG Bachrach 选读
40 Operations Management (5th Edition) Nigel Slack Stuart Chambers Robert Johnston 选读
41 合同理论 帕特里克·博尔顿,马塞尔斯·德瓦特里庞 选读
42 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 罗希特·维尔马,肯尼思·博耶 选读
43 竞争优势 Michael.E.Porter 选读
44 现代物流规划理论与实践 冯耕中 选读
45 系统分析与协调 顾培亮 选读
46 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陈森发 选读
47 科学管理原理 泰勒 选读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B101
课程负责人 李贵春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张昕
课程类别 一级学科基础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0 20 10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和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基于供应链进行物流管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物流管理素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2.掌握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基本理论,能够进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匹配。
 3.掌握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基本理论,能够初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4.掌握供应链业务流程重构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初步进行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   5.掌握供应链物流管理、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与诀窍。
6 .掌握快速反应( QR )、有效客户反应( ECR )、协同规划、预测和连续补货( CPFR )等供应链管理的方法,并能在物流管理中进行运用。
7.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技术与方法;
8.掌握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与物流管理技术与方法;
9.掌握供应链构建、以及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的方法;
 
课程内容
1.现行管理模式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冲突,供应链的概念、结构模型、特征、类型,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和主要内容,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及其实现。
2.库存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供应链管理模式下库存管理的新问题,VMI管理系统、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工作流管理。
3.供应链绩效评价原则和和和评价指标体系、供应链关键绩效指标的优化方法以及对企业进行激励的原则和方法。
4.传统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的缺陷、业务流程再造的基本含义以及重新设计企业组织系统和构造业务流程。
5.服务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供应链协调、供应链网络、供应链优化、供应链设施选址决策等。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30%,文献研读30%,案例讨论40%。
 
使用教材 马士华,林勇. 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第三版。
 
参考书目 1.罗希特•维尔马,肯尼思•博耶.运营与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唐纳德•鲍尔索斯.供应链物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运筹学》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运筹学 课程编号 M1201B102
课程负责人 薛木森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李晓萍
课程类别 一级学科基础课 学分 3 学时 48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5 15 8
教学目的及要求
该课程重点介绍优化模型的建立思想,优化算法的形成过程,强调理论方法与应用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数据包络分析、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对策论、及最优控制等优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具备应用这些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正确地分析管理决策和工程优化中的实际问题,并建立相应优化模型,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进行求解。
课程内容
1、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模型:掌握DEA模型的构建思想及其应用等。
2、非线性规划:掌握下降搜索算法、一维寻优方法、多维无约束寻优方法和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等。
3、动态规划:动态规划模型建立的思想、求解方法及其应用等。
4、决策论:掌握序列决策、贝叶斯决策、决策的效用、决策理论的新进展等。
5、排队论:排队服务系统的基本概念、输入与服务时间的分布、生灭过程等。
6、库存论:确定性需求库存模型、随机离散需求下的库存模型等。
7、对策论:掌握二人有限零和对策、二人有限非零和对策、Hotelling模型等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等。
8、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掌握马尔科夫过程模型的构建思想及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等。
9、最优控制理论简介:掌握最优控制模型构建思想,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最优控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等。
 
考核方式 案例研究50%,课堂讨论40%,作业10%
使用教材 《运筹学(第三版)》,《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1.HamdyA.Taha.运筹学导论:高级篇(英文版·第8版),人民邮电出版社
2.Frederick S.Hillier, Gerald J.Lieberman.运筹学导论(第9版),
3.温斯顿.运筹学决策方法(第3版影印版) ,
4.D. G. 西梅尔布劳著、张仪焱译.实用非线性规划.科技出版社,
5.运筹学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研究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研究方法 课程编号 M1201B103
课程负责人 姚亚男 教学团队成员 韦福祥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10 4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学生通过管理学研究方法与文献研读的课程学习,要会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查询、并研读、理解经典与最新的英文和中文文献,在此基础上,明确学位论文具体的科学研究问题,并根据研究问题匹配最适合的研究方法。
具体课程要求为:
1.根据兴趣和研究需要查询经典、最新的英文和中文文献;
2.研读英文文献,会撰写长摘要,深入理解研究模型的推导过程、归纳文献的理论价值,并找出文献的不足和有待改进之处;
3.识别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建立研究模型
4.深刻理解管理学中常用的质化与量化研究方法,并将不同的研究方法、调查方法与科学问题进行匹配;
5.规划研究路线与研究技术
6.完成研究计划的撰写
课程内容
 
1.文献研读与评论(贯穿课程始终)
2.扎根理论与研究应用
3.访谈、观察等质化研究法国内法
4.案例研究
5.结构方程建模
6.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
7.追踪与跨层次研究应用
8.跨文化研究方法与应用
9.研究计划与研究报告撰写
 
考核方式 研究计划撰写
使用教材 陈晓萍等主编,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ISBN:9787301206980, 7301206984
 
参考书目 10.刘军,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管理研究方法:原理与应用,2008-04-0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0091594
11.IACMR组织与管理研究方法系列: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定性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1版,2014年6月1日,ISBN: 7301242840, 9787301242841
12.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与应用(第2版),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1日
13.温忠麟,调节效应和中介效应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第1版),2012年1月1日
 
 
 
 
 
 
 
 
 
 
 
 
 
 
 
 
 
《运营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运营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B202
课程负责人 张昕 教学团队成员 李贵春、蒋雅静
课程类别 学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9 7 / / 5 0.5 0.5
教学目的及要求
开设这门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分析数据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实操能力。运营管理是对制造业的生产活动和非制造业的服务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内容包括运作战略、运作系统的设计、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及运作系统的维护和改进四个层次。教学由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两大环节组成??翁媒萄瓿苫靖拍?、基本方法的学习,案例教学是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学知识在实践中是如何运用的,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造知识的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本课程采用教师讲授、案例分析和讨论、管理游戏等相结合的方法,切实以互动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课程内容
1、流程分析:流程绩效的评价指标、律特法则、流程分析
2、需求预测:预测方法、模型和步骤;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3、产品设计:产品设计的考虑因素、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设计思维
4、生产运作系统战略决策:测量运作能力的方法、决定有效运作能力方案的因素、评价运作能力方案的方法
5、工艺选择与设施布置:常见的工艺类型、工艺选择的关键问题、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产品原则布置的设计方法、工艺原则布置的设计方法
6、选址规划与分析:企业选址的一般程序、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企业选址的方案评估方法
7、作业计划:制造业作业计划在大量、中量、小批量生产系统中的应用;优先调度规则和方法;甘特图在作业控制中的应用;服务业的人员排班
考核方式 本课程要求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平时作业题,并根据教师提供或教材中的书面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提出本人观点,运用课程知识提出专业性建议,以上作为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出勤占总成绩的30%;考试试卷由任课教师提供,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核方式为闭卷。
使用教材 任建标. 生产与运作管理(第2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参考书目 [1]陈福军. 运营管理.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理查德·B·蔡斯,尼古拉斯·J·阿奎拉诺,F·罗伯特·雅各布斯. 运营管理(原书第9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陈荣秋,马士华. 生产运作管理.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4]Edward Knod,Richard Schonberger,何桢. 运营管理.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6
 
 
 
 
 
 
 
 
 
 
 
 
 
 
 
 
 
《管理理论前沿》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管理理论前沿 课程编号 M1201B202
课程负责人 韦福祥 教学团队成员 王晔、刘萍、周红、闫永新
课程类别 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16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对近些年国内外管理理论文献的归纳来分析目前管理理论的发展动态.通过对营销前沿理论、企业战略前沿理论、组织相关前沿理论、金融投资前沿理论等归纳总结,提出对管理理论发展趋势的分析。
 
教学要求:掌握相关管理理论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寻找自己有兴趣的研究方向,并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学习,建立从事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课程内容
 
专题一,营销前沿理论
专题二,人力资源与管理心理前沿理论
专题三,公司战略前沿理论
专题四,组织行为前沿理论
专题五,创新管理前沿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必读书目及老师提供的阅读资料
参考书目
 
 
 
《工业工程》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工业工程 课程编号 M1201B201
课程负责人 李贵春 教学团队成员 张昕薛木森
课程类别 学科必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5 15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旨在学习和掌握工业工程知识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方法研究的定义、原理、原则与依据,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动作分析的基本概念、原理、意义,常用的分析方法。掌握各种理论及每种理论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分析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与优缺点。学会按照方法分析的步骤进行分析,学会用所学的各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课程内容
1.了解工业工程的产生、发展历程、工业工程学科体系和工业工程人才的素质结构;熟悉工业工程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工业工程的定义、目标和工业工程意识。
2.熟悉方法研究的概念、特点、目的和工作研究步骤;掌握工作研究对象、内容、工作研究技术;掌握方法研究的内容、层次与程序及作业测定的含义。
3.了解管理事务分析概念、特点、工具;熟悉工艺程序图、流程程序图和布置和经路图的绘制方法和应用;掌握方法程序分析常用符号、种类和程序分析方法。
4.了解现场管理优化的特征及重要性;熟悉目视管理和定置管理的基本要求、方法和工具;掌握“5S”的含义和“5S”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易树平. 基础工业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第一版。
 
参考书目 1.工业工程导论,汪应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第1版
2.基础工业工程,范中志,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版
 
 
 
 
 
《启发式优化理论与方法》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启发式优化理论与方法 课程编号 M1201X001
课程负责人 侯玲娟 教学团队成员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0 7 5
教学目的及要求
启发式优化算法是现代优化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研究在有限种或无限种可行方案中寻求最优方案的计算方法,在解决大空间、非线性、全局寻优、组合优化等复杂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一门应用十分广泛的学科,在管理、金融、物流、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介绍各种经典常用的优化算法及其应用方法,为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现代启发式优化方法解决复杂工程设计问题的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介绍启发式优化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深入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启发式优化算法原理,具备在实践中解决实际优化问题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介绍启发式算法理论基础,其次,选择几种典型的启发式优化算法,针对算法背景及设计思路、算法流程及技术难点以及算法应用和改进等进行详细讲解,内容主要来源于参考书目和相关的学术期刊论文。
课程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方面:
(1)启发式算法的理论基础
(2)进化类算法:遗传算法、差分进化算法、免疫算法
(3)群智能算法:蚁群算法 、 粒子群算法 
(4)局部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搜索算法
(5)神经网络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深度神经网络
考核方式 结课论文60%,课堂测试40%
使用教材 邢文训,谢金星.现代优化计算方法(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参考书目 包子阳,余继周.智能优化算法及其MATLAB实例.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 课程编号 M1201X002
课程负责人 蒋雅静 教学团队成员 薛木森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5 15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主要介绍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并加入丰富的实务案例介绍,具体说明如何应用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技术以解决真实问题,剖析从数据中掏金的秘诀。内容涵盖数据挖掘基本概念与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的方法与实证、数据挖掘的进阶运用;能融会贯通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进而提升大数据分析和数字决策能力。
课程内容
1.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概论。大数据分析的应用,数据挖掘与数字决策,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架构与步骤,数据挖掘的问题类型。
2.数据与数据准备。大数据分析的基?。篐adoop架构,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MapReduce,数据类型,数据尺度,数据检查,数据探索与可视化,数据整合与清理,数据转换,数据归约,数据分割,应用实例——半导体厂制造技术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提升。
3.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定义与说明,关联规则的衡量指针,关联规则的类型,关联规则算法,多维度关联规则,多阶层关联规则,关联规则的应用,语言与关联规则分析,应用实例——电力公司。
4.决策树分析。决策树的建构,决策树的算法,数据准备,决策树分类模型评估,语言与决策树分析,应用实例——建构cDNA生物芯片的数据挖掘模式。
5.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网络学习法,自组织映射网络,自适应共振理论人工神经网络,语言与人工神经网络,应用实例——半导体生产周期时间预测与管控。
6.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法简介,划分聚类分析法,以密度为基础的分群算法,以模式为基础的分群算法,应用实例——黄光机台聚类分析。
7.朴素贝叶斯分类法与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定理,朴素贝叶斯分类法,贝叶斯网络,R语言与贝叶斯分类,应用实例——电力公司馈线事故定位系统。
8.粗糙集理论。粗糙集理论基本概念,粗糙集理论产生分类规则,粗糙集理论与其他分类方法的比较,R语言与粗糙集理论,应用实例──TFTLCD数组事故诊断。
考核方式 课堂讨论30%,文献研读30%,案例讨论40%。
 
使用教材 简帧富,许嘉裕. 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第一版。
 
参考书目 1.米歇尔.钱伯斯.大数据分析方法:用分析驱动商业价值.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周英等.大数据挖掘:系统方法与实例分析,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X003
课程负责人 张党珠 教学团队成员 无
课程类别 选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4 6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该通识课程的教学环节,与当下主流的西方管理理论为参照,梳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核心的一些管理范畴,并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这些管理思想相应的落地机制,对目前中国管理学教学是一个有益的探索。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教学,了解本土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与西方管理理论相结合,培养管理的思维和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管理思维,以适应我国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教学要求掌握四方面的核心内容,第一方面是道家的管理思想,包括道与德、无为而治与内圣外王的基本原理和管理方法;第二各方面是儒家管理思想,包括中庸之道、义利相生与三纲五常的管理思想;第三个方面是佛家的管理思想,包括无我与领导智慧、论修行与自我管理两个教学板块;第四方面是其他各家,包括法家的法、术、势,兵家的知彼知己与墨家的兼爱等管理思想。
课程内容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导论(共4学时)
教学内容:
1.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1学时);
2. 如何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1学时);
3. 经典书目读书指导(2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的东西方管理存在的难题、文化自信与管理本土化研究;
2、要求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分类,各家各派的大致思想,并掌握经典阅读思路。
  
第二章道与德(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道的基本内涵及管理思想(1学时);
2、德的基本内涵及管理思想(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理解道的基本内涵;
2、要求理解德的基本内涵;
3、讨论运用道与德的管理案例。
 
第三章无为而治(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无为而治  (1学时);
2、案例讨论:京瓷阿米巴管理与无为而治(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无为而治的基本概念;
2、掌握有为而治与无为而治在各方面的差异;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无为而治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章内圣外王(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内圣外王以及内圣外王的重要性 (1学时);
2、内圣外王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内圣外王的基本概念,理解内圣外王的重要性;
2、掌握内圣外王的内在生成逻辑;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内圣外王在古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研讨专题1:道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道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道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第五章中庸之道(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中庸  (1学时);
2、中庸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中庸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中庸的科学逻辑;
3、通过问卷调查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中庸人格量表得分。
 
第六章义利相生(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义、什么是利  (1学时);
2、义利相生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义利的基本概念;
2、掌握义利相生的科学逻辑;
3、通过案例讨论体会义利相生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第七章三纲五常(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三钢、什么是五常  (1学时);
2、三钢、五常的现代转化(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三纲、五常的基本概念;
2、掌握三钢五常在秩序管理方面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与转化;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现代社会圈层分类的必然性。
 
课程研讨专题2:儒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儒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儒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儒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道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第八章无我与领导境界(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无我  (1学时);
2、无我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无我的基本概念;
2、掌握无我的科学逻辑;
3、了解领导境界的古今分类。
 
第九章论修行与自我管理(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修行  (1学时);
2、自我管理的基本内涵(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修行的基本概念;
2、掌握自我管理的基本内涵;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修行与自我管理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第十章论法、术、势(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法、术、势  (1学时);
2、案例讨论:秦国在管理方面的优越性(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法术势的基本概念;
2、通过案例讨论体会管理的价值,鼓励学生去研究并创造管理红利。
 
第十一章论知彼知己(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知彼知己与知己知彼的差异  (1学时);
2、知彼知己的科学逻辑(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知彼知己的基本概念;
2、掌握知彼知己的科学逻辑;
3、通过自由讨论体会管理者要尽量避免自以为是的管理局限。
 
第十二章论兼爱(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兼爱  (1学时);
2、兼爱的可行性讨论与民间社团存在的理由(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了解兼爱的基本概念;
2、通过案例讨论体会兼爱在民间社团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课程研讨专题3: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研讨(共2学时)
教学内容:
1、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汇报 (1学时);
2、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写作指导(1学时)。
教学要求:
1、要求阅读佛家、兵家、墨家管理思想的最新研究文献;
2、要求递交5000字的佛家、兵家或墨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考核方式 课程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与管理》自编教材
 
参考书目 葛荣晋. 老子的商道 [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2011.
王博.无奈与逍遥——庄子的心灵世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春秋)孔子述, (春秋)孔门弟子撰, 钱宁重编. 新论语 [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李零. 兵以诈立: 我读《孙子》 [M]. 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冯天瑜, 何晓明, 周积明. 中华文化史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齐善鸿等. 新管理哲学:道本管理 [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刘云柏. 中国管理思想通史 [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
余焕新. 儒家行为管理 [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创新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创新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X004
课程负责人 周红 教学团队成员 周红、企业家、助教
课程类别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6 4 0 0 2 0 0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掌握创新管理与创新思维的概念,理解创新管理及思维的意义,熟悉创新管理的源泉和创新管理的过程,研究创新管理,探讨什么是创新管理,如何实现企业创新管理,既有理论意义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战略-组织-资源-制度”为新的框架构建创新管理的新体系,结合优秀创新企业(格力、华为、苹果等)的案例,深刻剖析创新管理与创新思维,更加注重实用性和新颖性。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们知行合一,真正理解创新之后,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运用于生活和学习中,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论结合实际。要求学生们以课程内容理论学习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明白企业是如何直面前所未有的竞争,配合创新管理,站在一个新的制高点。更为重要的一点,打开学生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融入时下新鲜的创新知识,结合当前经济环境,培养学生动态思考的能力。
课程内容
理论部分分为创新管理和创新思维两个??椋?/div>
第一??榇葱鹿芾聿糠址治?/div>
第一章创新管理总论(4学时)
介绍了创新管理的基本内容及内涵,还包括创新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第二章创新管理环境分析(3学时)
介绍了创新管理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环境
第三章组织创新管理(4学时)
概述了组织创新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情景应用
第四章创新的战略选择(3学时)
涵盖企业企业战略与创新,讲述了创新的领先战略和跟随战略
第五章创新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3学时)
介绍了动态的创新发展历程并描述未来的发展前景
第二??榇葱滤嘉糠址治?/div>
第六章创新思维基本概述(3学时)
介绍什么是创新思维和常见的创新思维模式
第七章创新思维与经营管理(3学时)
介绍了创新思维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与价值
第八章创新思维的方式及技巧(3学时)
介绍如何培养创新思维的方式及其可能产生的误区
 
实践部分:
一、邀请企业家就企业实际境遇讲解创新的意义(2学时)
二、学生走访自己感兴趣的企业并与同学们分享该企业的创新点(2学时)
三、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并进行创新学习(2学时)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创新管理》陈劲,郑刚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参考书目 《创新管理》韦影,盛亚
《创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
《创新者的窘境》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服务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服务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X005
课程负责人 韦福祥 教学团队成员 姚亚楠、杜伟强、曹花蕊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 学分 2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16 8 2 4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讲述服务主导逻辑、服务中的消费行为、服务质量、服务系统开发与创新、服务接触、服务中的价值共创、服务补救、服务共享、大数据、以及定量模型的应用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服务性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服务性企业的运营过程,掌握服务性企业相应管理方法,为日后从事服务性企业管理方面的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1.服务主导逻辑
2.服务中的消费行为(具体包括服务中顾客的亲社会行为;解释水平、调节定向、关系规范理论在服务中的应用)
3.服务质量管理
4.服务需求与服务生产能力的平衡(
5.服务系统开发与创新
6.服务环境
7.服务接触与顾客管理
8.服务中的价值共创
9.服务补救
10.服务领域的前沿领域——服务共享
11.服务领域的前沿领域——大数据
12.两次学生讨论和作业报告
 
考核方式 结课论文
 
使用教材 《服务营销》,洛夫洛克著,韦福祥译,2014.
 
参考书目 Journal of Service Research、Journal of Service Management等服务领域的学术期刊
 
 
《战略管理》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战略管理》 课程编号 M1201X006
课程负责人 王晔 教学团队成员 付婕、刘冰
课程类别 学科方向必修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2 4 0 2 2 0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的基本思想、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制定战略、实施战略的基本技能;能够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的战略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战略实施艺术;为学生今后走入企业或社会时从事研究和制定战略决策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高度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对多种管理知识和业务有基本的了解,课程设置放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求用案例教学启发学生思考和引申,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战略环境分析
包括外部环境、内部资源环境
第二部分竞争战略
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聚焦战略
第三部分公司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重组并购战略、国际化战略
第四部分战略创新
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背景下的战略选择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战略管理》
参考书目 《战略管理》安索夫,机械工业出版社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
《战略的本质》马丁•里维斯,中信出版社
 
 
 
《艺术与审美》课程简明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艺术与审美》 课程编号 M1201X007
课程负责人 要彬 教学团队成员 美设学院、音影学院和部分行业人士
课程类别 学科方向必修 学分 2学分 学时 32
授课方式及
时数分配 集中讲授 组织研讨 实验分析 读书指导 实地调研 自主学习 其他
22 2 0 8 0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从而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美化自身,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塑造一个完美健康、具有高尚人格、优雅情操和审美能力的人。
教学要求:
了解并把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了解并熟悉主要艺术门类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对东西方文化有总体了解,并能对音乐、美术及其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鉴赏的能力。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视觉审美
包括建筑审美、绘画艺术审美、服饰艺术审美等
第二部分听觉审美
包括西方音乐审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等
第三部分味觉审美
包括中国茶文化审美、红酒文化审美等
第四部分文学艺术鉴赏
考核方式 论文
使用教材 《艺术与审美文化研究》曹桂生,曹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参考书目
 
天津商业大学

添加天津商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天津商业大学考研分数线、天津商业大学报录比、天津商业大学考研群、天津商业大学学姐微信、天津商业大学考研真题、天津商业大学专业目录、天津商业大学排名、天津商业大学保研、天津商业大学公众号、天津商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天津商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天津商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tjcu/yanjiushengyuan_295585.html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