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范敏

发布时间:2018-07-2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范敏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范敏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范敏 正文

天津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研究生导师介绍:范敏
 
范敏
2015-06-16 03:24  
 

 范敏
1963年辽宁省辽阳生。
1988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3年结业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助教研修班。
2001年毕业于韩国弘益大学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天津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版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作品

《沉鱼落雁》 平版 50×70cm 2013年

《枯木逢春》 平版 68×94cm 2014年

《霜气横秋》 平版 50×70cm 2013年

《移花接木》 平版 50×60cm 2014年 
                                涅 槃
                                             ——版画家范敏
    今天在 “多元化”理论意义上的中国现当代艺术中,出现一个所谓的“多元艺术时代”,即在今天依然有以自然主义为诉求的古典艺术、以自由主义为诉求的现代艺术和以消费主义为诉求的后现代艺术的混合体。21世纪的中国美术界焦虑与浮躁成为主要气候,如何进行美术创作成为众多画家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在进行严肃思考地同时,不禁令人想起在同样情景下郭沫若先生所写的《凤凰涅槃》,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否有如“凤凰涅槃”一样从火海中获得新生,而当代艺术的永生需要经过哪些途径?看到范敏的铜版画作品,从中有所领悟,其作品从《韵》系列到《偶之祭》的系列,再到《偶》系列作品,他的思考正是一种“涅槃”式的思考。
    精巧而又准确的技法,集约而又单纯的色彩,深思熟虑的造型,发人深思的内涵,范敏铜版画作品的主题是对传统文化的眷恋与反思,是一种艺术涅槃式的创作。与众多的版画家不同的是,其中传达出的哲思与人文关怀是中国的,是世界的。
    众所周知,东西方的艺术虽然发展的途径不同,各自所追求的艺术精神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中国的艺术精神一直是在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下成为东方艺术的主体精神,在精神境界中逍遥远游,以人文关怀为情节的艺术创作成为中国艺术创作的一条主旋律,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的现代性模式就对本土的现代话语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并逐渐占了上风。就文化、艺术领域而言,不同的现代性诉求自然会催生出不同的艺术思潮与艺术流派,与此同时,在中国也将形成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艺术思想发展历程,然而,这不是“凤凰涅槃”的创作方法论,而是一种在中国本土上进行的西方美术的“淬火”,只能“锻造”,无法获得“永生”的。
    我们从范敏的作品中领悟到了这种“艺术涅槃”的道理所在。在作品“韵”系列当中,其思维已初见端绪,以中国传统符号为创作元素、以自尊自信的文化心态来进行创作,由一种特立独行的思维开始,进而在纯熟的技法基础上融合今天早已熟知的文化特征元素,传达画家内心世界里定位的“释然因素”——种种羁绊,异质与异化的诸多因素。
    在韩国留学期间,范敏为美柔汀的玄静与神秘特质所吸引,美柔汀铜版画技法中的那种对美的感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中的“玄学”与“儒家”、“佛学”息息相通,这与他的内心形而上的哲思不谋而和,他运用美柔汀技法去表现自己的沉思与艺术思想,加上其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造型严谨、色彩瑰丽,画风以融合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手法呈现出来,作品充满表现性与戏剧性。
    范敏从2006年开始创作《偶之祭》系列作品,如《偶之祭—1》双联作品,右联运用美柔汀那种固有的中国人内在特质中的永恒色调(黑白色调)表现出布疋束缚的“偶之祭”,与他自己特有的色调红、黄、蓝三色所表现的“偶之祭”形成强烈地反差,给人以强烈的震憾,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007年创作并获全国第十七届版画作品展“中国美术提名奖”的《偶之祭—9》则大胆地将黑色作为上边色,以美柔汀技法精心创作出黑白色的数个偶——被布与绳束缚殆尽的偶——无奈的沉沦情景,并映衬出以红、绿二色为主色的多重色彩“偶”在束缚中慢慢地沉下去的“悲酸”状况,情景交融,发人深思。
    范敏2008年的《偶》系列铜版画作品、石版画作品,表面上是从“偶之祭”三字中只留下“偶”一个字,事实上,他的创作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说“偶之祭”是对“人性异化”的思考与尝试的话,那么“偶”系列作品则试图在寻找摆脱“人性异化”的途径。“偶之祭”一方面体现出当今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与机械统治的所谓“后工业文明”时期,失去“原我”的自我在无法抗争时的表象,旋转的布疋与绳索有如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与羁绊,人们早已是“偶化”了的自我状态;另一方面,他对美术创作过程中的形而上的“涅槃”思考则进一步强化,“祭”则有如天祭,从古代至今都在使用的一种精神慰藉,更是一种“解脱”。古代社会中的天祭、地祭则是对逝去的“神”与“物”的景仰,而在今天,范敏在创作时则运用了人文关怀的想像,现实社会中的人不再有自由之躯,各种名利场的诱惑,如同种种布疋的束缚,环境污染的羁绊、生存的压力、失去自由的躯壳等,大写的人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异化”问题,在消费社会中已经开始不得不去进行“凤凰涅槃”才能获得一种“解脱”。
    在范敏《偶》系列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从“偶之祭”系列作品中走出来的感觉,这是一种“艺术涅槃”的感觉,强化了偶的内在形象,而不是偶的外在表象,从偶的出走、偶的形象折回、偶的挣脱等,偶亦不再是“偶”,而是“偶在涅槃”,一种“偶的涅槃”。“偶”形象,以美柔汀技法表现出来,的确十分到位。无论是“凤凰涅槃”式的思考,还是“艺术涅槃”的创作,一种解脱与永生的感觉油然而生。然而,这二种“涅槃”境界不同,前者是一种“回归”式的自救自赎,而后者是一种生命的“永生载体”。我们从范敏的“解脱”系列作品中能够解读出来。范敏的美柔汀铜版画不仅有所拓展,而且也在“艺术涅槃”后的思考上确定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地位,即他在美柔汀版画的理论与创作中“思维第一”,也由此造就了他在“艺术涅槃”之后的艺术创作生活。
                                                    ——刘金库 博士
                                            2009年4月于天津美术学院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天津美术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天津美术学院考研分数线、天津美术学院报录比、天津美术学院考研群、天津美术学院学姐微信、天津美术学院考研真题、天津美术学院专业目录、天津美术学院排名、天津美术学院保研、天津美术学院公众号、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天津美术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天津美术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天津美术学院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tjarts/yanjiushengdaoshi_105357.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