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硕士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1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硕士简介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硕士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技术硕士简介 正文

计算机技术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11
一、专业领域简介
本学科自1984 年建设至今,已成为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学位点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各1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35个,国际联合合作实验室1 个,苏州市重点实验室3 个。
本学位点现有专任教师50名,教授13名,副教授20名,有博士学位教师28名,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省“双创人才”1名,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名,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4人次,省“6大高峰人才”3人。其他包括院士、杰青、图灵奖获得者等在内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等10名。参与本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与指导的行业教师25人。
近5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14项,科研到帐总经费超过4541万,其中省部级以上纵向项目到帐经费2867万,获省部级教学、科研奖2项,获软件著作权登记192项,受理申请发明专利100项。近5年来,培养毕业硕士生316人。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适应市场需要、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疽笫牵?/div>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动向,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有具有必要的从事软、硬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项目设计、组织、开发和管理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三、学习年限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环节和非学位课程四个???,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学分不少于33学分。
公共课程(10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 18 1 第一学期
工程伦理 18 1 第二学期
硕士基础英语 54 3 第一学期
硕士专业英语 54 3 第二学期
专业核心课程(不低于6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具体数学—组合数学 54 3 第一学期
算法设计与分析 54 3 第一学期
培养环节(8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专业实践 / 4 第三~四学期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1 第三学期
中期考核 / 1 第四学期
学术活动 / 2 第一~四学期
非学位课程:(不低于9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备注
机器学习 54 3 第二学期 至少选修三门、不低于9学分
中文信息与大数据处理 54 3 第二学期
计算语言学 54 3 第二学期
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 54 3 第二学期
强化学习理论与应用 54 3 第二学期
智能化软件质量保证 54 3 第二学期
计算机网络新技术 54 3 第二学期
图论及其应用 54 3 第二学期
形式化方法 54 3 第二学期
数字媒体与人机交互技术 54 3 第二学期
图像处理 54 3 第二学期
生物信息学概论 54 3 第二学期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54 3 第二学期
李群机器学习引论 54 3 第二学期
核机器学习 54 3 第二学期
图像与视觉计算 54 3 第二学期
模式识别 54 3 第二学期
动态模糊逻辑及应用 54 3 第二学期
并行与分布式系统 54 3 第二学期
空间数据库概论 54 3 第二学期
图数据管理 54 3 第二学期
 
五、培养环节
1、专业实践(4学分)
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面向行业领域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在课程学习阶段融入解决专业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后,研究生须到行业或企业实际部门实习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有2年及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时间应不少于1年。非全日制定向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可结合自身工作岗位任务开展。
2、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50篇以上的文献资料,全面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
硕士生的开题报告原则上在第三学期完成,开提报告时组织3-5名相近领域专家进行不少于30分钟的答辩,通过投票有三分之二同意方可通过开提报告??獗ǜ嫔蠛送ü笾辽僖荒攴娇缮昵氪鸨?。
3.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包括研究生自评总结、课程学习情况审核、学位论文进展情况检查以及导师对研究生政治思想表现、学习和科研能力的评定,最终由研究生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作出综合评定意见。
硕士生应在开题后一学期完成中期考核,根据中期考核评定意见,决定是否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中期考核主要针对硕士生开提报告题目内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分进度正常﹑进度滞后和没有按计划执行3种情况,对进度滞后的硕士研究生给以提示,对没有按计划执行的硕士研究生劝其延期或改成硕士研究生毕业总结论文。
4.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读期间应至少选听30次学科进展类讲座。
5.科研记录
根据《苏州大学研究生科研记录规范暂行管理办法》(苏大研[2018]67号)文件规定,学生应做好科研记录工作,并在论文开题、中期考核、答辩前提交科研记录本供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考核小组和答辩委员会查阅、质疑。
研究生在申请答辩前必须注明论文中的所有数据和资料在科研记录中的具体页码位置。并与导师同时签署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所有数据的真实性和原创性的承诺书,承诺书递交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存档后方可启动答辩申请。未提交符合要求的科研记录本和承诺书的不允许参加答辩。
六、科研与学位论文
1.科研要求
获授权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至少1项(研究生排名第一,或研究生排名第二而导师排名第一);或者达到学术型硕士申请学位的科研要求(在SCIE期刊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第一作者,以正式录用通知为据);或在CCF列表中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A/B/C类均可)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第一作者, B/C类应为长文,A类可为短文,网络见刊);或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所规定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第一作者,以正式录用通知为据))。
统计时限与署名要求:申请学位科研成果的统计时限为攻读相应学位期间。申请学位的科研成果,应以苏州大学(英文名为Soochow University)为第一署名单位,并注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位申请人应为第一作者(具体指标中另行注明者除外)。
2.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学位论文是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
学位论文应密切结合实际,能够体现综合运用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手段,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体现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承担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论文,也可以是工程设计、专题研究成果或是高水平(质量)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但不能是实际工作的简单总结。
论文正文一般应不少于2万字。学位论文必须有一定的工作量,在论文题目确定后,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1年。
七、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申请的研究生每年3月15日、9月15日前向培养单位提交申请毕业与学位的申请。
申请者需符合:
1.修完培养方案中制定的课程,修满规定的学分。
2.达到授予学位的科研成果的基本要求,详见相关规定。
3.完成培养环节规定的各项要求。
4.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苏州大学

添加苏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苏州大学考研分数线、苏州大学报录比、苏州大学考研群、苏州大学学姐微信、苏州大学考研真题、苏州大学专业目录、苏州大学排名、苏州大学保研、苏州大学公众号、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苏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苏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suzhoudaxue/yanjiushengyuan_28835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