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导师:欧阳宏生

发布时间:2021-10-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导师:欧阳宏生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导师:欧阳宏生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导师:欧阳宏生 正文


  姓名: 欧阳宏生
  职称: 教授
  导师情况: 博士生导师
  行政职务: 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 
  E-mail: ouyanng1123@163.com 
  研究方向: 新闻学理论、广播电视理论、电视文化、电视批评理论

  个人简介:
  欧阳宏生,高级记者、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全国首届“十佳”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 七十年代从事文艺创作,担任过中学教师、文化馆创作员、广播电视大学教师。 1984 年从事广播电视工作,并开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先后在地方、中央电视媒体担任过记者,编辑,新闻部、总编室主任,局(台)领导,研究员,从事新闻采编、管理及研究工作。
1996 年开始,在中央电视台从事了一系列课题研究,并参与部分重点栏目的策划研究工作。 2001 年作为特殊人才,调入四川大学,2002年开始任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中国电视产业与经营”等一系列国家重点、一般或部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90多篇,出版了《新闻学论集》、《新闻写作学概论》、《新闻评论新论》、《中国电视论纲》(总撰稿)、《电视批评论》、《广播电视学导论》、、《纪录片概论》、《电视批评学》、《电视文化学》《电视传播核心论》等一系列著作,主编两部国家重点规划教材,个人著述 300 多万字,三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六项成果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成果奖。
担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传媒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中国电视栏目创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国家级学术兼职,,多年来担任国家政府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评委及评奖组长,国际纪录片金熊猫奖、中国电视艺术金鹰奖、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等评委。任《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文版)》编委、《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委、《新闻传播研究》主编、《西部电视》主编。同时担任中央电视台客座研究员、多座卫视台顾问,多所重点大学兼职教授 。
2001 年在全国首届“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评选中获“全国‘十佳 ' 广播理论工作者”称号。

  成果情况:
  出版著作
  《新闻学论集》 18.6 万字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6 月
  《新闻写作学概论》 29.6 万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92 年 6 月
  《机关写作大辞典》(主编) 280 万字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4 年 5 月
  《新闻评论新论》 22 万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5 年 5 月
  《经济写作大辞典》(主编) 250 万字 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5 年 7 月
  《中国电视论纲》(总撰稿) 40 万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1998 年 8 月
  《电视批评论》 33 万字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 年 6 月
  《广播电视学导论》 35.9 万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6 月
  《区域电视传播论》(主编) 40 万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6 月
  《纪录片概论》 33 万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6 月
  《电视批评学》 54.8 万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12 月
  《电视文化学》 49.5 万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6 月
  《电视批评:理论 · 方法 · 实践》 37.4 万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10 月
  《电视传播核心价值论》 38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2009年12月
  《中国电视批评史》55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论文发表( 2001 年 5 月调四川大学以后)
  对中国电视批评的批评 《电视研究》 (CSSCI)2001 年第 9 期
  电视传播优势的发挥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1 年第 9 期
  中国电视批评的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1 年第 11 期
  中国电视批评的四个阶段 《现代传播》 (CSSCI)2002 年第 1 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论中国电视批评的正确方向 《当代电视》(核心期刊) 2002 年第 5 期
  用创新理念关注现实与未来 《电视研究》 (CSSCI)2002 年第 5 期
  论中国电视批评的性质与任务 《电视研究》 (CSSCI)2002 年第 7 期
  论中国电视先进文化 《当代电视》(核心期刊) 2002 年第 9 期
  实现纪录片创作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研究》 (CSSCI)2002 年第 10 期
  论中国电视批评的科学立场 《当代电视》(核心期刊) 2002 年第 11 期
  传播先进文化是中国电视的责任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1 年第 12 期
  树立鲜明的人民群众利益观 《电视研究》 (CSSCI)2002 年第 12 期
  2002 :中国电视理论研究述评 《电视研究》 (CSSCI)2003 年第 3 期
  电视批评:影响比较研究 《现代传播》 (CSSCI)2003 年第 3 期
  中国电视批评:审思与前瞻 《电视研究》 (CSSCI)2003 年第 12 期
  走出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低谷 《新闻界》 (CSSCI)2003 年第 6 期
  纪录片创作如何寻求突破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3 年第 12 期
  由电视大国向电视强国迈进 《电视研究》 (CSSCI)2003 年 特刊
  电视批评:端正和指引方向 《新闻传播》(核心期刊) 2003 年 11 期
  逐步走向成熟的中国电视批评 《电视研究》 (CSSCI)2003 年 11 期
  电视批评: 社会学 研究方法 《新闻传播研究》 2003 年第 1 期
  我国报业研究的一项可喜成果 《新闻战线》 (CSSCI)2003 年 7 月
  2003 :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电视研究》 (CSSCI)2004 年 2 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电视民营制作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4 年第 5 期
  中国电视专题片:遵循个性创作 《新闻界》 (CSSCI)2004 年第 3 期
  邓小平与中国电视新闻传播 《电视研究》 (CSSCI)2004 年第 8 期
  坚持中国电视的科学发展观 《电视研究》 (CSSCI)2004 年第 9 期
  邓小平与中国电视改革 《电视研究》 (CSSCI)2004 年专辑
  传媒经济的再发展之路 《当代传播》(核心期刊) 2004 年第 1 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坚持中国电视批评的诚信原则 《中国艺术报》 2004 年 6 月 4 期理论版
  说故事:在现象和现实之间 《中国电视》 (CSSCI)2005 年 1 期
  社会制作发展探微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5 年 2 期
  2004 :中国电视理论研究综述 《电视研究》 (CSSCI)2005 年 2 期
  西部纪录片:光荣、迷茫与梦想 《当代电视》 2005 年月 3 期
  混合与重构:媒介文化“球土化” 《现代传播》 (CSSCI)2005 年 2 期
  追求个性的办刊风格 《电视研究》 (CSSCI)2005 年 3 月号
  市场细分应三位一体 《中国广播影视》 2005 年 6 期
  中国传媒市场的细分化运作 《当代传播》 2005 年 2 期
  和谐社会建构与中国电视 《电视研究》 (CSSCI)2005 年 5 期
  论电视文本的结构主义批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 年 6 期
  论电视文本的比较研究 《成都大学学报》 2005 年 4 期
  纪录片多重价值的实现 《电视研究》 (CSSCI)2005 年 11 期
  多样化的题材多元化的风格 《电视研究》 (CSSCI)2005 年 12 期
  2005 :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 《电视研究》 (CSSCI)2006 年 2 期
  2005 :中国电视剧创作年度报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6 年 2 期
  2005 :中国动画片创作年度报告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6 年 2 期(申生)
  充分发挥东西部电视区域传播优势 《现代传播》 (CSSCI)2006 年 1 期(申生)
  中国电视文化多元化的文化建构 《现代传播》 (CSSCI)2006 年 2 期
  论中国电视批评可持续发展 《今传媒》 2006 年 5 期
  中国电视发展的必然之路 《市场观察》 2006 年 5 期
  论《新闻调查》的媒介品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6 年 7 期
  制播分离分三步走 《媒介方法》 2006 年第 4 期
  中西记录片审美范型研究 《电视研究》 (CSSCI)2006 年 11 期
  打造电视频道文化品牌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6 年 12 期
  在求实创新中不断探索 《电视研究》 (CSSCI)2007 年 2 期
  社会与时代的全方位纪录 《电视研究》 (CSSCI)2007 年 2 期
  多样化的题材·多元化的风格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7 年 1 期
  理性追求·深度追问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7 年 1 期
  用创新理念影响传媒 《西部广播电视》 2007 年 1 期
  论中国电视批评理论体系的建立 《现代传播》 (CSSCI)2007 年 2 期
  2007 中国影视传媒教育高峰论坛综述 《现代传播》 (CSSCI)2007 年 3 期
  电视文化:一种大众的消费文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 ( 核心 )2007 年 3 期
  传媒操守·公信标杆·传播秩序 《中国广播影视》 2007 年 5 期
  认知与认同:中国电视文化身份 《国际新闻界》 (CSSCI)2007 年 7 期
  高校影视人才培养:多目标追求 《西部广播电视》 2007 年 7 期
  坚持中国广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广播》 2007 年 8 期
  21 世纪中国电视批评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7 年 10 期
  “用事实说话” 《电视研究》 (CSSCI)2007 年 11 期
  坚持西部地区广播电视的持续协调发展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CSSCI)2007 年 12 期
  2007年度中国电视理论年度报告 《电视研究》CSSCI 2008年3期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电视理论体系 《现代传播》CSSCI 2008年2期
  中国电视批评五十年 《电视研究》CSSCI 2008年9期
  媒介融合与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创新 《当代传播》CSSCI 2008年6期
  中国电视批评的史学建构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 2008年11期
  西方电视传播构建社会核心价值的实践 《国际新闻界》CSSCI 2008年11期
  中国电视文化的多种视角 《广西师大学报》CSSCI 2008年8期
  中国电视理论研究五十年发展历程 《现代传播》CSSCI 2009年2期
  从“七、五事件”报道看媒体的舆论引导 《当代传播》CSSCI 2009年5期
  电视批评研究的新开拓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CSSCI 2009年9期
  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 《电视研究》CSSCI 2009年10期
  立足节目本体创新成就未来 《中国广播》 2009年12期
  2008:中国电视新闻报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CSSCI 2009年11期
  大手笔、大情怀、大制作 《新闻战线》CSSCI 2009年11期

  另外,还在其它相关刊物发表论文 40 余篇

  获奖情况:
  《经济写作大辞典》排名第二 第七届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奖
  《机关写作大辞典》排名第三 第八届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奖
  《舆论监督的策略》个人成果 第九届中国新闻奖论文奖二等奖
  《电视批评论》个人成果 第十一届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二等奖
  《 2003 :中国电视理论研究年度报告》排名第一 中国第五届金鹰奖论文二等奖
  《四川大学广播电视学科品牌建设》排名第一 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科研奖
  《小平与四川》总策划人 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纪录片提名奖
  《电视批评学》著者 第十二届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奖
  《电视文化学》个人成果 第十三届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奖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国家一级学会) 第四届学术成果评奖著作类一等奖
  另外,还有其他各种社科类奖励 20 余项。

  科研项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理论 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点课题 负责人 (1998年)
  中国电视产业与经营 部级课题 负责人( 1999 年)
  电视文化批评研究 中央电视台重点课题 负责人( 2000 年)
  中国电视发展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十五”课题 统稿人之一( 2001 年)
  区域电视传播研究 部级课题 负责人( 2001 年)
  中国广播发展现状研究 部级课题 负责人( 2001 年)
  大型理论文献片《小平与四川》 中央文献研究室 总策划人( 2002~2003 年度)
  SARS 与传播导向 四川省人民政府社科子课题 负责人( 2003 年)
  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研究 部级课题 负责人( 2003 年)
  地方卫视节目研究 部级课题 负责人( 2004 年)
  中国电视批评理论建设 部级课题 负责人( 2005 年)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文化研究 部级课题 负责人( 2006 年)
  电视批评学 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2006 年)
  纪录片概论 负责人 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 2006 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核心理论 负责人之一 广电总局部级重大课题( 2007 年)
  中国电视节目评估研究 负责人 部级课题( 2007 年)
  电视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 负责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07 年)
  中央电视台品牌战略研究 总撰稿之一 国家“十一五”重点社科项目(2008年)
  中国电视五十年发展研究 负责人 广电总局 部级课题 2009年

  人才培养:
  指导研究生情况 :博士生 12 名
  主授课程
  博士生 电视文化研究、影视艺术研究
  硕士生 电视批评研究
  本科生 广播电视理论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错误,可联系我们进行免费更新或删除。建议导师将更新的简历尤其对研究生招生的要求发送给我们,以便考研学子了解导师的情况。(导师建议加QQ-1933508706,以便后续随时更新网页或发布调剂信息??佳信赏竞虯PP流量巨大)联系方式

添加四川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报录比、四川大学考研群、四川大学学姐微信、四川大学考研真题、四川大学专业目录、四川大学排名、四川大学保研、四川大学公众号、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四川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四川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四川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sichuandaxue/daoshi_491131.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