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法学院导师:于改之

发布时间:2021-10-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大学法学院导师:于改之

山东大学法学院导师:于改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东大学法学院导师:于改之 正文


  于改之
  女,1969年12月出生,山东聊城人,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教育背景
  2008.04——2010.04 东京大学大学院法学政治学研究科,客员研究员
  2002.09——2006.12 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
  1993.09——1996.07 北京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
  1987.09——1991.07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系,哲学学士
  
  研究领域
  刑法学 犯罪学 刑事政策
  
  社会兼职
  山东省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荣誉奖励
  《中国刑法解释》,2006年获司法部第二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一等奖;
  《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2006年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比较、反思与重塑:犯罪构成理论再探》,2004年获山东省第13次法学优秀成果学术类二等奖。
  
  著作
  1.《刑民分界论》(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2.《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3.《实体与程序:打黑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课题》(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1月版;
  4.《恢复性司法——法理及其实践展开》(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
  5.《刑法与道德的视界交融》(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
  6.《中国刑法解释》(撰稿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7.《刑法》(撰稿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版。

  译著
  1.《美国版权法》(二人合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刑法与民法的对话》(二人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

  论文
  1.《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以美国法处理藐视法庭行为为范例的分析》,《中外法学》2007年第5期;
  2.《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刑法论丛》2007年第2期;
  3.《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的界限——从价值、目的到法律责任》,《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4.《社会相当性理论的机能》,《武汉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5.《社会相当性理论的体系地位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比较法研究》2007年第5期;
  6.《我国资格刑检讨及立法完善》,《刑法评论》2007年第1期;
  7.《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及其引入与借鉴》,《政治与法律》2007年第4期;
  8.《“恢复性司法理论国际研讨会”综述》,《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9.《多元化视角下恢复性司法的理论基础》,《山东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10.《我国当前刑事立法中的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法学家》2007年第4期;
  11.《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若干问题探究》,《河北法学》2007年第8期;
  12.《共同侵权与共同犯罪界限论——从本质到构成要件》,《当代法学》2007年第4期;
  13.《刑法中的客观归责理论》,《法律科学》2007年第3期;
  14.《单位累犯否定新论》,《法学评论》2007年第2期;
  15.《刑法修正案(六)第10条之解读》,《和谐社会的刑法现实问题》2007年第9期;
  16.《票据诈骗罪若干问题研究》,《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17.《和谐与修复的正义》,《法制日报》2006年7月27日;
  18.《我国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载《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9.《两大法系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与借鉴》,《法学论坛》2006年第1期;
  20.《犯罪理论体系再探》,《政法论坛》2006年第1期;
  21.《新时代与犯罪理论体系的重构》,《人民检察》2006年第1期;
  22.《刑民冲突时的法律适用》,《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
  23.《抢回自己被行政机关查扣的财物该如何处理》,《人民检察》2005年第9期;
  24.《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若干问题研究》,《河北法学》2005年第11期;
  25.《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及相关问题研究》,《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26.《诉讼诈骗行为性质之认定》《法学评论》2005年第1期;
  27.《金融诈骗罪争议问题研究》,《法学评论》2004年第1期;
  28.《我国关于有组织犯罪的立法与司法完善》,《法学论坛》2004年第5期;
  29.《保险诈骗罪的司法认定》,《法律适用》2003年第1期;
  30.《比较、反思与重塑:犯罪构成理论再探》,《法学评论》2002年第2期;
  31.《外国刑法中的原因自由行为》,《山东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32.《不作为犯罪中“先行行为”的本质及其产生作为义务的条件》,《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第5期;
  33.《金融诈骗罪立法评说》,《法学》2000年第3期;
  34.《国际反洗钱立法及我国对洗钱犯罪的惩治》,《人民检察》2001年第3期;
  35.《商业秘密的?;び胄淌铝⒎ā?,《人民检察》2000年第4期;
  36.《也论“先行行为”的范围》,《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37.《也谈抢劫罪的犯罪客体》,《人民检察》2001年第5期。
  
  代表性项目
  1.《关系论视野中的刑民分界》,2007年司法部项目,主持人;
  2.《刑事犯罪与民事不法的分界》,2006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主持人;
  3.《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期具体犯罪的刑法适用》,2003年山东大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主持人;
  4. 《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2002年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主要参与人。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山东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山东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大学报录比、山东大学考研群、山东大学学姐微信、山东大学考研真题、山东大学专业目录、山东大学排名、山东大学保研、山东大学公众号、山东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山东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shandongdaxue/daoshi_494633.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