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导师:李功胜

发布时间:2021-11-16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导师:李功胜

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导师:李功胜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山东理工大学理学院导师:李功胜 正文


  李功胜,男,1966年8月生,
  博士,教授,山东省高校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山东理工大学首批创新研究团队“溶质运移模型与环境地球化学”负责人,山东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责人,山东理工大学应用数学研究所负责人,山东理工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

  1、学术简历(200字以内)
  2000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计算数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1月起聘为山东理工大学教授,多次应邀到复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淄博市科技计划1项,参与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2项,在数学物理反问题、溶质运移模型与反演算法、不适定问题求解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和认可?;竦蒙蕉】萍冀蕉冉?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60篇,其中SCI检索12篇。
  2、教学情况(100字以内)
  承?!陡叩却?、《数学模型》、《数值分析》与《环境数学概论》等本科生课程及《数值分析》、《数理方程》、《泛函分析》与《数学物理反问题》等研究生课程,指导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年均教学工作量500个左右,教学效果良好。
  3、研究生培养情况(100字以内)
  2003年开始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数学及固体力学等学科领域招收硕士研究生,已培养硕士8人,目前在读研究生3人,其中范小平的毕业论文“不适定问题的稳定化算法设计及应用”获得2007年度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4、主要研究方向
  数学物理反问题及应用-有许多科学与工程问题可以归结为数学物理反问题的研究。本方向以区域土壤环境及地下水污染问题为背景,以反演方法研究为主线,基于实测数据着力开展问题驱动的应用数学研究。(1)开展对流弥散方程反问题的适定性理论分析研究,主要有不动点方法,积分恒等式方法,相容性分析方法等。(2)联合淄博市水资办及淄博地质环境监测站,开展反问题的应用研究,特别是城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与土柱渗流试验的系统研究,揭示土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行为规律,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不适定问题求解算法-科学与工程中的反问题大多是不适定的,如模式识别与结构优化问题、参数反演问题、第一类Fredholm积分方程求解问题等等。不适定问题的求解往往是病态的,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不适定问题求解算法研究以数值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优化方法及计算机编程设计等课程为基础,主要开展不适定性理论分析、正问题数值求解格式、正则化方法、算法设计与计算机实现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5、主要教学科研成果
 ?、僦鞒只虿斡肟蒲邢钅?br />  ?。?)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下水污染源确定问题的数值模拟”(2002-2004),经费3万元。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下水污染相关反问题的条件适定性与数值解法”(2005-2007),经费15万元。
 ?。?)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非饱和土柱试验反问题研究”(2008-2010),经费5万元。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天元基金项目,“原状土柱渗流试验反问题及其应用”(2009-2010),经费10万元。
 ?。?)参与完成国家海洋局908大洋专项课题“海岛潮间带测试分析”(2008-2009),经费38万元,第3位。
 ?。?)主持完成淄博市科技计划项目,“煤矿闭坑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机制与矿坑积水利用研究”(2006-2008),经费2.5万元。
 ?。?)主持完成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基金重点项目,“裂隙介质地下水模型参数识别反问题及其应用”(2006-2009),经费6万元。
 ?。?)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层理论的无网格规则化边界元分析”(2006-2008),经费17万元,第2位。
 ?。?)参加完成国家航空科技基金项目,“融合虚拟试验和物理试验信息的遗传算法研究”(2007-2009),经费10万元,第2位。
 ?。?0)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分数阶对流弥散方程模型与多参数反演算法”(2011-2013),经费30万元。   ②获奖情况(选列本人最重要成果5项)
 ?。?)“铁锰结核(壳)地球化学与分析测试方法”,获得2010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3位。
 ?。?)“地下水污染反演问题的条件适定性与正则化算法”,获得2007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首位。
 ?。?)“对流弥散方程源项反问题及其应用”,获得2007年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首位。
 ?。?)“非线性源项反问题与正则化算法的研究”,获得2001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首位。
 ?。?)“应用正则化子建立求解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方法的探讨”,获得2001年山东理工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首位。   ③论文发表情况(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
  1.Gongsheng Li, De Yao, Hengyi Jiang, et al, Numerical inversion of a time-dependent reaction coefficient in a soil-column infiltrating experiment,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11, 74(2): 83-108(SCI)
  2.Gongsheng Li, Yongji Tan, De Yao, et al, Numerical inversion of multi-parameters in multi-components reactive solutes transportation in an undisturbed soil-column experiment,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2009, 51(1): 53-72(SCI)
  3.Gongsheng Li, Yongji Tan, De Yao, et al, A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for an undisturbed soil-column experiment and sourc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Inverse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8, 16(7): 885-901 (SCI)
  4.李功胜,姚德,马昱等,一维溶质运移源汇项系数反演的迭代正则化算法,地球物理学报,2008, 51(2): 582-588 (SCI)
  5.Gongsheng Li, De Yao, Fugui Yang, An inverse problem of identifying source coefficient in solute transportation, Journal of Inverse and Ill-Posed Problems,2008, 16(1): 51-63 (SCI)
  6.Gongsheng Li, Jinqing Liu, Xiaoping Fan, et al, A new gradient regularization algorithm for source term inversion in 1-D solute transportation with final observations,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8, 196(2): 646-660 (SCI)
  7.Gongsheng Li, Jin Cheng, De Yao, et al, One-dimensional equilibrium model and source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for soil-column experiment,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7, 190(2): 1365-1374 (SCI)
  8.Gongsheng Li, Yongji Tan, Jin Cheng, et al, Determining magnitude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sources by data compatibility analysis, Inverse Problem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6, 14(3): 287-300 (SCI)
  9.Gongsheng Li, Data compatibility and conditional stability for an inverse source problem in the heat equ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6, 173(1): 566-581(SCI)
  10. Gongsheng Li, Zuhair Nashed, A modified Tikhonov regularization for linear operator equations, Numerical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2005, 26(4-5): 543-563 (SCI)
  6、主要社会任职 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数学模型专业委员会委员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山东理工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分数线、山东理工大学报录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群、山东理工大学学姐微信、山东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山东理工大学专业目录、山东理工大学排名、山东理工大学保研、山东理工大学公众号、山东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山东理工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山东理工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山东理工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sdlgdx/yjsds_51810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