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09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简介 正文

文学与传媒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2年,2000年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组建升本,由原黔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黔南教育学院中文系整合为中国汉语言文学系,2015年随学校转型发展系改院而更名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关怀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良好的发展。设有汉语言文学、广播电视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秘书学等本科专业,语文教育专科专业,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国培计划”——集中示范性项目。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示范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文献学,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省级教学团队,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培养了大批语文教育和新闻传播等各类人才。2017年5月,“中国语言文学”更是获批为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培育学科。

学院将进一步以学校“新型民族师范大学”的办学定位为导向,崇德博学,敬业创新,围绕“一扎根、两服务”的培养目标,凸显“民族性、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特色,努力建设一流的学科、专业和课程,提升内涵,主动作为,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班子
院领导班子成员3人:院党委副书记陈永娥,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吴进友教授,院党委副书记文砾。
陈永娥,党委副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具体负责党建、宣传、纪检、思政、意识形态、扶贫、教工党支部、工会、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拔、巡视巡查、党风廉政建设、党务活动经费把关等工作。
吴进友,党委副书记、院长。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具体负责教学、教务、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专业建设、学科建设、教学督导、增硕、研究生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培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人才引进、职工考核、职工考勤、职称晋升、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等工作。
文砾,党委副书记。协助党委书记负责宣传、团委、学生会、学生党支部、辅导员管理、招生就业、学生日常管理、学生资助、学生奖惩、征兵、学生活动经费把关等工作。
杨荣,党委委员、副院长。协助院长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具体负责教学、教务、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督导、继续教育、科研、研究生教学及管理、班主任管理,纪检等工作。
内设机构
下设科级机构7个:党政办公室、团学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科与研究生办公室、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传播系、实验实训中心。其中,中国汉语言文学系有汉语言文学、秘书学两个本科专业,分设文学、语言两个教研室,含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写作与教材教法、古代汉语、美学与文艺理论、现代汉语等教研组;新闻传播系有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两个专业,分设广电新闻、播音与主持两个教研室,含广电新闻基础理论、广电新闻制作技术、广电新闻实践业务等教研组。
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和教学行政人员73人,其中专任教师64人;教授14人,副教授27人,博士12人,硕士28人(其中6人博士在读);省管专家2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硕士生导师8人;专职教学秘书2人。教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贵州大学、中山大学、广西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级职称比例达64%,硕博比例达63%,基本形成了一支学缘结构优良,支撑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团队。
办学规模
现有本科生班25个,在校本科生近1400人,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17个班,广播电视学专业4个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3个班,秘书学专业1个班,面向全国25个?。ㄊ校┱猩?。另有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研究生31人,语文教育专科生300余人。
图书资料室
建有图书资料室(用房4间),拥有中国古典文学、民族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方面文献典籍及专业图书2万余册。
实验实训中心
在建实验实训中心,现有广播电视新闻综合实验室,设有非线性编辑室和演播室共2个功能室,实验教学用房约252M2。现有非线性编辑室的学生用机50台,专业用非编辑机2台,摄像机29台,数码照相机12台。
校园文化建设
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打造经典诵读、读书笔记、辩论、演讲大赛等体现专业特色的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精品活动,举办具有专业特色的“新闻传媒学术活动周”,指导墨焰话剧社、远方文学社、微澜诗社、聚贤国学社、临渊曲艺社、“山尺雪”民族文化研究协会等社团开展活动,创办了由学生自编的《远方》、《微澜》、《独山新星报》等报刊,配合学校“民族性”的办学特色长期开展诗词鉴赏、创作、朗诵和研究的“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师生积极投入,活动效果好,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曾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人才培养
文学与传媒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并进行修改调整,使之不断改进和提高。2004年以来毕业本科学生2000余名,学士学位授予率达98.2%,学生就业率95%以上;毕业教育硕士研究生47名,硕士学位授予率达94%,考取博士研究生2人,学生就业率100%。毕业学生主要从事教育工作、行政工作、在企业任职或考取研究生等。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添加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研分数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报录比、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研群、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姐微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研真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专业目录、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排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保研、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公众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qnmzsfxy/yjsy_27575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