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程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02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南京工程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工程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南京工程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简介 正文

专业设置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于2003年设置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两个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合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要求的,掌握社会学和社会工作专业领域基础理论、社会工作的各种技能和方法,具备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了解有关行政管理、经济学、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熟悉相关社会政策与法规,掌握社会调查方法和社会统计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具有较强的论文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复合型专门社工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较扎实的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社会调查与研究、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基础知识;掌握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内容及制定、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与行政、社会问题研究等专业知识。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熟练的社会工作能力,具备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能力。本专业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应具有胜任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研究等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法律与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感;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信息表达(说、写、画、多媒体及外语)能力;人文素养、团队合作与人际交往能力;社会公平与公正意识;终生学习的能力。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导论、社会调查与研究、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保障学、社会心理学、社会政策、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发展与社会问题等。
主要专业实践:主要专业实践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由计划内必修实践环节和课外选修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主要环节包括:军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小组工作课程设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设计、个案工作课程设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一)、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二)、老年社会工作实习、青少年社会工作实习、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等。
主要就业方向(含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的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机构,从事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发展与管理、社会政策研究、社会工作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项目策划与评估等工作。也可攻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及其他社会科学相关的研究型硕士学位。

社会保障专业介绍
培养目标:本专业着力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扎实的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能够在各级政府部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政策研究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以及劳动仲裁机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律师事务所等,从事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人力资源及薪酬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和社会政策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熟练的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能力,应具有较扎实的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我国有关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掌握公共管理、组织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受到劳动和社会保障管理与实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等业务的训练;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胜任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管理和应用等岗位所需的综合素质。
主干课程:按照本专业“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强化宽基础、注重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能力的理念,学习和掌握开展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与方法”的原则。主干课程有管理学、管理心理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公共经济学、行政学、统计学、社会学概论、社会保障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保险学、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组织行为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会计学原理、货币银行学、税收理论与实务、经济法等等。其中社会保障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险管理实务、人力资源管理是核心课程。
主要专业实践: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新实践四个层次,由计划内必修实践环节和课外选修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主要必修环节有:军训、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设计、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设计、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课程设计、社会保险课程设计、社会保险管理实务课程设计、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课程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设计、会计学原理课程设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习、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年论文、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毕业论文等
就业方向(含学生继续深造方向):在劳动、社会保障,民政及其他政府部门、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服务部门和各级工会组织、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劳动与就业、社会公共管理、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管理等工作。
继续深造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管理、社会学等专业和方向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52人,其中专任教师45人。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博士17人(含在读博士2人)。硕士20人。

科学研究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项,厅级课题15项,校级课题47项。学院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共表论文260多篇,其中CSSCI来源刊45篇;CSSCI扩展来源刊8篇;中文核心期刊65篇。专著6部,主编、参编教材14部。

优势与特色
人文社科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是:坚持“求真务实,学以致用”办学理念,弘扬“追求真理,知行统一”的治学精神,通过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及人文素质教育工作,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以“应用型文科专业”为定位,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培养和造就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与劳动和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相关领域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学校创办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提供有力支持。根据学校培养应用本科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和我系“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人文社科学院不断探索应用型文科专业的办学路子,逐步形成了人文社科学院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应用技能,提升学生素质的办学特色。
南京工程学院

添加南京工程学院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京工程学院考研分数线、南京工程学院报录比、南京工程学院考研群、南京工程学院学姐微信、南京工程学院考研真题、南京工程学院专业目录、南京工程学院排名、南京工程学院保研、南京工程学院公众号、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工程学院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工程学院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njgcxy/yjsy_269134.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