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0-05-0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简介 正文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三江学堂的农学博物科、30年代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的生物系和40年代东吴大学的生物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由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相关系科组成南京师范学院生物科。1955年,由东吴大学改办的江苏师范学院生物系整体并入南京师范学院,成立生物学系。1999年5月成立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院长为戴传超教授。
学院现有教职工122人,其中专职教师90人,包括教授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9人),副教授23人。他们当中有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青年973”首席科学家1人,江苏省“333工程”人才4人,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3人(其中重点支持的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4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8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人才15人。
学院设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生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本科设有生物科学专业(国家理科基地、生物教育,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省特色专业)。微生物学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微生物学和动物学为江苏省精品课程。目前学院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36人,在校博士生132人,硕士生412人,本科生475人。先后获得全国优博提名奖1人,省优博7人,省优硕13人。
动物学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生态学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生物学科为江苏省优势特色学科。“植物学和动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进入全球ESI前1%。目前拥有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与功能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分子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石斛兰产业化技术工程中心、江苏省水生甲壳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中国民用航空鸟击残留物鉴定重点实验室等。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技术与工程综合训练中心为省级学科综合训练中心。
近年来,学院科学研究取得较快发展。先后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江苏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奖(研究类)一、三等奖等。近年来年平均发表SCI收录论文130篇以上,部分论文发表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Nucleic acid research、Trends in Plant Science、Trends in Microbiology、Molecular Cell、Hepatology、Systematic Biology、ISME Journal、Diabetes、Journal of Pathology、Plant Physiology、Molecular Ecology、mBio、Proceedings B、Molecular Microbiology等国际著名刊物上,多项专利成功转让。近5年获得国家级课题超过10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9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2项、青年973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个,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1项,其它部省级和横向课题150多个,总经费近1.2亿。
南京师范大学

添加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师范大学报录比、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群、南京师范大学学姐微信、南京师范大学考研真题、南京师范大学专业目录、南京师范大学排名、南京师范大学保研、南京师范大学公众号、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nanjingshifandaxue/yanjiushengyuan_270982.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