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田威

发布时间:2021-10-05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田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田威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导师:田威 正文

 


姓名: 田威 性 别: 男 行政职务 :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办公电话: 02584891836 导师类别: 硕士生导师  
最后学历: 博士毕业 最后学位: 博士 最后毕业学校: 南京理工大学  
电子邮件: tw1004@sina.com / tw_nj@nuaa.e      
工作单位: 机电学院      
主学科研究方向:
二级学科名称(主):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招收硕士研究生) 学科代码11: 082503
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
绿色再制造工程;
激光加工技术;
数字化设计制造。
个人简历(学历、学术经历及社会兼职):
本科、硕士和博士均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分别于2000年、2003年和2006年分别 获得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和硕士学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工作,目前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激光熔覆再制造产品热损伤耦合的寿命评估理论研究》(项目号:51105205)、1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面向飞机制造的柔性自动化装配系 统》(项目号:BE2011178)、1项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轨道交通整体车组制造柔性工装生产线的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号:BA2009128),主 要从事数字化柔性装配技术和绿色再制造工程等研究工作,主持已完成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号:20070287059)、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 号:0801011C)、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号:BK2008576),并主持3项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的科研合作项目(型号项目和航空工业创新 基金项目),同时参与完成2项“十一五”国防基础科研项目目前该项目已通过鉴定,鉴定结果为国际先进。在数字化柔性装配关键技术、绿色再制造工艺及寿命评 估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相应成果。荣获2010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第一),2010年度教育部“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 养对象。
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情况:
田威,廖文和,刘长毅,于连友.基于绿色再制造的火车车钩裂纹激光修复和表面强化.应用激光,2008,28(2):103-107
田威,廖文和,于连友,唐金成.面向复杂产品装配的柔性工装共性技术研究.中国机械工程,2010,21(22):2699-2704
许波,田威.面向绿色再制造的单道激光熔覆几何特征的研究[J].应用激光,2010,30(4):329-333
田威,李小宁,郭钰. 冲击式小型气动马达机械特性的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6(2):225-230,235 (EI收录,收录号:062910013769)
田威,廖文和,于连友等. 铁路货车制造中柔性工艺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机械工程,2007(8):874-877 (EI收录,收录号:9712101)
Tian Wei,Li Xiaoning. Research on the measuring technique of the Mini-driver’s micro-torque rotating at high speed. The 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est and Measurement, Dalian, June, 2005(5):4356-4359. (ISTP收录,IDS Number: BCZ22)
田威,李小宁.叶栅型气动喷嘴三维流场数值模拟. 机床与液压,2006(6):140-143
田威,李小宁.单喷嘴冲击式气动旋转驱动器的三维流场模拟. 液压与气动,2006(3):19-21
田威,李小宁.气动径流式小型旋转驱动器的研究. 机床与液压,2007,35(1):125-127
田威,李小宁. 小型自动货架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液压与气动,2004(5):8-11
 
科研成果获奖及专利: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轨道交通车辆制造柔性工装系统及其应用,三等奖,排名第一,2010年;
教育部青蓝工程计划:“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田威,2010.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的空间立体网格精度补偿方法,申请日:2011年5月,专利申请号:201110113246.6,(在审)专利申请人:田威,廖文和,万世明,周炜,沈建新等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钻铆机器人的法向找正方法,申请日:2011年5月,专利申请号:201110113060.0,(在审)专利申请人:田威,廖文和,刘勇,周卫雪,沈建新等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钻铆末端执行器压力脚的自适应微调装置,申请日:2011年6月,专利申请号:201110162795.2,(在审)专利申请人:田威,廖文和,王建,沈建新等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自动钻铆末端执行器压力脚的自适应微调装置,申请日:2011年6月,专利申请号:201110162795.2,(在审)专利申请人:田威,廖文和,王建,沈建新等
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旋转式法向检测装置,申请日:2011年6月,专利申请号:201110162843.8,(在审)专利申请人:田威,廖文和,王建,沈建新等
 
承担的科研项目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激光熔覆再制造产品热损伤耦合的寿命评估理论研究,51105205,2012.1-2013.12,获得资助经费:25万,在研;
面向高频大流量电液伺服阀的智能GMA的基础研究,51175243,2012.1-2015.12,获得资助经费:60万,在研;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面向飞机制造的柔性自动化装配系统,2011~2014,获得资助经费:60万;再研;
航空工业创新基金:用于机翼部件加工的机器人精度补偿研究,2009-2011,获得资助经费:195万;再研;
航空工业创新基金:***无人机起落架电动收放系统研究,2009-2010,获得资助经费:40万;已完成;
江苏省成果转化项目:轨道交通整体车组制造柔性工装生产线研发与产业化,获得资助经费:150万;再研;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轨道车辆关重零部件的绿色再制造技术研究,2008-2011,获得资助经费:3.6万;已完成;
江苏省博士后基金:绿色再制造工程关键技术研究,2008-2011,获得资助经费:2万;已完成;
指导研究生情况:

累计指导(含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21
备注:

欢迎大家报考我的研究生?。?!

  *如果发现导师信息存在错误或者偏差,欢迎随时与我们联系,以便进行更新完善。联系方式>>

以上老师的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如有更新或错误,请联系我们进行更新或删除,联系方式

添加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分数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录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姐微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真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业目录、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排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保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众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nanjinghangkonghangtian/daoshi_473648.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