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发布时间:2022-08-01 编辑:考研派小莉 推荐访问:
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内容如下,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敬请收藏本站,或下载我们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众号(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费考研资源可以领取,有各种考研问题,也可直接加我们网站上的研究生学姐微信,全程免费答疑,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争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

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 正文

硕士研究生导师
 
董海鹰简介
董海鹰,1966年生,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9年、1998年和200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兰州铁道学院和西安交通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和兰州交通大学综合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担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基金评审专家、科技部科技项目评审专家,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电力教育协会能源动力工程学科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分布式能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能源互联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能源互联网技术与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甘肃省太阳能发电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等5个期刊编委。近年来主持86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等科技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发明专利10余件,出版著作教材5部,获科技进步奖10余项,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运行与优化控制
2. 新能源发电技术
3. 能源互联网的建模与智能控制技术
4. 新能源电动汽车动力系统运行控制

杨挺简介
杨挺,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二级学科带头人,国家“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夏季达沃斯全球青年科学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高级访问教授。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在国内外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检索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4部,授权国际发明专利2项。担任6th IEEE CloudCom国际会议分会主席,担任18th IEEEICPADS国际会议分会主席。担任多个SCI期刊特刊主编和编委,《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及能源互联网中的应用”专辑特邀主编(获2018年度“杰出特约主编奖”),《电力建设》期刊“泛在电力物联网”专辑特邀主编。并先后参与制定了《智能电网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等多部国家级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文件。
汤旻安简介
汤旻安,1973年出生,教授,博士(后)。现任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等13项。先后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奖、兰州市科技进步奖、甘肃省高??萍冀浇钡瓤蒲薪毕?3项?;竦萌笱缱由杓凭喝∮攀そ?、“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兰州交通大学科研先进个人、兰州市青年科技奖、兰州交通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专项奖等7项?;竦米ɡ谌?项;出版著作2部。
主要研究方向:
1. 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的理论与技术
2. 工业智能控制
张永恒简介
张永恒,1962年出生,硕士,教授。1978年-1982年,兰州铁道学院(现兰州交通大学)机械系学习,内燃机车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1987年,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系学习,车辆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2年7月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并留些任教至今。主讲有限元原理与应用、工程优化设计、内燃机增压技术、流体力学、风力机原理与设计、高等传热学等课程。参与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太阳能、中低温驱动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研制”、“涡产生器式强化传热机理研究”、甘肃省科技攻关项目“涡产生器式强化传热工程化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燃料电池车用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湿度、流量传感元件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高速列车关键热物理基础问题研究”等项目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窀仕嗍】萍冀饺冉苯绷较?,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一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论文30余篇,获发明专利3件。曾获兰州交通大学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
1. 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
2. 电力电子器件散热技术

李欣简介
李欣,1978年出生,博士,教授。分别于2001年、2005年和2013在兰州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和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获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电源学会交通电气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检测与运动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联合研究中心负责人,《IET Electric Power Applications》,《电力自动化设备》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人。近五年主持纵向科研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SCI/EI论文4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件;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科技技术一等奖和甘肃省高等学??蒲杏判愠晒坏冉备?项。曾获兰州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科研管理先进个人、研究生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
1. 电气化交通与能源融合技术
2. 电力电子与新型电能变换技术
3. 交通能源互联网建模与控制
张蕊萍简介
张蕊萍,1974年出生,硕士,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电信系,2000年获得兰州铁道学院硕士学位。2000年1月留校任教至今,先后参与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主持1项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与天津大学的联合基金项目,1项与天水电传所得合作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上述项目研究中,主要进行了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光伏、风力等新新能源发电、柔性直流输电,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EI收录4篇。
主要研究方向:
1.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2. 开关电源设计及控制策略
3.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传动中的应用
李帅兵简介
李帅兵,1989年出生,博士、讲师。分别于2011年、2014年在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学士、硕士学位,2018年在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16年9月—2017年9月,CSC公派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Queensland联培。现任甘肃省能源互联网技术与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能源互联网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新能源电力系统研究所所长、兰州交通大学智慧能源创新创业基地负责人,担任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理事、IEEE会员、IEEE PES/DEIS/IAS会员,IEEE Electric Insulation Magazine、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 & Electrical Insulation、IET Science, Measurement &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Electric Power Systems Research、IEEE Access、Electrical Engineering等SCI期刊审稿人。主持企业横向课题2项、教育部协同校企协同育人项目1项,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中国中车集团科技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20多篇,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电工技术学会科技进步奖1项,入选兰州交通大学首批“天佑青年托举人才计划”。
主要研究方向:
1. 综合能源系统及应用
2. 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3. 电气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评估
李明澈简介
李明澈,1987年出生,博士,讲师。分别于2011年、2018年在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智能电网专业获工学学士、博士学位。现任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所所长,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以及中国中铁装备集团科技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能源发电控制技术
2. 微电网运行控制技术
3. 分布式能源与微电网技术
甄箫斐简介
甄箫斐,1987年出生,博士,讲师。分别于2013年、2018年在兰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可再生能源与环境工程专业获学士、博士学位。现任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生物质能研究所所长,太阳能与数字农业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担任《Energy》、《Energy & Fuels》、《Eurasi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可再生能源》等国内外期刊审稿专家。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目前主持在研兰州交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项,企业横向课题2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曾获得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学科竞赛一等奖”、“科研成果及论文专利一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甘肃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研究方向:
1. 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的分布式供能系统
2. 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
3. 太阳能热发电与热利用
杨捷媛简介
        杨捷媛,1990年出生,博士,讲师。教育经历(2008年10月-2012年6月在吉林大学攻读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9月-2015年6月在兰州理工大学攻读工学硕士学位;2015年9月-2018年12月攻在兰州理工大学攻读工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甘肃省重点实验室专项项目、甘肃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件,参与出版专著1部等。
        主要研究方向:
1. 综合能源系统及应用
2. 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基础理论与应用
3. 可再生能源供能系统影响因素耦合分析与优化
 
马喜平简介
马喜平,1987年出生,硕士、高级工程师。先后在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获得本科学位,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担任甘肃省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能源局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网甘肃电力公司科技项目、甘肃省青年人才托举项目等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或参与编写10多项国际、国家、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授权专利12件,其中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4件、软件著作权2件?;癜挛魇】萍冀蕉冉钡雀骷犊萍冀浇?4项,先后获得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青年岗位能手、电科院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甘肃省水利发电工程学会优秀工作者、甘肃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项目资助等。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能源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2. 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控制
 
研究生指导团队成员
 
康永强简介
康永强,1988年出生,博士、讲师。2015.9-2019.12,西南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12.9-2015.6,兰州交通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工学硕士,2008.9-2012.6,兰州交通大学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专业,工学学士。现任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任甘肃省能源互联网技术与装备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副主任。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南方电网公司科技项目、中国中车集团科技项目等10余项,发表SCI/EI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能源高压设备绝缘配合与防护
2. 新能源设备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
张旭耀简介
张旭耀,1989年出生,博士,讲师。分别于2013年、2019年在兰州理工大学风能与动力工程(现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博士学位。担任《Acta Mechanica Sinica》期刊审稿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横项项目,发表SCI/EI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1. 风能利用技术
2.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
刘骥飞简介
        刘骥飞,1990年出生,博士、讲师。教育经历(2012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获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获凝聚态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材料学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先后与导师共同完成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军工涉密项目2项,金川集团有限公司横向科技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2016年与西藏矿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扎布耶有限公司联合设计投产了国内首条盐湖卤水提锂年产1000吨级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2019年进入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集中于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针对锂、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纳米结构调控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其中1篇论文发表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期刊。
主要研究方向:
1. 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
2. 纳米电化学储能及应用
李明学简介
李明学,1989年出生,博士,讲师。分别于2013年、2016年、2019年在兰州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动力工程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工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担任《IEEE ACCESS》等期刊审稿人。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国家火炬计划项目、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等5项,发表SCI、EI期刊学术论文1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
1.流体传动与控制
2.综合能源系统及应用
 
兰州交通大学

添加兰州交通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小站”,关注[考研派小站]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小站微信号输入[兰州交通大学考研分数线、兰州交通大学报录比、兰州交通大学考研群、兰州交通大学学姐微信、兰州交通大学考研真题、兰州交通大学专业目录、兰州交通大学排名、兰州交通大学保研、兰州交通大学公众号、兰州交通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兰州交通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兰州交通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小站公众号

本文来源:http://www.abikesmart.com.cn/lanzhoujiaotongdaxue/yanjiushengyuan_270015.html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