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苏州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机电工程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101)
一、学科简介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是研究控制系统的行为、受控后的运动状态以及达到预期动静态性能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在理论方面,利用各种数学工具描述系统的动静态特性,以建模、预测、优化决策及控制为主要研究内容。在应用方面,将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检测技术相结合,形成各种新型的控制器或控制系统。研究内容涵盖从基础理论到工程设计与实现等多个层次,应用遍及从工业生产过程到航空航天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等极其广泛的领域。
本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依托苏州大学智能装备系统控制研究所,形成了面向智能制造的控制学科特色,重点开展两方面工作:
(1)工业4.0领域控制理论和系统的研究
(2)机器人相关的控制理论和装备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本专业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需求,培养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学风正派的自动控制领域的研究人员、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毕业的研究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侧重于控制理论和控制系统的研究,具备特定领域控制问题的研究和分析能力;(2)掌握坚实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专业知识,具有支持进一步学术深造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阅读、撰写本学科科技论文的能力;(4)具备独立工作、团队协作进行科学研究和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
硕士生学制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课程实行学分制??纬谭治部纬?、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环节和非学位课程四个???,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课程9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5学分,培养环节4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
公共课程(9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第一学期
自然辩证法 16 1 第一学期
基础英语 54 3 第一学期
专业英语 54 3 第二学期
专业核心课程(15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矩阵论 54 3 第一学期
线性系统 54 3 第一学期
随机过程 54 3 第一学期
深度学习系统 54 3 第二学期
最优估计与滤波 54 3 第二学期
 
培养环节(4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
中期考核 1 第四学期
学术活动 2 第一学期~第五学期
 
非学位课程(任选课程、不少于6学分)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时间
最优控制理论 36 2 第二学期
先进制造技术 36 2 第二学期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 36 2 第二学期
现代分析仪器 54 3 第二学期
数字图像处理 36 2 第二学期
 
补/选修课程:硕士生根据个人兴趣,可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的课程,但须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所获学分记非学位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要求。
五、培养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对开题报告的主要要求为:开题报告字数应在 6000 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 5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三分之一。
硕士研究生建立读书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本学科推荐的文献阅读学术期刊目录如下:
1)中文期刊
自动化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控制与决策、信息与控制、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学报、电子学报
2)外文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Automatica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 Sciences  
Journal of Process Control   
SIAM Journal on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European Journal of Control  
Asian Journal of Control  
2、中期考核
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3、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15次学科进展类讲座,将书面记录和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答辩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并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实验室研究、论文的撰写、论文评阅、论文答辩等环节应按照《苏州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管理条例》和《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的有关规定办理。
七、毕业和学位申请
研究生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工业工程二级学科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Z1)
一、学科简介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 IE)是一门以提升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应用性工程技术学科,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施的工程技术,它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价。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运筹学、工效学与人因工程、生产与制造工程、服务运作系统工程、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和质量与可靠性等,立足于工业4.0的人才需求,培养能从系统的角度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优化与设计的高级工程和管理人才。工业工程硕士点目前拥有良好的师资队伍,基于现有的研究团队,已经形成生产与物流系统建模与优化、工作研究与工效学、精益生产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方向。已经建立生产与物流综合实验室、系统仿真实验室以及人因工程实验室等,用于满足研究生日常教学和科研需要。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掌握本专业更深入的专业基础和专门知识,如数理统计、运筹学、复杂系统建模、优化理论、决策理论、数据挖掘技术等,能够独立地进行科研工作,解决一定的实际工程和管理问题,具有项目的策划、技术经济性评价、实施和过程管理的能力。围绕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深入掌握实验系统设计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对学术研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浓厚的兴趣,具备较好的学习和实践能力,有从事研究的学术热情和创新精神。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3、通过阅读学术文献、参加学术交流会、调研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能够从工程实践、学术论文、实验探索中挖掘本领域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在研究过程中能够利用基础理论、数据资料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与推理,论证科学问题的解决过程。
4、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并进行实际调研,具备良好的协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具备良好的学术表达和交流能力。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文献阅读,具备较强的外语阅读和听说能力。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
1、培养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2、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工业工程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及总学分
课程实行学分制??纬谭治部纬?、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环节和非学位课程四个???,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课程9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5学分,培养环节4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   
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4)
一、学科简介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苏州大学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与苏州市的战略新型产业密切相关。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光学、机械、电子、控制、软件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该学科应用并融合工程数学、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不断为其他领域提供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分析测试技术,并培养具备科学仪器研究开发或应用开发能力的人才。
本学科现有教师及研究人员24人(包括教授及研究员9人、副教授14人、讲师1人),其中江苏省“双创”人才1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及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名、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及特聘副教授4名。
本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下几个优势学科方向:
1)面向生命科学的生物显微操作技术与仪器:以生物细胞原位显微操作仪为代表,开展微流控、微操作等生物显微分析、操作技术研究,主要应用领域为生物医学诊断、单细胞分析、遗传与克隆和生化分析。
2)纳米尺度对象操控与纳米测试和表征技术:以纳米操作和纳米表征技术为核心,开展纳米尺度对象操作、纳米特征尺寸、纳米尺度性能测试等技术研究,主要应用领域为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等;
3) 现代分析仪器技术:主要对以质谱仪为代表的现代高端分析仪器进行研究和开发,并将此类仪器和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和公共安全检测等领域;
4) 轨道交通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以轨道交通相关的视频、信号采集、处理与分析为核心,实现轨道车辆视频监测,机务调车辅助,列车部件安全检测等。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培养具备电子信息、机械及光学领域的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本学科的技术应用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和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相关科技开发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应具有数学、电子信息、仪器科学、传感技术、光学技术、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结构。应具有阅读、撰写本学科科技论文的能力,独立分析、应用和管理精密仪器的能力,从事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发能力。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
1. 培养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2. 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及总学分
课程实行学分制??纬谭治部纬?、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环节和非学位课程四个???,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公共课程9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5学分,培养环节4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
培养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1)文献综述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学术期刊目录如下,建立读书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主要学术期刊目录如下:
[1]光学学报 
[2]激光技术 
[3]光学技术
[4]计量技术 
[5]振动工程学报 
[6]传感技术学报 
[7]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8]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9]光子学报
[10]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1]仪器仪表学报
[12]机械工程学报
[13]质谱学报
[14]分析化学
[15]应用激光 
[16]激光杂志
[17]计量学报 
[18]微细加工技术 
[19]光学精密工程 
[20]数据采集与处理
[21]振动测试与诊断
[22]振动与冲击
[23]MEDICAL IMAGE ANALYSIS 
[24]Bioinformatics
[25]Applied Optics 
[26]Analytical Chemistry
[27]Vacuum 
[28]Journal Applied Physics
[29]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30]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Mass Spectrometry
[31]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32]Rapid Communications in Mass Spectrometry
[33]Mass Spectrometry Reviews
[34]Control and Instrumentation
[35]Measurements 
[36]Surface Science 
[37]Optical engineering 
[38]Opticla Letter 
[39]Signal Processing 
[40]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41]IEEE sensor journal
[42]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3]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
[44]Sensor letters
[45]Measurement techniques
[46]Automatica
其它期刊由指导教师确定。
(2)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开学后四周内完成。报告应包含以下内容: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獗ǜ孀质簧儆?000字左右,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总数的1/3。
2.中期考核
学科组织考察小组对研究生进行综合考察,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开始一个月内完成。主要考察内容如下: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3.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15次学科进展类讲座,将书面记录和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答辩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
4. 论文送审
学位论文外审前,各研究所及科研团队组织论文审阅及预答辩。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指导下选定好研究课题并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用于论文的实际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参照《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七、毕业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实行毕业与学位申请制。具体按研究生院有关规定执行。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0)
一、学科简介
机械工程是以相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经验,研究各类机械在设计、制造、运行和服务等全寿命周期中的理论和技术的工程学科。该学科应用并融合机械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管理科学和数学、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 对机械结构、机械装备、制造过程和制造系统进行研究,并不断提供设计和制造的新理论与新技术。
机械工程学科近年涌现出了绿色设计、数字化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智能制造等前沿和新兴研究领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使制造进入数字化时代。制造技术进一步与生物、纳米、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相融合,使制造科技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制造技术不断取得突破。
本学科现有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重点实验室。2009年以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先后投入5000万元组建了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2个校级科研机构。现有固定人员75人,其中博导10人,教授21人,副教授41人,包括长江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1名, “QR”1名, “青年QR”1名;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1名、第三层次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入选者3名,苏州大学特聘教授6名,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2名,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
本学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下几个优势学科方向:
1、机器人与微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装备、微纳米操作与装备、医疗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等系统;
2、生物制造:个性化生物组织、人工器官和医疗器械的智能快速制造,高端医疗装备的设计与制造;
3、先进制造技术与装备:高效高精切削加工技术与装备、高端数控装备设计与制造、新材料成形技术与装备等;
4、高能束加工与表面技术:激光表面强化、等离子喷涂、再制造、三维成形等加工成形新技术、新装备;
5、机械系统动力学及控制: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建模、稳定性与分岔、优化设计与动态特性控制、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等理论与关键技术;
6、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在车辆轮轨动力学分析与控制、车辆关键部件的监测与诊断,轨道交通振动噪声控制;
7、新型纺织装备设计:气流引纬流场分析与动态优化设计、疏密纬织物及其应用、织造系统动力学分析与运动控制;织机传动系统创新、优化、融合设计及纺织过程传感与检测技术及应用。
二、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科学道德。 品行优良、身心健康。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守信,学风严谨,杜绝学术不端行为。严禁弄虚作假,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合理使用引文或引用他人成果
3、深入掌握机械工程的理论、方法、技术和专业知识,熟悉本专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和趋势;熟悉本研究方向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熟悉机械工程领域技术和标准。
4、具有应用科学理论及方法、获得科学实验数据和进行合理分析的能力,掌握机械产品、装备或制造工艺的创新设计方法;具有对本研究方向重要问题的评判能力,能够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价值判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在科学研究或专门工程技术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具有对机械产品、机械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实施的能力。
三、培养年限与培养方式
1、培养年限。硕士生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2、培养方式。硕士生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工作,系统掌握所在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硕士生的培养采取指导教师个别指导或指导教师负责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四、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课程结构及总学分:课程实行学分制??纬谭治部纬?、专业核心课程、培养环节和非学位课程四个???,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总学分不少于34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9学分,专业核心课程15学分,培养环节4学分(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学术活动),任选课程不少于6个学分)。 
培养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学术期刊目录如下,建立读书报告制度,由导师负责对其进行考核和评价。学术期刊目录:
中文期刊: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摩擦学报,力学学报,系统仿真学报,中国激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其它期刊由指导教师确定。
外文期刊:部分期刊如下,其它未列入期刊由指导教师确定。
1)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2)Tribology letter
3)Hand book of micro nanotribology
4)CRC Handbook of Chemistry and Physics
5)Th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microelectronic fabrication
6)Mechanical behavior of material
7)Springer Handbook of Nanotechnology
8)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
9)Electronic Engineering
10)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11)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12)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
13)Mechanism and Machine Theory
14)Form; Zeitschrift fuer Gestaltung 482E0054 0015-7678 4 Springer-Verlag, GERMANY 德国 《造型杂志》
15)The International Design Magazine
16)Advances i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17)Automotive News International
18)Journal of Engineering Design
19)Active vehicle
20)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21)Advanced Powder Technology
22)Automotive Design & Production
23)Automotive Engineer
24)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coustics
25)Journal of Mechanical Design
26)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27)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28)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Acoustics
29)Mechanical Engineering
30)  Safety Science
31)  Journal of Vehicular Dynamics 
32)  Smart Materials & Structures
33)  Mechanics of Materials
34)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Asce
3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
3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chine Tools & Manufacture
37)  Composite Structures
3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39)  Nonlinear Dynamics
40)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
41)  Structural Safety
42)  Computers & Structures
43)  Journal of Composite Materials
44)  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
45)  Textile Research Journal
46)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47)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48)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Systems
49)  Mechatronics
50)  Mechanical Engineering
51)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5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53)  Journal of Applied Mechanics-Transactions of The ASME
5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
5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
56)  Wear
57)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
58)  Autonomous Robots
59)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
60)  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末或第三学期开学后四周内完成??獗ǜ娴闹饕谌菸嚎翁饫丛醇把芯磕康暮鸵庖?;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现有研究基础、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主要参考文献。对开题报告的主要要求为:开题报告字数应不低于 6000 字;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 50 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三分之一。
2、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考核之一,中期考核全面考核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论文进展及科研创新能力等。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中期检查工作一般应于研究生入学后的第四学期末或第五学期开始一个月内(完成。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3、学术活动
硕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选听15次学科进展类讲座,将书面记录和撰写的心得体会交导师签字认可,在答辩前一个学期末将经导师签字后的书面材料交所在培养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备查。
4、 学位论文外审前,各研究所及科研团队组织论文审阅及预答辩。
六、学位论文
1、科研要求
具体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要求,按照《苏州大学关于申请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科研成果的规定》执行。
2、学位论文要求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性要求参照《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格式规范》。

地址: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8号
 
邮编:215137
 
电话:0512-65790196
 
ps:
综合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李知瑶
 
 
主任
 
0512-65790196
 
lizhiyao@suda.edu.cn
 
  
 
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金子祺
 
 
主任
 
兼科研秘书
 
0512-69591643
 
jinziqi@suda.edu.cn
 
眭晓花
 
 
研究生秘书
 
0512-67161703
 
suixiaohua@suda.edu.cn
 
牛娟
 
 
研究生秘书
 
0512-69591643
 
jniu@suda.edu.cn
 
陈汐
 
 
研究生辅导员
 
0512-69591643
 
xi.chen@suda.edu.cn
 
  
 
教务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陈江璋
 
 
主任
 
兼教务秘书
 
0512-69593491
 
chenjiangzhang@suda.edu.cn
 
徐桂华
 
 
教务办秘书
 
0512-69593491
 
xghook@163.com
 
郑蕾
 
 
继续教育秘书
 
(兼)
 
0512-69593402
 
zhenglei2012@suda.edu.cn
 
王平
 
 
继续教育秘书
 
(兼)
 
0512-67162189
 
wangping070831@163.com
 
林健荣
 
 
自考学生管理秘书(兼)
 
0512-69574002
 
229054433@qq.com
 
 
 
学生工作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顾正磊
 
 
主任
 
0512-69593402
 
zhenglei_gu@suda.edu.cn
 
吕畅达
 
 
辅导员
 
0512-69593402
 
cdlv@suda.edu.cn
 
 
 
分团委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李丽红
 
 
书记
 
0512-69593402
 
lilihong1@suda.edu.cn
 
陈恺
 
 
副书记
 
0512-69593402
 
kchen@suda.edu.cn
 
 
 
 
学院下属系、室
 
姓  名
职   务
 
联系方式
 
机械工程系
 
倪俊芳
 
主任
 
jfni9999@sina.com
 
郭开波
 
副主任
 
guokb@suda.edu.cn
 
自动化工程系
 
陈良
 
主任
 
ChenL@suda.edu.cn
 
余雷
 
副主任
 
yu_lei@suda.edu.cn
 
智能制造系
 
王传洋
 
主任
 
cywang@suda.edu.cn
 
杨宏兵
 
副主任
 
yanghongbing@suda.edu.cn
 
陈国栋
 
副主任
 
guodongxyz@163.com
 
院中心实验室
 
刘文杰
 
主任
 
liuwenjie@suda.edu.cn
 
张炜
 
副主任
 
0512-67162526
 
t_tzhangw@suda.edu.cn

 机电工程学院是苏州大学建院较早、实力较强的工科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77年的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1978年、1980年分别设置“纺织机械”、“工业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7月,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原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与原苏州大学工学院合并重组成立新的苏州大学工学院。随着办学形势的发展,1999年底,苏州大学工学院划分成机电系、电子系、计算机系等三个独立系,2001年,苏州大学机电系更名为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机械系、控制系并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在岗正高职25人、副高职75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9人。2018年上岗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7人。教授和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1.8%,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例62.9%。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三层次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5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4人?;竦媒帐〈葱峦哦?、国家科技部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团队称号。学院聘请姚健铨院士为名誉教授,吴忠俊、孙东、高学山、李文荣、Sean J Cheng、Phillip L.Gould、Philip V. Bayly、水野润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讲座教授。
 
学院现有智能机器人技术、激光制造工程、数字化纺织与装备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业工程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机械类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入选苏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经教育部审批通过设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院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特色专业;围绕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形成了智能机器人和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新型纺织技术与装备、激光加工与表面技术、超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机械系统动力学及控制、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传感与测控技术等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00多名,在校研究生600多名。
 
   学院设有机械基础实验室、激光加工与快速成型实验室、动态测试与分析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PLC控制实验室、创新设计实验室、生物制造实验室、微纳制造实验室、先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
 
   为加快学院的转型,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平台。2014年成立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建有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心、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拥有2011纳米协同创新中心—纳米机电制造工程中心、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机器人技术及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大-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等平台。设立了“苏州大学-爱博诺德医疗器械研究所”、“智能制造与系统联合实验室”,与上??占渫平芯克?ldquo;智能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依托名城名校建设,成立“苏州工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与装备研究所”。与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合作成立了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组建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孵化、人才集聚与培养等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继承与发扬“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融入现代设计、现代技术理念,着力进行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以及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获得全国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等。“医疗康复机器人团队”获2014年团中央“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长期以来应届学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连续五年应届学生就业率近100%。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本科生以优异成绩进入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学院近年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关系,开展教师进修和学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与江源精密机械、汇博机器人、同心医疗器械、天弘激光、东方模具、江南嘉捷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成果转化,为促进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5月更新) 
 2017年,学院共计承??萍枷钅?24项,民口纵向项目73项,民口横向项目49项,国防横向项目2项。其中,民口纵向项目立项24项,立项金额1106万,到账金额1623.85万。民口橫项到账金额662.52万。中国博士后、省博士后人才项目立项6项,立项金额42万。国防横向项目到账37.78万。项目方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植入式心室辅助装置研发和临床评价”之课题三“血泵的电机驱动和主动磁悬浮前沿技术”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青年2项、面上6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项、青年2项,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2项、重大项目2项,苏州市发改委软课题1项,苏州市前瞻性应用研究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省博士后基金6项。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1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2项、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2项。授权专利共117件,其中发明77件,实用新型29件,软件著作权11件。发表论文共186篇,其中SCI论文40篇,EI论文61篇,核心35篇,普通论文50篇。出版论著2部??萍蓟窠?项,汝长海教授的“面向纳制造的纳米机器人系统基础研究”获黑龙江省高??蒲Ъ际踅倍冉?项。陈再良教授的“注射模全自动热流道”获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邢占文副教授的“高精度立体光固化快速成型与成套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获苏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喜获2017年苏州市产学研创新载体绩效评估A类载体。
2016年, 学院共计承??萍枷钅?07项,纵向项目74项,立项金额2077.86万,总到账1594.8303万;横向项目33项,立项金额612.27万,总到账484.52万。项目方面,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增材制造与激光制造”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青年2项、面上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2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1项,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1项,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2项,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4项,苏州市科协软科学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省博士后基金4项。承担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9项。授权专利共137件,其中发明80件,实用新型50件,软件著作权7件。受理专利共102件,其中发明73件,实用新型28件,软件著作权1件。发表论文共151篇,其中SCI论文35篇,EI论文52篇,中文核心31篇,普通论文33篇。出版论著4部??萍蓟窠?项,石世宏教授的“激光加工成形制造光内送粉工艺与光内送粉喷头”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孙立宁教授的“高性能微纳传感器批量化封装测试装备研发及应用”获“高等学??蒲а芯坑判愠晒?技术发明奖)” 二等奖 1项。王永光副教授的“金属高效多功能精密抛光技术及其应用”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 二等奖1项。王传洋教授的“大型数控高精动梁龙门加工中心技术与装备”获“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高??蒲Ъ际跹芯坷啵┘际醴⒚鹘?rdquo;三等奖1项和“中国机械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汝长海教授的“柔性机器人设计与控制关键技术”获“黑龙江省科技发明奖”二等奖1项和“黑龙江省高??蒲Ъ际踅?rdquo;二等奖1项。王蓬勃副教授的“空地一体化植保设备关键技术发明与产业推广”获“江苏省农机工业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2016年,机器人中心获批“江苏省机器人技术及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
2015年,学院共计承担项目105项,到账金额共计2484.007万元。其中橫项项目39项,到账金额934.7万。纵向项目66项,到账金额1549.307万,立项金额1744.72万。授权专利120件,其中发明49件,实用新型64件,软件著作权7件。发表SCI论文38篇,EI论文68篇。出版论著6部?;?ldquo;江苏省轻工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衽易匀豢蒲Щ?1项(青年10项、民航联合研究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9项,科技部科技支撑1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2项、青年5项,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基金1项,省科技支撑项目1项,省高校自然基金3项,市应用基础计划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6项。
2010年-2014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53 项,研究经费总额近9400万元。其中,科技部863计划子课题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专项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项,江苏省科技支撑(工业)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等省部级项目51项。横向研究项目139项,与江源、博实、同心、天虹、领创、东方模具、江南嘉捷、柯莱得、晶洲装备科技、海纳科技等公司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成果转化,促进区域地方经济发展。论文、论著及知识产权方面,近五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936篇,其中SCI收录95篇、EI收录405篇。已出版主编或参编教材5部,专著8部。授权专利338件,其中发明61件、实用新型264件??蒲谢窠狈矫? 2010年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2年获得“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14年,陈瑶教授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关键摩擦副机械零部件激光熔覆特种耐磨涂层及磨损特性研究”,排名第2),陈立国教授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特种/极端环境高动态MEMS压力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排名第3)。徐博翎教授获美国人工脏器协会(ASAIO)颁发的“Nose 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Award”。
 学院科技工作荣誉:
2017年度,获苏州大学"综合科技最佳进步奖"。
2016年度,获苏州大学"科技奖励最佳进步奖"。
2015年度,获苏州大学“综合科技最佳进步奖”、“产学研合作最佳进步奖”。
2014年度,获苏州大学“综合科技最佳进步奖”、“知识产权最佳进步奖”、“产学研合作最佳进步奖”。
2013年度,获苏州大学“科技产业工作最佳组织奖”。
2012年度,获苏州大学“学术论文最佳进步奖”。
2011年度,获苏州大学“知识产权最佳进步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兼任学院生物制造中心主任
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苏州大学名誉教授
国家杰青获得者、863计划专家:孙立宁教授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陈立国、张雷教授
享受国家政府津贴获得者:芮延年、孙立宁教授
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孙立宁、冯志华、陈立国、王传洋教授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孙立宁教授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孙立宁、陈琛、陈立国、徐博翎教授
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汝长海教授
江苏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李相鹏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汝长海、王振华教授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陈涛教授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入选者:冯志华、陈瑶、陈琛、王振华、王传洋教授 
孙立宁教授领衔的机器人团队获国家科技部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江苏省创新团队等团队称号。
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联系方式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李知瑶 主任 0512-65790196
lizhiyao@suda.edu.cn
  
科研与研究生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金子祺 主任
兼科研秘书
0512-69591643
jinziqi@suda.edu.cn
眭晓花 研究生秘书 0512-67161703
suixiaohua@suda.edu.cn
牛娟 研究生秘书 0512-69591643
jniu@suda.edu.cn
陈汐 研究生辅导员 0512-69591643
xi.chen@suda.edu.cn
  
教务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陈江璋 主任
兼教务秘书
0512-69593491
chenjiangzhang@suda.edu.cn
徐桂华 教务办秘书 0512-69593491
xghook@163.com
郑蕾 继续教育秘书
(兼)
0512-69593402
zhenglei2012@suda.edu.cn
王平 继续教育秘书
(兼)
0512-67162189
wangping070831@163.com
林健荣 自考学生管理秘书(兼) 0512-69574002
229054433@qq.com
 
学生工作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顾正磊 主任 0512-69593402
zhenglei_gu@suda.edu.cn
吕畅达 辅导员 0512-69593402
cdlv@suda.edu.cn
 
分团委办公室
姓   名 性   别 岗   位 联系方式
李丽红 书记 0512-69593402
lilihong1@suda.edu.cn
陈恺 副书记 0512-69593402
kchen@suda.edu.cn



学院下属系、室
姓  名     联系方式
机械工程系
倪俊芳 主任 jfni9999@sina.com
郭开波 副主任 guokb@suda.edu.cn
自动化工程系
陈良 主任 ChenL@suda.edu.cn
余雷 副主任 yu_lei@suda.edu.cn
智能制造系
王传洋 主任 cywang@suda.edu.cn
杨宏兵 副主任 yanghongbing@suda.edu.cn
陈国栋 副主任 guodongxyz@163.com
院中心实验室
刘文杰 主任 liuwenjie@suda.edu.cn
张炜 副主任 0512-67162526
t_tzhangw@suda.edu.cn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  
姓  名    
孙立宁 院长
陈瑶 副院长
王振华 副院长
李伟达 院长助理
邢占文 院长助理
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
孙立宁 主任
汝长海 副主任
生物制造研究中心
卢秉恒 主任
陈琛 副主任
  ◆人工器官研究所
陈琛 所长
徐博翎 副所长
现代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
冯志华 主任
  ◆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
石世宏 所长
  ◆机械设计工程研究所
冯志华 所长
  ◆高速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所
郭旭红 所长
  ◆先进材料成形技术研究所
陈瑶 所长
◆智能装备系统控制研究所
陈良 所长

 机电工程学院是苏州大学建院较早、实力较强的工科学院之一,其前身是始建于1977年的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1978年、1980年分别设置“纺织机械”、“工业电气自动化”本科专业,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7年7月,苏州丝绸工学院并入苏州大学,原苏州丝绸工学院机电系与原苏州大学工学院合并重组成立新的苏州大学工学院。随着办学形势的发展,1999年底,苏州大学工学院划分成机电系、电子系、计算机系等三个独立系,2001年,苏州大学机电系更名为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机械系、控制系并入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62人,其中专任教师135人,在岗正高职25人、副高职75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9人。2018年上岗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67人。教授和副教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1.8%,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比例62.9%。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家政府津贴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1人、第三层次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双创人才5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4人?;竦媒帐〈葱峦哦?、国家科技部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等团队称号。学院聘请姚健铨院士为名誉教授,吴忠俊、孙东、高学山、李文荣、Sean J Cheng、Phillip L.Gould、Philip V. Bayly、水野润等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家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讲座教授。
学院现有智能机器人技术、激光制造工程、数字化纺织与装备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工业工程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工程”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机械类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为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入选苏州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项目;2019年经教育部审批通过设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学院注重专业内涵建设,形成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特色专业;围绕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的前沿发展趋势,形成了智能机器人和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新型纺织技术与装备、激光加工与表面技术、超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机械系统动力学及控制、信息检测与处理技术、传感与测控技术等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200多名,在校研究生600多名。
   学院设有机械基础实验室、激光加工与快速成型实验室、动态测试与分析实验室、电机拖动实验室、PLC控制实验室、创新设计实验室、生物制造实验室、微纳制造实验室、先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智能制造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等。
   为加快学院的转型,打造高水平产学研平台。2014年成立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建有生物制造研究中心、机器人与微系统研究中心、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中心、激光制造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拥有2011纳米协同创新中心—纳米机电制造工程中心、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机器人技术及智能制造装备工程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苏州市重点实验室、苏大-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工程中心等平台。设立了“苏州大学-爱博诺德医疗器械研究所”、“智能制造与系统联合实验室”,与上??占渫平芯克?ldquo;智能机器人联合研发中心”。依托名城名校建设,成立“苏州工业研究院智能制造与装备研究所”。与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合作成立了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组建以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孵化、人才集聚与培养等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继承与发扬“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传统,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融入现代设计、现代技术理念,着力进行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强,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以及机器人大赛等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获得全国第十二届、第十三届、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一等奖和三等奖等。“医疗康复机器人团队”获2014年团中央“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长期以来应届学生就业率名列学校前茅,连续五年应届学生就业率近100%。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本科生以优异成绩进入国内知名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出国深造。
   学院近年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与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关系,开展教师进修和学生交流等合作项目。与江源精密机械、汇博机器人、同心医疗器械、天弘激光、东方模具、江南嘉捷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加快成果转化,为促进区域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019年5月更新) 

添加苏州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苏州大学考研分数线、苏州大学报录比、苏州大学考研群、苏州大学学姐微信、苏州大学考研真题、苏州大学专业目录、苏州大学排名、苏州大学保研、苏州大学公众号、苏州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苏州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苏州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