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专业

专业课资料

西北师范大学优惠价原价选择
加入购物车立即购买
西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
为你答疑,送资源

【21/22考研群,请加入】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是一个不错的学院,深受考研人的追捧,本校每年会有数千名研究生招生的名额,研究生报考录取比在3:1左右,难度中等,部分热门的研究生专业研究生报考录取比会更高一点, 文学院是学校里比较好的一个院系,请各位准备报考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注意,该院系有以上多个专业在招生研究生,欢迎各位同学报考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强烈建议各位准备考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的同学准备一些基本的历年考研真题、研究生学姐学长的笔记、考研经验等等(考研派有考研经验频道,也有考研派微信公众号、考研派APP等产品平台,里面有不少研究生会免费解答你的考研问题,助你考研一臂之力)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于2005年由教育部学位办批准的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招生的有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1981年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主要招生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在本学位点招生的硕士生导师有赵逵夫、韩高年、马世年、董芬芬(以上先秦两汉文学方向),杨晓斌、赵茂林、丁宏武(以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杨晓霭、雷恩海、单芳(以上唐宋文学方向),龚喜平、李占鹏、张兵(以上元明清文学方向)等13人。
汉语言文字学
1981年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主要招生方向为古代汉语、中古及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
在本学位点招生硕士生导师有周玉秀、李华、司晓莲、杨同军、田河(以上古代汉语方向),李敬国、王继中、黄海英(以上现代汉语方向),任遂虎、李明德(以上写作学方向)等9人。
中国现当代文学
199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招生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西部文学、民间文学。
在本学位点招生的硕士生导师有郭国昌、孙强、王明丽、石培龙(以上中国现代文学方向),邵宁宁、朱卫国、彭岚嘉、徐兆寿、张晓琴(以上中国当代文学方向),元旦、王贵生(以上民间文学方向)等11人。
中国古典文献学
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招生方向为先秦至南北朝文学文献、唐宋文学文献、明清文学文献、敦煌文献。
在本学位点招生的硕士生导师有伏俊琏、郝润华、王晶波、漆子扬、杜志强、许琰、秦丙坤等7人。
文艺学
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招生方向为文艺美学、文学批评、影视美学、西方文论。
在本学位点招生的硕士生导师有黄怀璞、韩伟、罗立桂、朱斌、杨华等5人。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00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招生方向为西方文学、比较文学。
在本学位点招生的硕士生导师有肖锦龙、李晓卫等2人。
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主要招生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和方言学、对外汉语。
在本学位点招生的硕士生导师有雒鹏、戴莉等2人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介绍
汉语言文字学
1981年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主要招生方向为古代汉语、中古及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
在本学位点招生硕士生导师有周玉秀、李华、司晓莲、杨同军、田河(以上古代汉语方向),李敬国、王继中、黄海英(以上现代汉语方向),任遂虎、李明德(以上写作学方向)等9人。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点介绍
中国古代文学
1981年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主要招生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
在本学位点招生的硕士生导师有赵逵夫、韩高年、马世年、董芬芬(以上先秦两汉文学方向),杨晓斌、赵茂林、丁宏武(以上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杨晓霭、雷恩海、单芳(以上唐宋文学方向),龚喜平、李占鹏、张兵(以上元明清文学方向)等13人。
文学院秘书学系是全国高校中较早设立全日制文秘专业的院系,是甘肃省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文秘应用型专科、秘书学应用型本科的创办及主考院系。其前身为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文秘教研室,2000年设立文学院秘书学系。1993年起招收全日制现代文秘专科,1997年起招收全日制文秘教育本科。已培养全日制专、本科毕业生1000多名,自考专、本科毕业生3000多名,为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省各类组织机构输送了大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文秘专业人才。
为适应文秘学科综合性、应用型的特性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秘书学系现有师资队伍由本系文秘专业专任教师、本院相关专业兼任教师以及校内、校外聘任教师构成。专任教师7人,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博士1人,硕士4人。近年来专任教师独立或合著、参编出版《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古代公文选读》、《影视学导论》、《实用美学》、《审美学教程》、《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甘肃社会科学概观》、《历代赋评注》、《甘肃历代诗文词曲鉴赏辞典》等专著、教材11部?;窀仕嗍∩缁峥蒲Ф冉?项,甘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高校影视学会优秀学术著作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校级课题3项,主持横向课题1项。在《人民日报》、《当代电影》、《中国电视》、《电化教育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西北师大学报》、《甘肃社会科学》、《宁夏社会科学》、《新闻界》、《中国文化产业评论》等期刊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3名教师荣获西北师大教学质量优秀教师奖,4名教师荣获西北师大优秀实习指导教师奖和专业实习优秀组织工作者奖。
秘书学系文秘教育(秘书学)本科以“厚基础、强实践、宽口径”为教育理念,施行“学用一体、一专多能”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深厚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坚实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在各类组织机构从事秘书及其相关业务的高级秘书人才,能在各类学校从事秘书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专业教师。现有全日制文秘教育本科(自2013级起更名为秘书学专业)在校学生约200名??璧闹饕ㄒ悼纬逃校好厥檠Ц怕?、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秘书实务、行政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公共关系学、公文写作、现代礼仪学、社会心理学、中国文化概论、领导科学、公关策划、中国秘书史、电子文件、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等。
秘书学系将以省部共建和西北师范大学第五期本科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以质量提升为主线、教改工程为抓手、专业建设为重点、课程建设为载体,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和应用型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中文系是西北师范大学设立最早的系科之一,也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其前身为北平师范大学国文系。1950年,国文系改名为中国语文系。1951年,增设中语专修科(两年制)。1959-1961年全国院系调整,兰州大学中文系一部分曾并入本系。2000年9月,与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敦煌学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等共同组成文学院。
本学科一直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上世纪40至80年代,著名学者黎锦熙、赵荫棠、杨伯峻、彭铎等在汉语言文字学领域,罗根泽、李嘉言、王汝弼、李长之、郭晋稀、郑文、李鼎文等在中国古代文学领域,刘国钧、张舜徽等在古典文献学领域,洪毅然、陈涌等在文艺学领域,叶鼎彝、李嘉言、孙克恒、支克坚等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徐褐夫、尤炳圻等在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领域,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奠定了学科的基础,出版《中原音韵研究》、《潜夫论笺校证》、《声类疏证》、《文心雕龙注译》、《诗经蠡测》、《中国现代文艺思潮研究》等。
学位点建设方面,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专业中,中国古代文学、汉语史首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2年,古代文学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1996年古代文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古典文献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立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上世纪90年代至今,先秦文学与诗赋研究方向、古代文学文献与西北地方文献研究方向、美学理论与当代敦煌美学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西部文学文化研究方向、汉语史与训诂学、文字学研究方向,都坚持走基础研究与特色研究相结合的路子,形成了鲜明的学科特色。
先秦文学与诗赋研究方向在中国古代各段文学研究方面均有很强的实力,最为突出和有特色的是先秦文学研究和诗赋研究,出版《屈原与他的时代》、《屈骚探幽》、《先秦文学编年史》、《先秦文论全编要诠》、《历代赋评注》等专著。2007年,甘肃省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中心研究定位是揭示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发旅游资源,弘扬甘肃人民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团结兼容、善于创新的精神,设有古代神话与先秦文学研究、先秦文献与汉语史研究、先秦诸子与古代文化研究、考古与先秦史研究和民俗与旅游文化资源研究5个研究方向。
古代文学文献研究方向团队现已形成相对稳定的三个研究方向:敦煌文学文献,西北地方文献,古代文学文献,主持编写的《敦煌文献丛书》已出版6种,主编的《陇右文献丛书》已出版了23种,《西北行记丛萃》已出版20种32册,主编的《文史研究专刊》已出版了12种,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美学理论研究现以当代敦煌美学研究为本学科的特色方向,在美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修养·境界·审美—儒道释修养美学解读》、《澹然无极—老庄人生境界的审美生成》、《纯粹美学的视界》、《无美之学——西方美的本质学说批判》、《实用美学》等专著。
中国现当代文学有三个特色研究方向:一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论”,近年在40年代后期文学及巴金、老舍等作家研究中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引起学界高度关注;文艺大众化研究、女性文学研究等,也在国内相关研究颇有影响。二是“中国新诗研究”,出版《中国新诗艺术论》、《1949-2000年中国诗歌研究》(3卷)等。三是“西北现代文学、文化研究”,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本学科率先提出“西部文学”概念,并成立西部文学研究所,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西部当代民俗文化研究、生态文学研究,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古汉语的特色研究方向主要有三个:一是汉语史与古文献研究,近年致力于上古汉语与文献训诂及断代问题的研究。二是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主要从事古文字学(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汉简帛)和古代汉语、文字学的研究。三是汉语写作方向,致力于文章学和写作学研究,出版《文章价值论》、《文章学通论》、《写作训练教程》、《应用写作》、《大学写作训练》等。
本系历来重视本科教学。国文在建国前是各系一二年级的必修课,并为全校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应用文、演说与辩论、国语速记术和边疆语文 (“回族语文”与“蒙古语文”)等选修课。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本专业的主干课程主要有三大序列:一是中国语文序列,包括中国语言文字学、中国语法及实习、现代中国语文及习作等;二是中国文学序列,包括中国文学史、中国新文学史、历代散文选、历代韵文选、元明清小说戏曲选、现代中国文学名著选、人民口头创作等;三是外国文学序列,包括苏联文学、近代西洋文学名著选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加强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基础上,开设了楚辞研究、敦煌文学、西部文学、西方文论等选修课。在教材建设方面,先后编写出版《中国文学作品选注》、《外国文学简史》、《审美学教程》、《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精要》、《影视学导论》等本科教材。目前,中国古代文学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美学、古代汉语、写作、新时期文学研究、先秦诸子散文研究、《诗经》《楚辞》研究等为甘肃省精品课程。2011年,“以优势学科为平台,创新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学质量规范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讲师1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3人,博士在读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15人,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8人任国家级或省级学会会长或副会长,1人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人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联系方式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东路967号 电话:0931-7971332 邮箱:wxybgs11@163.com 【学院历史】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是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中国文学门”。1939年8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建立之初,国文系即为独立设置的系科之一。1950年12月改称中国语文系。1959年1月院系调整,兰州大学中文系部分教师和兰州艺术学院中文系全体教师并入中文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赵逵夫教授任中文系主任期间,又先后开设文秘教育、新闻学、对外汉语教学三个新专业。2000年9月,为了适应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中文系与历史系、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等机构合并,成立文学院,2008年改称文史学院。2012年6月,学校进行机构改革和专业调整,以中文系、秘书学系为教学主体,以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西北文化研究所、国学中心等为科研平台重新组建了文学院。
【学科专业】文学院有“中国语言文学”与文秘教育两个本科专业。拥有硕士、博士一级学位授权点,及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中文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国语言文学”是甘肃省一级重点学科。2016年被评选为甘肃省优势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等级。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为省级人文研究基地,并入选南京大学评选的人文类高端智库。古籍整理研究所是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的直属研究所。
【前辈学者】自1942年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搬迁至兰州以后,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先后在中文系和文学院任教,黎锦熙、谭戒甫、罗根泽、于赓虞、焦菊隐、李辰冬、王汝弼、李嘉言、丁易、冯国瑞、赵荫棠、徐褐夫、沈心芜、杨伯峻、郑文、匡扶、尤炳圻、彭铎、郭晋稀、唐祈、吴福熙、张文熊、支克坚、孙克恒、李鼎文、叶萌、陈涌等先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粜穸?、蹇长春、万嵩、乔先知、李树凯、季成家、胡大浚、张明廉、尹占华等先生仍然关注着学院的进步,为学院的发展献言献策。几代人辛勤耕耘,老中青薪火相传,形成了稳健求实、锐意进取的学术传统,将学院建成为独树一帜的“陇上毓苑”。
【师资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7人,讲师12人。博士学位获得者43人,博士在读6人。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级优秀专家2人,省“333”“555”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第一、二层次人选15人,省青年教师成才奖获得者5人,甘肃省领军人才6人。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8人任国家级或省级学会会长或副会长,1人任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1人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获省“五一”劳动奖章。
【科学研究】近年来,学院以“先秦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古籍整理研究所”“国学中心”“西北文化研究所”等为依托,立足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掘西北地域和民族文化,整理地方文献,普及国学经典,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2015至2017年,在论文发表、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出版学术著作、科研教学获奖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近3年共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及一般项目18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156篇,著作51部,获成果奖励33项。被人大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中心评为“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机构”。
【学生培养】目前学院有学生1684人,其中本科生1056人、研究生348人(硕士生324,博士生24)、继续教育学生280人。院风、学风朴实纯正,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学院已建成《中国古代文学》《20世纪中国文学》《美学》《写作》《古代汉语》《新时期文学研究》《诗经楚辞研究》《先秦诸子散文研究》《大学语文》等多门甘肃省精品课程,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主体、辐射选修课程的精品课程体系。与精品课程建设相伴随,学院也及时推进教学改革。
学生工作形成了“1234”的长效机制,即: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学习领跑小组”、“子衿诗社”两个优秀群体为引领,以“走进宿舍、深入学生”、“规范两头、加强引导”、“人文关怀、注重感恩”三个机制为抓手,以“微文学”、 端午诗会、学术科研立项、金秋文艺汇演四个品牌文化活动为重点推动学院学生工作稳步推进。
【办学定位】学院将高举师范教育大旗,紧密结合区域文化特点,秉持“国学基础、人文情怀、文化创新、价值引领”的办学理念,以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为依托,以“中国古代文学”重点学科为龙头,以秘书学专业与中文专业进一步互融互通为学科改革发展要务,以师资建设为支撑,以课程建设为着力点,以提升学生的“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系统思维、批判性创新思维和信息化应用能力”为落脚点,突出经典导读,彰显国学特色,坚持科研的育人性和教学的学术性,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力争将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一流学科。

添加西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或微信搜索公众号“考研派之家”,关注【考研派之家】微信公众号,在考研派之家微信号输入【西北师范大学考研分数线、西北师范大学报录比、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群、西北师范大学学姐微信、西北师范大学考研真题、西北师范大学专业目录、西北师范大学排名、西北师范大学保研、西北师范大学公众号、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即可在手机上查看相对应西北师范大学考研信息或资源。

西北师范大学考研公众号 考研派之家公众号

关于我们

以下资料由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团队整理提供,其团队成员覆盖各个院系,专门搜集本校的考研真题和高分笔记、题库等资料。

专业课资料作为考研核心资料,部分专业重题概率极高,必须吃透,反复复习。如有需要高分研究生学长一对一辅导的,也可联系我们安排。

考研派网站,为大家提供安全的交易平台,资料有任何问题,均可向我们投诉,我们会督促考研派研究生团队解决问题,保障同学们的权益。

最新购买

    手机商城

    扫描二维码,更便捷的购买资料

    不仅有商品,还有更多资讯和活动

    购买流程

    找到要考的专业或资料

    方法一:选择学校->学院->专业

    方法二:查找功能

    点击浏览招生简章+资料详情

    通过招生简章了解本专业需要的资料

    查看资料详情了解资料要点

    点击购买或加入购物车

    支付方式:支付宝

    填写付款信息并付款

    请确认联系人、联系方式和收货地址

    付款后3-5天可到货,可查询快递信息

    若有疑问,可联系在线学姐

    学姐联系方式:

    im钱包如何取消等待打包-下载imtoken钱包-imtoken怎么找回原来的币-imtoken钱包怎么取消交易